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现代诗歌诗

怎么写现代诗_百度知道
怎么写现代诗
6年级水平。好的我加10分
提问者采纳
厌倦了当代诗坛上那些直白的缺乏想象力的诗句,厌倦了那些颓废的、卑琐的、灰暗的、丑陋的、荒诞的诗歌主题,厌倦了诗坛那些没有意境的所谓最前卫的诗歌技巧和诗歌模式后,我感到彷徨、感到忧郁,感到失落,更感到当代诗歌的危机。 现代诗是什么,什么是现代诗? 尽管我们不能给出一个非常严格的答案,但我认为至少应该和其他文体(例如散文、小说、戏剧等)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吧,否则,便导致进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淖。再者,如果它和散文没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以后,我们想写那些所谓的现代诗的时候,索性就写散文算了! 不是吗?你看看当代诗坛上那些先锋派的现代诗吧!你看看那些直白得就像白开水,粗俗得几乎就是喊出来的话语,那些费解得就像梦呓一样的语言吧,那是诗吗?那就是语言的精魂吗? 还有,就是当代诗坛缺乏大师。不仅缺乏像屈原、李白、杜甫那样的古典诗歌大师,而且缺乏像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现代的大师级诗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岁月的上游,千古第一诗人屈原以他的悲怆的歌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深受人民爱戴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一生的颠沛流离中看到的写出的尽是民间的疾苦,就连他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尚且抒写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情怀。 还有,今天回过头来认真审视和品味《地球啊,我的母亲》、《凤凰涅磐》、《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再别康桥》等曾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诗篇,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震颤?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抑或崇高、抑或博大、抑或典雅的美的冲击?我们会发现什么?试问,我们的当代诗人能做到这些吗? 为什么?因为先哲曾说:“崇高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回声。”我们的诗人缺乏伟大的心灵,缺乏悲天悯人的博大的胸怀,缺乏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气概,缺乏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仅仅靠的是媚俗的语言、缺乏风骨的诗句以及雕虫小技般的诗歌表达技巧。这是不是当代诗坛的一个悲哀?! 关于现代诗,目前许多评论家颇有微词,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言论便是现代诗已经失去了读者和骸沪囤轿塬计剁袭筏陋市场,他们说目前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为什么呢? 我认为,就现代诗的内容来说,一是思想性不高,诗人往往很随意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抒写的是自己一时一地的小小的一丁点儿感悟,或者就是对某个严肃的主题调侃戏说一番;再或者就是所谓的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二是诗人大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寻梦,在浮躁而喧嚣的当代,在这个信仰危机、主流精神崩溃的当代,可以说是青年人精神生活的一个主题。而当代那些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现代诗,使那些艰难跋涉的寻梦人更加迷惘,使那些寄希望于现代诗的青年更加困惑、更加失落!这可能就是现代诗失去读者的主要原因吧。三是现代诗缺乏对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就像先天不足的孩子,或者说是没有根基的浮萍和墙头芦苇一样,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不是吗?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上帝死了的先锋派诗人们,根本就不屑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他们梦想建立现代诗歌的空中楼阁。这,可能就是现代诗在艺术上和审美上最大的缺陷吧!针对这一点,无怪乎鲁迅曾说:好诗在唐朝就做完了!诗人毛泽东也说过:“给我200块银元,我也不看新诗!” 这或许就是目前当代诗歌失去了航向、诗坛混乱,各种各样的文字,如丑陋的、卑琐的、冗长的、费解的、晦涩的等等文字都被标榜为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于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就成了不争的事实!真是可悲啊! 谁来救救现代诗,现代诗的出路在哪里?缪斯女神啊,请不要哭泣!于是,我在无限的失望和愤懑中写下了这首所谓的现代诗: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所有分行排列的文字 都被标榜为诗 当所有会写字的人 都自称为诗人 当诗歌的圣殿—— 堆满垃圾且污水横流 还有—— 蚊蝇嗡嗡唱着赞歌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在水一方的伊人 不再令诗行惆怅、相思而迷茫 当芳草萋萋的长亭送别 不再令诗行伤痛、颤栗而断肠 当诗行直白得变成—— 一杯隔夜的白开水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寂寥雨巷中走出的丁香女孩 许多年后一跃变成了—— 我的野蛮女友 搔首弄姿般地走进诗行 当再别康桥时 不需要深情地作别西天的云彩 只需要—— 大声地随意地骂一两句粗话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丑陋的颓废的苍白的文字 控制了你的圣殿 随意涂鸦着—— 低俗的病态的情感和人生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诗人说过对于这潭绝望的死水 索性倒你的剩菜残羹 随意仍你的破铜烂铁 看它变成什么世界 对于无可挽救的诗坛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诗人还说过—— 凤凰涅磐后可以再生 是的,可以再生…… 虽然我对现代诗很迷惘,也很失望,但我有我的观点,我的诗歌创作理念是: 在典雅、唯美的意境中追求某种创新、某种思想;喜欢想象力丰富、诗味醇厚的诗歌句子;喜欢深邃的耐人寻味的诗歌境界,但又不愿受制于诗歌某些形式的约束。也就是说,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勃发、思绪飞扬的诗歌意象来表达、来抒写景物、情感、思想,追求纯正的审美情趣,达到一种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脱! 让我们热切期盼着现代诗的再生吧!因为诗人说过—— 凤凰涅磐后可以再生......
