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听听那冷雨赏析一文的艺术特点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课文阅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4页免费64页5下载券15页免费4页免费10页免费9页免费11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64页5下载券8页免费19页免费4页免费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课文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课​文​阅​读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33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13页,共22页,每页10条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高中教研 && 语文教研 && 教材分析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摘自:《高中语文教育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但必修课程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程恰恰弥补了必修课程的不足,为高中生修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使学生通过有选择的学习,赢得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从促进高中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的发展着眼,依据课程标准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课程目标,设计、编写了十五种精彩纷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该系列中的每本选修教材或侧重于实现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将实现两个乃至三个方面能力的目标综合在一起,凸显了改革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下面试看教材编者呕心沥血设计的良苦用心。
语文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五个系列的十五个品种具体是(书名前加◎的是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
诗歌与散文系列
◎《唐宋诗词鉴赏》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
新闻与传记系列
◎《新闻阅读与写作》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写作基础》
◎《演讲与辩论》
◎《汉语学习与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论语〉选读》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
(一)编写原则
本套选修系列教材秉持的编写原则如下:
1.语言能力培养与对文本解读、鉴赏相结合。
2.阅读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习与评价相结合。
教材编者在忠实贯彻编写原则的同时,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落实选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以阅读原著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体验阅读、评价和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陶冶情操,提高美学修养。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既避免把学习知识作为课程终极目标,又顾及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所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知识的学习纳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的过程和方法上下工夫。
3.基础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在每种选修模块的定位、选文、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既注意以必要的学术理论知识为支撑,又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和高中课程的基础性,避免学术化、专业化倾向,避免成为大学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浓缩本。
(二)分类及体例
从以上十五种教材可以看出,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编者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在大力开发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论语〉选读》《唐宋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等;在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对人类优秀文化资源的开掘,如《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等。
这十五种选修教材,根据拟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文学鉴赏类:有“诗歌与散文”系列的《唐宋诗词鉴赏》《中外现代诗歌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有“小说与戏剧”系列的《〈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这类实验教科书由于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因而构成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主体,堪称选修课的“正餐”。它们以文学鉴赏为主,突出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鉴赏与评价并行,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尝试,促进学生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
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课文、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链接资料或参考资料构成。链接资料下的栏目通常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材料、相关评论(前人或今人的代表性评论)、扩展阅读等。课程最后都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有的教材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等,还在课文后面设计了“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意在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心灵去阅读、感悟文本,初步梳理自身的感性体验。
2.语言应用类:有“新闻与传记”系列的《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汉语学习与应用》《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这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实验教科书,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选修课的“正餐”。由于侧重点有所不同,还可以细分为两小类:
一类理解与实践并重,如《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用类或论述类文本,准确解读文本和筛选、处理信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应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一般由课文、练习(理解与应用)、扩展阅读构成,课程最后一般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
另一类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如《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它们虽然看起来“读”和“写(活动)”并行,实际上有着明确的指向:“读”是为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服务的。课程通过范例的阅读、分析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写作和口语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水平。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案例(佳作)分析、技能训练、活动实施三部分构成。案例(佳作)分析部分精选若干典型案例或经典篇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案例或文本进行研究、探讨,从中获得体验和启示。技能训练和活动实施则从实际生活出发,或创设情境,或提供富于趣味性、启发性的材料,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就本课或本单元的技能要点进行训练,并注意过程的指导、方法的体验与运用;通过反复而有梯度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及自身应变能力。
