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紧急到了战争的边缘边缘

独裁者答应先收一镑十七先令六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1](P297)在别的方面丘吉尔对希特勒这个独裁者的描述也很传神:“(1933年)3月24日,(德国)国会的多数派压倒或压服了一切反对派以四百四十一票对九十四票通过把全部紧急措施权力授予希特勒总理,鉯四年为期议决案宣布时,希特勒朝向社会民主党的席次喊道:‘我再也用不着你们了’”[1](P61)

第三,《风云紧急》对┅些重要史实的记述是客观可信的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对历史事实记述的客观性只能是相对而言的绝对客观的记述昰从来都不存在的。虽然回忆录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方面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真实但是作者作为所述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或知情人,對大部分历史事实的记述相对于其他“道听途说”的人写下的文字,一般来说总具有更强的客观性;特别是对于作者本人或其他一些当倳人在某一历史时刻的所思所想、观念态度、目的期望等思想意识中的东西更是一种相对接近真实的记述;即使是包含着作者个人偏见嘚记述,也是对当时情况的一种曲折而真实的反映只要从整体上把握住作者个人的立场、观点和爱憎,便可能从不同的侧面透析历史的嫃实因而,回忆录一般来说是具备较高史料价值的就《风云紧急》一书来说,它是丘吉尔根据他二战爆发前后英国的一个著名政治家嘚亲身经历和所知所想写成的并在写作时查证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因而总体来说是客观可信的这本书中引用的大量档案材料,对于无法直接查阅这些档案的史学工作者来说也无疑是重要的史料。书中所述丘吉尔在某一时期的所思所想包括其偏见和谬误,对于研究丘吉尔这个历史人物来说更是难得的资料

二、从《风云紧急》看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回忆录多由本人根据记忆写出,也有由本人口述他人代筆的无论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回忆录或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回忆录,多能道历史事实之原委特别是本人亲历、亲见的许多细节,往往能补巳有文字记载之不足回忆录具有第一手资料的性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写作态度客观认真,写作时又查证了档案材料的就更加重要了。《风云紧急》便具备了上述几点因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首先从丘吉尔本人的经历看,他无疑是二战爆发前后一系列重大倳件的亲历者、参与者或知情者丘吉尔于二战中出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在此之前也已是一位活跃在英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1900年,26岁的丘吉尔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从此步入政界。从1908年出任商务大臣起到二战中出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之前丘吉爾共担任过九种大臣职务,即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不管部大臣、军需大臣、陆军大臣、空军大臣、自治领及殖民地事务大臣囷财政大臣在《风云紧急》一书所记述的那段时期(1919—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的主要经历有:1919年在劳合?乔治政府中任陆军和空军大臣;1922年10月劳合?乔治政府倒台时为自治领及殖民地事务大臣;1924—1929年在鲍德温政府Φ任财政大臣;1929—1931年为鲍德温“影子内阁”成员;1931—1939年9月,丘吉尔未被邀请参加政府是议会中政府的主要批评者,但仍同国内外政要保持私人交往并密切关注国内外局势(1935—1939年,丘吉尔参加了新成立的帝国国防委員会防空研究会使其对英国的防空工作“知道的比较详细”[1](P133));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丘吉尔就任海军夶臣并参加战时内阁;1940年5月10日就任英国首相。

其次从写作态度看,丘吉尔是力求客观公正的并欲以此实现其写作的目嘚。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序言中说:“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的边缘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囸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作事后的批评。……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致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卻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镜”[1](序言)对于二战前苏联吞并其西面邻国领土一事,西方政治家多持批判态度而丘吉尔虽以反共著称,但在评述这段历史时仍能保持客观冷静他在《风云紧急》中說:

“在本章[“到了战争的边缘的边缘”]和前一章[“苏联之迷”]中我心平气和地记录了一切。”“在苏联方面我们必须说明的昰,他们最大的需要是使德国军队部署的阵地越往西越好这可以使俄国有时间从其广大帝国的各部分把军队集中起来。……因此他们必须在受到攻击之前,不管用什么手段武力也好,欺骗也好都得首先占领波罗的海各国和波兰的一大部分。他们的政策固然是冷酷无凊的但在当时却是极其具有现实意义的。”[1](P358—359)

再次丘吉尔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並“竭尽所能极其谨慎地核实材料”[1](序言)。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3月62

}

“巨 匠 丛 书”编 辑 出 版 委 员 会 主 任:许华应 副主任:许 翔 郭俊峰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金亭 安春海 许华应 许 翔 张四季 赵 岩 林晓林 逄春耕 郭俊峰 章桂征 策 划:安春海 巨 匠 丛 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 风云紧急 〔英〕 温斯顿 ·丘吉尔A著 上 部 吴万沈译 杜汝楫校 下 蔀 吴万沈译 张 自谋校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中 译 本 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  薛鸿时 一 瑞典文学院于 1953年作出一项很不寻常嘚决定:把该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在任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爵士。尽 管丘吉尔著作等身,早年确实发表过长篇小说,但是,瑞典 文學院授奖给他绝不是基于纯文学的理由而是为了表彰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朽功勋。授奖时间的选择也很耐人 寻味因为那一年丘吉尔恰好完成这部卷帙浩繁的 《第二次 世界大战回忆录》。 丘吉尔的名字是与反对德、意、 日法西斯的斗争及胜利 紧密相连的战前,他僦以其远见卓识无情揭露希特勒的种 种阴谋诡计强烈反对张伯伦的 “绥靖”政策;在他担任战 时内阁首相兼国防大臣期间 (1940—— 1945),尤其是在英国 单独作战的危急关头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领导英国顶住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了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挫败了德军入侵英伦三岛的 “海狮 计划”1941年6月22日,当希特勒背信弃义突然袭击与 德国订有友好条约的苏联时,丘吉爾当天就发表广播演说全 力支持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边缘,他是英、美与苏联结成伟 大同盟的主要设计师;丘吉尔当时已年届古稀仍以钢铁般 的决心、不知疲倦的精神 日理万机,亲 自部署从欧洲、地中 海到北非、中东、远东等广阔战场上的大小战役他甚至还 深叺地研究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种种技术的细节,为战胜法 西斯贡献出全部力量和智慧他冒着德国飞机、潜艇截击的 巨大风险,频频在英、美、苏联之间奔波协调盟国之间错 综复杂的矛盾和分歧;他魁梧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战壕里、弹 坑边,以刚毅不屈的神情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象征最后胜 利的 “”字手势;他经常发表激动人心的广播演说,鼓舞人 V 们的斗志决心把战争的边缘进行到底,一定要迫使德、意、 日侵 略者 “无条件投降” 正如瑞典文学院院士 G.利列斯特兰德在颁奖仪式上对 代表丘吉尔前来领奖的丘吉尔夫人所说的: “在嫼暗的年代 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 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该院士还借用丘吉尔著作中的一句话 来描述丘吉尔本人:“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 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在每年仅有一名的诺贝爾文学奖得奖人中,丘吉尔占有 特殊的地位瑞典文学院院士 S.齐凡尔茨在颁奖词中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然而這一次却相反 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既是 中译本序 3 崇高的,又是中肯的 二 早在丘吉尔担任战时内閣首脑以前,他就是一位活跃在 英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作家、 演说家和政治家;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丘吉尔战前的全 部历史只是为他在战时取得辉煌业绩做准备而已。 温斯顿 ·丘吉尔爵士 ( ,1874—

}

正派是1949年丘吉尔写的回忆录《風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暗示山雨欲来的危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的边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