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 奥数有什么头衔咩?

[转载]七问杨东平!(完)
问得好!想了很久都不明白的一些问题,
诸如:一个大学的教授不好好搞好已经完全不能吸引优秀学生的国内高校教育,偏要天天干涉和自己毫无关系基础教育?
所以在此聒噪了几句,问问杨教授,希望能得到一点教育和引导。
一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教授这个职称到底是什么意思?
虽然社会上对教授这个名称的演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我还是觉得这个职称是很神圣的,是应该教书育人的,对吗?
我孤陋啊,我不知道您们还是不是在教书育人,还是都在干点别的什么更神圣的营生了,所以有此一问:)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您是挂着理工大学教授的头衔出道的!
那么我能否打听一下,您在学校教授什么课程,有什么业绩吗?
我不关心您的科研经费,啊!
我只是想知道,您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什么心得:
比如,给我们展示一下您曾经给学生们出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行吗?欣赏一下您的测试学研究成果:)
再比如,给我们展示一下您的教案,说课稿什么的行吗?我们也顺便知道知道将来孩子们能在大学享受到什么样子的优质资源。&
二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大学教育大跃进之后,谁在为此买单?!
好多年前,你们就说,中学老师不了解大学教育,然后就接管了高考判卷,高考出题。。。。
虽然后来我们上了大学才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TMD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抱歉爆粗口,但是如果你给一个满口宁波话的老家伙糊弄了1年多,你也会这样的:(
再然后,还不过瘾,你们还搞起了自主招生,让一个19岁才开始学芭蕾的帅哥特长进了清华,呵呵,教授就是叫兽!佩服:)))
可是,可是,您倒是好好教啊,至少让孩子们能自食其力啊!
可惜,多年以后,重回大学,博士后的兄弟姐妹们告诉我:现在招工,都不问学历了,要问你的本科是哪年毕业的。。。。
能告诉我扩招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考虑的学生们的就业问题吗?!
三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大学自主了,小升初摇号了,你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高考不公平,因为挤独木桥,因为会意外失手;OK,你们自主了,公平了,自己定原则,想招谁就招谁了,可以定点跳伞,为某些人量身订做招生要求了!
公平啊!真是公平:)))
相信大家都看过同济的那封著名的内部邮件,嘿嘿。。。。
小升初要是没有奥数,也公平了,摇号儿嘛!电脑多公平啊!抽签,抽到谁就是谁:)
虽然我们也知道,电脑都是人操作的;数据库文件也是人编写的;没法子啊,电脑在你们这些公平的人手里,我们只能认为它是公平的了喽。。。。
那么你是不是看着中考还是运气啊?
虽然这几年中招分数线已经一降再降,可操作程度越来越高了;可还是不如数据库和招生标准文件修改起来顺手,是吧?!:)
没关系,云南不是动起来了吗?!
北京也就指日可待了。。。。
四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你知道奥数是什么吗?就批?
奥数这个家伙太可恶了!
玩儿智商,搞智力测验,公平不起来啊:)))
问题是,叫兽,您也要先搞清楚奥数是什么再说话哦!
我反正是仔细看了,NND其实就是初中、高中课本的数学广角或者思维拓展:(
不好意思,骂奥数原来先要把JW编教材的老朽们骂一顿!
都编1+1=2就行了,拓什么展?!广什么角?!
您还没仔细看过中小学的教材吧?
送您几本看看?&
五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用小升初来实现你们原始共产主义梦想,你觉得现实吗?
文革十年,您最欣赏的是人民公社还是缅甸西哈努克啊?!
有没有想过到金边去输出革命啊?!
我们可是不想!!!
您能不能不来小升初搞这个输出革命呢?
您的关于公平教育的文章我都仔细拜读了,字里行间,我只看到了一个词:原始共产主义:(
这不但背离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更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一种亵渎!
善良的人们啊!
警惕啊。。。。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六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打着公平旗号出现的你们,考虑过人权问题吗?
孩子们也是有人的权利的!
他们有努力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念书、自由发展的权利!
你想把这不同的人群掺杂在一起,让他们都不舒服,目的是什么?
给我们一点做人的最起码的权利行吗?!
