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的故事阅读,陈景润的故事为什么会心的笑了

我们的三班
//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玄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科幻小说...
我们的三班
更新时间: 12:38:00 字数:984 更新时间: 12:43:00 字数:4147 更新时间: 12:45:00 字数:3494 更新时间: 12:47:00 字数:4357 更新时间: 12:50:00 字数:3689 更新时间: 21:50:00 字数:4631 更新时间: 21:52:00 字数:3700 更新时间: 21:55:00 字数:5676 更新时间: 22:45:00 字数:4500 更新时间: 22:53:00 字数:6583 更新时间: 22:58:00 字数:4591 更新时间: 22:05:00 字数:4647 更新时间: 22:11:00 字数:3641 更新时间: 22:18:00 字数:3215 更新时间: 22:26:00 字数:3500 更新时间: 22:34:00 字数:4139 更新时间: 22:37:00 字数:3031 更新时间: 2:05:00 字数:4388 更新时间: 2:19:00 字数:4101 更新时间: 15:03:00 字数:6900 更新时间: 15:10:00 字数:9732 更新时间: 14:14:00 字数:6249 更新时间: 14:39:00 字数:89362005届江苏省宜兴中学高考考前指导-高考模拟
来源: 作者:
&&&&试卷摘要: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鲁智深式的腹诽,出于对老钱生活环境的不满,这更见得老钱做学问的执著。B.作者时常会到老钱的窗下看灯,文章通过师生的互勉来表现双方心中的那份挚情。C.夜送女友的一段描写,意在表明年轻人不应过度沉溺在恋情中,应有更高的追求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浅濑&&&& 耍赖皮&&&&& ]痢&&&& 万籁俱寂&&&& 水獭
B、闶阆&&&& 书生琅琅&&& 锒铛&&&& 不稂不莠&&&&& 狼奔豕突
C、咸津津&& 癫痫&&&&&&& 嫌隙&&&& 谐谑&&&& &&&&&涎皮赖脸
D、吊嗓子&& 调度&&&&&&& 苇苕&&&& 掉以轻心&&&&& 钓鱼竿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扁biǎn&& 扁平&&& 看扁了&&&& 扁舟&&&&&& 扁鹊
B、给jǐ&&&& 给养&&& 给予&&&&&& 给以&&&&&& 家给户足
C、冠guān&& 皇冠&&& 冠心病&&& 衣冠楚楚&&& 冠盖相望
D、应yìng&& 应变&&& 应届&&&&& 应承&&&&&&& 得心应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体例&&& 打官腔&&& 一筹莫展&&&& 即来之,则安之
B、惦记&&& 预备役&&& 缘木求鱼&&&& 男儿有泪不轻弹&&
C、稽查&&& 敲竹杠&&& 破斧沉舟&&&& 有眼不识泰山
D、学力&&& 炒鱿鱼&&& 立竿见影&&&& 一把钥匙开一把琐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湛&& 白炽灯&&& 莘莘学子&&&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B、洗练&&& 打圆场&&& 名门望族&&&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晦涩&& 杀手锏&&&& 如雷贯耳&&&& 推心至腹 &&&&&
D、间谍&&& 绵织品&&& 唯物辨证&&& 轮船起碇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并危害科学。
(2)、春节期间,北京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一份精美的礼品。
(3)、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电影《西施眼》,播出前并未---------宣传,可播出后很快成为大学生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A、误解&&&& 敬赠&&&& 大事&&&&&&&& B、 误解&&&& 惠赠&&&&& 大肆
C、曲解&&&& 敬赠&&&& 大事&&&&&&&& D、 曲解&&&& 惠赠&&&&& 大肆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个病人本来只是小毛病,但因医生-------失当,结果病反而闹。
(2)、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直被人们------。大了
(3)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对台海地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处置&& 传诵&& 更 / 和&&&&&&&&&& B、处置&&& 传诵&& 也 / 乃至
&& C、处治&& 传颂&& 也 / 乃至&&&&&&&& D、处治&&& 传颂&& 更 / 和&&&&&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
B、 中国乒乓球队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发奋苦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再夺三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败。
C、 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
D、他为我送来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不喜欢的人从来不会假以辞色。
B、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C、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起来了,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D、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想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生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不仅是因为生物袭击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还因为世界各国警方对此都防备不足。
B.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C.小王的稿件发表后,杂志社便给他赠送了样刊和稿酬。
D.那天,省出版局大院内人头攒动,三个被捆绑的盗贼被警察押上汽车呼啸而去。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在新疆各族人民喜庆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一批累计达数百亿元投资的国家级大型工农业生产基地在这里次第出台,意味着新疆大开发期的到来。
B.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飞机在空中飞行,其尾气可直接影响气候变暖。
C.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学习音乐的实践证明,培养音乐专门人才需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D、鲁迅的&阿Q正传&语言很有特色,有的直白,有的通俗,有的一语双关,无不精妙绝伦.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庚子年前后(公元1900年),四川连年旱灾。
B.古代的严肃作家,即使在小说中信笔写了“三星正南了”五字,若是追问起来,他也往往能讲出三星正南指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时分。
C.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指出,话题作文使应试作文缩小了限制、扩大了自主,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但也给套题、抄袭开了方便之门。
D.如果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纳入当地公办学校招生计划,让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平起平坐,并且不收任何赞助费、借读费,那真是“利见当代,功在千秋”之举。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马加爵的泪水竟然远比死者的鲜血更让人觉得沉重;而他的忏悔与自白远比那些永远失去的生命更让人觉得无奈和悲痛。
B.对待考试作弊,是否也应该像足球“黑哨”一样让司法介入?作弊的性质是违记?还是违法?如何认定作弊?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C.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死水》。
D.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文人作品集是《离骚》,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
B、七言古诗是长短随意、声律比较自由的诗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是用这种诗体写成的杰作。
C、“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评述的是婉约词派代表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以及豪放词派代表苏轼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D、《悲惨世界》《罗亭》《变形记》《百年孤独》《等待戈多》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雨果、俄罗斯的屠格涅夫、英国的卡夫卡、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和贝克特。
14、下列内容对应有错的一项是(&& )
A、《牡丹亭》――明代――剧本――汤显祖
B、《荷花淀》――当代――小说――汪曾祺
C、《欧也妮?葛朗台》――法国――小说――巴尔扎克
D、《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诗歌――裴多菲
二、科技(社科)文阅读:
(一)海啸
12月28日印度洋海啸的原因在于海洋深处两大板块的挤压。在长750英里、宽300英里的“潜没区”,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挤压到菲律宾板块下面。这种地质运动是痉挛性的,因为压在下面的板块总想把上面的板块拉下去。随着压力增强,上面的板块反弹回原来的位置。此次地壳运动发生在海床下面6英里深处,只移动了16.5英尺,这么大距离已经足以造成灾难了。海床隆起,占据了海洋的位置,海水不得不寻找别的去处,因此以巨浪或者海啸的形式向外流动。总部设在爱丁堡的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地震学家罗杰?马森说,类似的事件几百万年来已经多次发生过,而且在今后几百万年中还会多次发生。他说:“地震的效果无力应对自然灾害,只不过你是从水底下扔来的。你制造出相当于水花的东西,水以波浪的形式向外扩散。”
在海洋上,海啸的波浪是很小的,可能只有几厘米到几米高。在20英里外的渔民很难觉察到这种波浪。它们的速度取决于海水的深度,一般是每小时几百英里。海水越深,波浪前进的速度越快在最深的洋底,它们能赶上喷气飞机的速度。在海啸到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马尔代夫海岸时,它的前进速度减慢了。越受到挤压,海浪就变得越高。当它到达海岸时,它就变成了可怕的海啸。
此次海啸造成这么多的人员伤亡还与全球气候变暖、拙劣的沿海开发计划以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威胁有关,它们正在削弱如红树林湿地和珊瑚礁等有助于约束海洋的天然屏障。绿色和平组织环境组的成员说:“许多国家的海岸线都遭到了威胁。海岸沿线的道路、养虾场的建设以及沿海旅游带的开发正在侵蚀亚洲的这些天然屏障。”科学家称,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大气中吸收热量的气体增多。这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暴风雨,并使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受到进一步侵蚀。德国一个气候影响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里夏德?克莱因称,无力应对自然灾害常与贫困联系在一起。他说:“无力应对自然灾害既有环境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比如,荷兰可以修建更高的堤坝,以抵挡海洋带来的灾难,但是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能力这么做。”他建议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拥有更好的、针对飓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机制。(摘自《参考消息》)
1、下列对“就像在水池中扔一块石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当海床隆起,占据了海洋的位置,海水就不得不寻找别的去处。
B、& 海水获得来自海底的能量后,就将能量以波浪的形式向外扩散。
C、& 地震学家罗杰?马森认为,类似的事件几百万年来已经多次发生过,而且在今后几百万年中还会多次发生。
D、& 引发此次海啸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海床下面6英里深处,这种痉挛性的运动还可能发生。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印澳板块虽然将菲律宾板块挤移了不足20英尺,但产生的能量却是惊人的,从而引发了此次印度洋海啸。
B、& 在海洋上,一开始海啸的波浪是很小的,不借助仪器很难被人发现。
C、& 海啸波浪的前进速度与海水的深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成正比关系。
D、& 海啸波浪的力量与海水的深度有关,越是接近海面,其力量越小。
3、下列对加重海啸破坏力的人为因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开发等因素都加强了海啸的破坏力。
B、& 养虾场的建设以及沿海旅游带的开发破坏了可以阻挡海啸的红树林和珊瑚礁。
C、&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间接地使海岸线受到进一步侵蚀,从而减少了海啸的袭击阻力。
D、& 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马尔代夫海岸阻挡了海浪,而使得海浪变成了有破坏力的巨浪。
