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十三岁漫画的际遇》中,作者用暮年归来结尾,请想像作者暮年立于35号楼下会说些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第2课时)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9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52页2下载券46页2下载券 40页2下载券42页2下载券27页2下载券49页2下载券20页2下载券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第2课时)导学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追梦田晓菲
追梦田晓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余映潮·怎样学语文(三)
一、语言运用技巧
1. 字词选用
选用字词,指的是如何根据语言环境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字、词和短语。
从某种程度来说,字词的选用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夫,是写好文章的最为基本的要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推敲”一词,指的就是对字词的运用要反复斟酌、反复比较、反复品味,一定要将文句中的字词用得恰到好处。所谓“锤炼语言功夫”,在很多时候就是指要磨炼选用字词的功夫。
字词选用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文章写作中可这样“操作”:
(1)从用词准确的角度进行。
(2)从用词精练的角度进行。
(3)从用词生动的角度进行。
(4)从用词雅致的角度进行。
(5)从音节、声调和谐的角度进行。
(6)从词义大小的角度进行。
(7)从感情褒贬的角度进行。
(8)从字词的语体色彩的角度进行。
(9)从词语连用的角度进行。
(10)从用词讲求变化的角度进行。
请看下面一组句子,句中加点的词准确、精练、生动,非常富有动感、美感、形象感,这无疑是作者精心选用的结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再请看下面一篇短文——《品味幸福》,文中加点的词语在连用之中表现出变化,既观照到语意的轻重,又注意到语音的和谐。全文用词生动雅致,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精心揣摩。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对幸福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幸福留给人们的感受总是美丽的、可心的。
幸福是一种给予、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人生不是索取的枯井,而是奉献的喷泉,给他人一片温馨,自己也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这便是一种幸福。奉献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一种充实、一种满足、一种愉悦。当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你一定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这种感受不仅来自成功的喜悦,更来自奋斗过程中的人生体验。
幸福是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个人活得自在不自在、舒坦不舒坦、幸福不幸福完全是个人心灵的一种感受。若能有一份坦荡明净的心境,你便进入了一种祥和幸福的人生境界。
幸福是一种阅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它不是刻意追求便能得到的。有时我们身处幸福之中却全然不知,而一旦失去才有所感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拥有和失去的比较中,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日子,让人感到天格外的蓝、心情格外的惬意!
(选自《语文报》高中版&
作者:周舟)
2. 句式学用
汉语中的句式,绚丽多彩,姿态万千。人们正是巧妙组合这些五彩缤纷的句式,形成句群,构成精段,铺就篇章,以传情达意,感染读者。
我们学用句式,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增加文章的文气与韵味。
如下面一个语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一个美妙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它结构巧妙,语流顺畅,用于写景叙事,既能点面结合,又显得情趣盎然。
在文章写作中,可认真学用这样一些句式:
①情感丰富的句式。
②精练畅达的句式。
③辞格连用的句式。
④表达生动的句式。
⑤突出重点的句式。
⑥组合精密的句式。
⑦结构巧妙的句式。
⑧形式优美的句式。
句式不可乱用,不可堆砌,应在具体的语境中:
(1)注意揣摩句式的长短
如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一段: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
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这个段落全用短句,口语色彩浓烈,句型运用丰富,设问、祈使、感叹、反问、陈述、反复、引用等各类语法句、修辞句仿佛信手拈来。由于大量使用富有爆发力的短句,加之演讲的声色俱厉,所以全段文字动感极强,显得激烈跳荡,咄咄逼人,酣畅淋漓,令人荡气回肠。
(2)注意调整句式的整散
整句形态齐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文势畅达。散句不求对应,自然流畅,舒展自如,轻松活泼。演讲稿中,不追求一律大量使用整句,也不要求全部使用散句,但提倡整散结合。人们的现场演讲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阅读演讲稿时我们的视点要放在品味“整散结合”之上。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一段: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这段话是为主观主义者画像的。全段句子长短参差,整散结合,疏密交错,音韵纯美。段中运用了对比、对仗、反复、排比等众多的修辞格,有同义词、反义词的对应关联,有文言词、惯用语的连缀穿插,有口头语、书面语的相与映衬,四字词语的使用则使文意凝练集中,明快畅达。
(3)注意句式运用的平奇
句子讲究平实自然,也讲究突兀奇崛。一般来讲,没有奇句的美文不是上乘的文章。但这也不是一定要矫揉造作、刁钻古怪。有时平句用得好,也一样会成为奇句。
如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么一段:
如果美国想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个理想就一定要实现。那么,让自由的歌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巍峨的山巅。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纽约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宾夕法尼亚高高的阿勒格尼山脉!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科罗亚多白雪覆盖的群山!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加利福尼亚美丽的山峰!
