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家为什么要奉孔子三纲五常"扶天纲,立地纪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考试复习教学案(全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考试复习教学案(全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必修三复习提纲(一)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2)含义(表现):
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
3)影响(地位/意义):
①: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2.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主张、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春秋“至圣”
①整理六经;②根据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六经》;
“仁者爱人”(核心);为政以德,即以德治民(民本思想);
有教无类;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战国“亚圣”
仁政;省刑罚、薄赋敛;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集大成者
施政主张:“仁政”、“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
“人定胜天”
I.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抑制统治者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对现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⑵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孔子不代表地主阶)
⑶“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II.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3、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反映了重民思想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4.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重要思想主张
《道德经》
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②“无为而治”;③辩证法思想;
①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差别观念;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5.法家和墨家思想(时期、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重要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根源:小生产者壮大)(无法实现)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国家
墨子与孔子不同:爱有差等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墨家的“兼爱”思想
6.韩非子的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战国时期那一家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因为它代表社会的发展潮流(3gyt)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有为”的背景(原因、条件)
①原因:⑴社会潜伏着危机;
⑵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
⑶匈奴为患;
⑷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②条件:“无为而治”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汉初实行道家的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理论条件(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内容、提出目的和评价
㈠主要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注:君权增加了但不等于君权无限
㈡提出目的: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㈢评价:①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为汉武帝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发展了儒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创造了条件;
④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你
注:但独尊不是消灭它家思想
4.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主要措施/过程)
㈠原因:①: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和和改造,由董仲舒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新儒学为何能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
㈡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宋明理学(新在什么地方?儒家学说上升到理)
1.程朱理学
1)提出背景(原因/条件)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②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③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汉语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④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⑤:他们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北宋“二程”的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即“人论者,天理也”;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南宋朱熹的主张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是什么)
③: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对程朱理学的评价(影响/地位)
影响:①: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明明清理学空洞,不重视经世致用)
地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③: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是“理”;(心学核心)
②: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的主张(背景、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回复良知的本性;
③:“知行合一”:说明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陆王心学的地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的传播。
注;心学与理学的区别---主观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4.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1.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补:“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实质都是维护统治
心学与理学的相同点:三纲五常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挑战权威、正统思想的李贽(背景、主张、评价)
㈠背景: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冲击;
②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有民主色彩)
③思想: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纲常礼教腐朽,西学东化);
④个人:李贽正直清廉,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㈡主张: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的正统地位,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不是反孔子,只是反对把孔子绝对化,不足:全盘否定孔子)
2.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P18最后一段-总评价)
1)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内容、评价)
㈠内容: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㈡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的爱国主张和经世致用思想(内容、评价)
㈠内容:“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内容、评价)
㈠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④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㈡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①:反传统、反权威;②反封建专制;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注: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是指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B、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科学、文学、教育、艺术等在古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演变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新文化运动:被彻底否定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主义精神
重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难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背景、主张、特点、影响)
㈠背景:①:自然哲学家不重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
②: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公民意识地位的提高。
㈡主张: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②: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类首次怀疑宗教神学)
③: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④: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㈢特点:①:专业性:他们多是知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专业教师;
②:经常使用各式各样的狡辩的语言和方法,加之收取较高的学费,因此在当时名声并不好;
③:进步性:对雅典民众的启蒙思想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
㈣影响:①:积极意义: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②:消极意义:片面强调个人的感受,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不等于极端个人主义)
2.&苏格拉底的思想(背景、内容、地位)
㈠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雅典社会出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
③:苏格拉底希望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㈡内容: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
③:教育对美的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之内已有的美德;
㈢地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说;(苏与孔子的区别:维护专制及反专制)
3.&柏拉图的思想(内容、评价)
㈠内容: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中,把人划分为四等;
㈡评价:此分类标准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内容、评价)
㈠内容: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㈡评价:以科学的调查方式研究自然,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主义精神;
下列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课题B、他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C、重视人的伦理道德D、政治上支持寡头政治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B.以“人”为研究中心
C.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D.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2班)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这词没有反映运动的性质)
1.文艺复兴(14-16-17世纪)
1)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时间、条件)
㈠时间:十四五世纪
㈡条件: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②:意大利人能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文化典籍;
2)含义和实质(核心内容、性质)
㈠核心内容:人文主义
㈡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3)表现(文学领域、艺术领域)
㈠文学领域:
《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思想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矛头直指教会)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示憎恶
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民主义之父(最早)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D.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
文学及美术作品最大特点是以神学反神学:揭示现实生活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追求人自由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人们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是因为两部书都()
A.用文学打动了人心
B.描写了现实生活
C.批判宗教信仰
D.歌颂人性,反对神性
人文主义的流行表明
A.基督教的信仰逐渐被抛弃
B.君主专制统治开始受到冲击
C.人们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世界
D.与个人主义观念相对立
4)文艺复兴的扩展(区域上、领域上);
㈠区域上: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㈡领域上: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许多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5)评价文艺复兴(影响/地位)
㈠经济: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㈡政治: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㈢文化:①: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为启蒙思想的兴起作了思想基础;
㈣科学: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㈤局限: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极端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2.宗教改革(16-17世纪)
1)发生(在德意志)的背景(原因):
㈠文艺复兴要求教会改革的愿望日趋强烈;
㈡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㈢罗马教皇在当地教堂门口出售赎罪卷。
2)马丁·路德的主张
㈠文件:《九十五条论纲》
㈡主张: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到拯救;
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3gyt)
3)新教派(派别、“新”特点)
㈠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㈡特点:①:希望减少罗马教皇束缚;②: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A.反对盲从教会B.《圣经》权威至上C.信仰即得救D.政教合一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4)评价宗教改革(影响/性质)
㈠政治上: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经济、政治特权,加强封建王权;
②: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B、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C、天主教内部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运动
下列关于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评价正确的是
A、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B、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8gyt)(5。11。人民)
㈡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㈢精神上:①: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使教育受到重视,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
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条件)
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
㈡:①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斗争。
2.&含义与核心
㈠含义:①: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②: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是非判断的唯一标准只有人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③: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核心:“理性”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矛头及核心是什么?