4、下列对原文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次海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人类不破坏海岸线,将不会有这样的灾难悲剧。
B、& 灾难与受灾国的经济发达程度有较大关系,如果经济足够发达,就可以修堤坝消除海啸。
C、& 如果这些受灾国有较好的预警机制,那么就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
D、&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荷兰,如果能给这些国家一定的技术支持,就可以避免灾难带来的巨大损失。
&&& ①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②四川民谣里“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③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快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④习惯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它的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⑤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⑥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
&&&&&&&&&&&&&&&&&&&&&&&&&&&&&&&&&&&&&&&&&&&&&& ――王朝闻《月与指月》(节选)
1、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
B、& 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C、& 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
D、& 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
2、第⑤⑥段中引用白居易诗句的例子想要说明的一项是(&& )
A、& 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老妪对诗歌的理解要深刻得多。
B、& 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决定了审美个性的差别。
C、& 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生活,就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
D、& 对同一艺术客体的理解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
B、& “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
C、& 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
D、& 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著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
B、& “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
C、& 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悟。
D、& 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 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越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茗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乡事,一如教儿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回到
&&& B、盘& 间未尝有俭色&&&&&&&&&&&&&&& 俭色:不丰盛的情况
&&& C、鸡鸣卧焉&&&&&&&&&&&&&&&&&&&&&&& 鸡鸣:鸡叫天明
&&& D、复力争之&&&&&&&&&&&&&&&&&&&&&&& 争:争论
2、对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③其善诱之&&&&&&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其”不同
B、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其”相同
C、①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其”相同
D、①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其”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贤良美德的一组是:(&&& )
&&& 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 ②令吾母指其疵
③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⑤俟怒解,复力争之&&&&&&&&& ⑥训以纺绩织事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劳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本文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表现极为具体化。
D、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有点晴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诗的最后一句“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写得绝妙,人们称赞它“无画又胜于有画”,你认为这句诗妙在何处?请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注)。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注)穷秋:夏历九月。
&& (1)、宋词从创作风格上可分为--------和-------两大流派,本词可归入--------派。
&& (2)、词的开篇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 (3)、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之为“新奇的比喻”。请指出该比喻“新奇”在哪里。
(二)名句默写:
1、-------------------------------,------------------------------。余虽好修犷抠猓莱嵌μ妗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6、然力足以至焉,----------------,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7、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
8、简能而任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 &&&&&&&&&&;文武并用,&&&&&&&& 。
9、故木受绳则直,&&&&&&&&&&&&&&& ,&&&&&&&&&&&&&&&&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0、&&&&&&&&&&&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2、&&&&&&&&&&&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3、&&&&&&&&&&&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4、&&&&&&&&&& &&,&&&&&&&&&&& ,岂独伶人也哉?
1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 。
1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 良
漫空都是黄色的粉尘。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轩辕柏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深抠进黄土,扎向地心,伸向天际,用力合抱住整个儿高原。
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舞着弯刀、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间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
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寞,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寞,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抵御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
唉,南方,南方。
他忽然想到了西方。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真是一群好汉子。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他看到斯文?海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
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是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367次家庭舞会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
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他真想把那些整天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色――黄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纯朴和漠风的豪气。
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坚硬的骨胳,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
他想,将来有了这些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1.&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观全文,作者抒发了哪几个方面的感情?请概括回答。(4分)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提示:一定要通观全文。还可据第4题E得到本文层次方面的一些提示,并作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2.& 作者眼中的“高原”是什么形象?为什么说“高原”是“中国色”?(4分)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既是“作者眼中的”,最好找原文现成语句。此题有两问,要分别作答)
3.& 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 &&&&&&&&&&&&&&&&&&&&&&&&&&&&&&&&&&&&&&&&&&&&&&&&&&&&&&&&&&&&&&&&&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找对比,最好要按行文顺序找,以免脱漏。本题也有两问)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文章中的“他”就是作者。作者以站在山梁上的遐思迩想为线索,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增强了文章的纵深感。
B.文章开头写黄土高原的苍茫广阔,表现了一种宏大的境界,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一个小小的黑点”出现在这一背景下,也表现了个人在博大的历史面前的渺小。
C.“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丝绿草”的描写具有双层含义,实写高原的荒凉景象,虚写“他”的寂寞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对中国古老文明无人问津的悲哀。
D.“始皇陵兵马俑”代表了久远的历史,“武士”代表的是一种在外族侵略者面前不屈服的精神,“轩辕柏”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E.本文依次写了三个阶段的中国,它们分别是五千年的中国、近千年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 老钱的灯&&&&&&&&& 孔庆东
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钱老师。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有时便不免发一点鲁智深式的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们的心。
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二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我披星戴月从三教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的笑――大概又接见了什么文学青年吧。我深更半夜从校外回来,那窗口像一只炯炯发光的眼睛注视着我。不知不觉,我竟养成了一种毛病,只要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那窗下。看一眼那灯,似乎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她勃然小怒:“又是老钱,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简直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一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祸。
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化弄没的么?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写鲁迅,与周作人。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名句吧?