而且,还要让自由的歌声响彻佐治亚的石头山!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田纳西的辽望山!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密西西比的大山小丘。
让自由的歌声响彻每一座的山岗。
(选自《演讲与口才》)
这就是一个奇句组成的段子。
它的每一个句子都很平实,然而组合起来看,它又是如此奇妙、奇特。
它奇在连用九个“让自由的歌声响彻”,它奇在连用九个排比反复句表达对自由平等美梦的渴望与向往,它奇在连用九处“山”——覆盖全美国的土地以表达要实现梦想的激情。
另外,我们在句式运用中还要注意到句子的分合、句子的虚实、句子的断续、句子的倒顺、句子的张弛、句子的雅俗等等。下面请看句式学用的实例: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间,我已悄然步入了神秘的秋季。五彩的芬芳缭绕在我的发梢,顽皮地抚弄着我的面颊。我静卧在空旷的草地上,呼吸着异乎寻常的秋的气息。
秋日的芳香是醉人的,因为有桂花的加入;秋日的芳香是淡雅的,因为有菊花的捧场;秋日的芳香是迷离的,因为月季也来这儿凑起了热闹;秋日的芳香还有魔幻的色彩,因为许多不知名的花也在这儿逗留……
秋日的色彩是斑斓的。红的是枫叶,秋日的盛装;绿的是松柏,自我的本色;黄的是大地更换的新袍;橙色的,则是桔柚满面的笑容;单是那秋菊,就有数不清的颜色,白的纯洁,紫的高贵,粉的浪漫,黄的典雅;更少不了那晕黄的桂花为秋日增辉添彩……
哦,我挚爱着醉人的秋,爱秋收获的喜悦,爱秋沉思的充实。
(选自《作文与考试》&&&
作者:陈米莉)
夏,有明媚灿烂的阳光,有绿草如茵的大地,有美丽圣洁的荷花,有轻盈可爱的蜻蜓,更有无限的热情与活力。
夏,明媚多彩的夏;夏,活泼迷人的夏;夏,富有诗意的夏……
我爱夏的热情奔放;爱夏的轰轰烈烈;爱夏的力量与魅力;爱夏的天真与烂漫。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就仿佛感受到夏日明媚灿烂的阳光。
每当看到母亲日夜操劳的背影,我就似乎看到夏日古木献出的一片绿阴。
每当听到耳边响起银铃般的笑声,我就依稀想到夏日的垂柳在风中轻轻摇曳。
夏季像天真烂漫的孩子,欢笑着,奔跑着。
夏季像活力四射的少年,散发出无限的光与热。
夏季像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少女,以嘹亮的歌声迎接多姿多彩的每一天!
(选自《作文与考试》&
作者:是雪非)
这两篇短文在句式学用上表现出一种机智,文章从各个方面显现出向课文学习的痕迹。《秋》开头的第一句就与课文《十三岁的际遇》中的句子神似,可以说是化用了课文中的句子,《秋》的二、三两段非常逼近课文《秋魂》中的句式,而《夏》的末尾三段简直就是课文《春》结尾的再现,是对课文句式的仿写。小作者运用了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手法,将文章写得有声有色,诗意盎然,这不也是向课文学习的结果吗?
文章中的句式世界,会因我们的淘漉而愈见光彩。
3. 段式运用
段落,是最能表达文章内容的语言单位。文章的内容、文章的思想、文章的情蕴、文章的意境、文章的技法,往往通过段落表现出来。
文章中的美段,有时文中的一个段落,有时是文中的一个部分。它们往往是文章之中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往往是文中情感抒发最真切的部分,往往是文中情节发展最高潮的部分,往往是文章含义最深刻的部分。好的文章,必须有美段支撑。
运用优秀的模式写好精彩的段落,是文章写作中必须具有的技能。
在段式的运用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可以:
①写好用词生动的段。
②写好句式精美的段。
③写好结构严密的段。
④写好辞格丰富的段。
⑤写好描写细腻的段。
⑥写好情感丰富的段。
⑦写好说明准确的段。
⑧写好议论有力的段。
⑨写好哲理深刻的段。
⑩写好手法独特的段。
在段式的运用上,有两条基本的要求:
(1)认真品析段式
品析的目的是为了模仿、运用、创新。所以,对段式的分析、品味是学用段式的第一步,其最好的方法是在课文中学习。
如课文《十三岁的际遇》中优美的抒情段式:
①呼告式抒情段。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婷婷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16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②比喻式抒情段。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③排比式抒情段。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个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④反诘式抒情段。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⑤想像式抒情段。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那么,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当初一样,在老朋友般的35楼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一篇课文里面竟有如此丰美的抒情段式!它们语言美,情感美,手法美,结构美,形态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之感,吸引着我们全心学习的“贪婪”目光。
(2)规范运用段式
段的写作首先就得讲求规范,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才能活用,才能创新。如下面一段文字,在层次结构上就非常严整,十分规范:
古典诗歌是祖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更是美不胜收。那些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的诗句,往往具有独特的文辞美。“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染尽江南春色;“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传出几多情韵;“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个“皱”字精妙之至,令人击节赞赏!诗词名句的魅力还表现为意境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满含北国山川雄浑悠远的意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温春之笔绘严冬之景,瑰奇壮美而又生意盎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营构出一幅清幽恬静的山乡月夜图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词一景,渲染出一种孤寂、凄苦的悲凉气氛。诗词名句的隽永还表现在它的哲理美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有志者不断攀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再生的力量何其坚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画出了生活的车轮曲折前进的轨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着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正义的曙光就在前头。
段的中心句是“古典诗词中的名句更是美不胜收”,这是段的“总说”句。为了支撑这个总说句,文中从“文辞美”、意境美”、哲理美”三个方面进行例说,这是三个层次的“分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着中心句,同时又用鲜明的语言标志标示出段中的层次;而且,三个层次的分说又都表现出“中心句加上例说句”的模式。全段文字脉络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生动感人。
二、美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普通的事物都有形态,人们一般都很讲究形态之美。学写文章,除了语言以外,重要的恐怕就是如何表现文章的形态了。
文章的形态是通过“模式”表现出来的。熟悉了某种文章的写作模式,我们就可以进行模仿,进行化用,进行改进,进行创造。所以,想尽快地学会写文章,应该做到模式先行。我们之所以注意对经典范文的学习,就是因为它们主要在语言与模式两个方面闪耀着光彩。
下面例说短文写作的8种基本模式。
1. 循序推进式
这一类的文章表现出层层推进、顺流而下的特点。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写单纯性情节推进的文章,如小小说,小童话、寓言等;可以写移步换景的游记;可以写按时间顺序组合材料的记叙文、通讯报导;还可以写一些随自己性情自由挥洒的随想、联想类的文章。其结构上总的特点就是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表现出承接推进的关系,少有穿插,少有过渡,少有大段的“点题”文字。
泥土最珍贵
