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 演员表里面胡适写给夫人的诗

何教授原型陆志韦留在了大陆,文革被整死(和胡适...
标题:何教授原型陆志韦留在了大陆,文革被整死(和胡适有天壤之别)
  电视剧中中那个何其沧教授,极受国民党当局的礼遇,何教授总是不领情,不停地骂国民党、国民政府如何不要脸,如何腐败,如何丢人,如何该失去江山,总之国民政府对他的礼遇不仅没有换来一丝一毫的理解和同情,只有满口的恶骂,时不时给官员脸色,时不时摔电话,时不时摔拐杖,国民党官员中,除了不懂礼貌的老粗、兵头陈继承之外,基本上对着教授总是陪着笑脸,挨骂后总是一副讨好安抚的摸样。同样受到礼遇的胡适,既不媚俗,也不对落魄和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落井下石,他在国民政府最强大的1929年给予了其最严厉的批判,到了1945之后,胡适先生有严厉批判,也有同情之理解,更有两条道路的是非比较。他曾理智的分析出“共产党当政必是铁幕社会”,指出“暴力党追求的是绝对的专制,绝无自由之可能”,又认定“国民党是自由多少的问题,共产党关系到自由有无的问题”,关键时刻,既批评国民党政府,但坚决不为暴力政党背书。胡适曾告诫世人:国民党政府初步实施了宪政,认同自由价值观,不反对多党制,沿着这条道路,必能和平走向完全自由的民主社会(今日之台湾印证了他的结论);而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坚决最强硬的独裁党,追求的是绝对的一党专制,夺权后必将万马齐喑。胡先生只差说出这句:“同学们,今天你们还可以天天游行;等共产党来了,你再也没有游行的机会!”历史不幸被胡先生言重。虽然电视剧中的何教授有着老顽童般的可爱,但我从心底里并不喜欢这个人,作为知识分子,没有洞察能力,进步青年之所以无脑,也和何其沧这种教授大有关系。当然,最坏的就是吴晗吧,不学无术(曾经很有学术天赋,但后来完全堕落),专门躲在后面煽动学生闹事。结果,49年后,何教授遭了秧,吴晗更没吃到好果子,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以下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日下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主要领导从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进京。共产党安排陆志韦先生会同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等著名民主人士去北平西郊机场迎接中共高层领导并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合影留念(参见照片。二排左一为陆志韦,左二为朱德)。
1949年夏,邓颖超(周恩来夫人)专程来到燕京大学,代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看望陆志韦校长和夫人刘文端女士及其他各位友人,感谢燕京大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途中给予中共的多方帮助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参见照片)
49年邓颖超专程探望陆志韦和夫人刘文端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陆志韦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日,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游行队伍里的燕京大学师生挥手致意,还高呼“燕京大学同志们万岁!”
毛泽东还亲笔为燕京大学题写校名,由彭真送到燕大。燕京大学以毛的笔迹制成匾额悬挂西校门,并制成校徽,供全校师生佩戴。
新中国一成立,陆志韦先生就提出把燕京大学完整地交给国家。
1951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同意陆先生的请求,决定燕京大学由教育部接管,改为国立。
1951年,毛泽东亲自任命陆志韦先生为国立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消,他被调中国社会科学院】
同年夏,燕京大学撤消,大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陆志韦调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以后相继任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文革”浩劫,难逃厄运】
但“文革”中,他又在横扫‘反动学术权威’运动中受到冲击。“文革“中陆志韦先生再遭凌辱批斗,身心受到摧残,七十多岁高龄还被迫下放河南劳动改造,历尽折磨而致沉疴。当生活不能自理方获准回京时,方知夫人已不幸病逝,家中亲人也被迫流散四方。家无亲人,瞬间抑郁……陆志韦先生患病医治无效,日含冤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一代心理学家,语音学家、教育家,诗人,爱国敬业、高风亮节的大师学者报国无门,竟落得如此可悲的结局,天乎痛哉!
农村土改,结果很快就收归集体,骗人的;1951年12月煞有介事任命“何其沧”为燕京大学校长,半年后,燕京大学就撤销了。半年就变天,你就是欺骗能不能骗久一点时间呢?翻脸比翻书快啊。胡适曾经告诫过某些人:某个组织善于编造美丽的谎言,但根据他们的一贯作风,说过的话很快就不会算数。何其沧这些笨蛋啊,即使你不看胡适,难道不会看看苏联?苏联难道不是活标本吗?