3.文化探究类: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论语〉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已逐渐培养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它与学生过去已经学过的“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整体上看,“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具有综合性、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人们自学和独立钻研、主动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如能切实掌握研读的方法,提高研读的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随时打开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探求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类体现选修课层次性的实验教科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或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称选修课的“风味佳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既是高中语文课改成果的体现,又是一种编写、出版实力的展示。这类教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估计除了学有余力或热心探讨文化问题的学生外,恐怕不会人人都有兴趣。它们学习的重点是文化思想内容的解读与探究,在研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开阔文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课文、课文解读(《〈论语〉选读》含文言练习)、链接资料及课程最后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构成。链接的资料更注意可读性、启发性,提供资料的着眼点更在乎“过程”,在乎“示范”,意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治学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文本
文本的选择一是力求做到经典与时代相结合,寓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于文本的采撷中,如《〈论语〉选读》等文言文本;二是注意可读性,现代文文本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三是注意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努力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1.文本富于典范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如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体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高峰时期成就的唐宋诗词(《唐宋诗词鉴赏》),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典范《红楼梦》(《〈红楼梦〉选读》)。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中既有浪漫抒情经典,如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雪莱的《西风颂》、普希金的《致大海》、叶芝的《当你老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也有现代意味较浓的诗歌,如波德莱尔的《忧郁病》、艾略特的《荒原》节选、穆旦的《诗八首》等,还有一些短小精巧、情趣活泼的小诗,如弗罗斯特的《牧场》、福兰的《天籁》、卞之琳的《雨同我》等。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精选了古今中外的戏剧珍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主要戏剧门类,学生从中可以大体领略戏剧大千世界中不同流派作品的风格韵致。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从历史地位、艺术成就、民族特色、地域分布及国际影响、可读性等方面综合考量,精选中外电影史上经典性的作品,所选篇目多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作品。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从古今中外名人的长篇传记中,按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传主身份,精选出人物事迹或性格相对比较完整的片段,所选片段既能反映传主主要的性格和精神境界,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可读性。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既有近百年来外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如莫泊桑的《项链》、都德的《柏林之围》、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也有与学生成长心理相关的名作《长大成人》《阿拉比》《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等。
《新闻阅读与写作》从浩如烟海的新闻材料中精选出了开阔学生眼界、适合学生阅读的,贴近社会生活、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获奖或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评论等作品。
《汉语学习与应用》的课文,从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激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新视角,围绕“汉字与汉语”“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语句的功能和句式的选择”“文章的结构与风格”“文言与白话”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激发学生了解、运用语言规律的兴趣。
《写作基础》提供借鉴的范文主要是鲁迅、沈从文、钱钟书等名家佳作,也酌收了一点与学生写作程度相当的学生作文,让学生既能认清写作的高度,也能明确自己的起点。
《演讲与辩论》精选的演讲与辩论案例,或为名家或为典型或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启发其思考。
2.文本富于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进步思想的精华。
如《〈论语〉选读》的设计、编排大体分为哲学、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四个方面,对《论语》原文的选择,以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所谓代表性就是要求所选材料能够基本反映出孔子思想精华的概貌,对其中的消极方面,既要有所控制(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类即摒弃不选),又要有适当反映(如仍选入“樊迟请学稼”章)。在此基础上,注意多选那些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的材料。这样的选择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其他如孔子重视伦理道德建设,重视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意义有着执著不懈的追求等,亦在文本中有足够的体现,这对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学习者具有完善自身的自觉意识,就会通过学习,对人生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悟。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的选文,秉持富于文化内涵、体现西方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鲜明特点,大体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历史演变,从西方文化源头到启蒙思想的重要著作,兼及20世纪现代西方思想的代表结晶。所选原文均系名家翻译,权威或专业出版社出版,文字严谨、规范,文笔流畅。
