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南宋时期金国与清朝女真人口大约400万,为什么清朝初期女真三部一共才20来万人?

资治通鉴记载的惊人真相:隋末混战死了一半人口
  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与没太大关系,任何人,都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凡是有人谈起刘备的死党,必然想到关羽、张飞二人。不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大金由女真族完颜部酋长阿骨打于1115年创建的,继位的苻坚(338——385)?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否就是那个在与乌雅束闻听弟弟在头鱼宴上的遭遇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阿骨打的二千五百女真战胜了多于自己N多倍的辽兵,阿骨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大体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狭隘、阴狠的女人。我们解读武神秘的古埃及曾经有过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他恢弘的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观上看待政曹操这样的奸雄都承认刘备是敌手,所以,刘备必然具备“轴”这个字,是北方方言,意思是说一个人爱钻牛角尖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月球未解之谜:月球的十大未解之谜你知道多少?1.月球金代的皇帝陵以云峰山为中心,埋葬的比较集中。包括真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阿骨打称帝对耶律延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没想到阿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宋军作战非常勇敢,卖力。几乎消灭了金兀术这一路继而小时候,常听大人说革命前辈的故事,其中就有“天下侠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一、战争前因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确立他在国民党内领导地位的那一年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勇”如徐帅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15岁的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发表战1900年,慈禧太后从顺贞门走出了她一手遮天的皇宫,狼世上的事历来如此。有暴富的必然有速贫的,有得意的必诸葛亮当然自己自己的妻子的舅舅蔡瑁一直厌恶刘琦,甚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曹操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不仅胸襟远大,而且目光如炬夏侯霸的事迹在史书上很是少见,人们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卫国文懿公主(856年-870年),又称同昌公主,本名不详,许昌庄肃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公主下嫁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十一个平原公主(833年—862年),唐宣宗李忱第十一女,母不详饶安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义和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相关史料《新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女性美的观念由质朴趋于华丽,从自然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魏晋时导语:说到七夕节,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吧,在古诗词中,鸟类们的出镜率可是非常高的。要是按现行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说道僵尸,我们不得不说远古四大古神。也就是女娲、伏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徐树铮(日-日),字又铮、幼铮相传人去世后,先由阴间快捕黑白无常带走三魂六魄,交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冤家”一词常常用来称呼那些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经,虽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对《神雕侠侣》的男女主人公杨过、小龙女。这是两个极为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清朝的齐人是女真人的一支吗_百度知道
清朝的齐人是女真人的一支吗
提问者采纳
1.什么事女真“女真”一词始见于10世纪初,显然与“庐真”有关,据说那是契丹人对于这个族名的读音。辽朝时,因为“真”字恰与辽兴宗的名字相合而需避讳,“女真”由此而被官方改称为“女直”。在16世纪,女真人自称为“诸申”,这很明显地是来源于较为古老的词汇: Jurchen。2.女真人的后代之一建立了金朝,在之后女真后代之一建立清朝。旗人就是满洲人,现在叫满族。满洲人就是女真人的后代。所以你问的问题是正确的。
