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个网络文学工作室寻找杂志社上家转型成青春文学杂志社

“匆匆那年”九夜茴将转型:在写最后一部青春小说|青春文学|匆匆那年_凤凰文化
“匆匆那年”九夜茴将转型:在写最后一部青春小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面参与电影《匆匆那年》拍摄的九夜茴是青春文学作家中少数幸运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版权都已经被买断的作家。九夜茴: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学类型,永远有人在写青春文学,角度都不一样,都会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印象 30岁就觉得 自己在变老 去年底,根据网络畅销小说《匆匆那年》改编的同名电影票房大卖,同时电视剧版《匆匆那年》也在搜狐视频网站热播。趁着这波热浪,《匆匆那年》电影版图书也再版发行。原作者九夜茴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正在写的小说《曾少年》是自己最后一部青春小说,&我在不停长大,不停变老,对这个世界观感产生了变化。《曾少年》之后我的青春文学小说也会告一段落了。& 郭敬明、韩寒等一批&海派&青春文学作家和九夜茴、孙睿等一批&京派&青春文学作家都是八十年代初生人,崭露头角于十年前,他们还在正当青春的时候,作品描写的也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故事。但随着作家本人年龄的成长,这批已过而立之年的作家显然不再满足于再靠描写学生时代的&纯爱&故事来吸引读者,这一代青春文学作家在经历作品超级畅销之后,面临着一次转型。 全面参与电影《匆匆那年》拍摄的九夜茴是青春文学作家中少数幸运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版权都已经被买断的作家。她今后更加熟悉的职业除了写小说,更多的精力会用来做编剧。韩寒、郭敬明和孙睿都已经向着导演转型,九夜茴却表示无意当导演。去年爆红的作家张嘉佳书中的十篇短篇小说影视改编权卖掉,他表示近期没空写新书,因为要忙着做编剧。然而九夜茴的态度是坚持一手编剧一手小说兼顾,表明不会离开文学创作,但确实要来一次结结实实的转型。 九夜茴转型之后的创作可能会写自己家族的故事。&我们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大家族,从小就听爷爷奶奶给我讲家族的故事,我想光是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就够精彩了。& 九夜茴的另一本畅销青春爱情小说《初恋爱》的新版图书也于近期上市,据悉,《初恋爱》是九夜茴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催泪、结构最好的作品,其影视版权再次由凤凰联动拿下。 对话 对电影《匆匆那年》有遗憾 记者:有人说你小说中的爱情全是初恋的青涩,为什么只写这样的爱情? 九夜茴:我是对青春有执念的人,我始终认为不管说什么大话,&有一颗年轻的心&,都是一种托词。你还是变老了,你开始没有精神,开始长白头发,皮肤不再紧实,你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了固定的看法,没那么多好奇心了,你离最好的年纪很远了。一生中只有这么一个美好的阶段,我想成为一个记录者,就是喜欢这个年纪的那些少年,就是想写关于他们的故事,所以之前的精力全都在这样题材的创作中,都是青春爱情的小说。 记者:之前你说过自己想要转型,是因为年龄原因还是青春文学市场已经饱和了? 九夜茴:我在不停长大,不停变老,对这个世界观感产生了变化。从这次我最新要出的这本《曾少年》之后,我的青春文学的小说也会告一段落了,可能会停止不写了。因为距离青春远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感觉没有那么细腻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在不停更新,所以也会想写更多的东西。 记者:但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成了你的标签。 九夜茴:记得我当年刚写《匆匆那年》的时候,市场上几乎没有这种作品。我有个出版商朋友,看了以后非常喜欢,想签,但并不对它抱有多大的期望,因为现在这个市场上大家更喜欢看穿越小说、历史小说、玄幻小说,不是这种小说,可能出来之后会没人看。但《匆匆那年》第一版2008年出来的时候,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突然大家就从一群穿越小说中发现图书榜的榜首被一本青春小说给夺回了,从此之后慢慢地青春文学的市场又一点点热起来。 记者:现在同样写作青春爱情的作家已经很多了,你觉得同类型的写作者多吗? 九夜茴: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学类型,永远有人在写青春文学,角度都不一样,都会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我们80后长大成人到而立之年之后,90后也慢慢成长起来了,他们的青春难道不值得书写吗?