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钢琴股吧的LS3跟LS5钢琴有什么不同?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打包机的ls3及ls5的位置不合适
   打包机作为企业家日常生产中用到的设备,正确的掌握打包机的保养方法及维修常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打包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还能为企业家带来更多的利益。以下是的一些维修常识,希望大家认真看下。   故障一:   黏合效果不好的原因   1:可能是温度太高或者不够的缘故,液压打包机,如果使用特殊的带子,粘性差,必须要求很准确的温度才行。   2:可能是电压不够,这时可以选择使用而且一定要使用延长线,需要连接较粗而不要太长的电线。   3:可能是打包机的中刀下方的635轴承破掉了,会导致加温而完全无法粘合。   4:打包机的电热摆杆上的长拉弹簧破损,会由于无法将怪手拉至到定位而出现导致粘合不好的效果。   5:打包机的电热钢片位置不准确,偏高偏低或者太左太右,太高太低会碰到上下方的pp带,偏左偏右会碰到左右的刀具,因此导致无法进入加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6:的用于排烟的微风扇如果出现故障的话,也会导致温度过高,影响打包的效果。   故障二   未捆紧就被切断的缘故   1:打包机的松紧调的过于送,只要调紧就可以了。   2:打包机的ls3及ls5的位置不合适。   3:打包机的退带磁感应的开关的故障,玉米秸秆打包机。 掌握打包机维修常识,表现的尤为明显,尤为重要   故障三   不停送带的原因   1:送带的电位器出现故障,只要更换就可以了。   2:送带的按钮出现绿键或者其它故障,只要更换按钮就行。   以上是打包机日常工作中常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秸秆打包机,只要能熟练掌握打包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及问题,对症下药,就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给企业家带来的损耗。此外,更重要的是日常对打包机的保养工作,保养到位了,率也会相应的降低。   该文由:打包机打包机价格打包机维修全自动打包机_郑州星火机械专业提供   原创  转载请表明出处: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监听级音箱的发展历史(转帖) - 二马软硬件 - 港澳台深圳珠海地区及国外 -
胆艺轩音响材料网 音响|交易|电子管|胆机|胆机网站|胆机论坛|胆机材料|输出牛|变压器|电源牛|电阻|电容
监听级音箱的发展历史(转帖)
材料网商家
金币0 个&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
监听级音箱的发展历史(转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直从事的是声音方面的工作,个人也很喜欢音乐,只是自从开始做市场销售以来就再也没有机会静下心去聆听一段曲子,去品味一套设备,近日因工作关系偶尔看到了一帖关于JBL 旗舰监听音响4428的介绍,又勾起了10多年前,在无人的商场里聆听那对4425的震撼和心动,那广阔精准的音场,那细致的人声,那高亢但不尖锐的高音那充满弹性的让你似乎能看到一根弹簧在弹动的低频,深深打动了我。但同时,那高贵的身价又让人汗颜,自叹爱好太多而无一精啊。
& && &&&早年的录音室监听喇叭似乎没什么标准,不同的录音室会按照它们的环境与需求选择适合的扬声器,不过在七0年代以前,所谓的监听喇叭通常要照权威机构制订的规格来制造,有时还得获得认证才算数。早期的监听喇叭只要求有平坦的音域平衡、精密的解析能力与低染色等特质,好不好听并不重要。同样从七0年代开始,观念有了转变,录音师认为刺耳的声音会影响工作情绪,所以监听喇叭必须两者兼顾。从Altec Lansing独立出来的JBL是个好例子,它们所推出的4300系列因为相当好听,在日本造成很大的风潮,事实上像、这些喇叭并没有什么「监听标准」,当时录音室也习惯采用Alte c的604、605等系列喇叭。   
