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这么老了都要奔三了,还可以提高文笔水平么?还能学好英语么?我还能谁会改变我我的性格么?

高考英语改革应该怎么看待?
高考英语分值的改革是否会对现在的英语热降一降温。这个问题个人有些愚见:一直以来,高中生大多都只补习英语,很少有人去主动补习语文。觉得语文就是背几首诗,认得几个字,阅读按照套路套,作文稍稍有点文笔就可以。不需要怎么学习。英语的这一次改革有可能会将语文的地位提升,让高中生重新重视语文。毕竟作为炎黄子孙,不能忘记老祖先留下的精华问题补充:5月9日消息,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按票数排序
【请区分1、英语退出高考,改为一年多考(现新闻)2、大学不得以英语作为录取标准;3、英语退出中小学课内教育,完全不学;我看到的绝大部分发言,其实都是针对2、3这两种假想情况做出的。教育部都还没走极端呢= =……请先认真阅读原新闻,谢谢。】1、英语在全国范围内有过热倾向。我所谓的过热是指:在某些招生考试、招聘要求中,不管是否需要,都要求英语成绩。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意味。特别是北京地区,由于08年奥运会,街道上大爷大妈都能给你来几句“鼓捣猫呢”。在民众心中,“英语一定得学好”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强制考试这样一种方式来彰显它的重要性。(请对比“数学滚出高考”。)顺便,从这一点来说,比起高考改革,我更期待看到研究生考试能将英语列为不必考(可以视专业要求来考)。因为越往上越专,小孩子方向未定,某种程度来说多学点儿总不是坏事,但是考个中医药的研究生英文也得好,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过高考能改也好吧,总比不改强。外语学习很重要,大家已经都认同这一点了,所以没必要再通过高考来加强。(以及,正由于这个现状,我毫不担心接下来这代孩子的英语水平问题,孩子爸妈不会放过他的,嗯= =……)2、考虑全国范围,英语这类对教学硬件有较高要求的科目更容易造成区域化不平衡。通俗点说,村里的孩子下多大功夫都学不好英语。网络很差甚至没有网络、电视收不到英语节目甚至没有电视、更有极端的连电都不一定通了……更别提浓浓的乡土味儿的方言英语发音。即便有拨款过去、支教过去,跟城里孩子从小双语幼儿园上着、迪士尼动画听着的效果仍然完全没法比。英语在高考中的高分值,实际上加剧了“穷苦孩子就别想考上好学校”的情况。由于公立教育需要顾忌到公平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弱容易使得贫富分化显著的科目,是公平化的一种手段。
似乎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但是对于政策的了解和解读都有误区。事实上,现在官方公布出来的和我们可见的英语考试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英语脱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改为一年多考,类似于四六级或者托福那样,每年可以考三五次那种(当然价格不会像托福一样惊艳~)对于这一条,网上的评论人员还是比较少的。在我的理解里,这必然是合理的。
首先,大家对于高考的弊端看得很清楚——一考定终身。这里面的运气成分和不确定性太大了,而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考试制度对学生来说多少有些不负责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完全学习美国那种申请大学的模式可行性太低了。日前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的问题也在拷问当下的自主招生制度。就试卷设计和招生程序本身而言,中国的高考、国考都是相当严谨、公开、透明的。作弊和走后门要比自主招生难很多。这其实是保障了大多数考生的利益。骤然废除必然不现实。
那么,为什么其他科目都一次考,而英语却要一年多考呢?这里伴随着试卷的改革进行。对中国人来说,英语考试本就应该——也即将变为彻底的语言考试,就像托福那样。而非杂糅了过多理解问题、艰涩不实用的语言问题等等。说白了,英语考的是语言能力,而其他科目,无论如何都是要考知识和理解力的(语文也是考语言,但明显不是考咱能不能读懂中国话,而是包含了很多知识测试的,譬如古诗词、文学常识等;对理解力的要求也大大超出了“日常使用”的范畴了,和英语考试没有可比性)。语言能力的考试其实是一种相当客观的考试,考过托福的童鞋大概都有体会,短时间内连着考的话(或者自己做真题),其实分数的差异性并不大,怎么考都差不多。(当然,对于100、110这种硬性标准来说,98分和102分就是本质区别了~)
因此,作为大学要录取学生进自己的学校,首先要考察他们的理解力和知识水平,因此有统一的高考,这就和期末考试有相同之处:老师选知识点考,你复习去答,没选择余地,复习漏了是你自己吃亏;如果放开这些科目多次考试,其实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察是降低了标准:学生可以只复习少量的知识点,通过多次考试来达到考取高分的目的,而不用面面俱到了,作为考试的制定者,肯定不希望看到投机取巧的事情发生。而英语作为一种技能,需要考察的是其掌握的能力,多次的考试取最佳成绩其实是能够体现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能力。前面讲过,其实短时间内分差不会很大的,但是高考差一分就一操场人,这样更加客观。
