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谋划叫媳妇对应的称呼是什么称呼

儒家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兼顾利益与道德、竞争与合作、个人与团体、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与人本、仁义、信用、中和等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道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节精神,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的精神运用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子百家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在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之际,获取个人职位、金钱和名声。而今,国内改革开发,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虽顽固不化,但毕竟大势已去,企业成了经济的主导。于是乎,为企业家出谋划策的咨询师们,或挟洋自重,或本土独创,纷纷找寻与服务自己的盟主。  诸子百家,真正留名于后世者,只有十家,分别是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和小说家。后来,小说家被去除,剩下九家,俗称“九流”。若是把现今的咨询与诸子百家对应的话,阴阳家、儒家、道家,属于战略咨询的范畴,立足点高,贩卖的是思想,只画蓝图,却不为国家强盛负直接责任。法家、纵横家,则对应于营销咨询,既要搞定君王的思想,更好管好干部、军队和经济,一句话要对王国的经济和军事强盛负责任。而墨家、农家、医家,则是广告传播,形而下的具象服务,就事论事,简单直接。那么,今天我们的讲座就围绕着儒家、孔子思想展开论述。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了解到,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改革开放30多年后,华夏民族碰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问题。过去2000年中困扰中国社会的痼疾再次显现。人们自然地想到了用同样悠久的儒家学说去应对。经济的繁荣和思想的贫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孔夫子勉为其难,再次披挂上阵。孔子会发现,这一次赋予他的使命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他要为现代人找到新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新的精神寄托。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秩序和游戏规则的伦理学基础,而社会精神要满足现代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毕竟小康生活只是延续生命的手段,对于亘古不变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温饱加深了而不是缓解了精神上的焦虑。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国一些成功的经理人在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不约而同地指出,孔子学说中蕴涵的真理和智慧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以“仁”的学说为核心的古老的人本主义思想,正在冲击传统的企业管理的利润和效率优先理念,并使后者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由此带来席卷现代企业的一场革命。  孔子是一位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学说中蕴藏着真理和智慧。研讨他的“仁”学,“人”的智慧,使欲成为成功人士的经理们正确地协调人际关系、企业间的关系,从而走向辉煌。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魅力何在,而他的智慧是什么呢?孔子乃一介布衣,既非教主,也不是上帝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然而,他却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一生坎坷的命运,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温柔、最诗意、最无可替代的哲学。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孔子智慧,请联系)了解到,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隆。  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公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世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谭小芳老师表示,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那么,作为国内企业界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国企业家,您能从儒家、孔子思想中获得哪些、运营上的启发呢?谭老师认为,具体如下――  一、做好表率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的头。这也是做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业者和管理者,他们抱怨自己的同事和下属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不能以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或者在工作上无法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但是,他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没有为他们的下属做好一个好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所以,如果你的工作遇到了问题,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样?  二、诚信经营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晋商纵横世界商业5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商帮,靠得是“诚信”经营理念。晋商首先讲的是做人,而后才是做商。商人如果没有道德,制度没有任何用处。晋商丰德票号遭受国外势力压迫频临破产时,为给储户兑现,大义凛然,把积攒了13代的财富拿出来,真正震撼、感动了中国人。  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足球假摔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凡是观看的都一清二楚,裁判也会掏牌,如果太过分,直接红牌罚下场。楼市、房价可以不降,但别愚弄老百姓,也玩假摔这一套。要涨就涨,要降就降,光明磊落,在市场面前没有什么可装的。  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在于,是市场逼着你降价,而后被老百姓唾弃,还是主动让利老百姓,赢得市场的民心?地产老总们,你们必须做出决策。毛主席用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情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背离人民愿望的时候,有没有企业家敢于站出来,创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呢?谭小芳老师表示,楼市假摔,摔得是企业家的良知,市场愤怒了,必将掏红牌。  人们为何抛弃诚信,为人处理诚信始,商诚则兴,商奸则衰,治国理政以诚信为本,人类发展史的重要课题,诚信归来,路在何方,谁来拯求诚信危机?文章的前面,谭小芳老师先与您分享一个《论语》里面的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老师,如果还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论述,社会、家庭无不如此,而应用到企业之上,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笔者记得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马英九讲过一句话,“人笨拙点可以慢慢教育、但是人品有问题就是诚信的问题”由此而见,政治家将人品视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同样也要求我们企业界的朋友在进程中,要慢慢去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行业价值观。  三、以礼治企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管理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以礼治企”。  孔子将古人祭祀礼仪中的“礼”从宗教范畴推广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礼”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笔者在感性的“仁爱”基础之上,推行理性的“礼”,即为管理的规范与制度。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运用到国家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学影响的国人,从思想上具备认同的基础,笔者强调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企业的。不管是国学,还是礼仪,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素质――那么,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东西方文化的国家各有相近或相异的看法,谭小芳老师认为,作为中国式的企业家,以下条件和素质供参考:  ◆个性、气质修养。特别是志气、毅力与事业心最为重要。  ◆政治思想素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顺应潮流和趋势。  ◆竞争素质。企业家的竞争素质是企业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道德情操素质。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是企业家发挥知识、才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家做好领导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  ◆善于利用“外脑”、重用专家的素质。善于发挥智囊组织的作用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心理素质。坚忍不拔,富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在任何困境中勇于开拓进取是企业家应具有的普遍心理素质。  ◆社会活动素质。具有高超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的素质,特别是精通与灵活运用公关、人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素质。企业家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眼界开阔,思路敏捷,敢于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经验。  ◆能力素质。企业家要掌握管理企业的多方面能力和技能。如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及自制能力等。技能方面主要有:文字技能、语言技能、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只有具备以上现代企业家的素质,才能使企业家真正成为:事业的探险家、经营的战略家、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的艺术家、学术渊博的科学家和颇具风度的外交家。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现代沉积学研究的若干思路与方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现代沉积学研究的若干思路与方法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王华定&&&&价&38.00元开&&&&本16K
书名:《现代沉积学研究的若干思路与方法》
【作者】 王华
【ISBN】 978-7-
【印次】 1版1次
【开本】 16K 【编辑】 张晓红
【字数】 406千字
【定价】 38.00元 【专业】 地质钻探、矿产资源勘查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类型】 地学、资源类专著本书突出了现代沉积学研究的特色,同时也收录了与沉积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类的重要内容。围绕&沉积学与资源环境&这一主题,按&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盆地动力学和造山带沉积学&、&矿床沉积学&、&环境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甲烷水合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六个部分展开了热烈讨论。。。。。。莺歌海盆地潜山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王华、李思田、庄新国、肖军、张照录、郑云涛)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坡折带演化特征分析
(向才富、解习农、任建业、刘晓峰、孙向阳、姜涛)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有利储集体分析
(吕明、张迎朝、钟泽红、张伙兰、甘军、陈素清、张敏强)?