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到重点中学去陪其他孩子读书,天天不及格,是一种折磨;
让另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天天重复学习简单知识,不知道自己考了99还是91,只能知道是优,更是一种折磨;
你也没有权力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作为孩子Z,他喜欢奥数,喜欢研究数学、英语、科学、......、他就有权利选择一群有同样爱好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读书;
作为孩子A,他喜欢劳作、喜欢小昆虫、喜欢养小兔子、......、他就同样有权利选择一群有同样爱好的孩子一起在校园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你要真是一个教育专家,就该像巴学园的校长一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而不是把他们做成一锅痛苦的东北名菜 -- 乱炖:(
七问杨东平及其背后的一小撮精英们:教育讲求的是厚积薄发,讲究的是积淀、童子功,作为错过了最佳教育期的40、50人,您不是不知道教育界是怎么评价您们的吧?!
有句俗话,叫: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
但是在40、50人身上就真的出了这样的事:十年浩劫,您们真的没见过正规的基础教育是什么:(
不知者不怪:)))
可是您拿着无知当勇气,这个有点过了....
别说您不知道教育界这个著名的词汇:40、50人哦!
因为您们还孕育了一个著名的80后呢:)
呵呵呵,范围有点大了......
作为亲身经历过正规的基础教育的60、70人,我们真的很渴望我们的孩子也能接受正规的教育;
既不要白卷先生、打倒师道尊严;也不要无人监考、自由选择试题;更不要降低教材难度、多科目结业考试;可以吗?!
9年义务教育,也是我们纳税人的钱,才义务的吧?
出了钱,我们都不能知道买了点什么,您怎么不帮我们呼吁一下呢?
买猪肉,我也要知道买的是里脊还是肚腩啊?!
我更要知道新发地的肚腩几毛几分,百盛的肚腩是不是贵上几毛几分啊:(
为什么我们纳税培养的自己的孩子,就不能知道他是考了99还是66呢?!
为什么我们花税钱上了的学校,就不能告诉我们,我的孩子在全市大排名是第1,还是第50001名啊?!
我们不能知道表哥的月薪也就算了,那是国家机密:(
我们知道自己纳税买的教育的结果,分数和排名,这个不属于国家机密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杨东平:恢复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刻不容缓-网易论坛
共 1012 浏览 6 回帖&&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一张图纸盖所有的学校”,不能有任何差别。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不具有选拔性、竞争性,政府首要的教育职能是保障公民平等的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而不是制造优秀、筛选尖子。
5月14日和6月6日,CCTV的《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揭露一些地方的公办名校以“民办学校”之名实行高收费,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办教育“非营利”的基本价值。
“名校办民校”是当前基础教育“畸形化”的一个怪胎。这种“畸形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日益高昂的择校费、屡禁不止的奥数班、高烧不退的中小学生考证热等。这种乱相不仅大大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学费负担,制造着家长的集体恐慌,也极大地加剧了教育不公平。今天,谁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怎样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越来越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较量。
对这一现象最通常的解释,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然而,这种解释是苍白和似是而非的。与五年、十年、二十年前相比,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究竟是更多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在高校入学瓶颈极大拓宽、中小学优质资源持续扩大之后,基础教育的品质却每况愈下?这一事实只不过告诉我们,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并不会自动带来教育公平的增进或教育品质的改善。
