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沟乌孜别克黔西南州民族乡乡面临的问题

今日乌孜别克族乡 全国唯一乌孜别克民族乡见闻 - 新疆天山网
今日乌孜别克族乡 全国唯一乌孜别克民族乡见闻
日 10:27:44
    天山网讯(记者张彦莉 陈晨报道)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3月中旬,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感受到的是乌孜别克族乡亲纯朴的民风和安定的幸福生活。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个传统的牧业乡,全乡3096人有一大半都定居在阿巴喀巴克村,去年人均收入2100元。开朗、乐观、勤劳的乌孜别克族牧民用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种粮补贴,我还要多种粮”
    66岁的马达提汗·郝合拜是阿巴喀巴克村的老党员,从事畜牧养殖多年的他,最近几年却对小麦种植情有独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粮食种植户。
    “去年我种的18亩小麦收获了5400公斤,全家人的口粮有了保障,现在库房里还有一吨多麦子。”家中有粮的马达提汗说这话时显得很满足。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不种小麦,粮食都是从别人手里买,一年光买粮就要花2500多元,是家里一笔很大的开支。
    2006年,马达提汗尝试着自己种了5亩小麦,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秋后收成不好,刚够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去年收成就好多了。
    正说着,勤快的女儿端来了奶茶和散发着麦香的馕饼,马达提汗热情地招呼我们说:“这些馕就是用我自己种的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做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马达提汗说,种粮食还是好处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不仅省去了买粮的开支,麦草和麸皮还是很好的饲草料。”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种粮补贴,让他觉得更有信心了,他还经常向村里人介绍国家扶持种粮的好政策,鼓励大伙儿也多种粮。
    “不懂科学技术的牧民什么也做不好,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斯哈合·托汗是村里的富裕户,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准备去领退耕还草补贴款。他告诉记者,他的600多亩草场这次可以领到1500多元补贴款。斯哈合养了9头优质奶牛,还承包了村里的200亩地种植打瓜,去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
    斯哈合喜欢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懂技术曾让斯哈合吃了不少亏。1990年就在阿巴喀巴克村定居的斯哈合不甘心一辈子做个牧羊人,定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玉米。可是没有经验没有技术的斯哈合种植的玉米产量总是徘徊在每亩400公斤左右。经过乡里技术员的指导,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农家肥,斯哈合的玉米产量一下子增加到每亩800公斤。尝到科技甜头的斯哈合又带头在村里搞青贮饲料和科学养殖。2005年,斯哈合用100多只羊“换”回了9头优质奶牛,去年仅牛奶一项就让斯哈合进账3.4万元。斯哈合说他最喜欢看中央7套的电视节目,节目里介绍了很多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这两年村里成立了奶牛协会,斯哈合任会长,经常给村里的奶牛养殖户出谋划策。
    斯哈合深有感触地说:“不懂科学技术的牧民什么也做不好,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提高每个人的科技素质非常重要。”斯哈合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大儿子今年准备考大学,小儿子还在上中学,“一定要让他们成为有知识的人。”斯哈合说。
    敢于吃螃蟹,他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菜农之一
    今年33岁的努尔波拉提·斯玛洪是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去年乡里免费提供钢筋架、塑料和保温帘等材料,鼓励牧民种植大棚,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种了三个大棚,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乌孜别克族菜农。
    第一次种菜,努尔波拉提心里没底,妻子也抱怨种菜没有搞牛羊养殖保险,于是他只种了西红柿和芹菜。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乡里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没想到一年就从大棚里“拿”回了9000多元。看到收益,妻子也不抱怨了。他们今年打算增加蔬菜的品种,多种一些黄瓜、西葫芦等时令蔬菜,争取有更好的收成。
    记者看到,努尔波拉提的蔬菜大棚里堆放着砖头和石块,他打算采纳乡里技术员的建议,修一个水池,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种菜,这样更省钱,也更科学。为此,他还参加了乡里举办的蔬菜种植培训班,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不代表本网观点)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在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乌孜别克汗信奉伊斯兰教,在汗国内推行崇信伊斯兰教的政策,受到教众拥戴,国势一度强盛,声名大振,由此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居民被称为&乌孜别克汗人&。
  15世纪...