3.注意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国别的作品,体现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精选了“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既有针砭时弊、忧思家国的散文随笔,如鲁迅的《灯下漫笔》、余秋雨的《道士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如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钱钟书的《论快乐》,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撷取了不同国别的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早期现代主义和20世纪西方现当代诗歌,以及中国现代新诗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五十多位诗人的优秀诗作。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精选了欧、美、亚有关国家百多年来的名篇,多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主义名作,兼有一些反映青少年精神或心理成长历程的短篇名作。
4.选文编排具有开放性,既注意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联系,也给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余地,并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汉语学习与应用》的编排把语言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培养语感和探讨语理并重,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实践中学习语言,注意了与必修课以及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的结合,即让学生对已知的内容加深理解,显示了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如在“文章的结构与风格”单元,以学生学过、熟知的《石壕吏》为例来谈篇章结构的逻辑性。在学习方式上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与考评,尽量采用自学与讨论的方法进行,如“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单元的一个课后练习活动,要求“全班同学两两分组阅读对方的作文,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的地方;如存在,向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虽以八大家作品为主轴,但在一些课文后面以“扩展阅读”的形式,选录了唐宋至明清不同时期的部分散文精品。有兴趣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学生,结合以前所学,既可以对中国古代散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又可以大略地看到八大家的传承和影响。
《唐宋诗词鉴赏》课文后面的“扩展阅读”和《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单元后面的“拓展诵读”均提供了与本课或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诗作,它们既可以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以供老师选择,作为备选课文来讲解。
为叙述和理解方便,以下各册选修教材均以“模块”称呼,这样称呼也更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原意。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唐宋诗词鉴赏》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和词是这个诗歌王国里最为成熟和发达的两种样式。中国的诗词就是中国的文化,辉煌的唐宋诗词不仅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育的经典,也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本模块的设计、编排,将使学生在唐宋诗词的美好意境中,在领悟、学习中国诗人独到的民族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中,享受快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
2.编写体例
(1)课文。本模块由12课组成,其中唐宋诗7课、唐宋词5课,每课安排3首诗或词;各课大体按唐宋诗词的题材内容或情感倾向编排,兼顾了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重要作家作品。
(2)课后练习----“思考与练习”。一般设计3道习题。
(3)“相关链接”栏目。选取历代评论的精华,既有关于字词句的评点,又有对意境、写法、结构的分析,以旁批形式附在课文中。
(4)“扩展阅读”栏目。一般提供4首诗或词,供有兴趣的学生了解、诵读。
(5)“鉴赏知识”栏目。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1)课文内容和数量的组合适中。在灿若星河的唐宋诗词中,编者选择的视野宽广,量的把握比较准确,精选出的21首诗、15首词(扩展阅读28首诗、20首词)既能基本反映唐宋诗词的面貌和成就,又能保证重点突出。
(2)“思考与练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意从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延伸和拓展出发,设计活动指导。如:第3课“咏史怀古”课后第3题让学生“搜集课内外类似名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次名句接龙活动”;第4课“羁旅乡思”课后第3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想象体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第7课“人生感慨”课后第3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试着撰写一副对联,把这种感受理解表达出来”;第8课“离情别绪”课后第3题让学生“围绕这些意象的运用搜集一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它们在抒发和寄托主观情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3)“相关链接”栏目所摘引的相关评述具有权威性,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课文的精妙之处,既有阅读价值,又有史料意义。
(4)“扩展阅读”栏目的设置,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为本模块的教与学增加了弹性。
(5)“鉴赏知识”栏目简明实用,为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如诗体、平仄、对仗、意象、风格、词律、用典、诗词章法等文学鉴赏知识的介绍。
(6)插图、版面编排方式富于特色,版式生动活泼。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面貌,了解现代新诗在形式、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和文学的爱好,唤起和形成对诗歌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8个单元,精选中外代表性诗人的优秀诗作54首,其中用于课文38首,用于“拓展诵读”16首。
(1)以主题组元,每单元之前置一“导言”。导言主要介绍本单元所选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发展状况及特征,所选诗人及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课文。除个别诗人外,每位诗人选1首代表作或优秀诗作,并附诗人生平简介。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4)“拓展诵读”栏目。提供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关的2首诗作,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由老师选作课文讲解。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
(1)课文撷取、编排精当。中外现代诗歌以各自几个大的发展时期划分单元、排列顺序,入选作品多具典范性,大致勾勒出了中外现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艺术面貌。既有浪漫抒情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意味浓厚的诗歌,还有一些精巧、活泼、富于情趣的小诗。
(2)“鉴赏与探究”的设计注意以诗歌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本,把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语文能力。如第5课课后第2题:“文学和诗歌是‘承载记忆’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壮士心》中写到了‘兵书’‘剑’‘铁衣’‘塞北’‘朔风’等意象,你能联想起哪些与之相关的古诗?”第31课《天籁》诗课后第1题:“《天籁》中‘滚动着它的空与冷’堪称绝唱,它的确是一种‘天籁’,写出了人在冬日星空下的那份难以言传的感受。读了这首诗,你是否清晰地听到了那种从冬夜结冰的路面上传来的声音,并有一种余音袅袅之感?”