莺东斜坡带北部莺黄组层序地层分析
(王华、肖军、张照录、郑云涛)
琼东南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以崖大气田为例
(肖军、陆永潮、王华、赵忠新、甘华军、陈亮)
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及低位扇特征研究
(陈英甫、张迎朝、吕明)
陆相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以克拉玛依油田露头区的克拉玛依组为例
(焦养泉、颜佳新、郎风江、杨生科、杨瑞麒、刘顺生)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层序样式研究
(周雁、梁西文、文可东)
扬子地台南缘晚二叠世二维高频沉积层序模拟研究
(陆永潮、解习农、周学武)
渤海湾盆地深层古潜山储层中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史卜庆、田在艺、罗平、顾家裕、张大江)
钟市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地质建模
(姚凤英)
层序地层学在柳赞油田开发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穆立华、魏文懂、刘军、薛云松、袁俊香)
中国东北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成因研究
(吴冲龙、王华、李绍虎、王根发、张瑞生)
元素地球化学在沉积环境判别方面的某些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的中上奥
和下石炭统为例
(钱一雄、李国蓉、刘光祥)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许卫、岳书仓、杜建国、谢建成、孙乘云、王有生)
沉积盆地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分析--以中-晚元古代卢氏盆地为例
(刘晓峰)
右江盆地演化对微细金矿成矿流体循环及其成矿的控制
(庄新国)
临清坳陷东部德州凹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聚
(吕新彪、项希勇、何谋春、樊庆真、刘艳荣)
齐家古龙凹陷大423井沸腾包裹体的发现及成因
(闫建萍、刘立)
关于岩石钾肥、古-新地震和人造甲烷水合物的思维启迪
(宋天锐)
气候环境沉积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赵忠新、王华、肖军、韩晋阳、甘华军)
黄海外陆架晚更新世的三角洲复合体
(李绍全、李双林、唐保根、陈裕迅)
渤中坳陷及其周缘上第三系沉积充填特征的新认识及油气勘探方向
(徐长贵、杨波、赖维成)
海南岛博鳌沙坝泻湖体系及其探地雷达的应用
(殷勇、朱大奎、王颖、葛晨东)
鸡西盆地城子河组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对比之新解
(王金山、姜剑虹)
南堡凹陷北堡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分析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应用改进三角网方法计算机绘制地质沉积相带图
(邱德友、张双艳)
东营凹陷层序发育的构造和动力学背景
(陈平、陆永潮、任建业)
附: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目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卡扎菲启示录:用原始办法管理现代国家致其倒台(组文)
  4月14日,利比亚艾季达比耶,反对派武装人员向政府军所在地发射火箭
  日,卡扎菲访问索非亚大学
  日,萨达特(前左)与卡扎菲(前右)签署建立统一国家的协议
  现代&酋长&启示录(第一篇)
  抛弃卡扎菲
  主笔◎吴琪
  与其把卡扎菲看做一个国家领袖,实际上他更像一个放大版的贝都因传统部落的酋长。卡扎菲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现存制度都表示不满,否定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认为只有他的人民直接执政最好,但是他建立的&民众国&却是个人高度集权的国家,与现代政治制度逆向而行。新政权直到1970年12月才发布了它的一个施政纲领。确切地说,它并没有说明国家的发展方向,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驱逐外国军事基地,国家团结,取缔所有政党&&所有这些措施都被小心翼翼地和伊斯兰精神挂钩。
  在执政的40多年里,卡扎菲一直支配,并乐于不断调整利比亚社会的财富分配。在&黄金10年&,他向民众慷慨解囊。政府在住房、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投资大大增加。但是随着卡扎菲家族和相关部落的权力建构,利比亚的政治制度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牢笼,家族和小利益集团成为石油财富的最大受益者。卡扎菲被本国民众抛弃,正是他用原始办法管理现代国家的后果。
  物价上涨、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加大,这些困扰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难题,被阿拉伯世界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演变成了一系列中东变局。卡扎菲的垮台将标志着阿拉伯世界在位时间最久的统治者的倒台,虽然他曾在长年与美国的对抗中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国际势力,利用利比亚优质独特的石油资源获得谈判砝码。
  阿拉伯世界由内而发的变革,被普遍看做自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民族运动以来,这一地区最具深远影响的一场变化。西方认为,中东各国要求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强大呼声,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对本土自由的渴望,胜过了对西方的敌意。
  对于是否要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涉,欧美国家曾有着不同的利益推敲。德国前外长、曾任驻美国和英国大使的沃夫冈&伊辛格告诉本刊:正是先前发生在埃及和突尼斯的和平的政权更迭,让欧洲人都抱定了一个信念&&和平变革是顺应时代的。卡扎菲宣称要在班加西屠城,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不合时宜。尽管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危机决策时刻,欧洲领导人都怕自己违背了时代的潮流。欧洲国家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萨科齐决意让法国扮演急先锋的角色,既有与卡扎菲个人的间隙,也在为他明年参加的总统选举造势。
  美国原本认为自己在利比亚的利益是中东北非地区中最少的,对进行军事干涉犹豫不决。在克林顿政府中任职、因未能制止卢旺达大屠杀而无法摆脱罪恶感的苏珊&莱斯,哈佛大学专门研究人权问题的年轻左派教授兼记者萨曼莎&鲍尔,在这个时刻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另外,与当年美国把&洛克比空难&的罪责归于利比亚一样,&干涉利比亚看起来是个又快又轻松的军事行动,与干涉其他的中东国家,比如叙利亚相比,政治风险要小得多&。
  对欧洲人而言,欧盟的5亿人口与北非地区1.7亿人比邻而居。&这些人自西向东,从摩洛哥阿加迪尔一直到埃及的塞得港,就在欧洲的门口,憧憬着繁荣和民主。&利比亚既可以成为他们打开北非之门的钥匙,又有可能成为带来难民、宗教极端分子的不安全通道。美国既要表现出对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支持&,又不希望真正卷入利比亚重建的泥沼。在利比亚民众起义之前,西方的利益已经在利比亚得到了充足的保证,例如利比亚最大的油田和潜在气罐的勘探都掌握在西方石油集团的手里。但是在西方人认为更为牢固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权迅速倒台后,为了及时表现出自己站在&历史正确一方&的强烈意愿,对中东民众呼吁的顺应,并埋葬与突尼斯、利比亚等旧政权合作的尴尬记录,抛弃比穆巴拉克政权重要性更小的卡扎菲,实在不是个为难的抉择。
  随着利比亚战事谜底不再,人们或许才意识到利比亚正走上一段后果难料的漫漫长路。推翻卡扎菲的统治成为各股力量合力的目标。但是在军事破坏之后,利比亚这样一个北非国家如何重建,才是变革能否变得具有意义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于一个所谓新崛起的中东,欧洲和美国又开始担心他们在失去曾经合作的&老朋友&之后,会不会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让自己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可能受到威胁的陌生政体&&■
  卡扎菲的权力之路(第二篇)
  日这个星期二对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来说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唯一的新闻发生在警察局。数个家庭聚集在这栋大楼门口,要求释放一位名叫法特赫&特比尔的人权律师。特比尔一直在代理由这些家庭组成的一个团体。该团体称政府在1996年由于秘密杀害了包括他们家人在内的1200名异见人士,要求公开相关信息。当天晚些时候,警方息事宁人,释放了特比尔。但人群非但没有就此消散,两天以后,一场名为&愤怒日&的示威游行活动在班加西蔓延开来,目标直指首都的黎波里。
