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是长生殿药自是迷途枉摆抛出自那里

伴随道教发展产生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
微信公众账号江南道教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迷人的彼岸世界。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比多数追求死后灵魂进入天堂的宗教更为积极、现实。道教中的神仙思想是丰富多彩的,道教中的人通过修道养生可长生成仙。本文浅谈道教神仙思想的迷人之处、人对长生的渴望和不懈探索与追求。道教有一套成熟的神学理论中国传统的道教作为一种成熟的宗教而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人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为长生不死、神通广大的“神仙”,这就是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不论道教的教义及道术多么庞杂,其教义的核心仍是神仙信仰。”这种神仙信仰或长生成仙的信仰是一条贯穿整个道教发展过程的主线。 王母娘娘“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比多数追求死后灵魂进入天国的宗教更为现实,表现了华夏民族注重现实人生的文化心理特点。”道教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人神关系方面,道教与其他宗教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神仙“在道教中,神灵和仙真有所不同,神灵为宗教中信仰和崇拜的偶像,仙真则是修炼而达到道的境界的生命体。” “神仙是道教理想中的修真得道、神通广大之长生不死者,又称神人或仙人。……在早期道教中,神与仙稍有区别。神一般是指天界地位教高、权利较大的神灵,仙是指由人修炼而成的长生不死之人。当然有时也不加区别,统称神仙。” “仙与神,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某种角度说,仙可以看作特殊的神。因为在古仙谱中天仙一类都具有神的品格。但到了具体场合,仙又有许多与天神所不同的内涵。一般地说,仙主要地是通过修炼而有所谓‘不死’或‘死而复生’之‘功能’的超人。而神的由来则不必是人,天地自然万物皆能为神。神侧重于‘灵性’方面,仙侧重于‘形性’方面。”对“仙”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修道有先后、神仙有高下。在《钟吕传道集》中把“仙”分为五等,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处于下层的“鬼仙固不可求”,处在最上层的“天仙亦未敢望矣”。于是“人仙”、“地仙”和“神仙”成为重要的培养追求目的。“人仙”处于仙之二等,他并不是文人笔下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神仙。“人仙不离于人”,依然居于人世,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人们通过养生、修炼,能“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可能在修炼角度上讲,人仙属修炼之下成,虽可安乐延年,但有形身体不可长存。“地仙”层次高于“人仙”在仙品中位于中乘。其标准是“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即所谓的“陆地神仙”。他与“人仙”同处尘世中,也接受养生教育,不断修炼,保持健康形体,达到“长生不死”但是没有什么神通变化。三仙之中,独有“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炼形成气……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这位“神仙”,已经成了人们想象的,可以化成气,变幻莫测。完全如庄子笔下“逍遥”于尘世外的“神人”而能够神通万化,达到《大宗师》中“登高不僳,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的境界。道教神仙还有一种分法,即先天神和后天神道教神仙还有一种分法,即先天神和后天神。先天神在道教诞生之前已经大量存在于民间,道教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神仙谱系,如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太乙、雷祖、东岳大帝、斗姥、天地水三官、灶君、土地等神,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道德天尊是兼先天、后天于一身,表明阴阳和谐。后天神,又称人神,即有真名实姓的人被百姓封为神灵,这些人在世时大都是有功于民,为歌颂他们为民造福的业绩,肯定他们的精神,启迪后人,被时人神化,延续至今,如三皇五帝、老子、张天师、药王孙思邈、岳飞、各地城隍老爷、关帝、不同姓氏的真人、行业神等等不胜枚举。还有一种分法,就是将众多的神灵分为天界、地上、冥界及往来于三界的神灵还有一种分法,就是将众多的神灵分为天界、地上、冥界及往来于三界的神灵。实际上是将有名望的先天大神,像三清四御、雷祖作为天界神灵;将自然界的神,像风伯雨师,龙王、水神、行业神、植物神、地方神、人神为人间之神,亦即地上的神。阎罗系统的神是冥界之神。而灶君是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神(对灶神的供奉至今在中国农村很是普遍,一般会有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一般是有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的那天,要送灶神上天过年和汇报工作,年后再请回来)。关于神仙的传说,其来甚久,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餐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宗师》中说:“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吸以踵,众人之吸以喉”。以生死存亡为一体,《天下》提出了仙人的艺术境界“上与造物主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澹然独与神明居”,《天地》有“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互而不能寒……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这种真人、至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驰骋自由。《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离骚》中想象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凰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远游》曰:“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泽。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后来道教描绘的神仙生活,大体上下不离乎此。 “人神”吕洞宾二、道教的人神关系“生可惜也,死可畏也。”道教就是想使人成为不死的神仙。道教中的人与神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也没有那么遥远。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道教中的人与神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道教中的神仙很有些人情味,他们会思凡,称为谪仙人”。但是思凡的神仙并不多见,由此可知人间不比仙界。我们熟知的思凡的神仙也不过是爱上牛郎的织女,还有吕洞宾戏弄的牡丹,故本文对这一角度不作论述。“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神仙本身就是至美的,那是“逍遥之美”——“夫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板桐;听钧天之乐、享九芝之馔;出携松羡于倒景之表,入宴常阳于瑶房之中;曷为当侣狐貉而偶猿狖乎?所谓不知而作也。夫道也者,逍遥红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道教神仙神通广大、潇洒自如,正如曹植在《五游咏》中描写的“九州不足步,愿得陵云翔;逍遥八紘外,游目历遐荒”。“一千六百四十年前,三月伊始,正是冰消雪融、桃花流水的宜人时节。一群名士聚集在修竹映翠的会稽兰亭,清谈、流觞、咏诗、抚琴,处处赏心乐事。然而,王羲之却用他那风靡千载的俊笔写下了一行触目惊心的字迹:‘死生亦大矣!’日运斗转,亘古不变。自然造化流转之中,沧海变桑田又谈何难事!古人浩叹‘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其实正是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深切哲思。”好生恶死,人之天性。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迷人的彼岸世界。道教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重生贵术、养生延命,叫人们积极探求自然之道,通达天地造化之理。“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海琼子白玉蟾诗所咏,正是人修炼成仙的美妙境界。“踏遍烟霞洞壑深,白云深处有琳宫。”正如抱扑子笔下的仙道者,长生久视,与天地相终始,“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至于海中的十洲三岛、陆上的洞天福地,自是尚无资格升天的“地仙”的去处。这世外桃源也是云雾缥缈、深渊奇洞的清凉胜境.既然神仙的日子令人无比艳羡,而人的日子即使美好却总归无常,人又觉得神仙可学、长生可至,所以对神仙的幻境就不断出现狂热地追求者。于是外丹便出现了。