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摩根是谁是谁写的那个国家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危机如何诠释——与丁大卫教授谈"金融树"理论和企业的金融健康--《商务周刊》2005年Z1期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危机如何诠释——与丁大卫教授谈"金融树"理论和企业的金融健康
【摘要】:正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对未来做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是人类面对的一大挑战。但对于那些掌握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金融专家来说,研究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包括一个国家如何渡过金融危机、保持金融健康,始终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因为研究金融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将未来的风险锁定和转移。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对未来做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是人类面对的一大挑战。但对于那些掌握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金融专家来说,研究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包括一个国家如何渡过金融危机、保持金融健康,始终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因为研究金融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将未来的风险锁定和转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0【正文快照】:
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对未来做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是人类面对的一大挑战。但对于那些掌握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金融专家来说,研究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包括一个国家如何渡过金融危机、保持金融健康,始终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因为研究金融实际上就是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强英;;[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张龙;;[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1年08期
;[J];成功营销;2011年07期
张龙;;[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1年07期
;[J];潮商;2011年03期
林夕;;[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6期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6期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8期
;[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2期
李继培;;[J];新理财;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山克;;[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杨继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A];新世纪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专辑[C];2000年
罗辉;肖华蓉;;[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黄秀娟;;[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赵海峰;;[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汤晓峰;[N];南通日报;2010年
黄凯;[N];南通日报;2007年
史培华;[N];中国商报;2005年
李凤霞?李硕;[N];周口日报;2008年
陆彩荣;[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黄凯;[N];南通日报;2007年
陈可;[N];南通日报;2007年
陈可;[N];南通日报;2007年
金晓玲;[N];辽宁日报;2007年
王恒利;[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建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李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陈洪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彭小兵;[D];重庆大学;2004年
陈春霞;[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赵旭梅;[D];复旦大学;2004年
许庆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郭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郑文博;[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赵镝;[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世协;[D];东华大学;2004年
刘松勤;[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何瑛;[D];浙江大学;2002年
左力;[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徐海霞;[D];厦门大学;2002年
贺庆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喻刚;[D];湖南大学;2008年
吕晔;[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黄克强;[D];浙江大学;2005年
王俊籽;[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Hi,这是的腾讯微博,人海茫茫相遇不易,立即登录,别错过!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求翻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o李嘉图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秩序的理论。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所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成本绝对地小于其它国家。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这个观点,主张每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当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尽管这种商品的成本的绝对数额不能高于其它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形成国际分工,在资本劳动力不变的前提下,使贸易当事国生产总量增加,从而有利于贸易各国。这样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什么意思?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o李嘉图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秩序的理论。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所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成本绝对地小于其它国家。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这个观点,主张每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当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尽管这种商品的成本的绝对数额不能高于其它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形成国际分工,在资本劳动力不变的前提下,使贸易当事国生产总量增加,从而有利于贸易各国。这样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问题补充:
正在翻译,请等待...
