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教育语言艺术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将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将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摘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故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作为时代精神的产物,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体现着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弘扬主旋律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隐性教育功能。将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取了实践和理论并行的研究路线,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根据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新形势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本文的主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1章为本文的绪论,在这部分中对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及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等基本问题进行论述。第2章是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教育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大意义,分别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界定、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红色经典艺术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第3章中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了现状分析,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第4章中是提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研究。在本章中提出要加强理论教学,提升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认识;利用新媒体,增强红色经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加强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学术研究与资源建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9第1章 绪论9-12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9-10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10 1.3 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10-12第2章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教育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大意义12-15 2.1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界定12 2.2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12-13 2.3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13-15第3章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15-21 3.1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5-18
3.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16
3.1.2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6-18 3.2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8-21
3.2.1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8-19
3.2.2 影响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原因19-21第4章 提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21-28 4.1 加强理论教学,提升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认识21-23
4.1.1 加快教材编写及人员培训,实现课程系统化21-22
4.1.2 扩展课堂形式,提升理论教学效果22-23 4.2 利用新媒体,增强红色经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23-24 4.3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24-27
4.3.1 开展红色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24
4.3.2 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24-27 4.4 加强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学术研究与资源建设27-28结语28-29参考文献29-32附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表32-37致谢3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燕波;[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赵亚英;丁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李洁超;;[J];电影评介;2010年16期
郭永云;;[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3期
刘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袁本新;郑永廷;;[J];高教探索;2008年05期
刘瑞平;陈殿林;;[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李海燕;[J];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03期
吴琼;;[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3期
郝文清;;[J];理论前沿;2009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兰;但堂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周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徐其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高岭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赵凤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樊永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李颖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张婷婷;;[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宁伯晓;胡丰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赵立山;吴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盛倩倩;;[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段丰;;[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郭玉婷;;[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唐兰兰;;[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龙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李龙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刘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杜勇敏;刘刚;南豪峰;;[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左婷;;[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龙秀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白雪峰;[D];辽宁大学;2010年
陶丽;[D];辽宁大学;2010年
田庆军;[D];辽宁大学;2010年
张兴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姜世健;[D];南开大学;2010年
张志辉;[D];南开大学;2010年
谢宏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胡孝忠;[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胡志明;[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徐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晓楠;[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悦;[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许春艳;[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樊新装;[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小海;[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张占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光;[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张美云;;[J];才智;2008年22期
张祥浩;石开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王燕虹;;[J];党史天地;2007年01期
郭永云;;[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3期
徐运帷;[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李伟东;[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7期
刘新强,李学明;[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
,李林;[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黄国琴;;[J];新东方;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新勇;[J];探索与争鸣;2005年03期
;[J];小星星(低年级版);2005年04期
肖文印;;[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王莉;;[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年01期
王双;;[J];今日重庆;2008年09期
周鸽飞;;[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9期
;[J];小学德育;2009年07期
王斯敏;;[J];江西教育;2009年13期
西风;;[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6期
东坡寒士;;[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英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赵子林;;[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芳;;[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孙慧玲;唐桂娟;;[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陈永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郭焱;;[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余俊;;[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李丁;;[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石兴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张美琴;;[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利景;[N];文艺报;2007年
王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戴文;[N];民营经济报;2006年
刘汉清 宋长征;[N];中国旅游报;2005年
詹丹;[N];文汇报;2004年
湖南祁东;[N];中华新闻报;2006年
苏丽萍;[N];光明日报;2009年
张国圣;[N];光明日报;2010年
张元章;[N];珠海特区报;2010年
许婧;[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霞;[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邱仁富;[D];上海大学;2010年
师震;[D];上海大学;2011年
孙树文;[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刘薇;[D];辽宁大学;2012年
桑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郧在廷;[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立慧;[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王金情;[D];上海大学;2010年
杨鼎;[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越;[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何玲玲;[D];西南大学;2010年
匡秋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雯;[D];西南大学;2012年
马亚平;[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陈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丁月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蒋蓓敏;[D];苏州大学;2011年
郭杨子;[D];苏州大学;2011年
董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首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研究
&&&&&&正文字号:【小】【中】【大】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路径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对这一精神品质有很好的把握。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因素还很多,如网络文化、新潮文化、西方文化等。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要提高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尊重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提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念;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大学生自觉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我价值追求。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
作者简介:赵冠军,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性等特征,并且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和无孔不入的特点,随着社会媒体的发达以及网络科技的兴盛,进一步引导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就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构思,是新的形势下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是新形势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精神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的共同进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一直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社会力量,他们有知识、有思想、有见解、有能力,当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学习提高核心价值体系的觉悟和能力,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其本身的价值成分,这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情况下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必须加以重视和引导。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呈现多元化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系列变革调整都是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更新升华。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深入导致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而处于社会层次中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更能够在第一时间切身得感受到这种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想在整个社会转型期中就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动而主动或者被动的调整改变。转型阶段是变化的阶段,整个社会还未真正的稳定在某一成熟的状态,对于不断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其本身的思想多元性就是情理之中的。
