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的后人后人如何报仇

石达开兵败投降,为何仍被凌迟处死?_百度知道
石达开兵败投降,为何仍被凌迟处死?
提问者采纳
石达开的出走首先必须看到他不是自愿的,是被迫的,也就是被天王逼走的。这点忠王李秀成曾说得很明白:“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悦。此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古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般之意见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二人结怨,被忌押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又说:“杀北王之后,安、福又逼翼王他逃”。⑵必须注意到石达开是在天王“不乐之心”“被忌押制出京”,这是出走的真实原因。出走是不得已的,正如石达开自己说的,“外侮未平,萧墙祸起”;“此党彼群,群仇未已”。不愿再入“是非之门”,为了避免再次火并,使革命事业遭受损失,只好相让出走了,这番苦衷是应该谅解的。所以这种出走是被天王“逼”走的,严格地说还是“逃走”的(请注意李秀成所用的“逼”、“逃”字)。石达开的出走主要责任还是由天王来负责的。我们同意范文澜同志的意见。他说:“洪秀全违反众意,逼走石达开,他是唯一胜任收拾人心、重振危局的人物,如果天王亲理朝政,任达开为辅佐,局面可能比秀清专政时期好转,秀全这一谬误处置,损失也是不可补偿的。”⑶ 尽管人们承认石达开是被洪秀全逼走的,但又责备石达开过重地计较个人得失,任性负气出走,不能象忠王那样用“愚忠”的办法以取信于天王。⑷我们认为石达开的出走虽带有若干个人意气的成份,这是需要批判的;但是,不能以此来责备达开未效“愚忠”,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个人才能、气质、地位等不同于忠王;忠王这样做是可以取信于天王,翼王如果这样做也许会失败。⑸因此这种责备是无理由的。其次,石达开出走,我认为还带着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的性质。不是“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和企图“独树一帜,另建帝业”。当石达开出走时,发表了一篇“沥剖血诚谆谕众军民”的布告,这是研究石达开行动的重要资料在这一资料中石达开除了说明自己对太平天国一片“忠贞志”,反遭到天王“重重生疑忌”,不察他的“愚忠”,于是不得已才出走外,主要是说明自己出走为了挽救天国危机。“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惟期妖灭尽……各邀天恩荣”。这是出走的真实动机,从这里也可看出石达开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地位、名誉,所想到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和人民的生活,甚至连一点责备天王的意气也没有,反要“勉报主恩仁”。只要革命成功,个人就是“归林”也好。他坚信有一天会实现“妖灭尽”的“一统太平日”,并没有对整个革命事业失去信心,仅看到天京洪氏兄弟集团的危险前途;因为象石达开这样有才识的人是能预见到洪氏集团的可悲前途,与其坐视整个革命的失败,倒不如“自奋励”去“再表真”,以报答“天国愧荷恩”好呢!他之所以远征四川是为了发展革命计,骆秉章说他“注意川疆,志在必逞”。⑹他自己说:“久想占踞四川。”⑺他并不考虑个人得失,常以挽救人民的痛苦,推翻清王朝,高举太平天国革命大旗为重,如《给涪陵城人民谕》中说:“本主将立心复夏,致意安民”,表示了对人民的爱护。在《傅佐廷崔柱忠等会衔布告》中说:“只为誓灭胡妖,岂肯扰害百姓。”在评论石达开中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石达开大渡河复败有否投降问题。在谈投降问题之前,我们先谈一个附带问题,即石达开有否用高压的手段禁止部下的“悔悟”,有人据此来责备石达开这是“至死不变”,“坚持错误”的“不可饶恕”的行为。⒃也有人说:“石达开对部下官兵的正义行动,采取了高压的手段,这就充分的暴露了他的狰狞的叛徒面目。”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要分析石的部下这行为是否是“正义”,“悔悟”呢?根据史实看来,当时,石达开正遭到挫折,兵败粮缺,象朱衣点、童海容、张志公等都表现了极大的动摇,乘机离开队伍,是从个人得失出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这才是分裂行为,不是“悔悟”、“正义”的表现。我们必须看一下,朱衣点等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悔悟”的,据载:“石达开散党张志公、郑忠林等投降清军。达开据庆远,使赖裕新攻罗城天河村寨,所携粮食,不足以供食。复至思恩,为团练所乘,败退。各乡团练乘势齐集,并围庆远,达开走宾州。其贼目朱姓者,以达开势败,率众东窜,欲回江西,各散贼附之,众数万。”⒅张志公向广西巡抚刘长佑投降,后还成为“奋勇击贼”的刽子手。