& && &早期英国的监听喇叭由Tannoy执牛耳,五0年代以后国营的BBC广播电台开始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监听喇叭,例如演说、音乐、现场录音、副控监听等,有了一系列标准出来,包括Rogers、Harbeth、Spend or、KEF等都生产过BBC标准的扬声器。长青树LS 3/5a就是BBC标准之一,设计用来近场监听,它的声音公认非常富有魅力。美国方面由RCA奥松博士设计的LC1系列喇叭在四0年代风靡一时,之后由Altec与JBL逐渐取代,利用这两家公司单体改良的Westlake、Wooray也获得不错成绩。日本方面国营的NHK电台参考BBC标准也制订了BTS规格,三菱电机根据此一规格在五0年代制造的Diatone 2S205与2S305,有阵子几乎成了日本录音室的共同标准,直到Pioneer与Yamaha加入后,监听喇叭才有多元化的发展。   
& && & 1966年英国电子通讯工程师John Bower与朋友Roy Wilkins在Worthing这个地方合伙开了一家音响店,此即B&W的由来。John Bower在这里帮人家组装喇叭,以B&W牌子推出的第一号产品是P1,它们利用赚来的钱买来一些二手测试仪器。1967年推出的P2喇叭采用离子高音与积层玻璃锥盆的低音,颇获好评,成为B&W第一支外销的喇叭,B&W勇于创新的传统于焉建立。1970年B&W建立了研发部门,推出静电与锥盆混和设计的DM70C喇叭。1974年开始用研究以杜邦防弹布Kevlar来制造喇叭单体,第一对成品DM6在两年后推出。至于我们现在所熟悉高音长在音箱顶部的B&W造型,是从1977年开始的,革命性的B&W 801喇叭则在79年的WCES被介绍出来,以雷射干扰仪进行测试获得很大的进步,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801 为监听喇叭,随即Decca与德国宝丽金集团也跟着加入。时至今天,Matrix 801的Series III,仍是古典音乐界使用最广泛的监听系统。这对喇叭使用30公分的高分子聚合物锥盆低音,Kevlar振膜的12.6 公分中音与2.6公分金属高音独立装在两个箱中,避免互相干扰的问题。日本Technics在1975年推出的SB7000,以及英国KEF稍后推出的105,都采用类似造型,但只有B&W顽强的生存下来。   
& && && &1991年时由Laurence Dickie设计的鹦鹉螺喇叭原型展出,震惊世界,1994年正式推出后更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声音同样不同凡响。B&W为追求完美的声音,曾研发过许多大胆创新的造型,例如烟斗型的喇叭、像个胖娃娃的Blue Room等,集大成者当然就是鹦鹉螺了。但是鹦鹉螺毕竟过于前卫,售价也偏高,所以B&W把脑筋动到畅销的801身上,在推出崭新的Nautilus 801,以及更小的Nautilus 802、803、805等,我们看到已经有录音室把Nautilus 801供奉上去了。Nautilus 801仍采用2.5公分铝金属高音,磁铁改成钕铁硼磁铁,音箱后面也加了金属导管。六寸的Kevlar振膜中音除了加装相位锥,音箱则改用人造石材制作。至于低音从12寸改为15寸,振膜是纸纤维与Kevlar的复合材料,箱室内机关重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规格上看新的Nautilus 801低频延伸只到29Hz-3dB,反而不如旧款801,实际上根据许多专家的试听,Nautilus 801不论是设计与声音表现,都远超过旧款801,价格亦然。B&W会就此打住吗?当然不会!
Harbeth(雨后初晴)  雨后初晴——英国著名音箱品牌。
Harbeth正是一间典型的BBC小厂。它的创始人正是当年3/5A的设计者之一Dudley Harwood。 曾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BBC扬声器研究发展部的两位主设计师达德利·哈伍德(Dudley Harwood)和斯宾塞·休士(Spencer Hughes),各自创出了两个知名的音响品牌,哈伍德创办的雨后初晴(Harbeth),休士的思奔达(Spendor)。时至今日,依然忠实继承BBC监听音箱传统的莫过于雨后初晴这个老厂了。目前除了取得BBC授权继续生产LS5/12a音箱外,雨后初晴的监听音箱系列从Monitor 20、30到40其实都分别是原来BBC的LS3/5a、LS5/9和LS5/8的克隆版本,连音箱的体积大小都几乎完全相同,当然不同的是雨后初晴的监听音箱改用了更现代的材料及更精密的零组件。  这里简略地讲一下“BBC音箱”和这几家BBC厂的渊源,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更换语言和音乐监听用的音箱,设计这一代音箱的任务由Spencer Hughes和Dudley Harwood负责,设计要求实际上是突出语音还原的真切,兼顾古典音乐;在频宽和动态范围上没有刻意要求,甚至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立体声播出,经常用单只音箱!  