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声波探伤仪工风雪中的坚守诗歌

十天内免登录
坚守信念,诗歌就有希望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海子《九月》
在海子的《九月》中,在济南的九月中,我们与诗歌相遇,心灵和思想交流碰撞,摩擦出创作的热情火花。
22日,由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与济南儒商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相约十艺节·济南诗歌朗诵会暨诗歌峰会第二天的活动进行得依然如火如荼。谢冕、吴思敬、吴开晋、梁小斌等多位诗评家、诗人参加了昨日上午的峰会。现场读者热情不减,各位专家也围绕着“新时期及新世纪的诗歌创作”这个主题,展开自己的观点,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吴开晋(著名诗歌评论家):诗歌让人崇高
一段时间以来,众人都认为诗歌边缘化了,我研究了一辈子的诗歌,有时候想想心情也会低落。但是看到这么多青年朋友喜欢诗歌,还有各位诗界泰斗对诗歌的痴迷,我又坚信,诗歌不会消亡。
在此,我们的青年诗歌爱好者还要明白:诗歌让人崇高,正如普希金所说:“诗人是上帝派遣的六翼天使,授命诗人成为人类的先知,让他传播真理。”我呼吁,青年朋友们应该多写崇高的诗,美好的诗,营造和谐的诗歌氛围。
吴思敬(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永葆一颗童心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诗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诗人何为?
作为诗人,在当今应该永葆一颗童心。
童心为什么可贵?首先,童心是真诚的,我们的诗歌说到底就是掏尽心窝子的一句真话,真诚是诗歌的底线。童心另外的特点就是超脱实用,比如,给孩子一个易拉罐,他可能会很高兴,给他一块名表,他认为没有用途,也不见得有多稀罕。超脱实用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年人写诗需要突破,童心必不可少。
刘福春(著名诗歌评论家):用诗歌保卫家乡
此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以诗歌的名义·田园与精神”,“田园”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和朋友交流时也经常提起这个词,这个词不断地撞击着我,其实在今天,我们已经没有田园,没有家乡了,尤其像我们这代人,到了退休后,都希望告老还乡,但我们都回不去了,于是繁体字“鄉”中就少了一个教书郎,变成了今天的“乡”字,失去的何止是教书郎,我们还失去了门前的小河和美丽的少女,我们在失去乡村的美好和诗意。
今天,我们的诗人应当拿起武器,用诗歌来保卫我们的田园和家乡。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散文诗,在寂寞中坚守高雅
散文诗,在寂寞中坚守高雅
一一王幅明访谈录
王幅明先生是当代著名散文诗作家和理论家,曾任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和编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11月,在“纪念中国散文诗90周年颁奖会”上,荣获“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近日,笔者就当前散文诗研究和创作问题,专访了王幅明先生。
箫风:幅明老师您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拜读过您的《爱的箴言》,这是我最早拥有的散文诗集之一。在您的影响下,那时我也试着写了一些爱情散文诗。可以说,您是我散文诗创作的启蒙老师。谢谢您!
王幅明:言重了。《爱的箴言》”他首肯是我的第一部散文诗集,爱情体裁约占一半篇幅。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受到了青年读者的欢迎,先后三次印刷,除去新华书店发行,仅由作者邮购就达四千多册。当然,多不一定就意味着好,但也说明它有大众的一面。评论家孙荪称之为“这里有的是独特的感受,隐秘的体验,创造性的抉发,情感和思想的容量。虽不能说讴心沥血,但确是掏心的话。了作者的真诚。我认为这是打动读者的主要原因。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扬州一位青年女工,她自己买了一本,之后又特意邮购一本,以此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庆贺男友出院。虽然该书出版时我已年届不惑,但我一直视为少作,羞于赠人。您说它起了启蒙的作用,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是您的谦虚。
箫风:您是当代散文诗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87年出版的《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是我国最早的散文诗鉴赏读物;1993年出版的《美丽的混血儿》,是我国最早的散文诗理论专著之一。请问您是如何喜欢上散文诗并走上散文诗研究之路的?
