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故事到秦中国历史是沿着怎样的一条轨迹向前发展的

如果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在中原延续了下来历史将如何发展,又或世袭制是一种必然?
其实,尧舜禹都是亲属……共同祖先是黄帝……禹后面只是发展/提倡了私有制,导致家天下显得更明显了。私有制,可以说是历史必然……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叶文宪:尧舜禹是传说还是历史 - 今日头条()
叶文宪:尧舜禹是传说还是历史
本文由叶文宪老师授权发布三皇五帝在我们的历史当中,现在都把它说成是传说。但在《史记》里边,司马迁是把它当作历史认认真真记下来。所以专门有一篇叫《五帝本纪》,是把五帝也当作帝王一样来记录。但是后来,顾颉刚先生,开创了一个叫“古史辩派”,经过大量论证认为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认为夏商周是可信的历史,然后尧舜禹只是一个传说。那么尧舜禹到底是传说还是历史呢?现在历史学界我们知道李学勤先生,他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三位领衔的首席科学家之一,提出一个观点,叫做“走出疑古时代”。他认为三皇五帝的历史是可以用考古来证明的。因此,考古学界现在很多的发掘挖到了遗址,拼命地想来证明三皇五帝这一段历史是可信的。因此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又搞了一个叫做“华夏文明探源”——探索它的起源。中间停了五年,停了五年呢他们是在做准备,为探源工程做准备。夏商周断代工程实际上最后的一个结果就是出来一张年表,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夏朝的开始是公元前2070年,不像以前,只说“公元前约二十一世纪”,现在是明确地把公元前2070年这个年份写出来了,这个就是他们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实际上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的成果不在于这张年表,而在于它的中期成果——出了几十本书,这些书中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价值。埃及为什么哪个法老是从哪年到哪年是可以很清楚地罗列出来的,因为人家有文字记载。金字塔里的象形文字都记载着,然后商博良把那个金字塔古埃及文字破译了,现在古埃及文字大家都能认识,他名字叫什么都能读出来,然后他有什么故事记载着都能说出来。那么这个人家的编年史就搞得很清楚。宋健到那里去参观,觉得人家的历史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夏商周只能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才是清楚的,那以前都是大约,约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约16世纪到11世纪。回来就搞了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尧舜禹是不是传说还是历史,那么从发现了龙山文化以后,我们对就是夏朝之前那一段历史,我们认识地是越来越深刻了。以前把龙山时代笼统的就说“哦,那是龙山文化。”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龙山文化是不一样的。这是中原、那是山东那些龙山文化里边可以分成很多的类型。这些类型可能跟历史上的某个部落或者跟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群应该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所以现在,历史学界也好、考古学界也好,很多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个工作,就是把考古上发现的文化,或者是文化下面的类型和古史记载里面的这些部落这些集团把它联系起来。所以有考古学家认为,把夏朝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称为龙山时代,也就是龙山文化主要是占主导地位的那几百年称为是龙山时代。