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惠之风,同於天德池”是什么意思

韵典 一先 玄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
其它僻字:
共450,分8页显示&&&1&
(1).佛教称入道的法门。:“於是玄关幽键,感而遂通。” 李善 注:“玄关幽键,喻法藏也。” 唐
诗:“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清
《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诗:“幸同禪窟参三昧,不笑玄关隔一尘。”(2).泛指门户。 唐
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唐
诗:“偃息非老圃,沉吟閟玄关。” 清
《柬吴锦雯孝廉》诗:“恐人防静业,谢客掩玄关。”(1).黑色明珠。 汉
:“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5).指墨。 金
元好问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1).天意;天机。第一回:“此乃玄机,不可预泄。”(2).深奥微妙的义理。 唐
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啟玄机。”:“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 明
《商调集贤宾·喜弟少洲以江省左辖乞休》套曲:“清心读道书,高谈穷妙理,这其间早已悟玄机。”(3).神妙的机宜、计策。 唐
《剑门赋铭》:“喋血誓士,玄机在握,分命貔貅,陈为猗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任你关防严且密,何如一弹破玄机。”(4).指阴谋。《再生缘》第二九回:“为甚么,伤天害理弄玄机。”(5).天赋的灵性。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兵部员外郎 约 , 汧公 之子也,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1).:“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道家所称的“道”深奥难识,万物皆出于此。后因以“玄妙”指“道”。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鋭志於 佛
道 ,兼研 老子 五千文,含玄妙为酒浆,翫《五经》为琴簧。” 三国
《辅臣论》:“存志太虚,安心玄妙。” 唐
之二七七:“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四折:“草菴内谈玄妙,蒲团上讲道德,万事休题。”(2).指 魏晋 时代清谈的玄理。“ 裴冀州 释二家之义” 刘孝标 注引《管辂传》:“ 裴使君 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3).形容事理深奥微妙,难以捉摸。《吕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 周宣 之相梦, 管輅 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絶技矣。” 清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那做人处世的道理,太广大了,太玄妙了。”(4).泛指微妙的道理或诀窍。第一二○回:“这是我亲眼见的,并非鬼怪,况听得歌声,大有玄妙。” 胡适 《漫游的感想·麻将》:“他们从不向我这位麻将国的代表请教此中的玄妙。”(1).古诸侯国名。:“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 玄都 以亡。”《竹书纪年》卷上:“﹝ 帝舜
有虞氏 ﹞四十二年, 玄都氏 来朝,贡宝玉。”(2).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 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 晋
《枕中书》:“《真记》曰: 玄都
七宝山 ,週迴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臺,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 盘古真人
太元圣母 所治。” 唐
诗:“配极 玄都 閟,凭高禁御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问娇娥空隐 玄都 ,笑仙郎已入 桃源 。”(3).道观名。见“ 玄都观 ”。(4).坛名。见“ 玄都坛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后废。 唐
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古道坛名。 唐
诗:“屋前太古 玄都坛 ,青石漠漠松风寒。” 蔡梦弼 注:“ 玄都 乃 汉武帝 所筑,在 长安
子午谷 中。” 朱鹤龄 注:“: 煬帝 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 金
元好问 《送郝讲师住崇福宫》诗:“ 玄都 石坛待飈驭,宫殿突兀松轮囷。”(1).神名。水神。:“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汉
《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 玄冥 。”一说为雨师。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2).神名。冬神。:“﹝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就 顓頊 而敶词兮,考 玄冥 於 空桑 。” 王逸 注:“ 玄冥 ,太阴之神。” 唐
《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不周 来风, 玄冥 掌雪。” 元
《一枝花·冬景》套曲:“ 玄冥 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3).神名。北方之神。:“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顓頊 、 玄冥 ,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清
《雁门关》诗:“ 玄冥 操斗柄,制此天北戒。”(4).深远幽寂,道家用以形容“道”。亦以指“道”。:“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成玄英 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
《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復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魏