此外,还有经济的限制,高考现在的收费,北京是100一次,开发英语一年多考之后,大概一次会是几十块,如果都开放了,四门科目,一次几十块,一年考三五次,对于一些家庭造成的压力还是有的。毕竟组织考试(尤其是严格的标准化考试)成本还是不低的,这个钱国家全报销也是不现实的。2、(我猜楼主想问的是这个)北京日前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语文从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从150分下降至100分,其中英语进行社会化考试(即一年多考),并采用等级制评定。在英语考察中,突出英语能力的考察(如听力分数增加等等)。
首先,这是一份意见征求稿,对于大家反对意见较多的内容(如等级评定制),在正式改革时是可能会改掉的。
其次,这份计划不是即可施行,而是逐步推广,所以我一直觉得短时间之内不要反应那么大~
第三,北京的英语教育在全国范围之内是在中上水平的(甚至是前三水平),英语的减分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家长都有意识、也有能力让孩子去课外学习英语,或者根据自己孩子的未来理想学习英语。想出国的、想当科学家的可以多学,要是就愿意读个本科就平平凡凡工作的,或者学个中医、戏曲等等的,对学生的英语培养确实不必苛求。我们的现实是,很多人辛辛苦苦考了四六级,一辈子也用不上英语;而另一些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等,却因为英语水平亟待提高,严重地影响了工作进度,乃至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高考是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高等院校本科阶段仍以授课为主,科研较少,因此不需要太高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反倒是作为21实际的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英语素质。因此,降低高考中英语分数比例、重视英语应用能力是必然的结果。
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等应按专业考英语,一些与科技相关的专业应该大幅度增加英语难度,增加(专业)词汇量,期盼和世界接轨;而其他专业可适度降低难度,避免浪费学生时间。
至于语文分数的提高,征求意见稿里面也有描述,主要是吸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两点,都是有必要的。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不用说,从大学的国学班,到我们小学逐步增加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介绍,都能看出教育投入在这个方向的努力。必要性嘛,我觉得是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是有用的,毕竟现在大学语文不是必修课了,很多理科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人生终点就是高考语文了。考核上面严格一点是可以提醒大家去有意识地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于古汉语的理解力。从国家来讲是文化传承,从我们自身来说,算是修身养性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具体是提高了作文分数,这个我觉得是更有意义的。大家可能都觉得作文就是看文笔好不好,其实现在的北京卷作文普遍是考议论文,行文的逻辑性、论据的合目的性都是考察的重点。文笔好自然加分,很多男生或者理科生自认文笔不好的,其实也未必吃亏。本身考议论文而非散文已经是比较中性的选择了。即便如此,看看当下各大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家也能发现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之差——语句不通、文章逻辑性差、词语干瘪无力的“毕业论文”数不胜数,这就是学生们语言能力的一种退化。这种退化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影响的(基本上现在做什么工作也要写mail、写年终总结报告之类的吧),也是亟待解决的。所以呢,多考考写作文,是百利无害的哦~
因此,我觉得这次高考的改革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当然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可是现实状况不好,又不能什么都不做,改一改总是个好兆头,不是么~
如果高考没有英语,有些人的英语四六级估计要很难过了