  记者◎徐菁菁 实习记者◎张冉
  这不是卡扎菲遇到的第一次挑战。执政40多年来,他历经数次暗杀、政变、骚乱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打击,挺过了美国战机的狂轰滥炸和严酷的经济制裁。他以强硬著称,但也并非不知妥协。2月21日,他的二儿子赛义夫&卡扎菲在官方电视上露面,承诺将修订新宪法,创造一个&新的利比亚&。这是一个利比亚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42年前,年轻的卡扎菲确实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国度。但这一次人们却不再相信他。
  应运而生
  &告诉纳赛尔总统,我们将这场革命献给他。&日凌晨2点半,驻扎在班加西的年轻军官卡扎菲率领着大约只有70名成员的&自由军官组织&开始了挑战伊德里斯王朝的政变行动。
  这时,王国的建立还不到20年。1951年建国前,由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与费赞三个地区组成的利比亚只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苏尔特湾与苏尔特大沙漠将昔兰尼加与的黎波里塔尼亚分开。独立前,昔兰尼加的交往方向主要是东边的埃及以及马什里克地区。反之,的黎波里塔尼亚与西部马格里布的三个北非国家往来。费赞地区人口稀疏,其注意力主要是南部的撒哈拉沙漠,以及靠近撒哈拉的非洲国家。大多数利比亚民众都认为自己是的黎波里塔尼亚人、昔兰尼加人或费赞人,而非利比亚人。&二战&结束后,流亡的伊德里斯国王回到利比亚,他告诉美国和其他盟国他只想统治昔日的领土昔兰尼加,因为合并利比亚困难而又危险。
  然而,&二战&发掘了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这里既可以近距里运送物资去欧洲,又扼守着地中海。怎样建国已经不再是利比亚人自己的事情。6年的权衡博弈之后,在联合国主导下,1951年,利比亚国民大会通过了《宪法》,宣布建立世袭的君主制政权和联邦政府,采取折中的办法认定班加西与的黎波里均为首都。
  王国建立前已蕴藏危机。1950年7月,联合国牵头的协商会议决定,利比亚国民大会成员应该来自3个省,各省派出20名成员。由于利比亚2/3人口居住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来自那里的代表希望国民大会席位按照人口比例分配,但没有得到支持。1952年,利比亚独立时代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就以失败告终。由于选举公正性受到怀疑,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发生暴乱并向起义演化。政府镇压了暴乱,从此所有的政党或被禁止,或公开声称为反对党,脱离了政治舞台。《利比亚史》作者罗纳德&布鲁斯&圣约翰总结说,从此,利比亚政治大体上成为家族、部落与宗教力量角逐的舞台,许多利比亚人得出确切的结论:一小撮家族控制并决定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命运。
  但不管怎么说,利比亚独立了。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横扫这片土地开始,利比亚人就再也没有尝过独立的滋味。20世纪20年代,墨索里尼的部队沿着利比亚和埃及的边界建起了200英里的铁蒺藜墙,防止利比亚人逃跑。在纳粹统治下,每年有1.2万利比亚人被处死,还有数以万计的人死在集中营里。很少有家庭能完整无缺地延续下来。卡扎菲的祖父死于这一时期。他所在的卡扎法部落有300人被逼得走投无路,逃到乍得。
  然而,联合王国再次令利比亚人失望。在整个五六十年代,纳赛尔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在阿拉伯世界掀起日益高涨的民族运动和反殖民斗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尖锐冲突让阿拉伯人深感被西方背弃。就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考虑如何团结起来抵御以色列和西方的背景下,联合王国的政策却大体与英美保持一致,成为当时阿拉伯世界最传统、最保守的政府。
  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是无奈之举。国家的经济严重依赖外部援助,特别是美英军事基地所支付的费用。从年末,利比亚是世界上人均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虽然1955年开始的石油钻探打开了财富之门,但没有西方的帮助,利比亚根本无法开发这笔财富。其结果是,普通利比亚人一边眼睁睁看着石油被西方人拿走,一边目睹昔兰尼加地区势力强大的家族和王室成员侵吞着国家的财富和权力。
  60年代的利比亚文学弥漫着这种深刻的挫败感。哈利法&塔卡巴里在小说《尊严》中描写了一个利比亚工人反抗三个提出侮辱性要求的美国石油工人的故事。1967年&六月战争&前夕,作家艾哈迈德&法格赫写道:民众中日益流行着以下观点,即认为新财富应该是所有民众的共同财富。但现在这些财富却被权势集团所控制,他们与民众的渴望与抱负格格不入。利比亚工人遭受着石油公司的残酷剥削,美国人与英国人的基地仍像往常一样忙碌。
  1963年,贝因都青年卡扎菲报名加入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军队是像他这样出身社会底层、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雄心抱负的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最好机会。他在米苏拉塔读中学期间建立的关系网中有许多人也追随他进入军校。和当时许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收听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在埃及电台&开罗之音&中的讲话。卡扎菲意识到,由于禁止政党存在,军队是政治变迁的唯一工具。在入军校两年间,他就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并精选12名干将,组成中央委员会。
  政变的到来一点也不突然。伊德里斯国王的英国顾问洛上校观察到,国王害怕军队。&我们给他搞到6辆坦克,但是他害怕军队暴动到这种地步,以至于把这些坦克锁起来。&颇为讽刺的是,据说,当时英国顾问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军队装备得太好,这符合伦敦和伊德里斯国王的利益。他还观察到:&一些明显的变化正在发生。受过教育的利比亚人在军队里组织委员会,然后他们坐在咖啡馆的桌子旁谈论政治。他们有两个装备着萨拉丁式装甲车的装甲师,但他们一个月也不去一次,比我们一个星期去一次要少得多。&这位英国顾问甚至在1965年时就将目标锁定了卡扎菲,他注意到,1964年卡扎菲参加班加西的通讯部队时&订购了很多他们根本不需要的精密无线电设备&,&可以覆盖整个利比亚&。
  &九月革命&的全过程多少显得有些荒诞。凌晨2点半,在班加西,卡扎菲带队前去占领电台。据说,行至半道,他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跟丢了。革命队伍绕城一周,竟没有找到电台。同时,助手米海什奔赴首都的黎波里接管军营,却把武器和子弹落在车上。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战友指挥的600名士兵只有1050发子弹可用。所幸,整个政变只在突袭班加西国王卫队时发生了短暂交火。&我在那天早上驾驶着一辆空坦克来到班加西大街上。&卡扎菲后来接受《现代非洲》杂志采访时说,&在警察部队营房门口,我将炮口对准营房,炮膛里空空如也。国王的士兵一看到坦克马上就投降了,只要求不要开火,放他们条生路。&凌晨6点,的黎波里的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军乐曲,半个小时后,卡扎菲在班加西电台宣布夺权。
  比兵不血刃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拒绝了伊德里斯国王及其支持者呼吁军事干预的请求。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戴维&纽森与大使约瑟夫&帕尔默认为,应该给卡扎菲一个机会。他们很快与卡扎菲接触,鼓励他接掌政权。英国和美国认为,要想获取在利比亚的最大利益,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外交层面承认革命政府:利比亚一些高级官员和知识阶层与纳赛尔可能有联系,一旦他们夺权,利比亚会脱离他们的掌握,和埃及结成紧密的联盟。而卡扎菲和他毫无名气的青年军官组织主要受个人野心推动,是可以加以控制的。
  虽然美英在年的外交信函中逐渐表现出对革命政府充满失望的情绪。但许多分析家还是认为,卡扎菲是在掌握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出现的恰当人物。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对&九月革命&两年来的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卡扎菲近乎是利比亚&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他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利比亚的&不稳定秩序将有可能接踵而至&。在革命初期的几个月里,美国甚至不止一次向利比亚提供一些反对派试图推翻革命政权的情报。