两个欧洲人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走,绘制地图。皇帝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助。后来欧洲人结束了工作,向导回到首都,报告皇帝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了。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河流都记了下来。”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他决定接见欧洲人。
欧洲人到了皇宫里,皇帝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皇帝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要他们停下来,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他们的鞋子,还刮下鞋底上的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主人回答:“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后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牲口;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我们款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但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的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
(选自《读者文摘》 作者:采风)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含意深刻的故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的故事——深爱祖国,想方设法卫护祖国的纯洁与安宁。这是很典型的“循序推进”式文章,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在时间的推移中展开与发展情节,层与层、段与段之间严密无隙,不能加进也不用加进穿插与过渡性语言。全文篇幅短小,意蕴深刻,情节简明,构思精美。
2. 夹叙夹议式
夹叙夹议的方式是一种“常式”,是一种记叙文写作的“常式”,其结构上总的特点就是边叙边议。它经常用来叙事、写人、咏物。在记事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感受与情感,在写人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现对人物的评价,在咏物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生活或哲理的感悟。此类文章因叙中有议而显现出清晰的脉络层次,给人以面目清朗的感觉。
一般来讲,我们习惯于“夹叙夹议”这种说法,其实,这个“议”往往是被抒情性的语言所代替了的。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朴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像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淹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火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节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作者:鲍昌)
选文叙议结合、叙中有议,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来写长城。作者选取长城作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赋予长城以象征意义,以反思历史,评说现实,展望未来。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在抒写中反复穿插“所以我说,你是……长城!”这样的抒情式议论,语句简洁,角度丰富,感情凝重,观点明确。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窥见了“夹叙夹议”的身影……
3. 卒章显旨式
卒章显旨之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在文章将要收束时点示主题或点示含义,就是“卒章显旨”。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它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大量的精美的叙事、抒情、哲理短文都是用这样的模式进行写作。运用这种模式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景,可以记游;可以写现实,可以写梦境,可以写想像,可以写幻想;可以讲故事,可以说寓言,可以记传说,可以写童话。其结构上的鲜明特点就是叙后有议,比起“夹叙夹议”类文章,它在写作上显得更加轻松自然。
梦结束的地方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生命。
无限风光,惟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没有一丝尘埃的繁星,广袤深邃如宝石样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巨大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真就这些,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要登山呢?不要命地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无论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还是在书本里,都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摘自《花季?雨季》2001年第6期 作者:栖云)
文章有略有详地叙说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叙说,一是对话式叙说,其中心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攀登那极其高寒的雪山呢?就攀登珠峰而言,那是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的活动呀。
如果说仅仅只是叙说了这样的两件事,那文章可真的叫做浅白无味。有味的就是文中最后两段,那点示的哲理就像一股涓涓细流,美美地沁入了人们的心中。
可此可见,在卒章显旨类文章内,“叙”因“议”而定向,“议”为“叙”而深化,这就是“卒章显旨”构思秘密。
4. 板块连缀式
板块连缀,就是或将几个情节、或将几个故事、或将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几次活动安排、或将几种说明内容、或将角度不同的几个议论、或将几个方面的联想……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一个话题“组合”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其总的特点就是,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说明事物、论说道理、表现思想、表达感情。它文面清晰,各个“块块”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映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谐和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儿。
(选自《课外阅读》 作者:[日]清少纳言)
短文情景交融,在描绘景物中抒发了爱恋、赞美大自然的情感。全文以“最美”为线,串起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中的特色景物,语言清新淡雅,笔调柔和简洁,给人以宁静、恬淡的美好感觉。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隐藏”不见,穿插与过渡也全然没有,“板块式”——就是这么明朗、清爽。
5. 小段铺展式
小段铺展,是说一篇文章由短小的细密的段落铺展而成。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
小段铺展式的结构方式,可用于散文诗、散文、随笔、小小说、散文式议论文、思想小品等文体的写作。用“小段连缀”之法写成的文章,其文面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短细密,由于文章全由小段构成,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比起那些用大而长的段落结构而成的文章,它显得秀美而抒情。