5月9号的新闻不是已经被澄清了是假新闻了么。最新的新闻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透露,2017年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英语退出6月统一高考,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高中三年可考多次,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不同学校招生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等级要求。作为一个高考成绩完全靠英语拉高的人来看,如果高考英语改革发生在我高考那一年我铁定扑街到哪个犄角旮旯准备复读去。学习一门外语确实很重要,可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是一门哑巴英语,以高中初中小学我学的那些英语看来,学英语的诀窍就只有一个:背单词!记得当年高中英语考的好的全部都是单词量已经到达四六级的学霸(表示本人词汇量最多达到初中),但是有些人为什么不背单词,英语成绩又能好,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诀窍:语感(表示本人最厉害的就是这个···)。靠着这两门技能,大部分人能混个好成绩,但是能讲的好的有多少个人,所以这根本不符合学习一门外语的要求吧!就说我现在在读的班里面吧,一大半人的英语全部带着浓厚的印度口音(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英语老师听到就各种笑 - - )。而且我发现好多小学刚开始教英语的时候不是从音标开始教,所以有好多人看着词典的音标都不会发音,有就算会发音的也不标准。很多人学习英语是被逼无奈的,高考考英语,大学考四六级,工作要求提供四六级证书,blah blah blah之类的事逼着他们去学这门语言,所以造就了现在英语过热的问题。对于专业不同的人,觉得确实可以实行英语不同的等级,你一个学中文的人,你发论文又不是发给外国人评价的,英语自然可以少学乃至不学,真要翻译成英文的话也不用你个学中文的去翻译吧。但是毕竟现在科技是以美国为主在发展着,如果你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那么你专业英语就一定要过关,很多文献、专业书籍都是用英语写的,不要跟我说专业书籍有翻译成中文的,原版的总是最好的,翻译后的很多是有译者主观的翻译,在不同的书里面相同的英文有好几个不同的中文,看完英文的书再看中文的教材,真心会想哭的。所以想要学好的人,最好学习专业英语,而且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也有相关的课程。加大对语文的要求程度,不明白语文那些阅读题究竟对学生有什么帮助,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意?如果增加语文的口语考试,分数加入高考分数,这样子会不会死的人一大片一大片呢,沿海地区,福建广东的人大概就都不好了吧,我到现在都记的我同学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大家好,我是来自hu jian的”,还有来自广东粤语区的人的普通话也是惨不忍睹的节奏啊。
英语四六级应该要改革。语言嘛注重实用,只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表明意思就ok,弄明白所有的语法不会说英语,真白学了。
看到这个问题,在这里稍微吐个槽。高三时曾抱怨过:数学都分文理卷,为什么英语不分?对理科生不公平啊。立马遭到文科生炮轰:学英语又不搞脑子,背单词,记语法,不就得了。“英语=单词+语法”,高考灌输的理论大概如此。待口语成渣,再恶补,花去大量时间。很难说英语高考给人什么好处,唯有坏处是显然的:没能及时培养口语。
其实我觉得英语退出高考对于想考好大学的学生来说基本没影响,退出高考不代表不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以高中学生来说,你想进哪所大学就按照那所大学的要求进行英语测试。
好像没有英语,你就能名列前茅似的
没有步入社会你不知道所有学科的重要性
这件事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不公平。
从题外话进入:使用计算机也是一项基本生活、工作技能。对于2017年高考的零零后们来说,电脑几乎出生就在用了。为什么电脑现在中学要学,大学不分文理也要学?因为太重要了。可是没必要让文科生学C语言,一般理工科的学生也没必要把计算机专业课学上一遍。英语同理。但是英语不像计算机,它的难度是没有边界的。如果一个高中生毅力足够、再买本专业字典的话,《贝奥武甫》都能看懂。(嗯,可能有点难度。但莎士比亚的剧本绝对可以的。)计算机就不一样,使用office多年后难道能读懂代码么?
所以像计算机这种学科,一方面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以及市场需求去学习,另一方面就算高考考计算机了。比如大纲规定只考C语言。你就几乎不会学office,这玩意儿水也深的。这样的话,无论如何都不会浪费社会资源。但是英语完全不是这样,英语不但学得越多考得越高,而且学得越多发挥越稳定。记得我大三时,(我们是英语师范的学生),大家一起去考六级,听力和阅读不是满分就是最多错一两个吧。尤其是听力题,那是一种绝对掌握的感觉,好学霸的一瞬间啊。(只是举个例子,没有炫耀的意思,我虽然客观题得分高,但是总分也就刚及格,因为写作等主观题无论训练数量还是质量当时还不能和非英语专业拉开决定性的差距。) 高考不考英语改由类似四六级的考法考就可以避免学校无节制地加深英语的难度来提高总分以及保证得分的稳定性。从而有希望在根本上减轻学生一些负担。而实际生活、工作中,看不懂你可以查词典啊;听不懂你可以问PARDON啊;说不出你可以指着你说不出的东西说THIS怎么怎么样THAT怎么怎么样啊。而像语法这种东西,初学辅助是可以的,但学深了就只有学术研讨的价值了。词汇也是,一般人行业内专业词汇加2400个常用词汇完全应付得来。它再有用,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需要掌握的难度也不相同。这就是让对英语有需求的人自己去学习,学到自己适用的地步。而不是强制所有学生去搞英语的军备竞赛。就像想开车的人是自己花钱去上驾校的一样。