  卡扎菲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尽管他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过历史,后来进入军事学院,并曾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但夺取政权这一年,他只有27岁,没有任何政治治理经验。他所有的政治体验几乎都来自卡扎法的部落关系,王国时期蹩脚的现代政治体系和等级森严的军队生活。
  由纳赛尔派到的黎波里的埃及情报官员法蒂&迪卜协助新政权进行了最初的管理工作。行政机构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由埃及人完成。卡扎菲领导的12人&革命指挥委员会&被新宪法确定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革命指挥委员会所采取的措施任何人不得反对。&在这个委员会里,的黎波里塔尼亚人占了上风,有5名成员,昔兰尼加人只有3名。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开始,卡扎菲的领袖形象就是卓然的。有关其他11名成员生平的信息少得可怜。直到1970年1月,他们的名字与图片才出现在官方公报上,这已经是推翻君主政权4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新政权直到1970年12月才发布了它的一个施政纲领。确切地说,它并没有说明国家的发展方向,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驱逐外国军事基地,国家团结,取缔所有政党&&所有这些措施都被小心翼翼地和伊斯兰精神相挂钩。
  尽管国家前途依旧模糊,但新领导人的平民主义和革命主义论调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全然不同于从前的统治者:都来自中低阶层,所属的部落和家族并不显赫,每个人都有乡村生活经验,都那么年轻,几乎都有高学历。卡扎菲还举行了一系列问题研讨会。新政权自由表达意见的作风在最初阶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许年轻的卡扎菲尚不知道如何令国家长治久安,但他显然明白如何满足人们最迫切的需要。
  他给他们长期渴望的尊严。虽然事实上&九月革命&只是&自由军官&组织的单方面行动,但它被描绘成利比亚人民反抗腐败的亲西方君主统治的集体功勋。政府成立特别民众法院,审判前政权官员,罪名是通敌叛国与贪污腐败。
  在利比亚人眼里,卡扎菲强硬地和西方石油公司谈判,维护利比亚财产,显得无所畏惧。日,英国人撤离阿丹姆基地;6月11日,美国人告别惠勒斯基地。尽管基地的使用期限本已将尽,但这依旧被视为重大外交胜利。这两天成为利比亚法定假日,每年都要举行庆典纪念。日,在美国从惠勒斯基地撤军两周年纪念活动中,卡扎菲在演讲里评论阿拉伯人在西方国家控制下遭受的侮辱与不公待遇,言辞极其尖刻辛辣,以至于英美两国大使在庆祝会中间就悄悄离场。
  在阿拉伯世界,利比亚仿佛突然从叛徒变成了领袖。1972年初,与卡扎菲会谈后,乌干达总统阿明就将几百名以色列顾问驱逐出国,和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1973年,伊斯兰国家外交部长第四次会议在班加西举行。利比亚提出,提供贷款,促进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语言的传播。
  美国人发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近卡扎菲。帕尔默大使在3年任期内仅仅见过卡扎菲3次:刚到任时、基地谈判初期和离任时。而他还是卡扎菲会见次数较多的大使。
  不得不说,是时局给了卡扎菲和西方撕破脸皮的资本:日苏联官方就承认了革命政府,并暗示乐意提供必要援助。次年7月,第一批武器到达利比亚,此后10年,革命指挥委员会一直从苏联购入军事设备,其中双方在年就达成了10亿美元的一揽子交易。
  更重要的是,国家迎来了财富井喷的黄金时期。1961年,利比亚每天生产石油1.8万桶,1970年已经暴增到331万桶。在油价飞升的70年代,每天的石油产量都保持在200万桶左右。与此对应,国家税收从1970年的13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2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5亿美元升至1979年的245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51年的40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8170美元,甚至超过当时意大利和英国的平均水平。
  就像贝都因传统部落的酋长一样,在执政的40多年里,卡扎菲一直支配并乐于不断调整利比亚社会的财富分配。在&黄金10年&,他向民众慷慨解囊。政府在住房、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投资翻了20倍。社会上极度贫困的人员可以免费从政府那里得到住房。农民可以获得旧时代被没收的土地,以实际价格1/10的低价购买农业用具以及牲畜。在企业里,所有雇员在10人以上的企业依据法规要将1/4的利润分给工人;5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必须有两名雇员参加董事会。这些都有助于将利比亚的石油财富进行更为广泛的分配。
  70年代初,政策甚至还有助于创造资本阶层。国家银行向任何申请人可提供最高达商业企业运作资金95%的贷款。一些行业被免征赋税和关税。在海滨城市萨布拉塔,革命之前有3家公司分享政府的订货,而1971年却有30家公司在竞争。的黎波里塔尼亚在革命后的头7年内便发放了4万家新杂货店的营业执照。
  当然,财富的流向并非无可指摘。按照年间利比亚的首席审计师、后来的反对派&拯救利比亚国家阵线&领袖穆罕默德&马加里埃弗的说法,最初美国的石油公司和的黎波里的革命政权进行交易时,他们对于对方的诚实感到吃惊,那些人并没有提出索要回扣,而这种行为在伊德里斯王朝时十分疯狂。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走回到老路上去了。&大部分钱花得都不是地方。毫无疑问,在年的这段时间中,有20亿至30亿之多的美元进了相当一部分政治领导人、高级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的腰包或其在国外所开的银行账户。&在接受布伦蒂采访时,马加里埃弗背诵着一连串钱财被私吞的事实。但对于一夜暴富的利比亚人,谁又在乎这些呢?
  卡扎菲与阿拉法特(左)(摄于1981年)
  卡扎菲与蓬皮杜(右)(摄于1973年)
  卡扎菲与纳赛尔(左)(摄于1969年)
  日,泛美航空公司飞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导致270人罹难
  权力改造
  70年代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埃及记者提问:&总统先生&&&他立刻被打断。&我不是总统,也不需要每4年经过一次选举。&卡扎菲说。
  在整个70年代,卡扎菲不断地对利比亚政治体制进行调整,但从来不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为调整方向。他似乎并没有强烈的现代国家观念。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他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计划里,他始终坚信,埃及和利比亚应该合并,经过10年左右的整合期,就能形成控制亚非大陆桥咽喉的强国,担负起&将以色列赶进地中海&的历史使命。早期,他几乎每次碰见埃及总统萨达特,都要提到自己的合并理论,并真诚地相信萨达特能够接受。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兵临开罗时,卡扎菲甚至给萨达特打电话,建议他迁都到利比亚城市。1988年,他还亲自驾驶推土机推翻了利比亚和埃及的界碑,以标志两国&合并&。
  在&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里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宪法,也没有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部委机构。卡扎菲的正式头衔是&人民兄长、革命导师&。外界俗称的外交部、内政部等并不存在,而是被各种&人民委员会&自治机构代替。
  著有5部利比亚政治、历史专著的美国独立学者布鲁斯&圣约翰告诉本刊,从70年代末开始,利比亚形成了两条平行的权力链条。在正式治理领域,以直接选举的方式建立的各层级&人民委员会&和&人民大会&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这条权力链在过去30多年里几乎没有变化。
  卡扎菲认为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将形成&错误民主掩盖下的独裁政府&,解决办法就是推进直接民主。但他并不信任民众的决定。
  为了监督规范民众行为,卡扎菲建立了另一条非正式的权力链,它由各种直接由他领导的革命机构组成。1977年,卡扎菲在全国各个部门自上而下建立革命委员会。从法塔赫大学开始,到次年末,革命委员会的松散网络已经在全国铺开,并直接渗透到人民大会、人民委员会内部。它们负责指导民众,捍卫革命,监督和推进整个利比亚的革命激情。从1979年开始,卡扎菲每年会见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一次,革命委员会的中央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他们的活动。革命委员会的权力界限是如此模糊,它们不久就被授权从事一些针对反革命行为的逮捕活动,并成立革命法院。法院的全体职员都是革命委员会成员,而不是经过正规培训的法官,不受法律约束。革命委员会的触手甚至伸到了海外。1980年,卡扎菲声明:持不同政见者必须在6月11日以前返回利比亚,否则&随时会遭到清算&。5月21日一位富有的利比亚木材商在罗马一家旅馆的房间中遇害。钉在他尸体上的一张纸条上写着:&所有叛国者,无论躲到哪里都将受到追杀。这就是与人民为敌者的下场。&纸条上的署名是&利比亚驻罗马革命委员会&。在这条权力链的控制下,直选赋予人民委员会的权力实际又回到了卡扎菲手中。