Bourgeois economist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order theory. It appears that the smith, the output of a country is a commodity to be produced with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such commodities commodities--the cost less than other countries ab
Bourgeois economists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 mad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y of free trade. In Smith's view, output goods must be produced by a country has the absolute advant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转载]旧约纵览-申命记1-大卫鲍森
申命记 - 1
&&如果你有机会进到犹太会堂,可以看到会堂里面有个大柜子,这个大柜子通常会用帘幕遮住。我这里有一个迷你模型,如果他们允许你打开柜子的话,你会看到里面收藏了许多经卷,通常是用美丽的刺绣布料包住。这些小经卷就是摩西的律法。也就是圣经头五卷书,犹太称为「妥拉」,就是律法书。我手上拿的这个是用希伯来文印出的经卷,字体很小,每卷经书都是以头几个字来命名。当他们从柜子里拿出经卷的时候,会拉开一小断,看看是哪一卷经书,比如创世纪这一卷书,我们称做「创世纪」,但是他们称做「起初」。而申命记这卷书,他们称做「话语」。因为在西伯来原文中,这卷书第一句是:这些话与…。第一个名词是「话语」,所以犹太拉比把这卷书称为「话语」,但是我们称它作「申命记」。当初从西伯来文译成希腊文的时候,必须另外取一个书名,所以就用两个希腊字来取书名,其中一个是deutero,这个自就是「第二」的意思。一个是nomos这个字,就是「律法」的意思。所以圣经第五卷书后来就叫做申命记,也就是第二组律法。读这卷书的时候,首先会惊讶地发现,不只是出埃及记有十诫,这卷书也再度提到了十诫。出埃及记二十章和申命记五章,两次提到了十诫。所以这卷书才会取名为「第二组律法」。为什么要再一次提到十诫呢?而且不只十诫,全部613条摩西的律法都再度提到。这些律法在出埃及记和申命记都重复出现,会什么呢?答案可以在民数记中找到。申命记是出埃及记之后40年才写的。出埃及之后40年,在那40年的期间,年长的一代全死了。当初离开埃及、走过红海,来到西乃扎营。第一次听到十诫的成年人全都死了。因为他们很快就违背律法。上帝说:「你们不能进应许之地。你们要在旷野漂流40年,直到全部的人死亡。」所以年长的一代全死了。当初过红海、在西乃山扎营的新一代都还是小孩子。他们当中很多人根本就不记得上一代离开埃及的这段历史。所以现在新的一代必须要重新听到这些律法。新的一代必须自己再一次跟上帝立约。今天也是一样,我们的子女必须自己面对上帝,自己跟上帝立约。因为上帝没有孙儿女。应许不能继承,你必须要自己进入上帝的应许。你的负米、祖父母或祖先,也许已经进入上帝的约。但这不表示你已在上帝的约中。所以摩西必须重新宣布律法。当年离开埃及的人,只有三个人还在,者有三个人活了下来。这三个人就是乔舒亚、迦勒还有摩西。现在乔舒亚80岁了,摩西已经是120岁。摩西知道这一代的以色列百姓当初没有亲自和上帝立约,没有亲口对上帝说愿意。当初在西乃山的仪式,就像婚礼一样。他们对上帝说:「我们愿意。」上帝要求他们,要按照祂的吩咐去做,那些百姓都说愿意,结果却没有做到。所以失去了进应许之地的机会。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危机,不只是时间变迁来到下一代,空间上也有变迁。现在他们在约旦和的东岸扎营,准备要进入应许之地了。这是第二个危机。因为他们已经在旷野独立生活40年,现在却要面对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土地,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危机。