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排名版画家有姓吕的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推荐链接: |  |  |  |  |  |  | 
推荐阅读: |  |  |  |  |  |  | 
查看: 8835|回复: 19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2月3日至7日在惠州市博物馆开展暨作品选登)
 (惠州日报)编者按:惠州是岭南历史名城,其书画源流幽远,人才辈出,于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为了挖掘历史、研究传统、展示辉煌、增强信心,让惠州人为自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骄傲,更好地承传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惠州文化的发展,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州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于近日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种类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展出的书画家除两位属寓惠客籍外,其余均祖籍惠州或在惠出生。展出的包括清初至近当代的书画名家作品,如龚章、韩荣光、邓承修、江逢辰、李长天、王映楼、陈仕熙、秦篔生、刘仑、单柏钦等。
  由于时间仓促,搜采不富,此次展出未能包括全部惠籍书画家及其作品,尤其是清以远的古代书画家及其作品,但管中窥豹,相信仍可略见惠州书画悠久而丰富之一斑。欢迎广大市民和书画爱好者前往参观,本报选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主办单位: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州文化研究会
  ■协办单位:惠州市博物馆&&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新天伦服装配料(惠州)有限公司&&新金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日至7日
  ■展览地点:惠州市博物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作品选登
  日惠州日报A7版
  书法&&龚章()
& && &国画&&韩荣光()
& && &书法&&江逢辰()
& && &国画&&李长天()
& && &书法&&邓承修()
& && & 书法&&廖仲恺()
& && &书法&&秦(篔)[按 应当是“咢”]生()
& && &国画&&刘仑(1913—)
& && &国画&&单柏钦(1936—)
& && &书法&&王映楼()
<p id="rate_648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非常支持!&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10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非常好!非常支持!&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97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真好!支持!祝贺!自豪!&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0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好!顶!加分!&顶 + 2
" class="mtn mbn">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欢迎广大市民(应该当然是包括外市的市民)和书画爱好者前往参观”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2月3日至7日在惠州市博物馆开展暨作品选登)
 (惠州日报)编者按:惠州是岭南历史名城,其书画源流幽远,人才辈出,于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为了挖掘历史、研究传统、 ...
& &&&……秦篔生、刘仑、单柏钦等。
惠州本地民 发表于
15:35 [/quote[/url]]
该报电子版原文中的“秦篔生”,应更正为“秦咢生”。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祝贺单位)
  日惠州日报A3版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昨开展
  日惠州日报A1版
  本报讯(记者董智媛)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从昨日起至2月7日在惠州博物馆展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红、副市长刘冠贤,老同志汤聘辉、刘品谋、陈恩强、吴石牛出席昨日上午举行的开幕仪式。
  刘冠贤在致辞中(,代表市政府祝贺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的举办和开幕,并)表示,本次作品展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推进文化惠州建设,激发文化活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展出的书画家除两位属寓惠客籍外,其余均为祖籍惠州或在惠出生的,其中包括清初至近当代的书画名家作品,如龚章、韩荣光、邓承修、江逢辰、李长天、王映楼、陈仕熙、刘仑、单柏钦等。本次作品展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州文化研究会主办,惠州博物馆、惠州日报社、东江时报社、新天伦服装配料(惠州)有限公司、新金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协办。
[注]&&本转文者荣幸的应邀参加了该开展开幕仪式。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到惠州博物馆看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
  日东江时报第A01版 封面&&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昨开幕,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往参观。《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A05·惠州新闻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松森接受《东江时报》记者专访时称
 &&让更多老百姓爱上惠州文化
  日东江时报第A10版
  黄松森在接受采访时称,惠州书画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
  搜集从清代至今的惠州籍书画家,可谓工程浩大,同时也是对惠州籍书画家作品一次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为何要举办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惠州书画作品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历史地位如何?昨(1月30)日,《东江时报》记者专访了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松森,请他给予解答。
  李长天国画《西湖图》首次展出
  据统计,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共展出124位书画家的作品141件。种类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作品展的作品主要是从清代至当代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124位书画家中除两位属寓惠客籍外,其余均祖籍惠州或在惠州出生。