  经过第一轮的财富分配,到1975年,卡扎菲对新生资本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开始感到担心。1978年9月,卡扎菲发起了人民接管企业的风潮。3个月后,大约有180家公司落入了雇员的手中。同年,他签署法令,规定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所住宅。成千上万的房客立即成为房子的主人。1980年5月,利比亚宣布,面值大于1第纳尔的所有货币都作废,给居民一周时间兑换货币。最大兑换数额为1000第纳尔,超过限制数量的所有存款均遭冻结。于是,许多人手里的钱&像盐在水中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自此期间,不少富裕阶层开始逃往国外。次年,国家接管了所有的进口、出口与生产资料的分配职能,涉及领域从油气技术到基本食品供给。
  宗教势力也让卡扎菲感到不安。他担心在君主制下曾十分强大的塞努西教团与穆斯林兄弟会关系密切。他把自己标榜为伊斯兰教的改革家,命令神职人员完全脱离政治。1979年8月,卡扎菲下令拆毁的黎波里市中心著名的西迪哈穆达清真寺,理由是他想扩大绿色广场,以便让坦克可以参加9月1日的阅兵式。1984年10月,卡扎菲对塞努西家族位于杰格布卜的清真寺和陵墓进行攻击。过去,每年到这一教派的创始人赛义德&穆罕默德&塞努西去世的周年纪念日,这里都能吸引近50万香客。卡扎菲下令掘开赛义德&穆罕默德和他两个儿子的陵墓。他说,这3个人不是利比亚人,理应埋在利比亚之外。
  比起宗教,部落似乎是个更大的麻烦。在利比亚部落文化中,人们用忠诚交换物质利益和安全,所有人无条件地服从首领。在这个系统里,卡扎菲的劣势明显:他的卡扎法部落在利比亚140多个部落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布鲁斯&圣约翰告诉记者,由于担心部落领袖反对他的激进改革,在执政之初,卡扎菲决意铲除部落系统。1970年6月,新政权建立地方管理机构,以行政官员取代部落首领,而且重新划分行政边界割裂原有的部族边界。但新的领导人根本无法获得认可。
  1973年秋天,利比亚大学和扎维亚技术学院的49名学生对扎维亚地区7个村庄10%的人口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这次调查中,所有受访者都认为领袖应该是部落里的权威人士,他们同时也来自部落里最富有的最有权势的大家族。如果这些领袖去世,他们的长子应该继承权力和财产。所有被访者也都嘲笑政府关于个人脱离部落关系的号召。
  卡扎菲很快意识到,消灭部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好在卡扎法部落虽小,却和第一大部落瓦法拉有血缘联系,而自由军官组织也提供了政治联盟的机会:瓦法拉和费赞地区有影响力的大部落马卡哈在该组织中都有成员。这些人很快占据了各类权力机构的重要职位,部落政治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为强大了。
  危机四伏
  &大群男女呼喊着、大声笑着、齐声吟诵着。女孩子们想挤进大厅的宅门,推推搡搡,不时发出尖叫声。大厅内传出另外3000名少年有节奏的喊声。在西方,大概只有像米克&贾格尔这样的摇滚乐歌星才能吸引这么多人。&1986年2月,英国记者戴维&布伦蒂和安德罗&莱西特在利比亚目睹了一场卡扎菲会见民众的活动。
  那时,在的黎波里,&卡扎菲的画像到处可见。他面带微笑的画像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学童的脸蛋和他们的书包。一位和卡扎菲一块饮茶的来访者还记得,当她低头看到茶杯底部映出的上校的笑脸时,她是如何吃惊&。&的黎波里的大街上甚至旅馆的电梯和公用活动间内都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宣传,各种政治会议召开的消息通过扩音器广播开来。卡扎菲的话被张贴在机场休息室的墙壁上、各建筑物和街道上;还被印在邮票上,圆珠笔的一侧也被刻上选自《绿皮书》的口号。在利比亚电视台播放的通俗音乐的录像带,还把这位领袖的思想融会到迪斯科节奏中,由年轻的通俗乐歌手演唱出来。其中一首称为&世界第三理论&。&卡扎菲说,他讨厌个人崇拜,劝诫人们停止此类活动,可是,&他们坚持这样做,我有什么办法?&
  这次集会上,的黎波里妇女军事学院的女孩子们表演了优美的军事芭蕾舞,将刺刀刺向假设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青年人&跳到座位上,挥舞着拳头,以革命的狂热情绪高叫:&为卡扎菲而死!&&美国该死、该死、该死。&&一小时后,卡扎菲走上前台,&以一个宗教领袖的姿态握住他们的手&。
  两位英国记者发现,现实并不如看到的那样完美。集会可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在的黎波里一次由外国工人参加的&自发的示威游行&中,参加游行的巴基斯坦人每人可得到50英镑的丰厚津贴。他们不会说阿拉伯语,根本弄不明白自己在喊些什么。&利比亚人亲眼见到领袖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据说,&在掌权伊始,卡扎菲时常驾驶着一辆破旧的大众汽车绕城转一转;他和妻子也常到当地的超级市场去购物。但经过几次未遂的暗杀和几次破产的政变后,他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在他离开阿齐齐亚兵营时,两辆武装护送车会向相反的方向开出。其中一辆是诈车。在他乘坐飞机时同样如此&。
  的黎波里的街头景象昭示着: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半数以上的商店关门闭户,开业的商店也几乎无货可卖&&星期三早上,100个人的长队涌入103号超级市场。在一楼出售食物的地方,一排排的冰箱放在那里,除了一些破碎的黄油块以外,全部冰箱几乎空空如也。&
  从1986年初开始,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暴跌到10美元。利比亚的石油总收入从一年220亿美元减少至100亿美元,接着又跌到80亿美元以下。赤字达到20亿美元。而一些钱不得不花:战争的紧迫感令利比亚不断花费巨资从苏联等国家购入武器,诸如开凿人工河等宏伟工程又因为意义重大不能停止。国家只能在其他方面采取紧缩措施。
  政治上,10年统治积攒的不满情绪开始发酵。革命制造了大量流亡的政敌,包括被剥夺权力的君主制精英、被卡扎菲抛弃的革命追随者、权力遭到严格限制的宗教领袖,以及反对激进改革的普通民众。1981年,他们在国外成立了反政府团体&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它正是今天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的主要构成者。
  1984年5月,与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有联系的一个组织企图袭击卡扎菲住所,计划被挫败。1985年春,又发生了两次暗杀未遂的阴谋。1986年,利比亚当局宣布一个伊斯兰圣战组织有26人被捕。真主党的7个成员在电视上公开承认谋杀革命委员会成员,理由是他们阻止私人贸易活动。次年,真主党与伊斯兰圣战组织的9名成员被公开处以极刑,理由是参与两次暗杀行动,包括暗杀苏联在利比亚的军人。其中6人为普通民众,在班加西公开处以绞刑;其余3人是士兵,在兵营被执行死刑。
  但卡扎菲在美国1986年的空袭中幸存了下来。布鲁斯&圣约翰认为,美国本来想通过军事打击破坏利比亚政府的稳定,但却产生了反作用:空袭引发了国内对卡扎菲的同情,而国际社会的示威游行与抗议浪潮比国内的规模和强度都更大。而且在这一年晚些时候,美国通过秘密渠道一直向伊朗出售军火的丑闻被曝光,它直接损害了里根政府的名誉和政策。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质问:&我们给伊朗运送武器,而我们又向卡扎菲投炸弹。我们的政策究竟是要做什么?&
  美国对卡扎菲的打击从军事高压转向严酷的经济制裁。在80年代末,班加西、的黎波里等地陆续有民众公开谴责国家恶化的经济形势、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卡扎菲对宗教领导人与机构的攻击。雪上加霜的是,卷入乍得内战第七个年头的利比亚军队在1987年初遭遇致命一击,成千上万人死于此役。政府强征青年入伍的政策饱受批评。
  面对政治异见问题,1988年,卡扎菲高姿态地释放了几百名政治犯。利比亚的电视台直播了他驾驶推土机撞破关押政治犯的弗纳杰监狱,并声称利比亚监狱没有政治犯的镜头。几天后,卡扎菲到移民办公室,宣布撕毁由于政治原因禁止离开利比亚的人员名单。
  但这种自由化显然非常有限。1989年,原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特稿社副社长李竹润赴利比亚报道&绿色革命&20周年。下了飞机,他立刻被接到从希腊租来的一艘豪华游轮里。这里提供24小时的自助餐,全是戴着领结的意大利服务员,所有的记者都住在上面。可是,&上船之后舷梯就被撤掉了,而且船上没有任何通讯信号,就这样被关了3天禁闭&。&9月1日庆典前一天,大巴来接记者去会场。我偷偷溜出来,但还是有两个彪形大汉跟着,说是要保护我的安全,其实是不让我跟利比亚人有任何接触。我想要和老百姓说话,就立刻会被拦开。只要我提到了卡扎菲的名字,一个人就会提醒我要称呼他上校。在绿色广场上,我掏出相机想要拍照,旁边不知从哪儿就冒出来便衣特务,说&不许拍&。大街上的喇叭里整天播的都是口号,&把犹太复国主义者赶到海里去&、&美国的里根是疯狗&。打开电视,出来的是一个绿色的太阳放着光芒。&
  经济上,1988年,卡扎菲呼吁政府停止控制贸易活动,废除国家对进出口的垄断。就在利比亚解除对零售业的强制令后,城市的市场与露天剧场重新开放。石油部门和重工业部门虽不使用新的私有化措施,但开始提倡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效率。
  另一些措施则是出于权力安全的需要。在&九月革命&19周年纪念日上,卡扎菲宣布废除国家正规军与警察,取而代之以新成立的民兵组织。年,卡扎菲又建议全国分为1500个自治公社。每个公社都拥有行政、立法和预算权力。一些观察家认为,卡扎菲的想法实际很简单,就是为了再一次将军队和国家机构碎片化,减少未来政变的可能性。