······
(康素爱萝)
(左耳之林)
剧情 / 战争
孔笙 / 李雪
刘烨 / 陈宝国 / 王庆祥 / 王凯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北平无战事》,看老戏骨们飙戏不要太爽
    我是因为刘烨看的这部剧,高中时代看了《血色浪漫》,之后就喜欢上了那个桀骜不驯的钟跃民。挺喜欢社长的,但这部剧我最喜欢的却是廖凡的梁经纶。
  最开始的时候,我自作聪明地猜测,最后一定是梁经纶跟方孟熬的角逐,我错误地用娱乐剧的心态去看正剧,其实这部剧说的是两种无形的力量在对抗。前面各种冲突,较量,一下子就抓住了看客的心,我跟大家的心情一样的,觉得有些虎头蛇尾。觉得方孟熬只是被强行刻画成主角。他抗战的成就,蒋经国看了的他的那套战略分析,被他吃了一整部戏
  我莫名地觉得梁经纶才是整部戏的主角,他夹杂在国共两党之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也许他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他却在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护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想他说的:我选择了不选择。
  谢木兰,一个能让冲突,矛盾陷入反思的人物,尤其记得她的那句台词:自由呢!
  马汉山,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人,他是有能力的,计算外汇的那一段说明他还是有实力的,他能在错综复杂的夹缝中生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贪婪却没完全泯灭良心,下贱却没完全丧失人格,他的心态应该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态
  陈宝国演的徐铁英,对国民党有些上层的贪婪表演得可谓入木三分。就像你明明知道他是坏人,你却无法致他于死地,何况他还有强大的利益支撑,《正者无敌》,《汉武大帝》特别是汉武帝,演尽了男人的一生
  何孝玉喜欢上了方孟熬,方孟韦喜欢谢木兰,感情戏的乱入我完全无法理解。我就感觉谢木兰喜欢梁经纶有点符合常理,也许感情是没道理的吧
  有人说方孟熬为什么要带着何孝玉闯出防守线,我觉得他应该是故意引起注意,然后把话挑明,保护何孝玉吧
  没人深8下吗, 算了,打算弃楼了
  楼主分析的好  
  @baiyi0911 9楼
13:29:46  楼主分析的好  -----------------------------  谢谢
  继续8完我想说的吧,唯一戳中我的泪点的是曾可达的死,他的死背后掺杂了太多的无奈,他是个正直的军人,政治是不分对错的,他却太在意对错,就像他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要启用方孟熬,所以他注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为什么他都能看出来的事情,蒋介石却看不出来,其实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假如在那个时期假如蒋介石反腐太坚决的话,那么也许会灭亡得更快更彻底。你们可知道蒋介石也曾三度下野
  曾可达是孤独的,他没什么功绩,却被蒋经国看中,才有所地位,所以他一直忠心耿耿,他出身不好,却勇于斗争,所以他没什么朋友,他死之前却找到方孟熬,希望得到一丝丝的认可,其实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问方孟熬的那个问题:你是不是共产党。其实是他对共产党最大的认可
  崔中石,他完全就是小男人的代表,文文弱弱的,被行长怀疑,被孟熬怀疑,被徐铁英怀疑,被崔婶念叨,仿佛人人都可以欺负他,但是他一直不卑不亢,他深知徐铁英的心狠手辣,却坚决地把钱打给香港的民主人士的帐号里,他应该是幸福的,为了自己的理想死去,有聪明懂事的孩子,贤惠明理的妻子,有牵挂他的组织,连国民党马汉山也对他敬畏三分。崔婶的真假龙井也是把上海女人刻画的林林尽致。但是之后太强调崔婶他们的去处似乎有些煽情有余。
  这种电影看多了会变成弱智的。
  @心灵的产物 14楼
17:45:03  这种电影看多了会变成弱智的。  -----------------------------  哦,那看多少才会变弱智呢?只是有些人没看一点,也很弱智
  孙朝忠和方孟韦,应该是小女生比较关注的点,孙朝忠是一个忠心的人,忠心却没有自我,所以注定无所作为,得不到重用。方孟韦是一个忠于家庭的人,他心里清楚很多的事情,但他不愿深究,因为他知道,他们家都处于风暴的中心,等有天东窗事发的时候,他希望他能够撑起一片天,所以他经常会强硬地处理一些事情。
  严春民,他是有些书生意气的,他有学问,够聪明,眼光欠缺了点,不然也不会对梁经纶的身份没有察觉,但是孙朝忠套他话的时候,他却处理得很好,主要也是梁经纶隐藏的太深,所以他最后也对梁经纶说,我们从来没有怀疑你的身份,这也许也只是严春民对梁经纶的一种认可吧。他有些冲动犯了错误,所以不管你是那个党派,是个人就会犯错