王幅明:开拓者?不敢当。对于散文诗,我只是一个甘愿终生相守并为之奉献的粉丝。由于是本职工作之外的副业,成果是有限的。值得欣慰的是,它们对普及和推动散文诗的发展,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一位黑龙江的诗友告诉我,他是如何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这本书的。他在火车上看到邻座的乘客正在阅读此书,顿觉眼前一亮,便借阅,翻阅过后,爱不释手,遂生占有之意。他利用去洗手间的机会,把书藏了起来。待邻座索书时,他说不慎丢失了,愿意赔偿。结果他以高出定价的价格变相买了这本书。他在述说这段往事时流露出骄傲之情,可以想象他对该书的喜爱。后来参加散文诗笔会,几个不相识的人向我打招呼,我很惊讶,一问才知他们都是《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一书的读者,他们由这本书认识了我。
我对散文诗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初中时代。我是校阅览室的常客,下午的自习课时,常去浏览文学期刊。一次看到《世界文学》上刊登的由冰心翻译纪伯伦的《沙与沫》,这些虽然短小,却能让人过目难忘的格言体散文诗,深深把我吸引了。我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回味不已。真正让我走上散文诗之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与当时万木逢春的文学大环境密切相关。“黎明散文诗”丛书及“曙前散文诗”丛书的出版,泰戈尔、纪伯伦、波德莱尔与屠格涅夫等外国名家散文诗集的出版,以及在柯蓝郭风推动下形成的中国散文诗运动,都是直接诱因。这些都是外因。内因是对散文诗这种独特文体审美形式的认同和热爱。内外因激烈碰撞,志向就确立了。至于走上散文诗的研究之路,则完全出于责任感。当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尝试用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去表达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时,我发现,理论严重脱节。于是,便萌发了编撰普及性读物《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和撰写探讨散文诗艺术特征与技巧的专著《美丽的混血儿》的想法。
箫风:在《美丽的混血儿》一书中,您鲜明地提出:“散文诗很像一个美丽的混血儿。它有诗与散文两种截然不同的血缘关系。但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它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告:它是一种独立文体。”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散文诗的独立性的?
王幅明:美丽的混血儿,只是一种比喻。这个比喻得到了屠岸先生及许多诗友的首肯。因为散文诗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诗或散文,但又同时兼有诗与散文的一些审美功能。从它不同于诗与散文的基本特征来看,客观上已经是一种独立文体,只是文学界缺乏共识而已。中国作家协会旗下十几个学会中有中国散文诗学会,说明中国作家协会承认它是独立文体。该学会成立后,组织过许多活动,曾产生过很大影响。会长柯蓝逝世后,它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本应及时换届,但未看到中国作协任何形式的干预,一直拖延至今。鉴于散文诗多年来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我个人认为,明确承认它的独立地位,对于繁荣这一文体是有益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散文诗的词根是“诗”,它的本质是诗。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台湾,也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都将它视为诗。有人说它是诗歌的延伸,不无道理。客观上看,中国诗歌存在着白话新诗、散文诗和旧体格律诗三种形态,各自相对独立,共存同荣。
箫风:在中国当代散文诗坛上,您既是一位理论家,又是一位实践者,您是以创作与研究的双重贡献引人注目的。据我所知,您曾出版三本散文诗集,其中《男人的心跳》荣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和首届“五四”文学奖金奖。请问您如何看待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散文诗研究对您的创作起到什么作用?
王幅明:我写的不多,好作品更少。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并非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虽然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但运用的思维形态有所不同,一种是逻辑思维,另一种是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同时从事理论和创作,说到底,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天赋。就我个人的体会,理论研究有助于创作实践。因为首先占有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作素材,才能从中抽象出理论,而思维的成果,可以使创作以理性作支撑,少走弯路。
箫风:您担任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期间及前后,为推动散文诗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主编《新生代文丛·散文诗》6册、《散文诗的星空》12册、《21世纪散文诗》16册,并主编了《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河,是时间的故乡——河南散文诗选》,还与陈惠琼共同主编了《2010中国散文诗年选》(花城出版社),为散文诗年选又增加一个新品种。您认为当前推动散文诗健康发展亟需做好哪些工作?