(3)“拓展诵读”栏目扩大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为本模块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4)本课程学习的总结性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设计富于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中,巧妙地体现中外现代诗歌学习与评价的课程目标要求。
(5)版式灵活、大方。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的里程碑。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已经读过一些八大家的文章,本模块是这个基础上的阅读延伸。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八大家散文名篇的研读与鉴赏,进一步开阔古典文学阅读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体验与审美观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知人论世。
2.编写体例
(1)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一或两位作家的作品组元,每单元前设“单元介绍”。“单元介绍”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和所选篇目及其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2)课文。每单元3篇。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和“文言练习”2个栏目。一般各设计2道习题。
(4)“扩展阅读”。4篇,附在相关课文后面,如课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后面的“扩展阅读”是袁枚的《祭妹文》。
(5)“相关链接”。提供作品的背景材料和唐宋以至明清近代一些文论家、鉴赏家对该篇作品的评论和鉴赏。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与研讨”。
(7)附录:知识性文章《唐宋散文》。
(1)课文。全书立足于文本阅读鉴赏,选文稳妥,结构合理;按作家组织单元,重要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各3篇,王安石、苏辙各2篇,苏洵、曾巩各1篇,选篇总体均衡;所选篇目(包括扩展阅读)均系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了不同的题材与体裁。
课文包括扩展阅读的文章注释较详。
(2)“单元介绍”简明扼要,大致概括作家成就,对选文略作点拨。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既重视语言品味,也重视语言应用,如第9课《朋党论》第2题:“古人写文章喜欢‘依经立义’或引经据典。课文哪些地方是‘依经立义’,哪些地方是引经据典?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第11课《后赤壁赋》第1题:“课文的写景,向来为文评家所欣赏。摘出课文中写景的名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并与《前赤壁赋》所写景物作一比较。”
“文言练习”栏目设计或注意选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古今汉语的沟通和辨异;或选择与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段要求学生标点或翻译,在迁移阅读中加强积累并激活已学过的知识。
(4)“扩展阅读”所选文章与课文的题材或体式大体相似,使学生得以窥到八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并在比较、联系中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也为本模块“教”与“学”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5)“相关链接”栏目提供的资料较为丰富,所选资料信息多系权威评论,准确地概括了课文某些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精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利用资料和信息进行思考或论说。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使学生通过对中国现当代代表性散文的研读与鉴赏,提高文学修养,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3篇课文。
(1)课文。精选“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18篇代表性散文。既有针砭时弊、锋芒犀利的散文随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提供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体会和相关评论等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辑《散文报》”。
(1)六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人文主题明确,且兼顾了散文写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作家的代表性。
(2)课文具有典范性,适合高中生阅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当代中国散文概貌,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他们阅读的第一印象,这种调动学生经验和积累的创新设计,在阅读鉴赏中有积极的意义。“鉴赏与探究”注意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阅读与探究结合起来。如第11课《荷塘月色》课后第2题:“课文描绘景物,运用了通感(又叫‘移觉’,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把人的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的修辞手法。品味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进行了怎样的转移,这种转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方法在古诗词和现代名篇中屡见不鲜。试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4)“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精当。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相关评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些资料不重结论而重启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留下了空间。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进而把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
(1)课文。在保留核心情节的基础上,精选小说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对话生动,场景精彩的12个片段作为课文,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够体味到原著的精髓,领悟原著语言艺术的魅力。课文正文前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这一节内容的来龙去脉,有时也对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点作提示性的说明。