童海容回到天京后不久仍是投敌。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革命纪律起见,石达开如果允许张遂谋“高压”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坚持斗争与动摇、叛变这是尖锐的斗争,如丞相余成义就杀了主将余明富降清,同样的张遂谋阻止他们分裂行为也是坚决的。当然朱衣点回到天京,这方面还没有错,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却大大削弱了石部的战斗力(约三分之一军队被带走),使石达开不得不退出广西。朱衣点《上天王书》所载内容难免不带个人的色彩,不能完全相信,还必须加以仔细分析。⒆石达开远征大渡河边被困,还是千方百计渡河,当“三面被围,一面阻水,势已穷蹙。……无处掠取粮米,至摘桑叶,掘草根,杀马骡为食,犹思拚死冲突,为困兽之斗。”⒇ 石达开当时兵力尚强,只是缺粮道阻,曾约王应元“罢兵让路”,(21)向岭承恩“买路”,终未成功。骆秉章等为了表功竟歪曲、窜改事实,说石达开兵败投降这是不足为信的。但骆秉章等人曾用“密计”让杨应刚王松林等骗说石达开去谈判“让路”问题而背信弃义乘机加以劫持。从《越xī@⑴厅全志》的有关记载来看,王松林、杨应刚初去,石达开并未信之。石达开部下“欲伤”之,王、杨“指天誓日”,才使石初信之,但仍带着卫队万众。如果是去投降的何必又带卫队呢?半途石猜疑,王、杨“力劝”。如果是石自愿去接受投降又何必“力劝”呢?又据《唐友耕年谱》载:“石逆粮尽势穷,唐提督乃商令汉土各营设计诱降,遂生擒石逆。”“诱降”就是欺骗,当可注意“设计”二字,如何设计没有明言,可以设想得到石达开及部众数万决死抵抗,而不可能去“诱降”,只有想出“让路”的办法去谈判而生劫之。敌人操心千思百虑乃令“汉土各营”去诱“擒”。再看当时石达开的兵力与表现以及部众的决心,不可能轻易接受招降的。石达开被执前一周对部众说:“血战出险,毋徒束手受缚。”前五日石达开题诗于壁曰:“大军之食乞谁籴,纵死@⑵江定降。”就是前一日还说:“不胜则主臣赴彼清流,断不受斧钺辱。”(22)有人以《石达开致唐友耕书》来证明他是“乞降”的,其实这仅是对唐友耕的“招降”的回答。(23)在信中石达开表示“矢坚贞以报国”的决心,也谈到调停事,口气很是坚决,并无降意和媚色,“望台驾近临,以便调停,庶免耽阻。否则阁下迟行有待,吾军久驻无粮,昔三千之师,犹足攻城掠地,况数万之众岂能束手望天乎?”(24)至于《石达开自述》和《骆秉章奏》不足为信,这是经过窜改和粉饰的。但是有一点骆秉章却无意中透露了秘密,那就是石达开至死仍不屈服,“ 其枭桀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等伦”。(25)黄彭年也说:“其枭桀坚强之气,见于词色。”(26)如果是诚心投降的决无这凛然的英雄气概,足见是被骗中计之遗恨。其部众亦是如此,无降意,被围时拚死抢渡,在劫持石达开途中部众“欲变,聚千刃相向。”最后骆秉章毫无人性把石部众数千名秘密处死,为什么处死呢?据刽子手之一刘蓉说:“非真有投诚反正之心”。(2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石达开并未投降敌人,从他兵力,部众的表现,以及他个人的决心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敌人的诬蔑。他们利用石达开被俘的情况下捏造事实、窜改史实,撒下弥天大谎以欺后人,以饰“功绩”,这卑鄙的伎俩却掩盖不了事实,在一些字行间仍透露了秘密。问题在于我们仔细地剖析材料,校正材料,以白百年不白之冤!石达开不幸被围粮缺道阻,抢渡、买路均不成,敌我双方相持不下,据岭承恩的徒孙说:“翼王虽千里行军,然作战神勇,夷人但凭地利,据险扼守,未敢肉搏”。(28)敌人用计以商谈让路为由,劫持走了石达开,并捏造石达开“招降”来表功,真相如此,岂有可疑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凌迟处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石达开出走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及给后人的教训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石达开出走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及给后人的教训石达开出走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及给后人的教训(原作者:杨昌福)一、引言一八六四年七月,曾国藩的湘军攻破了天京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失败。史学界一致认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农民反对统治阶级斗争的最高品为它坚持的时间长(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范围广大(当时清朝所管辖二十五个省级行政单位,太平天国已近控制十八个省,势力发展到三分之二个中国的地盘);建立政权,名称为(太平天国),颁布各种制度,如(婚姻制度、政治制度、勋位制度、社会组织和生活制度等)。