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请记下这些形容岁月流逝的句子岁月

谁珍藏了你的童年?
&&& 曾读过周国平先生《失去的岁月》,他在文中提到最珍贵的童年和青春年华,那些岁月无迹可寻,即使回到当年那片土地那间房屋,而那往日的情怀往往也难找寻。可是,那最宝贵的岁月被珍藏到哪儿了呢?他写到,如果说它没有丢失,那只有了一个去处,它被珍藏到了我们的心中。当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中碰到了藏宝的密码,那些昔日的感觉,昔日的心境,就一起涌现出来。
&&&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深有同感。
&&& 去年偶然遇到一个童年的小伙伴,就帮我打开了童年藏宝的密室。他是我们小学一年级的班长,我们曾经&密切合作&过&&我是卫生委员,每天同班长负责检查小朋友的脸洗干净了没有,哈。那天聊起很多童年往事,当密室打开,原来里边如此丰富:我那时很馋吗?呵呵;我也很喜欢看小人书,常跟人借?有次我病了,很多小伙伴一起踏着雪去看我,这件事我是记得的-----那天,小伙伴帮我我找回了童年。
&&& 上周末,有几个同学小聚,大家开心的聊着小时候的事。她们说到我的同桌和前后位分别是谁;我上课经常回答问题?不记得自己还如此勇敢过。作文有时被当作范文?我感到无比遗憾,因为这些我都记不清了。可是,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的少年岁月活在她们的心里,事隔20多年,她们依然记得清晰。
&&& 我珍惜着我的童年少年那宝贵的逝去的岁月,那藏在我心中的和朋友心中的历历往事;如同呵护一件稀世的珍宝。
&&& 我更珍惜着我童年的伙伴和少年的朋友,是他们,帮我珍藏了童年。人生之旅,一路相伴,情意不老,岁月常青。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那些流逝的岁月
&&&&&&&&&&&&&&&&&&&&&&&&&那些流逝的岁月
&&&星期天的下午,没事整理家中的旧照片。按时间顺序分类和归档。其实已经整理过多次了,可还是有空又把它再次倒腾倒腾吧。
&&&每次都要慢慢的、轻手轻脚一页页翻,就像翻阅一段沉睡着的历史,生怕惊醒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似的。一段段逝去的岁月,一段段的美好时光就这么回忆开来。
&&&突然间,一张老照片闯入我眼帘:那是一张穿着橘红色大衣站在雪地中的我,笑得如此灿烂,有着如花般的年龄,围着一条雪白的围巾。特别是那件橘红色大衣在雪地,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得耀眼。记得当年曾经给好多朋友看过这张照片呢。
&&&我不由得站了起来,走到衣柜前。打开衣柜,那件橘红色
的大衣还占据着衣柜的一角,其实就穿过一两次,还很新呢。可已经多年都没穿过了。它仍然是那般鲜艳、光亮,还像一只新鲜的橘子,透着红、透着水。可穿衣人的青春已不在,穿橘红色大衣的资格已随着岁月被无情淘汰了......
&&&米兰。昆德拉曾经这样形容道:“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
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刻都是转瞬即逝,我们根本无法将它留住,人人都生活在流变之中。
&&&站在我曾经呆过的学校门口,记忆的开关被打开,幻觉般
闪现着童年时期,青春期好时光的一幕一幕:也是一个下雪天,在雪地里我和朋友撒欢地打雪仗,竟然忘了回家,妈妈手捧着热腾腾的包子就站在那里等待着......
&&&一个叫小米的儿时玩伴,把一个苹果削两半,再比了比大小之后,她把大的那半递给了我......
&&&全班同学去野外郊游,就在走得很累的时候,班里的一个从来不爱说话的男生,骑车来到面前:“上车吧。”
&&&存在的记忆犹如幻觉般,转瞬之间就寻它不着。
&&&它们正像屠格涅夫形容的:“啊,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可是你的日子也在时时刻刻地飞走了......像太阳下面的蜡一样,雪一样地消失了。”
&&&其实我们总想抓住一种机缘,或者是一次纯粹的巧合,促使韶关重现。让我们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从前。哪怕通过一张老片,
通过一首曾经最爱听的老歌,一幅曾经心动的油画。努力想去触摸、启动心底尘封已久的故事。
&&所以我们故地重游,仿佛将自己置身于时光隧道之中,追忆似水的年华,寻找昔日的足迹。让所见、所听、所闻,经历的一切的一切,与记忆中的时光能够重叠,能够相融合。然后紧紧抓住将要流逝的幸福时光,获得心灵的满足,充分释放内心压抑很久很久的一种情怀。
&&&&时光,我们把它分拆开来,它就是转瞬即逝的时间,每天滴嗒滴嗒提示着我们的闹钟,还有行云流水般逝去的光阴。
&&时间又包容着一切。已经逝去的一切叫过去,已经来临的叫现在,我们将过去储存在记忆的深处,我们依赖着时间,期待它能够再延长每一天来满足我们。&&
&&生活中,时间犹如光影般变幻莫测。我们寻它寻不知着,抓又抓不住。可当你偶然一天经过街边一咖啡小屋,那种幻觉就重现出来。就是那天黄昏时分与朋友在这充满温馨的小屋里,如此激动地畅谈到深夜。
&&衣柜里的一件已经很旧的体恤衫,那是当年离开家乡,朋友送的,曾经是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还是公园里的那个小亭子,那天带孩子来此歇息,我坐在亭子边,认真倾听着宝宝磕磕绊绊背诵亭子立柱上的诗呢......
