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先后出现的革命中心

历史问题;毛泽东《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_百度知道
历史问题;毛泽东《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
毛泽东为什么说“孙中山致力于国名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提问者采纳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上面这段话就回答你的问题。孙中山的革命历程是非常曲折的,他建立的民国不断被各路军阀窃据着。孙中山发动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均告失败。在广州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孙中山本人(包括其领导的革命党)也一直未获得稳定的革命地盘和军队。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开展的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广州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革命者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说是“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答案:解析:
  解答:(1)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革命性的表现。但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下,妥协、退让,把革命的果实让于袁世凯,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导致革命失败,这是资产阶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的表现。
  (2)国民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和人民大众,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革命性的表现。但资产阶级右派害怕斗争深入发展,害怕工农运动,于是勾结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变,镇压共产党和人民群众。
  (3)事实证明,资产阶级虽然有革命的要求和行动,但绝对不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一个动摇、妥协的阶级,革命绝对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
  巧解导析:此题旨在考查辩证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和史论结合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面性特点,答题时要将这一特点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的具体表现列举出来,以此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评价也要结合它的两面性特点。提示:
巧解点悟:解题关键在于熟悉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史实,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易错点在于单纯罗列有关史实,不能史论结合地论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摘自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指出《独立宣言》强调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8分)(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8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省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猛回头》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19世纪末期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一事件的出现与哪一年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直接的联系?(2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一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年—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一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
——《中国近现代史》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8分)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协调,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中国近代现代史稿》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四&&&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生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
(4)材料四中“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事业在合作前后出现不同的结果的原因?(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斗争经历的认识。(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十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综合题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材料一 右图是辛亥革命中的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发生。
(1)它是什么组织?(1分)
材料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
“中山奋起卫炎黄,叱咤风云革命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2)指出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了该约法明显的特点是什么?(1分)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3分)
材料四&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6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2)综合材料二两则材料,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回答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举出敌后战场对日主动作战的突出事例。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材料一 右图是辛亥革命中的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发生。
(1)它是什么组织?
材料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
“中山奋起卫炎黄,叱咤风云革命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2)指出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了该约法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一九二七大革命是什么大革命_百度知道
一九二七大革命是什么大革命
革命即国民革命。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中国从1924年至1927年7月,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反帝反封运动。 相关情况: 1、国民大革命 ①通过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军阀内部的分化和革命,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大,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②从1924年1月开始到1927年7月失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③鉴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广州国民政府北伐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工农运动的积极促进和配合下基本消灭孙、吴两大军阀,打败了奉系军阀。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卷到长江流域。 ④革命有四个突出特点:a、四个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全力(规模大)进行革命;b、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此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没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c、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并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北代战争,这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所无法比拟的;d、大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上述四点足以说明这是一场国民大革命。 ⑤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势力的瓦解破坏和蒋汪叛变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倾妥协,北伐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但又出现了充当中外反动势力代理工具的蒋介石集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民主革命任务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2、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3、全面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两大历史成果:①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主要表现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玉祥倾向革命,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孙中山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兴起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②使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它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两大军阀集团,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②战略部署的正确。 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 ⑤北伐军政治思想工作出色。 ⑥冯玉祥北方响应。 ⑦苏联的帮助。 