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结婚的女朋友上门第一次上门吃海鲜疙瘩汤汤什么寓意

楼主&&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大家一定不知道吧,这些平时看似传统的小吃中居然还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爱情含义喔~~~
1、纯情的初恋――沧州“笑口常开”
酸酸的、甜甜的,样子很可爱,就像沧州的招牌菜――笑口常开。
这道菜是用金丝小枣和白糖制成,先把枣核去掉,再把和着面的糖塞进去蒸熟。吃起来,糖是甜的,枣是甜中略酸的,混在嘴里的感觉一如初恋,发自内心的甜蜜,可吃到后来却有一丝酸涩,那种感觉永远美丽。
本帖地址:
显示所有回帖
个人签名未设置
本版新、热帖:
回复: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2、直奔主题的爱情――广东莲子百合
广东人的喜宴上,最后一道甜品一定是莲子百合,取其“百年好合、连生贵子”之意。广东人比东北人还要直爽,什么爱情不爱情,一结婚就直奔主题。
回复: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3、富足者的乏味爱情――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享誉中外,浓郁的焦香让人垂涎三尺;吃第一口时,满口肉味,吃第二口时,就觉得腻了。这就像富人的爱情,看着让人眼热,身在其中,谁又知道它的烦厌?
回复: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4、轰轰烈烈的爱情――重庆火锅
即使是大热天里,重庆人也会光着膀子、摇着大蒲扇、挥着大毛巾吃火锅。那红通通的锅底,看着都吓人,可他们就爱吃,还吃得热火朝天。不过有时也让人担心,吃完火锅后,再吃其他的东西还会有味道吗?于是火锅越吃越辣了。
回复: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5、降温后的理智之爱――东北拔丝苹果
东北名菜拔丝苹果是将切好的苹果肉放在滚烫的糖浆里一过,捞出来金黄金黄的、热腾腾的一大盘。如果把苹果肉放在水里一蘸,糖浆丝遇冷变脆了,放到嘴里,外面是甜而清脆,里面则是热而柔嫩,真绝了。有时想想,热烈的爱情虽然让人沉醉,但有时候也需要降降温。降温后的爱情虽然少了曾经的如胶似漆,然个中味道却是甜的,恰如此菜。
回复:传统小吃中包含着爱情寓意
6、平凡人的爱情――新疆的馕
新疆的男人出远门,家里的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里的大锅烙上一张脸盆大的馕,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馕这东西虽然吃起来索然无味,在沙漠里却是最好的食物。这就是老百姓的爱情,平凡而又深情、朴实而又真挚。
快速回复:
&&&&&&&&&&&&&&&&
同城购论坛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结婚送客的人有什么讲究吗-55BBS 我爱购物网
&&结婚送客的人有什么讲究吗
结婚送客的人有什么讲究吗
现在社会独身子女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差的情况下都是双方来完成买房装潢等事情的,想想双方父母就你们一对子女钱不给你们用给谁啊!男方一般要把房子买好,实在是没钱了可以和女方商量,要知道装潢也是不小的钱啊! 结婚要从好几个月前开始准备筹划,至于规矩相信你们那的老人应该知道,至于我以下提供的一些流程你是要知道一点的,不然忙中生乱就不好了,至于详细的安排找婚庆公司他们会帮你组织的很周到的: 一月_&,oIY&#2;8h099 1.预计宾客名单及预定酒席d 2.预订酒店:送两瓶香宾、香宾塔用的酒杯、各项事宜敲定:菜色、桌数、宴客区d ed 二月!) 预定结婚照N]&#30;. 三月 &#30; 开始美容V d 四月 购买安瓶 < 五月 1.安排蜜月旅游行程 9 2.预定礼车: 六月 1.拍摄结婚照 2.选定婚纱、定制礼服、婚庆用纱、皇冠、各种礼服佩带首饰、鞋) 七月 1.谈婚庆 2.敲定司仪 3.敲定摄影、摄像 4.敲定跟妆 八月_ 1.预订鲜花:花车送:胸花(新娘、新郎、伴郎、伴娘、父母(4个)、司仪、主婚人)、手捧花、头花、腕花、颈花、花门、路引、主桌、副桌、签到处、母亲花两束康乃心. 2.预订喷绘: 3.购买结婚所需衣服 4.敲定伴郎、伴娘 5.敲定迎亲、送亲人员 6.邀请主婚人、介绍人_ 7.试妆:各种造型、配饰 8.粉刷房间 9.购买喜帖- 10.邀请来宾、送出喜帖 11.预订气球门、氢气气球 12.新郎回家祭拜祖先。 九月&#19; 1.购买结婚用品:喜字、撒花、气球、礼单、红包、丝带、蜡烛 2.购买烟、酒、饮料、干果、糖 3.与酒店联系布置内容 4.与司仪商定结婚程序,准备好结婚当日主持词 5.