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
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子。
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真想喊一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灯嗡嗡地喘息着。
老钱是个普通人。
但他的灯,亮在我心上。
1.本文题为“老钱的灯”。
(1)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老钱”这一人物形象。
&&&&&&&&&&&&&&&&&&&&&&&&&&&&&&&&&&&&&&&&&&&&&&&&&&& _________________&&&&&&&&&&&&&&&&&&& &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灯”的象征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认为,“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所谓“再也说不清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 &
3.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一种即可)及其作用。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
&&&&&&&&&&&&&&&&&&&&&&&&&&&&&&&&&&&&&&&&&&&&&&&&& &&&&&&&&&&&&&&&&&&&&&___________________ &
(2)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鲁智深式的腹诽,出于对老钱生活环境的不满,这更见得老钱做学问的执著。
B.作者时常会到老钱的窗下看灯,文章通过师生的互勉来表现双方心中的那份挚情。
C.夜送女友的一段描写,意在表明年轻人不应过度沉溺在恋情中,应有更高的追求。
D.这篇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又风趣幽默,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六、语言综合运用题:
1、& 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张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⑴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⑵鲁迅侧重的是&&&&&&&&&&&&&&&&&&&&&&&&&&&&&&&&&&&&&&&&&&&&&&&&&&&&&&&
⑶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2、& 2004年11月,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社对获得2003年度“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42位教师的区域分布作了一个调查,其情况如图所示。请认真读图,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区域差别更重要的客观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较高的相关性。综观全国,&&&&&&&&&&&&&&&&&&&&&&&&&&&&&&&&&&&&&&&&&&&&&&&&&&&&&&&&&&&&&&&&&&&&
3、下面是某电视台同一频道在一个月内播放的两幅画面,请分别给这两幅画面设计画外音。
&&& &画面一:冬日,晴空。北京街头出现了色彩缤纷的花卉和高大繁茂的热带乔木,人们绕有兴趣地观看,议论。
【画外音】& &&&&&&&&&&&&&&&&&&&&&&&&&&&&&&&&&&&&&&&&&&&&&&&&&&(不超过35字)
画面二:一位生态学家,指着街头一株株仿真的椰子树说:“这些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椰子树不仅起不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阳光照射下还会释放有害气体……”
【画外音】&&&&&&&&&&&&&&&&&&&&&&&&&&&&&&&&&&&&&&&&&&&&&&&&&&& (不超过35字)
4、& 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海啸,某组织要为受灾国家举办募捐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诚恳,构思新颖,语言简明。(20字以内)
&& □□□□□□□□□□□□□□□□□□□□
5、& 请用归谬法(反证法),驳倒下面这个片断中律师的话。
&&&&&&& 一位醉酒的司机竟然开车撞倒了天安门金水桥的护栏,在法庭上,他的律师说:“挂在桥头拦车辆的钢丝太粗了,汽车撞上绳索后,它没有断,所以才拉断了汉白玉护栏,因此责任不能完全归于肇事司机。”
&& 你的反驳:&&&&&&&&&&& &&&&&&&&&&&&&&&&&&&&&&&&&&&&&&&&&&&&&&&&&&&&&&&&
6、& 请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必须与前文的思路紧密相连。
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泉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得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看,&&&&&&&&&&&&&&&&&&&&&&&&&&&&&&&&&&&&&&&&&&&&&&&&&&&&&&&&&&&&&&&&&&&&&&&&&&&&&&&&&&&&&&&&&&&&&&& &&&&&&&&&&&&&&&&&&&&&&&&&&&&&&&&&
7、从标点和表达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的《生命的流程》(陈锋著,全书25万,散文随笔集。)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的用心。⑨有意者务必订订阅。
⑴&&&& 处(填写序号)为&&&&& ;&& ⑵&&&&& 处(填写序号)的&&&&& 为&&&&&& ;
⑶&&&& 处(填写序号)的&&&&& 改为 &&&&&。
七、作文审题指导: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 这是命题型单一式话题作文,去年高考北京、上海都采取这种题型,但不允许写诗歌。写好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放飞思维的风筝,思路一旦打开,作文就容易写好。建议采用添加法,在“拒绝”前后加上一些词语开拓写作范围。“拒绝”是动词,可以在后面添加宾语,如“拒绝诱惑”“拒绝平庸”“拒绝溺爱”“拒绝虚荣”等。无论哪个方面的内容,只要是反面的,都在拒绝之列。也可在“拒绝”前面添加词语,如“学会拒绝”“贵在拒绝”“不要拒绝”等,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拒绝”的看法。还可以添加其他词语与“拒绝”并列,如“接受与拒绝”“拒绝与正气”“拒绝与开放”等,这样一来思维空间就得到进一步拓展。当然这种添加不是随意的,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迅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体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的掌声。
上面的事例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联系现实生活,以“面对别人的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首先,应提升对这个话题的认识,使立意有较高品位。
面对别人的成功,可以有两种心理、两种态度。其一,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嫉恨他人的进步,贬损他人的成功;其二,襟怀坦荡,态度豁达,像材料中的法国代表团那样,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其次,应明确话题的行文范围,尽可能拓展思路。
以这个话题行文,既可以由自身经历引发议论,即以事明理;也可写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编述故事,用形象化的手法揭示题旨。只要不超越“面对别人的成功”这个范围,就都应视为切题之作。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如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请以“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精神家园”的内涵,题目已作了提示(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但如果没有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此时,我们就应该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进行立意: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实际是要守住美好的精神家园中的善良、正直、尊严、诚心、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爬在窗台上,看见窗外有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情开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原来开错了窗户。”
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户”吗?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以“别开错‘窗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 “别开错‘窗户’”的意思是:要用正确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也许你的生活一帆风顺,世界在你眼中本就美好;也许你曾经磨难,你心中有了种种的牢骚和不满。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带着某种狭隘和偏激来看待世界。只有用正确的视角来观世界和生活,我们才能形成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无论何种文体,只要能阐明这一观点就是合适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神州大地,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名人辈出,如屈原、汉武帝、祖冲之、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陈景润、………请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 去年湖南卷与江苏卷的高考作文题是设计导语引出话题,属于导语式话题作文题型,这道题也属于这种类型。要写好这道题,首先要确定写哪个中华名人,除了导语所提到的人物,还有许许多多的各个时代的俊杰供我们选择,但要选自己最熟悉的。不管写哪个名人都要突出他的特点,写最让你钦佩、给你最大影响、最典型的某些方面,而不要面面俱到。不能只写名人,要与“我”相联系,而且都要落实在对“我”的影响上。具体写法多种多样,可以正儿八经地进行议论,可以编述故事夹叙夹议,可以采用对话式与名人畅谈,还可以写梦境与名人相遇……由于话题没有限定几个名人,允许写多个,但限于篇幅以写一个为好,因为写多个容易失之肤浅。――不过话说回来,如有把握多写一两个,其构思将与众不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下面是某家电视台同一频道在一个月内播放的两幅画面――