  蒋经国,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这句话包含太多用人之道,很多人不理解蒋经国为什么要启用方孟熬,其实剧情里面有很多解释啊,跟共产党争人才,争民心,简单说就是挖墙角。还有,观众也许放大了方孟熬的威胁吧。蒋经国用他主要是查贪腐,后面用他运输物质,他没什么机会致国民党死地吧,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一直都坚持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原则。一直到最后都是思路清晰运筹帷幄。识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下面的人几乎都忠心耿耿,志存高远。这个电视剧强调国共内战并不是军事的斗争,而是政治斗争。所以蒋经国的失败奠定了国民党的败局。一手反腐,一手反共,这个认识是深刻的,却注定是悲剧的。  
  有不同看法的吗?  
  支持顶帖  
  方孟熬,剧里的主角,我觉得他就是个面子工程。他有一个抗日英雄的美名,他有一帮生死跟随的兄弟,他有一个洞察世事的眼光(他对三大战役的提前分析就可以看得出)在加上他爸他姑父的身份,蒋经国的器重,所以他注定处在两种斗争的中心。他其实应该有很多内心戏的,只是刘烨刻画的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他回答曾可达对蒋经国的评价时说:他只是一个孝子,说明他对蒋经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只是他一直坚定成为共党,一是他对新中国的向往,二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任,三是他对共产党的行为更认同。他不轰炸开封并非共党组织,他只是临时受命,他经历过生死离别,所以才不轰炸,这个是于情却不于理的,蒋经国救了他,之后也利用了他。导演对他的能力做了很多的铺垫,我个人感觉刘烨表演得有些欠缺,当然也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极端,有些地方还是可圈可点的  
  有没有看过的,一起讨论讨论某个角色啊
  我觉得演员都很到位,王庆祥,倪大红,焦晃,一个比一个厉害,刘烨还很嫩啊  
  @倾不了城
13:22:00  有没有看过的,一起讨论讨论某个角色啊  —————————————————  近几年看过都最后电视剧  
  @七夜N
14:03:00  我觉得演员都很到位,王庆祥,倪大红,焦晃,一个比一个厉害,刘烨还很嫩啊  —————————————————  是的,焦晃的何其沧,诠释得很全面很到位,特别是他回答崇洋魅外的那些说辞,发人深省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我觉得是因为方猛熬这个角色所在的位置,和这个角色的性格格格不入才导致刘烨表演失败的  
  何其沧: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问你去年时,为甚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时去年的我。谁写的?木兰回答。  谢木兰:这谁不知道啊,是胡适先生写给他夫人的诗,典型的老臣子,旧文章,没有意思  何其沧:怎么就是老臣子,旧文章,怎么就没有意思了  谢木兰:不就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何伯伯,你们哈佛留学回来的博士,都这么传统吗?  何其沧:好,还有批评,我告诉你啊,这个胡适博士在文化上,倡导反传统,但是,他自己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我们这一辈人大都这样,这个跟留学不留学,博士不博士都没什么关系,木兰,何伯伯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要是答对了,你们反什么传统,你何伯伯都支持,好不好。  谢木兰:那你问吧,我们一定能回答你  何其沧:好,你听着,我们的前面,可能是一片黑暗,但是我们会坚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对神喊出我们的呼声,只要我们去追求,我们就会胜利,我,永远跟你们站在一起,谁讲的(停顿,谢木兰回答不出)一个英国人,大笑  何孝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的二战宣言  我只是个搬运工,后面还有一段,有事去不更了,没看的可以去看下
15:06:51  我觉得是因为方猛熬这个角色所在的位置,和这个角色的性格格格不入才导致刘烨表演失败的  ---------------------------  嗯嗯 ,也有些关系,但是就是这种性格的人用来做面子工程,收拢民心是比较好的选择。也许导演在戏里戏外都有这方面的考虑才让刘烨担当这个角色的?
