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石蚕这篇阅读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新昆虫记阅读文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新昆虫记阅读文段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名著《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
一、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国家)的
法布尔(人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分)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
  (1)如“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2)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3、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2分)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唱歌;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勤劳的生产者等。
  4、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3分)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的淋漓尽致,童年。
  二、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1、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3分)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 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3分)
  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2分)
蝉在底下“潜伏”思念,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支柱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 (2分)
  本段文字主要记叙了螳螂捕食的情景
  2.你知道“螳螂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请写下来。(2分)
  对于螳螂奇怪的姿态,蝗虫过于害怕,甚至往前移动到螳螂可以攻击到它的范围以内,螳螂就毫不客气的,用自己的“掌”击打蝗虫,再用两条锯子用力把它压住。
  3.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螳螂的习性。(3分)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例如: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
  4.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其他昆虫,不少于五种。(2分)
   蟋蟀,蝉,塔蓝图拉毒蛛,金龟子,杨柳天牛。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文章按照&&&&&&&&&&
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2分)
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3分)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5.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
;他在郊外的“荒石园”里,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
的可贵品质。
l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l3.示例:“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l4.示例:这句话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l5.示例: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七年级语文复习:《昆虫记》(人教版)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七年级语文复习:《昆虫记》(人教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0:14:0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七年级语文复习:《昆虫记》(人教版).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高考模拟训练A(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高考模拟训练A(语文)word版含答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39: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高考模拟训练A(语文)word版含答案.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0 年高考训练 语文试题(A)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l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共 36 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款识 粘(nián)贴 电饼铛(chēng) 信手拈(niān)来 . . . B.仓促 C.泊位 D.蝉连 辟(pì . )谣 劲(jì . ng)舞 歼(jiān)击机 . 落(lào)不是 . 着(zháo)手成春 . 乳臭(xiù)未干 .附(hè)和 独角(jué)戏 长吁(xū)短叹 . . .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 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B.气象专家表示,预计今明两天南方部分地区的降雨依然较强,需加强防范城镇积 涝,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C.连日来,有关这 8 位中国维和警察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让人们 开始关心和了解这个特殊而神密的群体:中国维和警察。 D.4 月 9 日至 11 日,博鳖亚洲论坛 2010 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鳖举行,本届年会主题 为《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怡当的一项是 ①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 ②随着房价不断上涨, “土地财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 。 ③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A.淡泊 质疑 不止 B.淡薄 置疑 不止 C.淡薄 质疑 不只 D.淡泊 置疑 不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金、水红、纯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热烈绽放,五光十色,开满路旁、草丛, .... 织成一条条-方方美丽的彩色锦缎。 B.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大,便一发不可收拾,以致达数 ...... 十篇,集编成册。 C.尽管很难找到证据,但中国足协仍查实了一个打假球的俱乐部,并准备在今后一 两天内对这个俱乐部进行责罚,以儆效尤。 .... D.经过教育感化,他由一个整天不学无术、散漫自由的不良学生,变成了勤奋好 .... 学、遵纪守规的好学生。 高三语文试题(A)第 1 页(共 8 页)-1-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命名为“大芬丽莎”的巨型蒙娜丽莎装饰作品的创作者是出于深圳著名油画工厂 的 999 名画工之手。 B.近日,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黄河、亲近黄 河、认识黄河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C.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 ,倡议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 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D.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矿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 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一方面,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文 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而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的出现也并不意味 着完成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会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 化的内涵,可以说,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文化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的放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已经具有了生 产力的内涵,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文化指的是以创新为意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最终形成。它既指与传信有关的 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亦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文化环 境,即创新制度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塑造创新主体的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文化创 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基础。 文化创新虽然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文化创新是创 新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而创新文化则是实现文 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我们知道,创新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本内 涵,而创新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形式与文化 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而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可以以有力 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制度内容。 同时,文化创新又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 新的重要条件,其他方面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文化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于激发 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才有利于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敢为人先、积 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 围。 文化创新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起着一定的精神基础、智力之源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种部门创新形式,它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都以创新文化为精神基础和 智力之源。因为,创新是以已有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既受制于文化而又创新 文化。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失去了创新的 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 予传统以生命。文化创新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又以传新文化的形成为目标不断进行文 高三语文试题(A)第 2 页(共 8 页)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化创新,一种新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是文化创新追求的理性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文化创新的 理论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最终实现。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9 年 9 月 24 日,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创新文化,而一种创新文化的出现也不等与 于完成了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是文化 创新的思想基础。 C.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创新文化代表 着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 D.文化创新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精神基础和智力之 源,同时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 7.下列不属于“文化创新”所追求的目标的一项是 A.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B.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赋予传统以生命,形成新的创新文化环境。 D.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不断增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途径。 