  为了让作品展尽可能多地展出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主办方花了不少心血来搜集作品。除了常见到的作品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从民间搜集书画作品。黄松森说,如李长天的国画《西湖图》,一直珍藏在市区元妙古观,没有拿出来展览。通过多方努力,这次终于“借”出来亮相了。又如廖仲恺的书法,在惠州已难找到真迹,国家档案局才可能存有。主办方从书籍中发现其墨迹,就从书中将其作品复制下来,展出给大家看。“由于时间仓促,搜采能力有限,此次展出的作品远未能包括全部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清代以前的书画家的作品。”黄松森说。
  明末清初惠州对广东书坛推动很大
  惠州书画的历史地位如何呢?黄松森介绍,惠州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其书画源流悠远,人才辈出,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广东书画于宋仍算不上繁盛之地,而惠州书画家见于文字记载的,南宋已有陈仲辅、陈鹏飞和何裕夫,他们对岭南书坛画坛均有建树。”
  真正彰显广东书画鼎盛成就的是明末清初,此时惠州涌现出广东较早、影响颇大的书画家张萱,能画善书的韩荣光等人;晚清时有被誉为“铁画银钩”的书法家邓承修,名重一时的才子江逢辰等。
  黄松森介绍,对广东书坛推动很大、足可与全国名家名流并肩的竹本派书法,其中最有成就的便是清初惠州人龚章。龚章书法虽很少见于载籍,然而却被书法界高度推崇,誉为“不朽”之作。“虽然这些名作存世不多,但管中窥豹,相信仍可略见惠州书画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老百姓能受到文化熏陶,我们就高兴了”
  一年前,惠州文化研究会举办了旅加画家单柏钦的国画首展,现又将举办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黄松森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他说,本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惠州文化研究会成立一周年。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更多老百姓了解惠州文化,喜欢惠州文化,爱上惠州文化,增强对惠州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此举是文化惠民的活动,我们通过努力,让市民可以免费欣赏到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老百姓能受到文化熏陶,我们就高兴了。”
  黄松森介绍,惠州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初衷就是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两个展览一个初衷:挖掘历史,研究传统,展示辉煌,增强信心,让惠州人为自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骄傲。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有着显著的继承性。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创新。我们的目的,就是做好惠州文化的传承,助推惠州文化的发展。
  他说,此次书画展之后,将会对搜集出来的惠州籍书画家作品整理成册,成为惠州籍书画家作品的一次系统梳理,对保存、继承和发扬惠州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崛起的“惠州兵团”新人辈出
  回顾过去,惠州籍书画家取得了许多成就,当前我市书画家发展现状如何呢?在采访中,黄松森用崛起的“惠州兵团”来形容当前的发展现状。
  黄松森高兴地说,从本次作品展可以欣喜地看到,惠州现当代书坛画坛正崛起着一个以书画大家李长天、王映楼、陈仕熙、秦咢生、刘仑和单柏钦为代表的“惠州兵团”。
  “这个兵团,人才济济,新人辈出,实力强大,令人为之振奋。”他认为,“惠州兵团”一定会和众多寓惠书画家一起共同奋斗,让文化惠州丹青辉煌,翰墨飘香。
  相关链接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精品推介
  龚章:行草诗轴
  韩荣光:国画
  邓承修:书法作品
  江逢辰:扇形书法
  廖仲恺:书法
  李长天:国画《西湖图》
  王映楼:书法
  秦咢生:对联
  刘仑:《三度乐游康藏路》
  单柏钦:《新疆舞蹈》
& &&&(李家声)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好!顶!加分!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今(3)日在惠州博物馆开展
  140幅作品展现惠州书画文化
  日东江时报A04/05版
  东江时报讯&&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今(3)日10时在惠州博物馆开幕,将展出从清朝至今120多位惠州籍书画家的140多幅作品,这是我市首次举办的大型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展。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惠州画院顾问黄澄钦认为,这些书画作品是惠州书画文化长期发展沉淀的结晶,展现了惠州书画文化发展的脉络。
  “惠州籍书画家的140多幅作品,形成惠州书画文化发展的脉络,能从清朝保存到当代,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9年的特大洪水等大浩劫,非常难得。”黄澄钦说,这说明了惠州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情系书画艺术的传统,成为市民生活中高雅情趣的组成部分。
  惠州书画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黄澄钦认为其中一个特点是,书画家大多是“进可为官,退可为民”,作者均饱读诗书,有文化有作为的。黄澄钦举例说,如明朝时期的张萱,广东博罗人,是明朝万历十年(1582)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平越知府。曾参与编修国史,得窥秘阁藏书,熟于典故,周见博闻。工绘画,精鉴赏,以画论著称。
  黄澄钦介绍,张萱是系统整理惠州书画文化较早的人,他收集整理东坡事迹、作品,写成《东坡寓惠集》,内容包括东坡文化、东坡精神等方面对惠州产生的影响。其著作对研究惠州文化,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澄钦说:“张萱系统整理东坡文化,是想以东坡文化为惠州书画文化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从这个节点开始,保存传承好惠州书画文化。”张萱写的《西湖棹歌》有句话:“唯问西湖千载后,有人能否补西园。”意思是,他整理的惠州书画文化,千年之后还会有人来传承下去吗?
  黄澄钦说,本次惠州籍书画作品展就是对惠州书画文化的传承。关于惠州本土书画文化的传承,黄澄钦说:“文化传承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文化有吸引力,百姓就乐意参与,可很好传承下去。”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10幅精选作品赏析
  为了让读者能细细研品惠州籍书画作品背后的惠州文化,《东江时报》记者昨(3)日采访了惠州文化研究会的书画专家陈安邦、黄澄钦,对其中精选的10幅作品的作者和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尽可能让广大读者更能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作品1&&王映楼书法
  惠州西湖诸多匾牌出自其手
  王映楼(),名琼燊,字伯琚,又字映楼,以字行,清惠州府城人(今惠州城区桥西)。王映楼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少时就读于惠州中学堂,学习成绩优异。每到暑假,必挑一担书前往白鹤峰,入住谭公庙静读。中学毕业后,先后师从秦序东和举人吴道镕、张伟斋,研习书文、书法。清光绪三十四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任梅县县长,南山管理局秘书和惠阳县、博罗县政府秘书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映楼历任惠州华侨中学校长、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作品赏析&&王映楼工书法,惠州西湖风景区诸多匾牌均出自其手。其书法初学于褚遂良,继学于黄山谷,再学于魏碑。其褚体,刚柔相济;其山谷体,清秀矫健;其魏碑体,则“蔚然一帜成新芳”。1960年,其书法作品参加在日本东京展出的“世界汉字书法作品展览”,被评为第二名。著有《二百四十家书法》、《王映楼书法集》。