Harbeth(雨后初晴)音箱  各位不要忘记,这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FM广播正在推广的时期,尚且不知什么数码录音呢!为达成这个似乎技术要求不高,但现今看来人文内涵丰富的设计要求,设计者以敏锐的耳音为准,再加上英国传统的保守、务实作风,选择了简单的两路分音方案。   同时在单元、分音器、箱体尺寸和结构上千锤百炼,再三斟酌,取舍分明:不惜降低音箱的灵敏度,不惜缩窄频宽,不惜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   这种分明的取舍,有失必有得。以尺寸最小,为流动采访监听设计的3/5A为例,由于采用小型密闭箱,低灵敏度的单元,复杂的分音器,灵敏度低至空前的82dB/W/M,音量小了,但失真极低,全频衔接天衣无缝,中高音润泽典雅,语言人声固佳,歌唱、弦乐、钢琴……均得其益。转为立体声用,配上脚架和给予高级扩音机驱动之后,其音场、层次、定位之佳,使当年的人们惊为空前的奇迹,似乎“无心插柳”,但现在看来,并不奇怪。   Harbeth(雨后初晴)  而FM广播频宽高端只到14000Hz,使设计者在设计中型监听箱5/9、大型监听箱5/8时,敢于使用中音质感极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径绢膜球顶单元(用中高音单元代替正统高音单元),求得质感无敌的中音。   这一办法也正是后来ATC音箱的招数,至于低音单元,则采用当时诞生不久的透明厚质聚丙烯胶盆单元。这种单元失真低,效率也低,阻尼特性与纸盆单元大不相同,音色偏慢、偏暗,带“粘性”。要将之驯服,扬长避短,要在分音器,箱体上进行细致的校声,量体度身,非常考功力。事实上,5/9、5/8之后,两位老大师功成身退,BBC的后继者再无用此单元的佳作,真所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音箱设计之难,由此可见! 
Harbeth(雨后初晴)  当时与BBC这一计划有关的,还有承制Rogers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单元。而KEF则承制3/5A专用的B110低音、T27高音单元。此后Hughes和Harwood退休,为了不埋没一生的功夫,“发挥余热”,各自开了一间小公司,在家继续研制音箱。Harwood老先生开办的就是Harbeth。此时“BBC音箱”已由音响界推介,在发烧圈中成为一个传奇,慕名而来的各国音响代理不少,尤以日本和香港的发烧圈,最为推崇Harwood的声音品味,香港代理称其为“雨后初晴”,非常传神。   作为BBC箱的原设计者Harwood在校声时,自然会保持其迷人的中频,同时Harwood又深知现今的发烧友,对高频空气感、分析力的要求与往日不同,适度地增加了高频延伸,低频则推崇松厚自然,速度感与古典音乐最合拍。以一生的功力修养作基础,老师傅亲手调校,Harbeth的声音赢得了众多的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经营管理,Harbeth只是个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1986年,年轻的Alan Shaw出现,Harwood老先生放手将公司移交给他主理,Harbeth在保持着原有BBC传统的同时,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Alan Shaw管理经营有方,市场观念正确。首先他向BBC申请牌照,恢复了在港方最为畅销的3/5A的制造,同时又推出了Compact作为中型书架箱的精品,再就是把Harwood留下的最后设计MK-V完成投产,即现今的HL5。这样形成了Harbeth从小到大一套两路分音BBC血统的音箱,在发烧圈中建立了“BBC声正统继承人”的形象。   此后,Alan Shaw又出于适应AV要求和3/5A万一停产的后备选择,设计了P3。P3难能可贵地在发烧友中建立了声誉,被视为“3/5A的合法接班人”。   九十年代初,BBC公布了自家的最后一个音箱设计,用Dyna单元的5/12。Harbeth不失时机,第一时间获得生产许可,进一步巩固了“BBC正统”的形象  此后,在一片家庭影院热潮中,Harbeth特立独行,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小规模正统音箱的生产,对推出新产品极为谨慎(只出现过一种接替Compact的Compact7)。   