&&而今,也常常到亭子边坐一坐,亭子依旧,诗文依旧。那间温馨的咖啡屋,那件温暖的体恤衫依旧,时光却已经流逝了许多年。而无情的岁月不知不觉中已经带走了那些温暖的日子。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
&&有时候夜深了,人静了,就开始在回忆的引领下,去追忆人生的一个个片段,通过那些记忆深处储存的由父母、朋友、孩子、
房屋、风景等等所组成的那些流逝的岁月,如歌、如梦般袭来,
带着亲情、友情。有爱、有欢乐,有孤独、有痛苦,有阳光明媚的夏天,有天寒地冻的冬天。
&&&&&特别是那份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友情,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储存在你的记忆中,每次启开来,那种奇特的感觉,不正是是岁月带不走的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六年级的现代儿童诗。。急急急!!!!要自己写的 不要抄袭。可以写自然,四季,家乡,童年,梦想,游戏。_百度知道
六年级的现代儿童诗。。急急急!!!!要自己写的 不要抄袭。可以写自然,四季,家乡,童年,梦想,游戏。
提问者采纳
月亮十五的月亮似银盘看见了么上面还有只白兔再擦拭呢弯弯的月亮似镰刀你们知道吗它割走了我们夜晚的烦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儿童诗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她总能随风翩翩起舞这首诗写的有点不好,不过你修一修也能写得很好这是我自己写的,她落到人们手里便消失了雪,不管外表还是内心雪、美丽雪,是柔弱的,是舞蹈家,是神圣的,是纯洁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啊雪,她总是那么善良
我想把蓝天变成游乐场邀请各地小朋友来玩一起把快乐分享我想做上飞船到别的星球去探索揭开一个个迷团    给大家一个真相我想让世界没有硝烟没有污染没有伐木工处处河水清清鸟语花香让我们有一个好家园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蓝天飞向白云飞向那些美好的地方我想变成一缕阳光照亮别人的心房让盲人充满阳光
童年是梦的华章,
童年是爱的故乡。
那跌宕的思绪,
定然奇异而充满幻想:
有在天空飞翔,
有在碧海游荡。
玩到疲倦的我,
酣睡在童话书的身旁。
那单纯的心灵,
定然好奇而充满迷茫:
会问哪里是城堡,
会问何处是天堂。
依然什么也不明白的我,
致蚊子我喜欢你们
《别了,我的童年》---- 花开,花落 又是一年 童年,多么明媚的字眼 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在时光一点一滴的流逝中 美好的昨天 离我越来越远 心醉,心碎 又是一天 挥挥手,告别 我的童年 你我只好在梦中相见 童话般的美丽 随风飘散 在无奈的叹息声中 一切美好被时光冲淡 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彩 不得不,说声再见: 别了,我的童年 但愿,我的青春 和你一样美好得让人留恋!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跟你握握手
请你脱脱帽
一口把你喝下去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
睡在父亲的背上
躺在母亲的怀里
骑在水牛的背上
躺在大地的心中
是流逝的岁月
是岁月流下的记忆
是故乡的年轮
我和故乡都在长大
妈妈来电话
妈妈出门不放心
常常给我来电话
叮铃铃,叮铃铃
问这又问那
妈妈,妈妈
我学会了奶奶教的顺口溜
我能模仿爷爷学画画
妈妈,妈妈
浇花拖地我能做
洗完碗筷又洗袜
在山中蜿蜒的山路
像一根琴弦
阳光的手指
拨响它的时候
我呆坐在高高的山尖
想远方打工的妈妈
在山中蜿蜒的山路
像一根绳索
这头系着我的手
那头系着妈的脚
不管你走哪里
我都会顺着绳索
走进你的梦里
看你笑哈哈
你当爸爸,
我当妈妈,
抱个小布熊当娃娃。
你洗尿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六年级的现代儿童诗。。急急急!!!!要自己写的 不要抄袭。可以写自然,四季,家乡,童年,梦想,游戏。_百度知道
六年级的现代儿童诗。。急急急!!!!要自己写的 不要抄袭。可以写自然,四季,家乡,童年,梦想,游戏。
提问者采纳
月亮十五的月亮似银盘看见了么上面还有只白兔再擦拭呢弯弯的月亮似镰刀你们知道吗它割走了我们夜晚的烦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儿童诗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她总能随风翩翩起舞这首诗写的有点不好,不过你修一修也能写得很好这是我自己写的,她落到人们手里便消失了雪,不管外表还是内心雪、美丽雪,是柔弱的,是舞蹈家,是神圣的,是纯洁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啊雪,她总是那么善良
我想把蓝天变成游乐场邀请各地小朋友来玩一起把快乐分享我想做上飞船到别的星球去探索揭开一个个迷团    给大家一个真相我想让世界没有硝烟没有污染没有伐木工处处河水清清鸟语花香让我们有一个好家园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蓝天飞向白云飞向那些美好的地方我想变成一缕阳光照亮别人的心房让盲人充满阳光
童年是梦的华章,
童年是爱的故乡。
那跌宕的思绪,
定然奇异而充满幻想:
有在天空飞翔,
有在碧海游荡。
玩到疲倦的我,
酣睡在童话书的身旁。
那单纯的心灵,
定然好奇而充满迷茫:
会问哪里是城堡,
会问何处是天堂。
依然什么也不明白的我,
致蚊子我喜欢你们
《别了,我的童年》---- 花开,花落 又是一年 童年,多么明媚的字眼 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在时光一点一滴的流逝中 美好的昨天 离我越来越远 心醉,心碎 又是一天 挥挥手,告别 我的童年 你我只好在梦中相见 童话般的美丽 随风飘散 在无奈的叹息声中 一切美好被时光冲淡 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彩 不得不,说声再见: 别了,我的童年 但愿,我的青春 和你一样美好得让人留恋!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跟你握握手
请你脱脱帽
一口把你喝下去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
睡在父亲的背上
躺在母亲的怀里
骑在水牛的背上
躺在大地的心中
是流逝的岁月
是岁月流下的记忆
是故乡的年轮
我和故乡都在长大
妈妈来电话
妈妈出门不放心
常常给我来电话
叮铃铃,叮铃铃
问这又问那
妈妈,妈妈
我学会了奶奶教的顺口溜
我能模仿爷爷学画画
妈妈,妈妈
浇花拖地我能做
洗完碗筷又洗袜
在山中蜿蜒的山路
像一根琴弦
阳光的手指
拨响它的时候
我呆坐在高高的山尖
想远方打工的妈妈
在山中蜿蜒的山路
像一根绳索
这头系着我的手
那头系着妈的脚
不管你走哪里
我都会顺着绳索
走进你的梦里
看你笑哈哈
你当爸爸,
我当妈妈,
抱个小布熊当娃娃。
你洗尿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那些流逝的岁月(十三)
&&&&&&&&&&&&&&&&&&&
            姥姥门前的亲戚们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佩服我的姥姥,姥姥的印象一直比奶奶的完整、全面。因为我小时候把姥姥家当近,把老家当成远的.一来是当时舅舅们经常来我家,二来是老家的人不经常来。加上姥姥有冠心病,经常吃药、住院什么的,那些姨啊、表哥、表姐的经常来,小孩子懂什么啊,见的谁多了就觉的谁亲近。
母亲姐妹五个,还有三个弟弟,一共是八个,她排行老四,因为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便给她起了小名叫臭,意思是这么多丫头了,还来丫头干吗。也怪,后来便有了大舅、二舅,小姨是老七,小舅最小。真够多的,在建国前后二三十年的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吗,一家有五六个孩子那是很正常的。真不知道在58年那几年是怎么过来的,听母亲说当时是吃河里的河蚌肉,吃扫株菜,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菜。姥爷当时在小队里当会计,也能带些吃的回来,那么一大家子,加上当时的太姥爷、太姥姥,总共有十二口人,只是吃饭就是很头疼的事,不过也跟很多家庭一样熬过来了。据母亲后来说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都收拾好东西准备下关东了,走到村口时,被当时当族长的院里的太姥爷站在那里给截住了,好歹没有走成。也幸亏没有走成,要不哪来的我啊!