  在四伏的危机中,&忠诚成为他建立国家的重中之重&。利比亚学者穆斯塔法&费图利告诉本刊。卡扎菲本能地在部落政治上走向极端。&在执政10年以后,卡扎菲政权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反对派,他走回到了依靠血缘、部族关系的老路上。&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中心利比亚问题专家汉斯彼德&马特斯指出,&他任命自己信任的侄子负责他的个人安全,任命兄弟和侄子们担任敏感外交事务的特使,并领导情报机构。另一名侄子成为中部地区武装部队的指挥官,这里控制着石油和锡德拉湾要塞。他似乎日益感到只能依赖自己的部落成员。&但这却埋下了隐患。
  布鲁斯&圣约翰认为,卡扎菲从不缺乏挑战者,但他在执政后以超凡魅力的领导地位和分配型经济政策使政权赢得了相对较高的支持率;同时,他在武装部队、人民委员会体系以及革命委员会三个机构之间玩弄平衡,构成了支持政权的核心力量。这些相互独立平行但又相互关联的机构,以及与部族联盟千丝万缕的联系,主导了利比亚的政治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卡扎菲无疑是手段高超的弄权者。除了不断改组军队,多年来,卡扎菲频繁地调换部长。据估计,利比亚在年有112名内阁部长,这一数目并不大,但他们在位时间仅一两年。官员任期与权力地位完全依赖于卡扎菲的喜怒哀乐与突发奇想。这是卡扎菲防止其他政治人物构建权力基础、去除潜在的政治竞争者的最好方式。利比亚不承认国内存在精英阶层,也并不提供关于他们的任何信息。在利比亚的新闻报道里,政治系统职位的任职者通常不被提到姓名,除非是他们首次被任命时。唯一的例外是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以及他们的儿子。于是,多年来,利比亚国内政治环境中都没有出现过引领重大变革的人物。
  1993年,卡扎菲又开始着手整合部落力量。他像部落联盟酋长一般建立了人民社会领导委员会系统,委员会成员涵盖所有部落和大家族领袖,以及其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圣约翰告诉记者,这不但是利比亚官方首次承认部落的政治角色,也是利比亚历史上第一次将140个部落组织进入一个准国家结构中。表面上这是一次分权行为,委员会可以在学生津贴、住房补助等问题上有一定权力。但交换的条件是:如果任何部落成员反对政权,该部落领袖必须责罚他们。如果部落领袖没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卡扎菲将对整个部落做出集体责罚。根据年的统计,在这段时间内,担任该组织领导者的人员只有2位是平民,11位有军方背景,只有2名来自东部地区,8名来自西部。虽然与部长类似,这个组织的协调官员理论上6个月就要轮换一次。但来自卡扎法部落的赛义夫&阿尔丹在年期间任职,又从2004年开始连续任职数年。
  原本只有几万人,传统上属于边缘人群的卡扎法部落得益于卡扎菲的极力扶持,已经发展成利比亚的第三大部落。到了90年代,卡扎菲的精英兵力、贴身卫队均由卡扎法部落的人员组成。1993年,曾经与卡扎菲分享权力的第一大部落瓦法拉的人员在军中发动政变,导火线是卡扎法部落成员垄断资源最丰富的空军。政变失败,8名瓦法拉部族军官被处决。直到1997年,卡扎菲还逼迫该部落自行处决了一些与该政变相关的成员。
  在瓦法拉部落和塞努西教派的大本营昔兰尼加,不满的情绪已经酝酿多年。昔兰尼加人开始怀疑卡扎菲耗资巨大但成果有限的大人工河工程的目的是偷取昔兰尼加的地下水,就像他一直在偷取石油一样。《战火之外》一书的作者吕可丁2009年在利比亚中资公司工作,她还记得:&的黎波里建筑比班加西新很多,班加西很多地方都是残破的,城中心有个医院,非常大,我待了一年,医院一直都没有建好。本地人说,这个医院80年代就开始建了,到现在都没好。卡扎菲很多精力都没有放在班加西。他在班加西有个官邸,但是从来没有来过。&
  从前人们抱怨政权,但逐渐,怨恨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卡扎菲家族。1996年7月,一场足球比赛变成一场对卡扎菲的史无前例的公开批评,并发展成政治示威游行。骚乱的导火索仅是因为卡扎菲的某个儿子资助了比赛中的一支球队,这一联系使人们怀疑裁判员有偏袒行为。足球迷随即举行抗议,闯入球场袭击裁判员,负责维护安全秩序的军官向人群开火,约50人死于非命。
  在国外,流亡反对派的力量逐步走向联合。2005年6月,利比亚政治反对派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大会,最后发表《全国共识宣言》,要求回归宪政合法性,成立过渡政府,起诉卡扎菲政权中那些犯有非人道主义罪行的政府成员,呼吁卡扎菲引咎辞职。
  2000年以后,国内外局势的恶化再次迫使卡扎菲推进经济自由化改革。政府官员开始常用&透明度&与&合作关系&这些过去都很陌生的词语。2003年,卡扎菲向总人民大会发表演讲,他甚至宣布利比亚国营部门失败了,呼吁石油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都展开私有化改革。这一年,他任命了支持私有化的贾尼姆担任总理,宣布361家国营部门计划在2004年或者私有化或者清算下马。
  但是,两年后贾尼姆就被替换,他任总理时高调推动的私有化项目进展缓慢。卡扎菲本人对于如何让经济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也没有明确的想法。就在内阁重组前夕,他发表了一系列自相矛盾、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先是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后来又说想遏制外国人在经济中的作用,确保利比亚财富留在国内,利比亚人要自力更生。随后他甚至逮捕了许多商人,理由是他们垄断了商业。
  一个现实的考虑是,在经济自由化的改革中政府削减津贴、解除进口关税等措施难以被习惯了财富分配的利比亚人接受。2004年11月,利比亚政府决定取消50亿美元的电力、燃料和基本食品津贴。2005年,利比亚政府将油价提高了30%,将居民的消费用电价格涨了一倍。公众批评自由化政策,甚至引发示威。在普通利比亚人遭遇改革阵痛的同时,经济自由化改革并没有触及社会上层的利益:对于国家石油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受保护和有特权的国家机构,以及和军方有密切关系的企业来说,改革促进了他们财富的增长,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贷款,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使用外汇。
  终于,班加西人率先走向了街头。在过去42年里,卡扎菲以碎片化为目标的权力和财富重组确保了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但在这条道路的尽头,当一切财富和权力都成功地集中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所有人都有了抛弃他的理由。■
  卡扎菲(摄于1971年)
  的黎波里女子陆军学院里,配备AK-47步枪的女兵在操练(摄于1986年)
  利比亚革命期间,卡扎菲向民众发表讲话(摄于1969年)
  卡扎菲近照(摄于2009年)
  卡扎菲其人(第三篇)
  后来的卡扎菲,准确的评论是:一个古董。
  主笔◎李菁
  &九月革命&
  日早晨6点,是班加西广播电台早祷的时间。像往常一样,很多人打开收音机,听着里面报祷人吟唱的《古兰经》。突然,广播中断了,接着是一曲军乐打破了死一样的沉寂:
  &伟大的利比亚人民啊,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真主之命,向你们宣布:为了履行你们自由的意志,为了实现你们可贵的意愿,为了真正响应你们再三发出的要求变革、渴望纯净、力促行动与先发制人、亟待革命和进攻的呼吁,你们的武装力量已经摧毁了反动、落后、衰败的政权&&&
  很多人都被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惊住了,包括正在苏尔特沙漠一座帐篷里的老夫妻阿布&迈尼亚尔&卡扎菲和艾莎,他们俩面面相觑,瞠目结舌:虽然在广播里讲话的人并没有宣布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但他们还是从断断续续却又非常熟悉的声音听出来,在广播电台里宣布推翻伊德里斯国王的人,正是他们的小儿子穆阿迈尔&卡扎菲。
  实际上,直到一星期之后,外界才知道,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正是只有27岁、默默无闻的信号兵中尉卡扎菲。其实卡扎菲走到政坛中央极具戏剧色彩,那个据说预谋了10年之久的军事政变,从头到尾混乱无序、阴差阳错。政变成功后,在一次电视谈话中,卡扎菲和自己的同伴们眉飞色舞地回忆起那天的诸多细节,听起来就像一场闹剧。
  日深夜,卡扎菲与青年军官们按照计划,采取行动。卡扎菲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奥马尔&米海什乘傍晚的飞机前往首都的黎波里组织军营的接管工作。当米海什到达班加西机场时,发现飞机已满员。幸亏一个机场官员是他的朋友,总算走了后门上了飞机。到了的黎波里机场,他拦了一辆出租车驶向军营,下车时居然糊里糊涂地把武器和子弹丢在了车上。
  在班加西,按照计划,卡扎菲和两个上尉要在凌晨1点接管贝卡军营和电台。他们正要出发时,先是来了两个宪兵,让他们帮忙修摩托车,卡扎菲推托明天再去;好不容易把这两个宪兵打发走,另一个同谋者却惊慌失措地跑过来,说他们已经暴露。卡扎菲还是决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勇敢地对付这个局面&。他把子弹和轻机枪塞满吉普车,一马当先地率领军队去占领班加西电台。当他走到半程回眸一望,却惊讶地发现,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竟然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原来,在前一个岔路口,他的随行车队朝着贝卡军营方向开去了。卡扎菲于是独自一人行驶在去班加西的路上,&沿途没有灯,什么都没有&。
