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情的古诗词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物古诗

写诗为文五十忌
 写诗为文五十忌
  笔者在几十年的写作和编辑生涯中,发现了写诗为文的种种弊端,自己也出现过这些诸多毛病。同时,也查阅了网上一些资料,就当编辑发现的问题和网上存在的一些现象归纳列出如此种种,在今天讲座上,与诸君共矫正之。
  一忌:假话、假情、假脸面
  依赖说假话、抒假情、假崇高、假伟大、假脸面等话语失真和形象失真的方法,以企图崇尚伟大崇高,实则是扭曲了的人生,扭曲了事实的本来面目,造成心理失衡,败坏读者味口。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此,写作不能靠假情假意博脸面。诗歌、散文的写作都要讲究真情流露,言真意切,才是打动读者的好诗文。
  二忌:大话、大无边际
  虽然我们也常说,写作无禁忌,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忌讳写诗为文讲大话危言耸听。然而有的文章则大话连篇,而且大得漫无边际,读来实在令人乏味。还有的作者以为只有重大题材才能反映重要主题,苦苦找寻身边发生的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有时抓到一件实际上很平常,而自以为“意义重大”的题材,故意唱“高调”,拼命地写,结果写得空洞、平乏,被编辑“枪毙”。
  在写作中,要坚持平实心态,娓娓道来,令读者读来真切,有亲切感。
  三忌:空话、空壳无聊
  在编辑的稿件中,空话之神的确喜闻乐见。有的整段整段的空话,甚至整篇的空话,把无用的句子淘洗之后,就剩下一副空空的行囊,完全是空壳。这样的稿子,编辑无法编辑,根本不喜欢,用稿率几乎为零。
  要杜绝空话、空壳的毛病,必须话中有物,诗中有像,意中有境。
  四忌:无端生事想当然
  这种文章在新闻文体中,发现过多次,已属屡见不鲜的事了。当然,在诗歌、散文里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有位作者曾经写过一篇“花生树”的文章,描写得十分逼真,引来省、市专家前去考证,结果是假事实,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假文章,引来了各方面的批评。
  写文章最忌想当然,不管哪种文体,都应反映社会上的客观真实事物,来不得半点虚假。
  五忌:重复啰嗦索然乏味
  重复与排比句的使用是截然不同的,适当的重复是强调,排比句的使用也是突出强调的重要,展示强调的力量。但是重复过多就成了啰嗦,太多的啰嗦定然乏味其陈,导致令人浑身不舒服的感觉。
  六忌:描述芜杂无重点
  有的诗文在描述时,往往乏陈其味,描述这又描述那,读来读去,仿佛看到的就是一堆没有经过刀砍斧凿的原木料,不知那节可用。
  因此,在写诗为文中,一定要把握好重点,既要贯穿一个中心思想,一切的描述都是为突出这个中心思想服务的,才能抓住重点,读来一目了然。
  七忌:描写不重要环境离题甚远
  写作的描写,要以一当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能描写无关的环境,浪费读者的时间,置读者于昏昏欲睡的境地。
  离题甚远的诗文绝对不是好诗文,也是不受欢迎的诗文。
  八忌:浪费读者时间牵扯无关紧要的事
  写诗为文切忌不要去牵扯无关紧要的事,一般来说,推崇一事一议,不要多事多议。集中精力,集中笔墨写好一件事,既不浪费读者的时间,读者也能牢记文章内容。
  九忌:太简略突然中止
  虽然,为诗为文讲究精练、含蓄,但绝对不是太简略,突然中止,读者还在诗文中没有醒过来就中止完了,真有点让人不知所以然了。
  十忌:很像总结概括不具体
  犯这种毛病的写作现象,不夸张地说,当下实在太多。有的诗歌也写成了总结汇报,有的散文整篇就是一个事件的概括,通篇都没有具体的事件、事实,没有具体的细节。
  写作是忌讳概括化的,文章的生动与灵气的展现,靠的是细节,靠的是场景的再现,即使我们没有看原文,也能回想起文章描写的场景。要利用好读者的五种感觉:看、听、感、尝、嗅。要意识到利用好读者的五种感觉才能获取真实感,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十一忌:“为赋新词强说愁”
  语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就是为了写一首新的诗而强装出一付惆怅的样子,来抒怀感伤。用在创作上讲实际指“无病呻吟”,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做感慨的言辞,这样的文章是不可取的。没有思想的深度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诗文是苍白无力的。
  十二忌:表达直白无遮掩
  有的文章,看似大气磅礴,激情洋溢,很像一篇战斗檄文;有的在抒发感情时,艾艾怨怨,自始至终一味倾诉,读来十分生硬直白,苍白无力。而有的还被误认为好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看上去不露声色,绵绵深情却从字里行间丝丝缕缕渗透出来,细细品味,像老酒醇厚绵长,像兰花幽幽散香,像音乐绕梁三日而不散,要在平中见奇,读后有咀嚼的东西