最惨的是,摩西不能跟他们进去。摩西自己也失去了进应许之地的机会。他当时120 岁,知道自己只能再活一个礼拜。这世上地告诉他的。再过一个礼拜他就要死了。面对他带出埃及的新一代以色列人,他只剩下一个礼拜而已,他必须把全部的律法全部覆述一遍,而且这新的一代,将要亲眼看到水分开的神迹。这次不是红海,而是约旦河,彷佛上帝再说:「我要重头来过,让你们亲眼看见我大能的手,分开河水,带领以们进入应许之地。你们进去后,行事为人要遵照我的命令。」各位,我画了一张简图,这是当时的地理状况。很抱歉,这张图十分简略,我来解释一下好了。小小的蓝绿色部分是约旦河,四周都是树木。那里叫做约旦丛林,旧约时代有狮子和熊住在那里,约旦和蜿蜒穿越这个小丛林,来到死海。这山谷是地球表面最深的裂口,一直延伸到非洲的大裂谷。但是起点在应许之地。这部分大约是在海平面下方一千英尺。如果你有飞行员执照的话,可以界一架飞机从上面非过去,就可以在海平面下方飞行。这里就是那个很深的裂口,两边都有山,一边是摩押山。这边是尼波山。摩西即将死在这做山上。他死前会坐在尼波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眺望山谷对面,位在山上的应许之地。但是他不能进去。以色列人就是扎营在这里,重新聆听律法,会幕在中央。他们就在河边,对面是他们必须要占领的第一座城耶利哥,也在山谷下方。往山上是艾城、示罗,还有伯特利。但是在犹大山地那边只有沙漠而已。因为是在山的背风处,一片空旷贫瘠。雨水全部都是样在山的另外一边,地中海那边。你可以看到这上面有一点绿意。但是从这里到耶利哥,只是一片贫瘠的沙漠。往耶路撒冷的山上有做干谷。有一次我从耶路撒冷走下耶利哥的时候,经过那做干谷,感觉很诡异,很安静,没有人烟。山谷上方式橄榄山,耶路撒冷就在另一边。再来要注意的是北方有两做山,北边那座是以巴路山,南边那座是基利心山。百姓必须聚集在那两座山上,重新跟上帝立约。摩西吩咐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之后要到这两座山上,分成两群,各站在一座山上,对着彼此高声喊出这盟约里的祝福和咒诅。这样做有重大含意。因为上帝先带他们过红海,然后才在西乃山上和他们立约。祂先拯救他们,才吩咐他们如何行事为人。祂先救赎他们,给他们自由,然后才吩咐他们如何行事为人。这是整卷圣经的模式。上帝先向我们施恩,拯救我们,然后要我们以感恩的心,遵照祂的命令生活。所以接下来上帝要带领新一代的子民过约旦河。当时正是约但河涨潮的季节,不可能涉水过河。但是在山谷上涨潮的河川曲流,造成了决堤的情形。河堤塌陷,堵住了河水几个小时,于是上帝就是利用这个方法。为了让他们过河,上帝必须在河的上方动工,让河堤塌陷,堵住河水几个小时,他们就趁机过了河。他们看见这个神迹之后,也必须来到他们的西乃山,重新宣告上帝的祝福和咒诅。我们再次看见上帝先行动,然后才告诉我们该如何响应祂的作为。所以40年后,这新的一代,有点像是重演当年的情景。这就仕申命记的背景。就在约旦和这边的营地写成,并且朗读出来。当时摩西还活着,还跟他们在一起。
申命记中,有几个重要的词句,出现了将近40次。有一句是:「上帝次给你们的地。」以色列百姓不断不断地被提醒,这块地是上帝给的,是他们不配得到,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如果你到伦敦的皇家证券大楼,会发现石头上刻着这句话:「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当我们争辩这一小块地属谁的时候,应开先说这是上帝的。他定意要赐给谁,就赐给谁。使徒行传17章,保罗在雅点的亚略巴古说:「一个国家的疆界和年限,是由上帝预定的。上帝有绝对的主权。全地都是上帝的,祂定意要赐给谁,就赐给谁。」「上帝赐给你们的地」这句话,在申命记中不断地出现,但是还有一句话,出现的次数一样多,那就是「进去得那地为业」。这个公克很重要,你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一切,都是白白得来的礼物。但你必须去拿,否则就拿不到。几年前,有一次我讲道的时候,在讲台上放了一条巧克力。我说那个小朋友先上来拿,就可以给他。接下来所有的小朋友都没有在听我讲道,眼睛全都盯着那条巧克力,但是没有人拿出行动来。最后有个小男孩跑上来,抓了巧克力,还没有下去救急着撕掉包装纸,然后一面吃一面走下去,其他小朋友都恨得牙痒痒的。大家都好嫉妒他,好气他,可是他们本来也有机会的。