南北朝 时或以道释佛,故亦指佛教的义理。 晋
谢敷 《安般守意经序》:“故开士行禪,非为守寂,在游心於玄冥矣。”(5).旧时指阴间,九泉。 汉 赵晔 :“吾復入,恐不再还,与子长诀,相求于玄冥之下。”卷三二○引 南朝
刘义庆 《幽明录·阮瑜之》:“父死归玄冥,何为久哭泣?” 唐
诗:“ 李陵 死别处,杳杳玄冥乡。”(6).指北方。 唐
诗之三:“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明 常岫 《渡浑河》诗:“万里 桑乾 水,玄冥生浊源。”(7).指冬季。 前蜀
诗:“不随妖艷开,独媚玄冥节。” 元
诗:“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8). 汉 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9).道教称肾之神。《黄庭内景经·心神》:“肾神 玄冥 ,字 育婴 。” 梁丘子 注:“肾属水,故曰玄冥。”(1).传说中 昆仑山 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通“ 悬 ”。:“左瞰 阳谷 ,右睨 玄圃 。” 李善 注:“《淮南子》曰:‘…… 悬圃 在 崑崙 閶闔之中。’‘玄’与‘悬’古字通。” 北魏
郦道元 :“ 崑崙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松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三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唐
:“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 玄圃
崑崙 芝。” 宋
诗:“勿嫌步月临 玄圃 ,冷笑乘槎向海滩。” 罗惇曧 《文学源流·列子》:“ 玄圃 之珠,求焉而不竭; 崑山 之玉,採焉而不枯。”(2). 魏
南北朝 时 洛阳 、 建康 (今 南京市 )宫中园名,时作讲经之处。:“ 高祖 所製《五经讲疏》,﹝ 简文帝 ﹞尝於 玄圃 奉述,听者倾朝野。” 清
《赠苍雪》诗:“法航下 匡庐 ,讲室临 玄圃 。”(1).指太阳。:“玄暉峻朗,翠云崇靄。” 吕延济 注:“玄,天;暉,日。”卷九八:“良德映玄暉,頴拔粲华蔚。”(2).月光。 唐
诗:“几夕江楼月,玄暉伴静吟。”(3). 南朝
谢朓 ,字 玄晖 ,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唐
诗:“屡向曲池陪 逸少 ,几回戎幕接 玄暉 。” 唐
诗:“蓬蓽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 玄暉 。”(1).黑云,浓云。:“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三国
《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 唐
诗:“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2).古指冬官。 北周
《同州刺史尒绵永神道碑》:“夏官司武,待白露而治兵;冬官考工,记玄云而授职。” 倪璠 注:“ 服虔 曰:‘ 黄帝 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縉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冬官黑云,故云玄云矣。”(3).指墨。 宋
诗:“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紫潭言砚,玄云言墨也。” 金 元好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研》诗:“玄云肤寸天下徧,壁水直上文星高。”(4).比喻黑发。 明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5). 汉 铙歌名。列为吹鼓曲,用于战阵之事。:“ 汉 时有《短簫鐃歌》之乐,其曲有……《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唐
诗:“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1).深远貌;幽远貌。 汉
《翟先生碑》:“挹之若江湖,仰之若华光,玄玄焉测之则无源,汪汪焉酌之则不竭。” 明
《调息解》:“储思於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明 许时泉 《武陵春》:“云窟重重仅碍肩,丹崖石磴路玄玄。”(2).“玄之又玄”之省。指道家所称的道。:“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周翰 注:“覈,考也;玄玄,谓‘玄之又玄’也;道流,谓 老子 也。”卷六九:“或阐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以救物。”(3).形容道的深奥、微妙。 唐
诗:“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 元
《满庭芳·碧山丹房》曲:“玄玄妙门,怪怪山人。予生自有神仙分,何必寻真。”(1).:“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因以“玄门”指道教。:“ 世宗 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躭释道》:“ 李德裕 相公性好玄门,往往冠褐,修 彭祖 房中之术,求 茅君 点化之功。”(2).指佛教。 晋
《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 唐
诗:“永怀筌了义,寂念啟玄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脩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3).指高深的境界。 南朝
刘义庆 :“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 曰:‘此未关至极,自是 金华殿 之语。’”(4).天门。:“ 东莱郡 黑龙冬出,人以问 汤 。 汤 曰:‘是所谓玄门开,微行数出,出入不时,故龙以非时出也。’”(5).墓门。 隋 《刘明暨妻梁氏墓志》:“玄门将掩,勒记於斯。”(1).黑发。 汉
《青衣赋》:“玄髮光润,领如螬蠐。” 唐
诗:“镜愁玄髮改,心负紫芝荣。” 清
《无题》诗:“何必高高髻,玄髮盘几曲。”(2).指少年。 三国
之四三:“玄髮发朱颜,睇眄有光华。”:“各勉玄髮欢,无貽白首叹。” 吕延济 注:“玄髮,少年也。”(1).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2).指天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唐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 明