提问者评价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格式比较自由随意些抒发你的感情没准下一个顾城 汪国真就是你
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怎样写现代诗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现代诗怎么写 如何写现代诗 写童年的现代诗 写马的现代诗 写母爱的现代诗 仿写现代诗 写雨的现代诗 初中生写的现代诗 自己写的现代诗 写夏天的现代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13:26: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怎样写现代诗.DOC如何写现代诗_百度知道
如何写现代诗
提问者采纳
首先要提到的是为什么要写现代诗。写诗的动力不同,有人为了追MM,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爱好。啊哈,这个只是随便说说,我没有打算分别都介绍一下。。。。。。总体来说,你一般是因为爱好,然后才为了梦想吧。追MM的没什么意思吧,那叫做摆弄文字,或者文字游戏,称不上诗歌,更称不上文学。否则只要我把作文一句话分成一行,大家都是诗人了。如果您真喜欢,我不放仔细说一下。首先说现代诗要的什么。句子的华丽么?能华丽肯定没有错误。为了朗朗上口么?能的话肯定没错误。为了意境么?是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过答案似乎并没结束,华丽为了什么,朗朗上口为了什么,意境为了?风格为了?...其实无非为了感觉。那么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感觉这个词语。什么是感觉呢。如果提到现代诗,我们这里仅仅指的是心里的感觉,不过这个概念并不狭隘。如果我们凭着感觉读诗歌,如果我们写诗歌写的是感觉,那么毫无疑问两个条件是必要的,感觉首先必须可以放到文字里,感觉必须可以从文字里被提取。那么试问一下我们是怎么写入和读出感觉的。不是我写上我很伤心,数目为我难过,湖水为我难过,土地页为我难过,于是别人就能读出来我狠伤心,你写上今天真快乐,鸟儿也为你快乐,花儿也为你快乐,太阳也为你快乐,别人就能读出来你狠开心。那么感觉是怎么被读写的。再思考一下感觉是什么。哭代表难过,笑代表开心,这是生物的天性所致,不是约定俗成的。(是废话么?)那么文字怎么来的,文字是约定俗称的么,也许是,也许不是,不是就罢了,如果是,约定是哪儿来的。是感觉么?我认为是的。我们来讨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词语。屁颠屁颠,十个人里面有九加一个会一下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很少是差词典过来的,一个兼具可爱,快乐,动作的词语。他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心情,甚至身体状况。(战旗)猎猎,猎猎这个词语,你会想想到它是一个威风结实的旗子,一个动态的旗子,不是一个破烂的,不是一个薄薄的,不是一个静态的。袅袅,你会想象到炊烟,第一,上升,第二,微风,很微的风,第三,一缕炊烟,不是一大群,第四,颜色,一般人会想到这是白烟对吧,第五,烟囱,很少有人想象这是窗户里出来的,第六,小房子,不是一个大房子,第七,远方,它不会很近对吧,第八,绿树,虽然有些人会想到一些凄凉的景象,不过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安静的乡下,绿树,第九,傍晚,甚至用黄昏这个词语都不完美,第十,不能说太多人都会想到应该有小山,不过肯定超过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是一个我喜欢用的词语,有时候比十分之九就显得恰当,因为他集中体现了概率的必然,这也是感觉。氤氲,你一般会想到一个热锅,一团白气,一个昏暗的房间,一群人可能比较穷,周围的认主要是老人跟孩子对吧,有没有这个感觉,恩,是不是还可能想到有一个小小的窗子之类的。。。。universe:就应该更大可能想到一个星空,跟我们汉语的宇宙已经不是太一样。就说这几个吧,如果愿意相信我对词语的分析,那么我就开始理所当然的说,文字带来的感觉,跟最简单的惊呼笑声还是很相似的。源于什么?源于同种动物对同种信号的反应肯定是相似的,这是一个原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鞋匠,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强盗,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精灵,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人类,有人觉得他是战士,有人觉得他是法师。。。。。。。所以很重要的结论就出来了,写诗,特别是现代诗,句子更加自由,就更加集中体现了感觉的地位。席慕容两句诗,具体忘了,大概是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年轻的你我 曾挥手
就此告别 好像写错了 ,懒得查了,那么这里面你是不是感觉的到天气应该是晴天的,太阳的光线很热度都正好合适你去伤心。快下班了就不说更多了。。。。。。说完感觉,再简单说一下句子。自由,不是说随便写。随便写没有感觉啊。那么怎么写,跟着感觉写。。。。感情要真,句子就一定要明白取舍。伤心,快乐,不是用字面意思喊出来的,是用意境感觉出来的,准确触发读者的回忆,以及天生感觉,就是一个比较字面话得标准。取舍的话,怎么取舍,肯定不要写太多,又乱,又浪费墨水跟纸张。如果理解好了感觉,这个我就不细说了,把你的感觉融入到你的句子里,就能让看似无关的文字融入了你隐含的感觉,通过生物的共识别人是可以读出来的,所以说,简单说,取得的部分可以读出来舍去的部分,就是一个取舍的直观标准。。。下班了,可累死我了,没悬赏分不重要啊~采纳不~