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漫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碍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除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有时候春草忍不住顽皮,悄悄钻到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掺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草扮个鬼脸儿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
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挥洒她绿色的畅想!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而行。文章可谓篇篇华美,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春草深懂得自己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她全部的卷稿。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节选自《散文》1998年第4期&&&&
作者:杨林雪)
与一般描写、赞美春草的散文相比,本文的特点是把“春草”作为一个充满新春气息的人来写,贯串全文的一个字就是“写”字。文中的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绿色的文字、随笔、文章、篇篇华美……句,都紧扣着这一点。这是一个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形象,她在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春草随笔、旷野漫生、田头春光、沙漠绿意、牧场春绿——之中展现着自己热情奔放的风采。作者用“散章”的形式,尽情地挥洒着绿色的畅想,给人以美好、朴实、可爱之感。
6. 穿插扩展式
所谓“穿插”,就是在对文章主体内容表达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插进叙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文章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多个方面的作用:①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②介绍文章背景资料;③深化文章主题;④优化文章结构;⑤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⑥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不论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在散文、叙事诗歌中,都可以用到“穿插扩展”这种写作模式。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木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阴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阴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是世界上任何科学制成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了。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选自《中学生阅读》&&&
作者:茹志鹃)
这篇散文以物喻人,通过对樟树高贵品质的描写和赞颂,艺术地表现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作者布局谋篇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复穿插了如下“结构句”: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树阴很大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由于穿插了这4个灵活而简洁句子,文章的结构清晰而又严密,文意层层递进且前后相互照应。
从这篇例文里我们看到了仅仅只是“穿插”的一种方式。试想如果有一篇文章在写作中穿插了回忆联想的内容,那就是“扩展”的技法了。
7. 引入深化式
如果你看到的是“由……说开去”、“由……引起的联想”、“从……得到的启示”、“……遐思”这样的文章标题,那么,这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模式就大有可能是“引入深化”式。此种写作模式常常用于一事一议、一事几议、读后感、观后感、杂文、小评论、小小回忆录、咏物抒情小品、知识小品以及联想类文章等等。其表达的特点就是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拓展,进行延伸,进行深化;全文由此及彼,文中的那个“点”,只是一个引子,只是一个展开话题的由头。
故乡的芦苇
多年来尤其令我梦牵魂绕、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一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罗!开船罗!”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节选自《黄河之水天上来》&&
作者:樊发稼)
文章的主体部分大致上分为两层,一层“写物”,写物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写物”,而是为了“忆趣”,所以文章是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的。二层“忆趣”,这是内容的“深化”,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忆趣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之情,抒发对自己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作者的表达目的就在这“抒情”之上。
我们如果有机会写回忆往事的文章,不妨试试这由“物”引入、进行深化的写作模式。
当然,像读后感之类“起、承、转、合”式的文章,其“引入深化”特点更为分明一些。
8. 要点铺陈式
如果说前面所说七类模式都带有文学的意味带有生动的意味的话,那么“要点铺陈”就带有平实的意味,带有实用的意味。此种写作模式广泛用于说明文、科学小品、小论文、学术报告及各类应用文之中,其特点是对事物、工作、心得体会等等进行一点、两点、三点……的介绍与铺陈。这样的文章要点分明,文路清晰,明确易懂;在文笔上稍下功夫,也可以写得很美。
散文的构思特点
鉴赏散文,首先应体会其构思技巧。散文的构思特点主要表现在:
1.取材广泛,笔法自由。
散文的题材非常宽广,山川景物、风俗人情、花鸟虫鱼、浩劫巨变、生活琐事、知识小品,凡人间百态,世界万端,均可进入散文艺术表现的视角,都是作者能够表现得细致动人的题材。教材中如一个背影、一群蜜蜂、一束灯光、一次晤面、一座水上城市、一幅荷塘月色图、一次雨中泰山行、几片残陶、几次交往、一次惨案、一丝笑意……在鲁迅、巴金、茅盾、冰心、朱自清等名家笔下,都斐然成篇,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一代佳作。散文的思路和结构注重“自由”、“随便”,如行云流水,不拘一格。或信手拈来,或游缰纵去;可信笔挥毫,可着意点染;有时“大题小做”,有时“小题大做”;有的扶疏自若,有的动静得宜。叙事、记人、抒情、说理,无一不可。
2.线索分明,立意深远。
散文的思路和结构,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看似散而杂,但又是散而不乱,杂而有章的。那些零散的
材料通过艺术的辐射,之所以能构成天衣无缝的整体,就是由于作者在构思时确定了一个明确的中心,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描写种种物象,往往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借以反映时代的侧影,表现高尚的情操,阐述深刻的哲理,提出独到的见解。一句话,从平凡的生活矿藏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瑰宝来。因此,细微事物,平凡经历,点滴感受中,无不蕴蓄着作者高妙的文思和深远的立意,表现出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体验。
(选自《高中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有改动)
这是一篇说明性文字,总分式结构,典型的“要点铺陈式”模式。全文思路明晰,文笔生动,高度概括,涉及面广。由此可见,要点罗列式的文章不一定平淡无味,关键还在于作者的笔下功夫。
三、应试作文取胜要诀
每一位参加语文考试的人都希望作文得高分。有人会问,考场作文有取胜的要诀吗?