  梁经伦演得非常棒,特别是台词功底.能把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里的句子,和《先总理遗训》念的如此震撼人心,厉害!  这部剧的结尾,匆匆收笔的迹象太过明显,非常遗憾!
  @武汉北京人
20:31:00  梁经伦演得非常棒,特别是台词功底.能把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里的句子,和《先总理遗训》念的如此震撼人心,厉害!   这部剧的结尾,匆匆收笔的迹象太过明显,非常遗憾!  —————————————————  是的,是的,他结尾想表达的东西,也许是比较敏感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我跟大家的感觉一样,看着看着怎么就结局了,而且有点莫名其妙,最后还强行把徐铁英他们留下,感觉是照顾观众心情一样  
  追到34集了、、感觉随便一个配角比如马汉山、孙秘书、、都比刘烨出彩哦、、
  @其实我想说呃其实
22:32:00  追到34集了、、感觉随便一个配角比如马汉山、孙秘书、、都比刘烨出彩哦、、  —————————————————  哈哈,都这么认为啊,有些虎头蛇尾,做好心理准备哦,但是还是大爱这部剧  
  刘烨演技真的很尿。  
  方步亭,他与何其沧一样是不愿掺和政治的,但他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政治背景,他是想避也避不开的。他曾经为国民党付出很多,放弃美国稳定生活,抛下妻儿子女挽救党产,最后落个儿子查老子的下场,他是孤独的,他明白真正靠的住只有家里人,但他最信任的姑父也瞒了他二十年。他每次处理事情,都有理有据有节,他独自推算出梁经纶的铁血救国会的身份,他最开始就打算送孟熬去美国,让孟韦尽量少掺和,他一直用他行长的身份最大限度的保护着他的儿子,可谓用心良苦  
  今天看到有个帖子说台湾有位教授说国民党的失败主要是军事失败,说军事不失败,经济绝对不失败,我不怀疑他的教授身份,因为他记得的提问都能回答并且找到一定的依据,我只是想俄罗斯跟美国最开始的冷战也是军事失败,也许你还会列举一些东西证明美国后面军事力量确实胜于俄罗斯,那么我也只能呵呵,我只想说:半罐子水没人笑话你,说话不严谨就是你的不对了  
  梁经论的是信仰吗?  是坚持。对事的坚持  
  @古井水
16:20:00  梁经论的是信仰吗?   是坚持。对事的坚持  —————————————————  哦,或许是的,他对新中国的构想也是坚持  
  @倾不了城
13:17:00  何孝玉喜欢上了方孟熬,方孟韦喜欢谢木兰,感情戏的乱入我完全无法理解。我就感觉谢木兰喜欢梁经纶有点符合常理,也许感情是没道理的吧  —————————————————  看完书就能理解何为什么移情别恋了,演员演的不好,孟韦喜欢木兰接受无能  
  @倾不了城
14:30:00  曾可达是孤独的,他没什么功绩,却被蒋经国看中,才有所地位,所以他一直忠心耿耿,他出身不好,却勇于斗争,所以他没什么朋友,他死之前却找到方孟熬,希望得到一丝丝的认可,其实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问方孟熬的那个问题:你是不是共产党。其实是他对共产党最大的认可  —————————————————  直如弦,死道边…真正的忠臣,却是这种下场,唏嘘啊  
  @倾不了城
12:49:00  方孟熬,剧里的主角,我觉得他就是个面子工程。他有一个抗日英雄的美名,他有一帮生死跟随的兄弟,他有一个洞察世事的眼光(他对三大战役的提前分析就可以看得出)在加上他爸他姑父的身份,蒋经国的器重,所以他注定处在两种斗争的中心。他其实应该有很多内心戏的,只是刘烨刻画的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他回答曾可达对蒋经国的评价时说:他只是一个孝子,说明他对蒋经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只是他一直坚定  —————————————————  他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吧,而且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线人物。满喜欢他的  
  @倾不了城