那时侯姥姥忙着家务,姥爷忙着队里的活计,太姥爷也经常出工挣工分,这些孩子都是太姥姥带大的。在我家从部队回来时,太姥姥还活着,都八十三了,除了牙都掉光了,精神和身体都很好。当时舅舅家的大表哥经常跟她一起睡,还给她老人家捶背,老人家背上的皮肤很松弛的,都没有弹性了,被表哥调皮的一拽好长好长的,怪吓人的,太姥姥却只是笑着,不责怪重孙子。。她自己住在一间大屋里,床前摆满了孙子、孙女们送来的各种营养品。她的一辈子没得什么病,操劳了多半个世纪,晚年很舒服,什么操心的事情都没有了,还看到小孙子结了婚,到了八十九岁时,跟我二奶奶一样无疾而终。那时候光知道玩,老人说话很慢,自己也没有耐心去听,倒是母亲她们一回去便围在老人跟前,谈好半天话。现在想想,太姥姥就像姥姥家里那棵大枣树,给这个院子遮风挡雨了数十载;也难怪,在太姥姥去世后,那棵一直结果的枣树疯了枝,渐渐枯死了。还有姥姥老屋跟前的那棵石榴树,也是在落爷、姥姥相继去世后不结果了,现在还活着,却也是面目全非了。谁说植物没有生命,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也是有感情的,这些并不是只有动物才有的。也许佛教中所触及到的气场,就是讲这个问题的。
谚语说:外甥是姥姥门前的狗,吃饱了就走。此话很对,我到了姥姥家就是两件事情,要好吃的零食,吃好吃的饭菜。我记得姥姥跟姥爷在吃饭时,每顿都好喝上盅小酒,两个人端坐在八仙桌旁,一人一把太师椅,抄着菜,用那种小酒瓶倒上几两,放在碗里温一下,一点一点的喝完,很恬淡的感觉,很平静生活的味道。我上小学时有两三个暑假是在姥姥家过的,那里有一大帮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看大表哥他们到门前的大水坑里游泳,摸母亲她们年轻时就有的河蚌。那河蚌大的足足有脸盆那么大,在水里游的特别快,抓住它们后便使劲的扔到岸上,我就拿石头使劲的砸它的坚硬的蚌壳,只想要另一半完好的蚌壳,却对里面鲜美的蚌肉不感兴趣,虽然那是高营养的东西,现在想想真是可惜了。我比较怕水,却眼馋别人在水里,便把大拖拉机的内胎打足气,坐在中间,跟划船似的撑着走。后来也敢进去了,也只是在很浅的地方,不感往里走,就那几次,还把膝盖跪在锥型玻璃茬子上,在膝盖骨旁边弄出个很深的洞,虽然不疼,却能看到白生生的肉了,也没有血。我吓坏了,赶紧让他们抬着我回家让大妗子抓了把灶台灰抹上。到现在我都养成了没事时摸那个创口的习惯,好悬,那个地方是肌腱的衍生部分,幸好是在长身体,很快便愈合了。只是后来每到阴天时,都稍微有些发麻的感觉,也算是年少轻狂的纪念了。
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只是在中秋节和过年初几的聚会。清明时只是大人们去,小孩子不去的。那么都的小孩子,很是热闹,把小小的院子挤的满满的。当年是大姨家四个(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二姨家四个(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三姨家三个(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家两个男孩,小姨家当时只有那个小妹妹。还有大舅家的表哥、表姐,二舅家的两个表弟,小舅家的一个表弟。总共是十九个孩子,在加上十八个大人,当时的盛景真的是很难忘的。为了打发我们这群小家伙,姥姥每年都要把枣、石榴一个不拉的保留好,还提前准备好别苹果、花生、瓜子什么的。当然也并不费事,大舅家就是村里开商店的,什么都有的。我们当年就好象一群扫荡大军,直杀大舅的商店里,挨个等着那些好吃的分到手上,还好比比谁的多。当然这里边年龄大的,比如大表哥是跟小舅般大的,是要上桌道酒、端盘子的。我们什么都不管,像风卷残云般的扫荡着自己桌上的饭菜,还好打闹着。
我们常常半年才见次面,新鲜的不得了,像过年时姥爷分发的炮仗一会就玩完了,便集体跟大舅要那三千头的,全然不看父母们白眼看着自己。在吃饱了后边不安分的上墙头,玩捉迷藏游戏,在大一些后又玩扑克。常常是在要回家时都无精打采的,脚都迈不动了。
这些聚会在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都是在姥姥家那边(小舅家跟姥姥家通着院子),在老人去世后便在三个舅舅家轮换着来。后来去的人更多了,那些表哥都相继结婚有了孩子,出嫁的表姐也带着姐夫们来,比以前更加热闹了。只是到了这几年,年轻的都要忙碌着在外挣钱,一年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像大哥、山哥都在外地,我也不常在家,像二姨家表弟一出去就是三年什么的,加上时间也不固定,去聚会的人便少多了。只剩下那些长辈们在忙碌吧。这似乎也在印证着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盛景也是有衰败的时候,岁月的流逝,是要带走很多当年的情景的。还好这些老人们身体都很健康,心情也都不错。很多人都已经完成了当父母的责任,在安享受晚年子孙促膝的幸福。
&&&&&&&&&&&&&
下面我分章节细细介绍我这些亲戚们。我只想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下中国的农村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在这三十年里发展和进步的,那些参与其中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是如何的。也给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一直生活在都市里的朋友看看不一样的人生。因为这种状况还是要继续一些年头,中国的城市化运动还没有这么快,虽然目前已经加快了步伐。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镇,进入大城市后,以后的农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在以后教育、医疗、交通都向城镇集中发展后,目前的村域生存的状况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很多小的村落会消失,大的越来越向上集中,前几年的改革是把乡镇合并,现在恐怕是要并村了。当然,那些具有历史因素,别具特色的村名也随着消失了,伴随着的是一种经济模式的改变,一种思想的解构了,另一种融合也开始了。当然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却不会有反复。
&&&&&&&&&&&&&&&&&一、大姨家的那一帮人