  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成立于日,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民族乡,也是一个居住分散,该乡位于东段天山北支&&博格达山脚...
Copyright &
传统文化网&&联系电话 :8
QQ:&&鲁ICP备号-6&&&技术支持:首页_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位于新疆 昌吉 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阿克喀巴克(邮政编码831900),主要经营西药中成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最初的员工人数为9人,注册资本13万元人民币,公司联系电话为,期待您的来电咨询
您的医院暂时还没有上传产品,请点击页面底部链接添加
暂时没有新闻文章发布
还没有人对该医院发表评论
(下图中的红点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在昌吉的具体位置,地图可以拖动,双击放大)
该网站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在顺企网的免费商铺,如果您是该医院的负责人,请点击页面底部的链接管理或者认领本医院
绑定即可去除广告,免费发布产品和公司信息。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
固定电话:
医院地址:新疆 昌吉 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阿克喀巴克
邮政编码:831900
院长:达神
相关昌吉医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卫生院版权所有,网址: ,医院地址:新疆 昌吉 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阿克喀巴克 邮编:831900我医院主要经营产品:西药中成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
本站页面浏量为31次 & &农牧民“啦啦队”赴新疆第八届民运会赛场助阵
亚心网讯(记者布仁克西克)在自治区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运会”)赛场上,有很多来自全疆各地区的农牧民观众,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年过八旬的老爷爷。他们自掏腰包,带着对传统体育运动的热爱,不远千里来观看比赛。
阿克苏地区农民组团看比赛
9月13日,民运会民族式摔跤比赛在昌吉市屯河体育馆进行。比赛还没开始,观众席上早已坐满了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木纳尔村农民阿巴斯·买合木提给旁边的人介绍着民族式摔跤的种类。他说:“我们昨天看的是民族式摔跤项目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现在进行的是绊跤(回族式摔跤),方法和规则跟且里西有区别。”
坐在阿巴斯·买合木提旁边的都是来自新和县的农民,他们组成的啦啦队有一百多人,可谓是阵容庞大。他说:“我们老两口从一周前开始做准备,联系车和同伴。两天前,我们和邻居、亲戚等7个人坐自家的车来到昌吉看比赛。”
阿巴斯·买合木提说,摔跤项目在阿克苏地区很受欢迎,各乡镇都有摔跤手。每到巴扎日或节日,乡亲们就会自发地组织摔跤比赛。他从小喜欢摔跤,在家乡举行的摔跤比赛从来都不会错过。2010年,他还专门去哈密市看了自治区第七届民运会赛事。
54岁的巴拉提·西热甫来自新和县,他是带着老伴阿依汗·玉素甫一起来的。他说,老伴为家操劳了一辈子,这次是想带她出来转转,老伴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很开心。旁边的阿依汗·玉素甫微笑着说:“我想让小儿子参加摔跤训练,以后代表阿克苏地区参加全疆比赛,希望下次在赛场上能看到我儿子。”
阿巴斯·买合木提指着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说,这位85岁的老人是从库车县跟着他们过来的。和蔼的老爷爷点头笑着说:“我从小喜欢摔跤、赛马,所以身体一直很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该享受生活了。”阿巴斯·买合木提接话说,有个体育爱好,娱乐的同时锻炼身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给丈夫助阵的哈萨克族妇女
9月13日下午,民运会押加项目比赛现场气氛很热烈。观众不停地喊着:“使劲,往前拉,挺住。”每当选手获得胜利时,现场总会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押加比赛是由两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奋力爬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
当95公斤级选手上台时,哈萨克族妇女乌木特江·赛克曼格外激动。她说:“那位是我爱人阿布拉甫·哈力多拉,他绝对能赢。”从她眼神中看到了自信和爱恋。
阿布拉甫·哈力多拉也不辜负爱人的期望,成了当日押加项目95公斤级小组冠军,将参加本届民运会押加项目决赛。
乌木特江·赛克曼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农民,她说起爱人的辉煌成就可谓如数家珍。他从小喜欢摔跤,多次参加本地、全疆比赛,获过不少奖。
阿布拉甫·哈力多拉的助阵队伍除了妻子乌木特江·赛克曼以外,还有姐姐、姐夫等5位亲戚,他们专程来看比赛,呐喊助威。
他们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和田市伊力其乡农民阿不都·卡德尔是专程来看儿子和弟弟参加叼羊比赛的。他说,从和田市到昌吉市,路程很遥远,但花去一周的时间看这么多精彩的比赛,太值了。他很喜欢体育运动,希望儿子以后能成为专业运动员。
阿克陶县巴仁乡农民阿不力克木·司玛依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斗鸡”比赛现场。这位25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是第一次来昌吉市,前两天住在乌鲁木齐市,昨天在赛场上碰到一个老乡后住到了昌吉市,以方便看比赛。他说:“我喜欢篮球、摔跤,我们乡里经常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农民身体好了,才能用好坎土曼。”
9月14日上午12时,赛骆驼比赛还没开始,现场观众已迫不及待了。昌吉市二六工镇农民马晓奇和左邻右舍的亲友早已赶到赛场选好位置。比赛开始了,骆驼激烈奔跑时,有人吹口哨,有人呐喊。马晓奇说:“赛骆驼需要骆驼和赛手完美的配合,今天的比赛真是很精彩。”
这两天记者在自治区第八届民运会的比赛现场,看到很多农牧民观众。他们都是从各地赶来观看比赛的,对比赛的关注度和热情很高。很多人拿手机拍着比赛现场画面,想与更多人分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责任编辑:
亚心网官方微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概况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概况
文章来源:
木垒县人民政府 &&&&时间: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领导班子】
党 委 书记:王玺
乡&&&& &长:帕克江(女,乌孜别克族)
人 大 主席:木拉提(乌孜别克族)
副& 书 &记:王炬有
武装部部长:严俊
副乡长:努尔兰(乌孜别克族)、阿依古丽(女,哈萨克族)、李建民、李树忠