这几百年,正好是中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我们现在所说的五帝是司马迁《史记》里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因为禹呢他后来就开创了夏朝,所以禹就划到夏朝里边去了。现在看到五帝系统里,黄帝是华夏人,颛顼也是华夏人,帝喾搞他不清楚,颛顼可能是河南那边的人,帝喾和尧都是西方人,华夏的。而舜是东夷的,因为孟子说的很清楚,孟子说:舜,东夷之人,是东夷人。秦这个系统里边,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而太昊少昊和舜都是东夷族的祖先。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五帝系统实际上包含着华夏和东夷这两大人群的祖先、领袖在里边,没有南方的苗蛮。古代分成三大部族,这三大部族中还有一个是苗蛮,他们是南方,但是我们的五帝系统里边没有苗蛮。那么这个五帝系统呢,在司马迁的书里边,是把五帝当做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来记载的。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先生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论点。他认为中国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也就是说关于古代历史后面的历史呢,一个一个朝代那是清清楚楚,因为都有人记载。在没有文字记载的那段,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呢,实际上都是后人的追忆,所以中国的历史越是时代靠后,所叙述的祖先越早。按理说你早的人对祖先记载应该比较清楚,后面过了一两千年应该更加遗忘地更厉害,但是非常奇怪,越是后来的人对祖先的历史讲的越清楚,而且越是后来的人讲出来的祖先越古老。比如到了汉代出来了开天辟地的盘古;先秦时代没有盘古的,从经文里边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祖先是大禹,大禹以前的人也看不到;到了春秋战国的书里边这个五帝都编的很全;到了秦朝,三皇也出来了,五帝前面又出来个三皇,那么三皇就更讲不清楚了,你现在你去查《辞海》哪叫三皇,有人说:天皇地皇人皇。这肯定是编的。那么有人想搞的真一点,说这个是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这个嘛好像真实一点,但是你也找不到根据。我们现在见到了那么多的考古发掘的东西。所以李学勤先生后来提出要“走出疑古时代”。走出疑古时代我们要走进什么时代呢?要走进考古时代。就是我们要用考古的材料来写古史,尽管没有文字,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考古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古代是有三大部族的。红颜色的这个区域是华夏,绿颜色的这一片是东夷,黄颜色的这一片是苗蛮或者叫做三苗。那么这个三大族团的关系,我们现在从考古的情况所得到的资料来分析呢大体上是这样的: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可以分成五个类型,就是这里暖色调的五块是中原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里边呢这一块红颜色的这一块黄湾类型,橙色的这一块北边这个是后冈类型。那么黄湾类型呢后来就是二里头文化也就是夏文化的前身,夏文化就在这一片;然后上面橙色的这一块呢后来是商人的文化,因为后冈那个地方就是安阳,那个地方呢后来是商人的地盘,所以这一片大概可以看成是先商,就是商人祖先。那么这一块、这一块,这两块呢,它的遗址现在发现的比较少,可能势力比较弱。这一块呢叫下王岗类型,这一块呢叫三里桥类型。后来这两块的人就融合到别的里边去了。而这个地盘,丹江流域后来是楚国的地盘,楚国的发源地是在这里,以后从这里呢向湖北江陵那个地方迁徙,然后它以后出名的时候呢它的都城在江陵就是荆南城,现在的湖北江陵。这个地方是他们早期,春秋以前楚人还不强大的时候他们是在这里,而楚人从哪里来呢?楚人不是由这一块的龙山文化的人发展而来,他们是从中原迁过来的,从中原迁到这个地方然后发展成为楚人,以后迁到湖北,湖北最后被秦打败,打败又迁到安徽,最后迁到寿村,最后灭亡是在安徽灭亡的,所以现在楚文化分布的区域比较大。粉红色这一块叫王油坊类型,在现在的河南省的东部,这一块的人呢可能后来是南迁了,迁到我们江浙一带来,所以后来我们江浙一带的越文化里边、越文化、越人祖先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叫马桥文化,它里边呢含有王油坊类型的因素,而且王油坊类型的那个考古的因素呢,一直在苏北这一带,一路上分布过来。