制定各种经济政策(“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商业政策),选定都城(天京)。可以说,当时与清朝统治形成对峙抗衡之力量,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自己主观思维出发认为,石达开的出走是主要的。二、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八五零年八月二十日,石达开召集广西贵县拜上帝会众千余人,开炉铸炮,月余后开赴桂平县紫荆山,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组织,使洪秀全后来成就事业而如虎添翼,能在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至此政权建立。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州,因当时清政府在广西势力较为薄弱,洪秀全得以在永安修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封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东王以下受东王节制。永安封王后,太平军在诸王的带领下沿江北上,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于一八五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攻克江苏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在北上途中南王冯云山战死于广西全州,西王萧朝贵牺牲于湖南长沙,到天京时原来的诸王当中只剩下杨秀清、韦昌辉和石达开了。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为了稳住天京的政权,动摇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曾派了北伐和西征的两支部队给清朝予沉重的打击。石达开作为西征军的主帅,一八五五年一月二十九日,他计诱湘军水师入那阳湖,筑垒断其后路,使水师全军覆没。二月十一日的九江之战,石达开夜袭曾国藩的湘军水营,焚船百余艘,缴获曾国藩的座船,大败其水师。在西征期间,石达开又收编广东天地会组织,参加自己的队伍,让其更加壮大。石达开在主持西征军的军务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在半年时间里收复了原来太平天国的失地江西省的七州八府五十多个州县城,成为太平天国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三、石达开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正当石达开在主持西征军战绩辉煌之时,天京城内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权夺势的内部斗争,杨秀清借助自己的实力威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只是仰天长叹!在永安建制封王之时的“东王以下受东王节制”而大错特错,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得下诏于在江西率兵的韦昌辉回天京,一八五六年九月韦昌辉回天京后滥杀杨秀清及其部下两万多人,使天京城血流成河,史称这个事件为“天京事件”或“韦杨事件”,十月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准备对石达开下毒手。机警的石达开只身离京出逃才免了杀身之祸。“韦杨事变”后,天京军民对韦昌辉的所作所为极为反感,洪秀全代表天京军民的意志,一八五六年十一月处死韦昌辉及心腹,使天京内乱彻底结束。月底,石达开返回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拥戴和欢迎,洪秀全授权他主持政务,把扭转太平天国局势的重任交给他,但是刚执政过半年的石达开就带着二十万精兵捍将不辞而别,时为一八五七年六月底,同太平天国走上了彻底决裂的道路,其原因何在?由史料来分析和推断,经过“韦杨事件”后的洪秀全猜忌心日趋严重,对石达开也不放心了,他封自己的两位哥哥洪仁达和洪仁发为安王和福王,参于政事的决断,其目的是挟制石达开,安王、福王对石达开处处掣肘。“不授以兵事,留城不使出”,使石达开既无权过问军事,又难以办好政务,聪明才气,身经百战的石达开意识到当时洪秀全“疑将多图害”有谋杀石达开之意,这便是石达开出走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另一方面来思考,石达开因功勋卓著,威望太高,天京城内上层有不少人物也都很妒恨石达开深得人心,伺机想置他于死地,这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容否认的。