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因何曹植七步诗的故事三字经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精锐老师为您解答您(@)目前可用积分:14584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曹呸逼曹植逼出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476 次点击
7:36:32 发布在
皇帝没有计划生育,生多了事情就多,传位给谁就成了大问题。按传统,给长子,立太子,如果太子没有二小子能耐呢?宫廷里又没有一人一票。这就引发了宫廷内部的斗争。争权夺利和路线斗争是两回事吧。慈禧把光绪废了,自己也改革。怪就怪维新党要杀慈禧,这怎么行呢?所以遇事多从自己内里找原因,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神赋平等]
[奇爱博士]
[心平气和_ws]
[么么公主]
[捷虎如风]
[Artificer]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9:03 &&
曹植有文采,治国有理论吗?我的历史学的不好,高人指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0:12 &&
该用户发言已被楼主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3:07 &&
审时度势,方为英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8:12 &&
皇上不急太监急不杀李元吉,何来大唐盛世?就是因为没杀曹植,大魏三世而亡,哈哈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3:15 &&
不是自己找不到原因,是不能找原因,因为原因就是自身利益所致。找到了改呀不改?。改,根本利益失去,那怎么能行能?。还是从其他方面找吧,也就是说利和益只要不动,怎么改都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3:54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8:47 &&
7:39:03&&的原帖:曹植有文采,治国有理论吗?我的历史学的不好,高人指点。历史证明,曹丕治国无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9:00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9:53 &&
7:48:12&&的原帖:皇上不急太监急不杀李元吉,何来大唐盛世?就是因为没杀曹植,大魏三世而亡,哈哈哈!说具体点。分析分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0:44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1:40 &&
7:39:03&&的原帖:曹植有文采,治国有理论吗?我的历史学的不好,高人指点。第 8 楼
7:58:47&&的原帖:历史证明,曹丕治国无方。曹植呢?会治国吗?还是只是舞文弄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1:42 &&
操,皇帝传位的事什么时候轮到奴才插嘴了???驾鸡鱼自掌嘴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2:48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3:37 &&
8:01:42&&的原帖:操,皇帝传位的事什么时候轮到奴才插嘴了???驾鸡鱼自掌嘴吧!!!真土匪!
共 2476 次点击,1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78291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4036 / 昨日发帖:3497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曹呸逼曹植逼出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注意:如果提示操作失败,说明帐号、邮箱、昵称其中一项有重复!
其他登录方式
  &《三字经》共1000多字,自南宋问世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
  &第一讲:人性本性专精
  &[画外音]《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为什么这样一本小书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钱文忠教授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读这部传统启蒙经典?在看似简单易懂的字句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对于今天的人们,《三字经》还有着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一集。
  &钱文忠:今天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很多可爱的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沉甸甸的一个书包。这个课本分门别类,语文、数学、外语,印刷精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纂、统一发放,这是现代的孩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的中国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教科书呢?用什么样的教科书来启蒙呢?毫无疑问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一种政府统一安排的教科书,启蒙的,没有。而到了中国宋朝以后,突然出现了一部《三字经》,来历不明。为什么说它来因不明呢?我们连它的作者是谁都不怎么知道,而这部书《三字经》,从宋朝开始一直到今天,流传不绝。这部书有什么特点呢?从内容到形式它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经》嘛,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琅琅上口,非常易于记诵,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在中国宋朝以后流行的像这种传统的启蒙书里边,我们知道叫&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这都是孩子启蒙读物。那这里边大家一听这个排列,&三百千&马上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这个三字称经呢?为什么《百家姓》不叫《百家姓经》呢?为什么《千字文》不叫《千字经》呢?那就彰显了《三字经》的重要性。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把一部书称为经,那这是至高无上的一种地位和荣誉,《三字经》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传统的启蒙经典。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给儿童看的书,那它一定很简单了,有什么值得讲的呢?错了,这个看法,《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是也正因为它简明扼要,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经》所经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文化信息,我们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我们才能理解《三字经》对于今天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讲,特别是今天我们这些还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孩子们来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
  &[画外音]为什么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一个儿童识字课本,被大家尊称为《三字经》,在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钱文叫教授又会对传统经典《三字经》做出什么样的解读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钱文忠:&人之初&,人出生的时候,&性本善&,天性本就是善良的。就在这么貌似简单的六个字背后,就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讲了是一个人性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在中国传统当中,关于人性论的讨论非常地丰富多彩,在先秦的时候,就儒家传统当中就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接着《三字经》的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意思呢?孔子认为啊,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本性相距并不远,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孔子置而不论,留个悬念。荀子,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家,荀子甚至和法家有好多关系,荀子的看法是什么呢?&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得到我们的理解,这不难啊,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呱呱落地,他饿了他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有没有奶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在生病吗?不会的,他非要吃奶,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要求吃奶。那人的本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对吧?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谁的思想呢?是孟子一派的思想。亚圣孟子,孟子这一派的思想家,儒家思想是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大家不要小看关于人性善恶的这种分野,实际上中西文化就在这里开始了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西方的文化传统当中,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都是有原罪,只有上帝是无罪的,那也就是说,&人之初,性本恶&,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所以我谁都不能相信,我不能相信你,我不能把从管理上、社会管理运作上来讲,我不能把所有的权力交给某几个人,我不放心,因为谁都是有毛病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把管理的权力、运作的权力予以分散,相互监督,彼此独立,我创设出一套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你,西方的文化传统就这样发展下来。而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主流就是接着《三字经》开始的六个字,也就是说接着孟子的思想走了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每个人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觉悟,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那还需要制度吗?每个人都是自觉的嘛,每个人都知道不要横穿马路啊,不要在红灯的时候横穿马路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要随地吐痰,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啊,那主要应该是教育他,去引导他,去培养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规范他。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这六个字里边的精义非常非常深。
  &[画外音]即使在中国儒家学派的内部,对于人性是善是恶的看法也并不统一,就有性善、性恶、有善有恶三种说法,而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充分说明了人性问题的复杂。孟子以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的性善论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心说&,那么钱文忠教授对于&性本善&又是怎么看的呢?
