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共有300页王亮乌龙

最近读的两本书
&每一本书都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人文科学的书尤其如此。从八月底到现在,就像以前一样,我无聊的时候或者累感不爱的时候,就开始读一些人文的书籍。九月基本上读完了两本吧,《工厂女孩》和《邓小平时代》。为什么选这两本呢?太简单了,去搜搜最近的图书排行榜,看看哪些是排名靠前的并且自己感兴趣的,就去看那些书,我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排名靠前的书自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是《工厂女孩》,讲述的是在广东东莞的工厂里,从事流水线工作的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心路经历。我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当数作者自己跑到东莞的工厂里工作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与那些年轻的女孩不一样,作者已经是年过四十的“老骨头”了,长期做体力活无疑是一种煎熬,为了写书能做到这份上,也很值得让人敬佩了。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单独的主人公,她们来自不同地域,讲着不同的方言,却有着相似的年龄以及相同的夙愿:摆脱农村的贫困生活,融入到大城市中去。流水线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每个人就像是一颗螺丝钉,每天都十个小时以上围绕着机器转,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可即便如此,大部分人都认为这要比回到散漫自由但一无所有的农村要强,因为她们至少有机会了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一窥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培养守时、纪律的观念。她们看到了一样农村所没有的东西,就是希望。
虽然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但追求幸福生活的本能足以驱使她们去主动学习。下班之后的空闲时间(其实也没多长),立志于开服装店的就去学习日语,了解时装的搭配,还有如何砍价;想提升到管理层的,就去学日语(因为东莞的很多工厂都是日资建立的,尽管工人都是中国人,管理层却通行日语);想去做秘书的,就去学电脑的基本操作。跟在校的学生们不同,她们学习的动力并不来自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空洞说教,而是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她们弱小的身躯里,装载的是对于生活与天齐高的雄心。
对大部分在校学生来说,学习是关系到考试拿多少分,拿多少奖学金,有多少面子的问题;而对这些工厂里的女孩子们来说,学习则是关系到明天可以穿什么衣服,下一顿饭可以吃几块肉,将来可以嫁到什么人家的“大事情”。
作者没有回避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性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些很隐秘的生活细节,我表示怀疑作者是怎么知道的。流水线工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工厂基本只招女工,只有在人员不足时才会勉强招一些男工,或者是工厂女工的亲属。因为在管理者看来,男工对工资的要求更高,做事不够细致,也很难管理。而这些男女都在二十上下,正是荷尔蒙旺盛分泌的年纪,性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男性由于天然的生理优势,还可以有发泄的途径,这些女孩子们相对就尴尬得多,不仅会因为痛经不得不中断正常的工作,还堆积着满满的无法发泄的欲望。即使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有男朋友的女孩子,也要面临着私人空间匮乏、毫无避孕知识的窘境。
国家工业化的浪潮,就这样裹挟了一代人,造就了在中国战争史上都不曾有过的人口大迁移,也成就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研究历史的人当然可以一笔带过,谈背景,谈意义。而对于个体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几乎是自己的全部,如果能够成功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就可以摆脱“帝国稻草人”的宿命,否则,年老珠黄之时,怕是连流水线的工作都找不到。
下一本就是《邓小平时代》,很厚的一本书,足足有六百多页,不过这读起来也比两百页的《高等数学》轻松很多。或许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使然,人们都已经习惯了对政治避而不谈,因为太“敏感”,一不留神就惹火烧身。掌握邓资料最多的,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人,可这本书偏偏就是美国人写的,后来又翻译成了中文,并且大陆的发行版还做了删节。不过说到底还是允许这本书出版了,说明文化环境宽松了许多,比“样板戏打天下”和“红色语录”的年代还是进步了不少。
读完之后,最大的两个感触就是:一、现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太不负责任了;二、邓确实是了不起的领袖,尽管他的某些做法我并不赞同。
我并不怀疑历史教科书编写者的学术水平,但这种工作毕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够直抒胸臆还是不太可能。当时在高中学历史的时候,我更多时候还是想着如何尽快记住“重点”以应付考试,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曾想过:四个不得人心的政治局成员,就该为十年浩劫承担大部分责任?八九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为何胡和赵从来不被历史书提及?改革都遇到了什么具体的困难?为什么会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这种理论?一个流亡海外的僧人为何能拿到诺奖?又为何能对偌大的西藏产生巨大的影响……现行的历史课本,要么是避而不谈这些问题,要么是笼统地一笔带过,就好像是电影里的场景,“若干年以后”,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至于这“若干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有谁会去关心呢?
但不管怎么说,思想领域的禁锢确实是在变少,像《邓小平时代》这样的书也得以出版(就是希望将来不要删节……)。在这个信息流动成本几乎为零的年代,手握权力的人大概也认识到:信息公开和透明才是避免谣言散播、维持长治久安的有效手段。
至于邓本人,老一辈所经历的艰苦生活,真是我这样在幸福窝里长大的人所难以体会到的。谁能想到,一个在法国工厂里打工的小个子将来能变成大国的领导人。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简直比电影里的情节还跌宕起伏,不要说“三落”,就是“一落”,怕是大多数人都承受不了。更何况,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那一次,完全就看不到复出的希望,如果不是林叛逃坠机,历史如何发展还是未可知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常人绝对是做不到的。至于邓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邓都表现出了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不但要清楚哪些老虎屁股是可以摸的,还要争取到大部分民众和干部们的支持。到90年代初,一场巨变席卷世界,同样的变革却唯独没有在中国发生,不能不说跟邓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是真心希望宣传部的大爷们少一些审查,多一些开启民智的觉悟,让更多的好书进入寻常百姓家。
不知道我以前从哪看来的一句话:“当历史不再照亮未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亮同学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120页,占整本书页数的60%。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_百度知道
王亮同学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120页,占整本书页数的60%。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提问者采纳
baidu://e.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162d985bb6a1a21ef85d4/d50735fae6cd7b890a2a7d9330e26;<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hiphotos.jpg" esrc="/zhidao/pic/item/d50735fae6cd7b890a2a7d9330e26.hiphotos:///zhidao/wh%3D450%2C600/sign=c3445ca5aaec8ac233bdb9/d50735fae6cd7b890a2a7d9330e26
一本书共有300页,王雷看完了这本书的60%。他看完了多少页?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再不见」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本书已经看了120页,比没看的多五分之一,这本书共多少页?(用方程来解答)_百度作业帮
一本书已经看了120页,比没看的多五分之一,这本书共多少页?(用方程来解答)
一本书已经看了120页,比没看的多五分之一,这本书共多少页?(用方程来解答)
设一共x页则没看的x-120页所以120=(1+1/5)(x-120)两边除以6/5x-120=100x=120+100=220答:这本书220页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本书有300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