大姨嫁到东边王洼村的刘家,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在这些年里,给刘家生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看大了三个孙女,两个孙子。多年来含辛茹苦的劳作,到现在还没有享福,还一直受到家里老婆婆的欺负。更可气的是到了晚年,还受到本来很温和的大姨夫的毒打,还不敢跟舅舅们说,被迫到济南二儿子家去养伤。只是到我哥家帮忙缝小侄子的棉裤时才被我嫂子发现,赶紧给我妈妈说了。舅舅们都是老实人,多年来关系都不错,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大哥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其实大姨夫那家人很穷酸气,平时说话总是阴阳怪气的,让人听了挺不舒服。在酒场上毛病也特别的多,很事事的,仗着他老大,平时大家都让着他。在出来这件事情后,母亲把几个姐妹和舅舅们召集起来,商量法子。你说揍他吧,他那把老骨头经不起什么折腾的;就这么不吭声也不是法子啊,要是再打呢,怎么吧。我看着这些善良的亲人们,内心里也是感慨万分啊。都是大姨太善良,善良的都有些迂腐。四十多年了,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没掌握在手里,干活的事情都是她的。可善良的人有错吗!还是他刘家的人不行。
在当年过年的时候,定好日期,大姨和诸多亲戚都在我家。商量了半天都没有法子。她那两个儿子也来了,老三去丈人家了。我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三个表哥。
表哥们有个可以夸耀的事情便是哥三个都当过兵,算得上是模范军人家庭了。
老大跟小舅同年的,都四十三了,满脸的胡子邋遢的,穿得也不怎么在行,因为生活不好,面容显得很憔悴,整个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头。再看看同龄的小舅,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还红光满面,不知道的以为差十多岁呢。这个大表哥,在十八岁就去当兵了。在部队里咱不知道具体情况,反正是找着法子给亲戚们要钱啊,母亲没给他,他就跟二姨要,也没有结果。借口就是买录音机,学英语,真他妈的可笑。在退伍后,干过很多买卖,还在很早的时候说是做生意借了妈妈一年的工资(两千块钱,在八十年代末)。当时母亲也是看他没什么长进,想帮帮他,结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我家当时也没什么钱啊,母亲亲自去要,结果他就躲了,连家都不回。后来他还想着法子从舅舅那里借了一些钱,也不知道还了没有。这些亲戚们看在大姨的面子上,多少都给他些。可也不能总是借啊。在认识他是什么人后,便都不帮他了。他就去想别的法子,也挣一些钱,却因为好吃懒做的思想,都没存下。后来二表哥买出租车,他出了部分钱,算是都没糟蹋掉。大表嫂跟他差不多,一个家庭里,要是女的不行了,怎么说也过不好。我的二大爷家的堂姐,后来是嫁的大表嫂的弟弟,也看不下去了,在跟母亲拉呱的时候,诉说着他姐的差劲。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他们聚集了一些偷鸡摸狗的人,连邻居的鸡都偷逮了,买些酒一顿吃了。这是什么人啊,这可是她弟媳妇说的啊,因该是很真实了。
大表哥一开始没有孩子,便领养了个孩子,后来也是又生了一个,很俗套的故事,却一遍遍的真实的存在着。在这两口子混日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慢慢长大了,都等着花钱,可他们能挣来吗。堂姐夫给他们找了好多次活,都干不好,干脆就不在管他了。他现在已经四十了,还什么都没有,等到了六十会不会到城市里要饭去呢,很有可能。刚过年时,他又算计上大姨当年种的树,因为卖树的钱已经送给二表哥做生意了,他不干,多年前的底子又翻出来,坚持要二弟把钱退回来。这是什么人啊,就是穷的没法子,也不能连亲情都不顾了。所以我情愿没有这样的亲戚,丢人啊。
这跟他父亲有极大的关系,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他当了四十年教师,退休时还是高级职称,怎么教育的孩子呢。当年有政策办理这些的时候,是他一趟趟找父亲帮忙,因为父亲有个不错的同学当教育局副局长,主管这件事情。结果没费什么力气就办成了,还捎带着把二表哥的户口带了出来。那时,他经常买一大堆好吃的东西给我,把我高兴坏了。这个二表哥,长的很秀气,也很有想法。当年他是在广西当兵,为了学车,愣是托人调到福建去了。中间还回来到我家一趟,可也是没成什么气候,还是退伍到了县城。可他不愿接受给安排的工作,自己去市里找了个开车的活,却因为经常自主开车回老家,人家不用了。没办法,他自己筹集钱买车去济南开出租。谁知没等他还完贷款,车价就跌了快一半,白干了三年。后来又是结婚,生孩子,一个不行,再要一个。现在他在济南开了家小饭店,生意还凑合,可好日子还远着呢,还得买房,还有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负担也很大。都说能折腾的人,是属于“树挪死
人挪活”的那类,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发达起来;可没有根据穷折腾的人,是越折腾越不行的。
有时候报应是来的很快的。那次聚会舅舅们把老大、老二给叫过去了,质问他们知道母亲被打的事情吗。老大那个滑头推说不知道,老二说后来才知道的。舅舅们问他们怎么办,老二说他养着,可他有实力吗。他老爸每月有两千多的退休金,大姨可什么都没有啊。舅舅们没有让他们接大姨回去。就在大姨在我家避难,叫不回去的时候,刘家打电话说是老三把腿给摔断了。大家一听都以为是撒谎,找的借口把大姨骗回去。后来才知道是真的。大姨夫去串门,喝多了,让三表哥去接他,可表哥酒还没醒透便去了,结果出事了。没办法,大姨最心疼这个幺儿子,赶紧去了医院。你说这是不是报应呢,大家都说是。
后来表哥出院,大姨就跟着回去了,一切就这样过去了。三姨和三姨夫气不过,在一次聚会时跟大姨夫撕开脸面骂开了,弄的大姨夫下不了台,可也只能这个样子了。母亲在她们不忙的时候便借着给我女儿做棉裤的机会招集她们来我家玩。还是我姑娘幸福,有这么多奶奶给做衣服。至于他家的那个表姐,也一个德行,他们心里都没有把大姨放到尊重的地位。可怜我那辛苦了四十多年的大姨,我也很惭愧没有能力帮助她,她怎么养得这些孩子,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二、& 功德圆满的二姨
也不知当初是谁当的媒婆,把二姨嫁到了北乡三十里外的一个村子。这么多年来,害的二姨都走多少路啊,那可是四十年啊。
哥哥说二姨最像姥姥,从做人到做事,很周全,是全环人。我仔细想了想,加上母亲平时这些年来说的,包括我结婚前到现在的一些感觉,很是认可。
母亲说在早些年姥姥家有什么事情,二姨都会赶来,还好拿粮食、棉花什么的。其实二姨家过的很一般,就是她这个人比较热心肠。这些年来,就根本没见过什么存折,钱都不够花的,哪用得找存啊。二姨跟妯娌们的关系处理的很好,老人跟她一起住,这么多年来都没什么事情,这是不多见的。哥哥那几年喜欢到二姨家去过暑假,我那时侯去姥姥家,跟那个爷爷很谈的来,到现在看到我还问哥哥的情况呢。也是这个爷爷,支持表妹上完的高中,我想表妹回家时肯定会给爷爷带好多礼物的。
二姨做事情很干脆,从当年把大表姐留在本村,到后来另外两个姐姐嫁到附近的人家,到接受表弟,显示了她的长远的智慧。现在家里有事情了,还是要靠大表姐出来。那两个表姐干不成事,自家还顾不过来呢,表妹又离的太远了。