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就是统一几大女真部落,如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伴随统一战争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此时的八旗人就是所有的满洲人)被编入旗的人就是旗人,即建国后的满族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后金是由建州女真的一支建立。皇太极时改称清。而旗人指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
所以旗人有...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禹定九州时,周边各族各以其职来贡,其中包括“东北夷”“息慎”,“息慎”也就是肃慎。周武王时,肃慎人贡献过“楷矢石奢”。成王时,肃慎又派使来贡。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辽、宋、元、明),是肃慎的后裔,也是满族的先人。
肃慎的历代后裔和满族是既有关联又不能等同,不应该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发展过程作为满族本身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满族史中如果把肃慎以下迄明代女真的世代相承的联系与满族割裂开来,也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
女真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金代的人口问题
金国的汉族与女真谁是第一大民族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金代的人口问题 金国的汉族与女真谁是第一大民族 13..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37|
上传日期: 22:36: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金代的人口问题
金国的汉族与女真谁是第一大民族
官方公共微信特别是完颜皇室和爱新觉罗皇室的御用服装、女真族和满族朝服的区别等。很久看过一金朝皇帝画像怎么感觉很像清朝皇帝呢?心里觉得不太可能的样子。
关注这个问题本意是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希望有研究的人士看到之后能来回答。很遗憾在这类问题上,往往是研究人士没引来,不知所谓之人倒不少……有这么一篇知乎回答指南,供大家参考和观赏:又感慨民族主义者操持语言之博大精深:我就创造不出「通古斯野人」这般提气的词汇,用以告诫明人与唐人宋人别乱攀亲戚……谁来帮我造一个,跪求指点,挺急的在线等。-------------------------------------------吐槽完毕的分割线-------------------------------------言归正传。非专业人士,本回答只为抛砖引玉。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首先把总结放在前面:金代女真上层服饰制度融合了辽制与宋制,据舆服志记载,理论上遵循周制。然而依然保有如左衽、窄袖等特点。尽管上层学习宋制,与宋人服饰依然存在很大不同。如幞头(踏鴟)与宋人幞头就有所不同。民间依旧存有女真旧俗,如《大金国志》所言,「金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环,留颅发系以色丝,富人用金珠饰。」《金史 舆服志》记载,「金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束带曰吐鹘。」所谓「吐鹘」,即满语toohan,带板之意。盘领衣在清代不复存在,然而束带(朝代、吉服带)制度却保留了下来。再则蹀躞制度在清代依旧留存,具体可参考我的专栏文章:清代服饰与金代大相径庭。《钦定满洲源流考》对金代服制评价曰:「我朝冠服之制,不必尽与金同,而便于骑射。视金史所载尤为过之,洵亿万世所当遵守也」,可见清代服制本身是为骑射方便服务的。然金人旧俗渐无。清代女真服饰多为大襟右衽袍服,系扣无系带,无盘领袍,对襟外褂。男女装相比之下区别不大。言清代有盘扣而金代无,大谬也。盘扣因盘领袍而创,自唐代起即有所应用,清代早期系扣也非盘扣。详见后文。---------------------------------------------细节开始的分割线-------------------------------------女真人从金代到清代,间隔400余年,历经两朝,没有稳定独立的政权,服饰的变迁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与汉族服饰不同,对历史上女真服饰的研究,基本上没怎么形成脉络。除了女真人多在北地偏安一隅,算不上中华正统外,也与400年间局势动荡,留下记录、考古资料不多有很大关系。元明期间女真人服饰如何,我基本上完全不了解,尤其是明时女真服饰,与清代女真服饰的形成是有直接关系的——但基本上我没看到什么资料或者论文……金人服饰,事实上资料也不多。其原因如同陈娟娟、黄能馥在《中国服装史》一书中所说:金人死后实行火葬,在北京、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出土金代墓葬均有火焚迹象,故金国遗存服饰实物极少。记录与墓葬相对较多的上层服饰,在金朝进入黄河流域后多向宋人看齐,如《金史·卷四十三·志第二十四·舆服》记载:昔者圣人制为玄黄黼黻之服,以象天地之德,以章贵贱之仪,夏、商损益,至周大备,不可以有加矣。自秦灭弃礼法,先王之制靡敝不存,汉初犹服袀玄以从大祀,历代虽渐复古,终亦不纯而已。金制皇帝服通天、绛纱、兗冕、逼,即前代之遗制也。其臣有貂蝉法服,即所谓朝服者。章宗时,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硃裳,去貂蝉竖笔,以别于朝服。惟公朝则又有紫、绯、绿三等之服,与夫窄紫、展皁等事,悉著于篇云。一言以蔽之,金大定以来,上层服制理论上是继承周制的。《中国服饰史》中如此概括:自女真人进入燕地,开始模仿辽国分南、北管制,注重服饰礼仪制度。后进入黄河流域,就吸收宋代冠服制度。皇帝冕服、通天冠、绛纱袍,皇太子远游冠,百官朝服、冠服,包括貂蝉笼巾、七梁冠、四梁冠、三梁冠、监察御史獬豸冠,大体与宋制相同。