各位,救恩是上帝白白赐下的礼物,但你必须去拿。你要配合才行,上帝不会强迫你接受。祂说:「我要把这块递给你们,现在你们进去占有吧。」去占有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需要争战。他们需要打仗。所以上帝把一切的福份赐给我们,但是我们还是得去拿才行。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就是这样配合。两者都很重要,这是上帝白白赐给你的,但你必须去拿才行。只要你去拿,就可以白白得到。我当时用那条巧克力就是要教导这个功课。这块土地是要给他们持有的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你仔细读申命记,会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叫无条件的所有权。第二个结论叫有条件的居住。这两种情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于以色列。这两个结论仍然存在。无条件的所有权,上帝说:「我要把这块地永远赐给你们。」但这不表示你们能够永远住在那里,想住在那里是有条件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很重要,这块地无论如何都是你们的。你们可以永远拥有,但能不能在那里安居乐业,那就要看你们的生活态度了。我们会看到申命记的信息非常简单。只要你们遵守我的律法,就能保有这块地。但是如果你们不遵行我的律法,即使这块地是你们的,你们也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了解这两者的差别吗?无条件的所有权,和有条件的居住。虽然这块地永远属于他们,但有可能被人占据,因为他们的生活态度不对。各位,这两者的差别很重要。旧约的先知不断地提醒他们这点,先知说:「这块地是你们的,但是如果你们继续作恶,就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和上帝立的约连结了这块地和上帝的律法。直到今天,上帝的应许仍然有条件。应许是给你的,但你的生活态度将决定你能不能享受这应许。申命记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我希望这些艰难的生字,不会让你们反感。第一个字你们可能没听过。这是牛津字典上的字。这是古代历史常出现的字。每次有国王征服别的国家,扩展了自己的疆土,那么就会和那个国家订立条约。这个条约就叫做苏赛伦条约,也就是宗主权条约。如果你去过海峡群岛上的萨克岛,就知道治理那个小岛的家族,姓苏赛伦,是同一个字。苏赛伦条约是宗主国的国王,跟臣属国订立。简单的说来,条约是一种协议。只要臣属国遵守协议,宗主国就会保护他们、供应他们。可是臣属国如果不遵守条约,宗主国就会惩罚他们。
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古文明当中,有很窝这种例子,尤其是埃及。每当埃及征服别的国家时,法老就会和被征服的国家定苏赛伦条约。同意让他们仍然维持适度的自治权和自由,但是他们必须遵守一些规定,这种条约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模式。有意思的是,古代这些宗主权条约,也就是宗主国和臣属国之间的条约,条约的大纲就跟申命记一样。在埃及大学受过教育的摩西,一定看过并且研究过这种条约,现在摩西他用条约的形式,向以色列百姓呈现这个约。等于是在说,现在上帝是你们的王,你们是祂的百姓。这是祂和你们订定的条约,你们要遵守这些规范。古代的条约形式,就像这里所列出来的。各位可以看到。
苏赛伦条约(宗主权条约)(宗主国国王与臣属国订立)前言
1章1-5节渊源介绍
1章6节-4章49节基本原则宣示
5-11章行为规范
12-26章奖惩办法
27-28章见证人签名背书30:19/31:19/32章(通常请神明见证)续约条款