所以现在我们江苏的考古学家一般认为王油坊类型的这批人后来因为什么原因不知道,他们可能南迁了,南迁到我们江浙这一带来。而吴人的祖先是很明确,他们是是周人迁过来的,太伯仲雍奔吴迁过来的,他们不是夏人迁过来的。所以当时中原龙山文化大概是这样,那么中原龙山文化分布这个时候呢,旁边同时还有其他的文化分布。绿颜色、绿颜色山东这一片呢就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这批人呢后来是融合到夏文化里边去了,他们不是夏朝的东移,因为到夏朝的时候呢又有一批人大概从辽宁那个地方迁过来就占领了山东那个地方,这批人呢是野蛮人,这个考古上叫做岳石文化,这个是后话。然后这批人——关中地区,紫颜色的呢叫客省庄文化,这片地区呢后来周人的老家,但是周人和客省庄文化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批人后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没有。以后的周人他们是从陕北迁过来,迁到周原发达起来的,才形成了周以后向东灭了商,是这样一个形势。所以历史上那个迁徙、流动还有那个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复杂,不是像我们想象当中的一个朝代换为一个朝代,不是这样。上古的时候一群人他不可能控制整个中国那么大的地盘,他只能控制一小片地盘,一直要到秦始皇的时候才有能力把整个中国那么大的一块地方都把它控制起来,以前不行,以前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国家都是很小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希腊它都是城邦国家,它那个时候的国家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那个时候人的能力不可能管理那么大的地面,一直要到罗马帝国它才有能力管那么大的领土。这个蓝色的一块在汾河下游,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陶寺文化。陶寺文化的区域不是太大,现在普遍认为它可能和尧舜有关,那么陶寺化,现在有一本关于研究陶寺文化的有一本书,这本书呢叫做《襄汾陶寺遗址研究》。里边是论文集,还有考古报告,主编解希恭是当时的省委书记。那个我们现在很多著作都是领导挂帅,领导挂帅那称为领导工程,领导工程钱的问题就不愁了,所以我们要搞领导工程。我们对现在那个华夏文明溯源工程里边,陶氏文化是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因为他关系到尧。在那个地方,现在那么多年来一直在那个地方挖,每过两年就会有考古报告公布出来。那么我们现在在那个地方呢大概发现了近百处遗址——陶氏文化遗址。它的年代呢,我们看到它的下线已经进入了夏朝,上线在龙山时代,下线已经进入了夏朝。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考古文化和一个朝代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朝代是一个政治概念,而考古文化是考古学的一个文化概念,它里边不是完全等同。因为当你改朝换代之后,那个文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掉。因为改朝换代了所以我们的文化全换了、衣服全换了、用的锅碗瓢盆全部砸掉,重新做一套新的,所以文化上的延续跟朝代的更换它是两个事情。那么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陶寺遗址,陶寺是一个地方,我们在陶寺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城址,这个陈址呢不完全,就是西边的部分已经没有了,西边这个地方的半圈已经没有了,这个地方你看有一条大的冲沟,这个就是黄土高原上的那个地貌就是它有水土流失把那个黄土就冲出来一道沟。我到周原去看,周原旁边一条大冲沟从这边站在这边岸上看到对面岸上,宽大概总有好几十百八米那么宽,往下深几十米深,很陡的坡下去、很深,底下有一点点水。很深宽的那条大冲沟,后面就岐山,前面就是渭河。就是从岐山县的水冲出来一条大沟,然后老乡呢向坡道那样下去,到半坡他们还打窑洞。因为那个黄土嘛,那么厚几十米深全是黄土、纯净的黄土,里边打窑洞。所以这个城的西边就被破坏了,然后北边的这一部分,东边的和南边的大体上还是完整的。那么我们这个包起来的范围呢,二百八十万平方米,非常大。