所以一定会有人继续写下去,只要有人还在青春里,就一定有人在写关于青春的小说。 记者:电影《匆匆那年》你也参与了,做电影和写小说有什么不同? 九夜茴:我一直参与这个电影从筹划阶段到最终剧本创作到现在的宣发。写这本书只是我一个人刻苦就够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拿个笔记本电脑,端杯咖啡,花一年的时间就把它写出来了。但做电影的时候,是几百人在为这四个字&匆匆那年&努力着。 记者:你对电影拍出来的效果满意吗?很多看过书的观众对电影并不满意。 九夜茴:可是当它完成的一刹那,每个影片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命运,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在这时候没有任何能帮它的,至于它以后在市场上闯出怎么样的成绩,就看它的了。也会有遗憾,是不是那时候做这样的决定会更好一些,但这些都不要紧,对我来说就祝它好运气吧。 记者:你觉得导演张一白表达出了你小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了吗? 九夜茴:我和张一白导演很早就认识了,私交很好,所以并不存在一般改编作者和片方之间那种特别强烈的距离感。我们俩之间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他就会时常到我们家来吃饭的那种朋友。我们两个之间还是比较信任和尊重的,不管是从选演员还是讨论剧本,都是大家一起来的,中间也会吵,甚至会吵得很凶,最后再互相妥协,就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电影,这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记者:从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九夜茴:改编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儿,以《匆匆那年》这么长小说的体量来说,是一部112分钟的电影很难完成的,它排版之后有五十多万字,人物多达几十个,人物关系复杂。长达15年的故事压缩到两小时之内表达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剧本会把人物线索重新梳理,会有一些桥段的舍弃。在这种时候,我认为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少的,就很强烈的跟导演说理由,他如果不听我会很着急,会跟他争执。我跟他说,我不是一个人坐在这里跟你讨论剧本,我代表了身后的千万读者,后来成了剧组的一个段子,说九老师有千万读者跟她在一起呢。 本报记者陈梦溪 九夜茴 本名王晓迪,北京女孩,生于1983年。 曾就读北京市第25中学。 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毕业。 2005年凭小说《花开半夏》一举成名。随后出版《风不飘摇,云不飘摇》、《匆匆那年》等畅销小说,开青春文学的新风。成为80后作家中又一位领军人物。 其代表作《花开半夏》、《匆匆那年》、《初恋爱》被改编为影视剧。
[责任编辑:徐鹏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178927
播放数:6362
播放数:4725255
播放数:3662982
48小时点击排行“匆匆那年”九夜茴将转型:在写最后一部青春小说|青春文学|匆匆那年_凤凰文化
“匆匆那年”九夜茴将转型:在写最后一部青春小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面参与电影《匆匆那年》拍摄的九夜茴是青春文学作家中少数幸运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版权都已经被买断的作家。九夜茴: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学类型,永远有人在写青春文学,角度都不一样,都会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印象 30岁就觉得 自己在变老 去年底,根据网络畅销小说《匆匆那年》改编的同名电影票房大卖,同时电视剧版《匆匆那年》也在搜狐视频网站热播。趁着这波热浪,《匆匆那年》电影版图书也再版发行。原作者九夜茴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正在写的小说《曾少年》是自己最后一部青春小说,&我在不停长大,不停变老,对这个世界观感产生了变化。《曾少年》之后我的青春文学小说也会告一段落了。& 郭敬明、韩寒等一批&海派&青春文学作家和九夜茴、孙睿等一批&京派&青春文学作家都是八十年代初生人,崭露头角于十年前,他们还在正当青春的时候,作品描写的也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故事。但随着作家本人年龄的成长,这批已过而立之年的作家显然不再满足于再靠描写学生时代的&纯爱&故事来吸引读者,这一代青春文学作家在经历作品超级畅销之后,面临着一次转型。 