《战国策 ·楚策》记载有人献不死药于荆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很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的燕齐一带。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使人入海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的神仙去寻仙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市带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仙药,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之,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汉武帝更热心于神仙方术。直致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朝,各个皇帝对外丹的痴迷也屡见不鲜。葛洪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乃是道教求神仙的主要方术。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云:“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但历代服金丹者多致死,虽然能以“尸解”来解释,但毕竟要使人对它产生怀疑,因而也会有人开始探索新的长生得仙的方法。道教本有服气吐纳,辟谷炼气一类的方法,便从这里演变出内丹之说来。外丹的确不是道教人神关系的良好桥梁,原因是只有帝王将相才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独立出世,上升仙界,这种思想并不关心与过问国家治乱,百姓饥寒,所传神仙故事也多在于描述仙界的美好,从而与俗世的浊恶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唐朝末五代以后,道教神仙思想对尘世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但不以俗为累,反而关心起俗世间的苦难来。伴随神仙思想的变化,外丹也向内丹转化(不过,内丹并不是在外丹消亡后才出现的)唐代以前道教以外丹为仙道之极,而至北宋张伯端,《悟真篇》出现后,道教修仙理论开始专主内丹,斥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就充分说明了道教人神关系被真正地拉近了。神仙和人的关系之主动权全在人自身了。人在追求长生成仙的途径除了外丹、内丹,还要注重“性命双修”内丹家认为性是指人的心性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命是指物质方面的气,元气等。除此以外,成仙还和人的道德修为联系起来。《抱朴子内篇·对俗》有“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抱朴子内篇·对俗》引《玉钤经中篇》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里有“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王常月祖师也曾说过“人道未修,仙道远矣”。三、结语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带有较强的功利性。道教中的很多神灵是在需要的时候造出来的。当然也不是乱造的,而是将那些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或者传说中的人物塑造为神。比如,妈祖是航海业的保护神,她由民间走上道教的神坛,有地方特色。渔舟商船出没海上难免不测,多一个能救急救难的神作为精神寄托是一件好事。多一份保护多一份安全,正因为这个原因,妈祖在我国沿海地区乃至台湾有普遍的信仰。道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神仙众多且不乏女仙,这与道教的“贵柔守雌”思想有关联。《道德经》上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教认为:“男女者,阴阳之本也。” “天地之性,半阴半阳”。我们其他的宗教并不如此,佛国中修成正果的基本上都是男性,基督教中的圣母也不能当神看待,而道教则认为男女同道,皆可成仙。道教的神仙世界一般是男女对偶的局面。张君房的《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与其子张衡及孙张鲁三人,与其妻皆白日升天。《太平广记》中也记载许真君全家四十二口,拔宅升天。后来人们竟然将玉皇与王母配成夫妻,民间供奉的灶王边上就有了灶王奶奶。道教中女子也可以单独修炼成仙,如昆仑山的西王母、华山的九天玄女、统领南岳的魏夫人、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南方沿海广为祭祀的妈祖、治理夏盖山的九华真妃、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都是女子独自成仙的例子。道教的神仙观念明显的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有限性的感慨和寻找摆脱的途径。如《太平经》说“人生比竟天地几何,睹病几何,遭厄会衰盛进退。” “夫天地之间,时时有暴鬼邪物凶殃尸咎杀客,当其来著人时,比如刀兵弓弩之矢著身矣。”《太平经》面对人世之苦,意识到了生命无常,宣扬的生可恋、死可畏。“道”是道教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高的信仰。而神仙信仰也是道教最有特色的内容,是道教最有活力的优良传统。道教所描述的境界是迷人的,道教里的神仙是神通的,道教中所说的人的能动性也到了一个高度,只要修炼,人人都可以成为神仙。这也是道教区别于其它宗教的更能吸引人的地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 - 文章阅读  [讨论区: wisdom][][][][][][][][][][][][]
发信人: yuweiyuwei (yuweiyuwei), 信区: wisdom
题: 悟真篇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20:13:35 星期三)
磋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短修,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
歧一念有差,堕三途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
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其习漏
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
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论》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
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
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言之。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交媾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
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之,道乃归
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且
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
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水巽)唠水叱符,叩齿集
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
易遇而难成者。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
日夕修持,止可以辟病,免遭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事必难成,
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
,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
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绝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
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长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
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
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倡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
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
,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
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形,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
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
木相克之幽微,明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
,靡不留心详究。唯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