雨后初晴的新任老板艾伦·肖(Alan Shaw)在设计Harbeth监听音箱之际,一直以高保真度的人声为最终目标。他认为一旦所设计的音箱能够发出极逼真的人声时,其他的声音亦必然同样极为逼真自然。他还指出,凡是音箱的低音有震撼冲击力的(此即许多AV专用音箱的频响特征),必定是在低频范围里有所强化的结果,换而言之,必然在中频域里有一定的妥协才有可能,毕竟两者无法兼得。在喇叭单元的运用方面,艾伦·肖认为bextrene锥盆(bextrene是哈伍德和休士共同研制出的一种振膜材料)的声音常有一种“鼻音过多的假声”的倾向,而Polypropylene锥盆(这是哈伍德在BBC任职时研制的一种振膜材料)的声音则比较沉闷而欠缺光泽,因此他与Brighton大学合作,历经三年研究时间,开发出新的振膜材料,即专利的RADIAL振膜并应用在目前的雨后初晴的产品之中。多数喇叭箱体的设计,都是将六面平板直接胶合固定,再将单体用螺丝锁定在前障板上。Harbeth这家公司的作法就比较奇特,多年来它都是先作出一个四方形的箱体框架,也就是除了前、后障板以外的另外四块板。接下来再将前、后障板各以螺丝锁定在「框架」箱体上。  时至今日,代表BBC伟大传统的英国音箱厂牌,Harbeth是最为淳正者,殆无疑议。
Tannoy与KEF& &
& && && &Tannoy开始的历史相当早,可以说他们是英国音响工业的肇始者之一。1926年一位叫Guy R. Fou ntain的广播工程师在伦敦家中的车库里发展出一具既简单又可靠的整流器,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收音机刚好合用,于是三年后Guy Fountain成立了Tannoy公司。Tannoy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就是整流器所使用的两种金属材料钛(Tantalum)及铝合金的缩写(Lead-Alloy)。工厂成立后,Guy Fountain开始着手研究利用直流激磁的动圈式喇叭,很快的就获得成果,不过真正让Tannoy成名的,却是一九三○年他们接获的一纸合约。由米尔斯爵士(Bertram Mills)成立的「国际大马戏团」积极向外拓展,计划成为第一个靠铁路旅行的帐篷马戏团,他们需要一套可靠耐用,能发出很大声响又不会刺耳的音响系统,Tannoy 雀屏中选。   
& && && &从此以后,Tannoy就以制造高品质的PA喇叭和录音室监听喇叭而闻名,英国的议院,联合国大厦相继采用Tannoy产品后,等于替他们挂上了保证书。一九五○年代Tannoy一方面在通信器材方面颇有斩获,一方面随着立体声的发展开始进入家用市场,就在这时他们推出第一批同轴设计的喇叭。目前不论是家用或监听喇叭,Tannoy仍然以同轴单体作为主力,System 215 MKII是Tannoy监听喇叭的顶级型号,使用一颗38公分的低音与一颗38公分的同轴单体,听起来却与家用Tannoy喇叭有极大差异,声音轻快明朗,表情直接,动态尤其可观,Tannoy的监听喇叭已经从英国走向世界市场。制作扩大机的David Manley向Tannoy购买25公分的同轴单体,自行设计了以Manley Laboratories为品牌的监听喇叭,并获得喇叭花老板Dung Sax的支持,可见得Tannoy单体也很厉害呢。   
& && && &成立于1961年的KEF最早是以生产单体起家,几乎所有英国喇叭厂都曾向他们购买单体,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15欧姆版本,就是用KEF的单体。七○年代KEF的工厂发生过火灾,生产线付之一炬,有一说LS 3/5A之所以改成11欧姆是为了求得更佳的线性,但也有一说是因为KEF无法再供应旧型单体所致。无论何者为真,起码可以看出KEF在英国音响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KEF所开发出来的椭圆形低音单体B-139,更是划时代的贡献,以其不大的振膜面积,却为将低频延伸至30Hz左右,这也说明了KEF设计单体的能力,许多喇叭套件挂上KEF标志后几乎就等于品质保证,KEF在专业领域的声望,单体多于成品。 KEF自制喇叭开始建立声望,是从1973年的104开始,在LP时代KEF这对喇叭的宽广音域和动态表现曾令许多人陶醉不已。KEF的自制喇叭并不快,1976年才推出105,随即改良为105/2,又掀起一片市场上的热潮。1979年KEF研究出S-Stop技术,八四年则推出使用空腔耦合技术(Coupled Caviy)的104/2喇叭,其独特的构思与丰富的低频表现当然引起许多惊叹之声。同一年KEF的工程师发表了高低音同轴技术,成为与Tannoy竞争的唯一对手。八九年KEF进一步改良设计,推出称为「Uni-Q」的同轴单体,第二年的105/3 同时使用空腔耦合与Uni-Q同轴技术,其优异表现震惊四座。不过目前KEF的旗舰仍是九二年推出三音路设计加上主动式低频等化的107/2。前几年英国市场极度不景气,香港财团资金开始介入KEF的经营,相信KEF会朝更大众化的路线前进。