全面参与电影《匆匆那年》拍摄的九夜茴是青春文学作家中少数幸运的,每一部小说的影视版权都已经被买断的作家。她今后更加熟悉的职业除了写小说,更多的精力会用来做编剧。韩寒、郭敬明和孙睿都已经向着导演转型,九夜茴却表示无意当导演。去年爆红的作家张嘉佳书中的十篇短篇小说影视改编权卖掉,他表示近期没空写新书,因为要忙着做编剧。然而九夜茴的态度是坚持一手编剧一手小说兼顾,表明不会离开文学创作,但确实要来一次结结实实的转型。 九夜茴转型之后的创作可能会写自己家族的故事。&我们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大家族,从小就听爷爷奶奶给我讲家族的故事,我想光是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就够精彩了。& 九夜茴的另一本畅销青春爱情小说《初恋爱》的新版图书也于近期上市,据悉,《初恋爱》是九夜茴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催泪、结构最好的作品,其影视版权再次由凤凰联动拿下。 对话 对电影《匆匆那年》有遗憾 记者:有人说你小说中的爱情全是初恋的青涩,为什么只写这样的爱情? 九夜茴:我是对青春有执念的人,我始终认为不管说什么大话,&有一颗年轻的心&,都是一种托词。你还是变老了,你开始没有精神,开始长白头发,皮肤不再紧实,你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了固定的看法,没那么多好奇心了,你离最好的年纪很远了。一生中只有这么一个美好的阶段,我想成为一个记录者,就是喜欢这个年纪的那些少年,就是想写关于他们的故事,所以之前的精力全都在这样题材的创作中,都是青春爱情的小说。 记者:之前你说过自己想要转型,是因为年龄原因还是青春文学市场已经饱和了? 九夜茴:我在不停长大,不停变老,对这个世界观感产生了变化。从这次我最新要出的这本《曾少年》之后,我的青春文学的小说也会告一段落了,可能会停止不写了。因为距离青春远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感觉没有那么细腻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在不停更新,所以也会想写更多的东西。 记者:但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成了你的标签。 九夜茴:记得我当年刚写《匆匆那年》的时候,市场上几乎没有这种作品。我有个出版商朋友,看了以后非常喜欢,想签,但并不对它抱有多大的期望,因为现在这个市场上大家更喜欢看穿越小说、历史小说、玄幻小说,不是这种小说,可能出来之后会没人看。但《匆匆那年》第一版2008年出来的时候,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突然大家就从一群穿越小说中发现图书榜的榜首被一本青春小说给夺回了,从此之后慢慢地青春文学的市场又一点点热起来。 记者:现在同样写作青春爱情的作家已经很多了,你觉得同类型的写作者多吗? 九夜茴:其实青春文学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学类型,永远有人在写青春文学,角度都不一样,都会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我们80后长大成人到而立之年之后,90后也慢慢成长起来了,他们的青春难道不值得书写吗?所以一定会有人继续写下去,只要有人还在青春里,就一定有人在写关于青春的小说。 记者:电影《匆匆那年》你也参与了,做电影和写小说有什么不同? 九夜茴:我一直参与这个电影从筹划阶段到最终剧本创作到现在的宣发。写这本书只是我一个人刻苦就够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拿个笔记本电脑,端杯咖啡,花一年的时间就把它写出来了。但做电影的时候,是几百人在为这四个字&匆匆那年&努力着。 记者:你对电影拍出来的效果满意吗?很多看过书的观众对电影并不满意。 九夜茴:可是当它完成的一刹那,每个影片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命运,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在这时候没有任何能帮它的,至于它以后在市场上闯出怎么样的成绩,就看它的了。也会有遗憾,是不是那时候做这样的决定会更好一些,但这些都不要紧,对我来说就祝它好运气吧。 记者:你觉得导演张一白表达出了你小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了吗? 九夜茴:我和张一白导演很早就认识了,私交很好,所以并不存在一般改编作者和片方之间那种特别强烈的距离感。我们俩之间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他就会时常到我们家来吃饭的那种朋友。我们两个之间还是比较信任和尊重的,不管是从选演员还是讨论剧本,都是大家一起来的,中间也会吵,甚至会吵得很凶,最后再互相妥协,就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电影,这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记者:从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九夜茴:改编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儿,以《匆匆那年》这么长小说的体量来说,是一部112分钟的电影很难完成的,它排版之后有五十多万字,人物多达几十个,人物关系复杂。