画面一:冬日,晴空。北京街头出现了色彩缤纷的花卉和高大繁茂的热带乔木,人们饶有兴趣地观看、议论。[画外音]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冬日的北京,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画面二:一位生态学家,指着街头一株株仿真椰子树说:“这些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椰子树不仅起不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在阳光照射下还会释放有害气体……”[画外音]没有科学便没有环保,生态学家呼吁,去掉装饰,还原冬天的本色。
[写作指导]
关系类的话题作文已连续两年在全国高考作文中出现,值得注意,但话题的两个短语之间的关系却在变,所以,备考时要留心不同类型的关系的话题作文的训练。
就本话题而言,“装饰与本色”这两个短语之间应是选择关系,“装饰”是使美观,是锦上添花;而“本色”是本来面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要装饰,还是保持本色,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爱好来确定。
审题时,要注意几个误区:一是把“装饰”写成“掩饰”,其实二者的动机和目的是根本不同的。“装饰”的目的是使美起来,更引人注目。而“掩饰”的目的是掩盖丑恶、不足或缺陷;二是把“本色”与“本性”混为一谈。“本性”有好有坏,而“本色”应指好的方面。三是把“东施效颦”的模仿当作“装饰”,而大谈美与丑。
立意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既可写拒绝装饰,保留自然的美,保持自己的个性,主张多一份本色,少点装饰,一个人没有了本色便容易失去自我。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立意,和谐的装饰更凸显本色,恰倒好处的装饰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有了“兰芷在手的屈原才更像屈原”。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水就有岸,岸阻遏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以“水与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 “水与岸”的关系实际是“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水离不开岸,岸约束水的行为;有了岸,水才能更畅快也更自由地流动。生活中,约束之事比比皆是:对于一个万众之邦而言,芸芸众生的行为是奔涌的急流,法制则是那牢固的堤岸;在个人的生活之中,老师、家庭的善意约束也为学子的前进指引了航道;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一种约束心灵之水任性纵横的岸――人格的“岸”,它约束着我们朝着理性的方向前行,徜徉人生的大海。守护好自己心灵的岸,我们将赢得最大的自由。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锁”需要我们去打开,而我们应该用什么去开这些锁呢?。请以“钥匙和铁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锁”(心锁)象征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铁棒”象征蛮干,费力但无效果的方法;“钥匙”象征把握规律,用理解沟通的方式巧妙地解决问题。
话题虽要求写“钥匙和铁棒”两者的关系,但实际理解时应结合材料,从钥匙、铁棒以及锁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可以谈教育中两种教育方法的优劣,可以谈与父母、同学、领导沟通交往的技巧,等等,这样审题才是最稳妥的,才能符合话题的要求。
八、作文文体指导: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描写)和“叙”(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思想感情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考生的考场记叙文,最主要的毛病(能避免这些毛病,你就超出一般人之上了)是:
1、选材平淡无价值。如“诚信”这道作文,如他借我二十元钱,到时还了我;约定几点出发,他准时来了;自己不守承诺,偷吃了一块糖等。这些材料,当然也涉及“诚信”,如果放在一个特定背景下,也可能写得惊心动魄。但是,许多考生写作时,没有特殊的背景,平平淡淡地叙述了一件小事,不能充分显示诚实守信,当然不能算好文章。
2、没有“记”(描写)。只“记”不“叙”,不像记叙文,而且几句话一说就没有内容写了。如“那老人一步跨了进来”是“叙”。“记”就是“那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如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的老人,走到门槛前,先是站住,然后伸出左手,掀起长袍的右角,右腿抬起来,再在前方从左到右画了个半圆,再一步跨过门槛。同时左脚非常跟进。他稳稳地站在门槛里了。”这种目击式的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具体形象。
3、缺乏主题思想。有些文章的题目,只是记一件事,比如“放学以后”这类题目。考生写这种题目的作文,只是记放学以后的所见所闻。但是要问一声,你写下这些是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思想?可能答不上来。写文章总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观点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是死的。尽管记叙文的观点有时不是直接的,可能隐藏得比较深,但还是可以让人感觉到的。你写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
鲁迅先生早就指出:“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应成为记叙文写作的法则。
如何使你的记叙文写得“出色”。(能做到这一点,你可以超出百分之八十的人)
& 1、题材恰当、新颖、生动。
恰当,是指切合文章的题目和主旨。比如,写《谦虚》一文,有的考生写到蒋介石如何刚愎自用,不虚心,最后失败。虽然蒋介石的失败有他听不见别人的意见的成分,但关键不是不谦虚。这种题材就不恰当。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好材料。
新颖,是指材料有新鲜感。如果你的阅读面很宽,又能广泛的联想,必然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旧的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也是一种新颖。
生动,指材料充满趣味,能让人潸然泪下,能让人开怀大笑,能让人回味无穷,能让人抚掌击节,能让人久久不忘怀,等等这类,都是生动的。(当然不能故弄玄虚、耸人听闻、离奇失真。)
2、要有起伏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波澜、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是记叙文的看点,考场作文要努力去追求。方法有倒叙、插叙、夹叙夹议、设置悬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强烈的感情色彩等。记叙文能较好地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可以比形式相对呆板的议论文写得更为精彩。
3、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光是情节动人,光是有点噱头,只是哗众取宠,显得浅薄。要能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教育,让人得到提高。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它取决于作者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理论水平。
4、描写具体生动。不要浮光掠影,要入木三分;不要笼统叙述,要具体刻画。
5、安排好线索。有线索,就能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6、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适当合理的虚构。
二、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道理表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自从高考作文从供材议论文改为话题作文以来,考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大为减弱。能写出上格优美的议论文,尤其显得可贵。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缺陷是不会说理,写得不像议论文。你会说理,你就超过了一般人。具体表现有:
1、没有论点。全文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他自己也不知要说什么(动笔前没有想好)。
2、不会运用论据去论证。不会运用论证方法,来分析说理,达到以理服人。具体表现为:
A、论点后没有强有力的论据去支撑。
B、 以叙代议,以例代议。以“综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一句领起,接下来就是并列式
举例,直到字数接近800为止。每个例子列出后,没有对它进行分析,回扣到论点上去。(这种并列式论据论证可以好好学学司马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来者”这段话,这段话举例典型,语言简明,一串排比,气势磅礴,叫人不得不信服。)
3、说的话经不起推敲,自己也不相信。
如何写好议论文?(做到了这些,你就能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考生。)
& 1、确定了中心论点后,列二到三个分论点。没有分论点,很难让人觉得是议论文;有了分论点,从形式上就让人觉得是议论文;分论点多,写作时间又不够。
2、运用一些论证方法,掌握一些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总的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具体来说有: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分层论证、因果论证等。
论证结构有:
⑴并列式(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并列式又分两类:
一是分论点之间是平行的。如“学贵善疑”这个论点以“善疑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善疑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善疑才能创造发明”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来分解说明就是并列式论证。
二是论证一个论点时,几个论据是并列的。如论证“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个中心论点,以“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进化是劳动的结果”“奴隶们的斗争使奴隶制瓦解进入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积累和反抗斗争使社会激变,使得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并列三个论据来论证,就是并列式。
⑵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如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将主观主义和学习态度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加以对比,使是非更鲜明。
⑶层进式(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如按“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安排论证结构。
⑷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又分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
3、要分析说理。
4、要使思维符合逻辑。
随笔是考场作文最常用也是最讨巧的一种文体。它往往由一件事、一句话等引出一番议论,阐明一个给人启发的道理。它既具有文艺性(形象性),又具有说理性。短小精悍,形式活泼,收放自如。
怎样写好随笔?
