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以经改建好了现在规划局的-房两证是什么证件照是什么怎么办理

“高危”老房子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高危”老房子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
11:24:00 来源:今日早报 
[提要]&&该楼居民周炳坤说,这幢楼建于1996年,2000年因西溪河道整治工程需要,杭州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从杭州石粉厂购买了这批房子用于居民安置。2006年9月,杭州市房管局出台了《杭州市区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办法(试行)》,对于杭州市区危旧房屋的处理方法,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奉化塌楼事件引发人们对危旧房安全的忧虑,读者打进热线问——
  “高危”老房子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
  本报记者昨走进杭州拱墅区危旧房改造现场
  浙江奉化危房坍塌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危旧房安全的忧虑。
  住房安全是居住的底线,连日来,本报热线96068连续接到老房子住户反映:“由于自己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地存在楼体倾斜、墙面开裂、房屋渗水等房屋安全质量问题,希望这些安全隐患能尽早消除,让住户们住得安心。”
  同样,杭州各个城区的住房和城市建设局的咨询电话这两天也成了“热”线,各类有关房屋安全的信访件大幅增加,仅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昨天一上午就交办了10件,是平时的5倍。
  身处危旧房的居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住的房子究竟安不安全?出现问题了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
  目前,拱墅区住建局正在深入开展“民生房管”专项行动,陆续对辖区内排查出来的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存在安全隐患的旧住宅进行改造。
  这些老房子现在改造得如何,居民们还满意吗,还有什么顾虑?昨天,本报记者走进危旧房改造现场。
  □通讯员 周莉 实习生 岳鑫
  见习记者 霍翟羿 本报记者 魏皓奋 钱祎 文/摄
  长乐路20弄“楼歪歪”
  该修修补补还是推倒重来?
  长乐路20弄11幢1-2单元房屋,是拱墅区重点关注的危房之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杭州长乐路20弄。
  20弄11幢的房屋由两幢7层楼房组成,1-2单元房屋和3单元房屋间建有楼梯平台,两幢楼房中间有一条1米多宽的过道。11幢的近百户人家,平时出入都得走这条狭窄的过道。
  该楼居民周炳坤说,这幢楼建于1996年,2000年因西溪河道整治工程需要,杭州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从杭州石粉厂购买了这批房子用于居民安置。然而,2001年起,住户入住后,陆续发现房屋出现了墙体表面开裂、临近3单元的楼梯平台挤压开裂、外墙面渗水等情况。
  周大伯给记者展示了当初批复文件的复印件,他认为,1-2单元房屋从建成起就“先天不足”:“本来1-2幢只准备造3层楼房,后来加到了7层。没住多久墙就开始开裂,楼很明显地往西南方向倒。”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该房屋原产权单位杭州石粉厂多年前已倒闭,原设计单位杭州应用工程设计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施工单位浙四建公司也已更名改制。
  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去年10月,周大伯等住户主代表找了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房屋进行现场勘验检测。
  勘测结果显示,该房屋危险性等级为C级,即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3月初,在拱墅区住建局的督促协调下,根据原房屋原设计单位——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出解除危险点的设计加固方案,由房屋原施工单位——省建工集团愿意出资聘请浙江天固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危险点加固。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1-2单元楼房四面离地1米多高的墙面,颜色较浅,有粉刷的痕迹,楼梯平台等部位也已经过修复。
  但这样的处理,居民仍有顾虑。
  “刷一下还不够,我觉得这幢房子地基就不牢,每次旁边拆房子,这幢房子就会摇。”11幢2单元住户陈先生说,“我们家里的墙面,经常开裂,年年都要重新粉刷一遍。”
  谈到解决办法,楼内居民普遍认为:加固工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面沉降、房屋倾斜、消防通道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甚至是推倒重建。
  这幢楼房的加固措施是否牢靠?记者采访了拱墅区建设工程质安监站站长杨遒。
  杨遒介绍,目前,2单元墙体与3单元楼梯平台接触处的危险点位加固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平台挑梁部位的碳纤维网格布已铺设,破损开裂的楼梯平台挡板已修复,其余危险点位的加固施工也即将完工。
  而关于居民最关心的楼房倾斜、消防通道设置不合理,杨遒承认,问题的确存在。
  “我完全理解居民的心情,这幢楼房确实是斜的,我要是住在里面,也会提心吊胆。”杨遒说,“但是我们负责的去危加固工程,不是我或者居民说了算的。这次的加固方案,是联纵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根据现场勘测制订的,他们的结论是楼房沉降接近稳定。”
  杨遒表示,虽然去危加固工程已经完成,但他们还会继续跟踪观测;另一方面,周炳坤等业主,准备再做一次房屋鉴定,看看修补工作的成效。这幢C级危房,究竟是已修复完成,还是亟需推倒重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结论。
  现场探访
  大关南七苑2幢地下室变“水库”
  16年的“顽疾”该如何治?