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既有理论上的失误,也有策略方针上的失误,具体而言: ①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鼓吹“二次革命论”,否认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阶级保守,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势力,。而资产阶级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和主导力量,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共三大上,他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认为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当然领导。 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把中国的民主革命仍然看成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陈独秀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投降主义政策,认为只有采取退让的方针,才可以表明共产党人没有夺取权力的企图,使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领导人放心,国共合作不致破裂。实际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正是利用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不断削弱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作好了发动突然袭击的一切准备。 ③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陈独秀对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提出种种限制,反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指责农民运动,从而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同盟军。 ④在武装问题上,忽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不懂得掌握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极力限制工农武装,当蒋、汪叛变革命时,中共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地半封建的中国。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予头都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革命派的软弱妥协造成的。 ⑤意义相同----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④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 ⑤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改组国民党)到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国民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指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革命即国民革命。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打军阀
国民大革命
参考资料:
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思考导学】1.北伐战争能够进行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必要的?答案: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在北伐战争中,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答案: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主要战场:湖南、湖北。3.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答案:(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2)中国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自学导引】一、北伐战争1.背景(1)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2)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3)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3)迁都武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4)重创张作霖: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徐州。5.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范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工人运动(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三、人民反帝斗争取得新成果1、原因(1)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2)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人民的反帝斗志,他们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2.突出成就: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重点阐释】1.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的背景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背景:①1925年,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两派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的任务迫在眉睫,革命处于危急关头。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的日臻完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北伐的政治和组织条件成熟。③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反帝运动大风暴的到来,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的空前团结。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③北伐作战的目标明确和方针正确。④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伐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⑤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⑥战争的正义性。2.大革命的特点(1)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2)促进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并且为党争取革命领导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3)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黄埔军校为创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为日后北伐准备了基本的军事力量,从而摆脱了孙中山依靠军阀打军阀总是不能成功的困难局面。(4)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农民运动已逐步发展起来,以湖南农民运动最为典型。(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把大革命推向了最高峰。3.对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领导作用的认识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和国民党的联合领导、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1)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4)在军事上,在中共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部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典例剖析】[例题]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剖析:本题为比较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和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比北伐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找出各自依靠的力量。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地方军阀,而北伐战争依靠的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答案:B&【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927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1.直奉两派军阀由交战到达成和解直接原因是A.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性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使反动势力感到恐慌C.帝国主义列强的幕后操纵D.两派军阀的本质属性一致分析:本题最容易错选C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十分恐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达成和解。国民革命的发展是直奉勾结的原因,而帝国主义的操纵只能是他们勾结的条件。答案:B2.北伐战争首先打击吴佩孚的原因是他A.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B.是直系军阀的首领C.军事力量最强D.是最反动势力的代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北伐战争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即先打吴冢俅蛩锎迹詈蠊ゴ蛘抛髁兀狈フ秸紫仍谖馀彐谒刂屏胶匠〈蛳臁V允紫裙ゴ蛭獾闹饕谴拥笔钡目凸坌问瓶矗诘乩砦恢蒙衔馑刂魄蛴牍愣锩莸叵嗔冢裾迪滞ü狈ネ骋蝗哪勘辏匦胧紫壬ǔ馀彐谡庖徽习答案:A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4题:3.下列活动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北伐军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 ②北伐军占领南昌& ③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 ④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答案:B4.1927年,冯玉祥的军队和北伐军会师于A.南京&B.上海&C.徐州&D.郑州答案:D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互相促进,使中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7题:5.北伐战争期间工人运动发展表现包括①湘赣两省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 ②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③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 ④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敌人的军火来源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6.