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烟雨朦胧的山峦的诗问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烟雨朦胧走平凉
北京青年报&& 09:54
  编者按:由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文联举办的“美丽平凉六月行”著名作家采风活动,虽然已经随着六月的行踪走了过去,但它不仅足音犹在,而且还在继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芬芳——这就是各位作家发表或将要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的精品力作。本报特开设“美丽平凉六月行”著名作家采风活动特稿专栏,陆续对这批作品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在大山之崖
  六月下旬,当大巴在甘肃平凉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行驶时,天上的银河就决堤了。雨中,我有点感伤,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过甘肃,没想到烟雨朦胧成了障眼薄纱,只能在一片迷茫中,看窗外大山之奇伟险秀。天津来的青年作家秦岭诙谐地解析天雨之来源说:“这都是‘从老’作的怪,因为您的名字中有个‘熙’字,此字下边有四个点,因而雨水便随您而来。”此话不假,按着我落生的时辰核算,在易经八卦中当属水命;我爷爷为了孙儿的一生平安,名字最后便用了个“熙”字;可是下边的四点非水,而是古写的“火”,其用意是期望我水火相济,一生平安。我破解了秦岭的误谬之后,引起车内一片笑声。
  真也怪了,就在这片嬉笑声中,车窗外的雨丝开始变弱,当大巴停在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崆峒山时,老天不再滴泪——在云飞雾散的片刻之间,我看到悬崖之巅崆峒寺,像是天宫一样闪烁在云雾缭绕的悬崖之巅,仅此一景就让我心灵震撼。难怪历史上的秦皇汉武都曾登上此山一览苍穹呢——包括历史上的大文化人司马迁、杜甫、白居易,以及明清时期的林则徐、谭嗣同都有诗词碑文留在此山,真称得上山中的绝秀。因而,当游览崆峒山的粗犷百景之后,让我题字时,我这个每日敲打电脑键盘、很少用笔写字的人,也提笔为其山写下“崆峒之秀,醉我中华”八个大字。之所以如此,实因远祖建于大山的褶皱之间的古寺,深藏着中国北方的文化底蕴。中华江南文化美景是“小桥,流水,人家”,而中华北方的风情写照则是“西风、古道、瘦马”。南国的阴柔之美与北国的阳刚之气,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圆——而平凉崆峒山的陡峭与险峻,以它的蛮荒野气,突显出北国山峦的阳刚之最。
  我们是坐着缆车,从山巅滑向山底的。待我们滑向山底之时,崆峒寺的魂魄似乎不愿我们离去,天雨又泪珠般滴落下来。我们也很眷恋它的奇秀,但是平凉的大山之崖上,还有龙泉寺、云崖寺、南石窟……在等待我们去攀登呢,也只好向崆峒山挥手告别。因天空雨丝织网,我们奔向新的山崖景观时,无论是龙泉寺,还是云崖寺、南石窑,都像是雾里观花。因而有的文友说:雨是一支神来之笔,把若隐若现中的山崖石雕和寺院,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若同古代对绝色艳娇的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受文友之启迪,我也突发奇想:如果把甘肃的敦煌艺术宝库,比作为彩色凤冠的话,平凉山崖景观之奇美,堪称这只金凤凰身上的羽翅。因而,我夜宿山下宾馆时,写下的几句感悟是:平凉大山之美,美在历史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这个北国文化人,向历经沧桑而不倒——至今巍然屹立于大山之巅的艺术瑰宝致敬!