(2)课后练习:“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链接资料”。提供了一些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文及评论(如脂评)等,也有近现代学者、研究者的论述。
(4)“助读”。附于每个单元之后,对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小说艺术特点做了一些归纳,以使学生对这部名著的艺术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四个助读的副标题依次是“虚构、典型化”“题材、场景”“人物形象”“结构、谶语”。
(5)附录2篇。一篇题为“《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另一篇名为“红学小词典”,介绍“红学”常识性资料。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为红楼人物‘画像’”。
(1)本模块的构思与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每篇课文前均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征做提示性的说明,方便学生进入阅读。“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的一些题目较
具启发性,而且突出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如第2课《护官符》课后第3题:“‘护官符’一节原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了这一回,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贾雨村乱判葫芦案’,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如何理解、评价门子‘被远远地充发了’这个情节?”再如第6课《宝黛之恋(下)》课后第3题:“‘试探’一节中,作者详尽描写了黛玉细微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找出表现黛玉情感变化的语句。以第一人称把这些语句改写成一篇短文。”
(2)精心编选的课文符合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审美特点。节选课文以人物刻画为线索,突出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能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社会的生活概况,同时也对这部名著精湛的人物刻画艺术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3)“链接资料”所链接的内容符合高中生的接受程度,以品评《红楼梦》人物为重心,兼及“红学”基本常识、趣闻、鉴赏方法等,文字平实易懂。
(4)插图精美,版式典雅、大方。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使学生通过对外国优秀短篇小说的研读,获得一个观察一定时期大千世界人与社会生活及文学风景的特殊窗口,在感受外面世界多姿多彩的同时,加深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陶冶、升华文学修养和情感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诗意化的标题。每单元前均安排有“小说的要素”栏目,简要介绍小说的艺术特性和欣赏小说的途径。
(1)课文。精选的10篇外国优秀短篇小说均系经典之作。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品读.鉴赏”。“品读.鉴赏”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相关链接。提供作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评述等方面的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写小说.评小说”。
(1)本模块编写重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小说审美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生,了解文学发展。
(2)入选的10篇作品质量较高,并尽可能体现了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从选文内容看,对高中生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思考生命价值、提高审美修养具有借鉴作用;从分量上看,也较适合教学。
(3)教材结构合理。单元按主题编排,从“长大成人”“战地钟声”“热爱生命”“在水一方”直到“芸芸众生”,共5个单元,基本沿着人生成长的轨迹,满足学生成长期的心理需要,既考虑到题材与主题的相对一致,也兼顾到介绍小说要素等有关知识的需要。
(4)“初读印象”栏目突出了小说阅读的原初性和个人性。
“品读.鉴赏”能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第5课《热爱生命》课后第2题:“‘他’和狼的生死相搏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你读这一部分时,哪一处描写让你感到最为震撼?反复阅读相关语句,梳理自己的感受,分析这‘震撼力’来自哪里。”再如第8课《烟雨霏霏的黎明》课后第3题:“小说中用大量笔墨写了库兹明和女主人奥尔迦的谈话。其中,库兹明说起他乘火车时的感受,并为此‘感到幸福’。当奥尔迦问究竟为什么事感到幸福,他好像一下子又说不清。请你揣测一下库兹明的内心想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替他作一个回答。”
(5)“相关链接”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广泛背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深化其对小说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
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戏剧珍品的研读、鉴赏,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学习欣赏中外戏剧的基本方法,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正确理解中外戏剧作品所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中汲取思想和艺术营养,从而提高艺术欣赏品位,丰富精神生活。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全书按主题组元,由中外古今7部戏剧的片段和1部独幕剧组成。
(1)课文8篇:中国古典戏剧2篇,现代戏剧2篇(含独幕剧);外国戏剧4篇。
(2)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根据剧作的题材、类型、内容、形式特点设计思考题,一般为3道习题。旨在探讨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结构、风格等内容,使同学们在鉴赏探究中提高审美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
(3)参考资料。或为背景材料,或为相关评论。
(4)“单元聚焦”:其中“体味与比较”栏目意在引发学生对中外剧作的内容与主题、形式特点、审美意蕴等方面的思考;而“戏剧小辞典”栏目意在结合每篇选文的特点,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戏剧知识,以助于解读作品。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演戏剧”。
本模块设计结合中外戏剧作品特点,呈现出重审美鉴赏、重比较研读两大特点。