长达15年的故事压缩到两小时之内表达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剧本会把人物线索重新梳理,会有一些桥段的舍弃。在这种时候,我认为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少的,就很强烈的跟导演说理由,他如果不听我会很着急,会跟他争执。我跟他说,我不是一个人坐在这里跟你讨论剧本,我代表了身后的千万读者,后来成了剧组的一个段子,说九老师有千万读者跟她在一起呢。 本报记者陈梦溪 九夜茴 本名王晓迪,北京女孩,生于1983年。 曾就读北京市第25中学。 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毕业。 2005年凭小说《花开半夏》一举成名。随后出版《风不飘摇,云不飘摇》、《匆匆那年》等畅销小说,开青春文学的新风。成为80后作家中又一位领军人物。 其代表作《花开半夏》、《匆匆那年》、《初恋爱》被改编为影视剧。
[责任编辑:徐鹏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178927
播放数:6362
播放数:4725255
播放数:3662982
48小时点击排行青春文学迈向转型期_中国作家网
青春文学迈向转型期
  少年的憧憬,成长的痛楚,青涩的心动……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批年轻人拿起手中的笔,以其绚丽流畅的语言和古灵精怪的视角,为校园内外的同辈人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近年来,青春文学依然是市场炙手可热的宠儿,是历届图书订货会上不可或缺的主角。而与此同时,它们之中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业内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认为青春文学的发展遭遇了“瓶颈”,“过度商业化、在质量上参差不齐、许多作品流于小情绪小感伤”。一些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青春文学作家也开始透出转型意向,希望“从青春和梦幻的写作转向人性深处的探索”,为当下的青春文学开辟出一条新的出路。
  从“校园情怀”转向“广阔天地”
  不久前,集作家、出版人等诸多角色于一身的郭敬明高调宣布“进军”国际版权引进领域,首批引进推出澳大利亚青春文学畅销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四部曲作品《往事》《彼时》《此景》《余声》,作品题材并不是“投年轻人所好”的青春成长、酸涩恋爱、友谊梦想,却选择了“二战”这个凝重而又严肃的主题。按常理说,这样的题材很难在青少年读者群中得到广泛反响,但该作品在海外市场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
  郭敬明认为,中国出版市场可以借鉴这样的成功之道。他说,国外的青春文学市场并不像国内那么单一,魔幻类、推理类、爱情类、科幻类乃至《苏菲的世界》这样的哲学类书籍,都是国外青少年的阅读范畴。青少年可以选择轻松,也可以选择沉重。《往事》四部曲所流露的浓厚人文关怀和悲悯气息,在众多封面绚丽的著作里,显得罕见而又孤单。但这正是中国青少年读者所需要的作品。
  类似这样针对青春文学的“转型”尝试,不少“80后”、“90后”作家都在思索。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他们已不满足写一些“小清新”和“风花雪月”。与此同时,追随着他们的青少年读者也在不断成长,也在进行着“转型”。于是,青春文学作家们纷纷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作品中的社会责任感也在逐步显现。
  “80后”作家落落一直擅于用华丽细碎的文笔描绘青春的美好与伤感,而近几年,她却果断转型,推出《剩者为王》系列,描述“朝九晚五”的都市女性生活,探讨当下热门的“剩女”现象。她不但从校园题材大步跨到职场领域,而且文字也有意脱离了以往的风格,变得犀利而独到。落落说,以她现在的年龄和阅历,写校园题材太勉强,更怕有代沟,“杜撰出来就太假了”。但她依然希望,即使自己不再写以学校为故事场景的小说,仍然能够被身处校园中的读者们接受,因为这也代表了她的一种进步和成长。
  作品一出,落落的忠实读者自然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她的变化。有铁杆“粉丝”表示出些许失落,但更多的读者认为她的“破茧”尝试还算成功:“人都是会变的,变不是一个坏词,转型也有积极的一面,只是,她变的是不是你喜欢的那种型了。如果是的,皆大欢喜;如果不是,至少还有回忆。”据了解,《剩者为王》已经被导演滕华涛买下影视剧版权,这在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受众对这部“转型”之作的认可。