Genelec& &
& && &来自芬兰的Genelec成立于1978年,主要生产主动式监听喇叭,越来越多录音室加入Genelec的行列。Genelec使用的都是传统锥盆单体,中高音部份装在具有号角扩散效果的面板上,厂方称为「Direct ivity Control Wave Guide」,可有效控制方向性与相位特性。所有单体的的电平、分频斜率可调,是Genelec喇叭的另一个特色,透过这些精细调整,在不同录音室中可取得理想效果。每个单体各有独立的主动式扩大机,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接线上去就能得到逼真、硬朗、率直而高解析的声音,加上黑色身材给人雄壮威武刚劲有力感觉的监听喇叭。
Pioneer与Westlake& &
& && & Pioneer的最顶级产品通常使用Exclusive的品牌,喇叭亦然,使用TAD(Technical Audio Divise )单体的Exclusive喇叭,看着漂亮,听着杰出,买着却很烫手。TAD的低音使用特殊铸造法,整个框架一体成型,可以发出很深沉的声响。装有铍金属振膜的高音驱动器,加上非对称的木制号角,使Exclusi ve喇叭非常富有力感,它的音域不是特别宽,但速度快,中频丰富,能量感十足。另外超高效率也是其优点之一,台湾俊金也利用TAD单体设计了一系列喇叭,品质不输舶来品,使用Luxman的小真空管机就能发出非常庞大且震撼人心的效果,当然它的价格也是很惊人的。   
& && && &1970年由Glenn Phoenix所成立的Westlake,早年与JBL有密切的关系,使用JBL制造的各种单体,由于Glenn Phoenix原来是美国西岸的录音界名人,他按照自己标准所设计的喇叭,很快就打响知名度。Westlake的大型监听喇叭与Exclusiv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使用木制号角与大口径低音,五路分音的SM-1却比Exclusiv豪华多了。笔者曾在Glenn Phoenix设计的空间中欣赏过多套Jadis JA-200后级推动SM-1,播放在Westlake录音室制作的麦可杰克森专辑,凌厉的动态彷佛脸上被打了一巴掌似的,听完以后火辣辣的非常过瘾。不过近年来Westlake逐渐往直立型喇叭发展,也扬弃了号角设计(除了旗舰Tower与小一号的Tower 12之外),像BBSM12VNF、小型的Lc6.75W/N,或横置式的BBSM4F等,也都有极高的评价。
Electro-Voice与JBL&&
& && &&&1927年就成立的美国老铺,与JBL、Altec分足顶立,但Electro-Voice较少介入家用市场,因此受到的注意不多。多年来Electro-Voice坚持采用号角高音与锥盆低音混合的设计这种设计往往会遇到效率不匹配的问题,但它们却获得很好的解决。旗舰Georgian(已经推出第三代Georgian IIB)甚至采用46公分的巨大低音单体,中音也是庞大的30公分大家伙,它们能与两个高音驱动器组成的号角一起工作,实在不容易。Electro-Voice同样有效率极高的优点,动辄95dB以上的灵敏度,非常容易使用,速度快、细节丰富、动态大,都是Electro-Voice受人称许的地方。   
& && && &1946年J.B. Lansing正式成立JBL公司,当时的目的是想制造媲美监听喇叭的家用系统,没想到后来JBL自己也进到专业市场分一杯羹。早期JBL的名作像是Olympus、Hartsfield、Paragon等,不但造型豪华,结构特殊,声音也有迷人之处,至今仍是玩家收藏的目标。Paragon比较像高雅的古董家具,从五0年代初开始生产的Hartsfield,却多半用于剧院等大型场合,前几年有爱好者让它重生,形成一段佳话。两位密西根州的发烧友Mark Weiss与John Wolff合组一家Classic Audio Reproductionds,以更新的技术与单体,再制新的Hartsfield,由于加上了超高音扩展频率,分音器经过改良,自然与旧的Hartsfield会有一些差异。不过典雅庞大的模样,以及宽松自然的韵味都令人怀念。Hartsfield建议摆在墙角,但与Klipschorn摆在墙角的构造不同,Klipschorn是以墙面当成低音折迭号角的延伸,没有墙面其低频会受影响;而Hartsfield基本上是方便摆位才这样设计的。有趣的是两者后来都设计了翅膀状的背板,方便离开墙角时摆位的需求。   