一要选好写好引发议论的材料。
这个材料要有典型性。事情不大,却具有代表性,含意深长,而且往往是新鲜的,至少是不被人注意。真正做到能“因小见大”。
对这个材料的叙述,要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笔调要幽默风趣。
二要立意深远。
它议论的方法,是虚实结合,就实论虚。对问题的见解一语中的,催人猛醒。
三要善于联想类比。
一、大红被面
列车在去北京的途中,信儿伸手抚摸着被子,望着这红彤彤的被面,信儿仿佛看到了娘,看到了娘的皱纹和娘的白发,看到了当年娘为他缝被子的那个夜晚……
娘在昏暗的烛光下一针一针地为信儿缝着被子,信儿明天就要去县上念高中了,他是村里惟一一个考上一中的人,也是墩子村历史上惟一的高中生。信儿早早地躺进了被窝,望着娘;那红彤彤的被面把娘的脸映得透红,娘眯着眼,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额头堆起了“三”形的皱纹,眼角的鱼尾纹似乎也格外多。娘伸手把针在头发里划了几下,那一绺绺的白发刺得信儿眼睛发痛,信儿闭上了眼,泪却偷偷流出来……“信儿,帮娘一把。”原来被子缝好了。信儿忙伸手擦干 泪帮娘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儿呀,这被面是娘和你爹成新那年,你姥姥托人捎给我的嫁妆呢!你看‘喜’字儿,这么多年来,娘日也盼,夜也盼,就是有一天你能有个出息,娘就是死了也对你爹有个交待……”娘眼里噙满了高兴的泪,信儿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娘――”母子俩抱头痛哭。
其实,信儿娘是不愿意让儿子离开她的,信儿从小到大还从没在别家住过一宿呢,信儿娘舍不得。而信儿也不愿意离开娘,他实在想象不出,他走了以后,娘在家里会忙成什么样。谁喂鸡鸭?谁劈柴?谁挑水?谁……信儿曾经想过不去念书了,但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信儿明白:村里太穷太穷,村里是多么需要他的知识啊!可是娘呢?信儿心里矛盾极了。
信儿娘是个苦命的女人,打小就死了爹,娘又重嫁了别人。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直到和信儿爹成亲时,信儿姥姥才给她捎来一块红绸被面。信儿爹早死了,爹死那年,信儿才4岁,他只隐约记得娘扑在爹的坟头哭了几天几夜。这许多年来娘一把屎把尿把信儿拉扯大,为了供信儿上学,信儿娘不知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这些信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他一有空就帮娘干活儿。村里人常对信儿娘说:“这娃子脑子灵,又肯吃苦,将来准能有大出息!”每当听到这些话,信儿娘都像喝了蜜糖一样甜到心里。
信儿倒也争气,考试从来没下过前四名,信儿娘每当看一到信儿捧回奖状时,脸上总是浮起难得的微笑。直到信儿拿到高中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天,信儿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块大红被面。这么多年,信儿娘就盼望着这一天,她到集上称了几斤棉花,着实给信儿缝了一床棉被,同时缝进了一颗心,一颗母亲对儿子的充满希望的心。
信儿就背着这床棉被和母亲的心进了县一中。当他跨进重点中学大门的第一步时立刻就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高大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红红绿绿的衣服……城市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信儿,他几乎忘了家,忘了含辛茹苦养育他十几年的娘,他完全陶醉在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中。结果,第一次考试结束,他倒数第一!信儿迷惑了,无措了,从来没有过的失落感觉第一次笼罩了他。恰逢放月假,信儿耷拉着头走在乡间小路上,远远看见人影晃动――是娘!信儿娘挑水的身影正朝家走去,信儿快步奔过去,“娘,我来。”“喔,信儿回来啦,别,娘挑得动。”信儿娘笑着说。
娘挑着水走在前头,信儿跟在后头,信儿发现娘又瘦了,背更驼了,皱纹更深了。
“娘,等等我!”“啥事儿?”娘放下担子回过头问。信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成绩如实说了。周围静得令人窒息。信儿耳边只听得见蛐蛐那单调而绝望的呜叫。信儿娘的身子猛地震动了几下,仿佛被人打了一棒子,转过身,挑起担子,什么也没说,消失在夕阳的斜晖中。信儿跪在他曾流过汗水的土地上流下了泪水。晚上,信儿和娘偎依在灯下。“娘,你咋不打我呢?”“傻孩子,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娘知道,打也没用,娘不怪你,因为我相信,我的信儿是不会失败的,也是绝不会落在别人 后头的!”娘抚摸着信儿的头,眼里露出慈爱而坚毅的光彩。娘的话字字如千钧重锤一样击在信儿心头上,娘的这一句话使信儿充满了信心。
回到学校里,都市的灯红酒绿再也迷惑不了信儿,他只是一门心思地学习再学习,每当他感到无趣时,想一下娘亲手缝的被子,耳边仿佛响起娘的话语:“我的信儿是绝不会落在别人后头的!”信儿顿时感到有无穷的力量。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结果第四第三第二……最后信儿全是第一名!但是,对于信儿的成功,娘只是微笑地点了点头,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时间飞逝,一晃儿,信儿高中毕业,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名牌大学。当录取通知书被娘捧在手上的时候,娘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第二天,娘起了个大早,忙着拆被,她准备再做一条棉被,当然还是用那块大红被面哟!