社会生活中任何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劣行,必定有深刻的制度缺陷。我认为,我们长期实行的中小学重点学校制度,通过在招生、教育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是产生“择校热”的根本原因。虽然在1990年代中期教育部已明令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然而,时至今日,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扶强抑弱、甚至劫贫济富的做法并没有真正废止,从而使得名校愈名愈富,差校愈弱愈贫,形成学校的两极分化。
地方政府不惜巨资打造豪华的名牌学校、“示范学校”,因为它不仅是可以展示的政绩,也是权势阶层便于享用的“近水楼台”,同时还通过寻租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重点学校为筛选优秀生源的一己私利,竞相违规举办“奥林匹克数学学校”、“华罗庚数学学校”,将高难度的教学内容(专家称为“数学杂技”)下放到小学阶段,将众多学生、家长驱赶到这辆战车上,以牺牲儿童的休息、健康和幸福为代价,是一种完全不道德的、典型的反教育行为。这种严重侵害青少年权益、扰乱基础教育秩序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难以治理,从围绕重点学校形成的利益机制和利益集团不难得到解释。
因此,整治基础教育的“畸形化”,首要的是端正政府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职能。
今天,特别需要重申义务教育、公共教育制度的宗旨和基本价值。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公益性、基础性具有一种“平等主义”的取向,决定了它不能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提供不同的教育,而是一视同仁,“一个也不能少”。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一张图纸盖所有的学校”,不能有任何差别。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不具有选拔性、竞争性,政府首要的教育职能是保障公民平等的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而不是制造优秀、筛选尖子。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是以制造、拉大学校差距为能事,公然向强势阶层倾斜的。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我们期待,用强有力的政府行为维护教育公平,像打击黄、毒、赌那样打击严重损害青少年成长和民族长远利益的“择校热”、“奥数热”,
【回复 龙捣浆糊 】:
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的公益性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痛恨"教育产业化"~~~谁当年提出的这个谁就是王八蛋~~哦~~我说粗话了~
【回复 龙捣浆糊 】:顶~~~
而今天,相当多的老师们,特别是高校教师、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教师们确实已经与贫困告别了。然而,同时与他们告别的,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师道尊严”。二○○一年,沈阳市民对各行各业进行评议,中小学行风倒数第一。这一结果使全社会大为吃惊和震撼。但只要对教育界现状有所观察和了解,对此不应感到意外。由于我已经有八年没有与学校打过什么交道了,对这些年来学校的腐败情况知道得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为了保证本文的严肃性和可信度,我不用道听途说来的东西作证据,而是借用西南民族学院伦理学副教授萧雪慧女士写的一篇《有必要从根本上检讨中国的教育政策》一文来看看现在教师的社会形象。该文写道:
※从80年代中后期,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自贬尊严、自毁职业信誉的情况便已非个别,到90年代则相当普遍。突出者一是敛财手段无奇不有、层出不穷,令学生家长不堪应付:利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及条件差别巨大,在“小升初”“初升高”时以黑箱操作的电脑派位为高收费打下伏笔;孩子就读后,学校公开地开价索要,教师私下以种种名目通过孩子向其父母“索贡”,把有权的家长派上特别用场,利用手中打分权、评“三好”以及推荐保送时的决定权甚至安排教室座位之权引家长来“勾兑”;还有诸如强制性保险、商品推销之类敛财名目。很少油水可榨的农村学生则经常遭遇各式各样的摊派,完不成摊派被赶出校门是常有的事;上级派给学校、学校又摊到孩子头上的乱收费逼死学童的惨剧也不时发生。在钱的问题上,学校无道,教师无行,已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二是应试教育下,一些学校为保升学率而违背职业道德,不惜弄虚作假,不惜摧残学生身心健康。对成绩欠佳的学生施加精神压力,最骇人听闻的是与医院勾结给一些学生贴上“弱智”标签,使他们备受伤害、歧视和摧残。