不过二姨已经去表妹那里住过好多次了,从看孩子,到农闲时的放松。这些年来,二姨辛苦操劳终于有可回报,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孩子也都很大了,可以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息了。
我和哥哥在家里上学的这些年来,都是穿着二姨做的布鞋。二姨每年作鞋时都额外都做些,我的脚小,少一些,哥哥跟姨夫的一样,所以做的多些。直到哥哥到外地上班十年后,家里还留着二十多双鞋呢。我记得当年是有一个专门的小厨子来放鞋的。
后来到哥哥结婚的被子,我结婚的被子,都是二姨来帮的忙,包括我女儿现在的一些活计,也是母亲经常叫二姨来,一边做,一边重温她们当年在姥姥家时的感觉。而这一晃是三四十年的时间了。
其实,二姨是有块心病的,那就是二姨夫的退休金问题。姨夫也跟大姨夫一样是联校的小学老师。当年上高中时的暑假,我也分别去看过这两个姨夫上课,很新鲜的感觉,看着那些小孩子来交作业时的紧张,不由的好笑。大姨夫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当时那些细分的条条框框,很早就转公办,工资什么的都跟着调整,户口也成了非农业,还是学校的校长。二姨夫,也不知道是上天的不公,还是命运的捉弄,十多年来,不是这个条件不够,就是那个方面对不上,反反复复的转不了公办。虽然三十多年过来了,工资还是比别人少老大一截子。有几次什么都符合,可就是没有作为证明的照片,为此他也常常闷头抽烟,却没有消沉下去,每次见到我都是那么爽朗的笑声,娓娓道来的话语,显得很是儒雅。有时候我都不敢去看他的那双眼,那是双眼很深邃,很有力度,仿佛能看到我的心里去,也是因为知道他的这些经历,不忍多看。后来赶上国家的一个好政策,都给办理了退休,可工资基数什么的还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前不久回家,听母亲说姨夫又来了,还给孩子买了好多东西,一问,还是因为那件事情。当我把这两个履历差不多,结果却迥乎不同的情况比较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感慨国内办事的特色,什么都是人整出来的,同样的政策,会搞出大相径庭的结局了,也是服了这个世道。
&&&&&&&&&&&
争强好胜的三姨
三姨其实也挺不错的,那张嘴很厉害,加上她婆家在族里的辈分很大,很好摆大架。我小姨夫辈分小,在跟三姨夫喝酒时总是一口一个“四爷爷的“的喊着。”因为有“可远亲不灭近族”、“先叫后不改”的说法,也没说的,可山哥喊小姨婆婆“嫂子”,喊姨夫“哥哥”也是很让步的
,虽然母亲对这一点很看不惯。小姨夫也是一口一个“山”的喊者,看来这辈子就这样了。
姨夫家里有兄弟五个,还有个姐姐。老大在东北,很少见面,只是前几年骨灰送家来安葬在族里的墓地上了。因为三姨这个性格,经常好说,跟人家吵架,妯娌间的关系很平淡,跟我家族里的关系差远了。她家的两个姐姐,初中毕业就去卖东西,倒卖棉花了。当年她家经常吃海带,为的是把纺棉花吸到体内的纤维代谢走。也正是在这两个姐姐的帮助下,她家早早的翻盖了当时村里的数得着的好房子,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是很漂亮的。只是山哥用着了,他已经在上海买了五六十万的房子了。现在留下空洞的一处大房子,和两个越来越来的老人,没有生气和活力,还要担心孩子在外边过的怎么样。这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场景,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三姨当年把小姨介绍过来,可两边的关系一般,还比不上跟我母亲走的近呢,这跟人有关了,关系可都是一个样的。
姨夫当年也是很好强,看到舅舅们跑车挣钱,便也买了辆,却三天两头的出事,没办法停了年八,很便宜的给处理了。谁知刚处理完铁就涨价了,光卖废铁也比那个价钱高,好有机器呢。这让他后悔了好长时间。其实这个很正常,是你能挣的钱,怎么也能挣到,不是你能挣的,强求也没办法,很宿命的观点,却也很对,在一些情境下而言。吃了苦头的他又老老实实的回去干打井的活了,几年下来也
落下不少钱。他很亏的,只比父亲晚了两届的高中生,高一时就赶上了文革,给耽误了。山哥的精明劲就很像他,也算是“青出于蓝”了,就目前来看,也达到“胜于蓝”的境地了。
三姨后来还跟着掺合二舅家大表弟的婚事。一开始找了个有羊角风的,都领了结婚证了,才在那个女孩到家做客发作时知道。然后就是反复的谈判,最后都要上法庭告了,在中间人调解下才算了,赔了六七千块彩礼钱。中间去县城玩时,还害的母亲花了二百的见面钱,不过离了更好,否则是一辈子的事情,虽然贴近去了不少钱,也认了。二舅那年是都快愁死了的。
后来三姨为了找回面子,亲自出马,最终给表弟订下门还凑合的婚事。这不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二舅为了冲晦气,盖了处非常气派的大房子,让家里人都羡慕不已。
&&&&&&&&&&
三姨还做了回近媒,便是把大舅家的表姐,嫁给是邻居的五叔的儿子,一边是内侄女,一边是外侄子,是亲上加亲了。不过麻烦也有,小两口吵架,有什么事情,总找到她这来,他们两家中间有条小胡同,可以自由走动的。那个兄弟我自小就认识,弟弟叫了好多年,冷不丁成了姐夫,也不改口了。现在表姐跟那个兄弟在县城开了家小饭店,生意很红火,头胎是女儿,都五岁了,正准备要二胎呢,准生证都拿下来了。前几年挣不来钱光吵架,现在忙着做生意,没时间了。
当然三姨还作成了别的好多良缘,是个标准的媒婆了,不管在什么时代,媒婆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好打交道吗。后来还发生过她跟二表姐婆婆争执,还动手了,结果无意把人家的手指给弄骨折了。没法说啊。表姐那个婆婆也是个厉害角色,当初跟她的婆婆闹的厉害,可她遇到硬茬了。三姨在姥姥和她那个庄加起来有两千多户的村里,都是属得着厉害的。当然那个姐夫比较明白,没有说什么,也没法说什么啊。
我也开始明白了当年为什么她跟舅舅“报销”姥姥的药费了,她永远也达到母亲那个境界;我家都垫了多的多,母亲都没吭声,谁拿都是应该的,不能都推给儿子啊。
&&&&&&&&&&&&&&&&&
&四、母亲的人生经历
&长期以来,我都在想这个问题,我到底帮谁。看现在的小孩子,看着像父亲,也看着像母亲,只有长大了才能最终分辨出来的。其实我最终还是帮母亲的多一些,一生中也是受母亲的影响最大。很多名人也是这样说的,这也许是跟母亲跟孩子接触的时间长,关照的多,而做父亲的忙于为家庭生计,更多的放在外边的原因吧。就跟我现在一样,女儿一年就见我不到十次,加起来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受我多大影响呢,还不是母亲和妻子在影响她吗。