  在大山之腹
  上述文字,是平凉历史文化的录像。但我更急于看到的,是今天大山中的山民肖像;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富江南,贫西北”之国情记载。待我们一行,从大山之崖到大山之腹,抚摸到它今天的心跳声之后,心灵承受的是另外一种的激动。全国梯田模范示范区在平凉的庄浪,全国享有盛名的苹果之乡在平凉的静宁。那层层梯田连接在一起,就像江南色彩缤纷的一幅幅苏绣;那七十多万亩苹果园滴清流翠,与村庄的红墙灰舍交织在一起,告诉我们今天的西北甘肃,已不再演绎昔日“西风、古道、瘦马”的故事,开始抒写今天的童话。特别是当我走苹果之乡雷沟村后,亲眼目睹的一道风景,让我有些吃惊。
  接待我们的山汉名叫雷托胜。他个子高高,脸上挂着北国农民的憨厚;在和我握手的刹那之间,我看见他指甲缝中的泥土。这个肖像,完全符合昔日书页中对西北汉子的肖像描写。但当我走进他的院子,第一眼看见的却是一件与他肖像倒挂的时尚产物——在院子凉棚里,一辆蒙着防尘罩的新卧车,静静地卧在棚子中间。出于探秘的精神本能,我主动询问这位老果农说:“这车是你开的?”他敏感地看了一眼自己那双粗大的手掌,憨憨地一笑说:“我(额)想开,怕是开不好那东西。这也没啥关系,我(额)的两个娃子都快长大了。”
  噢!车是为儿子买的。他的回答,虽然为我解除腹中之疑;但第二个狐疑,又升起在我的心头:这个大山沟沟里的果农,能购买时尚轿车,一年的收入该有多少?这个迷津,我难以启齿询问——但好客的山汉,留下我们在他家午餐时,他主动开了口。他说他一家四口,两个娃子在上中学,他和妻子两口经管的八亩苹果园,去年收入十二万元。这儿的苹果不仅在西北负有盛名,在国内也畅销东、西、南、北、中;去年静宁苹果还远销到国外,创汇一千二百万美元。至此,我才发现我思维的陈旧和落伍,昔日书页上留下甘肃贫寒之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已被大山之腹的农民刷新。
  正因如此,我对雷托胜这条汉子,产生了心灵上的交融。我先是离开餐桌,到厨房去感谢了为我们做了满桌美食的雷托胜的妻子;后又在他屋子的墙壁上,观看一家人的合影。最后,我的目光停留在后墙壁上一张接一张的奖状上。这些奖状不是奖给山汉雷托胜的,是静宁中学奖励给他两个儿子的。这两个都是学校的尖子生——老大叫雷立本,老二叫雷鹏飞。多么富有哲理性的名字啊,先“立本”,后“腾飞”,就凭这两个娃子的名字,让我认知了这个山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记得,带我们来静宁的平凉文联主席李世恩,曾对我说起过平凉“地灵人杰”的轶事,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静宁一些走出大山的娃儿,有的不仅进了清华、北大——有的还到了地球那边,成了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博士生。老农辛勤山中种树,果实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些大山之腹的土苗苗,正在超越他们的父辈,不仅走出大山,还飞出了国界,让花儿开到大洋彼岸去了。这不是当今大山之腹的“天方夜谭”吗?!为此,我内心燃烧起来,便对憨厚的山汉雷托胜说:
  “家里有笔和纸吗?”
  “有!”
  “我真盼望你的两个娃儿,给咱们平凉的山川大地增光。”我说,“让我给他俩写两句勉励的话吧,但愿能在人生的征途上给他俩增加点勇气!”言罢,我给他的两个山娃,题写下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人生铭言: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我的书法十分丑陋,在出访时常常拒绝挥笔。这次之所以主动献丑,实因被这大山之腹的农家感动了。我穿越过生活底层,关注底层的民生的变化,形成我的精神本能。因而当我与雷托胜告别时,激情的泪水涌上眼帘——我既是为大山之腹的农民生活的巨变而动情,更是为山乡人明天的幸福而祝愿。
  在归途上,天又下雨了——这不是雨,而是老天为甘肃秀美山川滴落下来的喜泪……
  日于书斋原文刊于日《北京青年报》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赞美
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_百度知道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赞美
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赞美&&&&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小题1:填空。穆旦,原名(&),现代(&&),(&&)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代表诗集有《&&&&&》、《&&&&&&&》《&&&&》。小题2:这首诗中,作者着力刻画一个怎样的形象?小题3:这首诗,作者把任务放在广阔的画面中,你觉得诗中的形象处在怎样的背景中?小题4:诗章反复咏唱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谈谈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
提问者采纳