决定婚礼工作人员名单(车、气球、拉花、婚庆用品、音像制品、点蜡烛、签到处 6.敲定行车路线 7.决定婚礼细节 8.大扫除 9.购置新床&#30; 10.祭拜新娘祖先 d 九月九日 1.与鲜花联系第二天扎花安排 2.定蛋糕` 3.与各种负责人商定婚礼安排 4.与酒店负责灯光、音响设备的人敲定婚礼安排 5.再次与饭店敲定各项事务 6.购买新房用鲜花 7.准备可乐,放气 8.准备好丝袜两双&#31; 9.购买碗筷 九月十日 1.布置会场:气球、鲜花,舞台背景、签到处 2.婚礼各种用品运到酒店 3.布置会场以鲜花为主 4.与摄影师、摄像师敲定次日时间 5.与美容师敲定次日化妆时间 6.与司仪敲定次日时间 7.与司机敲定次日时间 8.准备第二天用鲜花:头花、胸花:新郎一方拿新郎、新娘、伴郎、父亲、母亲;新娘一方拿伴娘、父亲、母亲、司仪、证婚人 ^ 9.准备红包 10.准备好结婚证书 11.安排第二天直接到酒店人员及各项分工工作 12.敲定酒店休息室 13.准备苹果&#7; 九月十一日婚礼 1.6:30化妆(第一套:婚纱) 2.6:30新郎一方扎花车拿手捧花 3.请一位好友管理好随身衣物< 4.请伴娘保管结婚证书、结婚戒指 5.7:00专人取氢气气球送达酒店 6.7:00男方准备好到女方家迎亲 7.7:30准备新娘、新郎早餐 8.8:30迎娶新娘(在新娘家逗留约半个小时~一小时) 9.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送红包答礼d 10.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新娘闺中密友要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11.安排好跟妆、衣物管理好友先行送达酒店休息室 12.9:00~9:30从新娘家出发至酒店9:45~10:00到达酒店 13.撒花、放气球 14.司仪、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双方父母进入会场就位,新郎、新娘门口迎宾 15.10:50分新娘、新郎门口准备入场 16.10:50请专人点燃各桌蜡烛 17.10:50分播放电子相册 18.10:55司仪开始前言,稳定来宾,等待新郎、新娘入场 19.11:00音乐伴随新郎、新娘入场 20.好友拉花、撒花 21.11:08婚礼仪式正式开始: 婚礼仪式: 1.介绍新人(新郎、新娘各向来宾鞠躬答谢来宾) 2.介绍特别佳宾、证婚人、主婚人、双方父母 3.新郎、新娘发言 4.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5.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各三鞠躬^ 6.交换结婚戒指 7.交杯酒 8.伴娘准备好康乃心花束 9.给双方父母敬茶、给双方母亲献花 10.回台 11.点燃蜡烛台 12.请双方父母讲话 13.切蛋糕,倒香宾塔&#30; 14.伴娘、伴郎将香宾塔香宾送往主桌来宾 15.主婚人讲话 16.大家齐干杯 17.礼毕 18.合影留念 19.司仪宣布宴席开始 20.新郎、新娘到休息室换衣服 21.新娘换妆(第二套:礼服) 22.新郎、新娘各桌敬酒、包糖、敬烟 23.中途司仪主持游戏 24.新娘换妆(第三套:中式礼服) 25.新郎.新娘送客 一般人的结婚不一定讲究仪式,但现在不少人结婚也常常会安排一个仪式,他人也会表示贺谢。仪式一般可依照下列方式安排。 [范例参考] 范例一 程序表 xxx先生 xxx女士 结婚典礼仪式程序 1.结婚典礼开始; 2.来宾入席就位; 3.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就位; 4.新郎新娘就位,鸣炮、奏乐、散花; 5.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6.主婚人致辞; 7.介绍人讲话; 8.来宾讲话; 宜窒直家 订婚之敬 世共昌 枚谐连理 9.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三鞠躬,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三鞠躬; 10.新郎新娘相对鞠躬; 11.新郎新娘交换结婚礼物; 12.向新郎新娘献礼、献花; 13.礼成开宴。 范例二 贺词 l.贺嫁女 于归之敬 出阁之敬 出闺之敬 宜室直家 2.贺订婚 订盟之敬 文定之敬 秦晋之敬 订婚之敬 3.贺结婚 喜仪 扇仪 捷仪 百年好合 百世其昌 新婚之喜 永结同心 荣谐伉俪 枝谐连理 鸾凤和鸣 龙凤呈祥 百年鸾凤 4.贺娶媳妇 新翁之喜 萱堂之喜
8条其他回答