【概况】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成立于日,是全国惟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也是一个居住分散,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综合发展的牧业乡。该乡位于木垒县城北13千米处。全乡辖阿克喀巴克、南沟、东沟3个村,聚居着以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为主的6个民族,有1 113户3 220人。其中乌孜别克族997,占总人口的30.92%。2010年,全乡人口出生率1.26%,死亡率0.57%,自然增长率0.78%。全乡总面积1 393平方千米,境内由山区、丘陵、平原戈壁、沙漠等4个地貌单元组成。有可耕地面积1 000公顷,已开垦种植800公顷(山旱地8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34公顷,配套防渗渠道25.4千米,机电井17眼。有可使用草场69 333公顷,退牧还草13 200公顷,占总面积的49.76%,人均占有草场22.5公顷。北部草场与蒙古国交界,国界线长24.3千米。全乡林业总面积458.7公顷,森林覆盖率2.8%。全乡有学校1所,教师46名,在校生277名,有卫生院、所3家,医务人员14人,公路通行里程13千米。
2010年度乌孜别克族乡先进集体和个人:
昌吉州“五·四”红旗团委;
昌吉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百日攻坚战”活动先进集体;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站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等奖;
自治县“两基”工作会先进乡镇三等奖;
落实新闻宣传对接机制先进单位;
五四红旗团委(共青团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
昌吉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百日攻坚战”活动先进集体;
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优秀乡镇;
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畜牧业工作先进单位;
高效节水建设先进集体;
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县委员会;
宗教界“双五好”建设先进单位;
自治县文明单位;
自治县“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新春灯会一等奖;
自治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自治县妇联工作综合目标三等奖;
造林绿化一等奖;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二等奖;
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二等奖;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三等奖;
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乡镇;
自治县团建目标考核先进集体;
自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王玺,昌吉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哈依拉提,自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阿丽玛,昌吉州优秀团干部;
自治州“千家万户说稳定”征文鼓励奖;
昌吉州首届导游(讲解员)电视大赛二等奖;
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自治县优秀团干部;
木垒县“环保杯”女子乒乓球比赛第一名;
自治县“地税杯”“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木垒”演讲比赛三等奖。
【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 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8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收入706万元,;二三产业实现收入46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201元,较上年增收638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2 739吨,肉类总产量1 411吨,奶产量1 260吨,牲畜最高饲养量52 324(只),年末存栏26 188头(只)。
全乡奶牛养殖总量已达到1 471头,其中高产奶牛507头。新购阿勒泰羊42只;完成黄牛冷配914头,自然交配1 070头,肉羊改良2 270只,发展养殖大户92户,完成饲草料储备7 461.7吨。完成防疫牲畜79 356头(只),各种防疫密度达到规定要求,防疫率达100%。投资136万元,在阿克喀巴克村修建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1座,并配套值班室、草料间、青贮池、积粪池等设施。
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不断调优种植业结构。完成总播种面积746.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 739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0公顷,单产达282.5千克,玉米播种面积133.33公顷,单产达465千克。同时,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中心,开展技术配套服务,完成76户共33.33公顷农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工作。
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设施农业工作得到新发展。投资87.5万元,新建“深挖式”蔬菜大棚25座,并完成缓冲房、滴灌、卷帘机、暖风机、防雪膜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全乡共有温室大棚78座,其中万元棚30个,科技示范棚 10个。同时,为拓宽销售渠道,配套修建合作社办公室,并与县供销社签订了蔬菜收购合同,降低合作社社员的生产风险。全乡有古乐丝坦民族刺绣及手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阿克布拉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双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青疙瘩饲草料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牛羊育肥协会,合作社和协会会员达到470余户。