&&先有一小段前言,介绍法老和那个国家所订的条约。再来是一小段渊源的介绍。简单的说明双方为什么会订立这个条约。陈述完了历史渊源之后,接下来就会列出整个条约的基本原则。再接下来是详细的行为规范。然后是奖惩办法,就是奖赏跟惩罚。臣属国如果遵守协议,宗主国国王会怎么做,如果没有遵守,又会怎么做。接下来条约会找一个见证人来签名背书。通常是请神明来见证,由神明见证。所以他们通常会用宗教的仪式,来见证这个条约。用宗教仪式来见证。再来是谈到续约条款。如果宗主国的国王驾崩怎么办?这时候会写下来继任者的名字,臣属国仍然必须向他效忠。在订约仪式的最后,他们会写下所有的条款,然后签名表示双方都同意这个条约。令人惊讶的是,考古学家挖出来的古代条约大纲,竟然跟申命记一样。所以在大学修过埃及历史的摩西,用了这种大家都明白的形式来呈现盟约的内容。要让百姓知道,现在上帝是我们的王,我们应该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只要我们遵守祂的律法,就会平安无事。这就带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他们没有遵守律法,上帝会怎么惩罚他们呢?奖和惩是一体两面。我顺带提一下,申命记的基本原则是十诫。然后还有一些详细的律法。那惩罚呢?如果他们没有遵守律法,上帝会怎么惩罚他们?上帝会有两个惩罚,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在天灾方面,如果你们不遵守,天就不下雨。以色列人要进去的这块地,就在地中海和阿拉伯沙漠之间。气候是上帝在掌管的。西风会从地中海带来水气,然后降雨在应许之地上。但是如果吹的是东风,带来的就是沙漠干热的风,到今天还有,称做焚风。坟封锁到之处会造成一片枯干,那就变成了沙漠。上帝说:「这是我给你们的一个惩罚。我会先用这个惩罚,如果你们不遵守规定,天就不下雨。」记不记得在伊莱贾的时代,曾经三年半没有下雨,就是因为以色列人不顺服上帝。这是上帝表示奖惩的一个方式。如果这个惩罚没有效,上帝祂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他会借着人的手来攻击他们。你们有些人,可能没有帮助到圣经说,上帝带以色列百姓从东边过约旦河道应许之地的时候,同时也带领另外一群人从西边来到这里。那群人来自革哩底岛,他们叫做非利士人。以前就注意这一点的人请举手,只有少数几个人,读圣经的时候要仔细。在阿摩司书九章,上帝透过阿摩司说:「我岂不是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吗?迦斐托就是革哩底。所以上帝同时带领以色列最大的敌人进同一个地方。但是祂让以色列人住在山上,让非利士人住在沿岸的平原,也就是今天的迦萨走廊。巴勒斯坦人自称他们是非利士人的后代。所以上帝带领两个民族到同一个地方。祂说:「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就会平安无事。否则我就叫非利士人来对付你们。」就是这么简单。这些都记载在旧约圣经中。你也许会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上帝怎么会让两个国家在一条狭长的土地上为邻,而且还用其中一国来惩罚另外一国呢?各位,其实上帝主要的用意,是要带敌人来对付住在应许之地上的人,因为上帝他打算赶出原本住在那里的居民。当时应许之地,并不是没有人居住,那个时候已经住了很多人,主要是亚摩利人和迦南人。他们早就住在那块应许之地。上帝叫以色列人去赶出那些人,占领那块地。我们这里要谈到一般人对圣经感到反感的一点。最近有人说,教会应该要扔掉旧约圣经,因为旧约圣经带给基督徒很多的麻烦。如果不看旧约圣经,只看新约圣经的话,反对基督教的理由,大多可以排除。因为大多数的反对理由,都跟旧约圣经有关。什么?你还在相信世界是在六天造成的?很多人都会这样讲。你一说自己是基督徒,那么他们就会立刻指出,旧约圣经上的某个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能够相信这种上帝呢?祂叫以色列人沙光住在应许之地的人,这样做实在太不道德了,很不公平,这样根本就不对嘛。很多人对这点有意见。上帝带以色列人进应许之地,叫他们杀光那里的居民,赶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土地。这算是慈爱的天父吗?但是上帝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我们必须说出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那地的居民的确是罪该万死。