  “你看,这房子有多少裂痕!”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大关南七苑2幢楼下,一说起房子的问题,许多居民立马围拢过来。
  2幢共有2个单元楼,都沿河而建,往东不到二三十米就是上塘河。
  乍一看,这两栋单元楼与普通的老小区楼无异,但仔细一看,楼体上确实有不少裂痕,歪歪扭扭的很难看。
  “这还是几年前刚刚修补过的呢!”住在1单元6楼的胡女士指着楼梯口侧面的一堵斑驳的墙面,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细碎裂痕,胡女士言语中很是无奈。
  家住1楼的韩大伯领记者来到家中,老人卧室的天花板上有一道长长的裂痕,一直贯穿整个天花板。
  “要是这里竖着裂开来了,我肯定要跑出去了,住都不敢住。”韩大伯摸着身边的一面承重墙说。
  记者在整个单元上上下下跑了个遍,墙面裂痕、石灰脱落等情况随处可见。但居民们担忧的还不仅如此,地下室渗水的问题才是让他们最担心的。
  “我们大多是1998年拆迁过来的,刚搬过来时,就发现地下室不对劲。”胡女士说,“一下雨,上塘河河水倒灌常引发地下室严重积水,不下雨的时候,水也退不下去。”
  但由于当年的建设单位都已经解散了,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无力承担改造的费用,维修工作也陷入僵局。
  去年七八月份,几户人家开始自己动手解决地下室渗水问题。他们把地下室隔出了10个小房间,或把地面垫高,或加防水层进行处理。
  “我们家自己花了6000多元,把地下室的一块地面垫高了30厘米。”胡女士无奈地说。
  居民们的意见这么大,16年的“顽疾”该如何解决?
  “去年5月份,我们请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的专业机构对大关南七苑2幢的房屋现状进行了检测。”大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许建中给记者看了一份检测报告,上面写着:“经现场直观查勘、检测:未发现被鉴房上部结构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裂缝及变形异常,房屋整体倾斜正常;未发现房屋上部外露的承重墙体、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开裂及楼盖断裂性裂缝等异常。查勘中主要发现被鉴房存在地下室底板渗水及墙体受潮等问题。”
  “报告显示房子不算危楼,但是旧楼。”许建中说,由于地下车库堵漏问题是建筑上普遍存在的难题,为了彻底解决地下室积水问题,由拱墅区区住建局牵头,委托大关街道承办的针对该幢地下室渗水维修工程的方案已经设计好了,目前正在征求居民意见。简单说,就是拆除居民自行搭建的隔间,然后对地下室做好防水处理。
  “今年3月初,居民意见刚收上来,大关南七苑2幢总共48户,同意改造的20户,不同意的14户,维持现状下同意改造的8户,随大流的3户。”许建中表示,还需做部分居民的思想工作,等达成统一意见后便可开工。
  政策答疑
  危旧房该如何改善?
  改善费用由谁承担?
  危旧房产权性质复杂、工程量大、耗资多,为强化危改工程的资金保障,杭州市确定了通过市、区政府和产权人、单位及市场运作等多个途径的资金筹措办法。
  其中,非项目带动类工程应由政府出资的改善费用,根据市政府规定由市、区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担,并建立危旧房改善资金专户,由市财政局和市审计局对专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项目带动类的危改项目,其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
  2006年9月,杭州市房管局出台了《杭州市区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办法(试行)》,对于杭州市区危旧房屋的处理方法,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危旧房主要包括哪些?