  更为可笑的是,负责占领的黎波里国家广播电台的军官开车绕城一周,竟然没有找到电台,只好慌慌张张地原路返回。负责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队的贾卢德和霍尼,指挥着600名士兵,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好在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就是这样一场仓促上阵、漏洞百出的军事政变居然获得了成功。政变发生时,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则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他听到枪声立即从宫中逃出,藏到游泳池里,次日被捕。这几乎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革命军仅在突袭班加西的王室卫队时发生了小的冲突,1人被打死,15人受伤。
  卡扎菲带人进入班加西广播电视大楼后,直接进到值班广播员室,要求广播员播送军乐曲。广播员惊恐不安,放了歌曲却不是进行曲。当卡扎菲要他为革命的第一篇声明录音时,广播员的语调显然惊慌失措。最终不得不由卡扎菲亲自读第一篇声明&&实际上,这是卡扎菲仓促之中准备的,他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下几个要点,其余是广播时临时加上去的。
  青年军官卡扎菲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他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贝都因人。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部族家庭,他有3个姐姐,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还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他是家族中能读、写、受过正规教育的第一人。卡扎菲学习很用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一周回家一次,来回都是徒步。那时的他一脸严肃、沉默寡言、虔诚笃信。因为是班里最大的学生,又是贝都因人,他常常被同学嘲笑。
  14岁那年,卡扎菲到在利比亚中南部的一个小城塞卜哈读中学。塞卜哈可以说是卡扎菲革命生涯的起点。他在那里定期接触阿拉伯报纸与电台广播,特别是收听来自开罗的&阿拉伯之声&,里面传出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雄辩有力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少年卡扎菲。
  1952年,纳赛尔发动的革命,使埃及进入一个新时期。埃及的反帝国主义、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外交政策以及主张平等、社会主义的国内改革,受到中东地区民众的广泛欢迎,埃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尊重。纳赛尔的《革命哲学》成了除《古兰经》之外,对卡扎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他认识到&武力&的神奇,&殷切盼望着向敌人开火&。
  另一方面,此时的卡扎菲已从一个封闭地区来的乡巴佬,成长为英气十足、初具个人魅力的少年。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围绕在卡扎菲身边,其中很多人成为他信赖的亲密助手,这大概是塞卜哈生活给他带来的另一个转变。卡扎菲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曾经沉默寡言的男孩子,已成长为一位雄辩者。他经常站在公园的墙上对同伴慷慨陈词,以至于他的朋友有时要随身带着一把小凳子,以便能让他站在凳子上演讲。不久,卡扎菲便因组织政治游行而被学校开除。
  卡扎菲后来到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读书。这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上世纪60年代,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各种政治组织躁动不安、竞相争取支持的舞台。卡扎菲在米苏拉塔读书期间,也正是他政治理论建构的关键时期。卡扎菲明显对政治人物感兴趣,他读了很多领袖人物比如林肯、凯末尔的传记,还看过孙中山的文集等。
  意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学院的英国教官洛上校,对这位持强烈反西方态度的青年军官印象不佳,评价说&他是我们最落后的学员&,&在班加西军事学院里,别人能做到的,他要花成倍的时间;98%的学员通过了考试,只有2%的学员没通过,他就是其中之一&。
  奇怪的是,在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的第二年,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培训的机会。其间,他曾在波沃顿完成皇家空军中队信号教导员的课程&&不过卡扎菲后来承认,他是靠欺骗手段获得了这个机会:他宣称自己是一名亲英人士,并声明英国军队是利比亚宝贵的财富。卡扎菲业余时间表现出来的兴趣主要是足球和阅读,其英国指导员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一个幽默、有趣味的军官,总是乐观向上,工作起来很努力,并且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到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中尉军官。实际上,早在1969年1月,卡扎菲便想有所行动,后来因种种原因,一再推迟;7月,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去土耳其和希腊度假。8月,国王把利比亚上、下议院领袖召到希腊,宣布退位,王位交给侄子侯赛因王储,利比亚局势更趋混乱。
  一个突发事件成了革命的导火索:日,一个澳大利亚宗教狂热分子在耶路撒冷旧城里,纵火焚烧了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世界群情激愤。卡扎菲召集身边的青年军官,决定在9月1日采取行动。
  有意思的是,卡扎菲曾到中国台湾政战学校的&远朋班&就读。&远朋班&全称为&远朋国建班&,是台湾&外交部&在1964年设立的。在美苏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下,作为当时美国&反共联盟&的重要棋子,台湾&远朋班&的任务,就是专门代训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级军官,使他们回国后成为反共中坚。据台湾媒体最近报道,&远朋班&号称训练出三位&军事强人&,除了卡扎菲之外,还有巴拿马前总统诺列加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卡扎菲一直对台湾很&友善&。在1978年与台湾断交后,他仍允许台湾商务代表处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续动作,一直到1997年。2006年1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去利比亚访问。可是此时,被视为卡扎菲接班人的次子赛义夫却去台湾见了陈水扁。据陪同李肇星前往利比亚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刘顺介绍,当时李外长还向卡扎菲提出抗议。&卡扎菲的表态倒挺好,他说领导人的儿子也是普通公民,不代表官方&&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儿子虽然没有头衔,却也不是&普通公民&,但至少勉强说得过去吧。&可是4个月后,卡扎菲又邀请陈水扁访问利比亚。
  &超级明星&
  卡扎菲一上台便亮出其鲜明的民族主义者的招牌,第一个行动就是取消了的黎波里所有的外文路牌。然后又将惠勒斯空军基地的6000名美国工作人员赶走、让英国人撤离了布鲁克空军基地。
  这些狂野激进的民族主义行动,使得卡扎菲在国内的仇外支持者面前成了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位圣人。他的照片排满街头,他的画像甚至被挂到的黎波里耶稣受难像上面,不过这个大教堂已改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清真寺。
  年轻时的卡扎菲,据说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他向民众发表演说时,有时一口气说上四五个小时,急得声嘶力竭:&不要认为我有什么事情不告诉你们;我要把一切事物都告诉你们;我们大家应该互相信任!&他甚至急得哭起来。群众则回答说:&我们将以我们的精神、我们的鲜血和我们的宗教,同你一起战斗,喔,卡扎菲!&
  像中世纪的侠客一样,他用狂风骤雨式的个人行动向他不满意的体制和行为开刀。1971年,他到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第二天,他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的所有办公大楼,军队甚至闯入了内阁部长的办公室,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后来那里的工作人员只能靠着空荡的房间和走廊的墙壁来看报纸,或在水泥地板上泡咖啡。