《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3).泛指颜色。:“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唐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 三国
《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 晋
《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5).指彩色的丝织物。:“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 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献环琨与深縭兮,申厥好以玄黄。” 刘良 注:“以玄黄之繒,申其好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曡,把红丝为聘。”(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 晋
道恒 《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録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復甄别?” 南朝
刘义庆 :“ 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7).:“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二龙搏鬦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 清
《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 陈毅 《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 淮南 、 淮北 遍玄黄。”(8).指战乱。 清
春梦生 《维新梦》:“玄黄世界羣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9).马病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王引之 :“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 唐
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清
《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马意凄楚,嗟尔玄黄瘦如许!” 郁达夫 《赠王沉》诗:“鳶肩火色长如此,我马玄黄又日曛。”(10).指有病的马。 晋
《七徵》:“策玄黄於榛险,凭穴岩而放言。” 唐
《瑾瑜匿瑕赋》:“玄黄已疲,奚復骋乎千里;轮囷则疴,焉得用於九重。”(11).指古代传说中五天帝的中央之帝。:“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洪兴祖 补注:“玄黄,中央之帝也。”(12).道教指称水银和铅液化融合后的液体,为合成丹药的一种原料。卷六五引《金丹诀·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 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 玄玄 ”。(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唐
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3).指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 唐
《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 ,业纘皇极。”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在 玄元 一卷书。” 清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 玄元 七叶孙。”参见“ 玄元皇帝 ”。唐 奉 老子 为始祖,于 乾封 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 天宝 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 天宝 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及《礼仪志四》。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唐
诗:“忆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1).道家称妙道、精气等。语本:“此两者(常有、常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又:“道之为物……其精甚真。” 三国
《东平赋》:“彼玄真之所宝兮,乐寂寞之无知。”《黄庭内景经·五行》:“能存玄真万事毕。”(2).淳朴;天然。 汉
《盘铭》:“华盖就用,以享嘉賔;内纳其实,外若玄真。” 三国
《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愉,淑穆玄真。” 晋 江统 《函谷关赋》:“覩浮伪於末俗,思玄真乎大庭。”(3).玉的别名。 晋
:“﹝《玉经》﹞又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极。’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4).即 玄真子 。 清
《邹孟阳六十序》:“子将买舟湖上,弋风钓月,与 玄真 、 天随 为侣。” 清
《渔湾》诗:“ 玄真 倘来游,留此待晨晞。”详“ 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亦以自号。参阅。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1).深远微妙。 晋
:“﹝佛﹞有经数千万……世俗之人以为虚诞,然归於玄微深远,难得而测。” 唐
诗:“道从会解唯求静,诗造玄微不趁新。” 清
《薑斋诗话》卷二:“ 敬美 论诗,大有玄微之旨。”(2).深远微妙的义理。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以 章武 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 晋 之 张华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梦寐能通造化机,天教达识剖玄微。” 陈蜕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悟彻玄微息息通,此身原在有无中。”(3).指高空,天空。 唐