(倒叙,以大红被面作为线索,中间设计成绩掉下去作为波折。这是这篇记叙文的特点,这些是可以很快学着用的。)
二、心灵的距离
我喜欢在如流的人群中驻足,望着远远近近悲喜的脸庞。我不知道他们缘何而悲,缘何而喜,心中却涌起一阵对寻常人生的感动。于是那个早逝的天才诗人的诗行,悄然渗入心中:&&&
“你,一会儿看云
一会儿看我
看我的时候
你离我很远
看云的时候
你离我很近。”
会心一笑,我知道,这就是距离,心灵的距离。
心灵的距离,是不由相处空间的距离而定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棵桃树与一棵芭蕉,栽得最近也无法相互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知相惜的心灵,能逾越千山万水,消解一切形式上的阻隔,共鸣出戛玉敲冰的清音。
心灵的距离,是不用相识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几百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位诗人在满堂的觥筹交错、衣香鬓影中身不由己,朝夕相处的同僚们的嘴脸令他厌恶;心有灵犀一点通,萍水相逢的女子巧笑倩兮,隔席传来的钩上留着温暖,红热的蜡烛恰似诗人的心情。我们知道,他叫李商隐。
心灵的距离,不是丰厚的物质能拉近的。张爱玲写道 ,开元末年皇室出游,是神仙也不及的奢华。可是各人有各人的心机,奢华愈衬出内心的孤单了。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茆屋赏雨,玉壶买春,清茶一盅,话语数番,君子之交,如是而已,偏有一种莫名的切近。&&&&&&&&&&&&&&&& 不单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也是有心灵的距离的。众鸟高飞,孤云独去,敬亭山与李白最近;结庐人境,心远地偏,菊花与陶渊明最近,已凉未凉的午后,一池浮萍的雨中,莲,一个绰约的意象叩开了余光中的心瓣:“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 ,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竿红焰,宛在梦中央”,诗集《莲的联想》不正是他与莲心灵的呢喃吗?
有些心灵的距离是可以改变的。洛克菲勒早年被金子的光芒迷住了眼,为富不仁,众叛亲离,此时心灵离贪欲是近的,离真情是远的;直到六十多岁时,他受哲人的点拨,幡然悔悟,尽弃前非,终于赢得了众人的爱戴,这时,他的心灵远离了贪欲,走近了真情。
有些心灵的距离是不能改变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中那些留美学生,始终心系祖国,令人荡气回肠。我想,这就是“行万里路,心没有移动一寸”了吧。除了祖国,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心灵永远也不能疏远的,那就是真、善、美……
心灵的距离很简单。简单,是一种纯真。
心灵的距离很复杂。复杂,是一道风景。
无缘,咫尺天涯,有缘,天涯咫尺。这就是心灵的距离。
(评点:本文用一首诗引出“矩离”,然后用三个分论点“心灵的距离,是不由相处空间的距离而定的”“心灵的距离,是不用相识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心灵的距离,不是丰厚的物质能拉近的”来论证说明。然后用“有些心灵的距离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心灵的距离是不能改变的”二个层次进一步说明。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流畅,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
三、拥抱生活
阳光灿烂,生活像一片霞。
百日出时分,随晨雾夜露远行,这张扬的日子,孤独与失意同在,充满青春的诱惑与困惑。
曾经有过的幻想,如五彩梦一般,在夜的星空飘忽面又美丽。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拒绝。
心想事成是一美妙的祝辞。
穿越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就会有一次生命的彻悟,因为你毕竟走出了梦之谷。
再多的花草,只是自然的一件饰品,是大地的慷慨赠与,是给人类的一次惊喜。而人类生活中最大的惊喜不是拥抱这自然的赏赐,而是有惊喜也有伤心的如花草般迷乱人眼的生活。
拥抱生活,在所有伤心的时刻和惊喜的时刻。
拥抱生活,就拥有一处现实。理想是花草,生活是土壤,真诚是泉水。只有当你融进生活的时候,你才会感到活着的踏实。
拥抱生活,就拥有真正的人生。
生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过程。乞丐式的依人施舍,只是懒汉庸夫的本领。用生命和青春的“赌”回属于自己的那个灿烂明天,把尘封在心底的“上帝”扫出心之门去,让生活的影子随着你的舞步翩翩跹跹――这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拥抱生活,就拥有一次机遇。
人生之旅并非坦途。在每一个人流熙攘的十字路口,也许你会碰到红灯,或者绿灯,或者黄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不放弃一次机遇,他知道什么时候把果断勇敢留给绿灯,把审时度势留给黄灯,把耐心等待留给红灯。
红灯,绿灯,黄灯――人生不就是由这三原色染成的么?
拥抱生活,就拥有一次参与。
坐井观天的,不是人生;青灯古庙的,不是人生;参与进取的人生才是快乐面真实的人生。风吹雨打我们都见过,酸甜苦辣我们都尝过――生命中多了一次参与就多了一次激情的冲动,而享受冲动的快乐,是那些在生活的浅水滩前徘徊观望的人们无法得到的。
拥抱生活吧!让七色的梦幻装饰你未来的道路,吹响一支短笛,折来一枝桂花,向着远方迷蒙面辉煌的地平线,就着希望前行、前行……
前方并不远,那里阳光灿烂。那里的生活像一片霞。
(当你构思好“拥抱生活,就拥有真正的人生”“拥抱生活,就拥有一次机遇”“拥抱生活,就拥有一次参与”这样三个分论点,再加上类似的人与事的联想,你也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四、守护月亮的树
原则是人之灵魂――歌德
一、不为人知的巨款
“别犹豫了,它是你的。”这已经是他第十次劝说自己了。然而,乔森?约克――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失业者,迟迟下不了决心。为什么不拿呢?看看自己褴褛的衣衫。最终,一股无名的力量驱使他,拿着十一万的巨款,走向失物招领处……
一个月以后,1999年7月的一天,失主琼斯太太用失而复得的钱治好了尿毒症,打电话向他致谢,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抽泣的声音:“乔森因为没钱治病,昨天离世了。”
二、静夜思
孤星残月,一灯如豆。灯下是思索的面容。
“忠臣不事二主。”千古以来,多少忠臣义士被铭记,多少贰臣贼子遗臭万年。“我不是惜命啊。”他长叹一声。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呢?像伯夷叔一样,换一个“宁死不食周粟”的美名”吗?“不,我要活着,慷慨赴死易,但只有活着,我才能为国家,为人民――我不要虚名。”
公元626年,李建民故臣魏征归顺李世民,“贞观之治”有大幕徐徐拉开……
三、断头台下的原则
“你,布郎大夫,真的不肯忏悔?”
“是的,我决不。”
“听我说,布郎大夫,你不是治好了你前妻的丈夫吗?”
“没错,救死扶伤是我的原则,不管对方是谁。”
“你还曾经替一个在你家行窃不慎骨折的小偷接骨,这,也是你的原则?”
“是的。”
“那么,听着,布郎大夫,使用手术刀谋杀了病人――那个纳粹军官。你是个凶手,你玷污了你的原则。”
布郎大夫微微一笑,苍白的胡须在刺刀上空飘舞,似一面不屈的旗帜。让他的回答永远回荡在那个黑暗时代人们的心中吧:“此时,反法西斯就是我的原则!”