& && && &如同Electro-Voice,JBL的大型监听喇叭以号角高音加上锥盆低音为主,1989年所推出的Project K2 S9500,使用了两个低音包夹住号角,由于大量使用新素材(玻璃号角、人造石材基座等),使得S95 00有了崭新的风貌。另一方面,JBL所设计的小型监听喇叭也很受欢迎,1971年所推出的L-100是为滥觞,近年来的4312MKII、最新的4325MKII,甚至庆祝五十周年所推出的Century Gold纪念喇叭,都采用近似的构思。这些喇叭有很刚强的性格,感觉上诠释流行音乐或当作家庭剧院喇叭都非常合适,一丝不苟的表情,强大的动态与鲜明的暂态反应,正是JBL赖以成名的地方。JBL 另有一个专业品牌称为Urei,许多大型录音室都曾使用Urei 815,这是主动式设计的产品,分阴气与扩大机都装在一起。Urei的模组化观念很新颖,全系列喇叭都使用一样规格的JBL单体,音箱也只有大小不同而已,结构与维修很容易,事实上调整却是要花些心思。
PMC与ATC& &
& && &  PMC(Professional Montior Com.)是九零年才窜起的英国厂商,设计者Peter Thomas与Adrian Loader根据传输线式喇叭的原理,制作了一系列为录音室监听使用的喇叭。从最大的BB5/XBD依序往下有MB-1、IB-1、AB-1、LB-1等多款产品。把PMC与ATC一起介绍,实在是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像大型的MB-1与BB5,中高音部份简直就是ATC的翻版。高音单体是法国Audax或Vifa产品,馒头型中音则是ATC所开发的,低音是不同型号而有不同的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它们都以传输线式音箱设计,因此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达到理想的低频延伸效果。与ATC比较,PMC拥有同样厚实的中低频与重量感,密度感极佳,中频尤其饱满,可以承受大功率(也必须使用大功率推动),也能发出大动态。但PMC比同样大小的ATC喇叭低频更下沉一些,速度也不会过慢,相当适合后期制过程使用。
ATC(饱满结实的中低音是ATC非常著名的特点)是1974年由BILLY WOODMAN所创立的,他曾参与B&W 801的设计,并从那里汲取灵感而在1986年完成了SCM系列的设计。BILLY WOODMAN提出大磁铁、大音圈、短冲程的单体独特理论,尤其在低音部份,它的单体往往要特别定做,而且一颗可抵别人两颗重,涂有阻尼材料的纸浆振膜也独树一格。BILLY WOODMAN另一个成就是设计了7.5公分的凸球状中音单体,这颗单体让ATC喇叭的中频有极线性的演出,而且承受功率大,声音饱满结实。从用得比较多的SCM-100开始,往上有SCM-200,还有巨无霸的SCM-400,如果不是主动式设计的型号,ATC为了向大家道歉,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前后级扩大机,以解决难以推动的问题。往下ATC所推出的SCM-50、SCM-20、SCM-10与最小的SCM-7,几乎都是中近距离监听居多,它们的声音风格大致接近,在扩大机上所需的花费也是一样的。
YAMAHA与DIATONE&&
YAMAHA音响部门是以制造扩大机起家的,1974年金字塔造型的B-1后级曾引起广大的回响,第一款喇叭是1973年的NS-690,很快就被人淡忘。NS型号代表YAMAHA标榜的NATURE SOUND,被广泛用于近场监听的NS-10M则在1977年诞生,3.5公分的球型高音与18公分的白色振膜低音,放在小小的音箱中,居然能吸引许多人,成为录音室必备的小喇叭之一(原因是它也很便宜)。NS-10M后来经过多次改款,1987年推出NS-10M PRO,93年防磁型的MX MODEL上市,此外也有横置型的10M STUDIO、可加装超低音的NS-10MM、NS-10MT等型号发展出来。一款喇叭如此受欢迎,生命周期这幺久,实在也是特殊例子。除了这款监听扬声器,YAMAHA只有YST技术制造的超低音扬眉吐气其它喇叭几乎全军覆没,连1986年为发扬国威所制造的旗舰喇叭NSX-1000型喇叭也难逃此命运。
以制造磁铁起家的DIATONE,是三菱电机的附属公司,从二次大战前就已经着手制造单体。著名的2S205与2S305按照NHK放送技术规格制造,使它们在监听喇叭领域稳据王座。后来DIATONE一方面往家用市场努力,一方面也继续在专业领域钻研,编号前加上2S者为专业用,DS则为家庭产品。与欧美厂商不同,DIATONE花费很多力气在单体材料的改良上,多年来尝试过许多新素材,像是比音速快两倍的LCP振膜等。从1988的DS-V9000开始,DIATONE与NHK共同开发的硼振膜(B4C)高音单体正式推出,延伸非常的好。中低音单体则以三线交织的蜂巢形结构,加上它们称为ADMC的磁铁结构,形成今天多数DIATONE喇叭的基础。DIATONE监听喇叭的最大特色是解析能力超强,从最小音量到最强音的变化可听得一清二楚,但有人嫌味道太过平淡,好象在喝白开水一样。