诗:“言讫辞冲虚,杳蔼上玄微。”(1).神话中的一种仙药。卷二引《汉武帝内传》:“仙家上药有玄霜、絳雪。” 唐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 云英 。” 明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为了花笺几断肠, 蓝桥 何处问玄霜。” 清
:“ 云英 如有意,亲为捣玄霜。”(2).厚霜。 唐
诗:“河汉降玄霜,昨来节物殊。” 元
诗:“ 浙江 水落玄霜下, 吴 地秋深白鴈高。” 明 余飏 《秋述》诗:“野雁叫玄霜,寒飆扇苍木。”黑鹤。:“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西游记》第四一回:“迴鑾古道幽还静,风月也听玄鹤弄。”(1).指 汉
魏 以来以 老
庄 之道和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晋
葛洪 :“积篇章为敖庾,寳玄谈为金玉。” 北魏 常景 诗:“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 唐
诗:“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絶倒。” 明
《乙丑仲秋在石镜精舍》诗:“玄谈相应发,妙理独超悟。”(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便是这条定律的例证。”(3).犹预言。玄,通“ 悬 ”。《观经序分义》二:“此乃玄谈,未标得处。”(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胡适 《菩提达摩考》:“﹝ 契嵩 ﹞听惯了晚 唐
五代 的禅宗玄谈,故羡慕后人的玄妙,而轻视古人的淡薄。”(1).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苏辙 解:“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自是生也。” 唐
《课虚责有赋》:“囊括玄牝,箕张混元,暗造无为之域,潜臻不死之根。” 宋
诗:“安枕存玄牝,斋居养絳陵。” 清
《天台纪游》诗:“廓然还虚无,舒卷嗟玄牝。”(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河上公 注:“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唐
诗:“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卷五九:“原其所禀之时,伏母脐下,混沌三月,玄牝具焉。”注:“玄牝者,口鼻也。”(1).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 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 李周翰 注:“玄德谓潜行道德也。” 明
《玉合记·宸游》:“陛下玄德格天,圣母徽仪应地。”(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王弼 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圣人体道成性,清虚自守,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自化,不假修营而功自成。其玄德深远,言象不测。”(3).天德。:“礼乐成,灵将归,託玄德,长无衰。” 颜师古 注:“言託恃天德,冀获长生,无衰竭也。”:“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言帝如此清惠之风同於天德。”(1).古代祭礼中当酒用的清水。:“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 孔颖达 疏:“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太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玄酒不容多,鲜鱼理宜约。” 宋
《祭蔡行之尚书文》:“燕尔玄酒,公尸之熏。”
诗:“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2).指淡薄的酒。 晋
诗:“厥客伊何, 许由 、 巢父 ;厥醴伊何,玄酒瓠脯。”:“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精微的义理;深奥的道理。:“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 南朝
梁 沉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博极羣书,善谈玄理。”:“少篤学,善《老》……为尚书外兵郎,尝与 袁粲 罢朝相会言玄理,时论以为一臺二絶。” 唐
诗:“四海求玄理,千峰遶定身。”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1).指佛教的深奥旨意。 晋 僧肇 《注〈维摩诘经〉序》:“而恨 支
竺 所出,理滞於文,常惧玄宗,坠於译人。” 唐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大弘緇侣法师 至诚幽感,独步玄宗。” 元
《猿听经》第二折:“我在此山中千百餘年,常只闻经听法,推悟玄宗。”(2).指道家所谓道的深奥旨意。:“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周翰 注:“玄宗,道也。” 北齐
王弼 ,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唐
《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琪树韜华,瑶池夺映,实由陛下弘敷本际,大啟玄宗。”(1).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其形为龟,或龟蛇合体。:“时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王逸 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 洪兴祖 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赤伏符》曰:‘ 王梁 主卫作玄武。’” 李贤 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后为道教所信奉。即真武神。 宋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 祥符 间避 圣祖 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后兴 醴泉观 ,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被髮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2).指龟,或指龟和蛇。 汉