09:23:00  方步亭,他与何其沧一样是不愿掺和政治的,但他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政治背景,他是想避也避不开的。他曾经为国民党付出很多,放弃美国稳定生活,抛下妻儿子女挽救党产,最后落个儿子查老子的下场,他是孤独的,他明白真正靠的住只有家里人,但他最信任的姑父也瞒了他二十年。他每次处理事情,都有理有据有节,他独自推算出梁经纶的铁血救国会的身份,他最开始就打算送孟熬去美国,让孟韦尽量少掺和,他一直用他行长的身份最大限  —————————————————  但是他不明白,乱世之中哪有中庸的余地,站队是必须的,他也是太多无奈  
  @裁霜剪雪看吴钩
23:04:00  但是他不明白,乱世之中哪有中庸的余地,站队是必须的,他也是太多无奈  —————————————————  对头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大丈夫何患无妻  
  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木兰越看越和发情一样  
  @正在上船
15:45:00  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  是的  
  @古井水
21:54:00  木兰越看越和发情一样  —————————————————  哈哈,你关注的点有点偏  
  这部剧给我的错觉就是,共产党在政治对国民党实施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国民党的斗争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失败也更多地归结于内部。就像徐铁英说的:国产,党产,私产,从来就没有分清楚过。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国民党当局政治基础的不明确不稳定。就像梁经纶这种有抱负有能力对蒋经国又忠心的人,最终也与国民党越走越远,最后也只能靠何其沧的关系避开这场纷争  
  刘烨一副B样,还学人抽雪茄,成天吞云吐雾,你丫倒是真吞一口进去啊
  @朴得正欢
13:24:00  刘烨一副B样,还学人抽雪茄,成天吞云吐雾,你丫倒是真吞一口进去啊  —————————————————  雪茄这些细节其实应该是锦上添花的,只是刘烨只是整体表演没有得到大众认可,所以确实显得有点作  
  一个人在说,没意思,弃了  
  @朴得正欢
13:24:35.0  刘烨一副B样,还学人抽雪茄,成天吞云吐雾,你丫倒是真吞一口进去啊  —————————————  雪茄是不过肺的,雪茄和喉咙和口腔发生反应就可以吐出来了  
  @倾不了城
15:18:19.0  嗯嗯 ,也有些关系,但是就是这种性格的人用来做面子工程,收拢民心是比较好的选择。也许导演在戏里戏外都有这方面的考虑才让刘烨担当这个角色的?  —————————————  刘烨虽是主角,却也是牺牲品,在整部戏里都没有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相反 还一直处在很被动的位置  
  @倾不了城   就是一群装B犯,就他那两个儿子,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早都把他们拉出去打靶练枪了。
  @倾不了城   还有那群装B的飞行员,国共双方谁没处决过飞行员啊,杀几个飞行员不过就是屁大点事。
  听说,迷茫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多了吗  
  我的玻璃心太严重怎么办!!!  
  几个老戏骨,演得不错,相比较而言,刘烨的表现非常一般。
  剧情看出编剧用心思了,但是硬伤太多。比如崔中石执意要把款项汇给香港的账户。他自己死就死了,给刘烨、倪大红的隐蔽带来巨大的威胁。这事干的非常二,和极端谨慎的人物性格不符。
  最烦谢木兰那个演员,一张假脸,要貌没貌,要戏没戏。丫要是不是靠潜规则拿角色,我把键盘吃了。
  很多人纠结谢木兰,我觉得没必要,她的设定本身就代表一部分人群,只是电视稍显浮夸  
  @u_4-10-31 16:10:17  @倾不了城
15:18:19.0  嗯嗯 ,也有些关系,但是就是这种性格的人用来做面子工程,收拢民心是比较好的选择。也许导演在戏里戏外都有这方面的考虑才让刘烨担当这个角色的?  —————————————  刘烨虽是主角,却也是牺牲品,在整部戏里都没有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相反 还一直处在很被动的位置  -----------------------------  我觉得把他的角色全删去最好。这个人物突兀得很,完全格格不入。两党决战,牵扯到国家前提道路的事,坐书斋的都淡定不下来了。他是军人怎么会好像与己无关的样子?