当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石达开出走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如:洪秀全及这个农民政权的主要领导者们在一百多年前超越现实地提出凭自己所想象的绝对平均主义和理想社会,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盲目的革命运动,要想让其发展壮大和巩固也是不可能的,还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因素,也都可以说是块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其一,只限于本文的标题锁定的范围和框架而不加以赘述。笔者就石达开出走之问题给予后人两个方面的提醒及教训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一)领导集团内部的民主、团结、和谐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就其上述史料分析的情况来看,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以后,如果能够保持原来的上进进取思想,有民主、团结、和谐的氛围,绝对不会导致后来的&韦杨事件&的发生和石达开的出走。(二)任人为亲与任人为贤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名言&近贤臣、远小人,之所以前汉之兴隆;近小人、远贤臣,之所以此后汉之倾颓。&若洪秀全真心实意地让石达开主持政务、军务,不设安王和福王来挟制石达开,太平天国的政权不致糟糕到如此地步,等到他觉得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时候才废出安王和福王,再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贵州惠水县毛家苑中学)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石达开留给后人的迷
关于石达开的才干,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石达开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优秀将领,其诗歌及文采也颇为人称道。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后转战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并于1863年5月进入四川境内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由于河水陡涨等原因,太平军被清军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苦战月余不得出围,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于日在成都科甲巷被凌迟处死,时年33岁。&
  今天四川省档案馆还留有当年那份处决石达开的札文。札文中清晰地记载了当时处死石达开等人的具体详情:
  “将发逆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验明正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将石逆首级用石灰腌掩木笼盛装,以备解现京师,传示各省余贼。首级即枭示四门,以昭炯戒。其石逆幼子石定忠著牢固监……”
  石达开英勇就义,临死前毫无怯懦,“枭杰之气溢于眉间”。石棉的百姓怀念他,至今当地人仍传说当年在成都赴死者不是石达开,而是其替身马某。那么石达开去哪里了?老百姓说他上大洪山修道去了,最后无疾而终。石棉县的大洪山上曾有一座由百姓自发修建的祖师庙,相传庙中那位耳阔口方的“祖师”颇有当年石达开的风范。&&
  翼王兵败之谜&
  1863年5月,面对清军、土司、彝兵的团团包围,石达开英雄末路,慷慨悲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苍天意茫茫,群众何太苦。&
  大江临我前,临流曷能渡?&
  惜哉无舟楫,浮云西北顾。&
  到处哭声多,中原白骨露。&
  最后翼王被俘,几个皇娘投江自尽,部分太平军逃入深山,在民间隐姓埋名,活了下来。但剩下的几千残兵却被川督骆秉章骗到今汉源大树堡的一个祠堂内。清军杀害了2000余青壮后,遣散了老弱病残及新兵4000余人,现在大渡河两岸及小凉山一带仍有太平军后裔。&
  1935年5月,历史差点在此重演。中共江西苏区的残余军队被国民政府军围堵在大渡河边。蒋介石投入15至20万大军,企图凭借优势兵力,利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的三角地带,彻底歼灭红军。
  大渡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军通过极其困难。
  5月23日夜,毛泽东突然想起石达开。他找到了当年曾亲睹石达开失败全过程的前清秀才、现年83岁的宋大顺。&
  毛泽东问宋大顺:“老大爷,您看到过翼王,他是怎样在此失陷落马的?”老人沉思片刻,说:“我这里有一本当地名士许亮儒写的《擒石野史》,先生可拿去看看。当年王应元为迷惑石达开,将晒席裹成筒,用墨染黑,做了上百个。石达开以为是大炮,军队不敢动。后来大渡河的河水猛涨,松林小河也洪水与泥石俱下,他只好对天长叹:‘天亡我也!’”