小题1:查良铮&&&&诗人&&&&九叶&&&《探险者》、《穆旦诗集》《旗》。小题2:这首诗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在痛苦中挣扎,谋求生存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最终起来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小题3:诗人把笔下的形象放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以辽阔的山河为背景展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此象征我们的祖国和民族的深重灾难,作者以悲怆的笔调写出了中国人民痛苦的隐忍的呻吟。小题4:这句话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并因为反复咏唱造成强烈的抒情氛围,使全诗在深沉激昂的情感中展开。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处于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终于起来了,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句诗是对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的高度赞美,是对祖国和民族的顽强生存的高度赞美。
这首诗规模比较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穆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峦,你会想到谁笔下的诗句_百度知道
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峦,你会想到谁笔下的诗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耸入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烟雨朦胧走黄山
站在烟雨朦胧中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黄山怪石美景前的“兴平稼娃”。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烟雨朦胧中的黄山云海美景。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黄山云海美景。
黄山奇峰云海美景。
黄山日出与日落
黄山山势高峻,云海常铺,黄山的日出景观别具一格,是游人观日出的绝好地方。观日出的地点,应结合游客下榻地来选择,既要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又要取近以节省体力。住宿,以曙光亭、清凉台、狮子峰顶三处为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住宿在西海饭店、排云楼宾馆的游客,以丹霞峰顶为最佳;住宿在气象招待所、天海招待所的游客,以光明顶为最近;住宿在玉屏楼的客人则以玉屏峰附近为最佳。
凌晨,在上述各位置上遥望东方,天空象抹上几笔白色的油彩,继而天边渐红,曙光妆露,丹霞辉映;渐渐地,烟云悄悄隐退,山形树影,时隐时现,天边已是火红一片,彩霞,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仙女飘荡,有的像玉树琼宫......千姿百态,遐想无穷。此时,游人屏住呼吸,架好相机,等待着寻找激动人心的时刻。忽然间,从海天相接处跃出一个红点,继而变成弧形光盘,在冉冉升起中变为半圆。刹时,金光四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瑞气,照彻天宇,山峦、万树沐浴着朝阳的金辉,闪烁异彩,令人眼花缭乱。
黄山之夕,日薄西山,万山含金,亦仙亦幻,群峰巍峨,其道大光,万千感叹,尽系此山。观黄山晚霞以丹霞峰和排云亭为佳。
黄山日出美景。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炭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
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是黄山最壮丽的瀑布,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形如九龙飞降。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黄山“人字瀑”美景。
黄山“人字瀑”美景。
黄山美瀑景象。
回复zj-zj88:
谢谢你的浏览和赞赏,老夫这厢有礼了!
游览和盛赞黄山的名人:
1、李白 唐朝诗人( 701年至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
他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年)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年),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隐居黄山之人。
3、薛邕 唐大历年间(766年至779年)任歙州(治所在今歙县)刺史,命人在汤泉立庐舍,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病。黄山温泉自此被人利用。
宋景佑年间(1034年至1037年)祥符寺住持僧。曾收藏无名氏所撰《黄山图经》旧稿。并辑录唐宋名贤题咏,刻印成书。《黄山图经》为现存第一部黄山志书。
字景升(1556年至1621年),歙县人。明代地理学家、诗人。潘氏居黄山四十余年,有人说他“一生沉酣黄海忙郎中”,与“黄山烟霞协趣”。当时海内外名人来游黄山,大多由潘氏导游。其从56岁开始专心编修的《黄海》,分为纪初、纪藏、纪迹、纪游、纪导五部份,到他去世时仍未完稿,这是明代唯一存世的黄山志书。
烟雨朦胧中的黄山景象。
黄山动物——黄山拥有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据调查,山中有野生动物资源550余种,其中鱼类24种、鸟类170种、 两栖类20种、 爬行类38种、禽类48种。黄山风景区野生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性;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观赏鸟类占有较大比例。
