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清代诗人袁枚吗?

诗人孟浩然,高鼎,袁枚,杨万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_百度作业帮
诗人孟浩然,高鼎,袁枚,杨万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孟浩然,高鼎,袁枚,杨万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孟浩然 唐朝杨万里 南宋袁枚清诗人袁枚晒老友趣事引争吵:好友梦到李香君荐卷
遇到什么事都拿出来“晒”,这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喜好。200多年前,诗人袁枚就在他的《子不语》中“晒”了一位老友私下讲述的一桩趣事——李香君梦中来荐卷,结果引发一场风波。
随园相聚,
讲述梦中奇遇“李香君”
话说乾隆三十五年(1770),当时还在四川邛州当太守的杨潮观来到随园。他和随园先生、诗人袁枚是几十年的老朋友,暌违多年,见面自然无话不谈。杨潮观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
十八年前,也就是乾隆壬申年(1752),河南乡试,41岁的杨潮观出任同考官。考卷看完、等待发榜的那一天,他在闱中翻阅一些落选的卷子。大概是连日劳累,有些倦怠,他居然趴在桌上睡着了,还做了一场梦。他看到一个约莫30岁上下的淡妆女子,穿着一条黑里透红的裙子,乌巾束额,个人不高,可是面目疏秀,一看就是江南人的模样。这女子走到杨潮观床前,揭开帷帐,低声说:“有一份‘桂花香’的卷子,求您千万帮忙,拜托了。”说罢,那女子就不见了。杨潮观在讶异之中惊醒过来,把这事跟其他同考官说了,大家都笑话他,说快发榜了怎么能再举荐卷子呢。不过他心里仍然开始留意起来,果然看到一份落第的卷子上面有“杏花时节桂花香”的句子。他大吃一惊,就特别认真阅看,发现这份卷子答得真好,特别是五道策问回答得尤其详明,看得出作者是饱学之士,并且很有才气,只是因为八股文写得不够好,所以落选了。正巧主考官发现已取中的一些卷子策论写得不好,让各同考官从落第的卷子选出一些好的替补,杨潮观赶紧把“桂花香”那份考卷推荐上去,主考看了很满意,就将这份卷子取中第八十三名。到拆卷填榜时,才知道卷子的主人是商丘老贡生侯元标,他的祖父正是侯朝宗。
侯朝宗和李香君的故事,人所共知,所以大家都说杨潮观梦到的女子一定是李香君。杨潮观听了更是得意,到处向人夸耀,说自己在梦中见过李香君。
看到《子不语》,
老友一团怒火斥责“记录失实”
不过,向袁枚绘声绘色地讲述的时候,这事已经过去十八年了。这十八年间,杨潮观肯定讲过好多遍,每次讲述,可能都有一些即兴发挥,咳唾成珠,有多少版本真说不清楚了。除了自矜自夸,当下得到一点精神慰藉,如风过耳,言者并无别的深意。可是,听者有心。对诸如此类“子不语”的怪力乱神的故事,袁枚向来情有独钟。当时,他饶有兴致地听了,过后,他余兴未减,两次写到这件事。于是,《李香君荐卷》的故事有了文字的形态,定型成为《子不语》卷三中的一篇和《随园诗话》卷八中的一条。《子不语》结集出版后,热心而好事的袁枚,又专门寄了一本给杨潮观,兴致勃勃的他根本没有料到,杨潮观的反应是朝他当头泼来一盆冷水,或者说掷来一团怒火——杨潮观立即托人给袁枚带去一封手书,厉声斥责袁枚记录失实,无中生有,并要求袁枚立即将此节文字“劈板削去”。两百多年后,重读这封信,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写信之时已经年逾古稀的杨潮观的怒气冲冲。
也许杨氏本人当年的“神侃”已经不免添油加醋,经过袁才子的生花妙笔这么一渲染,就更加旖旎动人了。袁枚文字中那股兴致勃勃而又绘声绘色的神情,已经让杨潮观“为之骇然”,忍无可忍。最让杨潮观受不了的是其中两处:一处说他梦见李香君“揭帐私语”,一处说他事后沾沾自喜,“每夸于人,以为荣幸”。又是“揭帐”,又是“私语”,当然不免让人想入非非,甚至联想到床笫之私,岂止是“污蔑贞魂”,简直是“诬蔑交旧”,让杨潮观无脸见人!
这封信开头还挺客气,只是自我申辩,可是写着写着,杨潮观越来越生气,忍不住指责袁枚对老朋友太不够意思,竟然“于笔尖侮弄如此”。末尾,杨潮观又以多年交契的身份,对袁枚婉言规劝,大意是说:《子不语》这类的书名,暴露了你公然“悖圣”、“妄诞”的思想本质,阁下现在名满天下,无人敢进忠言,今天鄙人就要以“畏友”的身份,进一番逆耳忠言,言下大有劝袁枚浪子回头悬崖勒马之意,最后还放出话来,叫袁枚好好反思一下,尽快“赐一回音”。
袁枚反弹激烈,
连回三封信逐条反驳
杨潮观的文才是不错的,有《吟风阁杂剧》32种为证。不过,我觉得这封信写得并不“理直气壮”,怪就怪自己当年吹嘘过头。袁枚读了来信,觉得这老朋友的迂执真是既可气,又可笑。他当下回了信,连续三封信,洋洋洒洒,若算字数,起码是杨潮观来信的五倍。他逐条反驳,时而冷嘲热讽,时而杂以嘻笑,简直是撕破情面了。
袁枚在信中说,《子不语》书中所写的,“皆莫须有之事,游戏谰言,何足为典要”,你居然认真起来,像作经史考据一样字字考订,还为此恼怒,真是迂腐到顶了。做梦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梦见李香君之类的女子,也不足为奇,更不足为羞。这事可是你当年亲口说的,想来当时犹在壮年,“心地光明,率真便说,无所顾忌。目下日暮途穷,时时为身后之行述墓志铭起见,故想讳隐其前说邪?”这几句话是诛心之论,切中杨潮观的心结乃在“名节”二字,痛下针砭,笔锋犀利。
袁枚反弹这么激烈,出乎我的意料,恐怕也出乎杨潮观意料。说实在的,杨潮观并不是一个道学家,更不是卫道之士。从《吟风阁杂剧》来看,他的剧本写的多半是市井细事,借此反映国计民生、人情世态,风格却每出以诙谐调笑,并不是一个板着面孔的人。他的生命中也不乏风流佳话。只是这场争论发生之时,杨潮观已经80岁了,他已步入生命中最后一年,比他年轻的袁枚也已经76岁了。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为几十年前的一场梦争得如此认真,如此动气,真是不同寻常。杨潮观一生颇为入世,在官三十多年,勤政泽物,“廉敏有声”,曾编撰《古今治平汇要》,足见对事功的看重。志书中说他平生雅好著述,好像是致力于立言不朽。其实立言之外,他也冀望立德、立功以不朽,在“日暮途穷”的时候,这种意念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人之常情,袁枚的话稍嫌尖刻,不过倒是得其实的。在杨潮观,日薄西山,当年那个风流自赏的倜傥才子已经销磨殆尽;在袁枚,76岁的老人依然啸傲随园,才子脾气越老越犟。在杨潮观,这是一件关乎名教大节的事,有必要对故人“奉规”、“忠告”;在袁枚,这却只是一件“无甚关系事”,只是“与故人争闲气”。在生命的黄昏,在人生的价值观念上,两个老友之间的分歧终于暴露出来了。
尘埃落定,
二人又多了一层不解之缘
这场争论让我领教了随园先生的率真、好辩和泼辣,领教了他的个性、文风和笔锋,真是不可小觑。他与诸方名流、各种好汉交锋,不依不饶,一枝笔锋横扫无数劲敌,《小仓山房尺牍》中还留有不少这类文字。存世的《牍外余言》第一条,就是替王安石等几位宋代人答辩,在场外旁听几百年前的辩论感到还不过瘾,干脆亲自上场,好辩、好事一至于此!不过,这次毕竟是对老朋友,显然不能穷追猛打,话虽然说得狠了些,也将来信附在后面,颇有“立此存照”之意,最终却有必要作少许让步、妥协,否则,几十年交情真要毁于一旦。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袁枚后来可能对《子不语》中这段故事的文本作了修订。杨潮观来信中说《李香君荐卷》中有“揭帐私语”四字,在今本《子不语》中,“私语”已经变成了“低语”。“低语”虽然也暗示某种亲密关系,却比“私语”少一些亲昵甚至暧昧的意味。另外,在故事最后,今本《子不语》写道:“方疑女子来托者即李香君”。“疑”字用得妙。我揣测原本用字不这么模糊,没有这么大的弹性空间,可惜一时没有更早的版本来作对证,至少就前面例子来说,杨潮观当时所见与今本是不一样的。
这场风波没有使两个朋友渐行渐远。临终之时,杨潮观遗嘱要袁枚为其作传,这就是今存《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的那篇《杨潮观传》。在传中,袁枚自言与杨潮观是总角之交,“性情绝不相似。余狂君狷,余疏俊,君笃诚。余厌闻二氏之说,而君酷嗜禅学,晚年戒律益严,故议论每多牴牾。”言下暗指这场争论。“世之人,游夏交相讥,管晏乃合传,虽异犹同,其即君与余之谓耶?”最终,他们的归宿是求同存异。风波平息,尘埃落定,杨潮观与随园又多了一层生死因缘。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  第三篇
诗风全息作者真实身份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  《红楼梦》除主体文字外还有诗、词、曲、赋、歌谣、谚、赞、诔、谜语、楹联、书启、灯谜、酒令、韵文、古文、骈文、小调、小曲等。《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文学巨著,尤其是诗作,近一百二十首诗,透着灵性,展示出作者超人的诗才。红学家周汝昌、蔡义江分别编著了《红楼梦诗词曲赋赏鉴》和《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中国古典小说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等长篇小说常在每回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来一个“诗曰”、 “有诗为证”。但以往小说中的诗词只是附庸风雅的配角,《红楼梦》作者突破了这个传统,《红楼梦》中的诗词对故事发生、发展、表达主题起着特殊性的作用,诗词已成为全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皇冠上的珍珠,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120首诗歌中,有十几套组诗自清代以来广为传诵。  第一节
红谜唯惧全息论  以诗人的眼界览《红楼梦》简直是个一个诗集,大观园是一个诗的花园,女才子们群芳争艳显诗才,以至于脂砚斋评点“曹雪芹”有“传诗”之嫌。有学者说:“《红楼梦》作者之笔狡猾之甚,隐身著书作诗,滴水不漏,踪迹难寻”, 这是心里话。  无法弄清楚的东西太多了,孔圣人究竟诞生于哪年争论了千年,范文澜《中国通史》:“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鲁襄公二十一年)。”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孔子生年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江晓原先生用目前最先进的天象演示软件,证实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22年。公元前522年换算干支历为己酉年。但东郭先生不査古代日食记录,不靠天文计算,早已在顷刻之间知晓二千五百余年前孔子诞生于己酉年。读者若问东郭先生掌握了什么秘诀?其秘诀,说简单真简单,说玄奥真玄奥,西汉刘安在《淮南子》卷一《览冥训》中透露了个中消息:“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红楼梦》作者生活年代离今日才二百余年,他是谁?这个目标在东郭先生眼里太大了,考索出《红楼梦》作者是谁不算本领,靠史料查出作者生于哪年,不算精明,若远离史料能精确计算出作者生于哪个时辰,方为人间奇士。  东郭先生喜读奇书,嗜好破解古传之秘谶,崇尚西汉奇人东方曼倩。实际上,历代像东方曼倩这样的奇士,在哲人眼里亦奇亦不奇。伟大的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曾说过一句名言:“奇迹的发生,并不违反大自然的定律,只不过是违反了我们目前所知的大自然。”  中国古圣先贤说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与当代科学家说的“宇宙全息统一论”, 其实是大同小异。何为“宇宙全息统一论” ?若用一句话概括:“整体包含局部,局部包含整体”。