  十三忌:端着架子写东西盛气凌人
  主要体现在把主题设得很大,总以为可以启发和教育人;其次是架子搭的过大,一篇短文能解决的,确要写出长篇巨制。文章开口很大,气势不凡,雕文琢句,极尽人工。这样的诗文,大有盛气凌人之势,结果很不受欢迎,
  写作要注意信手拈来,随意写去,行云流水,不动声色,以小见大。如果一味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满篇都是激情洋溢的句子,都是海浪似的奔涌,只张不驰,舒缓无度,完全没有了低潮衬托,从始至终处于亢奋状态,这不仅让人读来紧张得喘不过气,而且让人感觉平平,缺乏起伏。所以,写作要有平常心态,该说时则说,说说正常人的话,留一点回味的东西,才能让人反复咀嚼,不觉乏味。
  十四忌:人云亦云难成气候
  有的写作总是爱撵“马后炮”,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写,完全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篇读后没有新鲜感,仿佛似曾在哪里见过的感觉。有句俗话说,写作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写作必须有自己真实的感情,有独到的发现,有新的见解。
  十五忌:简单摸仿苍白无力
  初学写作,仿写是必然的,这没有什么错。但写作到了一定的程度,绝对不是仿写这个层次了,要有深的层次写作,要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观察,独立的写作。如果还一味简单的摸仿,文章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可取之处。
  十六忌:毫无构思写到那黑那歇
  有的人说,我不需要构思,我可以随意写作,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不要以为能够写作了,就轻看构思,这是为文的大忌。很多成名之作,或者名篇佳什,都是作者精心构思后写作出来的。如果草率落笔,就会出现一虎头蛇尾、结构混乱、缺少创新等问题。一篇文章的成败往往不是动笔之际,而是在动笔之前,就是“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写作先要在胸中有个样儿,列出提纲,然后动笔写作,就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十七忌:文体模糊文风不统一
  现在发明的新文体多了,让读者坠入五里雾中,不知究里。有的写诗歌时,或中途、或结尾写成了散文;写散文时在记叙一件事中,突然大发感慨形成长篇议论了。这样的文章不伦不类几不像,简直令人无法读下去。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是诗歌就是诗歌,是散文就是散文,是一件事就写清清楚楚,干脆利落,读来畅晓明白。
  十八忌: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
  这是初学者在仿写时常犯的毛病,爱摸仿一些优秀作品,整段的搬来,不加消化地生搬硬套,不加注意就可看出是抄袭。有的按照原文的套路依样画葫芦,稍加注意就可看出。这种一味的摸仿,没有自己的创新,丝毫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也容易被编辑弃之于废纸蒌。
  十九忌:平铺直叙无高潮
  有些诗文,在抒情时情不专一,在描写景时情无景寄,在刻划人物时只看到容貌看不出性格,叙事时简单了事毫无文采,等等,使读者没有一点领悟,无所获益。这样平铺直叙的诗文,完全失去想象力,给人没有想象的空间,也没有创造力,形成不了吸引人的高潮。
  所以,不管在语言描述、人物景色的刻划上都要深下功夫,做到诗要有激情高潮,文要有表现力,才能打动读者之心灵。
  二十忌:思想不健康胡乱描黑
  有些诗文,一开始立论立意就有不健康的思想左右整篇诗文构思,所以表达出的观念,消沉至极,没有一点积极的导向,读后反而引人误入歧途。有的情绪消极、颓废甚至是偏激;有的观点表现错误或片面,不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任何事物都采取描黑的办法进行处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这种诗文也是不可取的。
  二十一忌:以偏概全观念出差错
  还有的作品观念以偏概全,站在错误的立场指摘这指摘那,纠缠一些细枝末节不放,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作者带着有色眼镜把极个别现象无限放大,以个例看待整个社会,发生了观念性的错误,根本写不出一篇有启迪教育意义的好文章来。
  二十二忌:拉大旗作虎皮故作吓唬状
  拉大旗作虎皮故作吓唬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文章企图达到某种目的贯用伎俩。然而在当今信息透明的社会,这类文章已显得十分疲软,没有了市场。