原则,是平凡的拾金不昧,是个人为国家人民的拔河赛中的准线,是一曲匡扶正义的歌。
当人们在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那么一棵在清风夜唳中守护月亮的树,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坚劲,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它的名字叫做原则。
(这是一种讨巧的写法,开头结尾外,以联想的几个并列的典型作为内容,用目击式的描写作为基本手法,既层分明,又耐人寻味。)
附一:现代文阅读指要
考前再次体会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主要强调,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四要字迹工整。
【解题要领】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代文阅读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初读,任务是对文章形成整体的感知(包括内容、立意、行文思路等),目的是为解决问题确定背景并划定相应的检索区间。第二步是复读,根据试题研读相关的局部,筛选提取有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加工。第三步是作答,即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这三步,各有各的任务,无法跳跃、省略,也无法调位、重叠,每一步均以前一步为基础。其中初读是根。许多同学之所以觉得现代文阅读有些“摸不着门”,很大程度上源于初读效率太低――而初读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2.& 提高初读效率――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感知
&&& 我们读过一篇文章,总会对它产生一些综合的印象,这些印象至少包括如下几项:
(1)&&&&&& 内容――本文谈的是什么事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抒发情感。
(2)&&&&&& 立意本文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3)&&&&&& 构思――本文作者实现――其立意的手段、技巧有哪些。
(4)&&&&&& 结构――本文从始至终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
又是怎样的。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生命体,如同人有眼睛、心脏、动脉一样,它也有自身的“关键部位”。当我们要对一篇散文进行理解、分析与评价时,还须注重另外两处“关键部位”:
(1)&&&& 标题――有时,标题有单独设题考查的价值;有时,标题是一把钥匙或一位向导,对理解文意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有时,又与文章的结构安排密切相关。读透一个标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阅读散文的最佳切入点。
(2)&&&& 注释――注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对字句的疏解,对典故的点拨;一种是对作品写作背景的简介,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经历、心境等。随着现代文阅读考试改革的深入,参考辅助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可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
3.& 明确研读方向――找“三点”
&&& 散文阅读试题的求解过程,可归纳为――确认“三点”:
(1)&&&&&& 明确“提问点”,即问题是从哪里提出来的。“提问点”一般在题目的设问中
有所交代。
(2)&&&&&& 明确“相关点”,即解答此问题涉及的区域,也就是答案到哪里去找。“相关
点”可能与“提问点”同处一个语段内,二者也可能相隔几个段落,凭借语言上的种种勾连联系在一起。“相关点”可以是一个局部,也可以是全文。
(3)&&&&&& 明确“选择点”,即摘取必要的信息,组织答题语言,进行恰当表述。
4.& 组织答题语言――辨“四法”
散文阅读试题,应当尽量运用原文语句或遵循原文意思作答,力求准确、到位。
根据题目的不同,组织答题语言有如下几种方法:
(1)&&&&&& 摘抄原文,指用作品本身的语言作答,只需找到答案所在的方位加以提取即
(2)&&&&&& 改写原文,指对作品中与题意相关、相近的语句进行转述,做到所答即所问。
(3)&&&&&& 连缀词语,指作品中没有现成的语句可供摘抄或改写,只能抓住与题意相关的重要词语,连词成句,构成答案。
(4)&&&&&& 概括文意,指作品中没有明确的语言信息可供调谴,只能根据文意自行组织
语言进行表述。
附二:语言综合运用题指要
相关提醒:“语言运用”题有常规题型和创新题型。总体要求:审清题目要求
(一)&& 常规题
1、扩展题――辨清语体,切准扩展点(若是记叙描写类,则应对其定状等附加成分展开想像、巧用修辞等进行扩展;若是议论类,则可运用例证、引证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扩展内容)
2、压缩题――若有导语,可在导语里淘金;若只需主要信息,则需删减次要信息;若是一般压缩,则应理清段间(或句间)逻辑关系,逐层(或逐句)归纳提炼;若为有条件压缩,则一定要根据要求来进行有效提炼(如04年江苏卷“古代史分期”一例)
3、仿写题――一要看清仿写要求,弄清对象、角度和修辞;二要明智选择材料,从近(与示例所写之事物相近)从易(不要追求新奇)从典型;三要语句通顺,合乎逻辑
4、变换句式题――长句(或单句)变短句(或复句),先后要有序;短句变长句,主干找对是关键,修饰成分要排对队。整句变散句,重新排排队;散句变整句,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子要变式,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是关键,提前置后都可以。口语要短要俗易上口,书面语结构复杂多长句,其中常用关联词,两者互换要明特点。
5、简明题――去掉多余的,可有可无就删除;避免歧义的,该说必应就保留。
6、连贯题――话题要统一,句式要一致,前后要呼应,语境、语体要统一;顶真接榫最连贯,逻辑(包括时空顺序)、押韵要考虑。(一般连贯题可能要结合其中两个以上的因素,如既要考虑句式的一致,又要考虑语句的前后顺序;既要考虑话题的统一,又要注意语境、语体的统一等)
7、得体题――要根据用语的目的(为了鼓励还是批评等)、对象(尊卑长幼、亲疏远近等)、场合(悲喜、内外、庄重或一般等)和语体(口语或书面语、科学语体或文学语体等)来选择恰当的用语表达。
8、对联题――句子结构要一致,词性(包括词的构成关系)要力求相同,上下联不能有重复的字词,内容要相关联(相关或相对)、要尽可能文雅、要合生活逻辑。
9、综合题――应逐点解决,不要因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有遗漏。
(二)&& 创新题
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上面的各类题型),关键是找对切入口(如去年江苏卷,一题是压缩提炼题,一题是书面语变口语题);平稳心态审题,切忌钻牛角尖,多与生活相联系。
附三:答案
1、B(B都读láng ,A]là、獭tǎ、其余读lài,C、谐xié、其余读xián,D、苕sháo、其余读diào);
2、C(A扁舟piān,B给以gěi,D应届yīng);
3、& B(A即改既,C斧改釜,D琐改锁)
4、& B(A缔改蒂,C至改置,D绵改棉)
5、A(误解,错误地理解;曲解,歪曲地理解,多指故意地。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恭敬赠送。大肆,毫无顾忌地做事情,多含贬义;大事,大力从事,无贬义。)
6、B (处置:处理;发落、惩治。处治:惩处、发落。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也: 表示并列。和:连词,意为“跟”“与”。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词语辨析的方法:1、比较词语的意思。2、注意词语的搭配。3、注意词性。4、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5、注意词语的程度深浅。6、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7、注意语体色彩。8、注意敬辞与谦辞的区别。
7、C(A、“七月流火”是指暑热开始减退;B、“哀兵必胜”,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D、“付之一笑”,不当一回事,不值得理会的事。
8、& B(A、“假以辞色”,在说话和态度方面表示友好;C、“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D、“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指示弱或会叫苦的人不吃亏)
(相关说明: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不辨差异、不合对象、尊卑颠倒、重复累赘,、不合语境、多义词语的单一理解、用法错误。其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不合对象”“多义成语的单一理解”此外,我们一定要结合语境来作判断,千万不能因为似曾相识而盲目下结论。)
9、A (B(关联词错)C(搭配不当)D(暗中更换主语))
10、C (A搭配不当B(歧义)D. (直白与通俗不能并列)
11、D.(A括号移到“前后”前面,来解释“庚子年”。B“三星正南“是专有名词,应加引号。C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12、C.(A分号改为逗号。B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D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作用是总结上文。)