  《红楼梦》作者作诗的风格与其所抒发的诗词创作观,全息着作者真实身份。在这一章里,从全息角度亦可证明东郭先生推算《红楼梦》作者问题的正误。  清代的诗词流派如同当代歌曲一样,亦分各种风格。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王士禛倡导神韵说,所谓“神韵派”就是摆脱政治因素,提倡诗应清远、超逸。施愚山曾称赞王士禛的诗说:“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  沈德潜提倡格调说,所谓“格调派” 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伦理思想。沈德潜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他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所谓“调”,即强调音律的重要性, 沈德潜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说诗语》卷上)  翁方纲倡言"肌理说",翁说:“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所谓“肌理说”就是要求以学术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
  研究过诗的人皆可洞悉,这三大诗派与《红楼梦》的作者的诗风非是一家。《红楼梦》里的诗词最吻合什么风格呢?答曰:袁枚性灵派诗风!   袁枚于随园高竖诗帆,大倡性灵诗学。所谓“性灵诗派” 就是不拘格套,强调诗歌创作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袁枚在诗歌中最推崇的是《诗经》,他认为《诗经》三百首都是人民的心声。袁枚主张真正诗歌从心灵出发,他在《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的两封信中,批判了沈德潜“贵古贱今、尊唐抑宋”的复古论,全面的否定了沈德潜的格调说,且标举个性解放的性灵说,又提出"变"是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于古诗词的押韵问题: 各位皆知,诗是必须要押韵的,只有押韵,才合乎于音律,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所以古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创造了诗韵。但是诗词的韵律,尤其是窄韵,还有限韵,是极不符合袁枚提倡的性灵诗派口胃的,袁大才子在《随园诗话》中说:“《诗经》三百篇多半写的是劳苦人和思妇随意言情的事,谁为之规定“格”,又谁为之规定“律”?( 格律: 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而现在谈“格调”的人,能够超出《诗经》三百篇的范围吗”?  袁枚怕“对仗、平仄、押韵”这些形式主义束缚性灵,把诗歌变成文字游戏。我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袁枚的诗论与众不同,是极富个性的。下面必须认真研究的是,《红楼梦》作者的诗论与袁枚大力提倡的性灵诗派相吻合吗?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宝钗说:“我平生最不喜欢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宝玉亦说:“我也最不喜欢限韵。” 宝钗、宝玉,论诗韵、限韵,百分之百吻合袁枚假借他人之囗而抒发。
  在读者眼中《香菱学诗》一回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在东郭先生看来《香菱学诗》一回是作者心灵的窗囗,东郭先生可以把千千万万个红学研究者从作者这一心灵的窗囗一一拋进去,以探究竟。   袁枚关于作诗又首次提出“不可以词害意。”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七中原话是这么说的:“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再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 可使各位心跳加速。 原文如下: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不愧为饱读诗书、深谙“不以词害意”的好老师,香菱亦不愧为聪颖灵秀、极富诗才的好学生。可叹的是,世人有所不知的是“林黛玉”的塑造者就是随园先生。     考证《红楼梦》作者是谁,清人最头痛,程甲本程伟元序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 关于《红楼梦》作者问题,清代传言诸多,高鹗因酷爱《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程伟元与高鹗两大超级学者据史料都难以考证,今人若单凭外证最易受骗,单取内证必入索隐行列。我们必须拿出不是孤证而是海量的内外之证契合无间的实例,唯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禁得起人民的考验,历史的检验。  有学者可能要说:“您的学说真能站住脚吗”? 东郭先生的回答是, 验证真红学与假红学非常简单。《东郭先生红学》可以与任何红学体系进行对决pk。尽人皆知,《红楼梦》中有各种鲜明的观念,你们可以把二百数十年来产生的一切红学包括《东郭先生红学》,与《红楼梦》文本中的观念两相比照,细心审视,看谁的学说与《红楼梦》文本契合无间。假红学无数,真红学只有一个,能站在央视讲台上讲红学,所讲的不一定是真红学,我们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但仅有论点却拿不出一点点证据,这比漏洞百出的“新红学”还要惨不忍睹。真红学必须与文本契合无间,契合无间者必是真红学。
  闲言少叙,我们再深入《红楼梦》取内证合外证。 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常常苦吟诗句,遭到大观园众女子的嘲笑,被宝钗戏称为“诗魔”。《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梦中得诗是这样说的:“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写出,………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栾(囗中有个栾)!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各位注意的是:清代诗人中唯袁枚推崇醒语不如梦语!话虽这么说,但拿不出证据那是忽悠。有人说,没有证据别说话,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句话真是智论。东郭先生且出示《随园诗话》为证,卷三讲到诗人梦中作诗的情景:  梦中得诗,醒时尚记,及晓,往往忘之,似村公子有句云:‘梦中得句多忘却,推行姬人代记诗。’子谓此诗固佳,此姬人尤佳。鲁星村亦云:‘客里每先顽仆起,梦中常惜好诗忘。”狄梦松,清朝的探花,梦中得句云:“众鸟归来托,繁林得所天。” 后来会试时,诗题刚好和梦中得句意相合,韵限“天”字,十年寒窗,一举成名。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又记:“溧阳狄梦松梦中得句云:“众鸟归来托,繁林得所天。”初不解所谓。后会试场题与前诗意相合。韵限“天”字,即用梦中句。试官以其诗暗合圣意,遂入选,旋官翰林。”  美国纽约市“四海诗社”名誉主席陈葆珍女士在《梦与诗-------
袁枚《随园诗话》读书札记之五 》中又说:  最近,我读《随园诗话》,发现古时有不少诗人在梦中也经常背诗和作诗。………… 秀才陈竹士在吴城碧凤坊投宿,梦见一女子在窗外且泣且吟:“昨夜春风带雨来,绿纱窗下长莓苔。伤心生怕堂前燕,日日双飞傍砚台。”清晨,他告知主人,主人说:“此乃亡女所作。” …………如此这般,与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所写的差不多。我有点怀疑是否可信。而袁枚还在继续说他的梦的故事:…………  再一次深入文本,《红楼梦》作者借林黛玉之口直接批评了两位诗人-----李商隐和陆游。请览《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而对陆游,当香菱表达:“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话未完,林黛玉却是当头棒喝!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喜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两句诗的原因是什么呢?  陆放翁这两句诗,对仗得十分工整,“林黛玉”为何要批判?原由根底就在于,袁枚在《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五批评陆游说:“莺老莫调舌,人老莫作诗,往往精神衰,重复多繁词”。   陆放翁这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红楼梦》作者为何要进行批判?《红楼梦》作者认为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陆放翁这两句诗是没有意境,不见情感的文字游戏而已,这必要与其性灵说背道而驰的。我们不管袁枚评判陆放翁持论是否公允,评论是否精当,且能得知袁枚对陆游的诗曾经严厉的批评过就够了。  鲁迅先生曾这么说过:不管“红学家”的研究成果有多大,不管“红学”的争论有多么激烈,大家其实都有一个一致的观点,那就是真正能够解读《红楼梦》之谜的金钥匙,最终还是在《红楼梦》文本当中。