良渚文化的城比它大一点,二百九十万平方米。最近在陕北神木发现了一个城址四百多万平方米,这个是更大,这几个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的城址。而且我们在发掘了以后呢我们可以判断出来哪个是早期的,哪个是中期的,哪个是晚期的,因为它有叠压关系,我们可以分辨出来。那么我们里边呢也可以发现有宫殿区、有墓葬区、有仓储区,有仓库还有墓地。陶寺文化为什么很受重视因为他出土了一些迹象,出土的的一些东西非常的有价值。我们现在看到陶寺遗址呢是这个五角星的地方、是陶寺遗址,就是那个城址,这个城址周围呢还有若干个中型的城址,这个长方形的,比较大的城址,而在这个中型的周围呢,还有更小一点的遗址分布。所以整个陶寺文化的遗址分布呢,已经呈现出这种我们叫做三级聚落现象,就是大的、中的、小的。那么这个样子呢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行政单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仰韶时代呢就没有这种情况,仰韶时代的那个遗址都比较均匀、比较差不多,没有什么一个大城市旁边一个小村庄这样的情况没有。到了龙山时代普遍出现城堡,有城墙圈的大的遗址,周围有若干个小的、没有城堡的小遗址,那么这种现象呢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那么社会结构的复杂,是我们现在认为产生国家的前提。就是如果你这个社会很简单,那么你有个村长、有个组长,就可以把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管理起来;如果这个社会发展到几万人几十万人,而且中间出现了很多的层次,互相之间有很多的人群,人群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冲突,那么这样你就要有一个专门管理社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就叫国家。我们在探讨国家起源,现在习惯把它叫做阶级社会。实际上阶级社会这个概念是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我们提出来的。现代的社会学把这种现象叫做社会分层。社会复杂了以后它就会分出层次来,不同层次的人之间就会发生斗争。这样的一个社会就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冲突以后管理的就比以前要复杂。至于产生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人群的国家有各种不同的式样。所以这种三级聚落的分布呢,我们认为这个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化。那么从考古发掘中呢我们也看到,大墓陪葬品非常的丰富。大墓很大,而且里面有棺外面有椁,而且椁旁边还有龛,旁边挖进去一个龛,然后放随葬品。而周围也有很多的随葬品,我们发掘出来发现,它都被盗窃过,所有大墓都被盗窃。而且这种盗窃不是小偷打一个洞下去盗窃,而是在他埋葬以后不久,就把它整个刨了,那么一定是后来的人把前面那个集团或者部落给灭了以后刨他的祖坟。在大墓里边残存下来的东西很了不起,你像这种玉的簪子,很豪华,上面都是绿松石镶嵌;这一个玉雕的玉佩那个玉质非常好,我们从照片上看有点像是和田玉;另外这个大盘,大的那个红陶的盘里边画了黑色的,他们说是蛇看的不大清楚哦他们说是龙,我看看怎么也是像蛇,赤链蛇嘛,一圈黑一圈白一圈红的不是赤链蛇嘛,它没脚,它吐了一个舌头也没腿,那怎么是龙呢?但是这么大的盆子,很不简单。出土的鼓,我们现在看到是一个桶的样子,实际上它是一个鼓,木桶口上面蒙的皮是鳄鱼皮,所以叫做鼍鼓,这个鳄鱼皮的鼓根据文献记载只有王者才可以用,所以这些大墓里边埋的是死人绝对不是普通人,一定是领袖。在陶寺遗址的前些年发现了一个破陶罐,这个罐呢只剩下了一半,不起眼一个灰陶罐但是上面用朱砂写了两个字,一个字我们认识这个字是“文”字,文化的的文字,还有一个字,不太清楚,这个样子,那么据考古所的学者考证呢,说这个字是“尧”字,这个考证我们不去管它,当然也有人说这不是尧字,那么这是学者们的讨论,但是大数人倾向呢这是“尧”字。那个“文”呢,是形容字,是伟大的意思,“文”字,它实际上画的是一个人嘛,甲骨文里边的“人”,如果正写呢就是一个“大”字,一个“大”字就是正面的一个“人”,如果是侧面呢,就是一个“人”字,是这样的“人”字。而“文”字呢,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一个人,所以“文”字的本意,有一个本意就是大,那么“文尧”的意思呢,就是“伟大的尧”,这个文字的意思是伟大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伟大的意思。