就紧跟着孩子的爸爸跑去的方向哭喊着跑去
心门无法打开
闻着满身的汗臭,那笑
爱太多,如痴如醉   啊·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感情并不是诗,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 “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一首诗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诗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两个术语。然而几本权威的写作教材,如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学高级教程》、甚至相当权威的《写作学新稿》,都非常巧合地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强调意境的创造,淡化意象的创作和解析,有些甚至整个章节都未提出过“意象”这个概念。对于既成名作,欣赏者很自然的会为作品中的“意境”所吸引、所感染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从文学史的角度或者从赏析的角度强调作品的意境是可以理解的。但写作教材不是专门再现文学史实,也不是特意进行作品赏析,而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懂得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规律,锻炼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在常用文体写作中,诗歌的写作是教者较难讲授学生也最感发怵的,尤其是许多学生精心创作的“诗歌”,在行家眼里,了无诗味,一句简单的结论“不像诗”!诗味从何而来?诗歌写作的关键是什么?意境和意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文现在对这些问题—一加以探讨,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乞望各位方家指正。一般教材中认为诗歌的写作焦点问题在于意境创造,意境美则诗味足。本人认为诗歌的写作焦点应是意象组合,意象选择得巧妙,相互之间组合自然,融铸天衣无缝,自然意境独特。说到底诗歌的写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是全诗写完之后呈现的一个整体内涵。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诗像不像,是看待有无诗味,诗味来源于意象;诗美不美,是看诗有无意蕴,意蕴来自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意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诗歌的创作过程,总是诗人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引起了特别动人的感觉,出现了异样的情思而获得第一个意象开始的,这第一个意象往往成了这首将要产生的诗的核心意象。这第一个意象是怎么产生的?可从写作的具体实践来看。一般诗歌的写作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先有情思,然后借物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另一种是诗人眼中先见某物,然后托物言志,谓之物象的情思化。意象是否透剔高妙,也就看这个“情思的物态化”和“物象的情思化”的功夫到家不到家了。如能“物我交融”“心物两契”则妙,若“心物两离”则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所以对于诗人来说,与其苦心寻找那可遇不可求的灵感,不如留心捕捉鲜美而易逝的意象。意象并非现代诗歌的专利。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而把这种传统创造性地加以发扬光大,则是当代诗人自觉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倾向。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某刊物发表的一首诗《勤奋》,可谓有意无象:“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
另一种情况是有象无意,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平滑的镜面/反射着物体的图象/映出了少女的笑脸/照出了老人的目光。”又有人咏虾为:“弯着腰,绝不是对人恭敬。”咏山羊云:“翘着的胡子,不表明年岁大。”都是只知状物,不知寄托寓意,缺乏诗情画意,充其量不过是对事物特有形态的解说,味同嚼蜡,实为无深刻意蕴的肤浅之作。