ROGERS、HARBETH、SPENDOR
& &&& 这三家英国厂商与BBC都有密切的关系,其负责人或设计者均先后任职于BBC,然后再出来独立门户,所以从它们产品中,依稀可听到有相同的血统与个性。1947年,JIM ROGERS在HAMPSTEAD创立了ROGERS公司,最早他只生产WILLIAMS真空管扩大机,并且帮一家公司制造海上通讯设备。一直到1954公司迁往WOOLWICH,ROGERS才开始生产喇叭。1970年代初期,ROGERS开始与BBC合作,1974年所推出的LS3/5,使用KEF T-27高音单体与B-110低音的小喇叭,开始为小喇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OGERS也因为第一个生产LS3/5而名留青史。此后ROGERS陆续推出LS5/8、LS5/9等几款BBC喇叭,在设计师RICHARD ROSS主导下也开发了不少精彩的家用产品。后来RICHARD去世,ROGERS几度易手,现在幕后老板已经是跨国集团,它们准备把ROGERS当成英国的BOSE一样推广,但暂时还未见成效。  
& && & 原本在NEC服务的ALAN SHOW在1986年买下了W. HARWOOD所成立的HARBETH公司,W. HARWOOD原本是BBC研究中心主管,他主导开发过LS5/5、LS3/5A、LS3/7、LS5/8等多款BBC规格的喇叭。HARWOOD是首先采用塑胶纸盆的设计者,他率先运用于LS3/4与LS5/5上面,七0年代早期他取得多元脂化合物的专利,并将这项专利卖给CBS,后来出现CBS向所有使用多元脂材料制造单体的厂商索赔趣事。离开BBC后,W. HARWOOD又发现一家法国公司所生产的TPX材料,这是比重最轻的热感塑胶,他将其用在HL COMPACT、HL-5等喇叭上面而得到第一流的声音。ALAN SHOW接手后一直想摆脱过去阴影,推出取代LS3/5A的HL-P3ES,以及颇受欢迎的HL COMPACT 7,现在也加入LS5/12A的制造阵容。
曾经是HARWOOD同事的CUGHES SPENDOR,约略在同时期成立了SPENDOR公司。早期SPENDOR仍以生产BBC规格的喇叭为主著名的SP-1曾获得许多人青睐。但SPENDOR去世后,他的儿子DEREK HUGHES不善经营,把公司卖给了SOUNDTRACK集团,DEREK专心负责设计,G-1000就是出自他的手中。SPENDOR的产品并不多,目前仍活跃的监听喇叭除了LS5/12A以外,还有一款SA350,这原是为德国广播公司设计的主动式喇叭,看起来很像SPENDOR G-450。  
DYNAUDIO ACOUSTICS与DYNAUDIO&&
& &&&  DYNAUDIO ACOUSTICS它的母公司就是丹麦最著名的单体制造商DYNAUDIO。DYNAUDIO从1989年推出旗舰CONSEQUENCE以后,确立了它们在喇叭成品制造方面的声誉,第二年英国著名监听喇叭设计者ANDY MUNRO与DYNAUDIO合作,成立DYNAUDIO ACOUSTICS公司,专门生产供录音室用的喇叭,总公司位于伦敦,两家公司关系密切,却独立作业。DYNAUDIO ACOUSTICS喇叭当然会采用DYNAUDIO的单体,而且还是最顶级的,包括DYNAUDIO著名的馒头型中音在内,最大的M3就用了两颗中音与两颗低音。由于这些单体不易推动,结构与ATC又近似,所以两者竞争非常激烈。奇特的是DYNAUDIO ACOUSTICS与DYNAUDIO使用同样单体,声音却有显着不同,前者比较率直有劲,后者却纤细透明而轻盈。   DYNAUDIO的喇叭分成CONFIDENCE、CONTOUR、AUDIENCE几个主要的系列,此外还有FACETTE、CRAF FT、MICRON等独立型号的喇叭,BBC规格的LS 5/12A也是交由DYNAUDIO生产。无论哪种型号,DYNAUDIO 喇叭给人的印象就是常常吃不饱,扩大机的电流像是被挤干了,因此也不容易发出好声音。为此,DYNAUDIO曾推出售价惊人的前后级扩大机,设计与驱动力堪称是无敌的,但用了这幺好的扩大机难道只推CONSEQUENCE这样的喇叭?太可惜了,所以DYNAUDIO正预备推出一对超级旗舰EVIDENCE,原厂称为「FORMULA ONE」(一级方程式),身高两米,一边共享了八支单体,音箱与分音器极尽奢华