《思玄赋》:“玄武缩於殻中兮,腾蛇蜿而自纠。”:“神雀翔於鸿崖兮,玄武潜於婴冥。” 李贤 注:“玄武,谓龟、蛇。”:“ 雄州 地大震。玄武见於州之正寝,有龟大如钱,蛇若朱漆筯,相逐而行。”(3).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合称,以其排列之形如龟而得名。:“北宫玄武。” 司马贞 索引:“南斗六星,牵牛六星,并北宫玄武之宿。” 唐
:“酒阑插剑肝胆露,勾陈苍苍玄武暮。”(4).绘有龟形的军旗,用以标志位于北方或后面的军阵。《吴子·治兵》:“﹝三军进止﹞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军﹞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 孔颖达 疏:“今之军行,画此四兽於旌旗,以标前后左右之军陈。”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休道那十面埋伏,怎生这妙策幽微趣,神机决胜术,排玄武接引青龙。”《封神演义》第七一回:“营安胜地,寨背孤虚,南分朱雀北玄武,东按青龙西白虎。”(5).指北方。位于北面的事物,多冠以“玄武”之名。:“筑北堤,立 玄武湖 於 乐游苑 北。”:“殿( 紫宸殿 )之北面曰 玄武门 。”(6).黑色的冠带。:“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 郑玄 注:“武,冠卷也。”(7).道教称黑汞为玄武。七二卷:“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1).形容道的玄远虚无,也指玄远虚无的道。:“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安神闺房,思 老氏 之玄虚。” 唐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金 元好问 《南峰先生墓表》:“ 老聃 玄虚, 庄周氏 之自然,死以为真,兀以为全。”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江 左诗文,溺于玄风,辞谢彫采,旨寄玄虚,以平淡之词,寓精微之理。”(2).谓性情恬静。:“太中大夫 管寧 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玄虚淡泊,与道逍遥。”:“丞相、録尚书、 会稽王 体自 中宗 ,明德劭令,英秀玄虚,神栖事外。” 唐
诗:“风泉输耳目,松竹助玄虚。”(3).使人摸不透的花招、手段。《西游记》第三九回:“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就问寺中取条匾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这一个小小玄虚,説穿了一文不值的,被他硬讹了五千银子,如何不懊悔。” 老舍 《上任》:“他们要出去呢,也不便拦阻;干这行儿还能不耍玄虚么?”(4).形容神秘莫测。 清
《蜃中楼·望洋》:“好玄虚的话。”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 李信 和 红娘子 都开始疑心这会是 李闯王 的一支骑兵,但都不肯说出口来,因为这事情使他们觉得太玄虚了。”(5).天空,苍穹。 汉
赵晔 :“仰飞鸟兮乌鳶,凌玄虚兮翩翩。”卷二五:“上登玄虚,金书玉清。”(6).集市。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市肆》:“俗称市曰玄虚,俗呼市曰虚。”(1).指 汉
扬雄 的《太玄》。:“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常耽好《玄经》。” 宋
词:“ 子云 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明
《读史·扬雄》诗:“如何晚把《玄经》笔,却为新都著《剧秦》。”参见“ 玄书 ”。(2).指。:“玄经释典,靡不该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练。”参见“ 玄书 ”。(1).指 汉
扬雄 所撰的《太玄》一书。“﹝ 衡 ﹞常耽好《玄经》” 李贤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扬雄 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2).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后遂以“玄书”指称。 唐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1).指 汉
扬雄 所撰的《太玄》一书。“﹝ 衡 ﹞常耽好《玄经》” 李贤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扬雄 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2).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后遂以“玄书”指称。 唐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1).犹神功,谓宇宙自然之功。 南朝
诗:“徒勤日用,谁契玄功。” 唐
诗之九:“莫道玄功无定配,不然争得见桃花。” 宋
:“天意果然得,玄功与吾谋。”(2).影响深远的功绩;伟大的功绩。:“玄功潜被,至德弥阐。” 唐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除害殄凶,玄功遐被。”(3).道教指修道的功夫。卷四十:“《真仙内科》云: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荣华之服,犯者失道。”(1).燕子。:“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 。” 郑玄 笺:“玄鸟,鳦也。”:“ 高辛 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詒。” 唐
诗:“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 明 李时珍 :“燕子,篆文象形。乙者,其鸣自呼也。玄,其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春分十三,玄鸟至,五穀萌芽。”(2).指鹤。:“子有故於玄鸟兮,归母氏而后寧。”旧注:“此假卜者之辞也。玄鸟,谓鹤也。母氏,喻道也。”(3).乌鸦。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乌,一名孝鸟,一名玄鸟。”(4).八哥。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人物通称》:“鴝鵒又名玄鸟。”(5).传说中的古官名。详“ 玄鸟氏 ”。(6).相传古代 葛天氏 乐八篇之一。《吕氏春秋·仲夏》:“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曰《总万物之极》。” 高诱 注:“上皆乐之八篇名也。”亦省称“ 玄鸟 ”。