  &钱文忠:孟子何以断定&人之初,性本善&呢?孟子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呢?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孟子当然不会信口胡说,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孟子》当中,他说人要有&四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就认为人必须有这四种心。恻隐之心,一种同情心;羞恶之心,一种觉得不好意思、害羞,觉得一种很自省的一种心;辞让之心,应该让,彼此谦让,彼此谦退;有是非之心。他认为人必须有这四个心,没有这四个心,那就称不上是人了。这是孟子的看法,比如讲&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这个我们比较好理解,人都有一种害羞之心,比如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讲我们都记得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影星,玛丽莲梦露有一张照片,这个照片传遍了世界,她正好穿着裙子,在路上走,经过一个地下的出风口,地下的出风口突然上来一股很大的气浪,把梦露的裙子给吹起来了,梦露一个动作是赶紧捂着这个裙角,这是什么,羞恶之心,她觉得害羞,赶快把裙角给捂住。羞恶之心世人皆有,我们在历史上可以举出好多例子,来证明人性的问题很复杂。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曹操,大家都知道,曹操有四个儿子,当然历史学家好多人认为曹操恐怕不一定有四个儿子,但是历来的传统说法,都说曹操有四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为人忠厚,非常温良,曹植的才华高到什么地步呢?在曹植以后的几百年,有一个同样是大才子的人,谢灵运,谢灵运讲如果天下的诗才,天下写诗的才华,有一石的话,一石,这两个字读音都可以念,有这么多份量的话,曹植一个人占了八斗,这就是&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来历,剩下的两斗是谁的呢?谢灵运也不客气,我,一斗半,那么还有半斗谁的呢?全中国别的人来分。但是谢灵运那么高傲的人,有才华的人,都心甘情愿地认为曹植一个人占八斗,而曹植的天性,他觉得这个名位,自己能不能接他父亲曹操的班,是天定的,他不费尽心机去争,好,曹丕,曹丕这个人跟曹植是兄弟啊,都是曹操的儿子啊,可这两个亲兄弟这个人性、本性,相差可就太远了。曹丕也有文采,曹丕也有诗歌流传下来,但是跟曹植比恐怕差得太远了,他只能这一群人去分那个半斗,他那个兄弟一个人占掉八斗,他只能去分那半斗。但是他同时呢也好舞枪弄棒,曹丕啊,非常擅长剑术,在中国武术史上曹丕是有一席地位的。同时这个人占有欲非常强,比如攻下邺城的时候,曹军攻下邺城的时候,曹丕冲进去先干什么呢?他不是指挥将领,不是去安抚民众,也不是先去库房里看看有什么战利品,他没有,他先冲到袁熙的家里去,把袁熙的太太甄氏抢过来做老婆。因为甄氏很漂亮,他占有欲极强,这是曹丕,至于他后来怎么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他跟曹植不相往来,亲兄弟啊。
  &[画外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这是由才高八斗的曹植所做的《七步诗》,是对于急于迫害自己的兄长曹丕的质问,也是他们之间真实关系的写照。为什么亲兄弟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他们的另外两个兄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钱文忠: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外号黄须儿,就他这个头发胡子可能都是黄的,非常骠悍,这个人在史籍上没有留下过他好写诗的记载,只留下过他力大无穷、武艺精湛,他射箭百步穿杨,能够射中百米以外的一根头发丝,而力气大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次曹彰很有意思,有一次不知道怎么跟老虎打起来了,他跟老虎打架,他把老虎的尾巴缠在自己的胳膊上,这老虎就动不了了,老虎没他的劲儿大,他把老虎扽住了。又有一次,据说这曹彰呢去找一个象打架,他估计跟人打实在不过瘾,都打不过他,他过去把那象给摁在地上,那象也动不了,所以曹操在战争当中,比如他见到马超那个时候,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时候,曹操就哀叹,咳,假如我这个儿子曹彰在此,有你马超什么事?可见曹彰的性格就是勇武骠悍,傻不楞登,他没有什么心机。曹操还有个儿子,曹冲,这是中国著名的神童啊,曹冲称象是个很有名的故事,史籍上记载,说当时孙权为了讨好曹操,就送了一头象给曹操,大象,当时的中原地带象很少,看到这么一庞然大物,曹操就带着手下的群臣,将领,都琢磨说,这象有多重?那怎么称?哪儿去找那么大的秤啊?没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象有多重,曹冲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就在旁边说,哎,这有什么难的,来来,开条船过来撑条船来,把这个象搁到船上,那么船不就沉下去了吗?