  我们再一次深入文本之中,《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中,那里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好诗,终是小家子气。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亦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    且来看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四中是怎么说的:“诗虽贵淡雅,亦可有乡野气”,“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于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却说:“诗宜朴不宜巧。”  清代诗坛虽派别林立,蔚为大观,但袁枚论起诗来鲜明夺目。东郭先生举大量实例证明,《红楼梦》作者与袁枚论诗风格,堪称契合无间。  《红楼梦》含有大量诗词曲赋,这些诗歌多为精品。有人说,单以《红楼梦》的诗词而论,曹雪芹已不愧称为清代的大诗人。  钱仲联先生在《袁枚新论》中说:“袁枚在诗坛上标榜声华,自树旗帜,开创出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其倡导的“性灵”说,主旨是强调诗人应具备真情感、妙诗才和独创性。其诗作清灵隽妙,善解人意中蕴结,“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雍正、乾隆时期,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诗论观点经过短暂的流行,又迅速显示出其理论和创作中的流弊。在这种情况下,袁枚以其新颖通脱的诗说和才气横溢的诗作跃上了诗坛。”   《红楼梦》作者通过香菱学诗这一回的描写,直接阐述了他对诗作的观点,以至于脂砚斋甚至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综上两述,足见《红楼梦》作者对诗的喜爱程度。可以说袁枚嗜诗如命与传诗不倦的风格明目张胆在《红楼梦》中展示出来!  郭沫若先生曾在《读随园诗话札记》六《谈林黛玉》中说:“明我斋诗所咏毫无问题是林黛玉,而袁枚却称之为校书,这是把红楼当成青楼去了,看来袁枚并没有看过《红楼梦》,他只是看到明我斋的诗而加以主观臆断而已。”  百年红学界,众学者一囗咬定袁枚没有读过《红楼梦》,咬就咬吧有什么办法呢!有读者可能要问,有没有什么办法不让他们继续咬下去呢?当然东郭先生是有办法的,且这么说:“袁枚既然未曾读过《红楼梦》,那么,宝钗、黛玉为何喜拿袁枚的论诗观点论诗呢?这不足以证明《红楼梦》是袁枚作的,而假托雪芹之名吗!”  东郭先生若这么提出问题,他们就不再咬了,可以说无一不松囗了。但是囗是松了,反过来却又要一囗咬定:“袁枚不仅读过《红楼梦》,还曾用功研究过《红楼梦》,袁枚自己的那套诗论肯定是学习曹雪芹的。”如此灵活的转变学术态度,可能是某学者的看家本领吧!   袁枚又提出好诗的标准:“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诗境最宽”,“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 袁子才的《随园诗话》内容丰富, 其见解,东郭先生不敢说精辟, 但其论诗“独道”二字是特色。就是因为袁枚论诗有独道性,辨别《红楼梦》是否由他所作最有说服力。  第二节
骈文惊醒梦中人  《红楼梦》运用骈文非常广泛,值得我们注意留心!《红楼梦》这部书无论是说理议论, 还是人物形象描写、景观描摹,都使用了骈词俪句,作者在偶句、藻饰、用典、声韵要素上都体现出极高的水平。于景祥教授是中国骈文研究专家,李萍《&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中说:  于景祥在《〈红楼梦〉与骈体文》(《红楼梦学刊》1991 年第1 辑) 中认为,就表现方法上看《红楼梦》中用骈文描写景物时,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切合场面、气氛及人物心境;用骈文描写人物时,个性化色彩非常强烈;用骈文叙事,使小说在表现形式上灵活丰富;用骈文来议论,行文清峻通脱。就骈文四要素的把握方面看《红楼梦》中的骈文对偶既灵活多样,又工丽精警;用典既含蓄典雅,又恰如其分,与小说情节、气氛融合无间;在辞藻上既精美华丽,又文质彬彬;音韵方面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骈文盛行于六朝,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其次是讲究对仗的工整,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又要讲究声律的铿锵 。  六朝骈文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庾信有一篇骈文作品堪称典范: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程据上表,空谕雉头;王恭入雪,虚称鹤氅。未有悬机巧绁,变缪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白龟报主,终自有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日?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出自《六朝文絜 》卷六 ,这是庾信(513—581,字子山)为了答谢北周赵王招赐给他一身棉衣而写的一封信。这在六朝骈文中属于短篇,却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章。可以从中看到这种文体的一些特点: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如“程据”对“王恭”(人名),“千金”对“百结”(数字),“白龟”对“黄雀”(动物)。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东郭先生著《东郭先生红学》讲究四个字,“合若符契”。袁枚于文学是以诗称雄,他是否喜欢骈文呢?若他酷爱骈文,写的水平又如何呢? 袁枚个性极强,是个玩世不恭的才子,一身竟刺的稀有物种,不入其眼的言论、规则,举不胜举。袁枚作诗提倡“性灵”,如果他认为骈文规矩太多拘束情感的抒发,且极力批判骈文体裁,那么这就与《红楼梦》文章的特征不合,足可证明《红楼梦》不可能是他作的。如果袁枚却喜欢骈文,但创作水平一般远逊其他文人,这亦不与《红楼梦》骈文水平相合,亦可证明《红楼梦》非出自袁枚之笔。
  百度上说:清中叶袁枚、邵齐焘、齐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八骈文家的并称;由清吴 编《八家四六文抄》而得名。“八家”骈文多歌功颂德、应答酬谢之作,“饰其形而遗其意”,文学意义不大。袁枚、洪亮吉、吴锡麒、孙星衍却有反映社会生活之作,较为活泼、清新;尤以袁枚为好,其文“能于骈体中独抒所见,辨论是非,纵横排荡,纯以神气行乎间”。
  袁枚不但是清中叶骈文八家之一,而且是清中叶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_  苏州科技学院路海洋老师是研究袁枚诗文的专家,他在《袁枚骈文主张与骈文创作艺术》摘要中说:  清中叶是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骈文史上最有分量的骈文大家多半产生于这一阶段,而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骈文观上,袁枚主张文分骈散是自然之理、骈散系出一源且各有价值、骈散代雄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袁枚骈文形成了流丽浑脱的风格特色,这是他在规抚以唐宋骈文家为代表的历代前贤、综取经史百家各种精粹的基础上,发挥才情、熔裁学识、涵纳个性而刻意创辟的结果。袁枚骈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句式灵活多变、俪体散趣及议论自铸伟词、奇纵融通两方面,最能体现其特色与优长。要之,袁枚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大家,《小仓山房外集》也称得上是一部独标高格的经典之作。  袁枚认为骈体并不是过时的衰文,他为了争取骈体与散文同等地位,列举了自然界之万物奇偶相生之理,为其名正言顺。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一说:  文之骈,即数之偶也。而独不近取诸身乎?头,奇数也;而眉目,而手足,则偶矣。而独不远取诸物乎?草木,奇数也;而由蘖而瓣鄂,则偶矣。山峙而双峰,水分而交流,禽飞而并翼,星缀而连珠,此岂人为之哉!古圣人以文明道,而不讳修词。骈体者,修词之尤工者也。六经滥觞,汉魏延其绪,六朝畅其流。论者先散行后骈体,似亦尊乾卑坤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袁枚骈文何以称冠?袁枚的女弟子金纤纤曰:"余读袁公诗,取《左传》三字以蔽之,曰:“必以情。”金纤纤评价得极为贴切、准确。袁枚抓住了诗文创作的灵魂。  袁枚执文坛牛耳近50年,他与蒋士铨、赵翼合称"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赵翼与袁枚交密,二人对袁枚甚为服膺,同时代的其他士人对袁枚亦评价甚高。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中称袁枚:“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诗歌,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王昶在《湖海诗传?薄褐山房诗话》云:袁枚诗“才华既盛,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不必尽遵轨范。且清灵隽妙,笔舌互用,能解人意中蕴结。”《清史?文苑传》中评价袁枚是,“所为诗文,天才横逸,不可方物。然名盛而胆放,才多而手滑,后进之士未学其才能,先学其放荡,不无流弊焉。其神道碑、墓志铭诸文纪事亦多失实。惟骈体最工,论者谓抑扬迭宕,深得六朝体格。”  欲研究袁枚的骈体文,以骈体文文集《小仓山房外集》为主要研究资料。   考论袁枚对骈文的看法,行文这里,东郭先生刺袁枚几句,反正他亦听不见了。袁枚这个人论诗、论文章左右逢源才气纵横,写小说文思精妙高雅,才情气贯长虹。袁枚一生为人重情讲义,又敢于冒灭九族之险大胆赞颂、凭吊抗清英豪于《红楼梦》中,展示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但东郭先生对袁枚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东郭先生对他太过于狂放不羁,甚不服膺。