有的。那就是:1.耐心地审读文题;2.精心地构思表达;3.小心地避免误区。
你也许会说,这就是要诀吗?
是的。考场作文是什么?是一个人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在考场上独立无助地进行的限时作文。此时,一切都靠自己的冷静细致,靠自己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能进行调动。而下面所说的三“心”,就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确保了这“调动”的顺利进行。
1.耐心地审读文题
审题,是作文得分的第一关。
题目审读清楚了,可以确保考场上心情的舒畅和写作过程的顺畅。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审题要有策略
这里所谓“策略”,是指对每一种题型都应该有审题方面的对策。这种对策好像线条比较粗,然而对每一种题型来讲,它又是有针对性的,又是从题型的特点出发的。比如下面的六条策略,就起着审题方针的作用:
①命题作文——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②半命题作文——做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③看图作文——要学会读图。当图映入你的眼帘,你应该马上有这样的意识:呵,这一幅图是一个故事;呵,这一幅图是一篇说明文;呵,这一幅图是一篇寓言;呵,这一幅图是一个比喻……于是,你便可以就像材料作文、就像命题作文、就像自由命题作文一样开始写作。
④材料作文——要做到“读、析、想”。读,就是认真阅读材料,吃透写作要求;析,就是分析材料内容,理解材料的作用;想,就是由材料联想到其他内容,由材料联想到行文步骤;在此后的写作中,还要严防失误。
⑤话题作文——见到作文的话题,首先要看对话题熟悉的程度,接着要迅速展开联想,从自己的生活中、从已做过的作文中找到能够紧扣话题的材料,并大致“规划”写作的角度,再拟一个恰切的文题,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要知道,只要是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运用什么样的体裁,首先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⑥选题作文——在选题作文面前不要因为作文题多而慌张。要知道你最后只会选定一个文题进行作文。如果选中了半命题,就按半命题作文的方法去应对,如果选中了话题作文,就按话题作文的方法去应对……要注意的倒是第一步——把“选择作文题”的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千万不要写到中途又换题。
(2)审题力求精细
审题要力求精细,是说审题时不要浮光掠影,以为将文题看懂了就能动笔作文了。
审题要力求精细,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审题要准确。为了做到审题准确,我们应该:
①认真读题,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A.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B.看题目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C.看题目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D.揣摩题目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E.看题目中有没有副标题,考虑其作用是什么。
F.审看各种写作要求与限制。
②认真品析,咬文嚼字。
A.注意品析字词的含义。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就要注意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B.注意揣摩修饰语的作用。
如“我想让&&&
”这个文题中,一个“更”字很值得注意。它告诉我们,作文中需要有那么一点儿对比,有那么一点儿层进,有那么一点儿变化……它意味着既要写好“以前”,也要涉及“以后”,意味着在你有了某段亲身经历后,你又产生了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又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如果忽视了对“更”的品析,就只能写出“我想让……怎么样”的文章,而这样的文章绝对与题目的考查意图相去甚远。
C.注意题目中的限制。
如这样一个题目: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导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
”填写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这个题目中,“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就是在对考生进行限制,命令考生不要写到“除此以外”的方方面面去。此时一定不要越轨,不要自出心裁,一定要在限制之内做文章。
D.注意题目所暗示的取材方向。
如这样一个题目:在初中生活的成长道路上,你可能曾经做过傻事,或遇到过失败,或有过后悔,或流下伤心的泪……但正是这些经历,使你逐步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获得了启迪,体验了纯真……根据括号中对选材、立意的提示,将题目“&&&&&&
告诉我”(过错、挫折、失败、懊悔、眼泪……)补充完整,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题目没有明说要取用什么样的材料,但字里行间暗示出了取材的方向,那就是要从不愉快的角度、从挫折的角度、从伤心的角度去取材,通过此类材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你千万不可写成“春天告诉我”、友谊告诉我”之类带欢乐之情的文章,一般地也不要写成“爸爸告诉我”、“妈妈告诉我”这样的内容趋向不明确的文章。
E.注意“要求”或“导语”中的隐含信息。
千万不要以为做考场作文只看作文题就行了,其实有很多的奥妙在作文题中的“要求”及“引导语”之中。审题时一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警告性信息”,二要注意题目“引导语”中的“暗示性信息”。对它们多一点关注,它们就多给你一点回报。