每个人格完善,心理成熟,心理素质好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童年在人一生中的影响是重大的,它对性格、气质、心理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举足轻重的。童年虽然是感性成分多一些,却是更为宽泛和充足的认知、感悟上的,甚至是不能补课的,以后的财富和经历都无法补充那个时期的认知。那种安全的感觉,没有经历人世丑陋的影响,被亲情爱意所温馨的包容着,有一个可以尽情去感受的心灵空间,心灵的氛围。没有人能够选择童年,所以也永远无法补上当初的缺失。这也是有些人永远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有些人怎么也无法在一些层面上进行突破的根本性原因吧。
而在其中,母亲的影响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般人是到了青春期才开始独立的有自己的一些心里空间,在这之前的时期里,都是要受母亲的影响的。如果比喻的话,母亲的影响是网状的,结结实实,覆盖着全面;而父亲的便是那网是隔一段的结点,少而必不可少。女儿现在两岁,睡觉时总喜欢搂着妻子的脖子,紧靠着她的才能睡去。在她那最初的认识中,母亲才是最亲近的,最可靠的,靠着母亲才能有最安全的感觉。我小时候因为营养不好,两岁才说话,走的道不晚,嬴弱的身躯,总让大人看着能不能长大。一开始别人喊我,我就回回头,牙也长的慢,到了初中才换完第一遍牙。那个时候也是好赖在母亲跟前,谁也诱惑不了我,那里总是安全的。
现在也经常看一些关于女人的文章,而且很多目前的谈话和时尚杂志都是女人在做,自然便洋溢着浓厚的女权主义的气息,我却经常从中看到对女人比较中肯的论断。
一个是关于心胸大的女人的:不是念过多少书,很大气的,宠辱不惊,进退有据,理解自己,也理解别人。
我拿这个模子去套身边的女人,也只有姥姥、二姨、母亲、大表姐,别的人差的太远了,在根本的气势上都不具备。一般的女人更容易拘泥在很多枝节上,不是很看的开或者只看眼前的东西,因而被称为小女人。古人就说过: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其实就是在说女人心性太细致和敏感,在生活中比较麻烦,事情特别多,而且经常无事生端。“三个女人一台戏”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二是那种有人生格局的女人,即是平时经常所说的明理的人:不仅仅是操持家务,还要心胸开阔,融洽的处理邻里关系,不拘小利,顾全大局。这样的女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支持。
我觉的这第二个比较形象,更具有生活中具象化的描述;第一个比较抽象和理性,两者其实都是在说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这两点其实也道出了我内心中一直想说概括而未能如愿的事情。看来能够真正理解女人的只能是女人,那种处身其境又能抽身出来换位思考的作为,我是无法做到的。我也只是能够说出男人共有的在通常和特定时刻的想法,以及自己所特有的一些作为。男人和女人的那扇屏障,是没有人能突破的,谁去尝试都没有用,除非有来生,可谁又能保证来生一定是托成人呢。
母亲出生的那个村庄叫大义村,我看过那简单的几行村名介绍,大体是说原由出古上自有个很慷慨的人施救人的义举。也不知是从哪年开始的,每个村口都树起了这样的大理石村碑,也挺有意思的,在千奇百怪的村名中,也能体会到民间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多了些开心的乐趣。这个村子比较大,有前村后村。一开始是中心在前街,合作社等的都在那里,后来人口多了,前面便是黄河大堤,没有地方都往北建了,中心也随着移到村子中部了,那条主街便在大舅门前通过。姥姥家就在大舅家后面。
母亲小时侯上面有那么多姐姐,什么都不用管,还好参加样板戏等活动,她还在村里扮演过李铁梅呢,恰巧母亲的名字里也有一个梅字。因为姥爷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很晚才去上学,都是姥爷不让去,还是看大舅上学了,也跟着一起去上学。那个时候是用石板写字的,家里的唯一一块还被大舅跟她争夺中摔烂了,气的母亲狠狠的揍了大舅一顿,都把他打哭了。母亲比三姨小两岁,比大舅大三岁。大舅那个时候就跟我小时侯缠磨哥哥一样,什么都抢着是好的,都要要,还走动不离的跟着。后来很听母亲的,一直到了现在还很听母亲的意见,这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理认可,应了我那个童年论。到了上初中时,姥爷不让母亲上了,我可以猜想姥爷当时肯定斜着个眼,歪着头朝母亲嚷嚷:“女孩子上什么学,早干活去,过两年给你找个婆家了。”没办法,那个时代就是那样。当时母亲学习特别好,教母亲的老师知道后,到家里来了好几次,最终说动了姥爷。可母亲也就上了两年,便赶上文革了,那些平时很受尊敬的老师都被整,被斗的挂牌子,母亲边回家了,也没有参加那些所谓的红小兵的队伍。
母亲给我讲那个时候,村里的大水坑特别多,里边都养着虾、鱼,还有个是专门养王八的水坑。小时侯这样的水产她都是经常吃的,而且当时的水坑都是跟我姥姥门前最大的那个连接在一起的,中间用铁丝网隔开。我最早回去的那几年,村里的很古朴的小桥、王八坑都有,后来便被填平盖上了房子了;那个最大的,曾经留存着我的快乐和痛楚的地方,最近回去也发现缩小的只有三分之一了。这跟县城里那条被遗弃的旧护城河一样,渐渐的都会消失的。现在所在的闽北的小城市,里面都有两三座大桥,下面便是从武夷山脉上不断下来的流水,哗哗作响。也难怪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修了那么大的一个昆明湖了。也曾经在一个叫紫玉山庄的高档别墅区看到挖出一个大湖,堆出一座山,所有的别墅(单位都在三百左右,一千多万)都在湖边的胜景,里面还养着孔雀、野鸭什么的,就在现在的奥体公园那个鸟巢附近,。还有我前边所说的那个中心广场旁边同样挖土成湖的城市公园。为什么都对水这么有感情呢,因为水是有灵性的,没有水的地方会少很多风韵的,那是一种灵动的美,代表着一种包容和遐想的空间。
母亲当年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着,即使在最困难的那段日子也平稳的过来了。生活在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里,受着两代人和姐姐们的呵护,母亲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应该是很美好的。
后来她的姐姐们相继嫁出去了,她也在到了年龄时跟父亲订了婚。妻子嫁过来后,听后来父母对我们这讲当初见面的情景:父亲的舅舅给他介绍的这门亲,父亲却忙的赶不回来见面,好容易有次部队拉练路过家乡旁边的黄河大桥,父亲便请了一天假,步行十里地来到姥姥家前街的那个合作社。舅姥爷和母亲院里饿一个姑姑陪着她在那等着父亲。当时父亲正在演习中,走了好几天的军装显得很脏乱,脸又晒的黑黑的,戴着顶草绿军帽,板着个脸走下高高的大堤,应该是很狼狈的情景。父亲也是干部了,见过场面,会做事情的给母亲买了块手绢,和一些吃的零食,两个人顺着大堤走了一会。母亲问了父亲一些部队上的事情,类似的情景在现在的一些电视剧或电影里都见过。父亲也没请母亲吃饭,见了一面就回去赶部队了。而母亲也答应了这门亲事,姥爷在这方面还是很开明的,自己看,看好了就行,也很是爷们的性子。