有的孩子甚至被逼出神经分裂症而毁了一生。中小学校本应是庇护和培育人类生命种子的地方,却为了钱、为了与钱和名密切相关的升学率或学校座次罔顾道德,既对孩子的心灵胡涂乱抹又使许多孩子受到严重伤害,让他们过早接触了社会关系中最令人寒心的一面和社会生活中最阴暗的一面,而且这种体验直接得自有责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判断力并对社会不良现象保持警惕的学校和教师。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有这样的体验,很难保持心理的健康和明朗,很难不把污浊当作世界的底色。不幸的是,不是少数学生有这类体验。更不幸的是,凡事勾兑、拉关系、行贿受贿、有权就用个够(哪怕班干部那点小小的权)这类腐败性的行为方式已经像传染病一样出现在中小学生中。
平心而论,当中小学的行风在80年代已经大受非议时,大学还算守得住阵脚,至少还很少有为敛财而爆出的丑闻。然而为时并不久。一旦多种诱发腐败的因素与大学固有的问题纠结在一起,大学腐败便一发不可收拾。其中,某些类型的腐败早就存在,譬如抄袭、剽窃之风,虽说近年来才闹得沸沸扬扬,其实这是对大学做意识形态和政治性定位的必然产物。因为相应于这种定位的是不容忍创新却纵容复制的反常体制,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是鼓励抄袭和剽窃的。保持独立思考的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并不断招致整肃和打击的处境是一种逆向示范,使教师们安于充当思想懒汉和鹦鹉学舌的角色。当创新得到一定程度鼓励之后,许多人已是积习难改。近十来年,置身于多种诱惑之中的知识界人心浮躁,少有人坐得住学术冷板凳,很多人在物欲和名利欲的双重驱动下走抄袭剽窃的捷径几乎势所必然,而且对于习惯了以复制或重复为常态的体制的人来说,这条路可谓轻车熟路。如是,近些年此类丑闻层出不穷也就毫不奇怪。不过,说这一问题是体制性的不光因其多发性,还因为行此苟且之事的人劣行败露后如果地位显赫、在现体制占据要津,总会受到有组织的保护。几年前某名校学官剽窃老外事发后地位纹丝不动便是证明。
但高校大规模的腐败始于滥评职称,尤其是给行政干部评职称。90年来以来官员权力趋于失控。随着权力扩张,野心也大大膨胀,什么都想弄到手,官本位的体制则让有非分欲念的官员总有办法满足自己。给行政干部评职称作为90年代一大发明和世界一绝,正是这种情况恶性发展的结果,也是高校大规模腐败的开端。再有钱和关系网的因素加入进来形成以权力为主导的合力,教授资格评审这一不被商业化浪潮侵蚀和权力侵扰的净土便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其后出现的大办研究生班,滥授学位、滥发文凭不过是滥评职称的延伸。在满天飞的博士、教授头衔之下是成批的冒牌货。这类冒牌货的大量出现扰乱了学术秩序,导致了学术层次的混乱;而大学趋权趋钱乱评职称滥发文凭则使大学颜面尽失。
当大学腐败已呈蔓延之势时,90年代末开始推行教育产业化更是进一步释放出贪婪和世界教育史上闻所未闻的教育的深度腐败。以涨价为核心的“教育产业化” 把受教育机会商品化。这一方略被大学加以发挥,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便成奇货可居的紧俏商品。如果说以五花八门的手段借这“紧俏商品”敛财牟利是产业化释放出来的最显眼的腐败,那么与此同时发生的更深刻的教育腐败是教育背离民主化国际潮流,使接受高等教育、扩大生活的选择机会越来越远离贫者。诚然,实施教育产业化有着促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大学进行改革的初衷和解决大学经费不足的合理考虑,但既缺乏明晰、健康的大学理念的指导,又不触动产生种种痼疾的现有大学体制,这种体制使大学在该自主时不自主、不该自主之处又太自由,尤其对学官们在校内如何用权毫无制约,这使得现有大学体制具有把任何改革新举措变成腐败新渠道的趋势,更何况教育产业化作为改革举措是否合宜还大成问题。在教育腐败上,大学后来居上,成了重灾区,而且即使就整个社会范围看也算得上重灾区。
谈及教育腐败,还有一个未引起足够注意但危害不小的方面,这就是教育行政机构扮演的角色。这一机构的官僚化以及它所体现的官本位就不说了,只就腐败角度谈它的滥用职权。90年代中期就有对教育经费的审计结果表明,掌握着地方教育经费分配权的教委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均占用经费远高于一线教师;在大兴校园经商热中,不少地方教委强行出租甚至出售中小学校地皮给公司,以从中牟利;与不法商人勾结,以行政命令强迫中小学在学生中高价推销各种劣质教参、劣质食品,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最近甚至爆出某文教局抢走资助贫困地区小学的电脑的丑闻……如此等等。这些地方的教育行政机构在自身腐败的同时也对其统辖下的学校的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但最令人怀疑这机构存在的合理性的是其在审批民间办学时的双重标准。近些年那些不断引起家长控告的诈骗性高收费私立学校,几乎无一不是由教委批准正式挂牌招生的;而农民工自办的打工者子弟学校至今未闻有哪一所能从教委领取“准生证”,声称“没有义务解决……”的教育行政机构为这类解困学校做的事是以校舍、设施、教学质量不合格为借口进行围追堵截。权力异化至此,要这机构何用?