另外,我觉得这对社会上的英语教育机构又将是一个绝好的大发展。虽然我不是学经济的理由一时讲不清楚。但作为一个小商人(是的,我没当上老师),这点嗅觉还是有的。而且抓住机会的将更上一层楼,否则可能会出局。
下面说它不公平的地方:
这还得先讲一些不是很相关的东西。曾经社会上一度有批判英语教育是哑巴英语的风气,说老师只会教学生死抠语法等等。现在好像除了每年高考那几天有媒体出来炒炒冷饭,(比如叫两个英美人士做高考英语卷结果一塌糊涂之类)基本没人提了。其实这是商人刻意的片面宣传。
因为最初我们是连英语老师本人也只受过连三个月的培训就来教学生的。相比语文数学,英语自学,尤其是初级阶段的英语自学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那时候英语人才是很难留住的。我初中英语老师在上世纪末就把自己一对儿女先后送到美国读书了。想想那时的汇率......他就是一边教书一边做珠宝的外贸攒的钱。而英语更加厉害的都直接去做生意了。那时老师工资又低。
在这种情况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语教育最主要最理性的做法就是以教语法为核心。听说先不考虑。读写中不认识单词可以查词典解决嘛。而语法不懂不是轻易能查到的。另外考语法也比较客观。也就是说,当时的策略应该是教会尽可能多的人英语语法并不是教会英语,从而让学生拥有最最基础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自学能力。其他先不管。就像播下种子,如果将来有机会就发芽成长,没机会就算了。就像我平时数学开方都不用。不是数学没用,而是我没本事用,怪谁?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师范专业学生出来当了老师,再渐渐把英语教育水平提高。我高中毕业大纲要求词汇是1800个常用词。现在江苏的教材已经达到3500个了,将近翻了一倍。上海更是老早高中生就四级水平了。
那么不公平在哪里呢?在内地欠发达地区。
我所知道的,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地区英语教育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远没法和沿海发达地区比。我们的高中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只要有高考在,公共教育资源还会大量流入英语教育这部分,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这些地区的英语教育还是会不断提高,哪怕比较缓慢哪怕依旧在机械地学语法。对于一个来自比较清贫人家的学生来说,如果英语不再那么重要,想学好还得自己额外花钱去培训机构学,那么就没必要太投入了。转而学习数学物理好了。于是原本由公共资源提供的英语教育由于高考退出,资源流向别的科目。
于是你没得选了,这就是不公平啊。诚然在大学里,原本他们没办法和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比英语。但因为之前有强化的语法训练,他们是有选择的,他们以后可以利用大学的资源加倍努力学好英语,去找好工作去读研。而如果不是这样,虽然还是能够通过学精其它专业课等途径出头,但是原本多一项的选择因为早年英语训练不足,在理智地思考后只能选择放弃了。
所以理性上我支持件事,因为毕竟许多人:商人、富庶地区的学生、家庭都会从中受益。搞不好个人觉得自己还能从中捞一把。但这样做可能变相剥夺了另一部分人一个选择的权利。
呼吁高考平等,无地域优择限制已经是多年或者说每年高考生的祈愿。而我国在13年的统计中显示人口有50.32%为乡镇人口,先不谈他是用什么方式来统计的,而实际上的比例我估计是远远高于这个数据。乡镇的教育配件落后,师资分配不均匀,家庭收入不济的条件下,能上高中就已经很不错了,英语作为一科星斗文,穿不得,吃不了,用起来又拗口磕牙的“高级消费品”,乡镇高考生想用好可想而知有多难,与城市的多媒体,优秀师资的投入,高强度烧钱培训相比,成就了城乡英语成绩差距,镇乡高考生英语托后腿的现象,毕竟我很难想像一娃拖着黑瘦的身体,扛着锄头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地挖地,口上还吟吟发出: be动词后面的动词形式有三种可能 : -ing 现在进行时, 比如:I'm trying to give you the right answer
;-ed 被动语态,比如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这种情况下和城市里的孩子比英语,你是找死!
其二,主客定位。要知道,现在的外来文化侵入中国已是三岁小孩也会唱“叮叮铛,叮叮铛,叮咚铃叮铛”
,高考“语数英”,“英语英教育”这花开的是遍地成灾,学生们更是恨不得国语是英语,来个从小入手!相信教育部也是不愿看到的,所以就泼一盘水——高考退出高考!可是这又不是说英语不重要,毕竟现在外文是世界文不是?因此,英语退出高考并可多次报考!对此,我不得对萌生这种想法胚胎的人拍手称妙,并且妙不可文言!