B.创新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又包括制度、规 范等文化环境。 C.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弘扬勇于创新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推进国家传 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D.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离开了传统或既有文化,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 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 . 材,握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 “右将军光禄 .................. 勋安世辅政宿卫,萧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 . 为富平侯。 ”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 “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 馑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 “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 高三语文试题(A)第 3 页(共 8 页)-3-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 “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安世深辞弗能得。 .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 . . 不调,自言,安世应曰: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 ”绝不许。已 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 饥。 ”安世曰: “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 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以上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 . 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 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 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 富 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 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识:通“志” ,记住 . B.绝勿复为通 . C.其人来谢,安世大恨 . 通:通报,举荐 恨:遗憾D.是以能殖其货 殖:增加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②秦人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 B.①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 C.①为子延寿求出补吏 .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D.①送以轻车介士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安世“满而不溢”的一组是 ①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②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 ③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 延寿求出补吏 ④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⑤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⑥上疏归侯,乞骸骨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 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 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拔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不让被提拔的 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 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高三语文试题(A)第 4 页(共 8 页)-4-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 II 卷(共 114 分)四、 (24 分) l3.把文言文阅读材科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3 分)(2)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饥(3 分)(3)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分) (4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分) (8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分) (4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分) (4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小题) 分) (6 (1)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 (2)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 (3)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 (4)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 ) 五、(12 分) 16.将下面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分) (3 在 2010 年 3 月 28 日发生的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 153 名 矿工的家属大多于 4 月 2 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点并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 度感到满意。 17.如果你是李董事长的秘书小张,请把下面这份电话留言整理之后以书面形式呈送给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李董事长,字数不超过 45 个(不含标点)(4 分) 。 小张:您好!我们张董事长和你们李董事长约好明天上午在新湖区会议中心 8 号会议厅 签约,他要确认一下具体时间:上午 8 点。请你向你们李董事长汇报并回我们电话: 。广厦房产有限公司秘书小王,即日。 18.仿照下边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构成相互照应的一组排比句,最后做出结论。 分) (5 未来的春,可以有鲜花飘香,也可能有荆棘丛生; ;未来的 秋,可以有金色的收获,也可能有荒芜的田;因此我说, 。 六、 (18 分) 本题为选作题,考生须从所给(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 满泪水。算算从儿时个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已都想不 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 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 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绝下开蛤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 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心父亲在时就有 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 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在拉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 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 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 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 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 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 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 。不过,大 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 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 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 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拔奏,悦耳、辉煌、明亮、阴 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 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 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阿! 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 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助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 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 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 呼吸。泪再一次留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 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9.为什么说“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 ”?(4 分) 20.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 分) (4 21.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 排情节?(4 分) 2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分) (6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2 题。 (18 分)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他们叫石蚕。确切的说,他们是石蚕 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滩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 随芦苇在水中飘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③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根皮撕成 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 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 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④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 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⑤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 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 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 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 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直到早已失去了想要得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 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⑥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 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⑦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 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 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⑧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 呢? ⑨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 先拖着小鞘爬道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 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网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 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7-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尽情遨游。 ⑩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 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 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11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 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 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 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有改动) 19.