传说上古 少昊 帝时官名。掌春分、秋分。:“我高祖 少皥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歷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 孔颖达 疏:“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分。”:“乃自 少昊 ,则玄鸟司分。”(1).黑色鬓发。《淮南子·道应训》:“深目而玄鬢,泪注而鳶肩。” 汉 王粲 《七释》:“鬒髮玄鬢,修项秀颈。” 唐
诗:“忧来沽 楚 酒,玄鬢莫凝霜。”(2).指蝉。 唐
诗:“那堪玄鬢影,来对白头吟。”亦作“ 玄蝯 ”。亦作“ 玄猿 ”。
黑色的猿。 汉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
:“玄蝯失於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晋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唐
:“海光天一半,玄猿行列归。” 清
《满江红·题朱锡鬯处士小像》词:“这边路,黄狐立;那边树,玄猿泣。”冬天;冬季。:“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 颜师古 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 唐
《明水赋》:“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 明
诗:“长夏雪山连 太白 ,玄冬热海蒸坤维。” 清
《与李岸翁潘江如》诗:“玄冬纵苦漫漫夜,转眼须臾斗柄东。”(1).纯黑色。:“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王逸 注:“玄英,纯黑也,以喻贪浊。”(2).谓冬天。:“冬为玄英。” 邢昺 疏:“言冬之气和则黑而清英也。” 唐
《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歷玄英不减其翠。”(3). 唐 诗人 方干 ,生不得志,死后追赐及第,时人进私谥为 玄英先生 。见卷六四八。 宋
诗:“莫笑衰翁淡生活,它年犹得配 玄英 。”(1).圣德教化。 汉
《陈留太守行小黄县颂》:“有辜小罪,放死从生,玄化洽矣,黔首用寧。”:“玄化所甄,国风所禀。” 张铣 注:“玄,圣;甄,成也。言皆圣化所成。” 唐
《贺古乐器表》:“奉先天之圣祖,玄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阴騭。” 明
《温忠靖王庙堂碑》:“弼赞玄化归一钧。”(2).神妙的变化。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 涵谷 。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 阿房 。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 张友鹤 注:“玄化,神奇变化。” 唐
诗:“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3). 三国
吴 鼓吹曲名, 韦昭 作。 宋
郭茂倩 题解引《古今乐录》:“《玄化》者,言上修文训武,则天而行,仁泽流洽,天下喜乐也。当 汉 《上邪》。”(1).指 魏晋 间崇尚 老庄 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简文帝 ﹞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唐
《从甥梁錡墓志铭》:“ 阳元 既没,瞻旧宅而无成; 康伯 不存,对玄言而谁与?” 明
《访陈晦伯先生》诗:“兕觥湛緑醑,麈尾发玄言。” 章炳麟 《学变》:“载其厌世,至导引求神仙,而皆崇法 老
庄 ,玄言自此作矣。”参见“ 玄谈 ”、“ 玄学 ”。(2).指 老庄 之书。:“﹝ 张敷 ﹞性整贵,风韵甚高,好读玄言。”:“﹝ 奕 曰﹞佛是胡中桀黠……模写 老
庄 玄言,文饰妖幻之教耳。”(3).指道教义理。 唐
诗:“一粒硫黄入贵门,寝堂深处问玄言。”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慕你轩轩眉宇,望吐玄言。”(1).玄谈的风尚。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眇眇玄风,愔愔僧徒,味道閒室,寂焉神居。”:“在 晋 中兴,玄风独扇。” 张铣 注:“玄,道。”(2).指仙道。 明
《綵毫记·湘娥访道》:“ 许氏
湘娥 ,久慕玄风,千里拜访,乞尊师念弟子远来至情,俯容一见。”(3).天子清静无为的教化。:“遂阶亲宠,累忝非服,弱冠濯缨,沐浴玄风。” 吕延济 注:“沐浴天子道教。”:“今皇恩遐震……将洒玄风于四区,导斯民于至德。” 唐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王琦 注:“玄风,清静之风也。” 唐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4).道教谓玄天之风。卷九八:“玄风转飞盖,紫气汎仙车。”亦作“ 玄珪 ”。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1).黑色的花纹。:“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 姜亮夫 校注:“玄文,黑文也。”(2).指 汉
扬雄 的著作《太玄》。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唐
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3).泛指可以传世的著作。 清
《慰雷伯吁丧幼子》诗:“玄文当付谁,无儿诚足伤。”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序》附记:“门人好学,预我玄文。”(4).朝廷的诏令,或圣旨。 南朝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玄文既降,雕牒增辉。”(5).犹天文,天象。卷六:“仰鉴玄文,俯躬惩劝。日月之用,其大矣哉。”(6).犹言天书,神仙所写的文字。 明
《梦游山》诗:“命与 卫叔卿 ,共读《金蕋篇》,玄文不可识,謫归一千年。”(7).指深奥的文字。 清
《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 明 之士大夫,席承平之清暇,往往探祕典、问玄文, 支那 盛有述作。”(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2). 晋
皇甫谧 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沉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1).黑豹。其皮毛贵重,胎为美味。:“ 翟 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於 晋文公 。”:“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豻。”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黑豹也。” 汉