所以有象无意,说到底就是立意浮浅或者说忽略了立意。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的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 “意”。正如诗中之象,也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立意贵在高洁巧妙,不能鄙俗不堪,取象贵在浅近亲切,又不能隐晦太多。这种分寸确实难以把握。所以,古代的费经虞说:“诗贵似浅非浅,不得似深非深”。因此诗作要出新寓意于极常见的物象刻画之中,使人一看就懂,却又回味无穷。韩瀚已有定评的《重量》就是如此: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一杆生命的天平,称出了张志新烈土生命的比重,突出了她“比泰山还重”的死所具有的独特的震撼力。将一个人和所有的苟活者相比,所形成的反差通过“天平”强烈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其意象既清晰又深刻,体制虽小,却能以极其强烈的情感含量取胜,正所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同样是以镜子报题材,前文所举一例有象无意,而李修炎的《镜子》,跳出了镜子的自然属性,展开了想象和联想,立意就高远深刻得多:“历史的镜子最公平/如果你害怕它/将它一摔,碎了——/它也将变成千万双眼睛……。”从镜子的自然属性联想到人类历史,从镜子的形象中提炼出“历史是公正的裁判”的象征寓意,开拓了诗的意境,从而表现了别致而深厚的哲理。再如,林蓝的四行诗《伞》:“当你向别人/敞开心扉的时候/别人却在想/如何握住你的把柄”以及某学生写的《足球》:“本以为自己十分圆滑/不想被他人踢得伤痕累累。”都能状物则物态活灵活现,寄意则意趣隐约可见,这些诗中的意象达到了“物我合一”“心物两契”的境界,诗味浓郁,无疑都是佳作。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意象组合是指客观事物的现象或映象触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捕捉到了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调动生活的积累,“神与物游”地展开想象、联想,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中的多种物象相交相融,相契相合,逐步地臻于统一,在勾画出整个诗篇脉络的同时,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诗美意境的创造,这是由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换言之,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具体运用的审美结晶,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因此,在意象组合的谋篇布局中,作者应把真挚强烈,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浓缩于有限的生活图景中,使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意象组合营造意境的方式一。说到底就是情景交融。好的诗人,能够使意境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境源于意象,意象可以进行合情合理的虚构,在此基础上的意境自然有实境也有虚境,当一个个意象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时,进入诗的意象,因相互牵制和作用往往产生了一种新的整体和新的内容。贺铸的《青玉案》中的最后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被组成“试问闲愁都几许”这样一个意象结构时,这个意象结构的审美效应,就不是三个意象的相加,而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情人踪迹杳无,像逝去的春日已不知飘泊何处,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闲愁不由地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那般凄然,那般迷茫,那般集于眼前而不能排遣。 上述分析说明,分析诗中单个意象的意蕴是重要的必需的,但远远不够,要真正把握诗的意境,仔细分析诗中的意象组合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提醒我们,只有意象的结构组合巧妙,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意境。这是因为,优秀的诗作,都有其或显或隐的结构可寻。对诗人来说,正是这种结构将一个个互不相关甚至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以传递诗人的思想感情。就读者来说,我们是通过剖析意象组合框架,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对于初学写诗者,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意境创造是抽象的,空洞的,更是难以落到实处的。
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又忌有象无意,只有有了意象,才有可能写出有诗味的作品,没有意象便没有诗味。但有了意象,不将其组成有机的融入深厚情感的意象组合,也无从形成优美的意境。写诗是一个由意象向意境的创作过程,评诗也是由评析表层的意象到探索深层的意象组合,从而由表及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过程,诗美更多的体现在意象组合形成的意境上,这也是不少诗评家反复强化意境的主要原因。
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