我在船边划一道线,再把这个象给牵出来,接下来我就有办法知道这个象有多重。他怎么做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往上搬石头,一块块石头往上搬,看这个船,哎,刻得这道线又到了,我就称称石头多重,这像不就有多重了吗?这是利用的排水量的原理嘛。还有一种说法更聪明了,曹冲就叫人一桶桶往船上倒水,也倒到这么高,那我倒进去几桶水,每桶水几斤,我不就知道了吗?这个故事我想说明的是同样是曹操的儿子,四个儿子,天性差距就很大,完全不像兄弟。所以我们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是不是可以打个小小的问号?但是我想,&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如果这么去理解它,我想是比较稳妥的。
  &[画外音]一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这也是一种社会现实。如果说天性是由先天决定,是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接下来《三字经》又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
  &钱文忠:&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接下来&性相近,习相远&,就是孔子的思想,这比较符合孔子的思想,但跟前面那六个字是有点矛盾的,大家发现了吗?你既然&人之初,性本善&,那怎么后来又变成&性相近&了呢?对吧,但后面六个字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本来差距并不远,&习&在这里不是学习的意思,是熏染的意思,受影响,被熏染,被污染的意思。本性本来差距并不远,但是因为后天你受到环境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外部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用这个话去解释我前面讲的这个故事,也是可以成立的,也许曹植、曹丕、曹彰,曹冲小时候,三个月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后来成长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差距越来越大,也是可以解释的。在这方面我们千万要注意,古人是非常重视后天的环境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有。我老家是无锡的,无锡下来有一个县,现在也是一个市叫宜兴,也是很有名的,陶都,出紫砂,当地当然出了很多很有名的人,但是其中有一个人恐怕是最有名的,周处,晋朝的周处,这个人天性善良,天性不坏的,蛮好的一个人,但是由于从小父母双亡,就没有人去教育他,没有人去引导他,没有人给他上规矩,慢慢地就瞎混,在周围瞎混,受到了这种不好的风气的熏染、影响,长大了以后啊,变了一个非常粗鲁、暴躁、野蛮的人,就动不动跟人打架,打得人家头破血流,满地找牙,他力气很大,那么这么一来,周围的人见了周处就躲,都惹不起我还躲得起,谁愿意被你打啊?周处自己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羞恶之心,没有是非之心,这个心被遮掩掉了。有一天呢,他突然发现,哎,怎么谁见我都躲啊?他就去问一个老者,一个长者,一个老爷爷,那就明他天性不坏,他对老人还是尊重的,他就去问这个老爷爷,&老人家,为什么乡邻啊,邻居啊,乡亲啊见了我都躲呢&?他没有上去把老爷爷也打一顿,他没有,他是比较尊敬地问老人家,这就反映出他天性不错,老人家理都不理,说你不知道啊,周处,我们这边有三害啊,周处说&哪三害?说来听听&,第一,前面山里出了一只猛虎,经常下来吃人吃家畜,这是一害,害得大家鸡犬不宁。第二,你看,村前面的河里有一条蛟龙,那基本上就是大水蛇了,一种蛇,恶蛇,谁都不敢游泳,不敢下河捕鱼,不敢游过河去。周处说,这不才两个吗?三害,还有一害呢?那老人家说,就是你周处。周处这一下,他天性好,他一下子觉得,哎哟,原来我那么坏了已经,我原来我觉得挺好的一个人啊,我也知道尊敬老人,怎么一下子乡亲把我当一大害啊?幡然醒悟。在传说当中,周处上山杀掉了这个老虎,为民除害,下水潜到河里斩杀了这个蛟龙,为民除害,而自己从此良心发现,本性善良的天性发现,彰显出来,从此一路上进,奋发前进,后来还当了很大的官,为老百姓做了好多的好事,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周处的墓还在。