《七命》:“丹穴之鷚,玄豹之胎。燀以秋橙,酟以春梅。” 明
《招魂》:“玄豹高踊,悬体相戏些。”(2). 汉
:“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喻怀才畏忌而隐居的人。 南朝
诗:“虽无玄豹姿,终隐 南山 雾。” 五代
诗:“好向明庭拾遗事,莫教玄豹老泉林。” 金 元好问 :“我无玄豹姿,漫有紫霞想。”(1).月亮。 汉
《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2).玄妙的法理,指佛法。 三国
《释愁文》:“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离去。” 赵幼文 注:“玄度,妙法之意。” 明 徐嵩 《同周青士留宿真相寺》诗:“相识凭玄度,禪灯一榻幽。”(3).高尚的襟怀。 清
《寄题东园》诗之一:“迴风集羣英,流览畅玄度。”(4). 东晋 清谈名士 许询 的字。 南朝
刘义庆 :“ 刘尹 云:‘清风朗月,輒思 玄度 。’” 刘孝标 注引《晋中兴士人书》:“ 许询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5).指所仰慕的清流名士。 唐
诗:“此外俗尘都不染,唯餘 玄度 得相寻。” 明
诗之三:“俗子惭 玄度 ,名僧即 道林 。” 清
《周顺芦先生生日》诗:“曾於精舍逢 玄度 ,闻道今年降 老彭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亦以自号。参阅。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1).亦作“ 玄輅 ”。黑色的车。:“﹝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驪。”《吕氏春秋·孟冬》:“乘玄輅,驾铁驪。” 高诱 注:“玄輅,黑輅。” 三国
《景福殿赋》:“玄輅既驾,轻裘斯御。” 唐
《北郊迎冬赋》:“严飈絶玄輅之响,爱日动铁驪之色。”(2).谓升天之路。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绵绵终古,曖曖玄路,妙缘莫叩,长寐靡寤。”卷九九:“请经若飢渴,持志如金石,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深奥的义理。 晋 道恒 《释驳论》:“味玄旨,则 颜冉 无以参其风;去纷秽,则 松
乔 无以比其洁。” 唐
之五:“好听玄旨处,猿啸岭南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上帝特命我来教你演习九天玄旨,普救万民。”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1).远见;深察。 汉
《东京赋》:“睿哲玄览,都兹 洛宫 。” 晋
《文赋》:“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 高祖
文皇帝 睿哲玄览,神武应期,拨乱返正,远肃邇安。”(2).远望;远眺。 唐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唐
:“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高亨 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1).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厥篚玄纁璣组。”:“公使大史 固 归 国子 之元,寘之新篋,褽之以玄纁,加组带焉。” 杨伯峻 注:“此谓以红黑色与浅红色之帛作垫。”(2).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桓帝 乃备玄纁之礼,以安车聘之。”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举措》:“玄纁以聘幽隐。” 唐
诗:“凤皇屡降玄纁礼,琼石终藏烈火诗。” 宋
诗:“玄纁与丹詔,恩礼诚非薄。” 清
《送刘孔安北上》诗:“主圣相且贤,玄纁降茅茨。”天象。谓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 惲 乃仰占玄象。” 唐
:“紫宸同御寝,玄象验客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深识玄象,常夜起观星。”天空;苍天。 晋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唐
《祭陈侍御峤》:“悤悤大夜,默默玄穹。” 宋
卷五:“命如叶薄,敢祈祐於玄穹。”(1).谓沉静不语。《淮南子·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争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谭。” 明
《应教恭赋静妙轩》诗:“孰知神妙理,乃在玄默中。”(2).谓清静无为。:“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 李周翰 注:“玄默,无事也。”:“及 孝文 即位,躬脩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无为,端拱思道。” 景耀月 《古诗》:“至道尚玄默,寧静持其钧。”秋蝉,寒蝉。 唐
诗:“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唐
诗:“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迴。” 明
《拟古》诗之一:“玄蝉思清露,鵾鷄慕朝光。”汉
韦贤 于 宣帝 时代 蔡义 为丞相, 元帝 时,其少子 玄成 ,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见。后借指能继承先辈相位的人。 唐
岑参 《仆射裴公挽歌》:“莫埋承相印,留着付 玄成 。” 五代
王定保 :“相公五君咏曰:‘凄凉丞相府,餘庆在 玄成 。’”(1).玄秘深奥。:“而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卷三四:“出言成章,无所改删,辞喻婉约,莫非玄奥。”《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八卦幽微通鬼窍,六爻玄奥究天庭。”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这并不怎样玄奥,生活怎么会是玄奥的呢?”(2).指玄虚深奥的义理。 唐
诗:“ 宣父 穷玄奥, 师襄 授素琴。” 清
《广阳杂记》卷二:“余闻 普陀 法门,以唱咏为小悟门,其中必有玄奥,与余所悟四字无迥异者,然求之二十年, 吴 、 楚 、 燕 、 齐 之僧,无能言其学者,抑又何也?”(1).谓与天相通。:“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河上公 注:“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卷四三:“夫圣人之用,玄通无碍。”(2).暗中相通。 晋