(1)重审美鉴赏。选文文质兼美,既注重作品的经典性,又顾及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围绕课文的鉴赏、研读,安排了“剧情介绍”“鉴赏与探究”“参考资料”三个栏目。“剧情介绍”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全剧概貌的基础上,精读理解教材所选片段。“鉴赏与探究”的设计和“参考资料”的选材,侧重于戏剧审美的要求,注重开掘剧本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如第2课《俄狄浦斯王》课后第2题:“潜台词指在人物的对白背后,隐藏着的想法和内心活动,是创造戏剧性的有力手段之一。找出第三场中伊俄卡斯忒的具有潜台词特点的对白,并谈谈你对这些台词的理解。”本课提供的参考资料即是《古代希腊悲剧》知识短文。
(2)重比较研读。单元按主题编排,古今中外7部戏剧作品片段和1部独幕剧,依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依次编为“人性价值的讴歌”“青春生命的咏叹”“社会人生意义的叩问”“寓庄于谐的现实讽喻”等4个单元。各单元均有中外戏剧作品,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中外戏剧的比较、对照中了解作品。单元后面“单元聚焦”中的“体味与比较”栏目的设计有新意,重在对所选文本进行对照、比较,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解读戏剧作品,也有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进行鉴别。
(3)本模块注意与初中、高中必修课中戏剧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戏剧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4)全书配以适当的剧照或插图,版式较为美观。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
本模块以电影文学剧本阅读鉴赏为主要内容,旨在搭建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对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具体的了解。学生在品味剧本的语言魅力中,在了解、欣赏编剧的基本技巧和电影评论的基本要求中,在体会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相互转换、互为补充的妙趣中,学习撰写影评并进行电影文学的创作尝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编写体例
(1)课文。全书8课,共收入8部电影作品片段:中国影片5部,外国影片3部;每部电影作品选取约10段用作课文。
(2)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相关链接”。提供对所选电影作品的背景介绍和扩展阅读提示,包括片头介绍、主创人员介绍、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等。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撰写电影评论”。
(5)附录:《电影知识小词典》。
本模块最突出的特色是,从电影艺术特点出发,寻求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最佳结合点。
(1)选文兼顾了经典性、代表性和电影艺术覆盖面;所选作品的片段,系每部电影作品中最具视觉震撼力的核心剧情。特别注意选取最精彩的场景描写片段和最生动的对话片段,作为学生阅读的基本材料。所选片段的篇幅较为适中,语言规范,符合教学要求。
(2)“鉴赏与探究”重在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对影片进行审美鉴赏,一些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如第1课《十字街头》课后第2题:“在拍电影时,摄影机只能拍表象,故而创作者必须找到准确的表象,使观众能从中看到内在的东西。在影片最后一组镜头中‘四个人肩并着肩,大步向前走去。他们跨过路边的铁索,跨过马路,向前奔去。四人的背影渐渐隐没在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你觉得这组镜头有什么深刻含义?”第3题:“环境或场景在电影剧本中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在小说中则描写得较为具体,这是电影剧本与小说的重要区别。请用小说的语言来描写下列场景(要求:1.300字左右;2.二者任选其一)。1.外景,一条狭小阴暗的弄堂,卖馄饨的小贩和其他小贩挤在一处,叫卖声、吃喝声和锅碗碰撞声、闲聊争吵声混在一起,杂乱又不乏生气。2.内景,一间简陋的楼房,房间杂乱无章,引人注目的是板壁上挂着的四张镶在黑色镜框里的学士相片。”
再如第4课《英雄儿女》课后第3题:“片段精选1、2是影片的开场,三个主要人物在公路旁的弹坑边先后出场,并表明了彼此关系,王文清在看到王芳时惊疑的目光,为剧情的发展留下悬念;兄妹感情的亲密及父亲王复标的来信和照片也向观众做了交代。特殊时期的特殊环境,让几个特定角色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显示了编剧的高明。请你也设计一个场景,让这三个人物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不期而遇,同时保留上述效果。”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新闻阅读与写作》
培养学生鉴别新闻媒介内容真伪优劣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抵御某些媒介的不良影响。介绍各种新闻报道、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参与和运用新闻媒介的基本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利用媒介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内容分为2部分,5个单元。第一部分即第一单元,介绍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侧重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培养辨析新闻内容真伪优劣的能力;第二部分即第二至第五单元,介绍新闻报道(消息、通讯、专访)评论体裁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侧重于培养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1)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课文由“作品阅读”和“技能训练”2部分组成。
(2)“作品阅读”后面的“讨论”栏目,侧重于新闻作品的阅读解析。“技能训练”后面的“练习”栏目,侧重于相关新闻写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3)每单元之后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活动”,由“要求与提示”“借鉴与参考”“展示与评析”3个栏目组成。
本模块注重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1)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精选出用作课文的新闻、通讯、评论等作品,突出了时代精神,开阔了学生眼界,富有语文性。
(2)模块以新闻作品的阅读解析为基础,以新闻写作为重点,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教材通过“作品阅读”“单元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新闻的实践活动;有关知识介绍比较精要,能结合作品的解读、分析得出结论,易于为学生接受。