牧民定居工程成效显著。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坚持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住房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对居民点水、电、路、林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2010年,借助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和福建援建项目,全乡共投资1 500万元,完成大南沟、东沟村牧民75户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每户修建83.2平方米抗震安居房,并配套牲畜暖圈(人畜分离修建)、院墙、饲草料基地建设。定居点道路、自来水、电力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同时,借助民政救助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补助资金,投资43.3万元,集中修建每户建筑面积为51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10栋。
项目工作成绩突出。全年争取到牧民定居、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少数民族能力培训、民族刺绣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高效节水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10年中央预算投资等12个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 679万元。
民族刺绣及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全乡设立民族刺绣产品展厅1个,集中刺绣点1个,配备绣花机器10台。2010年,全乡稳定从事民族刺绣业人数达544人,实现产值637万元。全乡设立民俗展厅1个,占地135.36平方米。主要展示乌孜别克民族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和民族工艺以及乌孜别克族乡成立以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简历。民俗展厅的建成,将对传承、挖掘和保护乌孜别克族传统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及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加强。借助项目资金,实现阿克喀巴克村133.33公顷高效节水“五统一”小麦种植;完成66.67公顷土地平整任务;完成5千米T型渠道的建设任务。全年修建沥青路3.2千米,砂石路5.6千米;建设田间道路1.6千米。
农机化工作得到有效推广。2010年,新购配套农机具20套,新训驾驶员6人,完成拖拉机审验80台,年审率达100%,农机事故为零。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3个,完成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333.33公顷,配套完成机械化温室大棚27座。
林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投资4 000元,购买经济苗木1 000棵,发展庭院经济1公顷;投资85万元,完成植树20.73公顷,并配套安装了滴灌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年共转移劳动力1 047人,创收357万元,其中新增创收40万元。引导性培训956人,其中技能培训344人,创业培训30人。
包村支农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包村支农单位共赠送价值9.35万元的牲畜饲料,投资设施农业和水利建设13万元,各类慰问金0.5万元。
【改善村容村貌】2010年,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党委、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抓好“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年”的良好机遇,做好新农村村容村貌各项工作。一是抓路灯建设,做好道路亮化工作。投资67.25万元,完成主要道路7.2千米共130盏太阳能路灯建设。二是抓围墙建设,做好庭院美化工作。对150户19 500米院墙进行拆除新建;投入10万元,对牧民定居点房屋、院墙及主道路进行粉刷;投资15.4万元,完成77户共5 500平方米房顶的防水处理。三是抓垃圾处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发动牧民积极参与,对家庭房屋四周、道路两旁生活垃圾、牲畜粪便、饲草桔杆进行及时清运、填埋处理。设立垃圾集中收集点1个,投入资金2.05万元定做铁制垃圾箱3个,果皮箱10个,并同县环卫服务站签订垃圾清运协议。今年被昌吉州评为“环境优美乡镇”,阿克喀巴克村被自治区环保厅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四是新建沼气池60座,维修95座,配备抽渣车1辆,并成立农村沼气服务站。五是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借助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投入25万元,在乡政府驻地阿克喀巴克村修建占地面积1 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的乡村公共汽车站1座;投资3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7 000平方米的游园1座。
【文教卫生】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有教学班8个,其中学前教学班2个,小学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77名。在职教师46名,实行教师聘任制。中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100%,小学、中学入学率为100%,青壮年非文盲率99.6%。乡中心学校被木垒县确定为民族乡镇第一批执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全乡有卫生院1所,卫生所2个,医务人员15人,有病房2间,病床15张。农牧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2 244人,参合率97.1%。乡卫生院配备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B超、心电图、化验设备;全年门诊就诊9 153人次,住院53人次。
【科技推广】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参加科技培训的人数共有1 638人次,培训率93.8%。农机化耕作技术,农业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得到推广。牲畜舍饲圈养,科学喂养、品种改良技术得到普及;新增科技示范点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3户,新增农民技术员1人。
【扶贫帮困】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共计发放各类补助金46.25万元,享受补助人员230人,临时发放面粉200袋,煤150吨;完成10户民政救助对象家庭危房改造任务。组织慰问贫困家庭和残疾人60户;残疾人更新二代残疾人证19名,纳入“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计划4名。筹集城乡解困资金1万元,共帮扶困难群众15户59人。