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发展最为猛烈的是A.湖南&B.湖北&C.江西&D.广东答案:A7.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表现是A.完成了全国的政治统一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彻底铲除了军阀的统治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答案:B8.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的能力。本题的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A项的迷惑性最大,中国社会的矛盾在20世纪初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大矛盾趋于汇流。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中国人民将斗争的矛头集中到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上。答案:B二、非选择题9.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试结合国民革命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分析说明为什么“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分析:本题是一典型的材料式问答题,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第一问要求从大革命的成就出发,以典型历史事件来论证毛泽东的正确观点。第二问要从比较的角度去分析两者的不同,把孙中山长期革命未果与大革命成果相对照,找出其不同的根源来,从领导阶级、时代背景、斗争方式和手段上去加以区别、归纳。参考答案:成就: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被推翻;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原因:国共合作前,孙中山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在中共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的配合下,国民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10.1927年,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据此回答:(1)汉口、九江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2)汉口、九江人民为什么要收回英租界?(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有何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1858年《天津条约》。(2)英帝国主义制造惨案,破坏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3)中国人民通过斗争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一些侵略权益,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视野拓展】1.三一八惨案1926年1月吴佩孚同张作霖“谅解”以后,直奉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3月12日,两艘日舰护卫奉系军舰开进大沽口,并炮轰大沽口国民军。国民军还击,将两艘日舰驱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以国民军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纠合英、美、法等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交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军事设施等无理要求,限在48小时内答复,否则要以武力解决;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向大沽口云集,以武力相威胁。此事称“大沽口事件”。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北京六十多个团体和八十多所学校共约五千多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通过了驳回八国最后通牒和驱逐八国公使等决议。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在帝国主义指使下,段祺瑞下令军队向游行队伍开枪,用大刀砍杀,当场打死四十七人,打伤二百多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也被打伤。鲁迅称惨案发生的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2.北伐名将叶挺叶挺,广东惠阳人。1924年加入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先开赴湖南,在攻打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斗中,一举击溃吴佩孚亲自指挥的两万多军队。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担任新四军军长,率部驰骋在抗日战场,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与敌人谈判时被扣押,国民党对他诱以重金,许以高官,他一身正气,横眉冷对。抗战胜利后,在中共的严正交涉和一些爱国人士的呼吁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恢复叶挺的自由。日,他乘飞机去延安,途中遇大雾,飞机撞山坠毁,不幸遇难。3.武昌之役战况武昌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华中军事重镇,地势险要。吴佩孚派主力3万余人驻守,“依山之险,作困兽之斗”。3日至6日,北伐军组织敢死队,多次进攻,敌依仗高墙重炮,负隅顽抗。叶挺在参战报告中说:“以第一营为奋勇队,拟以竹梯攀登城垣,(6日)天未明全营迫近城下,受敌猛烈射击,加之以手榴弹及大炮之威力,不二十分钟全营几为敌覆灭”。叶挺率独立团二营、三营继续攻城,有人送来共产党员、一营营长曹渊的战报,其中写道:“职全营已牺牲殆尽,仅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下面署名曹渊,渊字最后划得很长,因为当他写这一笔时,头部中弹牺牲了。经过40天的鏖战,10月10日(武昌起义纪念日),北伐军终于攻克武昌,活捉敌军主将刘玉春。后来,抗日战争开始后建立的以叶挺为军长的新编第四军,其军歌的第一句“光荣北伐,武昌城下……”,就是追忆独立团及其第四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光辉业绩。&【研究学习】研究课题: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活动方式:1.分析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起因。2.详细阅读并研究《毛泽东选集》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3.分析归纳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时期发挥的作用。有关指导:1.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运动的开展是国民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是其得以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3.在大革命时期,中共积累了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思路导析1.教材框架&2.重点难点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的北伐是国民大革命的最高潮,不到半年,北伐军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把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和黄河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因此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原因。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与工农运动、反帝斗争高涨之间的关系。重要概念阐释1.叶挺独立团北伐战争中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1925年在广东肇庆成立,前身是1924年11月由当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的周恩来所组建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首先开赴湖南作战,随后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一举击溃吴佩孚主力,被誉为“北伐先锋”,第四军被誉为“铁军”。攻占武汉后,该团骨干分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以后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2.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的进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武装起义。前两次分别是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由于准备不足,被孙传芳部队镇压。日,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央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上海八十万工人总罢工,接着举行武装起义,经过两天一夜的血战,终于全部占领上海,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上海临时市政府。教材材料运用1.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回答:(1)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与护法运动相比,此时的北伐有何进步性?参考答案:(1)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建立统一的国家。(2)护法运动是依靠西南军阀打击北洋军阀;此次北伐是依靠人民,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打击、推翻军阀统治,反对帝国主义。2.阅读下列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答:(1)农民在乡里如何“造反”?(2)为什么说“打翻这个封建势力”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3)农民运动和当时的北伐战争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2)因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共的民主纲领,它们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其次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3)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文献资料导读北伐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实行主义,牺牲个人。有进无退,革命精神。嗟我将士,保此国家。嗟我将士,保此人民。遵守纪律,服从命令。……万众一心,风雨同舟。我不杀贼,贼岂肯休。势不两立,义无夷犹。我不牺牲,国将沉沦。我不流血,民无安宁。……存亡绝续,决于今兹。不率从者,军法无私。按:本材料反映出北伐的目的在于打倒“土匪军阀”和“帝国主义”,解除“国民痛苦”。材料体现出北伐将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革命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