  “转型”是大势所趋
  青春文学作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文学追求上开始“转型”,在评论家白烨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举例说,郭敬明在写作上早就转到了白领青年的都市生活,作为出版策划人所引进的《往事》四部曲也不是一般的成长小说,而是带有经典品位的童年视觉反战小说,“畅销不畅销另说,这种文学选择本身就是有眼光、有意义的”。郭敬明旗下的笛安、落落都是影响甚大的青春文学作家,她们的“龙城三部曲”和《剩者为王》等新作开辟出自己写作的新天地。除此,颜歌回归现实题材的长篇新作《段逸兴的一家》,蒋峰以传记方式探悉人生课题的“白色”系列中篇小说,孙频通过女性情爱现实反观女性命运的《合欢》《红妆》等系列小说,王萌萌以志愿者生活为原型描写人间大爱的《大爱无声》《米九》《爱如晨曦》等系列长篇,以及周嘉宁、祁又一等人的小说创作,都表现出了对自己以往写作的更新、对同类题材写作的超越。这些都是青春文学作家正在“转型”的例证。
  白烨认为,这些青春文学作家的转型之作,即使放到整体的小说创作领域来看,也都值得关注,可圈可点。这些作者很可能就是青春文学作家中的先行者,随着他们脚步而来的,还会大有人在。如果再放开眼光来看,一些被归入类型小说写作的青春文学作家,如流潋紫、辛夷坞、涅、吴瑜等,都有靠近传统文学的努力,也有走向严肃写作的潜力,因而也很有“转型”的可能。
  在评论家谢有顺眼中,“转型”不但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一件好事,“文学写来写去,如果就那点私事,读者也开始腻烦了。一直这样写下去,已经没有路可走了。文学不如转身,重新回到属于文学的、更广阔的领域中来,从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年轻一代的作家开始转型,这意味着他们也开始感觉到“闺房写作”正面临着经验枯竭的危险。
  谢有顺所言的“闺房写作”喻指一些作家有限的、内向的、细碎的观察尺度,它书写的是以个人经验为中心的人事和生活,代表的是一种私人的、自我的眼界。与此相对,他更提倡一种“旷野写作”。他说,人不仅在“闺房”里生活,还在大地上行走,需要接受天道人心的规约和审问。“闺房写作”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是,这个世界除了“闺房”里的“秘史”之外,还有一个广大的、沉默的区域,它同样需要作家去观察和省悟。
  应为青春文学作家的“转型”提供助力
  随着新资源、新媒体的介入,青春文学作家实现“转型”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有的“触电”影视剧,有的借助传统文学期刊,有的做了新型文学刊物主编,在资本、市场、时尚的纵横影响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分流为传统文学期刊、影视剧创作等领域提供了新鲜活力。
  “80后”作家与其他代际作家相比较而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文学取向上明显具有多样化倾向。这种文学追求的分野与分化,在“80后”这一代人中带有很大的必然性。从文学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的走向都合乎情理,而且也适应了新的和不同的文学需求。白烨说,他更希望看到更多的青春文学作家葆有高远的文学理想,靠近文学的传统,从事严肃文学的写作,从而成为当代文学的后备军与生力军。令人欣喜的是,以“80后”为主力的青春文学作家中,有这种追求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青春文学作家的“转型”,白烨呼吁说,主流文坛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作家的扶持力度与深度,如为更多的青年作家提供机会,让他们进入鲁迅文学院深造;建立专项基金,资助文学新人的作品的出版与传播;传统的文学期刊、文学选刊也要更多地关注和选发他们的作品,给他们提供和拓展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与此同时,白烨也对青年作家提出了恳切的建议,比如要走出只注重同代人交流的圈子化局限,在与其他代际作家的接触和交流中取别家之长、补自家之短;要有计划地阅读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经典作品,从悠久又丰富的文学传统中汲取应有的营养,弥补经验上、知识上因阅历不足造成的缺陷。白烨说,在与一些“80后”作家打交道时他还感觉到,这些作家对于文学的理想与追求,普遍不够专注和专一,缺乏其他代际作家那样的专一与执著,常常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检省自己的文学态度,让文学理想更为坚定,这也是他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武翩翩)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教育杂志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