90年代教育问题多多,而上述种种严重问题遗留给了21世纪,且有发展之势。其中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是根本性的。相对而言,教育不公和腐败问题具有派生性。但派生性丝毫不意味着次要性。在我看来,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教育不公。几年前曾提出,教育排斥使社会分裂出两个智力、处境、地位天壤之别且彼此难以沟通的阶层,这将形成随时引发社会动荡或其他社会危机的结构性原因5.如今这已是现实。我国基尼系数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进入收入很不平等的国家行列,而且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指出,我国的收入分化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与城乡、地域、行业有很高相关性。我认为,这不正常的高相关性与教育对底层的排斥关系甚大。鉴于发展教育在培养公民社会、缓解社会冲突和避免大规模社会动荡上的重要性,我国有必要从根本上检讨现行教育政策。※
萧雪慧副教授作为伦理学的专门研究者,其引用的事例均应当是可靠的。她这篇文章中所列举的教育界现状,真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闻所未闻”。不仅是研究者们如是说,社会上普遍对教育腐败感到厌恶。前不久我获知了一首目前流行的民谣《新“四害”》,里面是这样说的:“公检法,国地税,老师医生,黑社会”。而另一首民谣则说“黑蛇(警察),白蛇(医生),眼镜蛇(老师)”。昔日被誉为“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的教师,竟然被群众列入“四害”之列,比喻成狠毒可怖的“眼镜蛇”,可见群众对目前教育行业的腐败究竟有多么不满。“教育产业化”把心灵纯洁、无私奉献的教师变成一群贪得无厌、寡廉鲜耻的奸商,实在是民族之不幸,教育之悲哀,国家之灾难!
六、当政府逃避职责
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 之所以成为一项政策,除去失德的教师、“无心”的经济学家的鼓噪之外,政府某些部门某些领导也难咎其责。事实上,在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的国家里,假如政府不对某项政策首肯,无论这项政策再怎么符合民意、再怎么顺应潮流、再怎么呼之欲出,也是万万不可行的。相反,任何一项违背民意甚至祸国殃民的政策,只要领导点头政府同意,就能立即付诸实施。多少年来,为了体现“政绩”、获得上司赏识以获得升迁,很多政府官员施政时只看上面眼色行事,不为百姓着想,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这个至今仍然实行干部选拔制的国家里,自然是权势者自上而下地挑选自己的心腹和追随者,自上而下地授权,必然只会根据上级的个人喜好和一己私利而选定人选,必然会导致小宗派和阴谋诡计,也必然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官官相护的现象;下级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上级的监督而不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然视上级为上帝而视人民如草芥,必然只为上级服务而对只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个空喊的口号而已。假如没有上级的首肯,再好、再有能力有思想有群众基础的官员,也是没有前途的。
这种体制决定了中国很多官员的行为必然是短期化、表面化、虚浮化的,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不脚踏实地做事成了官场一大风气。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能够显现得出来的,而且教育的最终成就是抽象的,不是能够具体到“物”的成就。因此,和修广场大楼、建高速公路、兴办开发区等等行为比起来,投资教育对官员们自然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的国民教育在五十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尽管有些领导人对教育做了这样那样的指示,有些甚至可以说得上精辟,但是其起到的实际作用,仍然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各级官员们口头上都说自己重视教育,要加大教育投入,可惜落到实处的是九牛一毛。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始终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上,无论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是如此。先看看改革前的情况:根据一份资料显示,从1952年到 1980年,中国历年浪费掉的基建投资费用约为6000亿元,而用于教育的总投资仅为1000亿元,年均只有34亿元;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印度为20.8%(1969年),日本为22.3%(1975年),世界水平一般为 15~20%,而中国一直没有达到过10%(其中1971年只占4%,为世界倒数第一)。1976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在世界151个有统计资料的国家里占第149位(资料来源《高等教育学报》1985年第一期,第64页)。改革之前,除了五十年代前期教育一度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局面之外,从五十年代末以后,中国的教育一直处在极不正常的状态,学校被看作“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而成为历次运动的重灾区,很多知名学者、教授被划作“右派”而被肃整、迫害和打击。“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更是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摧残,学校停课、教师被整、高考废除,“反潮流、交白卷”成了英雄,知识分子被当成“臭老九”,连算术都没有完全掌握的人被推荐进入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十年动乱,耽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造就了一大批缺乏理想、缺乏文化的“迷惘的一代”。