  二十三忌:傍名人要人强行抬高自己
  有的作文直接写自己的优点,又仿佛怕别人指点,便借机写他人以张扬自己,主要表现于在诗文中夹带写自己的成就,并与其他名人并排自己,把自己吹嘘一番。名则写他人,实则写自己。如果凡是值得写的人就踏踏实实地把他人写好,那是很受欢迎的文章。单独写自己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值得异议,作者又怕这样的写法引不起他人的注意,淹没了自己的名声,于是改变手法扬一扬自己的名声。这是太虚伪文风的表现。
  二十四忌:口号连篇装腔作势
  有的创作还停留在一种八股文的文风之中作文,什么“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人民永远记住你”等,多处连用,口号连篇,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没有半点踏实为文的作风。这种口号越喊得响,越远离读者,登上不大雅之堂,当代的编辑最讨厌这样的文风。这种文风在文革期间,可以说铺天盖地。
  二十五忌:摘抄典籍浆糊加剪刀
  有的文章看似经典,其实就是摘章摘句,在报刊上检来的外国外地例子的抄袭文章,虽然依赖浆糊剪刀作了处理,变成了自己的高谈阔论和豪言壮语,但明眼人一看就是伪造之作,没有自己的半点创意,没有自己的真言。编辑拿到这样的文章,似曾相识一般,如果用又好像是在那里见过,不用仿佛又有区别,最后的结论是一概不用这类稿件。
  凡是应当写身边熟悉的事和人,与当地的历史,写自己亲历亲为亲闻的事和人,读来才有亲和感。
  二十六忌:故意抬高令读者生厌
  一些作者在为诗为文时,故意抬高他人,不切实际的为文,结果产生了他人自身也不满意、读者更不满意的负效应。有的把别人抬高为“新世纪的焦裕禄”、“当代的乐毅之才”、“当代的管仲魄略”等等,一切高帽子厚厚的戴在了个别人的头上,如千斤压顶,戴上这些高帽子还会给个别人带来不小的麻烦。宣传他人应知道宣传有纪律、有口径,一般作者是没有权利给他人戴高帽子的,要实事求是地写,才鲜活。
  二十七忌:远离主题杂乱无章
  没有主题鲜明的诗文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废话,有的甚至会成为话渣。写诗为文一定要突出主题,包括主题思想、主题事件、主题环境、主题语境、主题物像等。
  二十八忌:断章取义胡编乱造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文章,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不讲究文品文德,一味的断章取义、胡乱编造,有时伤及无辜,最终庐山真面目被识破,反过来也伤害自己。
  二十九忌:没有整体设计思路不清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知道,要完成一篇好的文章,好的诗歌作品,事先要有精心的安排,要有总体的策划设计,既对文章详略的安排、思路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叙事顺序的思考,或者先抑后扬、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写作技巧的运用等在心中要有数,才能顺利的驾驭,写出好文章。如果草率下笔,根本没有考虑过哪里应该详写,哪里需要略写,那么写出来的文章重点就不突出,中心也不明确;如果在写作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思路混乱,让读者看得眼晕。不运用先抑后扬等手法来制造波澜,文章的情节就会像一条直线,显得平平淡淡;不运用对比等手法来衬托人物,人物的性格就不那么鲜明突出,显得模模糊糊;不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情感,文章的主题就会一览无余,显得干干巴巴。
  三十忌: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有的人自视才高八斗,孤傲不桀,在写作之前,既不学习相关知识,不调查写作的主体对象,也不研究写作的主题,凭想象写作,结果不是遗漏这,就是错写了那,低劣的手法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写作,一旦时间近逼,只得胡乱操刀,草草了事。既辜负了领导和同志的信任,又洋相百出。
  三十一忌:常用高频出现的傻词深感词穷理尽
  这也八股文风的体现,写总结报告写习惯了,形成了文章的八股套路,要创新显得十分吃力不讨好。什么“大干快上”、“形势大好”、“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字眼在一篇短文里就有十余处,听众听得生厌,读者读得生厌,好像作者除了能够运用这些傻词外,已江郎才尽,词穷理尽了。
  三十二忌:贪长贪全弄巧成拙