  100多年后,大陆的史学家到当年阻断太平军数万将士的松林小河边,那是通往甘孜州泸定方向的一条小河。当年石达开到来时,河对岸有千户王应元的士兵守卫。为何太平军会被这条几十米宽的山沟小河困厄于安顺场,难道真是天亡石达开?这还是一个谜。
  翼王窖藏之谜&
  长期以来,人们就流传着大渡河畔有翼王窖藏的故事。&
  较早披露这一事件真相的是王云舍,王曾任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幕僚,1936年夏曾亲自参加过刘湘组织的挖掘翼王窖藏的工作。1980年5月,年近90的王云舍撰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历史补充资料》一文,批露石达开窖藏的秘密。
  1936年夏,刘湘从安顺场赖某处获得了有关石达开窖藏的情报,当年秋天便进行挖掘。为了对外界保密,刘湘下令组织了一个“宁属(四川西昌专区所属)森林矿产调查队”,配备武装,进入安顺场。这次“调查”由一个叫聂中阳的中校营长负责,参加挖掘的工兵有1000余人,窖藏地址在安顺场的上场尽头、松林小河畔高升客店后院的灶间。这处窖藏,系从山壁凿一洞穴,用石条砌门封固。发掘人员初入其内时,只觉霉气袭人,令人头晕目眩。待霉气散去后,他们发现了尸骨残骸及零星的金玉饰物,另有金抹额、袖箭筒、护手、木刻等,大都残缺不全。&
  根据情报,窖藏共有三处。挖掘者开掘第二个洞穴时,发现穴内较为干燥,找到了零星杂陈的金、玉、银、铜、水晶、玛瑙等器物共十余件,均装箱后运往成都交由刘湘的夫人保管。正当“调查队”准备挖掘第三处洞穴时,风声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立即下令停止挖掘,由国民党行政院及故宫古物保管委员会一起电令四川省政府:“禁止地方机关借任何名义擅自开采森林矿产及毁凿古迹文物。”刘湘只好作罢。&
  1980年,王云舍的这篇文章面世后,立即引起了四川省博物馆的重视。不久省博物馆就组织调查组到安顺场考查,当地民众的说法与王云舍提供的情况十分吻合。调查组还在现场考察了当年挖掘的痕迹。但这究竟是不是石达开的窖藏?由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没有确切的证据,难于下结论。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再发掘。
  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之际,在大渡河畔窖藏文书、器物等是完全可能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实物在安顺场被发现。
  1980年5月,一个当地农民在当年刘湘挖掘窖藏附近的松林小河里拾得一个9两重的银锭。
  2000年8月,人们又在安顺场的一户农家中发现了一把太平军军刀,照片登在当地的《雅安日报》上。
  到底有无翼王窖藏,第三处窖藏在哪里?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传说中的翼王剑&
  满清无道,腐败滋生;祸国殃民,百弊横行。洪秀全金田起义乃替天行道,上合天意,下应民心。石达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到洪秀全的麾下,并为“天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奈“洪杨内讧”,石达开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此事总令后人扼腕浩叹。在石棉,百姓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很早便在城边石儿山上建起“翼王亭”以资纪念,并留下了诸多神奇而有趣的口碑资料,这其中口碑故事之一当属翼王剑的传说。&
  据说,当年石达开等人在被押赴凉桥清军大营时,途中遗失了随身佩剑。以后这柄宝剑“阴差阳错”,竟被安顺场绅士赖林学获得。这柄宝剑长二尺四寸,可卷舒,寒气逼人,削铁如泥;六寸长的剑柄嵌着金珠,沉香木的剑鞘饰着紫金魔铜,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前来观剑。
  赖林学查考诸多史籍,方知此剑叫“雄精如意”,乃翼王心爱的佩剑之一。赖林学将其视为传家之宝,后来交到他的儿子赖进学的手里。
  民国初年,一位叫张二的人在《重修越西县志西路调查草案》之四(见《越西县志》)中写有一首《雄精如意歌》,这是至今关于这柄宝剑惟一可见的文字资料:&
  “鞑靼入关明统绝,皇皇华胄无遗孑。同胞被压百余年,七世咸丰火益烈。草泽英雄石达开,金田起义造天德。如意随军祝如意,宝剑臂左助杀贼……我作长歌如意听。行藏聚散须明析。莫因好友吐长虹,便欲登朝奸佞击;寄语主人善什藏,免惹圣明山陬取。”