上帝早就告诉亚伯拉罕这件事,你去读创世纪15章就知道,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要让你的家人和后代子孙在别的国家寄居400年,直等到亚摩利人恶贯满盈的日子。很多人质疑上帝不公平,我要说他们其实就搞错了。上帝已经等了400年职等到他们恶贯满盈,等到他们根本就不配住在那里,甚至不配活着。我们要搞清楚,上帝的地球,是要给好人住的。祂的圣地是要给圣民住的。我告诉各位,这正是圣经要传达的信息。上帝迟早不会再让人类住在祂的地球上。上帝真的对他们很有耐心,祂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是有意等到亚摩利人恶贯满盈,直到这个时候,上帝才对以色列人说:「我可以带你们出埃及了,而且你们必须杀光应许之地的居民。」考古学家发现当时那地的人真的是罪大恶极,愈了解以色列人进去前,亚摩利人的景况,就愈清楚他们根本不配活着。如果让这种人活着,实在是很不安全。在以色列人准备进去的时候,性病在迦南各地蔓延。那个地方实在是非常不安全的一个地方。想向要去一个人人得艾滋病的地方居住。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他们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景况。现在我来读身命记的一两节经文给大家听一下:「耶和华─你的上帝,将这些国民从你面前撵出以后,你心里不可说:『耶和华将我领进来得这地是因我的义。』其实,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你知不知道丘吉尔在第一次大战的时候,担任海军大臣。那天晚上他感到洋洋得意,他自信满满的认为他一定能够把德国人给赶出去。二次大战的时候,他也有同样的感觉。有趣的是,那天晚上他住在英国相金的一家饭店里,房间里有一本基甸会赠送的圣经。就放在祂的床边。他就拿起来结果翻到我刚刚读的那段经文。上帝对丘吉尔说,你能赶走德国人,不是因为你比他们好,而是因为他们太坏了。这彻底改变了丘吉尔的态度,让他谦卑下来,不再以为是、自以为义,而且永远忘不了,申命记那段经文。上帝分赴以色列人去杀死他们,把他们赶出去,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上帝为什么不亲自毁灭他们?为什么要以色列人去做?答案很清楚,因为上帝要藉这个告诉他们,你们如果像他们那样,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们。你们怎样对待他们,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们。现在我要回头问一个问题。你读申命记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好像是在读迦南人的生活一样。各位了解吗?上帝告诫以色列人不能做的事,那地的人早就习以为常。仔细读申命记就会晓得,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前,那地的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可以用三个词归纳出来,第一个是淫乱。申命记中禁止各种淫乱的事,因为淫乱正是应许之地居民的生活写照。到处充斥婚前性行为、外遇、杂交、乱伦、同性恋、变装癖、男扮女、女扮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以及人受相交等,离婚、再婚非常普遍。还有我前面说过的,到处有性病蔓延。各位,申命记告诉以色列人,他们不可以去做那样的事。第二点是社会不公平,富者更富、贫者更贫。许多人骄傲、贪婪、自私、剥削贫穷人,受苦的是谁呢?就是瞎眼的、耳聋的,还有贫苦无依的,尤其是孤儿寡妇。这些弱势族群,他们往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大家都想抢第一,上帝分赴以色列人不能这么做,你们必须照顾瞎眼的、耳聋的,必须照顾孤儿寡妇。迦南地第三个现象就是偶像崇拜。他们沾染邪教、喜爱迷信、占星、招魂、通灵,以及向死人求神问卜等。最糟的是膜拜多产之神,也就是膜拜大地之母,大自然之母。借着性仪式来求得多产。在迦南地的异教庙宇中,有妓男还有妓女。想膜拜多产之神的时候,就进到庙中和他们行淫。难怪庙中常常人山人海,各地都竖立着圣经所说的亚舍拉像。其实就是象征生殖器的雕像。