其人狂放到什么成度呢?袁枚颇好议论,其狂文评判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甚广,并对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方方面面指手画脚令人咋舌。  何人不知,凡夫俗子的智慧是有限的,袁枚所知道的,东郭先生皆知,袁枚所不知道的,东郭先生还知道,否则,俗语说:“一个人藏东西,十个人难找,”袁枚往小说中藏“东西” ,令乾隆、和珅、纪昀迷糊,东郭先生却能屡屡猜中;若明代文学家往小说中藏“东西”,让他猜猜,东郭先生不是藐视袁枚,命中率基本等于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东郭先生敢点评红学正误,却不敢去评论数学领域问题。袁枚若论数学的智商不如祖冲之,书法之才不如王羲之,学习外语不如胡适之,天文悟性不如李淳风,习禅不如六祖惠能。袁枚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与评论文学上,当个有气节的作家、书商是个好材料。中国历史上堪称“才子”者灿若星辰,不胜枚数,不过, 敢万事随心像袁枚这样的人不多,他是个有大缺点的文学家。  当代某些学者却酷似袁枚,他们仍对祖国传统文化乃至孔子、老子、佛祖、不无微词。东郭先生认为当下不是二十世纪了。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作为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他的智商是无容置疑的,杨振宁先生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佛学”。佛学必超哲学、科学,它博大精深,微妙难思,用语言文件难以表达。佛教的教义、教理是亘古而不变、历万劫而不衰的真理。 ------摘自 沙洲(寂东)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爱因斯坦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道德经》  近代科学界被公认智商最高的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佛祖、老子、孔子、却十分尊重。东郭先生不理解的是,难到说某些学者的智商已超越了爱因斯坦不成!如果你们的智商果真超越了爱因斯坦,请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几次了,不妨告诉东郭先生,一起高兴高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袁枚若生在当今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是探囊取物。袁枚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段,创造出了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小说。 周汝昌在《红楼梦艺术:"诗化"的要义》中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所谓诗,不是指那显眼的形式,平平仄仄,五言七言……等等,更不指结社、联句、论诗……等等场面。是指全书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诗的,所现之情与境也是诗的。  袁枚诗心一片,描写人物及其活动入诗境,他在小说的诗化艺术上,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红楼梦》堪称是中国第一流长篇诗化小说。
  一乡情愿。
  李晓芳 《论诗词在&红楼梦&诗化风格中的作用》中说得极透:  丰瞻深奥的《红楼梦》一书,塑造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然而并不能为现实主义所涵盖。曹雪芹是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把握人生,突破了旧小说传统的说故事性质,使小说形成了一种诗的意境,具有了鲜明的诗化风格。这种诗化风格的形成,与作者运用诗的笔法、诗的构思有关,也与小说浑然一体的诗词曲赋的运用密切相关。曹雪芹自觉的以诗作喻,用诗词塑造诗意人物、营造诗意环境、构筑诗化情节,使小说写实中带梦幻,冷静的剖析中又带热烈的抒情,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  新红学之“高论”,曹寅的孙子“曹雪芹” 是什么特异天才、什么天才级大文豪!这种论述只是一首梦幻交响曲。各位只要细览周汝昌的《红楼梦艺术:"诗化"的要义》结合李晓芳 的《论诗词在&红楼梦&诗化风格中的作用》再读一读封万超先生的论文,就可以把红学家们从梦幻中唤醒。  封万超先生在《春墨写性灵--袁枚的人生与诗学》中说:. ‘性灵说’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诗学,与袁枚的诗化人生相适应,他的文学,也明显地呈现为人生的诗化,无论文学主张,还是文学创作,都是一己情欲的延伸,是自我个性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文学为人生的姿态。正是在这一点上,性灵说明显区别并超出当时流行的神韵说、格调说和肌理说等文学思潮,以虎虎生气吸引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红粉缁流的广大文学同好,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最后一道夕阳回照式的辉煌图景。  《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实在是有太多的谜团。19世纪初年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当今应该说:开研《红楼梦》,不懂“性灵”必枉然!  姬健康先生学识渊博,对红学很有研究,他在《浅议红楼诗风》中提出:文学界有一句名言:“诗言志”。此话最早出现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后来理论界将其含义加以多种阐述,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心思想就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哪怕是无病呻吟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就形成一种本人独有的气质,术语称“风格”,或明丽,或婉约,或豪放,或激越,或质朴,或晦涩。假如敦氏兄弟真有一位写出了举世无双名作《红楼梦》的“曹雪芹”朋友,他的诗风又是怎样的呢?虽然“曹雪芹”没有留下什么文字可以供后人借鉴,但有敦诚的诗可参证: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樊篱。《寄怀曹雪芹》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挽曹雪芹》  诗里都提到了唐朝诗人李贺(家居河南昌谷,又称李昌谷);凡学界皆知,李贺诗名虽震,用词瑰丽奇峭,锤打苦吟,但过分流于晦涩,刻意雕琢,堆砌词藻,气韵阻滞,从古人杜牧到今人钱钟书都有类似的评价,而敦诚作为“曹雪芹”的诗友,对于其诗风肯定是把握精准,不会随意褒贬的。如果说《红楼梦》是“曹雪芹”所撰,里面的诗词曲赋不下几十首,完全可以对照出其诗韵风格;你不能说平时写诗是“李贺遗风”,写小说时就“李杜文章”了,这就是纯粹的诡辩;通览《红楼梦》中诗词,有没有一点李贺“鬼气”呢?只要稍有一点文学底子的人都可以看出它的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抑扬顿挫,韵律生动,与李贺诗的诘屈聱牙、生涩拗口完全是两回事,不管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还是海棠诗社的歌咏,莫不朴实流畅、朗朗上口,《好了歌》更是口语化了,“牛鬼李贺”的“曹雪芹”能写得出吗?这是要打大大的问号的。从诗风来分析,“曹雪芹”就不可能是创作《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我们的曹学家、红学大老硬是可以根据一些诗序、贴条,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不作科学对比和文本研析,就将《红楼梦》著作权强加给“曹雪芹”,实在是文化史上最诡异的事情。  《红楼梦》的作者最崇尚谁的诗风呢?换句话说,《红楼梦》里的诗词最接近于什么风格呢?我们不用猜谜,寻觅,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时所道出的一番诗话就是作者的诗风、诗道,我们不妨翻到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借黛玉之口阐述他的诗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说她喜欢陆放翁的诗,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里面提到了十个诗人: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刘禹锡、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虽然这十人诗风稍异,各有千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究音律,俊逸清朗,通俗流荡,文采斐然,与李贺的诗风是大相径庭的。试想,一个推崇、模仿李贺的诗人在著书大谈作诗奥义时竟然只字不提他心中的偶像,这说得过去吗?只有死硬认定“曹雪芹”的人才会这样下结论,且根本不管不顾文本留给我们的证据。  而香菱学诗的故事还没有完,在接下来的一大段情节描写中,作者将其中一个诗人作出特别的强调,他就是老杜,我们知道是杜甫。你看: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杜律”自然是上面黛玉提到的“老杜七言律”;讲了一大段故事后,作者还是没忘了“杜律”:  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交代完这些后,作者第三次提到了杜甫: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笔者注:指杜律),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作者在十人中单挑杜甫出来绝不是随意落笔的,因为作者有他的情结、他的倾向。  姬健康先生看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红楼梦》作者不具有李贺的诗风。二:《红楼梦》作者极推崇杜甫。  东郭先生给各位解答姬健康先生提出的问题,东郭先生首先取销自己的一篇200字的考证。古人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东郭先生且引余群先生论文作答:
  余群先生在《语必惊人总近情——袁枚对杜甫天性多情的推崇及其对后人的影响》一文中说:  杜甫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深受后人的喜爱,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这种赞誉一直集中在他的诗歌上,而不是他本人身上,即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有情之人来看待。此种情形直到清代中叶的大诗人袁枚的出现,才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作为性灵派的领袖,袁枚独树一帜,以“情”作为论诗的核心理念。另外,他对情的理解已从对诗歌的关注转向了对诗人的关注。袁枚以“情”作标准,评论最多而又评价最高的一位诗人就是杜甫(仅《随园诗话》[1]中就出现“少陵”57次、“杜甫”9次,“李、杜”并称25次,不包括以“杜”来代称杜甫的情况)。他不仅称杜甫是天性多情之人,而且还对杜甫之情的多重内涵赋予了新的解释。   东郭先生希望研究红学的学士们有时间最好先阅读姬健康先生的《浅议红楼诗风》前一段文字,再通览一遍余群先生的《语必惊人总近情——袁枚对杜甫天性多情的推崇及其对后人的影响》考论全文,即便在盛夏暑热之日读之一过,若饮薄荷散,透体生凉,红学诸“热疑” 之症可尽消矣!  东郭先生行文这里,得诗一首,题曰:  雪芹弄笔崇子美,随园何尝不喜杜!  莫道曹郎是寅孙,亦须诗处洞悬殊。  考内契外入全息,言离野史归正路。  唯有金陵好风月,东君邀我仓山住。  第三节
贯称老杜惊世眼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十二?三九》中列举了好些古诗中邻韵通押的例子,原文如下:  偶见坊间俗韵,有以“真元”通“庚青”者,意颇非之。及读《   三百篇》,爽然若失。“山榛”、“隰苓”,“十一真”,通“九青”。“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是“一先”、“十一真”、   “十蒸”俱通也。《楚辞》:“肇锡余以佳名”,“字余曰灵均”;“八庚”通“十一   真”也。其他《九歌》、《九辨》,俱“九青”通“文元”。无怪老杜与某曹长诗,   “末”字韵旁通者六;东坡与季长诗,“汁”字韵旁通者七。   东郭先生在这里不是想和大家讨论韵律问题,引这条袁枚论述邻韵通押,是让各位知道一个细节问题,袁枚当一提起杜甫时,常常热情的习惯性的称杜甫为“老杜”。 那么,袁枚在《红楼梦》中又称杜甫为“老杜” 吗?照常不改口!兹引录《红楼梦》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原文如下:黛玉道: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  各位皆知,警察侦破刑事犯罪案件,一个细节决定胜负,一个细节决定一切。行文至此,东郭先生若说《红楼梦》不是袁枚作的,各位决不会同意吧!  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范蠡年轻时,拜辛文子为师,研习治国方策。公元前495年范蠡携文种远赴吴越。范蠡和文种一起给越王勾践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灭吴后,范蠡会合从吴宫逃出的西施,悄悄离开了胜利之师,沿着古吴河水泛舟五湖。    范蠡隐遁,越王勾践对为复国立下赫赫功劳的文种说: “当初你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范蠡临走前告诫文种要知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仍执迷不悟,果然,不久文种被勾践赐死。  东郭先生伐“新红学”,撰文12章。这12章,可当灭“新红学”12个计策。其实12个计策不必全用,若仅使用其中3个计策就足以灭红学界的“夫差”。  袁枚诗赞金陵第一名胜---莫愁湖:“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公元2014年10月,灭“夫差”之时,正是东郭先生会合南施泛舟莫愁湖之日。
  诗人心中都有自己推崇的诗人,不仅袁枚这样,毛泽东主席亦有自己推崇的大诗人。《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洪烛先生说:“据我所知,毛泽东从少年到晚年,对屈原的作品百读不厌,屈原的政治思想,人格情操,文学精神都对毛泽东产生过深刻影响”。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明、博古、洛甫等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由于教条主义理论“完备” 且影响长久,所以教条主义在党内根深蒂固。毛主席为了揭示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的严重危害,于1941年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他老人家以整思想不整人为基调,狠戳假马克思主义的痛处。延安整风,毛主席着重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红学界的洋博士胡适之先生只懂哲学辩证法,却不懂红学辩证法,更不知把科学考证的普遍真理与诞生于文字狱盛行时期的“真事隐”类小说具体考证相结合。胡适所犯的错误就是把科学考证教条化,“新红学”穿上“科学考证”的外衣,其实就是‘假科学考证’。 胡适把科学考证教条化造成“新红学”胡闹红坛近百年,红学界亦应该亦必须来个“红学整风运动”, 东郭先生这部书亦可以冠名《红学整风》。  毛泽东主席在战友的大力支持下,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路线。东郭先生的战友不知在哪里?刘梦溪先生曾慷慨的说过:孟子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是这种“敬”的精神;陈寅恪毕生守持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是这种精神;《红楼梦》中鸳鸯宁死不做贾赦的妾,同样是这种精神。学者有了这种精神,可以不盲从,不屈从,不妥协,不曲学,不阿世。为了守持这种精神,必要时可以“一死从容殉大伦”。  《论语》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东郭先生可以改变心情,但绝不改变目标,他要和未来的战友们或许能与暂且奉行“新红学” 的学者们殊途而同归共游真理的大海。正如鲁迅先生一首诗里说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四节
雪芹厌白居易意若何  东郭先生继续“整风”!姬健康先生说:“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时所道出的一番诗话就是作者的诗风、诗道。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提到了十个诗人: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刘禹锡、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   不知各位注意又一个细节否?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红楼梦》作者一没提李贺,大诗人白居易何人不晓,奇怪,亦没提!《红楼梦》作者因为什么不提白居易?惟东郭先生知道原由!  袁枚在《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五中说:“莺老莫调舌,人老莫作诗。往往精神衰,重复多繁词。香山与放翁,此病均不免”。香山,即唐代的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放翁,即宋代的陆游()。读袁枚《随园诗话》 补遗卷四又可知袁枚原来看不上白居易。原文是这样说的:“白居易作学士,自称家贫,求兼领户曹。上许之。守杭州时,余俸太多,存贮库中,后官亦不便领用。直至黄巢之乱,才用为兵饷。……余尝读《长庆集》而嘲之曰:‘满口说归归不肯,想缘官乐是唐朝?”  郭沫若先生在写于一九六一年的《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还曾为白居易辩护,刺了袁枚一句:“把白居易说成了贪官污吏,不用说在显示袁太史的‘三十三而致仕’(袁枚有图章刻此六字)的洁身自好。”  白居易是清官还是污吏,不在本书的考论中,各位能领悟其中的玄机就算大有所得。  第五节 诗多词少泄天机  袁枚不仅是一位大诗人,又是一位“诗”的评论家,且好为人师。《红楼梦》书中有著名的“香菱学诗”一节,黛玉教香菱作诗,实际上就是袁枚的“老毛病”又犯了。如果黛玉教香菱不是诗,而是词,完全可以证明《红楼梦》非袁枚所作,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宁夏江《真情真性