那么既然出来这个字说明这个地方它不是一般的地方,他们认为是尧的都城,而且这个地方,现在的地方叫做陶寺,因为文献里边记载,说尧的名字叫陶唐氏。所以这个陶可能是一个古名一直流到现在的,那么还有一些玉器都是质量非常好的,所以这样的玉器绝对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有礼乐器,出了鼍鼓、石磬以外还有陶鼓,这个陶鼓我们上次也讲过了,它上面蒙皮子的,这个一排钉呢,就是勾住那个皮子的,还发现了一个陶铃,甚至发现了一个青铜铃,小铃铛。虽然很简单,但是这个是最早的一些礼乐器,而乐器它是和礼仪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奏乐的时候都是举行典礼,举行仪式的时候的一种背景。所以后来孔子也很重视礼乐,他认为礼乐是一种教化人的一种手段,这个音乐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所以你到教堂去,人家都要唱圣歌,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在03年呢,在陶寺遗址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那么出土的时候实际上只有地下的一个痕迹但是这个痕迹呢发现它那个夯土的痕迹它是圆形的,而且它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根一根柱子,就是一块夯土一块不夯土,一块夯土一块不夯土,那么如果把它复原出来呢,是一道弧形的夯土的柱子组成的墙,中间呢有缝,这个样子就像我们看到英国的巨石阵那个样子,就这种概念,那么这个东西做什么呢?通过研究发现,这个弧形的夯土柱子墙的圆心位置,你如果站在圆心位置,向柱子的缝看过去,春分——太阳出现在这个地方,夏至——太阳出现在那个地方,出现在那道缝里边,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就推测这个地方应该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个天文台。当时已经有这样一种现象。那么文献里边确实也记载了说尧曾经派人羲和、羲仲兄弟两个人(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编者补充)去测量天文历法,有这个记载,那么这次发现的这个遗迹正好和这个记载可以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陶氏遗址非常的重要,居然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出现,那么后来没有这种东西,因为后来我们有仪器,我们可以用浑仪简仪啊这种仪器来看天象,我们不必要用这个夯土墙,夯土墙建起来多麻烦。登封我们看到登封有一个元朝郭守敬留下来的一个测量天的那个台,那个台也是,它也是砌的一个台上面有缝,有一道缝,后面地上缝那个在台上有一个梁,地上有一个石头砌的一个标尺,然后太阳从那个缝里照下来的时候,那个上面那个梁在那个标尺上有一个投影,这个投影到什么地方是夏至,到什么地方时冬至,这个就是测量时间的一个天文台。南京紫金山上面有个古天文台,北京火车站外面也有一个天文台(建国门),后来测量这个我们都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不必要搞那么大。但是这个是在陶寺文化时期出现的这个东西呢,说明是在观测天象的能力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陶寺文化的陶器,大概是这样的一些东西。这种有三条腿的、腿里边是空心的这样的一种器皿,是在北方吃小米的地区才有的,我们南方吃大米的地区呢这种东西不大有的,我们用鼎,他们用鬲。所以我们现在北方的吃小米的考古文化跟吃大米的考古文化大体上是根据这个鬲来分的,他们有鬲而我们这边没鬲那么也有彩陶,也有漆器,但是漆器都烂的很厉害,因为黄土里面漆器不容易保存。陶寺文化里边呢,我们还出土了一些铜器,一个小铜铃,你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铜铃,因为铜铃它是空心的,铸造起来比较难,这个说明铸造技术已经进步了,那么像这种铜环,实际上铸造起来就比较简单,两个模子合起来,中间掏空了,一铸就出来了,而这个铜铃呢它要外面一个模子,里面有一个芯子才能做得出来,所以技术上呢比较复杂,所以别看这个小铜铃,说明陶氏文化的冶炼技术已经进步了。那么到了下一个阶段就是二里头文化呢就出现了青铜的容器,陶氏文化里边还没有。