  然而,那把翼王剑最终还是丢了。民国十三年,赖进学因战乱举家迁往雅安避难,不慎将宝剑遗失。这柄剑最后一次露面是中共执政大陆后在成都举办的一次展览会上,从此杳无音讯。
  摘自北京《文史春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石达开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龚自珍    清人龚自珍一生行事怪异,不拘小节,知他者谓他洒脱,不知他者自然骂他乖张。他曾经公开声称,他的叔叔文理不通,而他的父亲只是半通。在那样一个重孝亲的时代,龚自珍如此评价自己的长辈,简直是吃了熊心吞了老虎胆。  龚自珍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作风,曾经先后给自己起了很多好玩的名字,叫公襄,叫刷刺,叫橙,叫太息,叫小定,并且自号半伦。什么叫半伦呢?他解释说,在他眼里,没有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这人间五伦,他还算爱一个小妾,所以只能算是半伦了。  以父为半通的龚自珍,有一个半伦的儿子,也算是无怨无悔的绝配了。    年羹尧    年羹尧年大将军,早年是雍亲王的家奴,后雍亲王位继大统为雍正,年羹尧骤受重用,权倾一时,不可一世。他在部下眼里的威势,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吐口唾沫是个钉。  有一天下大雪,年羹尧乘轿出门,抬轿的兵丁手扶轿杠,手背上积了厚厚一层雪。年羹尧看了,心生怜悯,下令说:“去手!”兵丁们误会了年大将军的意思,竟然纷纷立住,拔刀,向自己的手腕砍去。年大将军急忙命令他们住手,但是已经晚了,断手纷纷坠地,一地白雪被染得通红。  他凭什么拥有这样的部下?他拥有这样的部下谁还敢当他的主子?所谓功高震主不假,可是威高也同样会震主,所以年羹尧最终被雍正所弃所杀。    和珅    清仁宗即嘉庆初年,太上皇乾隆还在主持朝政,大臣上朝面君,乾隆坐正座,仁宗只有搬个小凳旁听的份儿。  有一天,早朝已散,乾隆留下和珅跪在下面,却不问话,只是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仁宗凝神细听,还是不能听懂一个字。很长时间过去了,乾隆突然问:“那人叫什么名字?”和珅毫不犹豫地说:“高天德,苟文明。”乾隆又闭上了眼睛,口中继续念念有词。  过了半天,乾隆让和珅走了。仁宗心里始终解不开这个结,第二天找个机会密问和珅:昨天你和太上皇玩得什么花活?和珅说:太上皇念的是西域一种密咒,千里之外咒谁谁死。太上皇念这个咒,肯定不会是因为私仇,那就一定是在咒祸害国家的土匪了,现在最让太上皇忧心的不就是那两个大土匪吗?  仁宗听了,心中大骇,和珅有这般能耐,难怪那么多忠心的大臣弹劾他,乾隆都不动声色。乾隆驾崩后不久,仁宗就杀了和珅。人都说,如果没有这件事,和珅也许还能多活几天。    曾国藩劾罢县令    曾国藩官居翰林时,有一天去海王村逛书市。在他之前,有两个人已经在书店里了。其中一个人买书掏钱时掉了一枚,另一个人马上迈上一步,把钱踩住了。丢钱的人浑然未觉,买好书就走了。后一个人马上蹲下拣起了钱,心满意足地走了。这些举动都被曾国藩看在了眼里,他问店老板,后一个叫什么名字,老板告诉了他。  之后过了很多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有一个知县刚刚到任,找曾总督报到。曾国藩一看姓名,马上就认出来了,就是当年拣钱的那个主儿。曾国藩暗自感叹:如果一个人爱钱如命,一旦让他当了官,老百姓还有没有活路了?于是找了个借口就把这个人的县令职务给免了。    骆文忠杀石达开子    骆文忠曾为湖广总督,他是广东花县人,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祖籍广东兴宁。石达开被擒以后,曾把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托付给骆文忠,求他把孩子带大,给自己留一点骨血。骆文忠敬石达开算是个汉子,答应了他。从此石达开幼子在骆家一待就是好多年,一天天长大了。  虽然骆文忠管教的很严,可是那孩子还是一天天显露出桀骜不逊的样子来。有人曾和他聊天,问起他长大以后的志向,他就说:“我的志向就是为父报仇。”有人把这话如实告诉了骆文忠,骆文忠心下大惧,只好忍痛下手了,暗暗地在那孩子的饭中下毒,毒死了他。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8-06 15:0108-06 15:0208-06 15:0308-06 15:1108-06 15:1408-06 15:1508-06 15:1908-06 15:2008-06 15:2208-06 15:25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达开有后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