卷十六:“众初怪恶,传省其诗,慨然叹死生之玄通也。”(1).枯草。 南朝
宋 鲍照 诗:“躑躅城上羊,攀隅食玄草。”(2).文稿,书稿。 唐
诗:“侍从推玄草,文章召虎賁。” 清
《顺治庚子正月北向叩首敬赋》:“何曾袖里无玄草,所至堂中有白椎。”有道术的人。 南朝
《周氏冥通记》卷一:“玄人 周子良 ,字 元龢 , 茅山
陶隐居 之弟子也。”(1).北方之天。《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玄天。” 高诱 注:“北方十一月建子,水之中也。水色黑,故曰玄天也。” 三国
《游仙》诗:“北极玄天渚,南翔陟 丹丘 。”(2).泛指天。:“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玄保 时隆帝念,虽命禀於玄天,跡其恩宠,盖亦‘犹贤’之助。” 唐
诗:“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1).黑色的玉。:“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新野 君薨,赠以玄玉赤綬。”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素狐玄玉,聿彰符命。” 唐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瘞玄玉於 常山 ,孑遗民於 河垄 。”(2).指葡萄。 明
:“万里西风过雁时,緑云玄玉影参差。”(3).指墨丸,墨锭。 明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指月亮。:“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 李周翰 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祇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1). 战国
玉 《钓赋》中假托的人名。:“ 宋玉 与 登徒子 ,偕受钓於 玄洲 ,止而并见於 楚襄王 。 登徒子 曰:‘夫 玄洲 ,天下之善钓者也。’” 章樵 注:“玄,妙也;洲,水边洲渚。言精於钓,故托 玄洲 为名。”(2).神话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记·玄洲》:“ 玄洲 ,在 北海 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 太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饶金芝玉草。” 南朝
梁 沉约 :“清旦发 玄洲 ,日暮宿 丹丘 。” 唐
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3).幽深的崖岸。:“明珠胎於灵蚌兮,夜光潜乎玄洲。” 章樵 注:“玄洲,幽深之崖也。”(1).自身以下的第五代。:“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 郭璞 注:“玄者,言亲属微昧也。” 唐
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清 昭梿 :“ 嘉庆 庚辰中三元 陈继昌 , 广西
临桂 人,係 文恭公 之玄孙。”(2).泛指远孙。:“有渝此盟,明神殛之……及而玄孙,无有老幼。”(1).黑色石头。:“ 婴梁之山 ,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郭璞 注:“言苍玉依黑石而生也。”:“乃作《悼骚赋》,繫玄石而沉之。” 北魏
郦道元 :“ 鱼石山 ,下多玄石……石黑色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輒有鱼形,鳞鰭首尾,宛若刻画。”(2).一种形似磁石的石头。可用于医药。 明
李时珍 :“慈石生山之阴有铁处,玄石生山之阳有铜处,虽形相似,性则不同,故玄石不能吸铁。”(3).指石碑或墓碑。 汉 祢衡 《颜子碑》:“乃刊玄石而旌之。” 晋
《太傅褚褒碑铭》:“敢勒玄石,敬刊高謨。” 唐
《李公墓志铭》:“铭此玄石,维昧之詒。” 明
《江礼记》:“史臣颂烈,敬垂鸿休於玄石。” 王国维 《罗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铭》:“宜刊玄石,式扬芳烈。”(4).山名,在 洞庭湖 西。 汉
:“驰余车兮 玄石 ,步余马兮 洞庭 。” 唐
《云母泉诗序》:“ 洞庭湖 西 玄石山 ,俗谓之 墨山 。”(5).传说中知酒味的人,姓 刘 。相传尝于 中山 酤得千日酒,一醉千日始醒。见 晋
《博物志》卷五。:“ 玄石 尝其味, 仪氏 进其法。” 吕向 注:“ 玄石 ,古之知酒味者。”(1).犹造化。 南朝
宋 朱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虽非幽简,自然玄造,何假难明之术,代兹易晓之路哉。” 唐
诗:“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2).指大自然,天地。 唐
《祭虢州杨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 明
《邻父携酒相饮》诗:“世运有隆替,玄造岂不仁。”(3).犹天意。 北周
《代人乞致仕表》:“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於滴助。” 唐
诗:“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4).皇恩,天德。 南朝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 唐
《为人谢问疾兼赐医药等状》:“蒲柳之心犹壮,誓竭丹诚;狗马之齿更长,敢忘玄造。”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仰天慈而积感,报玄造以无阶。”(1).古代祭祀穿的一种赤黑色礼服,天子祭群小祀时服之。“祭羣小祀则玄冕” 汉
郑玄 注:“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凡冕服皆玄衣纁裳。”(2).为卿大夫的命服。:“ 周 人冕服而祭,玄衣而养老。” 孔颖达 疏:“《仪礼》:‘朝服緇布衣素裳。’緇则玄,故为玄衣素裳。” 康有为 《无政府》:“高冠玄衣,只同 优孟 ,不敬之也。”(1).黑色的璧玉。《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於 西王母 ,乃执白圭玄璧,以见 西王母 。”(2).泛指美玉。 清
《三长物斋诗为鱼门吏部作》:“扫除万物无一须,犹藏玄璧值连都。”
共450,分8页显示&&&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德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