  最近有个讨论红色的帖子,我个人觉得红色在剧情设定,人物安排,节奏把握等都很好,只是没有那种北平无战事带给我的震撼。个人觉得红色是男女通吃,北平无战事更适合男性成熟观众  
  @倾不了城
12:30:00  我是因为刘烨看的这部剧,高中时代看了《血色浪漫》,之后就喜欢上了那个桀骜不驯的钟跃民。挺喜欢社长的,但这部剧我最喜欢的却是廖凡的梁经纶。  —————————————————  年轻演员和老戏骨比,简直是数量级差别,站在全是偶像耍帅做派,光一句 受之有愧,却只不恭那句台词出来的表现,摔年轻演员几十条街  
大家还爱看《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近来看《北平无战事》,紧凑的故事情节和老戏骨们精彩的演技让人叫绝,而剧中人对话中用典之多也是超乎想象,让此剧骤然上升了一个层次,成为谍战剧中的佼佼者。在钦佩作者兼编剧刘和平同志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我也着手整理了这一份诗词典故摘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方步亭教育小儿子方孟韦说:“孔子的弟子向其问孝,孔子曰:色难。”
意思是,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父母有事你替他们去做,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以为这就是孝顺了吗?剧中此处,方孟韦虽然在听父亲讲话,但是并不甘心情愿,方步亭以此点他。
出处:《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梁经纶说:“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
曾可达回:“不要再看萨特的书了,有时间多看看《曾文正公全集》”
出处:《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gjc2vaj21kw0zkqcg.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第7集
方步亭夸小儿子方孟韦,说:“辛幼安有句词怎么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吧?”
出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崔中石对方孟敖说:“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后面共产党接头多次提到此句)
出处:《行香子》宋-晁端礼
别恨绵绵,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
君初霜鬓,我已华颠。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
小庭幽槛,菊蕊阑斑。近清宵、月已婵娟。
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hbiaduj21kw0zkait.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方孟敖对手下青年队队员说:“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建丰同志夸奖曾可达: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龚自珍 《己亥杂诗》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inqsuwj21kw0zk10l.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2.方步亭感叹时局维艰唱道:“虞兮虞兮
奈若何。”
出处:《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方步亭让程小云用白话再给他讲一次《世说新语》中谢安的故事。
程小云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之众灭东晋,谢安派自己的弟弟和子侄,率八万之众迎战于淝水之上,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了。谢安与客人在家里下棋,其实是在等前方的战报。战报来了,谢安看完战报后,面不改色继续下棋;棋下完了,客人忍不住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说道“小儿辈大破贼!”
出处:《世说新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1.方步亭教训方孟韦:“从来也没有什么孤臣孽子能够救国救家的。”
出处:《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指孤立无援的人。
2.梁经纶在燕京大学的外文书店与何孝钰聊到“于无声处听惊雷”。
出处:鲁迅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是石破天惊之笔。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3.何孝钰问梁经纶:“你能给我说说我们期盼的新中国,它是什么样的新中国?”
梁经纶答: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jwcpikj21kw0zkqc9.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曾可达对方步亭说:“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在天上是只有一个,可照在大地上便无处不在。”暗示中共是月亮。
出处:朱熹援引禅宗永嘉玄觉禅师的《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遂与如来合”来解释:“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耳。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即明月,高挂天空即一而已,而散在江河湖海,从水面观之,则随处可见水底之明月。
方步亭对方孟敖说:“崔中石的儿子、女儿的名字是他后来改的,伯禽是李白儿子的名字、平阳是李白女儿的名字,李白曾写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娇女字平阳,
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 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 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
肝肠日忧煎。”以此希望崔中石一家能平安长乐。
出处: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1.程小云对方步亭道,你们父子的心是想通的,一个想念母亲,一个想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以此悼念生死相隔已十年的亡妻)
出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梁经纶对谢木兰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处: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评价何其沧“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资治通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llz11cj21kw0zkk12.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梁经纶和何孝钰背诵陈梦家的《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拓展:陈梦家()笔名陈慢哉,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
