指出凤凰 甲乙丙丁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中华文本库
第3页/共5页
文本预览: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 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 用之则小效者也”。 丁:“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 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 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依据材料指出甲、乙、丙、丁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 度上有何不同?
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态度
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不学制度。
丙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丁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 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 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 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 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坚持民族文化的 独立性;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来文化 的包容性;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内容和形 式上要相互融合,积极创新。
板块三:线索梳理 专题总结
1、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应 抓住四个时期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学“制度” (3)从1915年至1919年: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
2、思想解放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 法的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 命的爆发;
(4)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呼唤五四运动到来;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
3、学习西方历程最终结果的启示与认识:
器物 制度 文化
(1)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宣告了单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照搬西方的政治 制度同样不能挽救中国;
(3)最终无产阶级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符合 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能够挽救中国危亡,实现中国富强。
板块四: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
1.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 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
第3页/共5页
寻找更多 ""当前古文论研究中的困惑及可能的对策——对一种恰当的阐释态度的探寻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古文论 ?古代文论话语所暗含的文化意蕴对今天是否具有积极意义 ?准确把握古文论话语的本真意义是否可能 ?作为阐释主体 ,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换言之 ,阐释主体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阐释立场 ?这些都是每一个古文论研究者不能回避 ,却又不易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以期得到方家的指正。一、在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正面阐述个人的观点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首先是所谓“失语症”的问题。“失语症”这个提法本身即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征着二十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一种“基本焦虑”。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表述 :一个在智商与勤奋方面都足以傲视邻里的家族穷数代之力积累了大量钱币 ,本想凭此发家致富、光耀门楣 ,却不料一夜之间改朝换代 ,旧币贬值 ,新币坚挺。其痛心疾首是可以想见的。这个家族中当然也会有人适应潮流 ,去积极获取新币...&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承办的“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于 2 0 0 1年12月 8日在深圳市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 6 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大众文化和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等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傅腾霄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伴随着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 ,已经走过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征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一方面使得其基本的理论原则实现了东方穿越 ,另一方面又在吸纳东方艺术智慧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理论形态。二十年代的译介和五十年代的体系引进 ,以及建国以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旋律话语地位使得其在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方面 ,都大大超过了任何其他学说 ,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和杰出成就。但是 ,正像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要反复经历各种艰...&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罗宗强在《古文论研究杂识》(《文艺研究》99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古文论的研究目的,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个学科创立之初,研究目的似较单一,那就是作为史的研究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更好地了解文学史。后来逐渐地转向了为建立新的文学理论而研究。50年代提倡“古为今用”以来,一切涉及“古”的研究对象,目的都是“今用”。因为研究的前提是为了今用,凡能说明分之合理的、于今有益的,就是“精华”;反之,就是糟粕。于是哲学史的研究以唯心、唯物分界,以唯心、唯物定是非。对于一些思想家究竟属于唯心还是唯物争论...&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的回顾与展望”笔谈本世纪的头20年与末20年在文化思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都是处在文化的转型期。头20年,是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时期,也是我国新文学的起点;末20年,对于中国的文化和文论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文学从“阶级斗争的风雨表”回归到文学自身,经历了从“中心”向“边缘”的转换。第二,均是处在中西文化大交汇的背景下,处在中西异质文化的相遇、碰撞(冲突)和抉择之中。20世纪初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是同“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文学观念的演化、新文学的兴起,都从西方文化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本世纪末2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西方文学理论、观念的引进,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从“他者”寻求“自我”的改造和建设之参照,出现了文学的新观念,打通了走向世界的视野,促进思维天地,推动了文学思想的“绿色革命”。第三是多元化的思维。本世纪头20年,无论是对诗歌的讨论还是白话文的讨论,都是多元的。20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史志康、吴刚在《外国文学》99年第5期“走出文论研究中的误区”一文中,针对文论研究中渐趋扩大的科学化、哲学化的倾向,提出了批评:对科学的迷信其实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命题之上的,即:任何事物都是由理性主宰的、是有规律的。这一命题显然是不周全的,因为至少文学批评便不在此列。梁实秋先生曾直截了当地说过:“文学批评既非艺术,更非科学。”文学批评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事实的归纳或统计的研究,而是伦理的选择和价值的估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从一切文学现象中找出规律,标上甲乙丙丁,以便按图索...&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14届年会概述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14届年会于1995年5月22日-2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本届年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与宜昌市有关单位承办。会议主要经费承蒙深圳能源总公司赞助,其余经费由承办单位筹集。会议总议题为:“马列文论与时代”。参考的具体议题为:“①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现代发展;②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和多样化;③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④马列文论和企业文化;⑤深圳能源总公司的企业形象。出席会议的代表50余人,提供论文20余篇,所报论文选题40余个。劳承万、李思孝、袁振保、王钦韶、陈鼎如、夏之放、黄海澄、田文信、王明居、谭好哲、李旭、李心峰、陆贵山、除缉熙、王元骧、潘必新、陆梅林、刘文斌、孙英杰、舟挥帆、王怀通、曾簇林、段文耀、王先沛、王佑江相继在会上作了发言。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大孙子威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宜昌市委李文刊书记、市政府符利民市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 甲乙丙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