尧舜禹在我们的文献里边(特别是儒家)儒家认为尧舜禹他们是禅让。儒家认为尧舜禹的时候天下为公,到了大禹以后就天下为私了,就传儿子了。以前是禅让,一个领导人年老了,他要传位,他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听听大家意见,推荐接班人,然后尧就把自己位子传给舜,舜又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禹,而到禹,按照这个传统应该传给伯益,因为已经定下来伯益是他的接班人,但是后来,被他的儿子启夺了那个王位,结果,伯益就没继承。启以后就把这个位子都传给自己儿子了,从此以后说这个叫做家天下,天下为私,以前是天下为公,不传给自己儿子的。但是实际上我们跟据史记的记载,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代,都是黄帝的几世孙几世孙,他们都是自家人,你虽然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你也是传给自己的本族人,你还是在自己人里边传位,而不是在整个社会上传给别人。但是法家不是这样认为的,法家认为尧舜禹是逼的,尧传给舜是舜逼尧,而舜传给禹是禹逼舜,这个传位过程不是那么的和平,也不是那么的善良、温良恭俭啊是禅让,而是跟汤,跟武王一样,实际上商汤、周武王都是以臣弑君,他们都是以臣弑君,你们为什么说他们是圣人?这不是为他们脸上贴金嘛?他说这四个人实际上都是以臣弑君,可是大家都说他们是圣人,法家的这个说法和儒家是不一样的。到底是儒家关于尧舜禹的说法对还是法家关于尧舜禹的说法对,我们从陶寺文化里边发现,陶寺文化晚期把早期的那个遗址都给破坏了,把它的城给扒掉了,把它的墓也给刨掉了,而且我们还发现很多的那个坑里边有很多的头颅,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尸骨,这一具尸骨我们看到是一具女性尸骨,盆骨里边穿了一个牛角,显然发生了暴力,肯定被强暴以后致死的。我们现在在陶寺遗址发现的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来在陶寺文化晚期,当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而且这个冲突是充满了杀戮,根本不是一种和平的禅让像儒家所说的那样。如果是禅让干嘛会出现这种现象,城墙也被扒掉,宫廷也被扒掉,墓也被刨掉。如果我们能够肯定陶寺遗址是尧的都城的话,那么在它的晚期发生过一场暴力事件。而这场暴力事件就是尧和舜之间的更迭。那么舜去掉了尧以后,那么这个地方就变成了舜的一个据点,舜可能后来又迁走,但是我们不是很清楚,我们基本上现在认为陶寺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大概和尧有关。那么尧,实际上在尧的身上也有很多的疑点,你比方说,文献里边说尧都是在平阳,也就是在晋南,但是尧的坟墓在济宁,济宁在现在的山东。尧是山西人,干嘛死到山东去?是吧,死了以后为什么葬在山东?当然现在山西也有尧的墓,很多地方都有尧的墓,大家都在抢,我这个地方有尧陵,他那个地方也有尧陵。然后大家都在那里宣传,然后他们就要请我们去给他们证明,我们这些人也有饭吃,到处去给人家证明祖宗,某人是你的祖宗哈,某人是你的祖宗哈。其实关于那个时代的事情,都不见得能搞得那么清楚。接下来,另一个要说舜。舜,根据孟子说是东夷之人,没问题,是东夷人。但是,舜——我们都知道他死在苍梧,也就是湖南。九嶷山上白云飞,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不是有诗嘛。九嶷山下有舜庙,没有舜陵,湖南株洲有一位老师曾经来找我,他说我们那个地方有舜陵,我说舜陵在哪里?他说在一座山上。我说山上怎么样?他说山上一个坑。他说这个坑实际上深不见底。深不见底的坑我们叫做天坑是吧,他说传说是舜死了以后那个棺材要运到山上去葬,运到山上突然就陷下去了,陷出一个大坑来。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一个大坑。我说你那个都是神话。他说要请一帮学者,帮他去证明,因为山下面有舜庙。我说你这种事情你不要来找我们,找你们湖南的专家去证明,我们说外地专家都不会来给你证明的,舜是你湖南人。因为舜葬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现在叫零陵县,湖南零陵县是知道的,黄帝陵在陕西,陕西那个县叫黄陵县,就是因为黄帝陵在那里叫黄陵县,舜帝的陵在零陵那个地方叫零陵,因为他比大禹还要早嘛,舜叫零陵。而且据说他的两个夫人,这不后来也陪着他死了嘛,死了以后成了湘水之神,一个湘夫人,一个湘妃,然后夫人哭啊,哭的眼泪都洒到了竹子上就成了斑竹,那个斑竹就是湘夫人湘妃哭的眼泪洒出来的。