一个反封建神学;一个反罗马教会但不反王权;一个是反封建专制君主
核心:人文主义;反罗马教会;理性主义
最大区别是什么?
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法治社会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
下列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产生影响的是()
A.达尔文进化伦的创立B.莱布尼茨把变量引入数学
C.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表
3.主要启蒙思想家(主张、代表作)
㈠伏尔泰
①主张:I: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II: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III: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IV: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破除了对天主教会及君主专制的迷信
②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㈡孟德斯鸠
①主张:I: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II: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③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㈢卢梭
①主张:I:阐述了“天赋人权”,宣称“人生而自由”;
II: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②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3.&启蒙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康德的主张)
㈠主张: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㈡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评价启蒙运动(性质、作用/积极影响/地位)
㈠对法国: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㈣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
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
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区:福建
上传人:CyWR****@
版本:通用
类型:高考论文
上传时间:
已有5186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课件:18.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福建专用)
【解析】本题考查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题,依据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进行概括;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三 则材料,分别概括;第(3)题,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概括回 答。 答案:(1)君权神授。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 统治秩序。 (2)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 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3)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原因: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 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审 题 题干
此题可提取题干中“《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这 一关键信息
排 查 分 析
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只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否定孔子
儒、佛、道三教合一发生于魏晋时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宣扬早期民主思想,反对封建君 主专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正 确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重点考查了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及影响,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材料解读能 力。 (2)近年福建高考对该知识点考查较少,但复习备考时仍需注 意。明清之际儒学考查角度:李贽的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 和王夫之的思想及影响,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时代背景。 (3)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重点问题: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末 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变式备选】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 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 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 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 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解析】选D。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指18世 纪,再结合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可知是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朱熹的理学理想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 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试做: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宋明理学,相关考点有宋明理学的含 义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本题以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 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为依据,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 念的分析理解能力。 【思维路径】 审 题 题干
题干中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一 关键信息
排 查 分 析
辩证法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天人感应早在董仲舒时期就已提出,并不是新角度
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而不是从人的本性出发
排除 【变式备选】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 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 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 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 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 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宋明理学创立后,其适应了封建 统治的需要,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国各地,实际是宣扬 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统治。 1.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 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C。从材料看,儒学一直被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 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 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 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李贽并不反对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B 、 D两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故排除。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 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 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 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 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 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 统治,具有鲜明的民主启蒙色彩。 【解析】选C。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 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 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 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选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 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因此A项错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明清时期的先进思 想并非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排除;明清之际的思想批 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D项说法 错误。 4.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 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解析】选B。根据材料,该思想家宣扬“人人皆可以为圣”的 圣人观。北宋以后,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圣 人。李贽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 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 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由此判断B正确。朱熹的核心观点是理 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 天理,灭人欲”;陆九渊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 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材料所述观点不符合。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 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 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 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 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 “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 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 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 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 着时人及后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 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题从材料一中“则天 下有风俗”概括社会表象,从人伦、风俗、政事、国家的角度概 括其功能。第(3)题依据材料三中“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 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概括取舍和理由。第(4)题结合顾 炎武在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方面的相关主张概括回答。 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周敦颐在《通书》中说:“礼,理也; 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 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认为理 是世界本原,礼(理)先而乐后可知体现了理学思想,对比四个 选项,只有B项符合题干之意,故选B。 2.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 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 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 门下侍郎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 罢。(宋代侯延庆:《退斋笔录》)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