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色;不说火候法度
,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途瓷姿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
,抑亦惑误后学。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疲悴,虽询求启蒙于海
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二年已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
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决,其言甚简,其要不繁,
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丹经,若合符契。因念世之学仙者
十有八九,而达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
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封;五
言一首,以象太乙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
、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尽,
又作为歌颂乐府及杂言等,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者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叙。
七言四韵十六首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
,不觉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
,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本因戊己为媒娉
,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金鼎欲留朱里汞
,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
,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井蛙应谓无龙窟
,篱(晏鸟)争知有风巢。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送归土釜牢封固
、次入流珠厮配当。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
,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赢(九壬)。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举世谩求
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可谓道高龙虎伏
,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赁德行深。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炼成灵质人难识
,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即斯为日用
,真源反此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如火里好栽莲,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是月圆。谩守药炉看火候
,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
,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
,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莫怪天机俱漏泄
,都缘学者自迷蒙。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七言绝六十四首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安炉立鼎法乾坤,煅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育,何须柴炭及吹嘘。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挡。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若向真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震龙汞出是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赤庄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复プ宰饶茉擞茫鸬に啦怀晒Α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当求战,战罢方能具圣人。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祸发总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咤女作亲情。
姹女游行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织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八月十五玩赡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用却防危。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也须惊。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煅,炼成温养自烹煎。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到此金砂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禀生成。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艾谩役情。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人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金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
玄牝之门世罕和,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为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怀雌是圣胎,太乙在炉宜慎守,三田聚宝应三台。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脱胎入口功通圣,无限龙神尽失惊。
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从此众仙相见后,海田陵谷任迁移。
要知炼养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不假吹嘘并著力,自然丹熟脱灵胎。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壶内施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赫赤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争奈担家恋子妻。
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五言四韵一首
女子着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
焰飞,真人自出现。
西江月十二首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
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
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
已持心。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
木慈仁。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真金,遇土却成三性。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
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仃,运入昆仑峰顶。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要五行成准。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
遍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
雄里内含雌质,真阴却抱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灵魄圣。信道金丹粒,蛇吞立
淞危Σ湍艘嗷脚簦扇胝嫜羟寰场?
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屯蒙。辐来凑毂水朝宗,妙在抽添运用。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
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冬至一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超,望罢乾终フ住H沼直鹞睿羯
起中宵,午时ヘ砸谎舫兑┬胫柘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
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