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 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
其中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 兽类: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
鸟类: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雀鹰、普通狂、毛脚狂、鸟雕、红隼。
两栖类:娃娃鱼。
珍禽类:棕噪鹛、红嘴相思鸟、夜鹰、三宝鸟、白胸翡翠、燕子、画眉、黄腰柳莺、暗绿乡眼鸟。
野生动物是黄山珍贵的旅游资源。多年来,风景区坚持“保护第一”的工作方针,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规定,严格禁止在景区内狩猎、捕捉、伤害野生动物。由于保护措施得力,黄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良好,数量、种群均有所增加。
黄山植物——由于黄山的气候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垂直变化,在黄山上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据《黄山植物名录》记载,黄山风景区有原生植物1446种,分属155科,栽培植物193种,分属51科。在原生植物中有茅台藓植物114属187种,蕨类植物57属127种,裸子植物14属18种,被子植物605属1114种。原生植物、栽培植物共1639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香果树、华东黄杉、金钱松、杜仲、鹅掌揪、连香树、黄山梅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南方铁杉、领春木、凹叶厚朴、黄山木兰、黄山花楸、天目木姜子、天女花、天竺桂、天目木兰、水杉、青檀、银鹊树、紫茎等 。
黄山还保存着第三纪或第四纪以前的古老孑遗植物: 蕨类中的千层塔、紫箕、里白等。
裸子植物中的银杏、三尖杉、粗榧、金镥松等。
被子植物中的枫香、木莲、糙叶树等。
烟雨朦胧中的黄山猕猴远眺。
烟雨朦胧中的黄山猕猴群远眺。
黄山的四季
黄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太一样。4至6月份为春季,7至8月为夏季,9至10月为秋季,11至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黄山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黄山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黄山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黄山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黄山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黄山四季皆胜景,黄山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黄山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黄山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黄山,感受黄山。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 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翠绿的黄山,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7月份进入夏季。但黄山高处全年无夏日。温泉区6月29日入夏,夏季56天。云谷寺、半山寺要到7月20日才进入夏季,云谷寺夏季26天,半山寺夏季仅有8天。半山寺以上、全年没有夏季,只有冷季(冬)和暖季(春、秋)之分,光明顶、玉屏楼和北海,冷季都超过7个月,而暖季还不到5个月。清人曹文埴有诗:“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描写的正是黄山这种气候清凉的情况。盛夏季节,黄山7月份平均气温为20.7℃(比平原区低7℃左右),8月份平均气温为20.3℃,温泉区为24.9℃,云谷寺22.9℃,半山寺只有20.9℃,北海则只有18.7℃。白日可凉爽无汗,晚间盖被方能入睡,且无蚊虫叮咬,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夏日的黄山,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登山途中,绿树与青藤互相缠扰,搭成一个个天然的“凉棚”,坐下小憩,观山赏景,阵阵凉风袭来,令你登山的疲劳顿消。夏天的黄山日出更为壮观,跃出的红日如一枝火种,点燃了天宇,也点燃了山峰和树木,仿佛整个世界都沐光溢彩,灿烂辉煌。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黄山,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旅游提示:
1、春夏两季黄山雨水较多,是观赏瀑布溪流的好时节。
2、夏季登山,如遇下雨大家可以就地购买一次性的雨衣,山区风大,打伞不便。
夏去秋来,黄山的秋天来得早。8月份,平原地带还天气炎热,黄山却已经开始渐渐进入了秋季。9月份,北方冷空气逐渐增强,月平均气温就降到12.9℃,比8月份降低了7.4℃,10月份气温继续下降,月平均气温只有11.7℃,离冬季越来越临近了。