乳山人待客讲究的是“上车饺子,下车面”,也就是说客人来了第一顿的主食大多是面条(打卤面),客人走时的送行宴的主食一般应该是饺子。不过面条不一定是一人一碗,一般管够。  在乳山新媳妇上门讲究很多,尤其是女方的亲属第一次上门时,很隆重的。(如果定亲了,男方家里要给女方“压腰钱”,一般1001元或10001元,意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从你讲的情况看,你未来婆婆虽然按照礼道来,但只拌了个辣椒,显得有点儿不是很重视。我觉得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  1、没有到吃饭的点儿,先吃点面条垫垫;  2、秋天地里活多,没工夫做太多的菜肴(如果他们家是农村的话);  3、你男朋友领回的“女朋友”太多,你未来的婆婆习以为常了(这样说有点儿小人之心,罪过);  4、你未来婆婆家里不是很宽裕;  5、你与你男朋友的关系还没有确定,不宜过分招待。  6、你未来的婆婆不喜欢你这个未来的儿媳。  下面的资料摘自《乳山市志》,虽然有些习俗现在已经不讲了,但从中你能看出乳山人是很重视婚嫁的,供你参考:  乳山婚嫁习俗  婚俗从来都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过去是轿子抬、单车带,现在是坐彩车、取镜头,将来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所以说,社会越发达,婚俗演变得越快。建国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婚前不得相见,素有“嫁鸡随鸡,嫁犬随犬”之说。女子出嫁,须从一而终,丈夫夭折也不能改嫁;男子可以纳妾,并且在妻子夭折后可以续娶。婚姻形式颇为陆离,有指腹婚、童养婚、童婚、换婚、表亲婚、抢婚等。凡此婚俗,毁掉了不少美满姻缘。建国后随着政府的提倡,《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婚龄青年才逐步有了恋爱的自由。50年代中期,军人实行军衔后至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女子择偶标准曾为“一军官,二政干,三工人,四教员,不行再嫁庄稼汉”。“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与军人配偶最为光荣。70年代后,男女择偶观念开始复杂化,容貌、文化、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都成为择偶的标准。不论是自由恋爱的,还是媒人说合的,乳山青年婚前都要履行议婚、相亲、订婚、盼家、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程序。  议婚:家族会议研究讨论亲事的可否,这关如果是省略了,家族中的长辈会说待婚之家目中无人。  相亲:是媒人撮合的,媒人出面,约定个合适的时间、地点,男女双方见见面;是恋爱的,也得找个“媒人”,也得过这一关,目的是让双方的亲友参加看一看,帮助参谋参谋、把把关。同往的亲友,俗称“代眼的”。  订婚:如果男女当事人及亲友团没有反对意见了,由媒人代表男方向女方表达求婚之意,女方如果同意,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订婚后就不能反悔,悔婚在当地是件很受舆论谴责的事。  盼家:也叫攀家、看家或“看地场”。未来的媳妇由媒人陪同,第一次正式拜会公婆。这天婆家对未来媳妇及媒人的款待极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筵席也是倾其所有,尽量丰盛。未来的媳妇参加女宴,女宴一般不喝酒;男宴则极尽劝酒之能事,力争气氛热闹。媳妇回去时,婆婆要赠送衣料等物品,叫“留念想”。  择好日:又叫挑吉日。找会择日子的人按照准新郎、准新娘的生辰八字选择结婚的日子。人们相信结婚的日子好,婚后的日子就能过得好,所以相当重视吉日的选择。没有合适的好日,宁肯推迟婚期也不草草行事。遇到急于结婚而又没有合适好日子的,可以在春节那天结婚,叫“赖司日”,因为那天普天同庆,大地回春,就会赖上好运气。择好日是男方的工作,但得派员前去征求女方的意见。如果女方不同意,就得另行选择,直到女方同意为止。  下彩礼:又叫“递红”或送聘礼。结婚日子定下来以后,准新郎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有现金、衣服、被面等。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不断变化。  搬箱:结婚的前三天,男方的兄弟到女方家把嫁妆搬回来。或用小车推、或用拖拉机、轿车拉,都要极为小心。箱子、被褥、喜饼、大镜子、茶具等东西要确保完整,损坏了不吉利。搬回来的嫁妆,直接送入新房摆放。  婚前诸事妥当以后,婚礼即开始了。婚礼包括“嫁娶”“开箱”“瞻久”三部曲。  嫁娶: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女方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女方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儿子一样,有客时只能做服务生。