  市区范围内(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国有土地上的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危旧住宅;厨房或卫生间等设施不全的非成套住宅;以及其他需要改善的危旧住宅。
  危旧房改善有哪几种手段?
  主要通过下列手段: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翻建)改善;其他改善。其中,就地改善为主、搬迁改善为辅。
  符合条件的危旧房改善,要经过哪些步骤?
  危旧房屋改善项目计划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或区政府指定部门征求危旧房住户意见和可行性后,向区危改办提出危旧房改善申请;区危改办受理申请后向市危改办申报,经职能部门批准后,由区危改办在改善项目区域内发布改善项目公告,随后根据审定的项目预算拨款。
  危旧房改造的费用由谁来承担?
  维修改善所需费用由房屋产权人承担。因特殊原因,产权人承担维修改善资金确有困难的,可向政府申请维修改善经费补助;拼接改善使房屋建筑面积增加的部分,由房屋产权人或公房承租人按房屋重置价进行资金结算,并取得相应产权;重建改善的安置补偿参照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政策执行。
  危房改建时,住户如何安置?
  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单位对异地安置的住户应当发放临时安置补助费,或者提供临时周转用房。原地安置的住户由其自行过渡,临时安置补助费按同等地段城市房屋拆迁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的50%发放;对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有效的《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及确有困难的孤寡老年户,根据住户申请,经核实后,实施单位应当安排临时周转用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新闻热线:8&&热线传真:2&&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濮院旧镇改建第一栋房屋已基本竣工
&&文字:&&&&&&&&
  濮院,仓前街,33号。
  工人们不停拿着小锤敲打并拍照记录。
  这栋老屋,原本已破旧不堪,屋顶瓦片脱落,木质屋檐腐烂,到处打着补丁,是一座风雨飘摇的危房。而自从10月中旬施工队开始对其进行修复后,它的面貌便一天天好转。如今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老屋也呈现出它&年轻&时的面貌&&坚固,朴素,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仓前街33号的房屋,是濮院镇旧镇改建样板区中第一栋动工修复的老屋。整个样板区从仓前街的大寨桥一直到老丝厂,既有老房子也有空地,全长228米。空地上将仿建老屋,而已有的老屋则会被修复。负责样板区修建的项目经理邱彬回忆第一次看到这些老屋时的场景:&很破,真的很破!里面的很多柱子都腐烂了,墙面倾斜,下雨天漏水严重,我们走进去都有点怕。&
  这里的老房子,都是以木结构为主,整体用木头承重,两边的山墙是用青砖砌成的。记者从当地一位老人的口中得知,33号老房子已经有100多年了,老人是看着它一天天衰败下来的。对于此次的修复,老人深感高兴,觉得&有纪念意义,有历史价值&。
  &每栋房子都有它独特的记忆,我们对房子的修复,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修旧如旧。&邱彬说,他们把没有损坏的旧瓦片、旧木材仍旧用在了房子上,又从桐乡其他地方收购了一些旧瓦片用于屋顶修复,还把新修建的门板熏成灰黑色。一眼看去,老屋的风格原汁原味,修复得不留一点现代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用现代工艺,工人把瓦片做了防水处理,这样就能保证不漏雨。
  &预计到元旦左右,整个样板区就能初步呈现出它的风格;到年底,我们能看到修建后的基本面貌。&桐乡市濮院旅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陈坚告诉记者,&现在濮院的旧镇改建,还处在酝酿规划阶段,我们打算先做出一个样板区,让大家对旧镇改建形成一个初步的感观上的认知,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探讨濮院旧镇改建的路该怎么走。&陈坚说,濮院古镇有着885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旧镇改建工作将最大限度地还原濮院江南古镇的水乡风貌,提升濮院小城镇品位,并将大大改善该镇的人居环境。
&&&&&&&&&&&&
记者 张芬娟
&&&相关稿件
&&&&&图说嘉兴
&&生活空间
&&最新视频
&&图说新闻
&&社会万象
&&服务资讯
&&原创新闻
&&削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件照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