其三,Z F姿态!这一点我认为比拿着旗子外交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强。强硬姿式,本土文化。赞一个!
英语退出高考?呵呵,我是阴谋论者吗?
作为一个高考考过英语,后来又阴差阳错的调剂到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分享我自己的一点感受。1.全中国都在学英语,学生有的甚至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是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普遍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是不容乐观的。高考的英语题,我不想过多的叙述,多背单词,学些语法,不断地刷题刷题,应该能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当真正用的时候,说出来的句子是支离破碎的,写出来的是语法错误频出的。很同意有些人的观点-学英语的效率不高。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是用来交流的,束之高阁的种种形式,总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不知道学了这么多年,真正学以致用,贴近现实的有多少。有的时候太关注考试,学会了做题,却也迷失了学它的初衷和本意。2. 关于语文,人们常说中文是博大精深的,作为母语,听说读写肯定没问题,作为母语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美。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可以欣赏中文的散文,篇章的优美之处,相比之下,英语更重实用性表达清楚就行。语言的能力又要如何界定,个人觉得这个挺考验人的。语文考试的一般设置是;字音字形的辨析识别,改病句,诗词的背诵,阅读理解(选择/简答),还有句子排序什么,最后的重头--作文。有的是考察语言的广度(字音,字形),有的是深度(阅读的简答题,作文),还有语言的逻辑什么的也在其中。经历过种种考试,很多时候都是在一个圈子里,训练训练,那么就能获得高分。有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测试出语言能力。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能写出像样的诗和文章。感觉考试就是进入某个圈子,被局限住。做题有套路,作文有模板,作文主旨有限制。当然,高手即使在圈子里也能游刃有余。高考的改革感觉是明知现在不好,又不知该如何是好,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走。
好像有高考 你能学好英语似的
以下两件事充分证明了教育局非常没有战略眼光:1. 英语退出高考2. 没有将足球列入高考项目
首先,我承认自己是想的太多,行动太少的人。这次我也跑题了,所以仅代表个人的感受。面对英语逐渐退出中国官方教育的趋势,我想从宇宙和摩托车修理的角度来谈一下。1、出生在这个时代的幸运。从宇宙尺度说,地球生命诞生于35亿年前,当时原始细菌出现。30亿年前原始蓝藻菌出现,开始释放氧气。15亿年前非细菌类细胞出现。10亿年期那,植物和动物的首歌多细胞祖先出现了。---省略N万字---人类历史呢?200万年前,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100万年前,人类会玩火了。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社会。1千多年前,我们是世界学习的楷模,盛唐文化大肆输出。100多年前,《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我们GDP世界第一的位置被美国取代。若是让我选择时代,我宁愿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乾隆皇帝也没看过岛国动作片呢,就凭这个,咱也不去当那个皇帝。(开个玩笑。)科技的进步,物质生产的工业化,文化交流的便捷。使得除了朝鲜外的国度、国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幸运,我人生中只有4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自由而行,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生在了这个时代。我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整个世界交流。我可以有自己的创意,然后很快的在深圳的小工厂里变为现实。我可以得到京东的当日送货服务。我可以明天就飞到巴西看世界杯。我可以出书,可以听音乐。我可以再夏天躲在空调房里。40除以200万等于1/50000,相比其他时代,我已经幸运的生在了这个幸运的5万分之一的时间段里。虽然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爱这个时代。站在原始的荒漠上,思考着如何找个山洞躲避风雨和野兽,听起来有种远古时期的浪漫,可是想想原始人20、30岁的平均寿命,你是否觉得生在当代是种幸福?以上的假想,仿佛我有个与肉体割裂的灵魂,可以选择出生的年代似的。其实呢?我要面对这个现实,其实“我”只是我肉体的反应。我的生活只能依附于肉体而活。人生是短暂的。2、出生在这个国家的不幸与幸运作为当代中国人你自豪吗?说实话,我不“那么”自豪。假如我生活在唐朝,汉朝,甚至大清。即便物质匮乏,我自豪我骄傲。但是自从晚晴到现在,这100年,我不自豪。人,不要像政府希望你成为的那样,夜郎自大,充满亢奋而毫无缘由的民族自豪感。你是龙的传人,就该自豪吗?你是大和民族,就该自豪吗?你是纯种雅立安人,你就该自豪?我的自豪感来自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政治课本,来自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但是,当我的房子被拆掉时,当我父亲被下岗时,当我看到母亲数着旧的红色的人民币为我预备大学费用时,当我听到父亲拒绝去医院体检时,我的自豪没那么强烈了。