如果舜真的是禅让,他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原地方的首领,他要跑到湖南去死到湖南去?显然是去避难是吧,显然是逃出去的嘛,你不逃出去你干嘛死到湖南去?就跟夏桀一样,夏桀不是后来死到了巢湖嘛,夏桀被推翻以后,他逃到有巢氏,就是现在的安徽的巢湖,你在河南怎么死到安徽去?死到皖南去了?这种记载实际上里边都有疑点,而这种疑点也许是学者们用一种婉转的方式来反映出当时的这种冲突斗争,他不好直说是吧,直说了……为尊者讳嘛,大人物干的不光彩的事情你不能把它说清楚嘛,婉转的说,这种叫做春秋笔法,委婉。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尧舜禹的遗迹全国各地都有,这张图是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他的博士论文里边、他的博士论文就研究尧和舜的那个传说,那么它里边根据清朝的嘉庆的《大清一统志》,把全国各地有尧舜的那个地方都记下来,然后标在这个上面。你看,A和B是两个部落,A是关于尧和舜的地点,B是和尧舜有关的、同时代有关的其他人的那个遗迹或者是寺庙的地点。你看全国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大的范围,都有尧和舜的遗迹或者是寺庙。这张表,是我根据他的方法,让我的学生做,就是从《大清一统志》里边,一本一本地查,每个县每个县地查,这个县里边有没有关于大禹的传说、遗迹,或者大禹的寺庙,有的全部给我记下来,记下来以后我把地点给它标上去。你看到那么大的范围里边都有大禹的遗迹或者是大禹的寺庙,你想大禹治水当然是中原的事情,可是大禹你知道他生在哪里吗?文献里记载说,禹生于北羌,就是汶川地震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个山洞叫做石纽,大禹就生在那个山洞里边,大禹这么生到北羌,生到汶川去了?汶川这次地震把大禹老家震掉了、震没了。我们在地震之前还跑到汶川去开会,就是因为他那个地方说大禹是出生在他那个地方的,然后治水,跑到黄河来治水,你这跑得也太远了。然后大禹娶的老婆——涂山氏,在安徽,在安徽的蚌埠旁边有一座小山,叫涂山,涂山说,他的老婆是那里的人,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在那里。然后苏州,太湖当中有个岛叫东山,东山上面有一座大禹庙,太湖说说太湖也是大禹治水治出来的。大禹那个时代你想想哪来那么大的能力是吧,我们现在要治水,都是挖土机在那里挖,想怎么治怎么治,大禹那个时候扛个锹,你跑全国去治水,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全国各地都有大禹的遗迹,绍兴还有个大禹陵,你大禹怎么北方人死到绍兴去了?我到绍兴大禹陵去参观,问他们管理人员,我说大禹陵在哪里?因为大禹陵里边只有一块碑,碑上“大禹陵”三个字,“大禹陵”三个字是明朝时候人写的,碑后面是一个殿、殿后面是墙,这没有墓,这找不到墓,我就问他我说那大禹陵在哪里?他指着后面那座山说就在这个山里。这不知道山里哪里是他的墓就拿这座山当他的墓,这座山形状很正,一个很正的圆锥体,像个坟墓一样,这不能把山当墓,显然绍兴的大禹陵是衣冠冢,是一个纪念大禹的地方。但是在大禹陵旁边有个村庄,这个村庄里边的人都姓大禹的姓,大禹姓姒,全国姓这个姓的人大概只有一两千,就都在绍兴,这个就直系的后代,他们就保持着姓大禹的姓。大禹当然他的后代很多,但是他的后代别的后代都姓了别的姓了,也许最多的是姓夏,因为他后代那个王朝是夏朝。古代的时候姓是可以改的,不像现在,现在名可以改姓不能改。全国就几千人姓大禹的姓,可是为什么全国都有大禹的庙或者大禹的遗迹?这是因为大禹的后代后来迁徙分布到全国各地。尧舜的遗迹和庙宇分布在各地也是因为他们的后代分布到各地,中国文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敬祖尊宗。我们一定要尊敬自己的祖先,当他们的后代迁徙到各地,他们就会在当地找一个景物说这是大禹的遗迹,这是尧的遗迹,或者造一个衣冠冢,或者造一个寺庙来纪念祖宗。那么你汉朝造了,到了宋朝就成了古迹了嘛,你宋朝造了到了明代那就是古迹了嘛,现在的人我们还在为将来造古迹。关注历史讲坛微信,请搜索:lishijiangtan
深度史料分析,传奇历史人物,经典历史照片,神秘文物遗址。
自信而强大的文化,不畏惧质疑,海纳百川的华夏文化出不了你这种毫无根据便破口大骂的人,你自称华夏子民简直是侮辱先祖。 // @怡仁: 这个畜生,识学不及,知無之质,竟敢大言不惭,怀疑先祖!怀疑我华夏的起源!为名为利竟然口无遮拦,此人与畜生无异!难怪圣人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