而后便是等待了,一等就是五年。也没怎么联系,父亲说当时就知道订下了,也没时间,当时在济南南部山区挖地洞,整个山都被掏空了,一干就是三年,后来又去带知青,没有时间啊。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人才有的精神,现在怕是没有了。母亲就从十九岁等到二十四才结婚,算是晚婚了,有我的时候父亲都过三十了。
在等待出嫁的那几年,姥姥家里便是母亲当家管理,下边还有四个弟妹,老人们都忙着,很是锻炼人啊。我相信这段经历给母亲很大的影响。加上母亲本来就是那种看看就会的聪明人,打的一手好算盘,处理这些事情太小意思了。
母亲嫁到我家后,在家里待了八年,足足抗战那般漫长了。那个时候还是大合作,没有分田到户,还有工分。我家是军属,我和哥哥跟母亲是三个人的口粮,我们小孩子吃不多,所以粮食都吃不了;而隔壁二大爷家却不够吃的,所以当年军哥和堂姐都好到我家吃饭。后来当我家再从部队搬回县城后,军哥多年后看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婶子,俺想死你了!很质朴而无修饰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等80年分地到户的第一年秋收,粮食都在地里还没来得及收割,父亲便带着车来接我们了。变有了前边所说的离别的场景了。
在这八年中,母亲在秋收后,都好去部队探亲,我就是在部队驻地出生的。听父亲说,当年我们到了农场,他煮了一大盆猪肉,我和哥哥没命的吃,都撑的肚子疼,足可见当时生活的艰苦。我当时调皮,在农场里调皮爬拖拉机,结果一头撞在铁踏板上,把头皮划破了一大长条口子,连白白的骨头都看见了,那个血呼的便流了出来。母亲吓坏了,当时是赶着马车送到周村军队医院缝了十几针。现在我还能清楚的看到那道疤痕,这几年头型一变,很明显的露了出来。我还依稀记得当年跟农场的叔叔,带着大狼狗,赶着一大群羊去吃草,隔夜的露水把我的小布鞋都给打湿了。我至今仍然愧疚的是,有我那年是在寒冬,都快数九了。母亲在刚出月子就洗那一大堆衣服,结果落下手疼的毛病,现在年纪大了,犯的频繁起来。我是很难过的,虽然不是我的错,却是因我而来的。
从部队回来后,老家里和姥姥家两边大家族就只有我家在县城里,来找帮忙的事情特别多,这使得当年我家跟客栈样,两天就得蒸一次馒头,每天都人来人往的不断,很是热闹。母亲对两边的人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孩子上学,还生病住院的,生孩子的都一样的对待。加上母亲在家时亲戚们都没少照顾,关系也很融洽。虽然很烦琐,也没办法,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这是很不容易的。邻居贾姨就对母亲说你的耐性真好,要是我才不管这些呢。前边周姨从来不让孩子回老家,也不让老家的人来。有一年我生病住院了,家里的亲戚都来了,拿来的东西从医院里放不下,般了三四趟才弄完。后来我那些堂姐们、表姐们生孩子,都是母亲在家里熬好汤送过去。这可是十多个,不是一两个。等这些事情都过去了,父母也去了北京,人生就是这样,而关系也就是在走动中得以延伸。虽然一样都是亲戚,有的就走的远,有的走的近。
后来母亲从北京回来,跟我一起住,那些亲戚们每年都送不少的面粉、面条、鸡蛋什么的,愣是四年没买过面粉。夏天面粉容易坏,边送给做包子生意的表姐两袋。我女儿喜欢喝的牛奶,也多是看父母的亲戚们送来的,连孩子都沾光了。当然,这些花不了多少钱,却让父母很高兴,心情很舒畅。也应了那句古话: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母亲的一生一晃已经过去快六十年了,她当年不多的同学中,有的在部队当将军了,有的在济南当经理。有的同学多三十年没见面了,碰到时第一句就是你的孩子学习一定很好,应该帮你。我知道后很是汗颜,自己不努力,是要给母亲蒙羞的。母亲的大半辈子是一个农村女子进城的三部曲,也是很多普通而伟大的母亲中的一员。她也常常遗憾没有上过大学,幸好我给她圆了了这个梦。现在已经退休的母亲在家里给我看女儿,女儿也很乖巧,很会看眼神办事,叫人的时候很甜很甜的。母亲当年很想要个女儿的,我也帮她圆了,虽然是隔代的。现在女儿很多东西都是母亲手把手的教的,看着她们祖孙在一起喜洋洋的情景,我仿佛看到母亲当年有带我和哥哥回娘家走在大堤上的身影,有一次我光着个身子,愣是不让抱着,在硬实的土路面上撒欢着跑着,哥哥却不高兴的让母亲抱着,而一晃就是近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母亲两鬓已是点点白发,当年部队家属院最俏丽的小媳妇,现在已经是眼袋松弛的老太婆了。而不便的是母亲那双眼睛仍旧是那样神采奕奕,还有那口虎牙(母亲属虎)完完整整的,不像父亲都快镶了个便了。
这些年来,我除了上学的那几年,一直都在父母身边,现在也在一起居住。现在经常出差,每天都的打电话报平安。当年我在北京混的不是很好,母亲很是挂掂,好歹把我弄回来了,找了份工作。我却在结婚生子后又出去了。当初回来是为了安慰父母的心情,而再出去,也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是在这几年有了
孩子后,才真正开始理解父母了,这说明我真的长大了,
成熟了,而这也同样是母亲的功劳最大。
再过两年就是母亲的六十大寿了,我到时候会好好的举行一次盛宴,把所有的亲戚都请来,母亲有这个资格享受这份荣誉,这是她应该得到的!
&祝福我亲爱的母亲!愿母亲永远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也以此文献给所有的母亲!也祝愿她们永远健康!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五、&&&&&&&&
&我的舅舅们的家庭
(一)、当族长的大舅
大舅的经历也很有时代特点。他年轻时在县广播局食堂里工作,那个时候工资不高,还离家远。当时姥姥家里有人进城了都到那里去吃饭,弄的大舅很烦,当时人就那样,总以为你挣的多,吃点怕什么。结果大舅干了几年就辞职回家了。后来在家里的镇上开了家饭店,也因为管理不善,都是些亲戚在干活,经常拿东西,也不好说,也开倒了。后来母亲说起这些时说这是大舅的性格造成的,太忠厚,太老实。大舅当年的玩的好的伙伴,成了县派出所的所长,把孩子也安排进另了公安局,而大表哥十六岁就开始开车,现在已经开了十六年了。一个人的一生,同样影响着下一代的生活。不过我也在想,在姥姥家这样的大家庭了,如果他在县城里工作,肯定跟我家一样整天来人不断,也是很麻烦的事情。也开始明白当初周姨和贾姨们的心思,并不是小气那么简单了。这也许是为什么做人难的原因了。中国这个传统社会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变迁却不想改变。当然在我这代已经改变了很多了,以后也跟目前这种情况大不一样了。
大舅结过两次婚。头一个妗子脾气不好,是思想狭隘,小鸡肚量的那种,整天为了小事跟大舅吵架。不过从后来表姐的模样来看,她当初也是很漂亮的。大舅不跟她一样,就出去做事。母亲那个时候只有哥哥,就离着三四里地,经常回娘家,她也不是很热情,母亲一看这个样子也便很少回去。这种人也是很想不开的,在一次跟大舅吵架后闷着生气,在帮姥姥揉完馒头后喝药自杀了,姥姥正好也过去拿东西,那个妗子哭着跟她说喝药了。姥姥赶紧喊人,可惜来不及了,最终也没有救过来。当时表姐才三岁多,母亲还在老家呢。虽然这个妗子脾气不好,可自杀了也让人惋惜的,尤其是还有两个孩子。所以表哥和表姐是太姥姥带大的。