改革初期,随着高考的恢复和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又一度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十年代定格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政治狂热消除之后,拜金主义却又盛行起来,一切都在向钱看。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一直口惠而实不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造成了“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尴尬局面。很多本来优秀的人才,仅仅因为考试时发挥失常失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考分定乾坤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考试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连年下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而实际情况是,这一比例连续下滑:1991年为2.85%, 1992年为2.73%,年为2.52%,1995年为2.46%,1996年为2.44%,1998年为2.55%,2001年则为 2.3%。不对比就不知道差距在哪里,除了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以外,没有几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象中国这么低——印度为3.2%(2001 年),美国为5.3%(2001年),英国为6.9%(1999年),瑞典为8.7%(1999年)。目前,中国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为1400亿人民币,约折合170亿美元,仅占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1500亿美元的1.5%;而中国现有学龄人口数量为2.14亿人,占全球教育总人口的22%。也就是说,中国用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教育了占世界22%的受教育人口——这不知是该算作“奇迹”呢,还是政府的失职?(资料来源:《中国社会年报2000 年版》,《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当代英国与瑞典的福利制度》,《中国教育概况》)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造成教育经费极度短缺,严重影响了日常教育的维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进行。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公共教育经费,全国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81元,小学生为28元,农村小学只有11元。一些地方,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很多地方学校教室还在用解放前的祠堂庙宇,危房普遍。常言道,堤外损失堤内补,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吝啬,导致学校难以维持起码的运转,只好走向乱收费、乱集资、拉赞助、搞产业化等邪路,颇有些“逼良为娼”的味道。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孟繁华教授认为:教育乱收费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关系极大。从我国教育投资实践看,较多时间存在着教育投资过少,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失衡问题,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总体投资水平偏低,投资在地区间、城乡间差异过大,其根源是宏观投资决策问题。
可见,中国政府对目前教育存在的现状,与政府长期以来一贯对教育的漠视与失职有直接关系。虽然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发展,但教育事业却是极度落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些政府官员说,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投资教育,但这种辩解经不住简单的推敲——首先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近10年来几乎一直稳居世界前列,GDP已与英国不相上下;其次是中国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例如申办奥运、主办 APEC会议等,其场面之排场、规模之宏大,令世界为之瞩目;第三,中国各级官员们的座车,全都豪华无比,像桑塔那之类的普通轿车,连一个乡长都不愿意坐,各级政府机关大楼壮观巍峨,装修豪华现代;第四,前不久又传出国家将投资800亿人民币将京沪线改造成日本“新干线”的消息,预示着我国铁路运输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这样的经济实力,怎么一提到教育就哭穷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教育投入的欠缺,主要是中国税收负担不重。西方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和高等教育价格低廉,主要来源于“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税收。可是,根据本人的了解,中国税收工作做得丝毫不比西方国家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无论是大企业还是路边摆地摊的小贩,无论是大城市的白领还是边远地区的农民,谁都逃不过税收的法网。甚至,中国的农民一生下来还在吃奶,就要缴纳“人头税”,一直到老死病死,无论有没有劳动能力都要交税。此外,中国农民无论种不种土特产,也都要交“特产税”。中国农民负担之重、企业负担之重,简直是举世无双——这样的沉重的负担,怎么还能叫“负担不重”呢?
中国税务负担之沉重,并非我一家之言。据《经济时报》载,美国《福布斯》月刊在对世界近30个国家税收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2002年法国税赋压力指数为181.2点,居世界各国之首,比利时以164.2点居第二,中国为154.5点居第四,以下分别为瑞典(149.3点)和意大利(147.5点)。德国和美国分列第15和第16位,英国居第18位。税赋指数是根据最高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增值税和职工、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险税税率等一系列关键指标综合计算得出的。可见,中国的赋税负担不但是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比实行“高税收、高福利”,实行全部教育免费的瑞典还要高。
高税收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高福利。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等等一切事关老百姓福利的投入均属世界末流。那么,老百姓的钱究竟到哪里去了?熟悉我国财政状况的人都应当对这个词不陌生——“吃饭财政”。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钱都被用做“吃饭”了。当然,不是老百姓吃了,而是多达四、五千万的各级“公仆”吃掉了。我国拥有世界各国都罕见的五级办行政体系,除去村级之外的每一个级别又都有“五大班子”。这四、五千万官僚队伍编制不仅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相对数量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28个老百姓就要负担一个“吃财政饭”的人,而在日本则是 300人负担一个,美国是200人负担一个。