【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全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100%,发放两证人数达239户,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全年发放各类奖励补助金9.3万元。
【人事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0年,全乡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33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3人,全乡60岁以上农牧民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8人,60岁以下参保人员963人,参合率为80.2%。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制定重点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管工作定期报告制,增强了每个班子成员的责任感。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五大举措”党员先行活动实施方案》,对党员落实县委“五大举措”,提出“三培三扶三提高”的工作思路。二是完善乡机关干部监督考核机制。出台《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科级干部、一般干部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以百分制计分的方式分别对乡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进行考核。三是加强村干部管理和考核,出台《村干部管理制度》,实施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奖优罚劣,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在党支部、党员中开展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五是继续抓好党员干部“双语”和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六是加强党建带团建、妇建、工会工作。把团建、妇建、工会建设纳入到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畴,建立农村团员青年星级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向西南五省抗旱、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组织全乡妇女参加第10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并表彰奖励一批先进个人。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工会在两节期间对贫困职工和贫困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2010年,宣传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开展了以感恩教育和“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受教育群众达2 000余人次。全乡共组编上报各类信息40多篇,拍摄完成《乌孜别克族乡的今天》电视专题片1部。乡卫生院创建为州级文明单位,大南沟村创建为县级文明村。
【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共开展廉政谈话1次,被谈话28人(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4人(次)。制订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活动。完善干部教育管理、请销假、值班、综合目标考核等6项工作制度。对10名“三位一体”信息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印制信息员便民服务联系卡700张。建立健全《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员工资管理及考核办法》,出台《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三位一体”信息员例会制度》,全乡信息员入户率达100%。
【民主与监督】2010年,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不断扩大农牧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召开“民主日”活动9次,“三务”公开9次。“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受理中心共受理事项1 224 件,办结1 224件,办结率100%,并定期做好回访工作。完善督查责任机制,督查事项5项,撰写督查调研文稿4篇,办督查专报 4期,发挥了督查在整体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保障了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综合治理】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共举办法制教育4期,受训人数达2 800人次,书写永久性标语12条,发放宣传资料380份;全乡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21件,成功调处21件,调解率和成功率为100%;全乡共接警15起,其中立刑事案件2起,治安案件3起,其它处理10起。全乡创建平安村3个,平安单位13个,平安家庭 631户。
【维护稳定】2010年,乌孜别克族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人士的管理和教育,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应急、安全生产做到责任落实,保密及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乡各族群众团结一致为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撰稿人:杨兰)
第&1&页&& &&
木垒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声明:
木垒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归木垒县人民政府和木垒县人民政府网站所有,任何单位、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共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员会、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信息化办公室承办、新ICP备0500107号
昌吉州党政机关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电话: 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克君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