②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 ④宋神宗具有良好的治国素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 说明④正确;“士可杀,不可辱” 说明③正确;从宋神宗接受 宰相劝谏反映出①②正确,选择D项。 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 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C。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们要规 范自己的行为,“成贤成圣”主张向圣人学习,约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发点是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故C正确,A不是根本 目的,B是明清思想家观点,D是其客观影响,排除A、B、D。 4.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解析】选D。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被称为 “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正统儒学权威发起了挑战。 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 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解析】选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主张,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 任,从而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 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选D。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这 是时代特点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选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 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 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 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 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 要有哪些? 第2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宋明理学 朱熹的理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一、朱熹的理学思想 1.地位: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朱熹在理气论、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各提出了什么 主张? 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类别 内容 理气论
(1)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_。 (2)气有变化的_______,理不能离开气。 (3)_________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1)教育要___________________,即所谓 的“慎思明辨,_________”。 (2)“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终极源泉。 (3)强调要有___________。 社会政治理论
(1)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_”。 (2)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 “_______”。
理先于气 能动性 万物之理 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格物致知 仁 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 社会责任感 三纲五常 正君心 3.影响 (1)朱熹注解《_____》成为理学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 _________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 【误区警示】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 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 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深入人心。 四书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 (1)※明末的李贽提出了哪些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_________”的主张。 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____________”。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_______”,反对_____的虚伪与官场的 欺诈。
④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_____”,反对当时盛行的_________。 人伦物理 万世之至论 童心说 礼教 真心 摹古文风 (2)著作:《_____》、《续藏书》、《焚书》、《_______》 等。 (3)影响:对_________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2.黄宗羲 (1)思想。 ①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提出_________的思想。 ②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_________”。 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_____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传统的_________思想,认为_________。 藏书 续焚书 正统思想 君臣平等 天下之法 学校 重农抑商 工商皆本 (2)评价。 ①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_________发生变化。 ②为中国近代___________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误区警示】黄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 的必然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民主思想家们 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 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绝不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 生产关系 反专制主义 3.顾炎武 (1)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②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_________”。 ③提倡经世致用,注重_____。 (2)评价。 ①是清初_________思潮的推动者之一。 ②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其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 愿望强烈。 匹夫有责 实学 经世致用 4.王夫之 (1)思想。 ①政治思想的主旨是“___________”。 ②抨击“孤秦”、“_____”,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 做法。 ③在发挥古代“_________”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 _________规律的_________和社会史观。 ④强调“_______________”。 (2)评价:其_________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循天下之公 陋宋 气一元论 物质运动 自然史观 天地之化日新 哲学思辨 明清之际的儒学 明清 明后期:李贽,破除孔子迷信、抨击传统儒家经典 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
想体系 【知识导图】
宋明理学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 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朱熹的观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提示:(材料一信息:饮食和夫妻是天之理。贪求享受安乐淫 逸,则是人的内心欲望,是饮食、夫妻之上的淫逸欲求) 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其本质上是要人们恪守封建伦理 道德。 【拓展延伸】理学的含义 理学也是儒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 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 体系。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 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节牌坊反映了程朱理学的哪 一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材料二信息:贞节牌坊是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 门楼,是坚贞不二的标志) (1)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目的:不要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 秩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饿死,也不能破坏封建的 伦理秩序。 【师生互动】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意义? 提示: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使哲学发展 到主观唯心主义阶段,但宋明理学之于现代社会却有很大的启示 意义,特别是道德修养方面,更为显著。这也符合宋明理学的思 想内涵,也是现代社会所急需改观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发展? 提示:(1)理学家们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 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集注》融汇 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 到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相联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行为最终目的的。 (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于一路下行的世俗化,则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后世六七百年 之久,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 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 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清之际的儒学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 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 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 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 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 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 卷一三《正始》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 景。你如何看待李贽的思想主张? 提示:(材料一信息: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 (2)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 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3)看法 ①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 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 精神。②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 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这种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进步性。③但李贽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摆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提示:(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2)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 主张“经世致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提示:(1)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 理学,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对 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黄宗羲和顾炎武猛烈批判君主专 制,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 来的暴政。 (2)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3)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呼吁废除 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提出君臣平 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 公”。 (4)提出“工商皆本”。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 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拓展延伸】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 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 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 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 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 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提示:(1)进步性:明清儒学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 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使儒学正统地 位受到冲击,明清儒学关注国计民生,使儒学更加趋于实事求 是,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局限性: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 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也没能推动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没能推动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 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2)政治:君主专制的高度强 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 基础。(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 播,导致缺乏相应的思想文化基础。(4)群众基础:人们深受 传统思想影响,难以接受新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 三年9考
高考指数:★★★★ 【例】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试做: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以明清之际儒学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命题的角 度,围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展开。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德纲孔子吃元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