ADAM在1999年时成立于德国柏林,它的全名力ADVANCED DYNAMIC AUDIO MONITORS,以设计和生产专业的录音室监听音箱力主要业务。虽然它的资历还算不得深厚,不过它在专业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它的产品曾被德国某专业杂志称力是世界上最好的监听音箱,而翻看一下它的客户名录;包括英国伦敦的Abbey Road Studios、美国纽约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日本的ONKIOHAUS等世界顶级录音室也都对其产品青睐有佳,拓宽自己的产品线,也进入到了民用领域。
ADAM又陆续推出了入门级的A系列、高级的S系列以及5.1使用的辅助低音系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
Impulse Coupling专利单元安装技术,其原理是将所有单元安装于一件厚度达25mm之蜂巢型超硬度铝合金障板之上,以大大减低单元后振辐射能量时对音箱所产生的共振,从而减少因箱体驻波及相位误差等问题所引起的麻烦。ADAM专业监听系列所用之高级发声单元。
& & A.R.T.铝带高音单元,带来开扬及细致音色。录音室广泛采用S3A******,能垂直或水平式摆放以适应不同聆听环境要求。
专利的A.R.T高音
提到ADAM就不能不提到它专利的A.R.T.高音,这是ADAM区别于一般同类产品的首要标志之一,A.R.T.高音是一种加速式铝带高音单元,这种单元乃是在德国0skar Heil海尔博士的Air Motion Transformer气动式单元设计基础之上发展而来。ADAM的总工程师Klaus Heinz在1982年与海尔博士之间进行了单元改良方面的讨论及合作,他利用海尔博士的理论设计出了著名的JET高音,这种高音后来成力了德国意力公司的招牌菜。不过KlausHeinz在铝带式高音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A.R.T高音单元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
& & 传统高音单元的设计与活塞理论相似,部是以l:I比例来驱动空气,而A.R.T高音采用折叠式振膜,利用气动转换原理,能够将空气以4:l的比例挤压出来,使之更富于透明厦及能量感,同时振膜面积也是决定单元动态响应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经过折叠处理的A.R.T高音振膜由于具有更多的使用面积,从而今其声学上的响应效率进一步提高王2.5因数值,能够获得更佳的动态范围以及更大的覆盖扩散度。事实上,除高音单元以外,ADAM还特别开发出了以相同理念设计而成的A.R.T.中音单元-单元采用折叠铝带振膜,它的质量只属线圈小数部分,并拥有极高及无压缩的音压值和有力的扩散能力,单元本身亦能获得相当平直的内阻曲线以及偏差仅0.75的极佳线性效果。
资料显示该单元上采用了HexaCone振膜,振盆以Nomex物料蜂巢形状编织威,再于底面层贴上Kevlar防弹布增强其坚硬度,整体物科之刚性强度号称是钢的1000倍,这就可杜绝在强烈振幅动作下所产生由音盆分Lie而构成的可闻性失真。同时由于它的质量很轻,所以瞬态反应也非常快速,刚好可以配合A.R工高音单元的特性,构成反应敏锐及频带连贯的最佳效果。
& &,以前对Eton单元接触并不多,不过从实际表现来看,Eton HexaCone低音也确实无愧于专业级的称号,其素质完全不输于市面上流通的那些顶级单元。德国人的严谨精准在它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高音调节功能
专业监听级音箱上大多会设有一些特殊功能,以利于使用者根据买际情况进行调节,在它的接线柱上万有一个简单的拨键,共钉为三档,分别对应着0dB、-1.5dB以及1.5dB:可通过其对高音能量的强弱进行调节。不过力了维持声音的整体平衡度,对于没有什么特殊需求的一般用户而言,建议还是选在0档的位置就可以。
二马软硬件——
1、QQ:928 380 640
2、电话:147
3、工行:05 &&冯旋晃,广东深圳友谊支行
4、建行:37 &&冯旋晃,广东深圳罗湖商业城支行
5、支付宝:& && && && && && && && && &冯旋晃
金币0 个&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
金币0 个&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
金币0 个&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
先记号,以后好找,有时间细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江钢琴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