  作品2&&廖仲恺书法
  典雅秀润柔中带刚
  廖仲恺(),生于美国旧金山。原名恩熙,又名夷白,以字行。我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政治家。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总部外务部干事,并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广东,此后一直追随孙中山。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工人部长、农民部长等,被暴徒杀害后葬于南京中山陵侧。他擅长诗词、书法,著作有《双清文集》。
  ●作品赏析&&廖仲恺书法典雅秀润,凝练厚重,情采深蕴,柔中带刚。廖仲恺书法之珍贵,跟他一生的革命经历分不开。这幅作于1924年冬的水墨纸本,书文是孟子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年冬,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廖仲恺在此时书写下这幅孟子语,可视为廖仲恺对黄埔军校毕业生的殷殷期望。
  作品3&&江逢辰书法
  行尽江山见此才
  江逢辰(),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清归善县城花园围(今惠城区桥东)人。他自幼好学,先后就读于丰湖学院,后选入广雅书院。就读广雅书院时,为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广雅书院山长梁鼎芬赠联中云:“行尽江山见此才”。光绪十八年(1892年)登进士,任户部山西司主事。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又聘江主湖北尊经书院。后来因母病,乞假归侍。授经里中,有教徒欲通过他的关系将苏祠改为教会学校,遭到他的拒绝。其母病逝后,哀悲更甚,“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终以病卒。惠人称为“江孝子”,1915年于西湖丰渚筑孝子亭(今荷花亭)祀之。著有《江孝通遗集》。
  ●作品赏析&&江逢辰的书法受邓承修的影响,崇尚北碑,熔冶南北碑于一炉,刚劲有力。他的作品在广东地区流传广泛,所书赤溪溪口“龙潭”两字,每字直径两米余,苍劲有力,今桥东桃子园、永湖跃鲤桥、秋长碧滟楼等处都能看到江逢辰的书法碑刻。
  江逢辰41岁英年早逝,但他的书法已经初具自己的特色,可见其对书法的专注程度和传统书法功力之深厚。陈永正先生这么评价江氏书法:“其书法受其同乡邓承修的影响,尊尚魏碑,运笔方圆并用,颇有张裕钊的神味。”“一笔不苟,刚健中有圆转之美,真所谓百炼精钢,化为绕指之柔。”
  作品4&&龚章行草诗轴
  “竹本派”书画家佼佼者
  龚章(),字惕恃,号含五,清初归善(今惠城区)人。工书法,尤擅草书,与彭睿壦(号竹本)为师友,是岭南“竹本派”书画家中之佼佼者。龚章24岁中解元,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后任翰林院检讨,不因私事求见上司,以读收吟诗自娱。性格平和,乐于助人,远亲近邻凡有急难者,为之倾囊相助。康熙二十六年(1687)典试江南。不久辞官回乡隐居,潜心著书立说,著有《晦斋集》和《纲鉴捷录》。
  ●作品赏析&&此行草巨幅立轴为纸本(今藏广州博古斋),末署“罗浮龚章”。书文曰:“银浦无声碧落遥,洞庭秋色倩谁消。湘娥鼓瑟听龙驾,灵匹停梭媵鹊桥。春树影斜天接水,楚云飞尽暮还朝。何时拟约骑黄鹤,倚醉高楼赤玉箫。”其诗直抒心臆,不作阿谀之言;其行草全篇气势磅礴,洒脱刚健;用笔多拗折,体势飞腾多变。
  著有《岭南书法史》的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先生曾评述这幅行草诗轴说:“全篇气势磅礴,拗折处取法彭竹本,而用笔飞腾变化之外,似更凌彭氏而上。”
  作品5&&邓承修书法
  铁汉从来无弱笔
  邓承修(),字铁香,一字伯讷,清归善县淡水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而后援例捐郎中,签分刑部,继而补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1873)后,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会试稽察磨勘官、殿试分卷官等。在御史任上,刚直不阿,敢于进谏,痛陈利弊,不畏权贵,大胆揭露贪官污吏,号称“铁汉”。
  光绪十四年(1888),邓承修因病告老还乡,居惠州西湖,主讲惠州丰湖书院。设尚志堂,分经史、理学、词章课士子。1889年,在淡水创办崇雅书院(今崇雅中学),建书院以“端学术,正人心”为学规,以经史、理学教授学生。1892年,邓承修病逝于惠州,著有《语冰阁奏议》、《铁香遗诗》。
  ●作品赏析&&邓承修有“铁汉”、“铁面御史”之称,邓承修的书法因为“瘦硬自成一家”,又被论者称为“铁画银钩”。邓氏书法历来得到论者的肯定和赞赏。其字体笔划虽细但力量很足,结体宽博,稳重踏实,筋骨开张,有着深厚扎实的隶书功底。近代书画家简又文在《广东书画鉴藏记》称其“运笔坚定,结体虚和。”
  在清晚期,碑学几乎成为书坛之大气候,学碑者林林总总,邓承修则是少数不多的有着独特风格的碑派书法家。这幅“久参白足知禅味,始信丹经非妄言”书联,一笔一划中蕴藏着邓承修刚直不阿的硬气,人格与书风高度统一。
  作品6&&秦咢生书法
& && & 捐献力作90余幅给家乡
  秦咢生(),中国著名书法家、印学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秦派书法创始人。幼名寿南,又名岳生,字古循,别号路亭,惠城区桥西姚屋巷人。历任广东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1988年12月,捐献力作90余幅给家乡人民,惠州市人民政府在西湖点翠洲建立“咢生书屋”,陈列他的书作。
  ●作品赏析&&秦咢生从事书法艺术活动70余年,博采众长,融治百家,尤擅长于行书。其行书风格刚劲雄伟,流丽华腴。还精于治印,有自钤印谱《秦咢生石头记》12册,论印诗22首,推崇秦、汉印玺,认为治印要“既留传统,又能创新于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他对诗文、篆刻也颇具造诣,且将诗、书、印融于一体,使其相得益彰。著有《秦咢生石头记》、《秦咢生行书册》、《秦咢生自书诗》、《秦咢生手书宋词》、《秦咢生诗书篆刻选集》等。
  作品7&&刘仑国画《三度乐游康藏路》
  有“东江人民画家”称号
  刘仑,笔名流铃,近现代著名中国画家、版画家,广东惠阳人。擅版画,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首任院长、广州市美协首任主席,现名誉院长、名誉主席。1982年,刘仑参加组建广州画院、广州市美协,举办过《刘仑战地素描展》、《刘仑从艺63周年画展》等10多次个展。1987年无偿捐献100多幅作品给家乡人民,惠州市政府在惠州西湖百花洲建立“刘仑画阁”(后更名为“刘仑美术馆”),授予刘仑“东江人民画家”称号。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版画《河傍》、《市街》,木刻《前线军民》、《通讯兵》,油画《红军过草地》,中国画《奴隶翻身图》、《三峡图》、《雪山图》系列、《梅花图系列》等。
  ●作品赏析&&刘仑的画,很多读者都不会陌生。刘仑既是木刻家、水彩画家,又是油画家,更是中国画家,所有作品都有别具一格的意境,蕴含着一种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所产生的撼人力量。著名画家林墉曾经评论道:“秉性刚直,心肠宽厚是老画家刘仑的为人;题材广泛,手法繁多,情真意切则是他的画格。”
  作品8&&李长天《西湖图》
  惠州现代最有成就画家之一
  李长天(),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他毕业于省立三中,先后任小学、中学美术教员。1938年10月惠州沦陷后,学校停办,被迫以画像为业。1940年入道教,为元妙古观道士,半日绘画,半日教书,戏称“半日道人”。1956年后,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任惠阳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生活有了保障。在这段舒心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李长天自幼爱好书画,勤学苦练,受其伯父李丹麟花鸟画风格的影响下,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所画“百鹑图”,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布局恰当,疏密得体;所画鸬雁,其飞、鸣、食、宿之形态各异;所画苍鹰,独立悬崖,威镇八方。