率尔自然一袁枚词赏析》一文中说:“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兴趣确实在诗而不在词曲上”。   《红楼梦》之前的清代编辑或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般多以词开篇明义。如清版《三国演义》引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卷首开场词。《金瓶梅》全称《金瓶梅词话》,崇祯本100回回前共用词40首、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回前不但无词,全书之词亦甚少。《儒林外史》是清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者吴敬梓比袁枚大15岁,两人都是久居南京秦淮河畔的外乡人。《儒林外史》第一回亦是以词开篇:“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贵显无凭据,费尽心机,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又是以一首词结尾:“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尽人皆知,《红楼梦》第一回中第一首诗词,是诗,而不是词。作者又是以一首诗结尾: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袁枚一生著述甚丰,且体裁多样,诗、古文、骈文、尺牍、诗话、八股、考证,笔记小说,皆有集子,奇怪的是,却无自己的词集。这说明袁枚重诗而不重词,但并非袁枚不会填词,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收录两首自作词,其中一首为《满江红》。袁枚三十三岁的时候,与王氏姑娘失之交臂!于是他提笔写了这一首词,表示惆怅之情: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曾记得,庵门初启,婵娟方出。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问妲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  既已别,还相忆。重访旧,杳无迹。说庐阳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日辽东学者刘绍福先生来访,当日我去闾山天仙观未归;刘绍福与门徒崔宾论起真伪红学问题,崔宾对其说:“真红学似如凤毛麟角,稀有难见”。刘绍福问:“那么怎样辨别真伪呢?”崔宾答:“用我师话说:这比计算1+1=2还要简单!刘绍福问:“怎么个简单法?”崔宾答:“自古迄今提出《红楼梦》作者候选人有三十几位,主要有纳兰性德、吴梅村、冒襄、方以智、洪昇、胤礽、曹寅、曹颙、曹頫、曹頫子曹雪芹;这十佳候选人都有姓名字号、生晨八字、个性主张、及有诗词文选遗世,只要将可能的作者候选人不可片面必须方方面面立体式跟《红楼梦》文本比照,真伪立判。”刘绍福问:“这十佳候选人你曾一一对照文本了吗?”崔宾答:“曾认真对照,这十佳候选人与文本整体均不相合,因此这十人可从《红楼梦》作者之候选人中排除。”刘绍福问:“康雍乾三朝共计一百三十三年,诞生的才子多矣,你可知何人方方面面与文本相符?”崔宾答:“唯我师提出的大诗人袁枚,用文本一照,果然方方相应,面面契合,《东郭先生红学》一书,又可称为《作者宝鉴》!”刘绍福问:“袁枚不仅诗文俱佳,而且嗜好写小说,为何二百数十年来竟无一人怀疑他是《红楼梦》作者呢?”崔宾答:“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袁枚这一策略,不知骗过了多少无漄过客!袁枚撰《红楼梦》时已是名公巨匠,他的计谋极有诈力,宛如某公安局长做案,群众又一心指望这个公安局长迅速破案,心灵朴实的群众岂能架住公安局长一顿顿忽悠,这个公安局长能长期逍遥法外,不奇怪吧!”刘绍福问:“你师善辨假语村言,独能神交古人,洞悉红楼造化,不知常读何书?”崔宾答:“周易”。  次日,刘绍福求道于东郭先生,尽兴交谈,不禁心旷神达;据说刘绍福返回住所,两月不曾出门,望月浩叹:我研究红学一直执著曹家,十二年来难以释怀,自从一见东郭后,方知错用心,“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我四十七岁才明白红学为何物矣!”  第六节
谈项羽验红学  若你是个智者,轻而易举地以诗当窗即窥《红楼梦》作者真面目。考据易精不易繁,从诗的角度考证作书人,正文就撰到此吧,且听东郭先生:“忙里偷闲谈易道,旁敲侧击阐玄机”。  各位皆知,东郭先生著书立说,好谈《易》。自河出图伏羲画卦以来,《易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易学大致分为象数、义理二大派别。东郭先生为何喜《易》呢?《易经》在东郭先生眼里不是卜筮之书,东郭先生认为人间动物有亿万种,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在于较善于思维,《易经》就是如何获得正确思维的工具。拿项羽作个比喻,项羽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曾一度左右过历史的进程。项羽打仗一流,但对于“天地法则”的大事却一窍不通。
两千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坑杀殆尽,这是一场旷古罕闻的大屠杀。《周易?系辞传》中有一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孔子曾经这样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茫茫苍天无声无息,却让一年四季一直运行,让万事万物生长发育,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啊!《尚书?大禹漠》中讲:“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项羽违背天意、 民心焉有不败之理。项羽当年若读读《周易》,就可避免别姬是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项羽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相应,故问鼎咸阳。但《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项羽却与这句话相违,所以乌江渡口为项羽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周易》为何能指导正确的思维呢?《周易.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周易》是依据天地法则制造的,故《周易》与自然规律相合,若某人的思维合乎自然规律,那么,必定是正确的。 汉朝有个京房,研究卜筮的人都了解他,京房是汉代易学象数派代表人物,京房从焦延寿学《易》,深得焦氏《易》学“真谛”。 《汉书?京房传》焦延寿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焦延寿看出京房所处的不是五帝时代, 京房又擅长于灾变,且又“不明乎消息盈虚之理、语默进退之机”。 京房以《易》过多干政属于逆行,最后结局果然不出焦氏所料。焦延寿才是真正的易学通家,京房只精《易》之皮毛(术数),不明《易》之精髄(心筮)。  政治与易无殊,易经阐阴阳消长之理,政治讲进退存亡之道,故精于易者见政治而洞然,深于政治者见易亦可契悟。西汉张良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的弟子,张良是真正达易之人,他为历史表演的阴阳、进退、存亡之道,闪烁着易理的光辉。《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易》之“髄”在于一个“变” 字,张良对时代的局势有精确的认识,善于根据时局的变化而变化,言行合乎“变易”法则,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古人对大自然是敬畏的,今人却不与天地自然合谐相处,肆意妄为破坏自然生态。古人的伟大在于知道要与大自然合拍而相应,故《逸周书?大聚篇》中有这样的思维: “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今人不但不敬畏大自然,还要战天斗地,这是不懂易理啊!什么是易理呢?简单的说,斗柄指东,春燕北飞,斗柄转西,秋鹤南归,皆合易理。以军事来说易理,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当合乎易理,而《出师表》却违反易理。曹魏本来强大却与之大打消耗战,其结果只能是蜀国越来越弱,曹魏越来越强。诸葛亮六出祁山,这就等于秋天的鹤不往南归,却往北飞,焉能不亡。但诸葛亮《出师表》字里行间荡漾忠贞壮烈之气,感人肺腑,令人肃然起敬。  今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胡耀邦在延安时期,毛主席问他,什么叫军事?他讲了书本上的很多,毛说,“没这么复杂,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毛又问:什么叫政治?胡又说了很多,毛说:“没这么复杂,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军事精英、政治专家们视政治与军事“博大精深”, 而毛泽东主席把军事与政治的玄机只二八两句话竟然抖落得一干二净。诸葛亮为何星落五丈原?只缘历史没有给他机会读《毛泽东选集》。  《易》就是以简单的阴阳爻,来表示事物规律,简单是易学的精髓。  毛泽东是研究辩证法的大师,所以他老人家有高屋建瓴的能力,有高度概括的智慧。马列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主曾张用“一分为二规律”取代“对立统一规律”的译法。  《易经》就包含着“一分为二规律”。《易经》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转化,老阳转少阴,老阴化少阳。  中国人熟悉西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但知道太极图蕴含辩证法的三大定律的人就稀少了。讲到西方辨证法,它是从哪儿来的呢?当然是从西方来的。西方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西方哲学的三大定律,是取自黑格尔的辨证法。大家读过康德的书吗?黑格尔是康德的学生,康德说得很清楚,他是从中国的文化中学到了辩证法,实际上,西方哲学的三大定律是化了装的中国文化。十九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与科学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实他们没有把中国文化精髓的部分学去,中国的圣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面已经把宇宙的基本规律描述出来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十一世纪,西方的思想家与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了。  《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吉凶,这里作“得失”讲。就是说,只要了解《易经》规律,就可以合应自然的规律,合应自然的规律,就可以知常达变,这样研究红学就相当容易了。  东郭先生初读《易经》象天书,入门的钥匙是--系辞。研读《易经》,《系辞》是下手处,因为《系辞》是孔子与其孙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把《系辞》翻烂,必窥《易经》堂奥。  第七节
拿《易》再驳新红学  东郭先生费尽心机谈易,非为谈易而谈易,东郭先生欲传达各位的信息是,学易之人,眼光犀利,知常达变,所谓:“双眼若将洛水洗,一生不受脂砚欺”。这一章就要告一段落,东郭先生用易理再“刺” 一下胡适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兼以易理角度答姬健康先生提出的问题
:“试想,一个推崇、模仿李贺的诗人在著书大谈作诗奥义时竟然只字不提他心中的偶像,这说得过去吗?”