  喜长厌短,面面俱到,可以说是初学者的通病。认为文短是无能力的表现,只有写得长,写得多,才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有的作者觉得自己掌握的材料多,个个都重要,一个也舍不得放弃,又不愿采取多篇分头处理,这样贪大求全,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真正把掌握的众多丰富的材料变成短文,才真正的见得了功夫,也是最难的。
  三十三忌:语言贫乏缺少文采
  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言,很难出得了彩,也很难写出好文章。这就要求作者要多看名家作品,看一看人家是怎样运用语言的,是怎样把一些美丽的词语捕获的。同时,要多和写文章的人打交道,交流创作体会,互相学习,获取新的见解和知识。
  三十四忌:缺少细节点精之笔
  写诗为文最忌讳的是记流水账,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让读者找不到点精之笔,因而使诗文的阅读率大打折扣。
  作者在写作时要作好两个准备,一是要选择自己最值得写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则是要把这件事中的最重要的重点选择出事重点描写,通过细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一阅读就被一下打动。真正打动读者的,一篇文章里只要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是需要平时加倍的苦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十五忌:太粉饰夸张引来歧议
  写诗为文,讲究平实无华,平中见奇,新中见奇,而不是靠大旗唬住人的。有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件很平凡的事件过分的粉饰,极尽能事的夸张,反而破坏了文章平实的意境和形象,也败坏了读者的胃口。
  三十六忌:评价超过事实
  在一些作者写作颂扬个别人的诗文时,完全不从实际出发,无限的拔高,评价远远超过事实,弄得被颂扬的人也下不了台,拍马屁拍在了马脚杆上,显得底气不足,适得其反。
  三十七忌:硬上错误楔子
  有的写作不讲究结构严谨,整体和拍,而是在非常漂亮的诗文中,强行插进与本文毫不相关的错误楔子,诗文显得不伦不类,读者读后不知所云。有一首诗整体写得不错,颇有感悟启迪,一片光明的调子,但在快结尾时,作者却在诗中插上几句与本诗不相符阴暗的句子,既破坏诗歌的整体美,给读者造成诗人的大脑有问题的印象。
  三十八忌:强拉阴暗尾巴
  有的作者不知为什么,全首诗漂亮地完成了所倾诉的任务,但作者却被昏昏的头脑破坏了诗的美好意境,诗所表达的中心旨意,强行地拴上一个与本诗毫无关连的阴暗尾巴,好象非要描写几句社会的负面效应才甘心,这样的诗首先从艺术的层面讲是不可取的,更不要说思想性了。
  三十九忌: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因此也屡见不鲜。跟风赶风,毫无主见,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创新,总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关键还是观察生活不到位,体验生活不细致所致。重要的还是要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才能解决好这一难题。
  四十忌:拖泥带水不精练
  现代诗已不再拒绝口水话,有的口水话运用得好,的确有诗味。但不少的诗运用口水话写作,没有注意口水话的经典选择,所以写出来的诗真正成了口水诗。而且这样的诗拖泥带水,没有精练可言,没有一点诗味,有点搧诗的耳光了。
  四十一忌:形成套路僵化
  现在有些写诗已经形成了套路,正在向文字游戏型和技术型诗歌转化。这样的诗只能算是文字游戏,算不得诗歌。形成套路的诗已成为公式化的诗歌,根本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诗歌的真正元素了。
  四十二忌:逻辑混乱层次不明
  在为诗作文中,有个别的作者缺乏逻辑观念,把冬天的物像写成了春天的景色,把海里的生命写成了天空的灵魂,而且在层次上不是讲究层层递进,前面的叙述了在后面又有叙述,层次极不分明,读者很难读懂这样的诗文。
  四十三忌:乱改成语生造词句
  有的写作诗歌时,为了使用方便的成语,这本无厚非,但作者在使用中,往往改其中一字,达到自己押韵或在词意上的融合。但这一改,意义大变,成为生造的句子,也令读者费解。
  四十四忌:虎头蛇尾干瘪无味
  有作者创作一首诗的前几行还挺有劲,写着写着就下滑了,接不上气了。整首诗就成了虎头蛇尾,显得干瘪无味,没有了气力,也就没了精气神。
  要注意结尾的处理,要做到文题相扣,首尾相应,把握诗文的气场不脱节。
  四十五忌:诋毁他人涉足敏感话题
  写诗为文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也体现文人的高尚气质和文章气场,如果借用文章诋毁他人,文格不仅低下受人瞧不起,基本上就没有人格了。