各位,今天在贝辛斯托克市就有一座八尺高,像男性生殖器的大理石雕像,迦南全地都立有这种雕像。所以邪教、迷信、招魂,是非常普遍的事。申命记说在上帝眼中,那地都被这一切玷污了。那是属上帝的地,如今却彻底被玷污,严重地受到玷污,大大地蒙羞。上帝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想,今天全世界都是朝这个方向走。上帝将来会怎么做呢?各位,以上就是申命记的背景。你们进去之后,绝对不可以过那种生活,否则我会差别人来灭掉你们,就像我现在差你们去灭掉他们。这不是因为你们很好,而是因为他们太坏了,我才不得以要这样做。现在我们要来看一下摩西。上一代的以色列人,当年因为犯了错,无法进入神应许赐给他们祖先的这一块地。摩西现在看着他们的下一代,心里想:他们做得到吗?他们办的到吗?他们会活出正道吗?现在进去要面对的试探可大了,比较起来,过去他们在旷野遇到的试探算是很少。现在他们要进去面对这一切的败坏,他们会洁净那一块地吗?他们会毫不留情地除掉一切败坏的事吗?还是会妥协?摩西知道自己不能跟他们进去,他只能再活一个礼拜,实在为他们感到担心。以色列人一方面要打仗,想尽去得那块地势必要打仗。另外一方面要胜过强大的试探,摩西已经带他们走这么远的路,如今要跟他们道别了。所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周,他向百姓讲了三次话。整卷申命记就是三段很长的讲话,恐怕要用一整天来讲,才讲的完。但是申命记的文体,既像演讲又像文章。向演讲是因为有亲切感,你必须大声朗读出来才能够感受得到,你如果大声的朗读出来,就会发现这是摩西对他们讲的话。他在苦劝他们,像父亲对孩子说话,像临终的父亲留下遗言一样。儿子啊,我走了之后你要把这些话牢记在心。这是他讲话的语气,非常亲切、动人、又充满感情,但是申命记也是一卷文学佳作。摩西在他人生尽头,这最后的一个礼拜当中,我觉得他有可能一天演讲,一天写作。一、三、五这三天,摩西他向百姓讲话,二、四、六这三天,他把内容写下来,也许是根据写好的讲章大纲来讲,摩西他受过高等教育能够读写,所以我认为他用三天讲话,三天写作。讲话和写作很可能是交叉进行。先用一整天讲话,或者整个早上。讲完了以后,回到他的帐棚里,把内容写下来。然后把写好的讲稿,交给祭司,吩咐他们存放在约柜旁边。绝对不要忘记我说过的话,而且一个字都不能更改,你们必须要好好保存,每七年都要拿出来向以色列人宣读一遍。申命记这卷书就是这样来的。有三段讲话,是摩西他在约但河另一边的营中讲的。
图:申命记(Deutero-第二& Nomos-律法)1.
过去:回顾(1:1-4:43)a.
责备先民的小信(1:6-3:29)b.
劝勉百姓信靠神(4:1-43)2.
现在:宣示律法(4:44-26:19)a.
基本原则:专心爱主(4:44-11:32)b.
详细法律内容(12:1-26:19)3.
未来:赏善惩恶(27:1-34:12)a.
重申盟约(27:1-30:20)b.
指定接班人(31:1-34:12)
第一段式回顾过去40年和之前的历史,回顾先祖的事情。第二段式谈到现在,再度向他们宣布律法。在4到11章说明基本原则就是专心爱神,在12到26章说明详细的内容。再来是第三段讲话,是摩西在死前不久说的,为他们的未来作打算。谈到指定乔舒亚作接班人。摩西说,我带你们出埃及,乔舒亚会带你们进应许之地。你们进去后,要站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这两座山上。宣读这些律法而且好好遵守,上帝会带你们进去。各位,这就是申命记这卷书的大纲,很容易理解。每一段讲话,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我这里用次标标出来。皆下来我们会一个一个来谈,摩西他在一段讲话中,回顾了当年初埃及的情形,谈到当时的以色列人,也就是他们的父母,当初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摩西说:「你们的父亲犯了错,所以你们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个单元再继续谈。
简要提纲:
申命记(一)
希伯来文叫“话语”&
希腊文则是用 2个希腊字来取书名
“第二”的意思
“律法”的意思
因此圣经的第五卷书叫做申命记也就是
第二组律法
在出埃及记 20章和申命记5章中2次提到〝十诫〞因此申命记才会取名为【第二组律法】
为什么在出埃及记和申命记再次提到〝十诫〞?