王幅明:我认为,一种文体的繁荣应该具有四个指标:环境,创作,理论,致力推动和彰显这一文体的志愿者。四者缺一不可。社会环境是基础。“文革”时期,象《早霞短笛》这样明朗向上的作品也受到批判,怎能奢谈繁荣?有了创作自由,没有作家和理论家甘愿寂寞的坚守和攀登,繁荣依旧遥远。第四个指标是推手。推手中有一批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大多数志愿者在文学史上很难有立足之地,但他们应该受到尊敬。推手包括报、刊及图书的编者、出版者,文学采风、研讨及评奖活动的组织者、资助者,热心且有责任感的文化官员,等等。当前,有好的环境,有一批优秀的作家,也有一些默默奉献者。比较而言,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明显薄弱,另外,缺少有力推手。如果中国散文诗学会能够在中国作协协调下恢复正常活动,组织定期的高端评奖和研讨活动,优秀作品能够进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将会有力鼓舞和推动这一文体的健康发展。我和你从事的工作,都属于志愿者的工作。愿散文诗坛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
箫风:您是何时开始散文诗创作的?对您影响最大的散文诗作家有哪些?您认为一个优秀的散文诗作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王幅明:我的第一首散文诗《只因》,发表在1983年第6期《河南青年》杂志上,是写张海迪的,后收入散文诗集《爱的箴言》(1990)。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散文诗作家是纪伯伦和泰戈尔,之后是鲁迅和波德莱尔。我的诗风受益于河南已故诗人苏金伞。虽然他不写散文诗,但他具有很高审美境界的自由诗征服了我。我用“大巧之朴,浓后之淡”八个字评价他的作品,得到苏老的首肯。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散文诗作家,应具备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坚守社会良知和独立人格,有文体自觉意识与独特的话语方式,他的每一篇新作,都应带给人新鲜的经验与审美享受。
箫风:您曾用“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来概括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历程。请问您对当前散文诗创作的现状如何评价?对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有何期待?
王幅明:散文诗的美丽是永远的,寂寞的处境正在改变。从大的社会氛围看,她依然是寂寞的。不独散文诗,整个严肃文学都是如此。寂寞,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作家可能并非坏事。没有寂寞,出不了曹雪芹与卡夫卡这类大师,文学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在隆重纪念中国散文诗九十年的活动后,散文诗显示出新的生机。我在《散文诗,在寂寞中绽放》一文中,用系列的数字和现象,表明近几年她的显著进步。散文诗的现状是令人欣喜的。创作和研究的队伍在扩大,前辈作家宝刀不老,新面孔不断涌现,其成果更具现代性。
关于散文诗的未来,曾获“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的已故诗人彭燕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从世界范围来讲,散文诗慢慢地要取代自由&&&
诗,这是个大趋势。现在,很多小说都带散文诗的写法,这很有趣。最近得诺贝尔奖的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那里面就有散文诗的写法。法国的新小说更不用说了。很多现代的内容甚至于自由诗都装不下了,所以我喜欢写散文诗。确实,有一些内容你可以用诗来写,有一些你非用散文诗来写不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引自《最后的文化贵族》一书,2007)彭老还有一个不同凡响的说法,他认为“五四”以来新诗的最高成就是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同上)这虽是一家之言,但却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彭老自由诗和散文诗都写,均有很高成就,他有资格作这样的评价和预测。我认为,散文诗在中国,是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她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受到读者喜爱,进入中国文学主流,只是时间问题。
箫风:近年来,散文诗研讨活动的确不少,但我觉得这些研讨活动大多停留在“活动”上,在理论研究上并没有取得多大突破。不知您是否认同这一看法?您认为当前散文诗理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当如何突破?
王幅明:是的,我认同你的看法。研讨活动大多只是采风活动(笔会)的一项内容,浮光掠影,很难深入,因而成果有限。我认为,当前还谈不上散文诗的理论建设。即使有,也是初步的。作家协会、大学的诗歌研究机构、以及诗评家们,很少将散文诗研究列入计划。少,并非没有。2011年12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首次由高校新诗研究机构主持召开的务实性的散文诗理论研讨会。与会者来自全国各高挍散文诗研究者及部分散文诗作家。专家们各抒已见,有共识,有碰撞,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次会议具有开创性,将对中国散文诗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据我所知,深圳大学黄永健先生的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列入了学校的科研计划,并得到资金资助。另外,发表园地也是问题。文学报创办《散文诗研究》专刊,为全国的文学报刊做出了示范。希望更多的文学研究机构、评论家、文学报刊关注散文诗,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散文诗研究的队伍。
箫风:在您和各位前辈、诗友的关心支持下,《散文诗研究》专刊已创办一年时间。请您谈谈对今年专刊的看法和明年办刊的建议好吗?
王幅明:《散文诗研究》专刊的创办,是中国当代散文诗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鉴于《文学报》在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它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该专刊我是每期必读,从中深受裨益。专刊立足经典性、当代性、建设性,紧密联系当前实际,栏目设置丰富,普及性与学术性兼顾,文图并茂,刊发了不少有见地的好文章。感谢您及专刊编辑的辛勤付出!如有可能,对大家感兴趣的重要话题,不妨来一个百家争鸣,凡成一家之言者,都可选用。对已刊文章观点有置疑者,亦可撰文阐述己见。理论问题只有经过碰撞,才能在互补中找到共识。
(2012年11月29日《文学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本站为您提供各种、、、以及等经典短篇体裁,另外还有、等栏目。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着色探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