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手绢,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新郎、新娘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选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如果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有言多必有失之意。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婶姨嫂,个别村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说,即女方的姨不参加送外甥女上轿,男方的姑不参加迎侄媳妇下轿。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厅。同时鞭炮齐鸣,营造喜庆气氛。  婚宴正午时分开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极为讲究。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如果送客的来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亲为大,家人的朋友要尽量安排个好席位。旁系亲属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直系的不论是爷、爹、伯、叔,都是服务群体,即使入席也没有席位。席间的规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桌上的调味品,蒜要改叫“义和菜”,醋要改叫“忌讳”。宴席的高潮是盘鱼上来时,陪客人员要千方百计让客人多喝。醉谐音“最”,最好的意思。来宾往往是“鱼在桌上,我在桌下”,没有吃到鱼就醉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饭时,坐席的人要米饭、面条两样都吃。不准只吃一样,叫“汤饭两全,儿女双全”。预祝新郎新娘将来儿郎、闺女齐全。  宴后,娘家送客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便于回去汇报情况。这叫“赴小宴”,小宴是个摆设,是个过程,象征性地摆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赴小宴时,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说些客气话。如“闺女拙,不会做家务,以后请当公爹的、当婆妈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准备好点心赠给送客的人,以表谢意。如果是忘记了,那是件很失礼的事。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结束了。  晚上有闹洞房的习俗,村人想尽各种办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长如父的观念影响,平辈中“大伯子”不与弟媳诙谐言笑,不去闹洞房;“小叔子”则“叔嫂无忌”,是闹洞房的主力军。这种陋习后来被逐步淘汰。  开箱:结婚的第三天,新娘的父亲、哥哥、弟弟到男方家。把婚前“搬箱”搬来的箱子、盒子打开。这时,男方家才能把女方带来的喜饼分给亲朋邻里。这天的宴请规模要小于结婚当天,一般是男方门里的人和婚宴时因事未能参加者。也有简化开箱这道程序的,开箱的人在婚礼当天即随新娘新郎前来,叫“跟腚红”或者“当日红”。  瞻久:因为是喜事的第四天,所以也叫“瞻四喜”。新郎和新娘要同去新娘家,探望新娘的父母及亲属。用意一是新郎登门感谢岳父岳母,感谢他们把辛苦养大的好姑娘嫁给了本人;二是新郎新娘要表表态,表明永久坚持这段婚姻的决心。这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几对新人能真正按规矩把话说出口的。  另外,20世纪初,没有婚姻登记这一说,找一个会写字的人,把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上,贴到新房里的柜门内就行了。这就是“法律文书”,无印章、无签字,却重于泰山,双方就得永远在一起。上世纪中后期,也是形式大于法律。举行了婚礼,即使没有登记,民间也视为“合法”夫妻;如果只是登了记,而没有举行婚礼就想住在一起,那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婚礼这种形式进行社会公示的婚姻,乡里乡亲不承认其“合法性”。那时先结婚后登记的人很多,即便是登了记,也没有注重收存结婚证的。多数人把结婚证贴在洞房的墙上,当装饰画用了。所以乳山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手中多没有结婚证,因当时在墙上“立此存照”了