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pojt9sj21kw0zk48h.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第26集
何孝钰与方孟敖坦言是共产党时背诵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拓展:卞之琳(),笔名季陵,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是徐志摩的学生。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其作品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新诗创作。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q6tqy5j21kw0zkwpj.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第29集
1.曾可达代建丰同志送方孟敖一首诗:闻一多的《太阳吟》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鸟——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吧。可能指示我我的家乡的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的太阳!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的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的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拓展:《太阳吟》是闻一多留美期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
闻一多(1899年~1946年)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2.共产党秘密电文: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出处:唐·章碣的《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无用,最后推翻了秦王朝的是不读书的刘邦和项羽。
中央给北平地下党的加密电报中提到《玉台新咏》
拓展:《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作品上至东周下至南朝梁代,内容中多为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汉族文化内涵。
1.国民党的秘密计划: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出处:《孔雀东南飞》出自《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的一桩婚姻悲剧,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2.曾可达转告梁经纶建丰同志对他的评价:“才大心细,明善诚身”。梁经纶听完以后内心十分感动。
出处:【才大心细】是曾国藩向朝廷推荐李鸿章时的评语;【明善诚身】是朱熹对儒家思想修身最高评价。
3.方步亭用古诗词的英文翻译考何其沧其出处:“骑上马追赶少年的时光,追到今天一切都变了模样,春风吹绿了原野,吹白了我们的胡须,我们还能干什么呢?把一万个字的理想送给庄园主,让他去种自己的树吧。”
何其沧答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出处:辛弃疾《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qnhqasj21kw0zkn7m.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4.方孟敖说小时候家里常逼着他背辛弃疾的词,后来他都忘了,只记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谢木兰摔倒了,方孟敖问木兰小时候摔倒他会对她说什么,木兰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出处:《木兰诗》
2.方孟敖对梁经纶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出自:列宁
1.谢木兰在黑夜里独自背诵:“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出处:《西江月·井》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r9x8mtj21kw0zkn50.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2.何其沧问谢木兰此诗是谁写的?
“天上风吹云破,月照你我两个。
问你去年时,为甚闭门深躲?
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
出处:胡适《如梦令》词三首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rs6zifj21kw0zk7eo.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3.何其沧说:“我们的前面可能是一片黑暗,但是我们会坚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对神喊出我们的呼声,只要我们去追求,我们就会胜利,我永远跟你们站在一起。”
出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1939年的二战宣言
(注:顺便在这里推荐电影《国王的演讲》,讲的就是乔治六世的这段故事。男主角科林·菲尔斯(Colin
Firth)是我初中就喜欢的英国男演员,他也因为这部电影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历史正剧,班底、演技、剧情都没得挑,推荐推荐!)
4.谢木兰回答对温莎公爵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理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出处: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山陀尔
北平学生发粮现场,得知朱自清先生去世的消息,学生们自发的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这里很感人,真的是集体背诵全文,好多人背着背着就哭了。这样的情怀也只有那个年代的学生们才有吧!全文太长,这里不贴了,加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tp3g3bj21kw0zkqdb.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txgog1j21kw0zk7m3.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u98okzj21kw0zkk1w.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ujaqjwj21kw0zkh3c.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第41集
1.谢木兰在西山监狱送梁经纶一句话,苏格拉底的“别人为吃饱而生存,我为生存而吃饭。”出处:苏格拉底——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2.谢木兰死前在西山监狱朗诵朱自清先生的诗作《雪朝》
(注:这里出了bug,《雪朝》是当代诗人樊发稼所写。)
出处:樊发稼《雪朝》
白絮似的雪花漫天飞扬,
银色的黎明静谧得没有一点儿声响;
我无意间打开浅蓝色的日记本,
一簇紫红色的花瓣散落到桌上。
哦,花瓣儿已经没有往日的馨芳,
可我记忆的花朵却依旧这样鲜亮。
火红的队旗在风前飘荡,
我们足远来到青翠的田野.山冈.......
今天,在这个童话般瑰丽的雪朝,
这簇花瓣也显得明丽辉煌。
它捡起我胸中无限美好的情思,
心头激荡起热烈向往的波浪——
雪花雪花,你快化作融融春水,
让晶莹的小溪闪动灿烂的阳光。
阳光里我们像千万只快乐的小鸟,
在绿色的天地里尽情的歌唱.飞翔.....