  &[画外音]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保证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三字经》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方法呢?&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钱文忠:《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苟不教,性乃迁&,什么意思啊?如果不去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这个教可以理解成两方面,如果不去教育他,或者人不接受教育的话,&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迁,你的人的本性坏的东西就会生发出来。周处,前面周处这个故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苟不教,性乃迁嘛。而&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道,根本大道,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珍贵的是什么?专一,在《三字经》里,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必须一心一意地去经历。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故事来说明《三字经》的这一点。我们知道,明朝著名的一个书画家唐伯虎唐寅,当然恐怕现在好多人知道唐伯虎还是因为周星驰,因为有《唐伯虎点秋香》,大家都知道,那在历史上的唐伯虎是和沈周、文征明、仇英并列为&明四家&,了不起的才子,风流才子,大画家。唐伯虎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就有绘画的天才,天性很好,不错,有天赋,很早啊,这个绘画就小有名声,所以当地的富豪之家,经常把小唐伯虎请去作画,那唐伯虎当然有点沾沾自喜,少年成名,风流倜傥,但是唐伯虎的母亲,很了不起的一位女性,就觉得你这样浅尝辄止,稍有一点点成就就满足,你不行,你必须专心致志,好好给我去这几年画,把绘画艺术给钻透了。那么母亲就跟唐伯虎讲了,沈周那个时候已经成名了,大画家,就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给你理好包裹,理好行李,你,当然妈妈不舍得,但是为了你的前途,你去跟沈周学画。那唐伯虎也很高兴,反正离家也不远,就背着妈妈给他准备的行李,高高兴兴的去拜沈周为师。到了沈周那里,稍微学了几年,一两年吧,唐伯虎发现,哎,自己很不错嘛,再看看老师的画,也不见得比我强到哪里去,我这也很不错,又开始动了这个脑筋,又不太专心。想回家,想家了,我想回家,沈周看出了唐伯虎的心理活动,也没怎么想,就通知自己的太太,也就是唐伯虎的师母,说准备一桌饭菜,送送唐伯虎,让他出师吧,让他回去吧,不用再学了,他不是觉得不错吗?做完了这桌饭菜,就把这个饭菜送到院子里一间独立的房子里,这间房子呢,唐伯虎从来没去过。
  &[画外音]这到底是一间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老师从来不让唐伯虎到这里来呢?而唐伯虎的这次经历,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钱文忠:唐伯虎走进这间房子一看,哎呀,发现这房子怪了,怎么天底下有这样的房子?怎么怪呢?这房子居然有四扇门,他进去一扇门,东南西北各一扇门,而每一扇门外,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一道门外边姹紫嫣红,那一道门外这莺歌燕舞,这一道门外边流水潺潺,唐伯虎好玩啊,他不专心啊,他一看,哟,这师傅可真够坏的啊,原来花园里有那么好玩的去处,他不告诉我,我今天满师了,他告诉我了,我也先不吃饭了,我先出去看看。往东门,想去看姹紫嫣红,看花的时候,咚一下,撞一包。往南门,想去看莺歌燕舞的时候,咚一下,撞一包。往西门,想去看小溪潺潺的时候,咚一下,撞一包。头上三包,这才明白全是沈周在墙上画的。沈周在墙上画了三扇门,画了外边的风景,唐伯虎一下明白,他聪明,他天性还是够的,原来画无止境,自己这点还差远了。那这个时候沈周就进来了,唐伯虎啊,吃完饭你可以走了,别学了,你很厉害。唐伯虎扑通跪下,老师,您还是再让我跟您好好学几年,从今往后,专心致志,又学了好多年,那这个时候呢,沈周就告诉他,你真可以走了,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必再跟着我。唐伯虎的性格也已经改了,就自己下厨去做一桌菜,谢师宴,来感谢老师对他的栽培,他又把这个菜做好一桌,放到房间里,那么这个菜里面有鱼嘛,江南嘛,鱼虾多,旁边就跳过来一只馋猫,要来吃这个鱼,唐伯虎当然就要把这猫给赶走,不能让它吃了,师傅没吃,这猫一窜,朝东墙上的窗口想逃出去,啪,这猫撞一包掉下来了,这猫爬起来往南墙跑,那儿有一窗,啪,又掉下来,猫也撞了三包。唐伯虎自己忘了,自己在练习绘画的时候,在墙上画了三扇窗,这猫也不分出来。这个故事无非是要说明,你学任何一样的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你才会有所成。那么《三字经》接下来还讲述了好多关于学习环境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把一个孩子比喻成花朵的话,那么他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就是花朵所赖以生长、所赖以开放的土壤,我们应该为学习中的孩子,准备什么样的土壤条件?我们应该给他创造什么样的外部环境?请大家听下一讲。
访客您好请您登录!
微信关注波罗慧语每天分享精华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植七步诗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