订亲: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过大礼: 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嫁妆: 在女方收到大礼后,女方的嫁妆也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之前送到男方家。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祭祖: 出门迎娶新娘之前,男方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迎亲: 近年来,迎亲 ( 接新娘 ) 成为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燃炮: 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吃桌: 在出发前,新娘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离别在即,新娘通常面带愁容,大家说一些吉祥的话。 等待新郎: 在女方家门口,应有一男童手持茶盘等候新郎礼车的到来,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拜别: 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鞠躬行礼即可。 礼车: 在新娘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牵新娘: 新娘到男方家时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将新娘牵出礼车,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 门槛代表着门面,新人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 祭祖: 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带新娘入新房。 喜宴: 时下流行中西结合式的婚礼,新人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换下新娘礼服,穿上晚礼服向各桌敬酒。 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应站在门口送客,手中应端着盛香烟,喜糖的茶盘。 进洞房: 将竹筛和铜镜放在新床上,为求日后生男。吃由花生,黑枣,莲子,桂圆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婚礼当天白天,新娘不能躺下,否则可能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可以的,我同事结婚的时候还穿蓝色的呢,她是上海的,也没觉得什么。一般婚礼上新娘要换好几套衣服呢,仪式上一套,敬酒的一套,送客的一套。有的还要更讲究。只要是红色的都无所谓,紫红色的很华丽很贵气,完全可以穿的。如果非要大红色的,那些穿白婚纱结婚的新娘怎么办?
婚礼,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婚礼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次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准备出发。迎亲队伍一般由八人组成,其中有两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在北方,结婚的女人叫婆姨,没结婚的叫女娃娃,不管多大岁数 ..... )。(民间讲究“姑不迎,姨不送。”)。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名懂礼节及能说会道的领头人,若遇女方出难题,能善于应付,巧于化解,出发前要准备携带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猪肉、离母糕(其实就是块大的米糕)、清油(半瓶)、筷子、白面( 1 小包),揣怀钱、坠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钱。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畜随后。若逢庙宇、村庄须鸣号、吹乐而过;过河、过桥也得吹长号(俗称“张号”)。