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 分) (4 20.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4 分) 21.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第③段 和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分) (4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一座高山上有两间庙,甲庙的和尚们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们, 常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甲庙的住持便好奇地前往请教乙庙的小和尚: “你们 为什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回答: “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甲庙住持正 感疑惑时,忽见一位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熬 了过去,扶起他说: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跟着 跑进来带着歉意说: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没有告诉您大厅正在拖地。 ”被扶起的和尚则愧 疚自责地说: “都是我的错,只怪我自己不小心,走路太匆促了。 ” 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到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义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2010 年高考训练 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 C(A 项“粘”读“zhān” 项“着”读“zhu?” 项“蝉连”应为“蝉联” ,B ,D , “角”读“ji?o”) 2.B(A 项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 项中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D 项中的书名号 应改为双引号) 3.C(淡泊:不追求名利。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 疑,常用于否定句中。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 词。不只:表递进,不单,不仅。 ) 4.C(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应为“五颜翻六色” 。一发不可收抬:事情 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应改为“一发不可收拾” 。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 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做坏事的人。不学无术:投有学问,没有本领,前面不能加“整天” “整月”等修饰词语) 5.D(A 项句式杂糅,应删掉“之手”或“创作者” 项语序不当,应将“亲近黄 ;B 河”放在“认识黄河”之后;C 项不合逻辑, “善款”不属于生活物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二、 分,每小题 3 分) (9 6.D( “创新文化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的说法有误,应为“文化创新担负着创新文 化的功能) 7.B(文化本身己经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是“文化 创断”所追求的目标〕 8.B(扩大了创新文化的外延,必须是“与创新有关”的或者是“有助于创断”的文 化精神和文化环境)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9.B(通:交往,往来。 ) 10.A(两个“面’都是连词,表假设,可以译为“如果” 项,①副词,表祈使语 。B 气,可不译;②代词,可译为“他、他们” 项,①介词,给、替;②介词,表被动。D 。C 项,①介词,用;②连词,因为) 11.B(①说的不是张安世,④说皇上对安世的态度⑥是说安世因生病要告老还乡) 12.D( “便请求将儿子做北地太守”有误,原文是“上以为北地太守”) 。 四、 (24 分) 13. (1)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共 3 分, “秉政” “笃行” “亲重”各 1 分) (2)将军作为皇上左右辅助得力的人,却没有被推荐的士人(或者没有推荐士人) ,评 论的人认为这样做值得讥讽(3 分。 “股肱” “论者” “讥”各 1 分) 高三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3)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在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共 4 分, “尊惮” “内” “密”与介宾短语后置各 1 分) 14.(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 、 、 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2 (1 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分) (1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分) (2 , 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分) (2 15.(1)海上生明月 奈何取之尽锱铢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雠)也 虽九 死其犹未悔 (3)暮蔼沉沉楚天阔 哀吾生之须臾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不 善者而改之(6 分。每句 l 分,出现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五、 (12 分) 16.①2010 年 3 月 28 日,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②被困井下的 153 名矿工的家属大多于 4 月 2 日从各地赶到事发地点。 ③家属们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分。每句 1 分) (3 17.示例:李董事长(李董)(1 分〕 :厂厦公司张董事长(张董)秘书来电(1 分) , 确认明天上午 8 点在新湖区会议中心 8 号议会厅签约(1 分) 。小张,即日。 分) (1 18.示例:未来的夏.可以有绿树成阴,也可能有烈日曝晒 未来的冬,可以有洁白的 雪花,也可能有肆疟的寒风 不要沉湎于回顾过去,也不要太希望未来,只要拥有现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9-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5 分。前两个句子每句 2 分,结论 1 分) 六、 (18 分) (一) 19.“他”小小的年龄就有很好的拉琴技未,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对他都充满信心(2 分) ;但“他”对拉琴缺乏感情,且没有人能改变他,为此人们感到失望惋惜。 分)(4 (2 分。意思对即可) 20.毕业前, “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 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4 21.“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 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 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 (2 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分) (2 (4 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 (1)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 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拉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 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 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 (4 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分) (2 (2)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爱和技 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 释了这个艺术规律。 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 分) (4 (2 (二) 19. (1)自热引出写作对象。 分) (2 (2)点明写作重点,即介绍石蚕的生存方式和所依赖的武器。 分) (2 20. (1)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防御功能)(2 分) 。 (2)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自信。 分) (2 21.(1)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纳衣、象牙塔,使小鞘形状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分,表现方法 1 分,效果 1 分) (2 (2)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拟人的手 法写石蚕“不慌不忙地溜出来”写水甲虫“懊恼沮丧的神情” ,将动物人格化,流露出作者 对石蚕的喜爱和对水甲虫的厌恶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分,表现方法 1 分,效果 1 (2 分) 22.①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 对待社会要充满自信。 ②石蚕虽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游。启示我们要善假于物。 ③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靠本能把小鞘造得完美、精巧。启 示我们: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并与之友好相 处。 分,石蚕的特点,每条 1 分;启示,每条 1 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6 七、 (60 分) 23.参见 2009 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 43 分为基准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作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 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 来校对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 时间,天子下昭书说: “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 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 侯。 ”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 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 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 摘掉官帽叩头说: “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作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 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 “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 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 ”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 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住。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 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 “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 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 ”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 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 “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 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说: “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 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 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 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烈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 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 不断增加财产,此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 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 “将军年事 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 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 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 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 ”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候” 。- 11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高考模拟训练A(语文)word版含答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灌丛石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