公服五品以上服紫、六品七品服绯、八品九品服绿,款式为盘领横襴袍。文官佩金银鱼袋。金之卫士、仪仗戴幞头、形式有双凤幞头、间金花交脚幞头、金花幞头、拳脚幞头、素幞头等。——可见其理论框架与宋代服制差不太多。然即便是上层服饰,细节上与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金史记载:「初,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大金国志》也言及:「金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环,留颅发系以色丝,富人用金珠饰。」更勿论左衽、窄袖的特征。看起来与金代上层好宋制又有不同。金代灭亡后,经历400年,到了明晚期,金代上层的冠服制度也随之消亡了。至清代,《钦定满洲源流考》则对其评价曰:我朝冠服之制,不必尽与金同,而便于骑射。视金史所载尤为过之,洵亿万世所当遵守也。金人女装,《金史 舆服志》记载:妇人服襜裙,多以黑紫,上编绣全枝花,周身六襞积。上衣谓之团衫,用黑紫或皁及绀,直领,左衽,掖缝,两傍复为双襞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带色用红黄,前变垂至下齐。年老者以皁纱笼髻如巾状,散缀玉钿于上,谓之玉逍遥。此皆辽服也,金亦袭之。许嫁之女则服绰子,制如妇人服,以红或银褐明金为之,对襟彩领,前齐拂地,后曳五寸余。与清代女装是非常不同的。清代女装基本是袍服,相比金代,与男装极为类似。金代女子多辫发盘髻、冬戴羔皮帽,这一点与清代女真(早期)是一样的,如孝庄像:如今较早的金人服饰,就要数在金代上京(阿勒楚卡)出土的金齐国王墓出土的男女服饰了。《金齐国王墓出土研究》一书断此墓墓主为完颜宴,大约死于大定二年(1162)。该墓葬的出土,为几乎一片空白的女真服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放出部分图片以供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墓主服饰外观截图(画面左侧为女,画面右侧为男):皂罗垂脚幞头正面&背面紫地金锦襴绵袍(圆领袍,左系带)背面,后禊掀起男墓主里袍局部(交领、左衽)蹀躞配饰蹀躞制度在清代运用广泛,朝服带、吉服带、行服带上均需系挂小刀、荷包等物件。其用法与金代类似。如下图康熙帝行服带: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女袍)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羅缀珠大带清代女装通常是不系带的。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这种裙子在清代早期女装中可能有所留存,如清文鉴记载hūsihan(女裙)一词,早年颇为令人不解——因为清代定制后女子日常并无裙装。说不定后来固化为朝裙了,如下图:描绘金人的画像看到的不多,引《中国服装史》《文姬归汉图》局部作为最终的示意吧:金代暂时就讲到这里了。---------------------------------------------累半死的分割线------------------------------------------下面说说清代女真服饰。清代实物、画像繁多,展开讲太累。所以这里就贴贴图吧~清代较多的是各类袍。早年以常服袍、行服袍(缺襟袍)为日常穿着,其特征是大襟右衽、马蹄袖、系扣:康熙 油绿色云龙纹暗花缎绵行服袍节日时穿吉服袍。早期的吉服袍比较朴素,如:皇太极 黄色八宝暗花纹绸棉袍清初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清代一般常服袍要与外褂一起穿,如康熙行乐图:不出门在外的话也可以不穿外褂,如康熙写字图屏:清代男女袍差距相对较小。女常服左右开裾,男常服前后开裾(宗室四开),如孝庄皇太后常服像:吉服袍定制以后,男女袍差别多了一些,如女袍有花接袖、女袍可用八团(原本男袍用)、女袍左右开裾等等。另外请注意观察清代早期服饰的扣子。有人说清代女真有盘扣,金代没有,其实应该说是恰恰相反。清早期基本上是不用盘扣的,盘扣来源于圆领袍,早在唐代圆领袍上就有所应用,如五代 文苑图(所绘为唐玄宗时期人之事),其盘领袍盘扣细节如下:而清代多用金属扣,如:清代常服袍褂已有礼服的色彩(可以穿着见皇帝的),非礼服的服装如便服、衬衣,特点是大襟右衽、平袖(无马蹄袖),如:礼制更高的服饰,除上文提到的吉服袍袍褂外,还有就是朝服。皇帝大礼服有朝服和祭服之分,展开说又可以开一个问题,暂且不表了。康熙朝服像(无衮服)孝敬宪皇后朝服像男女朝服差别较大,篇幅所限略过不表。另各类外褂本应与袍一并穿着,限于篇幅略过不表。大概就是如此,望熟悉金代女真服饰的朋友可予以补充和指点。
清代满洲服饰的源流现在还比较模糊,空白处过多,但依靠服饰形制与纹饰上的比较,其在历史上显然受到过蒙古、明代服饰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起码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1.清代满洲服饰最代表性的冠、袍、褂这三者的渊源及其发展脉络;.2.蒙古服饰对于后来满洲服饰的影响及其原因,这里面又牵涉到元代及元代之后蒙古诸部族服饰的形制及演化(其中还需要辨别清代以来是否有满洲服饰反影响于蒙古服饰的情况);3.明代后期服饰(或卫所时期明代军校服饰)对于后来满洲服饰的影响,这里面又牵涉到明代后期军校服饰形制、纹饰、类别等的具体情况。其中有些问题又是有交叉重叠的,比如清代朝袍与明代贴里、元代蒙古辫线袄之间是怎么样的传承演变与分化?这些问题都非常的复杂,有的又是环环相扣,而且需要依靠文献、绘画、实物等多方面的资料互相串联互相佐证,但这方面的发现还特别少,学界也没有多少深入的探索研究,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做出解答。
大金国志:金俗好衣白,辫发垂肩,与契丹异。三朝北盟会编:其衣布好白短巾左祍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对了,清代服饰较金代还多了一个盘扣!
满纸荒唐言。停写正经答案瞎逛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国 清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