(这段背景音乐超赞,还有之后几个共党学生和教授被枪决时群鸟飞起的背景音乐,太催泪了。)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vho9plj21kw0zk15b.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第43集
共党密码电文《木兰辞》解释谢木兰已经转移到了解放区。
出处:《木兰辞》北朝民歌
1.何其沧问梁经纶:“你知道什么是白发如新么?”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意思是虽是白头之交,却并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
何其沧将此词用在这里来点名梁经纶虽为他的学生但却对他隐瞒了身份,并未真诚相交。
2.何其沧痛呼:“我最近又在读《春秋》了。”
梁经纶答:“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大意是说,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的做下去!
这里是何其沧当时正在为国民党做币制改革,挽救已经崩溃的经济状况,他自知币制改革根本救不了已经瘫痪的国民政府和经济时局,但不去做就只能看着民众一天天的饿死,所以说了此句。(这一段二人谈话动辄用典,很符合燕京大学副校长和教授的身份气质。)
1.谢襄理被抓,方步亭得知很气愤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里表示方步亭对国民政府的失望。
出处:元代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xj1jzsj21kw0zk46p.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2.方步亭想要去西山监狱陪谢襄理,方孟敖对他说:“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出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意思是:阮籍不这样猖狂就没有人会认得他,他出门大笑一声,便有大江横流的气概。
块垒:比喻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老阮: 阮籍,是魏晋之际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这一段方步亭说“出门一笑大江横”时的那个气势,隔着屏幕都会被震撼到。)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y0dzdvj21kw0zk12e.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3.方孟敖率飞行大队突然起飞,何其沧向其喊话:“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这是庄子的话,意思是复仇的人不会去折断伤害过他的宝剑,再愤怒的人也不会怨恨偶然飘过来伤害他的瓦片。”
出处:《庄子·达生》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1.徐铁英对曾可达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
意思是“兄弟在墙内相争吵,但总会共同面对墙外的欺侮。”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qynezmoj21kw0zkwm5.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2.曾可达接到对方孟敖、梁经纶的处理意见后,愤愤不平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出自:《后汉书》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只能路死道边;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刘云同志传达中央指示,感叹国民党对梁经纶的处置时说:“飞鸟尽,良弓藏。”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把鸟打尽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1.南京政府要南下撤离,派徐铁英来通知方步亭。方步亭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意思是我本来是一介草夫,只想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有声望。
2.南京政府要方步亭把北平分行的钱全部转移到台北去,方步亭问谢培东怎么办?谢培东说周恩来不会“黄鹤楼上看翻船”。
出处:武汉有俗语: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亦有黄鹤楼上看行人——把人看矮了,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等等。
三毛有一篇文章叫《翻船人看黄鹤楼》,即用此句之意。
1.方孟敖和何孝钰又回到外文书店,看到桌上的《吉诃德先生传》,方孟敖说: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这段话是梁经纶标注在书上的。
(BTW在这里推荐此书,《吉诃德先生传》也就是《堂·吉诃德》,我在《朱生豪情书》中看到他在读此书,杨绛的《我们仨》也有提到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这本书最早是由鲁迅先生和周作人介绍到中国来的,研究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们都会阅读的一部书。)
3.方步亭说:“可言而不与之言者,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者,失言。”
出处:《论语·卫灵公》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这是错过人才或错过值得交往的人;而不可以跟他谈话,却同他谈,就是多余了。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人才或值得交往的人,也不会失言。
4.刘云同志作为共党代表来劝方步亭可以把北平分行的钱都转去台北分行,方步亭问原因,刘云说: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剧中毛泽东对此有所解释:让国民党把钱带走,把民心给我们留下。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img STY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77dr8donvhj21kw0zk147.jpg"
ALT="《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TITLE="《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整理" />&
花了四天时间整理这部剧的诗词典故,终于全数摘录出来了。
因为人在国外,没能跟上国内的看剧潮流,晚了一年才发现这部经典。
第一次看就被剧中海量的诗词用典惊到了,于是秉持着“好剧用心看”的原则,又从头细看了一遍,不得不感叹这真的是一部有情怀的作品。有网友评价说:虽是战时,也是另一种“黄金时代”。不能同意更多。
(ps,顺道看了一些关于编剧刘和平先生的采访和报道,觉得他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坚守原则的劲头是这部剧能如此精彩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刘先生的其他作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平无战事 演员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