(3)每个单元活动都设计了“展示与评析”栏目,针对不同新闻体裁和单元活动要求设计评价项目和标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如第一单元“新闻的真实性”后面的单元活动“展示与评析”的栏目设计:“1.召开‘我看到的一次(场)xxx’主题班会,按照学号,抽取尾数为0、5的同学发布采访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观摩。2.按照学号,由尾数为1、3的同学对发布的采访成果进行评价。3.自愿组成评委会(发布者和评价者除外),对发布的新闻做出评价。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写作成文,向校报或本地报纸投稿。”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通过中外古今优秀传记的研读,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获得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学习传记知识、拓展阅读视野,以及研究传主的生平事迹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共7个单元,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
(1)主题组元。以一句名言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传主生平简介:置于课文前(姓名、出生年月、主要经历、事迹等)。
(3)课后练习“阅读与探究”。一般三或四道习题。
(4)“相关链接”。提供比较阅读的相关传记的片段、作者写作的背景资料,推荐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评论或赏析文章。
(5)参考书目----“推荐阅读”。置于“相关链接”后,提供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书目,收入与本文有关的评论文章的书目。
(1)编写风格平实:按照人文主题编排选文,突出传记阅读对学生的人生启示作用;每单元前的传记知识介绍和每篇课文前的传主生平简介,有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和本课传主有概要的了解;每篇课文后设计“阅读与探究”“相关链接”和“推荐阅读”三个栏目,结构简约明了。
(2)选文题材、体裁广泛,可读性强。课文各类传主的身份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并注意到选入女性传主。传记体裁包括了现代史传、文学传记、自传、回忆录、评传、古代传记等。
(3)“阅读与探究”栏目善于根据传记文体的特征设题,有助于文本研读,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第2课第4题:“每篇传记都是通过传主生平经历的真实事件,来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相同。请比较课文‘发表论文’与‘相关链接’中‘比赛’两个片段,说一说,两篇文章写法上有着怎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本栏目还注意安排一些品读文本语言、练习传记写作等语文活动,突出了传记作品所含的语文因素。
(4)教材所配插图、照片等十分多样,丰富了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写作基础》
本模块秉持“以读促写”的编写理念,通过提供切合实际的阅读、写作的体验与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写作水平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6个单元组成。
(1)前五个单元分别就不同文体所需的五个方面的基础能力进行有侧重的综合训练,训练主题依次是“多角度的思考和描写”“细腻的感受和抒情”“真实、生动的记叙”“议论、说理”和“说明、阐释”。最后一个单元则是综合训练的全面总结,训练主题是“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2)各单元由“佳作品读”“单元写作”“个人写作成长档案”3个栏目组成。
(3)“佳作品读”栏目有4篇文章。每篇文章即是一个范例,让学生在品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好的表达方法。文章后面设置的“讨论.练笔”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例,把他人的经验知识化为自己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4)“单元写作”是本单元较为系统的写作训练。
(5)“个人写作成长档案”,用于回顾、交流学生作品,供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成长历程的记录。
(1)本模块坚持“取法乎上”,从“佳作品读”入手进行写作指导,操作性强,重点突出,阅读与训练的分量适中。
(2)重视说理性、评价性、鉴赏性文章的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写法上的经验知识和熟悉表达程序,通过让学生由为自己而写作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试举一例,“佳作品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后面“讨论.练笔”:“一文章阐释了什么观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文章第二段讲了‘从前有一人’的故事,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与全文是什么关系?它是否显得冗长?说一说你的看法。三仿照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某种现象(或事理)的认识。四将来每个人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设想有一个工作机会,写一封自荐信,或帮同学写一封推荐信。要求条理清楚,写明对这一职业的认识和自己(或他人)从事这一行业的优势。”
《汉语学习与应用》
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模块的宗旨是在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互相参照学习;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了解汉语的特点并热爱汉语;在阅读、写作中学会理性的积累。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讲)组成。每一讲有以下栏目:
(1)课文: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2)“相关链接”。链接了一部分可供自学的补充材料(其中凡未注明出处的都是编者参考有关书籍编写的),供学生阅读、讨论。其中有些材料是对课文的直接补充,有些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阐发,还有一些是供讨论的其他意见。
(3)“理解与探究”。或提供新的语料激励实践,或提出新的观点启发讨论,有些要求个人实践,有些要求集体讨论,以加深理解和加大实践力度。
(4)附录:《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本模块由著名语言学家编写,各讲内容颇见专业实力:“相关链接”所选材料多为名家论述;书中多处,如关于“语感”和“语理”的发展、关于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等等,对问题的考察和论述比较全面、深刻,显示了编写者的学术功底和专业修养,深得教材审定专家好评。
(2)全书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思考范围较广。除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感”“语理”之外,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探究意识和对语言文字问题的敏感性。
(3)正确处理了教学中的“提高与巩固”“知与会”“懂得与熟练”等关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演讲与辩论》
新世纪对人才越来越高的期待中,包含着对口才素质不可或缺的需求(有的西方学者甚至将“舌头、美元、电脑”合称为国际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即将升入高校或走上社会的高中生,都面临着提高自身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的任务。