  ●作品赏析&&李长天晚年爱上新安画风,一改往日清秀的风格,笔墨日见老辣,常用焦墨,横涂竖抹,沉雄浑厚;又喜用鲜艳的色彩,艳而不俗,浓烈苍茫,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惠州现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还善金石篆刻,诗亦甚佳。这幅作于1964年的《西湖图》是李长天的晚年力作,他不仅将西湖的精彩景点,以巧妙手法集中于画中,达到可游、可望、可居的观感,还用写生观察的细微表现出东江文星塔比西湖泗洲塔要略“胖一些”,颇有纪实的味道。在画中李长天还题诗言志:“大好湖山日日新,亭台楼阁别风尘。五光十色明为画,六桥双塔映相亲。半径桃花开万里,溪边杨柳度芳晨。自愧丹青难入手,笔锋高古见前人。”充分体现了李长天对家乡风物的热枕之情。
  作品9&&韩荣光国画
  擅诗书画被称“三绝”
  韩荣光(),字祥河,又字珠船,清博罗县人,晚称黄花老人,擅长诗、书、画,人称“三绝”。韩荣光幼能赋诗,20岁拔贡,以吏部小京官升文选司。清道光八年(1828)于顺天中举人。擢郎中,转监察御史,署刑科给事中。居官建言,持大体。香山曾望颜称赞他“论荐疏则侃侃,折堂议、论关津则言害不言利,其风骨可想见”。韩荣光因父母在家,于40岁归乡不仕,在博罗主讲登峰、龙溪两书院20余年。晚年居黄花圃。有诗集《黄花集》12卷,以吟咏惠州西湖者居多。
  ●作品赏析&&韩荣光的名字,在岭南书画界里并不陌生。《广东美术史》、《岭南书法史》、《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等专著均有专题文章对其进行阐述。他诗宗晚唐,绘画则墨法师沈石田,笔法师董北苑,其传世作品为《世亭话旧图》。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谭》中评价说:“博罗韩珠船,书法出入南宫北海之间。其书中线最佳。昂藏挺拔,笔意索拂……”由于年代久远,韩荣光的书画作品已经鲜有存世,每每在拍卖会上出现,也会成为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在清末民初,韩荣光的书画作品已经极为抢手。
  作品10&&单柏钦国画
  诸多作品为中外博物馆收藏
  单柏钦,广东惠州人。幼时家贫失学,自学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调报社工作。1980年始先后在广州、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进行学术交流,有诸多作品为中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主要作品有《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长卷达14米)、《黑衣女郎像》、《酩酊图》、《钟馗嫁》、《豆蔻年华》、《群芳贺岁图》等。出版《单柏钦人物画集》、《单柏钦素描速写选集》、《单柏钦钟馗百态》、《单柏钦画集》、《单柏钦人物教材画集》等。
  ●作品赏析&&单柏钦擅长写意人物,兼长山水、花鸟,所作以传统题材、舞台及戏剧人物为主,笔墨泼辣,色调清新,形象生动,被誉为是“岭南画派第三代精英”。单柏钦的人物画有着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这来自于单柏钦那高超的造型优势,娴熟的绘画语言,深厚的人文涵养,也来自他对艺术不息的探索与创新。他的学生、广州美协主席卢延光自信地认为:“在海外,其中西兼容并包之画风,研究中国人物画在宣纸中的色、墨、骨法的探索,在走出一个前无古人的新天地上,我的老师不惧任何对手。”
& && &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赖金朗&&严艺超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昨(3日)开幕
  126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亮相
  日东江时报A05版
  惠州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国培向记者介绍办展情况。
&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吸引大批爱好者前来观赏。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 && &不少行家也前来看展。
  东江时报讯(记者李家声)昨(3)日上午,广受关注的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正式开幕,126位(注:两位属寓惠客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在惠州博物馆亮相。此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为我市首次举行的、最大型的作品展,展现了从清代至今的惠州书画文化发展脉络,对挖掘、传承惠州书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品展吸引了台湾、香港、深圳等多地书画爱好者前往参观。该展出将持续至2月7日结束。
  作品远至清代种类多样
  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由惠州文化研究会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由《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惠州博物馆、新天伦服装配料(惠州)有限公司、新金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经过1年多的努力,该展收集了众多惠州籍名人的书画作品,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143幅作品。作品种类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
  展出的作品包括有清代翰林院检讨龚章、惠州知府江国霖、鸿胪寺正卿邓承修等书画作品,近代有民主革命家廖仲恺、著名书画家李长天、书法家秦(篔)咢生、音乐家廖辅叔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我市书画文化发展的脉络。
  吸引港台书画爱好者前来
  昨(3)日,惠州博物馆迎来大批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有本地的书画行家、爱好者、收藏家等,还有来自台湾、香港、深圳等外地书画爱好者。
  惠州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叶思裕自己有作品入选,作为一名书画家,他边欣赏边学习。“好多优秀作品,不少作品将传统和现代融合,有不少突破,”叶思裕说,自己看了有不少收获,接下几天还要抽时间过来学习研究。
  彰显惠州历史名城魅力
  惠州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国培介绍说,办书画展的目的,是通过展示惠州书画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助推惠州文化的发展。“惠州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宗旨,是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惠州与深圳、东莞不同,尽管深圳、东莞经济较发达,但历史文化不如惠州悠久。惠州是历史名城,这是惠州的一笔财富。
  张国培说,惠州文化研究成立1年来,每3个月出一期《文化惠州》,挖掘研究惠州文化,在海外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现在东南亚的华侨已到了第三代,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惠州了,刊物送出去后影响很大,不少华侨回惠寻根问祖。“今后,我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努力挖掘好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惠州是座历史名城、包含之城。”
& &&&行家看展
  香港书法家协会主席方志勇:
& && &书画展办得比想象还要好
  “龚章是个很了不起的书法家,对整个广东影响很大,以前在广东籍书画展看过他的作品,想不到在惠州也能看到,他是惠州人的骄傲。”方志勇说,画展展出许多珍贵作品,办得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好。