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明代大学士许国(歙县人,今歙县县城有许国石坊遗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该诗将秋日的黄山写得众花争艳、峰水相衬,堪与春色比高低,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旅游提示:
1、秋季温差较大,大家来黄山旅游要注意防止感冒,小心着凉。
黄山冬来早,冬季时间长。据《黄山志》记载,温泉区11月9日开始入冬,冬季155天,而半山腰10月中旬入冬,冬季195天,高山顶上,在9月下旬入冬,冬季长达227天。黄山之冬,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样北风呼啸,冰雪难耐,令人生畏。其实,这里冬天的气候特点是寒而不冻。究其原因,一则日温差小,总在4至6℃之间,而山下周围各县日温差大都在9至11℃;二则空气干燥,没有阴霾笼罩。从目前看来,冬半年的风景,并无萧条冷落的感觉,往往比夏半年还优美。这也就是所说的“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更难怪朱镕基总理来黄山考察时,就亲自提出来,黄山的冬天很美啊,你们要大力推广冬游,可以把我拿来作广告嘛。
黄山一年有云雾二百多天,而绝大多数的云海则出现在冬半年。雾凇奇景只有在冬季山上气温达到零下时,雾(云)滴碰撞在树木石块等物体上,才能形成。
黄山冬日雪景尤为壮观,一年中,全年平均积雪约50天,平均初积雪日期是11月29日,终雪则在次年的3月28日。当北方冷空气南下侵入黄山时,便朔风号长空,大雪铺山峦,漫山遍野,流花飞琼,群峰披玉,万树镏金,瑰丽无比。清人王国相有《黄山对雪》歌曰:“黄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一夜经天绘,丰姿别样工。天骄成玉龙。洞口杳无迹,一片白云封。岂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岂是六郎粉,灼灼莲花容?弥天云母帐,匝地水晶栊。怪在黄山一旦成白岳,三十六峰太素宫。”作者描摹出了黄山风停雪止之后,到处银装素裹,巧石如玉,银峰闪光的奇妙景色。
雾凇是黄山冬季的著名景色,每逢严寒隆冬,满山玉树银花,他非雪非霜,而又比雪奇,比霜美。在灿烂的阳光中,晶莹闪烁,蔚为奇观。这就是雾凇奇景。当气温下降到零下,有雾或毛毛雨时,树木、石块等物体表面会冻结在物体表面而形成透明的冻结物,这种现象称为“雾凇”。黄山平均每年有雾淞62天,雨凇35.5天。雾凇持续最长时间为587小时,最大直径23.2厘米。雨凇最长持续时间594小时,最大直径41.3厘米。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一般气温在-2至-7℃时,就能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带上拐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见群峰错列,松林密叠,一派银装素裹。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从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瑕的晶体,如披银叠叠,似挂珠串串,山风拂荡,晶莹耀眼,如进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琼阁,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之境。
旅游提示:
1、为了推广黄山的冬游,现在黄山冬季的酒店、门票价格要比平常季节低出很多,此时游黄山,可省下不少费用。一般情况下,春节期间价格与平常季节相同。
2、冬季山上各宾馆均备有暖气供应,大家不用担心会太冷。
烟雨朦胧中的黄山景象。
黄山火车站位于屯溪区前园北路,车站前有车发往黄山脚下汤口,白天5分钟一班,车行1个半小时,票价十几元。
黄山风景区汽车站位于205国道上的汤口镇,此地距离黄山市(屯溪)汽车站64公里,1个多小时车程,票价13元,从汤口到慈光阁或者云谷寺(即两个上山口),还需要坐中巴,每人10元。此外,从黄山风景区汽车站(汤口)还有直接发往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无锡、苏州、杭州、湖州、合肥、淮南、蚌埠、马鞍山、芜湖、安庆、铜陵、九华山、歙县、景德镇、九江等地的长途班车。
屯溪黄山火车站至黄山市内各景区公路里程:
至黄山风景区新路(经万安、潜口)64公里
至黄山风景区老路(经岩寺、潜口)79公里
至棠樾牌坊群27公里
至歙县27公里
至潜口明代民宅24公里
至齐云山33公里
至黟县西递54公里
至黟县宏村65公里
至黟县南屏60公里
至太平湖143公里
黄山上山通常有两条线路:
一条从前山(黄山大门口)上,可以直接爬天都峰,下来经过玉屏楼,再往上过莲花峰到光明顶,到西海、,至后山下。这条线路体力消耗非常大,且对于爬天都峰的人来说,上去非常累,下来非常险。
另一条是从后山云谷寺上,到白鹅岭,经过始信峰到北海,实际上是前面一条路的反走。这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食宿比较方便,而且渐入佳境,越到后面景色越精彩。
如果你时间充裕,体力又好,最好步行浏览黄山的全貌。如果你时间不多,还是坐缆车为好,省时又省力,不过旅游旺季或天气不佳时,排队的长龙也会使你一筹莫展。
黄山现有3条缆车线路,运行时间为8:00-16:00(冬季为6:30-16:30)。
云谷索道:云谷寺--白鹅岭,全长2804米,落差773米,运行8分钟,单程66元;
玉屏索道:慈光阁--玉屏楼,全长2176米,落差752米,运行8分钟,单程66元;
太平索道:芙蓉岭--排云楼,全长3709米,落差1015米,运行8分钟,单程66元。
云谷索道山上原白鹅岭站景象以及云谷索道简介,票务服务,乘客须知。
不到两个小时,由黄山云谷寺索道处徒步走了7.5公里登山路,顺利到达白鹅岭老缆车站的“兴平稼娃”。
烟雨朦胧走黄山
穷游大洋洲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