  各位且看敦诚的诗: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樊篱。《寄怀曹雪芹》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挽曹雪芹》  “直追昌谷破樊篱”,“昌谷” 二字须解释一下,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因其家居福昌昌谷,后世故称他为李昌谷。  敦诚又是谁呢?这个人可是个人物。敦诚(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1791)字敬亭,号松堂,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之弟。敦诚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二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二十四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  据红学家经常览阅的《四松堂集》抄本与《鹪鹩庵杂诗》等等资料记载,曹雪芹是敦诚在宗学(宗学是清皇朝为宗室子弟所开设的官学)里结识的朋友。当时,曹雪芹在宗学里当差,敦诚、敦敏两兄弟在宗学里学习,由于双方的脾气、爱好相投,逐渐成为要好、知交。  敦诚与穷得举家食粥的曹雪芹是挚友,不合易理呀。东郭先生再一次告诉各位,有关记载曹雪芹的身世、年龄、胖瘦、酒量、死亡时间、葬礼、等等等等历史资料统统都是伪造的。  东郭先生拿易理推之,以破伪造之谜。胡适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师徒二人考证曹雪芹穷得家徒四壁、举家食粥,甚至许多红学家认为曹雪芹是饿死的。令东郭先生可笑又可叹的是,曹雪芹为何穷得如此狼狈不堪呢?胡、周两先生答案是,曹家几度被抄没,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家一蹶不振。据东郭先生研究,曹家满门败落,说曹家某人三餐食粥,可以相信,但说曹雪芹穷得举家食粥却不相应,怎个不相应法呢?周汝昌先生考证曹雪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是什么“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美食专家……等等,周老的考证完全正确,句句说到点子上。鲁迅先生是大文学家,他说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 有清三百年文学之冠冕”。 鲁迅先生对曹雪芹的文学才能亦评价得极公允。
  曹家的雪芹有盖世文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样样精通,为什么会被饿死呢?曹郎可不是生逢战火纷飞的乱世,而是生活在大清最最盛世时期,且与显赫一时的二敦兄弟为挚友,又怀如此天才,他若给将帅、权贵、当个幕僚(参谋),月工职比今日公务员一年的奉禄要高得多吧,又何愁三餐呢?即使不愿当幕僚,选择的空间可称巨大。因为曹郎善琴,可当琴师,为何日不进斗金?曹郎善画为何不能一寸千金?曹郎善诗可压袁大才子,他若撰《曹园诗话》一卷二卷三四卷,再来个补遗五卷六卷七八卷,何以不至,富得流油?穷则思变,天子脚下,人囗众多,经济又比金陵发达,曹郎可效法袁枚,收徒教诗,又可传画、传琴、传医,经济效益何愁不菲!这样就要南有子才,北有雪芹。袁枚这颗文星必由一度星降至二度星了,雪芹必然要升为一度星,两颗诗星一大一小高悬大清文空。  《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者能说出这等话,不但才高八斗,亦必是心理学大师。《红楼梦》不仅是一本清代畅销书, 而且三百年来一直是畅销书。雪芹可称得上是捣鼓畅销书赢得市场的天才大文豪、大书商。谓雪芹乃千古稗圣,可说无一人反对吧,他且为心理学大师,他可以迎合读者心理再创作一部二部三四部类似《红楼梦》的小说,以雪芹之才营万贯家财确如探囊取物。空囗无凭,需举一例为证。据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程晋芳(),字鱼门,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莫逆之忘年交,程晋芳经常和袁枚宴饮,袁枚一次竟借给程晋芳白银5000两,当程晋芳死时,袁枚焚毁程晋芳所欠五千两白银的借据,不向其亲人索讨。白银5000两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袁枚以300两白银购买了隋园,5000两白银能买16个隋园还有余。隋园面积有多大呢?修建亭台楼阁、植梅林、花草除处,仅种良田、水面份分就租给13家农户。袁枚助人慷慨豪放,他可不是什么富二代啊, 袁枚在《秋夜杂诗》中说:“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阿母鬻钗裾,市之得半饱” 。袁枚称其家庭“家徒四壁,日用艰难”。袁枚能借程晋芳白银5000两,这个事件说明,袁枚为人仗义疏财,又说明袁枚隐居小仓山主要是以文章为本钱蓄积白银数万两。  袁枚对于自己有能力以诗文挣钱养家,不靠祖上遗产,亦不靠贪污受贿颇感自豪。他曾作《咏钱》诗:“万选尽凭词赋力,半文不受祖宗恩。摇空扑满心原淡,独饮廉泉体自尊”。  袁枚住在深山,门徒且遍华夏,门生又众星捧月般陪袁枚游尽天下名山大川。袁枚取妻不算纳妾近20人,就是乾隆亦比不得袁枚逍遥自游。红学家无一不说雪芹为人乐善好施,且极幽默风趣,且见多识广,且社会经验极丰,且又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雪芹有一系列的“头衔” 却弄得举家食粥,那么老百姓又食些什么呢?若有人问东郭先生雪芹身精百艺为何举家食粥呢?只有一种解释,一切记载曹雪芹的史料全是民国时期有人蓄意伪造的。且听东郭先生诗曰:  性灵诗风南北同,曹郎文章压袁公,  才女必谒黄叶村,问君为何绝粟终?
  《东郭先生红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第一节
袁枚生日道尽谜底  第二节
元春八字泄天机  第三节
射覆破谜案  第四节
不知易不足以言红学  第五节
甲午年是红学的春天  第六节
邵雍与红学  第七节
红学结构学  第二章
贾雨春一身玄机  第一节
贾雨村原型之谜  第二节
谜案点睛  第三节“假语村言” 四字寓义深邃  第四节
娇杏大有来头  第三章 诗风全息作者真实身份  第一节
红谜唯惧全息论  第二节
骈文唤醒梦中人  第三节
贯称老杜惊世眼  第四节
雪芹厌乐天意若何  第五节
诗多词少泄天机  第六节
谈项羽验红学  第七节
拿《易》再驳新红学  第四章
科举观露马脚  第一节
心内清风朗月  第二节
文风幽默  第三节
疑六经自露原形  第四节
庄子为君消疑云  第五节
红楼奈何神话浓  第五章 大观园是作者的家  第一节
谈话成谶言  第二节
山子野是谁  第三节
圣训不可弃  第四节
大观园名称由来  第五节
花王花主有谁知  第六节
大主山之名蕴玄奥  第七节
知识是矿灵感是金  第八节
繁体字藏玄机  第九节
南京学者作证明  第六章
《红楼梦》饮食可鉴作者心  第一节
证不惊人不落书  第二节
概率论  ?