当我看到美国大使馆前涌动的人群和发广告的商贩时,当我看到不强行拉开车门就抢不到出租车时,我没那么自豪了。可悲的是,我所看到的不是个例。有人会说我:你自豪应该是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知道不?可惜,我看不到信心,我看到的是领导人没有政治理想,普通百姓在挣钱的道路上狂奔抛弃了道德,少数知识分子担心未来却又势单力薄。我不排除,出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改变现状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希望太渺茫了。就拿这两天的几件事举例,新疆又爆炸了死了31个同胞;几个老人为了土葬,抢在火葬实施前自杀;国家可能又要放水救楼市、救地方债务了,起了个新名词叫“微刺激”;老人卖鸡收200元假币气死;外交部又抗议东南亚国家,同时谴责美国了。国家领导人很忙,国家领导人很辛苦,但是要我给出所有问题一个解答的话,就是塌下心来建设一个富裕、美丽、文明的中国,让中国人有钱,有思想,有尊严。你对自己的国民如何,你的国际形象就如何,援助买不来,孔子学院没有用。你强大了,你富裕了,你就是古代的埃及、罗马,中世纪的中国,现在的美国,否则就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土豹子。美国没有叫你过去,大批人要往那里跑,包括常委的儿女们。印第安人和夏威夷人民也没有为了独立,在美国发动恐怖袭击。日本,韩国,菲律宾,以色列等等都跟着美国屁股走。还要教你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吗?练好内功吧。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领袖的话,拜托,前进不是现在中国这种方式,好不好?照这样的趋势,我看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是我庆幸,毕竟中国不是朝鲜,或说我们出离了那个阶段。为此,我们庆幸。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更多,更真实。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生活更富裕,选择更多。从这个角度,我们感谢我们的领袖。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可以在这片到处在建设、火热到冒着泡沫的土地上继续寻找机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去外国发展,同时命运不会不像脱北者那样。这都是你生在中国的福利。3、不为当权者卖命不为当权者卖命,无论是在哪里。除非他也爱这个国家,他也卖命。可惜,当领导们向你诉说这个国家多么可爱的时候,他们早把子女送到万恶的国家去受苦了。这样一个国家不过是一个矿场。当有权的,有钱的都在想着往外跑时,这样的国家到底出什么问题了?这样的国家是一次性工具,用完呢就扔?我爱这个国家,我爱我出生、长大的农村,我爱我的亲人朋友,他们伴我成长。当我看到农村环境的破坏,看到大家都在愁苦的为着房、病、学而奔波劳碌时,我的心痛苦了。有人说:嘿!你是个loser,所以才抱怨吧?!我说:没错。我没胆量闯红灯,却又羡慕那些穿红灯、先跑过马路的人。强者恒强,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但是我是普通人,我就是个修理摩托车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个国家平均的生活水平。普通人是这个社会的工蚁,是股市中的股民,是山西煤窑的矿工。常四爷说:我爱国,谁爱我啊?4、语言的功利性生在罗马时期,学好罗马或希腊语是个好的选择。生在汉唐时期,学好汉语,无疑给古朝鲜或古日本带来好处。生在现今,英语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美国是头号强国。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加、澳、新等移民国家大部分都说英语。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个人工作,英语都是好的选择。生活的意义,在于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去创造更好的产品,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更舒服,或是创造更好的文艺作品或是心路历程,让别人更真实的去认识生活,认识内心,体会人性。同时,让自己的生活更便捷,舒服,真实,忠实于内心和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的自我学习,尤其是听说等实际能力的训练,将越来越重要。
老生常谈。不管怎样改革,不论站在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英语都将会是成为日后越来越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存在并不因为教育改革而改变。教育改革有将英语一刀切的趋势,很多人说许多天才都将时间浪费在了读英语这一门课上,而中国几十年没有创新的局面都是因为天才花了心思读英语而倒在这个门槛上。我对这个理论保留意见。在电子领域,嵌入式单片机的顶端领域许多文献都必须要用英语去阅读。同理,在任何一个领域 ,生物制药或者汽车工业,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掌握英语。真正应该改革的是历史、政治等学科。英语的改革窃以为不应该一刀切。可改为兴趣选择加分的形式。另外,掌握英语的确是开眼看世界有极大的帮助。几个在国内不存在的网站如G+和推特都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奔三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