  方志勇也是惠州人,上世纪80年代去香港发展,一直都很关注惠州的城市发展和文化发展。近期,听说家乡办本地书画家作品展,他赶回来参加。同时,他也带来自己的作品,一句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话: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字体为行草,用江门新会著名特产茅龙笔写成,是画展一幅独特作品之一。
  画展有许多反映本地文化的作品,方志勇说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味,很有感触。他评价道:“画展比较完整地展现惠州书画文化的发展脉络,展出规模空前,感谢主办方为惠州书画文化做出的努力。”
  台湾书法家陈沐夫:
  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陈沐夫是台湾的书法家,来惠州发展有五六年了,现为京华艺术馆馆长。他说:“展出很精彩,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陈沐夫告诉记者,虽然展出有书法、有国画、有油画等,作品种类很多,支派也多,但参观后发现,这些艺术作品在精神领域都是一致的。
  本次书画展还展出当今书画家的作品,陈沐夫认为,当代书画家不仅有继承传统的东西,还突破了传统,有创新,十分难
  广东省收藏协会曾通带:
  本次展出不少作品值得收藏
  曾通带是惠州人,带着儿子来参加画展,目的是让年轻人认识惠州书画文化,“现在很多惠州人,连惠州历史都搞不懂,让人担忧。”
  谈到惠州的书画名人,曾通带很有亲切感,他说,惠州人称为“江孝子”的江逢辰是惠城区桥东人,我也是桥东人,我们之间是邻居,现在这些年轻人都不了解了。他说,为了纪念江逢辰,在1915年,现在的西湖丰渚园的荷花亭还被命名为孝子亭。
  曾通带有10多年的收藏经验,他认为,本次书画展有很多作品较珍贵,值得收藏,有升值潜力。(李家声)
  收藏故事
  陈安邦展出30多幅收藏字画
  收藏书画作品成了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的最大亮点,如没有这些珍贵的收藏作品,将是惠州书画文化的一大遗憾。而在本次展览中,展示收藏作品最多的要数77岁的陈安邦了,共有30多幅。
  陈安邦介绍,展出的收藏作品有宋湘的对联、江国霖的扇面行书、罗浮山僧的国画和人物画、王映楼的行书、李长天的扇面书法、秦(篔)咢生的对联、音乐家廖辅叔的行书等等,一大批古代名人字画,共有30多幅。
  陈安邦出身书香世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惠州文化名人。从小,陈安邦就喜欢收藏字画,并意识到书画的重要价值。
  收藏作品跟陈安邦出身书香世家有关,如收藏秦(篔)咢生(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当时秦(篔)咢生是陈安邦爷爷的学生,受此关系之便,秦(篔)咢生送了对联给他。收藏作品有不少艰辛,在1967年,陈安邦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读大学。当时生活困难,他宁愿不吃饭,用35斤粮票换一张画。
  历史的动荡,生活的艰苦,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陈安邦一直全心全力地保存着收藏品。他说:“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人民的艺术精品和精神物产,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因此,陈安邦把这些收藏品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李家声)
& & 背景链接
 & &惠州书画家人才辈出
  惠州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其书画源流悠远,人才辈出,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广东书画在宋代仍算不上繁盛之地,而惠州书画家见于文字记载的,南宋已有陈仲辅、陈鹏飞和何裕夫,他们对岭南书坛画坛均有建树。尤其是陈裕夫,其水墨戏图被南宋名臣李昂英所重,赞为“活笔”。
  真正彰显广东书画鼎盛成就的是明末清初,此时惠州涌现出广东较早、影响颇大的书画家张萱,能画善书的韩荣光等人;晚清时有被誉为“铁画银钩”的书法家邓承修,名重一时的才子江逢辰等。
  对广东书坛推动很大、足可与全国名家名流并肩的竹本派书法,其中最有成就的便是清初惠州人龚章。龚章书法虽很少见于载籍,然而却被书法界高度推崇,誉为“不朽”之作。还有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廖仲恺,其书风厚健,被誉为民国时期政坛书家。(李家声)
少尉, 积分 20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2 积分
真好!支持!祝贺!自豪!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今(3)日在惠州博物馆开展
  140幅作品展现惠州书画文化
  日东江时报A04/05版 惠州新闻
& && & ……
& && & 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赖金朗&&严艺超
荔浦碧野 发表于
01:14 [/quote[/url]]
更正补正暨致歉
& && &前帖末句“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赖金朗&&严艺超”,现谨更正补正为如下的句子,并向作者记者及网民读者致歉:
&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 &
& && &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翻拍
& && &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免费展出为市民奉上“艺术大餐”
 &&父亲观展后第二天又带儿子来 
  日惠州日报A1版
  市民在看书画展。本报记者龚&&妍& & 摄
  2月3日至2月7日免费展出的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为惠州的新春奉上了一抹优雅的书香墨趣。昨日,记者来到书画展举办地惠州博物馆看到,市民三五成群,或品头论足,或细细欣赏。
  “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名副其实。”书画展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书画展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作品,这些书画家中除两位属寓惠客籍外,其余均为祖籍惠州或在惠州出生。展出的143幅作品种类丰富,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等,展现了惠州书画文化发展脉络,对挖掘、传承惠州书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举办这次书画展的目的是,给力惠州文化继承,助推惠州文化发展,让惠州人为自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看,这是‘鹅’字,惠州是鹅城。这幅画的画面是惠州西湖以前的样子。”“这个宝塔好眼熟,你猜猜是哪里?”在展厅观赏作品时,记者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对话,有的爸爸妈妈一边看一边给孩子不停地讲解。
  “看这幅字写得多好,你要认真练字,知道吗?”一位先生拉着儿子说。他姓吕,山东人,从老家来到惠州已经10多年了,目前在惠州的一家工厂从事销售工作。吕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人一起来的,儿子今年8岁,很喜欢画画。“其实开展的当天我们已经来过一次了,今天是周六,特地又带小孩来感受一下。”吕先生说,他觉得书画展能带给人一种享受,希望儿子能够从小接触一些书画大家的作品,从而具有较强的书画艺术情操。他希望能够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我是被朋友带来的,看到这些字画,心里就觉得很宁静了。”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的唐杨说,周末来惠州玩,被朋友拉到惠州博物馆来看展出。他觉得现在的社会相对繁华浮躁,来看书画展,让他有一种清净的感觉。
& && & 本报记者龚&&妍
上士, 积分 5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6 积分
非常好!非常支持!
上士, 积分 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 积分
非常支持!