其次,自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们国家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轨道上来。市场经济强调独立的市场主体,强调交换原则,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市场、少不了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学的个人发展状况也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包分配政策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费教育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筹经费,这一系列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强烈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甚至出现拜金主义思想。大学生想问题、做事情的利益倾向性明显,交换互惠性质浓重,这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应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所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多样化的价值选择同样也是结合自身需要而作出的,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在市场经济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好的融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使其自愿、自主的接受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另外,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重视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品质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体现,究其原因就是价值体系的教育未能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相一致。所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表现出多元化、矛盾性、功利性并存的现象。在高校中要营造一种尊重思想品德高尚者的氛围,对于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生能够使其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核心价值体系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样的话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人心。
2.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元素探讨
第一,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变得越来越越发达,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动态性、共享性等特点,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是一种蕴含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①随着博客、微博、贴吧、论坛、社交网络等网络形式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一方面作为支撑这些网络形式的存在的重要群体而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其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合理性不足或缺失的问题,网民的随意性或者恶意煽动性言论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时代性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变化的条件,加之大学生群体本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更能够接受这样一种传播方式。但是,有些网络言论、观点的主观性、冲动性较强,这些网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发表相关言论,如果作为其本身都未能很好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并且更多的情况下也未经过调查,所以其观点就难免出现偏激、不成熟。网络中的这些有害信息对于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也是一大难题。
第二,新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新潮文化主要是指引领社会风尚新生流行事物,其对于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当前的大学校园中由于学校管理的包容性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流行时尚元素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大学生已经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主要力量。音乐、电影、品牌、服装、旅游、网络、电子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新潮文化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形式,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新潮文化顺应了其好奇心以及个性心理需求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专业学生外,其受关注度开始减弱。另外,对于新潮文化,大学生中也存在着盲目攀比,不考虑自身经济因素而过度消费的情况。这些现象应该想方设法加以杜绝。如何能在大学生文化选择自由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
第三,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的大舞台,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大学生作为一群易于接受的群体加之本身的猎奇心理,对于西方文化并不是很排斥,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了好感。随着大学教育的国家化,留学生项目以及国际交流项目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切身地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思想。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文化形态也更加容易的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西方的节日、饮食、音乐、电影、语言、艺术形式等,多数大学生都表示喜欢,甚至西方的生活方式也被效仿。在大学校园中,西方文化的缩影随处可见,并且成为大学生追逐潮流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中文科类、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课程中,西方文化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总之,西方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但是,大学生也存在着政治敏感性不强、社会经验不足、判断识别能力弱的问题,对于仇视社会主义的邪恶思想不能做到有效抵制,对于西方社会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能做到很好的甄别并加以去除。在这样一种中西文化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加以重视的重要领域。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绝对不能搞多元化,必须毫不犹豫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时,要不断推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情况下,如果想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增强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服。这就要求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学生每一节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质量,在选拔聘用上要做到严格把关,使那些真正有能力进行课程教学的老师走上讲台;另一方面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在教学上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另外,要有效的发挥大学课堂的作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且,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加之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多样化的时代特征。所以,要构建尊重包容机制,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尊重多样性。对于那些符合人类历史进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步思想,我们要有力的借鉴和吸收。
2.尊重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提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
个人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内在需要,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社会个体,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成才就更加的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人生导向需要、思想政治需要、求知求能需要、人际关系发展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等,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能够与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的结合,那么大学生就会主动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带有较强的实用性、务实性特点,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发展的程度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个人健康、幸福、前途、发展、爱情、家庭等具体问题,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关心不够②。在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个人发展以及情感需求,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度。另外,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让大学生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大学生是有着个人理想的社会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只有内化为大学生自我的追求,才能够发挥作用。社会理想不排除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石。理想信念的教育只有符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感召力、生命力。
3.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念
我们党一直以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就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校园文化自然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大学作为传承文明、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地方,其本质就在于文化内涵。要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在内容上、形式上加以创新,突出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找准契合点,是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而自觉接受;另一方面,也在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通过暑期三下乡、走访社区、法制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宣传等形式,使大学生从被接受者转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者;其次,要鼓励支持校园文化节的建设,突出健康、积极的主题,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最后,要定期举办各类讲座、论坛等学术性活动,使得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平台多样化和大众化。通过这些举措,使得核心价值体系很好的融入到大学校园中,同时也增进了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4.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道德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对策。道德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三个组成部分,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三者的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水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即把握好“知、情、信、义、行”五要素的辩证关系。这就需要加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另外,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党委部门要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要狠抓不放,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到把关大局。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干部、团委老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骨干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长期化、系统化。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众媒体要做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舆论主阵地,尤其是贴近学生的媒体更应该成为先行者和领头羊。在宣传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创新形式,以一种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①张茂聪.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发展的影响[J].青少年导刊,2012(4).
②周宁宁.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诌议[J].青年探索,,31.
参考文献:
[1]周春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2]路琴,叶飞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
[3]康厚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4]张茂聪.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发展的影响[J].青少年导刊,2012(4).
[5]周宁宁.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诌议[J].青年探索,,31.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
&&& &&&&&&
文档附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