(高考中考查的热点一直是冒号、顿号、分号、问号的用法,以及引号和相关点号的连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这几种标点符号。
这里提醒的是,并列词语或短语作谓语之间要用逗号而非顿号,文章书刊用书名号,专有名词加引号,标点与文字不能重复,括号要注意辨清是对个某个句子作解释还是对句中局部内容作说明,引用是独立引用还是句中引用,句子有没有疑问以及是连续问还是选择问,冒号所管辖的区间与句子表达的层次是否一致。)
13、A(《离骚》应改为《楚辞》)
14、B(《荷花淀》的作者应是孙犁)
(一)、1、B(A“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不正确;C、D都不是对题中这句话的理解)
2、D(波浪的力量与海水的深度无关)3、D(“海岸阻挡了海浪”并不是人为因素)4、C(A“海啸是人为因素”不正确;B“消除海啸”不正确;D“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不正确,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要的还有资金,而且这么大的海啸,“巨大损失”也难免)
(二)1、C(由第③段可知正是由于观赏主体有个性,有社会经验,有特殊的主观条件,才会在接触艺术客体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而C项,只是陈述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时都会进行思考,也许很短暂以至于不自觉)2、B(由第⑥段最后一句话可知。A、C两项本身没有错,但并不是举例想要说明的问题;D项文中并没有探讨这个问题)3、A(文中并没有提到如何消除模糊性。B、C、D项在文中都可找到依据)4、D(艺术客体的模糊性,是源于观赏主体的特殊性,具备了审美敏感性,并不能改变模糊性)
四、(一)
1、这两句诗描画了渔村最令人陶醉的时刻:夕阳西下,江上风平浪静,落日的余晖染红江畔的柳树,倒映在江水中,使江面一半碧绿,一半嫣红。这时,捕钓归来的渔人正在柳阴下叫卖鲈鱼。(3分)这一联写人写景,绘声绘色,(1分)人物和景物都沐浴在夕照霞光之中,景色情调皆美,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新鲜丰富的美感享受。(2分)
2、(1)婉约& 豪放& 婉约&&& (2)开篇两句,一云“小楼”,一云“晓阴”,点明了写景和抒情的时间地点。(1分)同时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1分) (3)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以实喻虚),(1分)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虚喻实,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很新奇。
(二)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6、于人为可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7、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8、择善而从之,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9、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举类迩而见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一)、1.(1)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或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崇敬。(2)对近千年来中国的衰败与懦弱的痛惜。(3)对当代城市青年状态深深的忧虑。(4)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和信心。
&&& 2.(1)一个“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好汉”形象。(2)因为高原不仅蕴藏着中国文明,更象征了中华民族倔强不屈的刚毅品格。(意思对即可)
&&& 3.(1)南方与北方的对比(2)西方与中国的对比(3)城市小白脸与精壮武士的对比(4)虚弱的中国与真正的中国的对比(或近千年衰弱的中国与秦汉唐强盛的中国的对比)作用:通过各个方面对比,层层深入地将“高原,我的中国色”的内涵显现出来,增加了内容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意思对即可)
&&& 4.AD(B开头写出了天人合一的阔大境界,表达了他作为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的骄傲。C文中没有“中国古代文明无人问津的悲哀”的意思。E“三个阶段”应为“四个阶段”,还有未来的中国。)
(二)、1.(1)(要点)a老钱安于寂寞与清贫,勤于做学问,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b老钱性格率真,豪爽,真诚,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c老钱热爱学生及文学青年,是优秀教师的代表。(2)“灯”象征着老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灯”象征着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解析】这两问,前一问是基础,后一问是升华。前一问考查对作品的形象的赏析,重在根据文中描写的事实来给人物下结论。斗大的住所、粗犷的笑、与青年开心地夜谈、着了魔似的挑灯夜战……对人物的评价是由这些基本的事实分析出来的,不可凭空臆断。后一问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作品中的“灯”既是老钱的,又是“我们”的(即以“我”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们)。“灯”不仅见证了老钱,也安慰了现实生活中倍感压力的我们。“灯”的象征意义应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 2.(1)老钱的灯到底是不是好东西?(2)面对物质生活的诱惑,我们还要不要踏实下来做学问?【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解释。这句话单独成段,是上段话的总结,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段话――“崇拜一个人、一盏灯……”,表现了作者从犹疑到坚定的情感变化,联系文章即可作答。
&&& 3.(1)a引用,引鲁迅作品语,符合老钱的专业特点,既能说明问题又很风趣。b夸张,将老钱居住情况说成“惨象”,既突出了窄小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又表现了一丝不平之气。(2)a拟人,将灯的嗡嗡声拟作人的喘息,老钱的形象近在眼前,将无生命的事物描写得生动传神。B比喻,将灯的持续点亮比作“时间的磁带在转动”,记录了老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治学,将平淡的东西表现得生动、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的赏析。将常用修辞的普遍原理与作品的实际相结合,由分析推出结论,联系文意即可作答。
4.B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形象、语言的赏析。B项中所说的“互勉”不当:作者看灯,是对老师的崇敬,并非对老师的勉励。C项中说“意在表明年轻人不应过度沉溺在恋情中”是没有根据的,这一段描写的本意是表现老钱的灯在我心目中是不容动摇的,任何对它的诋毁都是为我的感情所无法接受的。
答案: (做语言运用题关键是审清题目要求)
1、搜集(积累)材料&&&& ⑵坚持(连续)搜集(积累)&&& ⑶多搜集(积累)
&& 2、华东地区教师的素质较高(或:华东地区获“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与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较大关系。
&& 3、(示例)画面一:【画外音】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冬日的北京,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画面二:【画外音】没有科学便没有环保,生态学家呼吁,去掉装饰,还原冬天的本色。(注:画外音是指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画外音是空白艺术的一种,是充分发挥读者或观众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去填补空白,从而获得更形象更丰富更真切的艺术享受的形象思维活动)
& 4、(示例)①凝聚点点爱,温暖千万家;②海啸无情人有情,爱心无价共抗灾。
& 5、难道你能因为酒喝多了,喝醉了,就责怪酿酒人的技艺太高了吗?(此为开放题,答案不是惟一的)
6、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新泉;虽然失去了一枝蔷薇,但你却得到了一枝玫瑰;虽然受到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人生的体验。7、②处括号内的句号应删去(从标点的角度考虑);⑤“装帧精美”改为“精美的装帧”(从连贯的角度考虑);⑨“务必”改为“不妨”或“望能”(从得体的角度考虑)
Hi! 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
的试卷 最新试卷请点击:
下载此试卷的人还下载
上一套试卷: 下一套试卷: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