每一个中考作文题,不论其题型如何,都有周密具体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透露出来的,大多是“警告性信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考生防止“技术犯规”,保护考生“少失分”。这些“警告性信息”中较为重要的,是要求考生一定要注意保密。
中考作文卷中最容易透露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或者让人从真实的地名中猜测到校名。因此,中考作文题的“要求”中随时注意提醒考生对此予以充分的注意,如“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如“凡涉及真实校名、人名、地名,一律用&&代替”等等,都是甚为严格的要求。考生如果忽略了这些规定中所隐含的“扣分”信息,往往会在不经意之中丢失宝贵的分数。
另外,题目中关于要注意字数、要规范地书写、标点要占格、要把文题补充完整以及如何运用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图画等,也都作了说明,在审题中均应予以注意。
下面请读一个中考作文题,根据上述提示,看看自己能从题中发现什么: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
”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必须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与上面题干中“做人要”组成一句话(如“做人要诚实”)作为文章的中心或论点。这10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600字;如果写议论文,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一个论点,不得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2.精心地构思表达
具体而言,写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并不难,其基本条件很容易达到:
①符合题意。
②六七百字即可。
③首尾圆合,主体结构清晰。
④中心突出,文从字顺。
⑤书写干净,卷面整洁。
达到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就可获得中等以上分数。
但我们仍要讲求精心地构思表达,讲求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的高质量,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如下面一篇中考作文:
前不久,我家中的气氛非常沉闷,因为妈妈下岗了。
但妈妈并没有消沉,利用我们家临近街道的特点,她很快就摆了一个小摊子,专卖冰棒、饮料什么的。听到妈妈愉快起来的声音,看到妈妈就像原来站在织布机前那样照护着她的小摊位,想到妈妈坚强地自找就业的门路,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
笑声,又出现在我的家中;妈妈,开始了她工作的新的起点。
也许是过于辛劳的原因,妈妈病了,开始她还硬撑着,到了星期天,她就完全不能起床了。
而星期天,我是不上学的。
妈妈问我能不能代她守一天摊子,她说,多摆一天摊子,就多点收入。我点了点头,就答应了。这是我难得的机会,我知道妈妈的辛苦,我愿意为她分担一点生活的重任。
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当我站在摊子后面,面对人们时,我突然觉得胆怯了。人们的眼光投向我,我觉得那好像是在笑我,这孩子家里多穷!我又觉得那好像是在询问我,小小年纪,怎么就来摆摊子?我还觉得那是在讥讽我,不学习,想赚钱……
但我同时又狠狠地批评自己,没志气,胆小鬼,连卖几根冰棍都不敢,这还叫男子汉,这还叫体谅妈妈,这还……
我很投入地工作了,我甚至还想到了课文中懂事的孩子“傻二哥”。到了后来,我还真的像他那样吆喝起来。看到人们在这儿买了东西之后高兴而去,我心里的高兴劲儿也不用说了。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今天是我的新的起点。它不是摆摊子的起点!不是卖冰棒的起点,不是吆喝的起点,而是我懂事的起点,孝心的起点,勇气的起点,懂得生活的起点!
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①内容真实,没有编造的痕迹,在作文取材方面的行为很规范。
②语言朴实自然,清新可人,文中基本上没有病句,在语言表达上很规范。
③全文详略有致,将故事款款道来,在文章布局上显得规范。
④文中写了两个起点,一先一后,一长一短,两份“高兴劲儿”相连相依,意趣盎然,在构思上鲜明地表现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在文体特点上表现出规范。
⑤全文用“承接式”思路进行写作,不蔓不枝,顺理成章,在结构处理上很规范。
像这样在“规范”上有明显特点的中、高考作文,就是高质量的作文。
全国各地2001年中考作文题中,有一个“话题”作文题:
梦是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想像活动。人们常常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完整的梦,也有支离破碎的梦……人们也常常用梦比喻虚幻或者希望,如梦幻、梦想等。
请以“梦”作为写作的内容,写一篇作文,或说明有关梦的知识,或记叙有关梦的人或事,或议论梦的有关问题,或在梦中驰骋想像的翅膀……
要求:①内容只要与梦有关就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请看下面一篇作文:
梦里走了许多路
我常做梦。做梦有时真的很幸福:白天见不到的人,梦里见到了;白天不敢说的话,梦里说了;白天不能去的地方,梦里去了,那悠远的小镇便与我在梦里相见了……
那是我昔日去过的小镇,是那种典型的傍水的小镇,是那种听着《梦里水乡》会清晰忆起的小镇,农舍、木舟、石拱桥是小镇不可缺少的风景。
在梦中,我远离了喧嚣,远离了高楼人流,带上那份悠然的心情,带着那悠远的回忆,踏上了去“梦中水乡”的路。
咦!前面是什么?那不就是缓缓流过小镇的小河吗?小河中泊着的闲置的木舟,河岸边有着古朴的农舍。真的!那正是我寻找的小镇呀!