中校, 积分 34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0 积分
& & 惠州籍画家李长天后人回忆其生平故事
&& 挥毫一痴人画外一慈父
  日东江时报A01版 封面
& && & ①李长天的外孙女饶璟美(左)和曾外孙女林红心(右)一起追忆李长天。
& && & ②李长天画像。& && &
  ③李长天后人保存的惟一一幅李长天工笔小作品《木兰从军图》。
& && & 本组图片《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A04~A05·惠州新闻
 & &惠州籍画家李长天后人回忆其生平故事
 &&挥毫一痴人 画外一慈父
  日东江时报A04~A05·惠州新闻
& && & ▲李长天画像。
& && & ▲李长天外孙女饶璟美拿着相片告诉记者:“这是我的母亲(李长天女儿李巧儿)”。
  资料记载,惠州籍近代最有成就画家之一李长天一生先后有过三位妻子,前两任妻子均死于月难(坐月子遭不测而亡),第三任妻子金茂尚有一女李巧儿。李巧儿传下来的子孙,正是李长天晚年的重要寄托。然而,其后人现状如何,已渐不为人所知了。
  在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期间,《东江时报》记者多次报道李长天事迹引起广泛关注。2月9日,记者联系到李长天的后人,听取他们讲述了李长天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李长天呈现给大家。在讲述中,他们也完善了资料记载的缺失,其后人希望纠正一些资料记载李长天1973年逝世的错误,事实应是1970年。
  据已故女儿李巧儿忆述
  父亲早早送她上学读书
  李长天出生于1878年9月(初三日),祖籍博罗县霞村(今惠城区汝湖镇),是一个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几个不同历史年代的老人。他一生先后有过三位妻子,前两任妻子均死于月难,只留下一长子。第三任妻子金茂,育有一女一子,幼子在襁袍中夭折,仅留下一女李巧儿(生于1917年)。
  当李巧儿14岁时,久卧病床、时年24岁的哥哥亦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李巧儿便成了李长天膝下幸存的惟一爱女,因此得到加倍疼爱和呵护。2003年,87岁的李巧儿去世,根据其外孙女林红心讲述,回忆李巧儿与李长天的点滴。
  赠画多于卖画 生活不算富裕
  林红心说:“据外婆忆述,当时女孩子能上学读书很少,而外曾祖父李长天却早早送她上学读书。外婆也写得一手好字,但因为怕上算术课,读至高小就退学回家学织布。”
  “外婆说,当年她家全靠其父亲在惠州几家小学教图画课的薪金和写画挣的钱来养家,因外曾祖父写画不为名利,赠画多于卖画,生活过得不算富裕。在外婆的哥哥去世后,李家卖掉了房子,多年来靠租屋居住,支付租金等开支不小。但外曾祖父仍尽最大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爱女,使她能过上好日子。”
  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比较困难,家家户户衣着都有打补丁。当时曾笑称那种在臀部易磨损部位加厚再加几圈针线车实的补丁裤子为“靶子”裤。外婆说她从小到大,虽然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但也从未穿过有补丁的衣服。
  由于外曾祖父的疼爱和不舍,林红心的外婆到23岁时才出嫁,在那个年代已是少有的大龄女青年了。外婆结婚后,因外公长期在外地工作,因此她婚后大多是与外曾祖父住在一起。在外婆生下长女饶璟美(林红心的母亲)时,也是外曾祖父联系医院和医生,跑前跑后地张罗的。
  携家带口到乡下躲空袭
  此后近50年时间里,林红心的外婆与其父母住在一起,家庭的收支都交由外婆掌管,共同撑起一个家。林红心的母亲几姐弟出生后至长大读书阶段,他们亦是跟随着外公外婆。
  “在惠州沦陷,遭日本飞机轰炸时期,每次‘走日本仔飞机’(躲日本飞机)到乡下避难,都是由外曾祖父带路携女带孙跑到农村中躲避,老人不顾自己的安危,竭尽全力保护好女儿和外孙,有好几次都化险为夷,躲过灾难。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母亲结婚后,外婆为了照顾我和弟弟,帮我母亲操持家务才离开老父母跟随大女儿居住,与我的父母一起生活至今。”
  “外婆相貌酷似外曾祖父,84岁时戴着老花眼镜仍可看连环画书,电视上播出的粤剧唱词字幕也能看懂,从收音机广播电视里得知的新鲜事她很快就会转告我们,还会使用VCD机、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各种家用电器。”
  外孙女饶璟美讲述
  外公扇上作画10分钟搞(定)掭[转文者按&&掭,惠州话音tìem,音与义均适合惠州话。《惠州方言》(词典)亦适用本字。定,惠州话音tèn,音与义均不太适合惠州话]
  饶璟美曾是惠州市第五小学校长,作为李长天长孙女,十分受宠。李长天的为人处世作风,也影响着其成长。
  听到小孩哭就感痛心
  “因为我是长孙,外公非常喜欢我,经常带我去上课。我10岁时,外公是观澜小学(现市第二小学)和昌明小学(现市第十一小学)的美术老师。他讲课时用惠州话,课堂上主要教学生画花鸟,课后还要批改作业,我坐在课堂下听。因为两个学校相隔不远,外公有时一个早上要到两个学校上课,上完一个学校,接着转到另一学校。”
  “外公很大方,经常送画给朋友。有朋友买来空白的扇子让他画画,他大方帮忙,拿着扇子想了想,10多分钟就画好了。外公画画很快,平时在家画画也一样,将画纸摆好后,想一想,然后用手指在纸上几个重要部分指了几下,就构好图了。接着,从刚才手指的几处画起,很快就能画好。不过,画画过程中要求绝对的安静,不允许别人打扰。”
  “外公画画有许多自己制作的东西,如颜料、墨炭等。外公常到山上捡石头,这些石头是很好的颜料,画画时,将石头磨为颜料使用。在画画打草图时,外公用的浅灰色的墨汁进行勾勒,这种浅灰色的墨汁是自己制作的,将柳树分泌的汁液收集起来晒干,然后烧成炭,再磨成墨使用。”
  “外公从来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脾气好,善良,肯帮人,听到小孩啼哭就感到心痛,对一些较贫穷的邻居和乡亲朋友,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有困难时,他都会慷慨解囊给予帮助。”
  曾笑称自己是鸬鹚命
  饶璟美说:“外公虽然是以画画和教书为生,生活清贫,但他在给人写画时从不漫天要价,收回的一点笔金仅为了维持生活,他曾笑称自己是鸬鹚命(鸬鹚即鱼鹰,渔人用来捕鱼时,其颈部被绑住不能吞食捕获的鱼),食几多着(穿)几多都有定数,不必去强求。”
  “外公一生衣着俭朴,生活要求不高,他最喜欢吃的家常菜是黄鱼肚,白菜箭(菜芯)和烧肉,过的是日求两餐,夜求一宿的清贫生活。家境虽不宽裕,但外公却非常乐观、豁达,笑口常开,幽默风趣。”
  “外公不但善于绘画,吟诗作对也甚佳,还善于篆刻,他常用的印章也多出于自刻,作画时好以画抒怀,喜欢在画上配诗。诗、书、画巧妙结合,且很有生活寓意。”
  “外公在写画时,常常是边画边随口吟出‘糊涂糊涂又糊涂,涂来涂去画西湖……’之类的句子;又如外公喜好上茶楼饮茶,与老友谈心聊天,有些画画生意也是在茶楼里接单的,饮茶成为伴随他老人家一生的嗜好。往往在饮茶时,他又会吟出‘朝朝油炸鬼(油条),普洱解愁魔……’的诗句,令听者开怀大笑。他也经常自嘲是靠一支秃笔挣饭吃。老人这种乐观风趣的性格,对生活不苛求和与人为善的为人,也许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重外孙女林红心讲述
  老人临终前仍挂念作画
  林红心是李长天的重外孙女,因此出生后即有幸得到老人的百般疼爱和照顾,经常与老人相处接触,老少四代同堂。在重孙辈中,也惟有林红心与弟(林红晖)见过外曾祖父母。