本模块旨在强化教授语言表达、交流技巧,有效开展口头交际训练,以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口才的基础。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3个单元。第一、二单元分别对“演讲”和“辩论”进行专项训练。第三单元则进行综合训练。全书分为9课。每一课都预设一个主题,都有训练要点。每课由以下栏目构成:
(1)“案例分析”。提供演讲或辩论的案例,开阔学生眼界,启发思考。
(2)“技能演练”。对演讲或辩论的诸多技能择要予以讲解与演练。
(3)“活动实施”围绕本课训练要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
(1)本模块特点是:①资料丰富;②技能实用;③活动可操作性强。
(2)材料丰富,分析简明,点评颇有启发性。全书编写遵循“实践性”原则,紧紧抓住演讲、辩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采用“案例--讨论”“参考实例--点评”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材料认识演讲和辩论的特点,了解其要领。
(3)全书以“演练主要目标--演练活动”和“活动提示--推荐题目”的设计,引领学生投入实践活动,活动设计细致,可操作性强。
(3)所选实例题材广泛,可读性强,内容积极健康。
(4)全书分量比较适中。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论语〉选读》
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以及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精神品格。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15课组成,大体分为哲学、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四个方面。
(1)课文。课文按主题编排,对《论语》原文的选择,以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所选材料能够基本反映孔子思想的概貌,并注意选取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的材料。
(2)课后练习分为“课文解读”“文言练习”两个栏目。
(3)“相关链接”。围绕每课的主题,选取现当代学者对儒家思想和孔子其人的阐释评价,目的是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4)为称说和查检方便,《论语》的现代整理本一般都在每章前面编上了序号(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等)。本教材保留了这种序号,移到每章之末,并加上括号。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孔子与现代化’研讨会”。
(6)附录:《孔子年谱》《四书》。
(1)选文生动可读,内容丰富,既有助于中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初步了解,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完成必修课的学习后继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全书设计的四个栏目(文选、课文解读、文言练习、相关链接)配置得当,体现了学习古代文化的规律。其中“相关链接”材料的选择注意与选文内容的联系,材料丰富,具有典范性。“文言练习”着力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题目设计类型丰富,切实具体,反映了古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3)课文的译文规范流畅,注释确切可靠。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辨析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提取其适合学生阅读的合理内核。
通过对西方文化有代表性著作的研究性的涉猎和阅读,拓宽高中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能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在促进高中生发展探究能力的同时,使他们能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21世纪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合格人才。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5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
(1)课文。所节选的篇目均系西方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选文富于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进步思想文化的精华;均系名家翻译、名社出版,文字严谨、规范,文笔流畅。
(2)课后练习栏目----“理解与探究”。一般设计4道习题。
(3)资料链接。本栏目细分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材料、相关评论、对比阅读、趣味阅读等部分。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眼中的外来文化”。
(1)在注重经典性的同时,顾及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文按照专题编排,使学生能对西方文化有初步的涉猎和粗略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以批判的目光关注多元文化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2)充分开掘名著的文化内涵,深化、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为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除对选文加以比较详细的注释外,提供的资料注意可读性、启发性,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治学习惯和辩证思维方式。课后习题设计在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为其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如第1课《荷马史诗》的第2题:“《荷马史诗》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来刻画人物形象,并由此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将课文中有双关、寓意、转折、暗示等作用的诗句、段落摘录出来,绘制一份表格加以分类后,品味、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第3题:“史诗是古代民间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在《荷马史诗》中,《奥德赛》与《伊利亚特》相比,神的参与度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平民化,人性内涵越来越丰富。请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的诗句,分析、体味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与这种变化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听那冷雨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