后来大舅又结婚了,找的黄河南边的一个离婚的,也就是我现在的大妗子。大妗子当年不能生育,在婆家倍受欺凌,无奈中离婚了。她的脾气很好,待人非常热情,在场面上很能过去。这些年自家和族里有了事情都是在大舅家操办。妗子从来也没有说过什么,对姥姥也很孝顺,周到。这很是难得了,这才是那种典型的贤惠的女人。当然,命运不公,让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也带大了表哥表姐,后来她妹妹超生了个丫头,送给她养了,现在这个妹妹都十七岁了。
大舅后来把大队里的大拖拉机承包下来,跑运输,后来发展到三辆,哥三个一起干。后来表哥长大了,又增加了一辆。这在后村里也是很威风的,在那个时期,一家里有个车队,很是让人羡慕的。
大舅在跑车的同时,因为靠着主街,便开了个小商店。这些年来也多多少少的挣了不少钱。一趟三排房子,形成两进的院落,表哥在后面,前边是商店。
现在大舅也是五十五岁了,多年的操劳,身体也有血压高,咽炎等毛病,只是平时间隔的来县城起货,那个市场就在表姐饭店的门前,也经常去坐坐。
&&(二)多难事的二舅
二舅住在村子的最后边,紧靠着的就是菜地。当年的旧房子被丢弃了十多年,现在矗立起一座高大的宅院,非常显眼,也非常的气派。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父母刚刚喝完表弟的喜酒,疲惫的母亲一早就睡去了,我都没来的及问婚礼的盛况。
先说二表弟的事情。二表弟自小就调皮,经常抢着吃西瓜,肚子被撑的老大老大的,被大家调侃。加上他被妗子惯的不成样子,自小就管不住,在小学总是留级,到了初中却到了县城了去上学了,还住校。他很神气,仗着身高力壮,经常拿把小些的同学,有些吃大户的样子,很是霸道。
到了初中毕业,赶上招兵,便想通过在北京的三表舅给弄到部队上去上个军校。想法很不错,也把钱花了两万。结果两年以后,却没有给留下,正常退伍。两年来也没干别的,就是给几个领导当勤务员,在得知没有自己留队的消息时,什么都晚了。二舅给三表舅打电话,三表舅一个劲的道歉,钱也个退回来一部分。可那个窝火啊。其实二表弟走的时候就很麻烦,本县名额不够,还是到邻县穿的军装,真是麻烦透了。可到头来还是白忙乎一阵子,还花了那么多钱。
可二表弟回来了,总得给他找份工作吧。正好焕芝妹夫那个公司招工,就把他介绍过去了。现在每月小两千的工资,也算是说的过去的。起码让老人的些踏实下来了。这小子也挺能忽悠的,才多大啊,老早就跟以前初中的一个女同学联系上来,还经常到二舅家去玩。也是,二表弟长的很帅,比他哥高一头,真是一个找不上来,一个追到家里来,让二舅哭笑不得。
大表弟很忠厚老实,模样长的很一般,加上个头比较矮,才刚刚一米六五的样子,作为男人,这是比较矮的啦,所以不好找对象。他已经在胶东工作了四五年了,也谈过一个女孩子,结果她家里不同意,也就算来。也因为经历了我前边所说的很窝心的事情,所以这次婚事的意义比较大。前些时候二舅多难过啊,母亲和那些姨们都关心这他家,真是手足情深啊。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二舅也可以轻松下来休息一下了。
&&&&&&&&&&&&&&&&&&&&&&&&&&&&&&&&&&
(三)、喜忧参半的三舅
小舅年龄最小,是老八,上边那么多大哥大姐,很是舒服。所有有的时候我也是非常羡慕小舅的。可以尽情的玩,能玩多大就玩多大。
因此小舅跟族里边的那帮同龄人在成了小青年后,变成了十里八乡的小混混。整天不干正事,不是白天拿着猎枪去打兔子,就是晚上去偷鱼了,还有的去偷摩托车,甚至敢去偷牛。我小时侯跟他们过年去赶集。一群人围者卖二踢脚的人看,一会的工夫偷了人家三四十个,那个人还没反映过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经常跟另外的一个堂舅,经常在逢三、八赶集时来卖鱼,都是偷的。卖完鱼就买了很多好吃的到我家来让母亲做菜,一人一捆啤酒,竟然都能喝完。我也能经常吃到那香美的小肉包子。虽然每次母亲都训他一顿。后来他到二姨家那里包了个鱼塘,也挣了一些钱。后来便是跟大舅去开车去了,开了几年,到最后分手时分给他一个大车头,也算是可以了。
其实小舅多亏大舅上边有关系给罩着,在那些年严打的时期没给弄进去。平时跟他一起瞎混的两个堂舅边被判了四年的和六年的刑期。那两个舅舅也太嚣张了,偷了人家的牛还大摇大摆的往回走,结果让人家追上了,算是报应了。也是大家经常教育小舅,他才不敢跟着去干的的,也算是幸运了。
小舅是在我家从部队回来后才结婚的,后来有了宁宁表弟,几年后还偷生了个二表弟,还是邻居王姨给帮的忙呢。后来这个表弟都五岁了,在一次跟哥哥和另外的小孩在水边玩耍的时候掉进去,头插进淤泥里死了。当时大舅正在我家吃饭,知道这个消息后赶紧开车回家。后来听母亲回来跟我说,大舅哭的最伤心,这几个小孩子中,这个小家伙最聪明,最可爱,谁知是这个样子的。那个小表弟被装在一个小棺材里,埋在族里的陵上,没成年的死去,是不能进家里的陵的,也是不能进族谱的。这也许是上天对小舅的报应吧。
宁宁表弟是跟二表弟一起参的军。他亲舅舅在南宁空军当上校,那边来带兵的军官从泰安跑过来专车接的他。自然是比二表弟的事情办的痛快。同时走的还有他的小表舅,跟他一个村,差不多大,一起走的。不过他是直接去的南宁,小表舅去的海南,后来再调换过去,同时办两个比较麻烦。在一年后,他舅舅把两个人一个弄到大连海事大学,一个弄到南京士官学校。在二表弟灰溜溜回来上班后,过年时这边两个回来两个抗学院牌子的军校生。我可以想到二舅那个心痛,是很揪心的。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往往不是可以去可以强求的,只能接受现实了。当然宁宁当年走前还花钱专门去学的电脑,在学到一半时,却因为要激光打近视,便不去了。二表弟却只知道玩耍,而且宁宁当时是高中毕业,而两个人年龄一般大。有的时候偶然性里也有必然性的。
小舅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总是长不大的样子,只是在大舅手底下挣了些钱,后来就帮人开车去了。有一次过年时喝多了开摩托车,结果摔到沟底,连脾给摘除了,身体变的不经累了。这几年才老实下来,可已经四十了。幸亏表弟现在已经上军校领工资了,还不用家里的钱,还算可以。
我的三个舅舅中,数二舅最聪明,可也应了古人“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最不好过的反而是他。大舅最坦诚,可最舒服的也是他。在村里,他是第一个买摩托车的,第一个开大车的,第一个开饭店的,第一个开轿车的,什么都占了先。在族里的威望最高,也算是种成功。小舅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也有过郎当的年轻岁月,可在众人的教育下,最终改邪归正,也算是修成正果,现在安心的在家挣钱,什么别的事情都不想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岁月流逝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