  还有的写诗为文,爱触及敏感的事敏感的话题,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打起了官司,这有很多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四十六忌:矫揉造作抒而无情
  有的诗歌作品从堆砌的词藻上,看似华丽,其实就是矫揉造作,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意义,也算是一场文字游戏罢了。政治口号、标语口号等,很脸谱化,没有一点真情实感,成为毫无用处的漂浮物。
  四十七忌:引用太多成为没有意义的翻版
  在诗文中,对一些经典的把握和借鉴,可以引用其中最有意义的词句,这对于诗歌的生色是很有用的。但是,有的引用太多,把别人的先进材料全搬过来,没有自己的独到发现,完全成为原文重复的翻版,对于启迪人们的思维显得毫无意义。
  四十八忌:乱用标点符号显得累赘
  有的作者为诗作文爱乱用惊叹号、省略号,还有的作者用逗号一逗到底,编辑拿到这样的稿件,实在大感头痛。在个别人的诗文中,有的一段文字就要用上好几个惊叹号,短短的一篇诗文,不下于10个惊叹号,不知是作者感情充沛,还是非要把读者吓倒才甘心。
  四十九忌:手法单一意念抽象
  在新诗创作中,有的作者表现手法太单一,与现代社会信息造成脱节与错位,导致公众对新诗的陌生和疏离。有的一用拟人化,就全部都用拟人化,有的用排比句也全部用排比句,这样的诗歌难道有受众吗?当然是诗歌本生形成的排他性,使受众离诗歌越来越远。手法单一的诗歌再加上意念抽象化的诗歌,不得不走向死胡同。
  五十忌:概念化无形象思维
  有的作者写诗歌时,一味的采用政治术语和总结用语,以及公文用语,诗歌完全成了概念化的符号,看不到画面,感受不到情感的流动,品味不到意境的美,境界淡化的诗歌早已失去了形象思维的优势,已是政治宣传的代言口号,因而失去了诗歌应有的抒情本色,导致抒而无情,显然,这样的诗歌无法吸引读者,没有了生命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诗歌要善于运用好抒情这个艺术重武器,发挥好诗画合一的优势,才有强大的魅力,感染读者,吸引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cn/s/blog_4d884eb90102vt6m.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写诗歌诗词,诗歌,怎样,如何写诗词,如何写,如何写古诗,怎样写诗歌,怎样写,诗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写诗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分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女子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是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接受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诗歌分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然而赵师秀这首小诗却写得神韵含蓄,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既交代了时令,又描写了约会的环境。第三句是点题,同时引出下文对诗人动作的描写。第四句意蕴丰富的句子,历来为人所称道。
  【参考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三.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诗歌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参考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躺在月照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三、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空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本诗的虚实关系属于前者。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五、白描
  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情态面貌。
  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歌分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系到白描的手法。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荷花的诗句 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