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卵石铺成的路,步入小镇。
贯穿全镇的是一条并不宽敞的石板街,两边尽是小店,颇具特色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提着自编的竹篮高高兴兴地走着。继续向前,一股香香的油味从那边飘来,走近些,“滋滋”的煎炸声,“砰砰”的剁馅声,“啪啪”的拉面声,听到这些,人们都忍不住驻步不前,或抓起根金黄香脆的油条,或吃碗香喷喷的拉面,我则要上一碗小馄饨,撒上一小撮葱花,那热乎乎、香喷喷的感觉,我无法忘记。
踏上石拱桥,望着雾水中朦胧的小镇,便贪婪地陶醉于其中了。从桥上看,水中停着的木舟像一朵花儿镶嵌在河中。木舟,小镇的木舟,在我心中慢慢地划过,泛起阵阵涟漪……
追着那清澈的流水,我来到了昔日茶馆的门口,还是那栋古木房。一走进去,心情便沉重了一些。里边坐着许多老人,花白的头发似乎在向我展示他们所经历的风雨。密密的皱纹似乎网进了他们一生的沧桑。桌上一壶茶,几个陶制杯子摆成圆形,很别致。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谈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走出小镇,再回头看看,那是一幅画,那是一幅再妙的手也画不出来的画,古朴、淡雅就是这画的灵魂。我想把它装在心里带走,却又迟迟不想启程。
我还是走出了小镇,尽管风景不再迷人,可我却有说不出的快乐。走了很久,走了很多的路,直至走出梦乡。
梦醒了,腿觉得有些麻,也许是在梦里走了太久吧!我擦擦眼睛,望望窗外,又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群。我又不由自主地怀念起我的梦和梦中的小镇。
(选自《语文报》初中版&
作者:王思阳)
这是一篇写得很“聪明”的作文。
说它“聪明”,是因为小作者在“新”上动了脑筋,文中的“新鲜”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思维方法新。作者非常巧妙地把现实搬进梦境,把已有的经历搬进梦境。作者所写的,其实是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次经历,作者所写的,其实就是对自己那次经历的回忆。但作者面对考题,将这样的一次经历笼上“梦”的朦胧,添上“梦之美”的色彩,全文以“梦”开始,以“梦”收束,既切题又新颖。
②写作角度新。文章移步换景,从物到人,美好的画面相继映入我们的眼帘,充满美感,充满诗意。作者表达生活的角度,是用“画面”的形式,表现一种古朴的风情,表现一种宁静的风韵,相对于我们现在的许多生活场景来讲,这就显得很新鲜。
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对我们有些启示呢?
请看这样一个中考作文题:假如我是&&&&&
再请看这样一篇考场作文:
假如我是诗人
诗人,多么神秘,多么浪漫的称呼啊!刚认字时,热爱文学的爷爷便教我读诗、背诗。诗,是我最先接触到,也是最喜欢的文学样式。
小时候,当我躺在院子里数着天上的星星,嘴里吟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时,心里便对这些诗、这些诗人有一种向往。渐渐长大,面对深邃神秘的夜空,我多么想在上面写下属于自己的诗行!不知是谁猜透了我的心思,幽幽地传来了一个遥远的声音:“想做一名诗人吗?想做一名什么样的诗人呢?”
是啊,我想做一名什么样的诗人呢?
假如我是诗人,我想像李太白那样浪漫,飘逸,向往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境界,也向往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旷达的气概。希望能像他那样淋漓尽致地挥洒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流芳百世的名篇。
假如我是诗人,我也许会选择杜子美的沉郁,感受他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国忧民,用笔,用诗的语言刻画世态炎凉,震撼人们的心灵。
假如我是诗人,我要学拜伦、雪莱,学他们那种革命的浪漫主义,用诗的武器,投身革命,写出像《堂?璜》那样脍炙人口的名篇。
假如我是诗人,也希望像郭沫若先生那样豪放、热情,“不断地毁坏,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新生活无限向往,为国家新文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假如我是诗人,最想要的是汪国真的那份青春热情,他的诗里流动的是青春的血液,跳动着青春的脉搏,还有“只要情也洁白,只要诗也透明”的纯真、清新。
假如我是诗人,作一名“钢琴诗人”也好,像肖邦,虽然他是一名音乐家,但我总把他划入诗人的范畴,他的音乐,又是诗的语言,每个音符,都是美丽的字眼,给人以诗的感受,字里行间倾注着对祖国波兰的无限深情。
辽远的声音又响起:“你是对的,可你又错了,作一名诗人,固然要学习前人,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对!假如我是诗人,要做好自己,用诗去抒发感受,去赞颂祖国,去描绘生活,在诗的世界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
这是真正精美的考场作文。
此文让人赞叹。你看小作者的知识面有多宽,小作者的知识积累有多丰厚,他就像一位小小的诗人,在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着对前辈诗人的赞美与向往。你再看小作者的思绪有多清醒,在考场这样的环境里,其行文思路如此清晰,那个“辽远的声音”在文章结构上又表现得如此美妙!