  做“白公”时画观音送子图
  “84岁时,得知第一次要做‘白公’(曾祖父)时,他(李长天)高兴得即席挥毫画了一幅观音送子图给我父母,上面还题诗一首:孽海茫茫无处寻,释迦山下白云深,宁馨抱上君家去,勿负慈悲一片心。从中可见他老人家的欣喜之情。他把我们当作亲重孙,让我们称呼他俩老为‘白公’、‘白婆’(惠州话指曾祖父、曾祖母),我和弟小时候也一直以为他们就是曾祖父母,长大后才知是外婆的亲父母即惠州人称呼为‘姐公白’、‘姐婆白’(外曾祖父母)。不管称呼如何,两位老人的血缘之亲和关爱之情将会永记我们心中。”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外曾祖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身穿一袭长衫,拄着一根藤拐杖,拐杖的扶手部分是老藤天然形成再经过加工成鸟兽形状,拄地部分包着一节黄铜片,一走路就会‘嗒嗒’有声。最特别的是他的下巴上留有一把长及前胸的白胡须,就像神话传说中白须飘飘的仙翁,在解放之后尤其60年代可以说较少见到留有这样长胡子的老人,因此也成为外曾祖父一个明显的标志。”
  经常给小辈带零食
  “上世纪60年代初,外曾祖父作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被市政府安排在中山公园惠州市图书馆一楼宿舍居住,那是位于市图书馆西面(靠近现灯光球场)的一间约12平方米的房子,离我父母居住地北门街不远。老人从此结束了租房居住、无数次搬家、居无定所的日子,在此房子里安度晚年一直至去世,大约居住了10年。”
  “在中山公园图书馆大门旁,曾长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树下设有一阅报宣传栏,那里是通往外曾祖父住房的必经之路。每当老人外出或去饮茶时,我们姐弟就会在树下等候。过一阵儿,老人总会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一包核桃酥或炒米饼、鸡仔饼之类的食品,笑咪咪地向我们走来,嘴里还乐呵呵地说着:‘有野食?。’这时,我和弟弟雀跃迎上前去,接过食品,蹦蹦跳跳地往老人住处走去,而外曾祖父则开心地在后面慢慢跟着,我们的耳边会响起那一串清脆的手杖‘嗒嗒’声。多年来,老人外出归来总忘不了带回些好吃的给小辈,这已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思想开明支持火葬
  “外曾祖父的思想也很开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非常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常夸共产党好。解放后,他曾当选过惠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老人尽心尽责,每次都认真参加人大、政协会议,深感自豪。还把每次参加会议的代表证等细心收藏。”
  “1958年,他再去省城广州(上世纪30年代他曾去过广州),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尤其对当时广州已实行火葬很赞赏,回来后就对家里人说:‘人家省城早就实行火葬了,又文明又干净,好过土葬。不知惠州什么时候也可以实行火葬。’”
  “后来惠州市成立时,当时的市长柴禧出告示:‘关于惠州市实行火葬的通告’,外曾祖父得知后非常高兴和赞同,回到家里即乐呵呵地对我父亲说:‘好啦!以后惠州也好像省城一样可以实行火葬了,终于可以实现我的心愿了。’如今的惠州城市火化率已达百分之百,但在当年一个八十老翁能有如此开明的想法实属难得。”
  出外饮茶摔伤终离世
  “1969年,已92岁高龄的外曾祖父还天天外出到茶楼饮茶,但不幸的是,在一天清晨外出时因地板湿滑,外曾祖父摔了一跤跌至腿股骨骨折。当时限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外曾祖父没能得到更好的医治,先是躺卧在床,后失去自理能力。长时间的卧床使老人的身体很快垮下来,日渐衰弱,再加上不久后外曾祖母亦因病去世,剩下外曾祖父一人形单影只,精神上的打击令其身体状况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在其老伴逝世约半年后的日(农历二月初五日),老人逝世,终年92岁。我外婆外公和我父母一起,按老人生前的意愿以火葬形式操办了老人的后事。”
  “记得在老人临终前的一个寒冷日子,妈妈领着8岁的我去看望外曾祖父,除了送吃的还帮老人擦身、换上干净衣服。这时,已久卧病床的外曾祖父竟坚决地要求我母亲扶他坐起来,母亲问他干啥,他说要坐到画桌前画画。我母亲说,你的腿伤未好,已坐不稳了,怎么能画画啊。老人固执地不肯躺下,我母亲只好扶着他在床边坐了起来,但不一会他实在无力支撑,再加上母亲的劝说才无奈地躺回床上。哪怕是在病重之时,老人的头脑中仍是在想着拿起画笔。当时老人端坐的姿势、执着的眼神和身穿黑色棉袄白色长须飘在胸前的情景,像一幅清晰的黑白照片一样永远地保留在我的脑海中。”
  重外孙林红晖讲述
  走上外曾祖父画画之路
  在李长天后代中,林红晖是惟一酷爱丹青笔墨的,或许是孩童时接触过外曾祖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没有进过美专学习自学成才,作品已入选省、市级美术作品展览,加入惠州市美术家协会和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并当选为惠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没等到教我画画就离世了
  “6岁时,外曾祖父去世,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多。记得,外曾祖父每天穿着长衫,带着圆帽子,戴着眼镜,留着一撮羊胡子,手拄拐杖,整天笑呵呵的,很慈祥。外曾祖父年纪虽大,但走路很快。”
  “可能因为我是惟一男丁,外曾祖父特别疼爱我。平时,他画桌上的东西,连曾祖母也不能动,不过我却是个例外。我经常爬到画桌上,抓抓画笔,玩玩印章。更吸引我的是,画桌上有个装糖果的罐子,我经常去拿糖吃。外曾祖父一看到我爬上桌,就赶紧把没画好的画画卷起放好,拿出一张草纸重新放到桌上,任我拿笔涂涂画画。外曾祖父还说,再过两年就教我画画,可不幸的是竟没等到两年就离世了。”
  画画成就成为我的动力
  “很可能是受幼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又喜欢上画画。我本来在惠城区物资局上班,同时喜欢文学和摄影。我拍摄偏好画意摄影,不过发现摄影有时难以表达,不知不觉就拿起笔来画。想不到一拿起就放不下,一直画到现在。”
  “真正专门搞艺术是在1990年,30岁那年我毅然辞掉工作。家人开始不理解,但看到我决心大,才慢慢理解。这条路很辛苦,人不出名时,作品卖不到好价钱,有时生活开支都要家人支持。家人都笑我,像外曾祖父一样走上了清贫之路。因为外曾祖父生前就说过,画家的作品生前像草,死后才是宝。”
  “到2000年时,外婆看到我画画略有小成,也在一些展出中获奖,她十分欣慰说:‘我们家有传人了!’其生前,还要求在我画的《罗浮春晓》的作品前留影。”
  “现在,我开了个教学班叫《星期书法》,专门教对书画感兴趣的爱好者。同时,到市体校、中专学校等教画画。平时,卖画挣些生活费用。似乎,这条路跟外曾祖父走过的一样。”
  “外曾祖父是家里骄傲,特别是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以他的《西湖图》作为开幕仪式的背景,并放在画展的重要位置,再次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目前,我一直在收藏整理外曾祖父的资料,让它更完善。在艺术路上,我模仿外曾祖父的技法和精神,以外曾祖父的画画成就为动力。”