妇女观彰显个性  ?
钱塘苏小是乡亲  第二节
他生愿作司香尉
十万金铃护落花  第三节
为何不赞美弓足  第四节
怜香不分类别  第八章
《金陵十二钗》原型之谜  第一节
闷葫芦装秦淮河  第二节
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第三节
林黛玉名字寓义深  第四节
空空道人身世之谜  第五节
揭东鲁孔梅溪老底  第六节
神秘的曹雪芹  第七节 《红楼梦》书名由来  第八节
林黛玉未患抑郁症  第九节
揭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九章
啼笑皆非的秦学  第一节
罢黜新红学  第二节
揭“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谜  第三节
“怀金悼玉”怀悼的是谁  第四节
“樯木”出匠心  第五节
“ 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  第六节
帮底皆厚八寸是何喻意  第七节
秦可卿: “享强寿”暗示真相  第八节
驳可卿乱伦之谬  第九节
天香楼藏玄机  第十节
北静王是个幌  第十一节
晴雯与江阴  第十章《红楼梦》框架之谜   第十一章
雪芹自说红楼内情  第一节星垣造假-----胡适上当
  第二节
召魂曹雪芹  第三节
焦大骂谁  第四节 《红楼梦》书名又一喻  第五节
空空道人、孔梅溪-----象数论  第六节
曹雪芹是何喻意  第七节
《随园诗话》蕴红学第一史料  第八节
说一说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之谜  第九节
曹雪芹为何死在“壬午年除夕夜”   第十节
贾宝玉为何是一块灵石下界  第十一节
大荒山无稽崖是何处?  第十二节“猴子身轻站树梢” 何意?第十三节
大红猩猩斗篷  第十四节
“风流才子” 宋玉,是前身  第十五节“当日地陷东南”谜案  第十六节
《红楼梦》如何抛向社会  第十二章
作者家庭考略  第一节
袁枚祖上考略  第二节
祖父始衰落  第三节
兄妹深情  第四节
天才少年  第五节
外放任知县  第六节
盛年归隐  附录:
方濬师《随园先生年谱》  ?
  继续。  
  红学界的洋博士胡适之先生 你假假也是个文人吧?这种文革式的扣帽子手法你还真玩上瘾了?管他胡适人怎么样,扣帽子的那一辈老畜生只有死绝了,祖国的未来才能依稀看到。因为祖国强大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人渣过多。永远站在正义的高地上抹损他人的败类过多。冲着你那句话,我鄙视你的人格,无视你的投机作品。
  郭沫若故居七星楼牌坊征联揭晓  本报讯(记者 何洪金)近日,由沙湾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征集郭沫若故居七星楼牌坊楹联活动揭晓,沙湾作家倪文涛凭借对郭沫若生平和作品的把握与研究,撰写的长联在全国各地上千副应征楹联中脱颖而出,一举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夺得第一名,并获得千元奖金。  位于沙湾区文豪路中段的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仍保持着古朴风貌。七星楼牌坊是其附属建筑,建成多年来一直有楼无联,甚为憾事。  据记者了解,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要求,沙湾区将于今年11月16日郭沫若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斥资2000多万元新建成一座仿川西民居、能够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高品位博物馆,同时还将投资数亿元倾力打造占地60亩的沫若文化苑,整体推进建设沙湾区四川省文化先进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示范区和沫若文化城等14个配套工程,沙湾城市面貌必将焕然一新,由此带动沙湾区的文旅经济飞速发展。  附获奖楹联:  伟哉沫若(横批)  越夔门赴东瀛南征北伐学贯中西绥山文豹化寰球巨匠(上联)  歌女神颂屈原上求下索才通古今沫水诗童成绝代文豪(下联)
  @海棠社区-乐山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乐山赋---------------倪文涛 [打印本页]  作者: 嘉州小李白
16:35  标题: 乐山赋---------------倪文涛  乐山赋  倪文涛   三江汇聚开嘉州,五彩呈祥定乐山。古之嘉州,今之乐山,奇山异水,得天独厚。  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大千世界,万古一佛。坐怀千年忧思,看几多兴亡,几多分合,几多春秋;腰斩万顷波澜,历几许盛衰,几许聚散,几许清浊。  佛即是山,山即是佛。佛即吾心,吾心即佛。坐亦是佛,睡亦是佛。佛即是禅,禅即是佛。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尽世上可笑之人。世人皆醉,唯佛独醒。举世混浊,唯佛独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安居乐业,谓之小康;道不拾遗,谓之大同。  蜀国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峨眉岂无众山妒,千金难买相如赋?李范嗟吁吟哦,苏陆载酒放歌。诗成则月明星黯,笔落则洛阳纸贵。自古英杰出少年,初生文豹惧鬼魅?江山常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东坡醉酒借宝地,望帝春心化杜鹃。海通有义剜双目,鸿忠无心惊睡佛。瑞龙展翅飞五岳,茂书弄潮折金沙。 大康单骑走天下,小李独笔写春秋。古来圣贤皆寂寞,今生高士岂入流?
  至乐之山,乐游之都.窗含西岭,船泊东吴。市列珠玑,门藏烟霞。蜀犬吠日,雾霭氤氲。古井叮咚,海棠芬芳。赵翌斩蛟,李冰离堆.邓通铸钱,海通凿佛。鸥栖江渚、雁落月塘。探麻浩岩墓,抚张公石桥。驾罗城方舟,阅五通古榕。舞墨文昌宫、逗鸟鹜嫣街。把酒老霄顶、沐风来薰门。邀象池夜月,听洪椿晓雨。扑凤凤洲岛、引鸾鸾栖峰。闲摘珙桐鸽子花,忙栽桫椤恐龙草。登凌云而小嘉州,临金顶而小巴蜀。九峰拱城走龙蛇,三江绕郭濯清流。砥柱中流唯一佛,横空出世第一山。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伏虎寺里伏虎视,虎寺万年,虎视万年。历代群雄争逐鹿,今朝何人敢作赋?文君邛崃沽酒,薛涛成都造笺,自古佳人有几?李白当涂揽月,伯牙高台摔琴,从来知音难觅。
  成乐高速开天堑,出行不叹蜀道难。出夔门直抵东瀛,越剑阁直达西域。嘉州风流人物,今朝尔曹放眼量;峨眉万山之母,历代信众虔诚攀。绿影一堆飘不去,黄鹤双翼飞又来。故人西辞,孤帆远影。归去来兮,历史轮回。绥山女神,母腹中孕育,曙光中降临;菲尼克斯,浴火中重生,涅槃中洗礼。
  滨江烟柳,龙舟争渡,日日酒令茶语;广场绿荫,少女卖花,夜夜游人笙歌。有俊才数百,有美媛三千。龙舟节、大佛节、兰花节,红红火火节节高;柏杨路、大件路、春华路,熙熙攘攘路路通。古代乐游之都,此乃西部日内瓦;今日山水之城,犹如东方威尼斯。吃在巴国布衣,住到花城左岸。有三江团鱼,有渝州火锅。有东坡肘子,有西坝豆腐。有边城竹笋,有扬州炒饭。醉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方知非故乡。问:千年双佛,可知吾心中之块垒?万年古寺,可解百姓之忧伤?乌尤霜叶漫天,峨眉布金满地。大佛无言,落座绝响。大爱无声,谱成绝唱。闲钓清溪,逐浪岷江。川流不息,逝者如斯。人生如梦,且争朝夕。  作者: 嘉州小李白
16:3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数文学风云人物,还看今朝!!!!!!!!!!!!!!!!!!!!!!!!!!------电话,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枚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