愿小作者成为真正的诗人。
也愿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能说说它的“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小心地避免误区
考试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中考、高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仅仅只有一次,真正可以称之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的同学就是因为在中、高考的作文中没有避免误区而痛失良机,而永远抱憾。
所以,对在中、高考的应试作文而言,应当绝对避免误区。
避免误区,实际上就是少让自己失分,反过来说,就是确保自己得分,就是让自己多得分。
避免误区,要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决不抄袭别人的文章
抄袭别人的文章,说得好听一点,叫“照搬范文”。这里所说的范文,或是同龄人公开发表过的优秀习作,或是老师在作文指导中用过的优秀文章。不少的同学是在备考中背诵了一些范文的。在考场上一旦碰到与之相近的文题,有的考生便暗自高兴地“奋笔疾书”,不是在认真作文而是在进行“默写”。在照搬中,有的是掐头去尾,有的是“摘抄”精段,有的干脆则借用全文。其实,这类“假冒产品”往往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它们往往因为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而被判以很低很低的分数。可以说,在考场上照搬别人的范文,一方面是个学习道德的问题,一方面也是在拿自己开玩笑。
抄袭别人的文章的人,往往不知道“扣分”是多么的严厉。其实几乎所有主持考试的机关都对抄袭文章制定了严格的扣分标准。一般地只给5分左右的分数,就中考而言,全国各地没有一个地方给“抄袭文”以10分以上的分数。所以,走进“抄袭”的误区,带给自己的只是惨重的失败。
(2)决不给评卷老师开“玩笑”
有一些考生,无端地在考场上想起给阅卷老师开开玩笑。其中常见的作法是,认真地把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写好,而在作文的主体部分代之以与本次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如流行歌曲的歌词、如课文中的语段、如试卷上的阅读材料等等。这些考生以为,评卷老师只会看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一见自己这么好的开头结尾,肯定一下子就给高分。
这些考生不知道,作文评卷是很仔细的,更何况,现在强调的是“三人评卷”方式,三位老师同看一篇作文,什么问题看不出来?
这些考生也不知道,对此类作文的扣分是多么的严厉。有的地方就有这样的规定:
凡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他内容诸如课文语段的,给10分以下的分数。
所以,走进开“玩笑”的误区,实际上就是在坑害自己。
(3)决不在细节上给自己过不去
应试作文往往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让考生失分,在很多情况下,考生是不知道这样做会丢分的。看看下面一些地方关于2001中考作文的评分说明,也许会给不少的同学“提个醒”:
①关于文题:
?缺少文题,扣3分。(山西省)
?缺少标题扣2分。(温州市)
?(要求自己拟题而)不拟题者扣3分。(甘肃省)
②关于书写:
?书写、标点不规范,字体潦草的,酌情扣除1—3分。(山西省)
?书写不规范,涂抹严重的,扣1—3分。(甘肃省)
?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每2个扣1分,扣至5分为止。同一个错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吉林省)
?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南京市)
?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的扣2分。(北京西城区)
③关于字数:
?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安徽省)
?字数不足部分,每50字扣1分,扣分不超过4分。(北京昌平区)
?(作文80分),不足300字的,48分以下;不足400字的,64分以下;不足500字的每少20字扣2分。(大连市)
④关于保密:
?作文中如果出现镇(乡)、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真实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北京昌平区)
?文章中出现了真实校名和真实姓名者,降一等级给分。(四川眉山)
⑤关于作假或走题:
?(在命题作文中)凡自命另外的文题进行作文且内容完全不是本试卷文题所要求的,给10分以下的分数。(湖北荆州市)
了解到这扣分的方方面面因素,就得在作文时提醒自己:小心扣分。——有时糊里糊涂地丢分真是可惜呢。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同学问,既然有扣分标准,
有没有加分的措施呢?
给考生加分,各地主要有如下一些规定:
?内容或表达有创意者可酌情加1—3分,加满3分为止。(山西省)
?文章基本切合话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4分。(安徽省)
?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江苏连云港市)
?内容有新意,可加1—5分,加到“内容项”满分为止;语言流畅,可加1—5分,加到“语言项”满分为止;结构巧妙,可加1—3分,加到“结构项”满分为止;卷面非常整洁,可加1—2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北京西城区)
?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40分为止。①感情真挚,②立意新颖,③构思巧妙,④语言有特色。(河南省)
但相比起来,扣掉考生的分数,则显得严厉而又细致;所以我们说,在应试作文中,要小心地避免误区。
现请读下面的文题,思考一下,如果你在考试时遇到这个题目,该怎样“避免误区”?
同学们,你们平时关心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关心熟悉的、亲近的人,也关心那些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关心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关心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关心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关心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关心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关心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现请你从自己众多的关心中选择一项,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我关心&&&&&&&&&&&
要求:①先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妃十三岁漫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