一个刚刚实现温饱有余的国家,竟有如此之多的人要从老百姓嘴里掏食,国家怎么能不穷,财政怎么能不困难,教育怎么会振兴?特别糟糕的是,这些食人民俸禄的人,掌握着权力的人,却很少有真正对人民感恩的人。逼死农民、打死无辜、贪污腐败、冷漠无情……官僚人数过多,管的范围过宽,因此要想在中国办成任何一件好事,只要不能给官僚们带来实惠,都非常艰难;而各种能够给官僚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无论事情本身多么丑恶,都可以大行其道。因此在时下的中国,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办到,而同时无论什么事都难以办到,一切取决于官僚的心情和是否行贿。在一些地方,领导们互相在权力部门交叉安排子女亲属,构成了一张又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盘踞在人民头上的“神圣家族”,摸不得,碰不得,骂不得,作威作福、无法无天。那些真正为人民说话,不忘人民养育之恩的人,却屡屡被排挤出局。不可否认,也有不少正视现实、敢于碰硬的官员,例如那些李昌平、吕日周们。然而,在这个从上到下遍布神圣家族的国家里,在这个人民群众难以参与决策的国家里,个人的抱负又有什么用呢?至多又是一个挑战风车的堂&吉柯德。
中国的现状就是如此,浮华背后隐含着无穷的危机,多少问题由来以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必然遭至既得利益集团的拼命反对,这就是大家一再惊呼“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的原因。然而我们没有办法继续等待,不进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把民主机制引入中国,不给人民以参与决策权力,不通过发动群众战胜大大小小的“神圣家族”,中国只有死路一条。与其人民通过革命自下而上地解放自己,不如通过彻底的改革自上而下地解放人民。
七.当悲愤化为力量
其实,我并不想把本文写成一篇从上到下骂个遍的“骂文”。虽然我的文章里用了不少骂人的话,但那不是为骂而骂,而是因为我对“教育产业化”这一祸国殃民的恶政的痛心疾首。正所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我也知道:光靠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提出一套可行的解决办法。最近,关于替代“教育产业化”的方法在互联网上讨论得非常热烈,很多人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我对此也有一定的思考,下面我把我的解决思路,结合我认为有益的其他人的观点一同提出来。
我认为,解决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要立足现实,具有可操作性。承认现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可是不承认它不行。不承认现实的解决方案是毫无意义的空想。那么什么是现实呢?中国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大部分权力集中在“神圣家族”手中,庞大的官僚队伍盘根错节、坚若磐石,难以裁撤,“吃饭财政”的窘境短期内难以解决。任何一个改革者要么无所作为,要么被庞大的官僚机器碾压得粉身碎骨,导致改革半途而废。因此,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改革失败的风险大于成功的把握,改革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必须从微观着手,按部就班地开展局部改革;必须绕开坚硬的阻力,走曲折迂回道路。
基于这种现实,我认为,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极度不公正问题,必须不露声色,各个突破,决不能四面出击,每次只选取一至两个既得利益集团进行打击。目前,我国有一项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那就是对采取不正当手段致富者的打击。随着诸多一度叱咤风云的“富翁”纷纷落马,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几乎成了 “福布斯大陆富翁囚徒榜”,很多非法致富的富翁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对这些“富翁”的打击,追回了大量的非法财富,人民群众也乐于见到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富豪”沦为阶下囚;而“神圣家族”,则普遍由于事不关己而袖手旁观。真正着急的,只是“富豪”的直接庇佑者。反腐败工作进行得也算比较深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坐牢的前政府官员有中国这么多。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对这两种不得人心者的打击追回一部分被非法吞噬的财富,用于解决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问题。
解决教育问题的第二个方法是:开源节流,进行教育投资。可以考虑发教育彩票手段筹集教育资金。由于博彩业投入小、覆盖面宽,潜在的中奖机会对很多彩民有很大吸引力。一般而言政府发行彩票是稳赚不赔的。在目前股市低迷的状态下,通过发行彩票可以有效地集中社会游资用于加大教育投入。此外,还可以通过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援助等方式筹集教育资金。同时压缩减少竞技体育等既不人道、也无实际价值的行业的投入,减少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好大喜功的工程开支,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兴办教育。
第三,收费教育与免费教育双轨制并存。国家应当加大对211所重点院校(视情况可以增加)的教育投入,实行学费、杂费全部免费,并且给予教育补贴,严禁其出现任何“产业化”的苗头,每年至少保证60~100万人的招生名额。其余的院校,可以让他们走产业化、自费的道路。通过这种细分,可以保证成绩优异穷人子女能够通过考试获得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成绩不佳、考不上的也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感觉。考上这些大学接受免费高等教育的学生,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就必须履行回报社会的义务。因此,这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应当如同服兵役那样分配到乡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为当地基础教育服务二~三年,由国家按公务员标准支付工资,代代相传,一方面可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带给这些地方新的思想;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待服务期满,经过考核证明其尽职尽责以后,方发给毕业证。而收费的那部分大学,则可以通过“花钱买教育机会”来圆自己的大学梦,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对他们没有社会责任之要求,也不承担就业许诺。