答案可在民数记找到
申命记是出埃及记之后 40年才写的,当初离开埃及、走过红海、来到西乃山扎营,第一次听到十诫的人全死了,而新的一代则必须自己再一次跟上帝立约。
应许不能继承,你必须要自己进入上帝的应许
第一个危机:当年离开埃及的人只剩下
个人(摩西、迦勒、乔舒亚)
&&&&&&&&&&&
因此摩西需要重新宣布律法
这一代的以色列百姓当初没有亲自和上帝立约,亲口说愿意
而上一代的百姓虽然和上帝立约,且也愿意,但没做到以致失去进入应许之地的机会。
第二个危机:时间与空间的变迁
新一代以色列人在约旦河的东岸扎营,准备进入应许之地,但因要面对被敌人占领土的危机,及摩西无法带他们进入,因为摩西自己也不能进应许之地。
&&&&&&&&&&&
摩西无法进入应许之地,而当时他已 120岁,而且只剩一个礼拜的时间,这是上帝告诉他的。因此摩西要带着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与上帝立约,而且这新的一代将要亲眼看到水分开的神迹。
以色列百姓必须聚集在北边的以巴路山和南边的基利心山重新与上帝立约
摩西吩咐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要将百姓分成 2群各站在一座山上对着彼此高声喊出盟约里的祝福与咒诅
为何要如此做?
因为上帝先带他们过红海然后才在西乃山与他们立约,先救赎给予自由才吩咐他们如何行事为人,接下来上帝要带领他们过约旦河让他们看见这个神迹之后就必须到西乃山重新宣告上帝的祝福与咒诅,我们再次看见上帝先行动,然后再告知如何响应祂的作为
这是整卷圣经的模式,上帝先向我们施恩,拯救我们然后要我们以感恩的心遵造祂的命令生活。
以上就是申命记的背景。
在申命记中有几个重要的词句出现将近40次
『上帝赐给你们的地』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以色列百姓不断的被提醒,这块地是上帝给的
17章保罗在亚略巴谷说:一个国家的疆界和年限是由上帝预定的,上帝有绝对的主权。
『进去得那地为业』
-救恩是上帝白白赐下的礼物,你要配合才行
你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一切,都是白白得来的礼物,但你必须去拿,否则就拿不到;,上帝不会勉强你接受。
当上帝说:我要把这地给你们你们进去占有吧!但是占有是要付很大的代价,他们需要争战。
申命记有2个结论
(一)&&&&&&&
无条件的所有权
(二)&&&&&&&
有条件的居住
上帝说:我要把这块地永远赐给你们你们,但不表示你们永远能够住在那里?想住在那里是有条件的,你们可以永远拥有那块地,但能不能在那里安居乐业,就要看你们的生活态度,这就是申命记的简单信息,
只要你们遵守我的律法,就能保有这块地,相反的,若不遵守上帝的律法,即使这快地是你们的,也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
&他们和上帝立的约连结了这块地和上帝的律法,直到今日,上帝的应许仍是有条件的,应许是给你的,但你的生活态度将决定你能不能享受这应许
摩西用条约的形式向以色列百姓呈现这个约
苏赛伦条约《宗主权条约》
【宗主国国王与臣属国订立】
前言……………………………………… 1章1~5节
渊源介绍………………………………… 1章6节~4章49节
基本原则宣示…………………………… 5~11章
行为规范………………………………… 12~26章
奖惩办法………………………………… 27~28章
见证人签名背书………………………… 30:19/31:19/32章
(通常请神明见证)
续约条款………………………………… 31~34章
若他们没有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要怎么惩罚?
奖和惩是一体两面,申命记的基本原则是「十诫」及一些详细的律法
若他们没有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要怎么惩罚?
上帝会给 2个惩罚,
一个是天灾
-若不遵守那天就不下雨,伊莱贾时代 3年半没有下雨,就是因为以色列不顺服上帝,
一个是人祸
-则是借着人的手来攻击,来自革哩底岛也就是非利士人
申命记禁止3件事
社会不公平,富者更富,贫者更贫
摩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向百姓讲了 3次话
&&&&&&&&&&&&&&&&&&&&&&&
(deutero—第二
nomos—律法)
过去:回顾过去的四十年害之前的历史(1:1~4:43)
责备先民的小信( 1:6~3:29)
劝勉百姓信靠神( 4:43)
现在:宣示律法(4:44~26:19)
基本原则:专心爱主( 4:44~11:32)
详细法律内容( 12:1~26:19)
未来:赏罚惩恶(27:1~30:20)
重申盟约( 27:1~30:20)
指定接班人( 31:1~34:12)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卫像是谁的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