  《木兰从军图》留存记
  李长天的大部分画稿流失不见,除了在惠州元妙古观藏画中能欣赏到老人的真迹墨宝外,其余的画作品能在他昔日的学生、好友(主要是港澳朋友)冒险收藏下来的藏品中见到。而至今家里仅存有老人的一幅《木兰从军图》。
  林红心说,外曾祖父多次说过:“我的画在生是草,死后是宝,现在是不值几个钱,但等我百年后欲求难时会变成无价宝。”此话甚是。由于历史原因,家里仅幸存的《木兰从军图》,是当年外曾祖父专门画赠给她父亲的,上面题有“赠育贤孙婿留存”字迹。该画作于1961年,是一幅工笔小作品,用笔润色,人物表情、马匹等描绘得栩栩传神。
  此画得以保存下来,源于夹在一本《毛泽东选集》里,放置于阁楼上沉睡多年。后来,在翻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当时令全家甚感高兴,成为外曾祖父留给林红心等后人幸存下来不多的画作中极珍贵的纪念物之一。
  李长天简介
  李长天(),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他毕业于省立三中,先后任小学、中学美术教员。1938年10月惠州沦陷后,学校停办,被迫以画像为业。1940年入道教,为元妙古观道士,半日绘画,半日教书,戏称“半日道人”。1956年后,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任惠阳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后,李长天的生活有了保障。在这段舒心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李长天自幼爱好书画,勤学苦练,受其伯父李丹麟花鸟画风格的影响,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所画“百鹑图”,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布局恰当,疏密得体;所画鸬雁,其飞、鸣、食、宿之形态各异;所画苍鹰,独立悬崖,威镇八方。(李家声整理)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 &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转帖]原帖作者红棉春醉主 *楼主*&&*1楼*& &发表于惠州·西子论坛-城市-惠州文化-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典礼(日上午10时惠州博物馆举行)&& 17:31
阅读:<font color="#04 | 回复:<font color="#4
本帖被 东江夜游 执行置顶操作()
& && && && &&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典礼
& && && && &&&日上午10时& &惠州博物馆
■主办单位: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惠州文化研究会
■协办单位:惠州市博物馆&&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新天伦服装配料(惠州)有限公司&&新金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日至7日
■展览地点:惠州市博物馆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精品推介
  龚章:行草诗轴
  韩荣光:国画
  邓承修:书法作品
  江逢辰:扇形书法
  廖仲恺:书法
  李长天:国画《西湖图》
  王映楼:书法
  秦咢生:对联
  刘仑:《三度乐游康藏路》
  单柏钦:《新疆舞蹈》
作品展共展出126位书画家的作品143件。种类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红、副市长刘冠贤,老同志汤聘辉、刘品谋、陈恩强、吴石牛出席2月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仪式。
刘冠贤在致辞中,代表市政府祝贺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的举办和开幕,并表示,本次作品展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推进文化惠州建设,激发文化活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延至日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从2月3日开展以来,每天都迎来上千名的参观者。应许多市民的要求,主办方为满足热情市民的参观要求,决定将本次作品展延至2月12日。
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钟雪平介绍: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影响力很大,是近年来少有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的展览。几天来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平均每天达1000人次,周末的参观者多达2000多人次。有些参观者是从各县(区)过来的,许多土生土长如今已外出工作的惠州人甚至专程从外地赶回来观赏。
[ 此帖被红棉春醉主在 23:56重新编辑 ]
图片:1.JPG
请尊重版权,转载发表至西子湖畔论坛的原创文章时,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如需将文章用于媒体出版或其他商业用途,请征求原作者同意。&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余详情可登录参阅该原主题版]
[转帖]原帖作者红棉春醉主 *楼主*&&*3楼* &&发表于同上&& 17:33
(惠州惠城区)江北市民乐园旁的惠州博物馆。
图片:3.JPG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转帖]原帖作者山月楼&&*楼主*&&*1楼*& &发表于惠州·西子论坛-城市-惠州文化-惠州书画家作品展部分作品展示
阅读:1311 | 回复:45&&
本帖被 东江夜游 设置为推荐()
壬辰年正月十二日,由惠州市文广新局,惠州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惠州书画家
作品展在江北博物馆开幕。 会展展示了清代至现代的惠州籍书画家的部分珍贵作品。
如李长天的山水画、黄澄钦、陈安邦的巨幅画作。 还有宋湘、江逢辰、邓承修、
龚章等人珍贵柘本或原作,堪称文化盛宴。所憾没有看到张剑萍、张玉堂、
廖承志等先辈及蓝广浩、曾圣、秦国伟等现代中青年书画家的参展作品。
[ 此帖被山月楼在 14:12重新编辑 ]
[其余详情可登录该原主题版]
[转帖]原帖作者山月楼&&*楼主*&&*3楼*& &发表于同上&& 09:07
刘叔新的书法
图片:IMG_2633.jpg
上校, 积分 10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89 积分
寻阅帖子,顺便顶本主题。
下士, 积分 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8 积分
中国文化是应该好好传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钟的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