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坪烈士墓的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事件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后的第7个年头即1918年,黄花岗烈士墓园建成了。墓园布局庄严肃穆,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坊,上镌孙中山所题“浩气长存”四个鎏金大字。墓道宽阔,两旁花木及碑石林立。岗顶为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后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颇为壮观。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又有亭、台、池、榭等小品建筑点缀,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指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广州起义中牺牲后葬于市东北郊黄花岗(原名红花岗)的革命党人。1910年秋,孙中山与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集议于庇能(今槟榔屿),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同盟会员为骨干(选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巡警、会党和民军,并在夺取省城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大批革命党人集中香港。广州城内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日期一再变动。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发难时,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但当举义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孤军转战,最后终于失败。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墓园外筑起围墙,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花岗所埋尸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相称,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冈上勒石记名,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贯:广东人: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柄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福建人: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广西人: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钤,李德山,林盛初四川人:秦炳,喻培伦,饶国梁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宽徐佩旒姓名:徐佩旒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州花县新华公社三华店村生卒时间:1881——徐佩旒,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后来维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嘱咐佩旒等六人,扶伤回乡将养。他们沿着粤汉铁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车站附近铁路桥时,忽遇敌兵,这时弹尽人伤,已无法与之接战,于是急忙把枪械从桥上抛下河里,被敌人发现,通通被捕,送到水师行台,后来全部英勇就义。(其他五人是:徐松根、徐应安、徐昭良、徐廉辉、徐保生),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韦树模广西平南人。一作柱模,字焕初。其先人韦昌曾参加太平军,以战功得授军职。杨韦事变后归里,常述太平天国革命事,他深受影响。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刘古香奉孙中山命回广西成立同盟会分会,他与弟统铃(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初经韦智、韦著等介绍,均入为会员。1910年(宣统二年)夏,同县林盛初与罗城李德山至,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他相与结识。日,与三弟随李德山到广州。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随黄兴攻入督署,搜两广总督张鸣歧不得,转战于大石街、小石街一带,见清军人众,遂入高阳里源盛米店叠米为垒,相持两日,饥渴交迫,仍殊死战。后清兵纵火焚烧该店,因弹尽援绝,兄弟四人同时殉难。葬于广州黄花岗,皆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急,谢谢!_百度知道
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急,谢谢!
提问者采纳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进攻南京,数百万健儿血战雨花台。保卫国府首都南京。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历史事件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历史事件
可以告诉我吗?
辛亥革命后的第7个年头即1918年,黄花岗烈士墓园建成了。墓园布局庄严肃穆,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坊,上镌孙中山所题“浩气长存”四个鎏金大字。墓道宽阔,两旁花木及碑石林立。岗顶为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后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颇为壮观。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又有亭、台、池、榭等小品建筑点缀,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指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广州起义中牺牲后葬于市东北郊黄花岗(原名红花岗)的革命党人。1910年秋,孙中山与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集议于庇能(今槟榔屿),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同盟会员为骨干(选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巡警、会党和民军,并在夺取省城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大批革命党人集中香港。广州城内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日期一再变动。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发难时,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但当举义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孤军转战,最后终于失败。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墓园外筑起围墙,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花岗所埋尸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相称,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冈上勒石记名,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贯:广东人: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柄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福建人: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广西人: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钤,李德山,林盛初四川人:秦炳,喻培伦,饶国梁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宽徐佩旒姓 名: 徐佩旒性 别: 男民 族: 汉籍 贯: 广州花县新华公社三华店村生卒时间: 1881——徐佩旒,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后来维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嘱咐佩旒等六人,扶伤回乡将养。他们沿着粤汉铁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车站附近铁路桥时,忽遇敌兵,这时弹尽人伤,已无法与之接战,于是急忙把枪械从桥上抛下河里,被敌人发现,通通被捕,送到水师行台,后来全部英勇就义。(其他五人是:徐松根、徐应安、徐昭良、徐廉辉、徐保生),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韦树模广西平南人。一作柱模,字焕初。其先人韦昌曾参加太平军,以战功得授军职。杨韦事变后归里,常述太平天国革命事,他深受影响。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刘古香奉孙中山命回广西成立同盟会分会,他与弟统铃(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初经韦智、韦著等介绍,均入为会员。1910年(宣统二年)夏,同县林盛初与罗城李德山至,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他相与结识。日,与三弟随李德山到广州。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随黄兴攻入督署,搜两广总督张鸣歧不得,转战于大石街、小石街一带,见清军人众,遂入高阳里源盛米店叠米为垒,相持两日,饥渴交迫,仍殊死战。后清兵纵火焚烧该店,因弹尽援绝,兄弟四人同时殉难。葬于广州黄花岗,皆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的感言:好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事件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事件
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经3个月的筹划准备,黄兴于8日在香港召开统筹部发难会议,将在广州举事的时间定在13日,并拟分10路进攻。由于温生才行刺孚琦,广东当局加强了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被迫延期。23日,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广东当局已风闻起义,加强了防备,并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26日晚,黄兴召集会议仓促间决定起事。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亲随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杀,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