事前,女家也按协议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组织送人队伍(一般由 8 人组成,其中有 2 名妇女陪送,俗称“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内设一桌案,摆上烟酒,由管事人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所带之物一一摆于桌案交待,谓之“表礼”。饭后,女方家总管向迎亲领头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坠箱钱、揣怀钱、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一切就绪,准备起程。新娘换上嫁妆,蒙上“盖头”(用红花被面或红绸子挽结成的)上轿,迎送婆姨抢着上马,长号一鸣,吹手先行。迎送队伍以迎人婆姨为先,新娘中,送人婆姨在后,有序而行。此时,唢呐声声入耳,摇摇摆摆、浩浩荡荡出村。若遇好事者,可摆烟酒于路旁,迎送队伍必须停止前进,吹手就地吹奏三曲,三起三落,方才放行。途中,若有两家迎送队伍同向而遇,则有“抢路”之俗。抢路时,一般双方领头人为免纷争,经协商,往往让先者用圪针条(一种长刺的落叶乔木,果实为圆形有核)耱路,示意为后行者的新路;若相向而遇,双方新娘应互换裤带或针线包,都用圪针条耱出新路而行。进村时,速度须放慢。吹手大显身手,或吹“得胜令”,或吹“将军令”、“大摆队”等乐曲。村人围观,热闹非凡。此时,公公婆婆入洞房,夹起枕头走一圈,俗称“抱孙子”,家人应遮盖碾、磨,怕青龙白虎“冲喜”。一切就绪,专候新人进门。
迎送队伍进门后,分设专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领头人扶下马(或轿),由新郎揭“盖头”,两人一前一后踩着红毡走向洞房(俗称“帐房窑”)。在此之前,吹手须进去张号,叫“冲帐”。随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麦叶、小钱、五谷边撒边唱,谓之“撒帐”。新人入洞房后,由一小孩端水让新娘洗脸,新娘得给少许钱,以示酬谢。新娘上炕,将席四角已压之物(有针线、核桃、红枣、钱币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后静坐前炕。随后,“送人的”坐席(吃喜宴)。新郎要敬酒施礼,送亲领头人应以钱相报,民间称之谓“拜席口”。
饭后举行上头仪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将二人头发拢在一起,边梳边唱:一木梳青丝云遮月,二木梳两人喜结缘。三木梳夫妇常和气,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子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天作良缘配好的,夫妻恩爱一辈子。随即,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捡入自己衣兜。接着,主持人还要将新娘头盘成 ?? 髻,意为结发夫妻能白头到老。随后,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结拜兄弟还要闹房,即让两个新人当众做出各种亲热动作。客人出节目,新人表演,令观者捧腹大笑。闹房毕,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儿女馍(把馒头用纸包住从窗户扔进去),盼望早日抱孙子。此晚“帐房”(洞房)灯光应彻夜不熄。 我结婚时(不是在老家,是在我工作地方的一酒店举行的婚礼)母亲特意从她住的宾馆赶到我新房给我扔馒头,因为以前我不知道有这规矩,三更半夜,咚的扔进来,吓我一跳,我才知道先前为什么嘱咐让我睡前不要关窗户,呵 ....
第二天清晨,小两口要吃儿女扁食(饺子),饭后举行“拜人”仪式和“亮箱”(给公婆和丈夫看看嫁妆)。是日,男家送客,新娘新郎回门(新郎回拜地主)。翌日,小两口又由岳父(地主)送回,谓之“送回面”。八日后,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归,曰“对七对八”。
现在好些风俗规矩都简化了,原来那么复杂是因为穷,一点点东西都要斤斤计较,现在所有的风俗规矩都是为了热闹婚礼场面才有的
个人觉得1,首先你肯定得去送姐姐出嫁了,要提前至少一天回家,看看能不能帮姐姐做些什么,可以问问你的爸妈你们那边有什么讲究,我们那边妹妹是要去送姐姐的,类似伴娘性质的。
2,其次,礼物要么实用要么有新意。看个人条件了,毕竟你还在上学。可以送姐姐和姐夫一份有新意的礼物:比如说水晶八音盒(可以问他们要一份结婚照片印上去),或者你自己做的十字绣(比较特色的图案)或者一对情侣抱枕,或者他们捏的那种特色的泥人什么的,或者实用的东西。
3,你真可爱,至于红包,如果你是送客的,或者类似伴娘性质的,姐夫那边应该会给红包的,至于多少,那就看心意或者民俗之类的了。愿你姐姐姐夫百年好合,甜甜蜜蜜
