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海是一首什么言诗

ancient literature exercises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ancient literature exercises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观沧海是一首 体的 诗;从表达方面来看,他是一首写景 诗._作业帮
观沧海是一首 体的 诗;从表达方面来看,他是一首写景 诗.
观沧海是一首 体的 诗;从表达方面来看,他是一首写景 诗.
解析如下:《观沧海》是古体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写景诗.曹操的《观沧海》是几言诗?
曹操的《观沧海》是几言诗?
四言以后不知道几言的时候,看诗词的字数,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不是四个字成半句的?就是这样~~~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2014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试题汇总(一)
阅读下现诗歌,回答问题。(5分)
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叫。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③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答:&&&&&&&&&&&&&&&&&&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
参考答案:15.知道& 16.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
(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8-9题。(5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典故。(2分)
9.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8.(2分)遣冯唐;射天狼
9.(3分)C
2014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答:&&&&&&&&&&&&&&&&&&&&&&&&&&&&&&&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答:&&&&&&&&&&&&&&&&&&&&&&&&&&&&&&&&
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3分)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
&&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本诗标题与全诗内容是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本诗尾联中的“徒”字有哪几层意思?(4分)
答:&&&&&&&&&&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贵州六盘水
阅读古诗,完成9、10题。(4分)
辋川六言①(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9.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9.D&&&10.&C&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1题。
&&&&(一)即事①(4分)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6.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16.【答案】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读懂古诗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可从诗歌的意象出发读懂诗句,然后对照“贫亦好”逐联比较选择。
17.【答案】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1分),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1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读懂古诗、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思路点拨】在读懂古诗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感,就不难找到“淡然”这个词了。
&&【方法归类】古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先描写,再抒情议论,因此我们把握作者情感的时候,通常可以到后几句中去寻找。
古诗词鉴赏。(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1.(1)时间;心情(或感情)&
(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答:&&&&&&&&&&&&&&&&&&&&&&&&&&&&&&&。
1.(2分)自然景色&&市井景况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评分标准:答出“问句”具体内容,0.5分;答出结构作用,0.5分;答出侧面作用,0.5分;答出作者情感中,0.5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古诗词鉴赏(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答:&&&&&&&&&&&&&&&&&&&&
1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
14.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5.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w&):香草名。&
2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1.&“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2.&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注】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3.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4.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2分)
答:&&&&&&&&&&&
13.(2分)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14.(2分)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阴。
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
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一)阅读宋词,完成10-12题。(7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
答:&&&&&&&&&&
11.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分)
答:&&&&&&&&&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1.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12.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杜甫的《》,按要求答题。(6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答:&&&&&&&&&&&&&&&&&&
(共6分)(1)(2分,每空1分)&&破&&&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C(C项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题齐安城楼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答:&&&&&&&&&&&&
(6分)(1)(3分)“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2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表现场景清冷”,给1分,“暗示心境凄凉”给2分。意对即可。
(2)(3分)“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2分)【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家乡遥远”给1分,写出“思乡之情”给2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1分)
(2)赏析:&&&&&&&&&&&&&&&&&&&&&&&&&&
16.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7.(1)争、啄。(2)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湖北江汉油田等
古诗赏析(2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7.C&(2分)
黑龙江绥化
赏析《》,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1分)
&(6)①夸张&&&&&&&②爱国热情&&&评分说明:(1)一(5)题共8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6)题(2分)每小题各1分,第②小题只要有“爱国”字样,即可得分。
阅读《》,完成6-7题。(4分)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
答:&&&&&&&&&&&&
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6.参考答案: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评分标准:2分,写法、作用各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7.参考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评分标准:2分,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答:&&&&&&&&&&&&&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诗歌赏析。(2分)
阅读韦应物的《》一诗,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A.全诗从清幽的环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B.首句“独怜”二字,寓意深刻,凸显出作者的孤傲品性。
C&.诗歌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黄鹂的鸣声,衬托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
D.尾句“舟自横”一语,意即“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漂浮着”,集中表现出闲静、寂寞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古诗词赏析。(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文学常识及诗词赏析。(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其中“渔家傲”是&&&&&,“秋思”是&&&&。(2分)
&&&&(2)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景,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下片的“家万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北宋(宋)范仲淹&&&&词牌名&&&&题目(2分,每空0.
(2)“异”(1分)&&&&思乡(忧国)(l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7.D&(2分)&&&&&8.C(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8.&(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操诗词观沧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