第四,打破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垄断,大力吸引外资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由于教育事关百年大计,私人办学和外资办学存在着学校倒闭的风险,因此对办学者提高要提高资质门槛,尽量只引进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在华兴办教育,制订全面的预防风险措施,防止卷款潜逃、贻误学生事件的发生。
第五,将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12年,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旧框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认真改革,与时俱进,突出实用性、技术性,把考试为主改为考核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必须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完全免费性质,实行从学费、杂费、书本费及参考资料费全面免费,狠狠打击以任何名目乱收费的行为。全部义务教育的教师,都应当列入公务员队伍,并且通过中央政府抽走地方相应资金,统一用于教育投入,以避免地方挪用挤占教育资金,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的发生。
第六,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督审计和反腐败力度,及时处理教育腐败、资源浪费案件的责任人。对挥霍、浪费、挪用教育资金者,一定要严加惩处,必要时杀一儆百。
第七,取消教育行业种种惹人反感的“保送”、“降分”、“免试”的优惠,减少教育腐败的机会,增加教育行业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长官意志,努力实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
第八,严格义务教育立法,把一切适龄儿童列入义务教育范围,取消任何歧视,把破坏义务教育的行为列为犯罪。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有相当一部分超生人口成为“黑户”,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有一部分人据此认为,这部分人“自然”要为超生负责,“自然”不能享受受教育权利。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有害的,甚至是反动的。农村人口超生问题的存在,与农村人口普遍缺乏教育有关。在中国农村,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依然没有根除,而且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无法在竞争社会中用智力知识求得一席之地,只好拼用力气、拼人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长期把农民排斥在外,农民养老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只能 “养儿防老”。因此,农村人口超生问题,主要责任不在于农民而在于二元制社会结构下国家对农村的种种歧视。同时,超生的孩子本身是无辜的,他们并不能因其是“超生人口”而受到歧视。莫非有人认为他们是天生贱种,活该被歧视?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养尊处优的城市人,他们为他们高农民一等的地位感到沾沾自喜,并且试图把罪恶的二元制社会结构维持下去。因此,我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正视现实,把超生人口也纳入公民范围。也有一些鼠目寸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把孩子早早当作童工、摇钱树来用,让他们乞讨、打工,使得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这些无德的家长,明显地破坏了义务教育,必须将他们绳之以法,以保证任何学童都能接受教育。
我个人的才智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我希望所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为改善我国的教育环境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把一个高素质的、人人平等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
八、当丧钟为你而鸣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教育产业化仍然在制造着种种丑恶、不平等和人间悲剧。教育本来是一个纯洁的行业,学校本来是圣洁的象牙塔,但是在“教育产业化”的污染下,这块净土早已腐烂变质、发黑发臭。我认为:教育产业化的论调完全是一种极度的疯狂,是拜金主义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一种必然反映。
物极必反。当对金钱的崇拜疯狂到了不能再疯狂的时候,当物欲横流到了社会都无以为继的时候,就是理性复归、人性复活的开始。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产业化”的祸国殃民、贻误子孙的丑恶本质,对教育产业化说“不”的呼声从濯濯小溪变成了浩浩洪流。那天我看到一幅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独自一人举着木牌上街游行抗议教育产业化。木牌上写着:“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学生为赚钱对象,没有哪个国家把学生作为商品和财源来榨取的。” 老教授倔强的目光,使我早就麻木的情感受到一丝触动,我看到了久违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照片上老教授是孤独的,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孤独!在他身后,有千千万万个呼吁平等教育机会,为教育产业化敲响丧钟的人!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我们民族的复兴,为了千百万下层人民的期待,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请行动起来,为教育产业化和它的鼓吹者们敲响丧钟
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效益;可是教育忘了自己的根本,提出教育产业化的肯定是脑袋被大头鞋踢过,
要不就是小时候让狗咬过……
哈哈,让你们这些穷小子们发牢骚去吧,提出教育产业化的那位领导的钱袋子早已是满满的了。当然,她也失去了一样东西__作人的良心!
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可是那些贪官哦.....
(您的回复电脑用户也能看到)
[ 15:17: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东平新浪博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