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风辇。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禀天然。瞻乌遇朔合蝉娟,二气相资运转。总是乾坤妙用,谁能达
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息得天长地远。
西江月又一首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
道神通。自从钟吕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七言绝又五首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何似更能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四果徒。若合降尤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学艰难后坦途。倏忽纵能游万国,奈何屋旧却移居。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惟兹实,馀二非真谩度量。
俗语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附:读《周易参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
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休,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
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早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
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功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
元吉,遇亢则无位而尊。既未慎万顺之终始,复(女后)昭二气之奔归。月盈亏应精神之裒
旺,日出投合营卫之寒温。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其意则象捐
。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知修真上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
赠白尤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同花发又秋霜。徒夸(竹钱)铿千来岁,亦似云中一电光。一电光,
何太速,百年都是三万日,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央,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有恩
爱转牵缠,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但看
古来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身在世,亦有方,只为世人没度量,竟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陌。点丹陌,事迥别
,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
姻。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
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元珠在泥底。以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
,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便炼
,都缘光景急如箭。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待临渊空叹羡。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
铅。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向他金木是何般,噤口无言如害哑,却云服气与休粮
,别有门庭道路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词多狂劣,只教
时人难鉴别。唯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有泉香馥郁。吾归山内实堪夸
,遍地均栽不榭花。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山南潭底阳皎尤,腾云降雨山蒙
蒙。二兽相逢斗一场,元珠隐伏是祯祥。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熏熏醉。醉弹一曲无
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明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
,指日升遐归洞天。
黄金屋,白玉掾,玉女金童日侍前。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无昼夜,要绵绵
,聚散周天火候全。若向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
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有刚柔,莫逸意
,知足常足归本位。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共行气。在眼前,甚容易
,得服之人妙难比。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已,休问旁门小法制。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功后学,须猛鸷
,莫徒抛家住他地。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元
旨。在生若不学修行,未知来生甚胎里。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皇天若负道
人心,令我三途为下鬼。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无患者
,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
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有。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
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
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
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
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其道至妙至
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其修生之术顺
其所致,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
》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
,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
者乃如麟角也。
伯端向已酉岁,于成都遇师傅授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当年疽生
于项背。近方追忆先师之所感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
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之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药本末。既成而求学者凑然而来,
观其意勤渠,心不忍吝,乃择而授之。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
、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
,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非其人也。缘伯端不遵
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
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
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
,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
之法,即上之所谓无为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齐物为心,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
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
,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
橹兄喾遣司桃病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
※ 来源:?饮水思源 bbs.?[FROM: 211.80.41.10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生界 辰东 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