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有哪些?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律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绝句:①:“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②:“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
律诗8句话绝句4句话。。。。。。。。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区别?_百度作业帮
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区别?
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区别?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七绝就是七言四句,每什么特别的讲究七律·和周世钊同志_百度百科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是作于1955年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该诗通过对春游长沙情景的回顾与追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而且表现了诗人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宽阔胸怀。[1]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⑴,又踏层峰⑵望眼开。风起绿洲⑶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⑷。
尊前⑸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⑹。莫叹韶华⑺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⑻。[2]
⑴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
⑵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山峰。
⑶绿洲:指,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
⑷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⑸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
⑹域外鸡虫事可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3]
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4]
⑺韶(sháo)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
⑻卅(sà)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赫曦(xī)台:在岳麓山的。南宋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2-3]
刚刚畅游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风从绿色的橘子洲兴起,吹拂着湘江之水,掀起层层波浪;雨从绿油油的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老友相会,举杯畅饮,谈笑之间,更觉友情依旧;世界上有些人为一己私利,就如鸡虫一般争斗不已,实在可悲。不要叹息青春年华容易消逝,三十年后我又回到了赫曦台。[5]
1955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6]
时任副厅长兼校长的陪同毛泽东游览长沙,写了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随信件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件后于日回信,信中就附有这首和周世钊的七律诗。[7]
这首诗也是为了鼓励农村运动而作。[5]
首联:“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此处“春江”的“春”,非常美丽,生机盎然。诗人喜游泳,故地重游,能跃入湘江,再显当年的豪情,再享欢乐,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又”字,上接游湘江,下连登岳麓,还含“久别岳麓今又来”之意。而一个“踏”字,则使诗人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望眼开”指诗人登上重重叠叠的岳麓山,登高远望,俯览湘江从而来,直奔而去的壮观,眼界开阔,心旷神怡。[8]
颔联:“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风”和“雨”、“绿洲”和“青野”,通过“吹”、“去”、&上”、“来”四个动词,把登高望远、极目所见的原野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这两句诗也可看作诗人对当时全国形势的形象概括。1955年是形势发展喜人的一年,早已结束,已进入第三年,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就,而诗人尤为关心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发展迅速。这样的形势下,诗人故地重游,眼见满目春色,一派的景象,心情舒畅,情绪兴奋而高昂,使所写的景色呈现出明快的格调。[8]
颈联:“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人依旧”,诗人与周世钊是同学、朋友,依然意气相投,性格相合,还与过去一样,足见两人友谊深厚。[8]
尾联:“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风华正茂、正当同学少年,“莫叹”二字,体现诗人乐观、高昂的情绪,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韶华易逝”是自然发展规律,也是诗人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仍到”,与前“这种乐观高昂、奋斗不息的精神,与前面描绘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浑然一体。[8]
此诗上半首写景,格调明快,用“春江”、“绿洲”、“臂野”等描绘了诗人久别的故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写情,平易、亲切,感情真挚。情随景至,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7]
:这首诗景中含义,意景结合,用词精炼,供人回味无穷。[5]
:这是一首酬和诗,从结构上说,对仗工整。一般读来,极其平顺。诗人与周世钊可谓深交。[4]
:诗人呼吸到了一种朦胧无边、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并很好地表达了。[4]
()字润之,笔名子任。日生于湖南,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四卷)、《》(八卷)、《》(共43首)。[9]
辜正坤 等 .《毛泽东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日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2009.8:278-283
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赏:中华书局,2013.4:183-18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
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386页至387页
.中华人民共和中央政府网[引用日期]答案:解析:
  1.险山恶水、林莽草地、严寒酷暑、又要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粉碎党内的分裂活动等;“不怕”“只等闲”;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2.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这里是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3.实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虚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4.在尾联部分。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5.要求写得合情合理,真切感人。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八年级上(苏教版) 苏教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这是一首词,“忆秦娥”是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
2.词的上阕写的是:________;词的下阕写的是:________。
3.这首词中,意境与“五岭逶迤腾细浪”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意境与“乌蒙磅礴走泥丸”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4.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马啼声碎,喇叭声咽。
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这首词,记述了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前的娄山关行军和娄山关战斗。上阕描写拂晓行军时的景色,请细细品读,说说景色描写的作用。
6.下阕写红军豪迈地越过娄山关天险的情景。
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比较阅读《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银版
阅读《七律长征》这首诗,完成问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苔痕/上/阶绿。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毛泽东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表现得不仅是气象阔远,磅礴峥嵘,而且是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
颈联两句虽然只写江之险、桥之险,没有从正面描绘红军是如何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忍不拔,英勇顽强,所当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
尾联中的“更喜”不仅揭示出与前面两联的内在联系,与首联的“不怕”相呼应,使全诗结构谨严,浑然一体,而且表现了红军的乐观开朗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出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并分析这句诗在全诗中起哪些作用。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________。
(2)作用:________。
颔联中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题目&(7分)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小题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小题2】加粗的诗句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1分)【小题3】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 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小题4】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6---9题& (7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6.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7.加粗的诗句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1分)
&&&&&&&&&&&&&&&&&&&&&&&&&&&&&&&&&&&&&&&&&&&&&&&&&&&&&&&&&&&&&&&&&&&&&&&&&&&&&&&&&&&
& 8.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 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
&&&&&&&&&&&&&&&&&&&&&&&&&&&&&&&&&&&&&&&&&&&&&&&&&&&&&&&&&&&&&&&&&&&&&&&&&&&&&&&&&&&&&&&&&&
9.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写出一句。(2分)
&&&&&&&&&&&&&&&&&&&&&&&&&
&&&&&&&&&&&&&&&&&&&&&&&&&&&&&&&&&&&&&&&&&&&古今七律观止_百度百科
古今七律观止
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元
这是一个精选本。对诗味不多、意境寡薄及文字过于艰深之作,均已删削不录。以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学知识的读者为服务对象,因而对所收诗作,只做简要注释与评说,不在文辞词语上逐一解释。
杨子才,男,1930年12月生,云南宜良县人。1946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及辽沈、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荣立两大功。当兵打仗守海防十三年后,阴差阳错,被拉来摇笔杆。六十三岁离休前,曾任解放军报社记者、记者组长、副主编、主编、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已有《萤窗杂文》一至九集、《杨子才杂文选》、《萤窗琐记》、《萤窗咏史诗》、《古今五百家词钞》、《历代咏史诗钞》、《历代怀古哀时词曲钞》、《民国六百家诗钞》、《民国五百家词钞》等十七部书出版,逾五百万字。《古今七律观止》系多年广为遴选,数次增删,在八十岁时最后编定的。
春日京中有怀
夜归鹿门山
送魏万之京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积雨辋川作
雁门胡人歌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赤壁歌送别
题东溪公幽居
送族弟瑁从军安西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
秋兴八首(选二)
咏怀古迹(选一)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登余干古县城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送李录事兄归襄阳
送耿拾遗归上都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哭吕衡州八郎中
送大理张卿
湖南客中春望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寄万德躬故居
上湖南崔中丞
旧友俱谪远方余对书增叹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倜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
赠索暹将军
寒食寄李补阙
送宫人人道归山
左迁至蓝关示住孙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的七言律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