婚嫁 订婚 青年男女经过相互了解,彼此同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送书子 又称“过红子”。过去,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双方父母通过给儿女订婚确定儿女之间的婚约。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之说。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交换分别写有男女姓名、年龄及家长和媒人姓名等的“书子”,作为联姻依据。男方还要送给女方定亲礼物。除衣服、钱、首饰和扎腿带子、袜子外,另有盐两包,大米两包,针1 对,葱1 对。送盐、米等意为“缘份到了”,送针意为“联姻”,送葱意为“从约”(从破“四旧”以后,送书子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并不再交换“书子”)。女方回书子时有帽子1 个,腰带1 条、衣服1 身、手巾1 对,袜子和鞋各1 双,烟袋包子1 对(现多是烟两盒)。 送日子 男方根据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等请“先生”查定结婚日期后,派人到女方家告知,俗称“送日子”。过去,送日子时一般有“四色礼”:馒头(或鸡)、肉、大白鲢鱼、粉皮。现在多送衣服和现金。送日子以后,双方将结婚日期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们在其结婚前来送礼物。送给男方的称“送礼”,送给女方的称“送填箱”。 下催妆 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意为催促女方要按时发嫁。下催妆礼一般有红、蓝袄1 对,化妆品1 套,公、母鸡1 对,鱼1 对,肉1 刀。催妆礼一般随嫁妆返回男方家,故有“催妆礼吃不起”之说。鸡称“长命鸡”。下催妆时,女方若留下“长命鸡”,说明女方发嫁时有“大盒子”。盒内有“宽心面”、“压岁馒头”、烧饼和“拜鞋”(即由新娘送给男方家的长辈和兄嫂、姐弟等的鞋)等。近年来大盒子已不再见。 结婚 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出嫁”。多数按农历选择吉日。解放前,因儿女婚姻多由父母一手包办,男女双方多在结婚那天才相互认识。境内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某村有两户人家同日同时娶亲,阴差阳错之中,两家都把新娘接错了,并拜堂成了亲。等到察觉此事,生米已做成了熟饭,只好将错就错。后来有了孩子,其中一家为之取名曰“差”,另一家则为孩子取名曰“错”。解放后,男女结婚先办理登记手续,后举行婚礼。婚前,男方购置家具,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时,女方家用轿(伴娘称“看轿的”)或小推车(伴娘称“称车的”)将出嫁女送至男方家。5 0 ~ 7 0 年代初,小推车都用席子遮起来,出嫁女坐在右边,称车的坐在左边。车后跟着抬橱、柜、桌的和两个扛小杌的人员,通称“抬嫁妆的”。停车时,扛小杌的要上前去用杌子垫车腿。后来,改由男方雇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郎一般不随车前去,新娘由“伴娘”陪同。车至男方大门外停车后,先停留片刻,谓之“磨性子”,寓意过门后性情温顺。此时,男方燃放鞭炮。新娘由男方“架媳妇”者扶下车,新娘下车时先“踩糕”(一般为米糕,寓意“步步登高”,如男方姓高,则新娘不踩糕)。新郎出来迎接新娘,双方交换手绢后,一般在院子里由“司仪”主持,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后,再共进新房。这时,有专人在院子里撒栗子、枣和糖块,寓意“早立子”、生活甜蜜。此后,男方摆宴席招待宾客。女方前来“送亲”的多是新娘的舅或伯父、叔叔等,被敬为上宾,俗称“大客”;其它来送亲的称“散客”。新婚之夜,常有一些朋友、同学或晚辈到洞房“闹房”取乐,农村邻里间上洞房看媳妇或要喜烟,孩子要栗子、枣或喜糖,夜深后都自动离去。此后,新郎新娘由男方亲人侍侯喝“交杯酒”。是夜,洞房里不熄灯,称“长命灯”。婚后不久,新娘要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称“过对月”。 以前,结婚时还有许多讲究,如:“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一身病”等等。所谓“姑不娶”,就是当姑的不驾媳妇。“姨不送”和“姐姐送了一身病”,是说当姨的和当姐姐的不当送客。现在结婚,不再讲究这些事情
一般结婚选一套婚纱,一套晚礼或者旗袍就可以啊。婚纱举行仪式的时候穿,注意别选摆太长的,容易踩到跌倒,要合身,别穿着老往下滑或者太紧不小心撑开了,如果胳膊胖呢可以选有披肩的。其他倒没有什么。旗袍或晚礼呢,旗袍的开衩别太高,否则坐下的时候不太好,其他没有什么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红柿疙瘩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