  卡扎菲另一个被广为传播的故事,是有一次他乔装成平民,脸上用一块布半掩着,来到的黎波里一家拥挤不堪的中心医院,和医生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要求医生去他家看病。忙得不可开交的医生最后给了他两片阿司匹林敷衍了事。卡扎菲立即拉下围布,愤怒地向医生宣布:他必须现在就离开这个国家。当天晚上,这个倒霉的医生就被驱逐出利比亚。
  喜欢制造新闻,喜欢被人关注,这是卡扎菲被外界公认的性格。在生活中,他同样喜欢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与后期只穿单身传统民族长袍相反,80年代左右的卡扎菲衣饰华丽。&有时一天要换3次衣服。&英国出版的《卡扎菲传》描述,从装饰着奖章的海军装,到阿拉伯国家元首服,直到装有复杂的拉锁和纽扣的跳伞服。&在危机时期一位访问阿齐齐亚的人发现,卡扎菲身着红绸衬衫,金色的斗篷和蜥蜴皮的拖鞋,很像一位要去参加迪斯科舞会的时髦青年人。&据说卡扎菲在利比亚时尚潮流上面也是&领袖&的角色。&无论我穿哪种服装都会流行。&他曾不无得意地告诉别人。他还说自己曾收到过很多美国妇女的来信,称赞他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喜欢他的头发。
  卡扎菲显然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超级明星。可是他感受到的外部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有多大差距?早期曾采访过卡扎菲的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卡扎菲当时用一台很小的索尼收音机,收听英国BBC的阿拉伯节目,&这是他能得到不带偏见信息的少数渠道之一&。这位记者观察,利比亚的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官方新闻机构都向这位领袖极尽谄媚之能事,他们有选择地报道、无限夸大外部对利比亚支持的消息。卡扎菲的外事机构也被革命委员会的狂热分子所控制,外交部的电报喋喋不休地报告来自第三世界领导人和组织的赞美之辞,卡扎菲于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周围为他编织的一幅幻象当中。&我在利比亚已建立了一个理想国。&他说,&不是人们在书本上描写的虚无缥缈的理想国,而是实实在在的理想国。&
  在这个&理想国&里,所有政府单位不设部长一职,负责人统称&书记&,内阁总理是&全国人民委员会总书记&,外交部长则是&全国人民委员会对外联络和国际合作书记&,驻外单位不叫大使馆,而是&人民办事局&,相应地,大使也不是大使,而是&某某书记&。1979年3月,卡扎菲则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简称&革命领袖&。这个革命领袖,当然是超然于一切之上的。
  也许是认为自己该和其他领袖人物一样,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思想学说,卡扎菲在70年代初提出了&第三国际理论&,他认为自己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找到了一条完全独创的道路;不久,对革命形势不满的卡扎菲也在国内发起了乌托邦式的群众运动&&日晚,他命令利比亚人向的黎波里电台夺权,这时外界才闻到&文化革命&的气息,游行队伍迅速包围电台,然后冲进去夺了权,将它改名为&人民革命电台&,大学、中学、政府部门等,也纷纷效仿。
  虽然卡扎菲宣称他发起的运动,意在&将一切权力归于人民&,可还是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卡扎菲此举是求助于权力来保持控制,他要警告权力结构中的某些特定人物,&他要毁灭他们,从而让他成为大地上的唯一力量&。而在《绿皮书》第一卷最后一段,卡扎菲写了这样一段话:&从实际而言,强者总是统治者,即社会上最强的一方进行着统治。&显然,卡扎菲认为自己是超越一切权力之上的最强者,谁也不能挑战他的权威。
  卡扎菲还曾有一个头衔&&利比亚作协名誉主席,2001年,曾出版过萨达姆小说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卡扎菲小说选》。虽然冠之以&小说&,但里面的文章更接近于随笔杂文。出版人周百义承认,这位革命领袖的书卖得不好,&因为卡扎菲的小说写得不像小说,没故事、情节、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引不起读者兴趣&。
  阿拉伯领袖之梦
  早期的卡扎菲是纳赛尔的狂热崇拜者,卡扎菲本人也毫不掩饰这一点。无论是他在&九月革命&提出的目标,还是在&九月革命&的演讲中,都很明显地模仿纳赛尔20年前在埃及发动的革命。他反复熟读的纳赛尔的《革命哲学》里有这样一段话:&历史篇章中充满着英雄人物,他们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创造了扮演光荣战士角色的时势。同时历史篇章也充满了英勇和光荣的角色而从来没有找到英雄人物来扮演他们。基于某种理由,在我看来,阿拉伯世界里有一个角色正在无目的地四处找寻一位英雄。&对这句话着迷不已的卡扎菲,显然将自己视为阿拉伯世界正苦苦寻找的那位英雄。比起纳赛尔渐进式的革命,卡扎菲采取的是更激烈、更粗暴的方式。
  上台伊始,卡扎菲便向纳赛尔表示,要用战争方式解决掉以色列。纳赛尔解释说,国际形势不允许这样做,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可能出现导致核战争的情形。卡扎菲听后马上问:&以色列有核弹吗?&纳赛尔回答说,有很大可能。他又问:&我们有核弹吗?&纳赛尔说:&不,我们没有。&
  日,纳赛尔突发心脏病去世。纳赛尔在世时,是&能对卡扎菲进行约束并引导他通过阿拉伯政治这一充满危险的布雷区&的唯一领导人。而卡扎菲在纳赛尔死后,更将自己视为&阿拉伯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要填补纳赛尔的空白,扩大阿拉伯大家庭的联盟,最终战胜以色列。
  他有一次在国会大会上自大地宣称:&普鲁士人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我觉得,我们这个小小的共和国也将扮演这样的角色,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1971年4月,在卡扎菲的努力下,他与埃及总统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的黎波里宣告&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成立。可是墨迹未干,这个大家庭内部就出现严重分歧。各持自己算盘的三方,根本没有&联邦&的任何物质及思想基础。纳赛尔的继任者萨达特对卡扎菲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友好。他和卡扎菲的关系很快就从冷淡变成了厌恶,最后变成了敌视。萨达特怀疑卡扎菲有严重的毛病,和别人不一样。为了强迫这场&联姻&,1973年9月卡扎菲竟然组织了2万利比亚人跋涉1500英里,向开罗进发。这支长达7公里的队伍看起来非常滑稽,他们挥舞着旗子,喊着口号,强烈要求利比亚与埃及合并。
  卡扎菲相信,到了埃及后,那里也一定有大批要求统一的民众加入进来。可是事情并不如他所料。萨达特警告利比亚人必须在距开罗以西250英里的马特鲁停止前进,不仅如此,埃及政府用火车车厢封锁了主要通道,2万利比亚人只能滞留边境。虽然有石油资源相诱惑,卡扎菲与埃及联姻的想法被证明是一厢情愿。
  卡扎菲异想天开式的革命热情,常常令他的阿拉伯兄弟也吃不消。日,卡扎菲在突尼斯的一个群众大会发表讲话,号召和利比亚统一。正在家里收听卡扎菲讲话实况广播的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大吃一惊,赶紧赶到现场,匆忙抢过话筒说卡扎菲关于统一的观点脱离实际。他还很不给面子地直言道:阿拉伯人从来未曾联合为一个整体,而且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听一位连自己内部团结都搞不好的落后国家领导人的说教。
  为了使自己更符合&阿拉伯英雄&的角色,卡扎菲也不惜一切代价。他曾每年给埃及提供1.25亿美元,给叙利亚4500万美元,给巴勒斯坦游击运动2500万美元,他还拿出钱来给马里、乍得、乌干达和尼日尔这些非洲国家,让他们与以色列断绝关系。卡扎菲最喜欢的事业,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对抗&&对于卡扎菲狂热的态度,西方媒体尖酸地讥讽道:利比亚&离前线很远,而主战却又最激烈&。
  阿拉伯民族主义给了卡扎菲一种虚幻的想法:他有权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地方。所以无论是摩洛哥还是约旦发生内部问题时,卡扎菲都颇惹人嫌地迫不及待地表态。这也使得他在阿拉伯世界渐渐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一向不太喜欢卡扎菲的阿拉法特,将他称为&革命词句的骑士&。阿拉法特的传记作者艾伦&哈特说,阿拉法特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就是讲嘲弄卡扎菲的笑话。
  对于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角色,以色列一名军事情报机关的前首脑评价得最为有趣:&在他所有的企图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疯狂尝试中,还有谁像卡扎菲这样造成了阿拉伯世界这么严重的分裂呢?他在战略上是一个威胁,但在战术上或许是一个宝贝,一个为我们在阿拉伯世界中制造分裂的代理人。&对一心想摧毁以色列的卡扎菲来说,这个评论实在是太过讽刺了。
  神秘与荒诞
  卡扎菲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戒备森严的阿齐齐亚兵营里,这里也成了卡扎菲权力的象征。新华社记者刘顺曾几次到利比亚采访过卡扎菲,得以有机会走近在外界看来神秘十足的阿齐齐亚兵营,因此很熟悉它的防御体系。
  &这座兵营占地4公顷左右,四周环绕的高墙,足有4米高、半米厚,全部用钢筋水泥块砌成。所以从远处望去,只能看到兵营高大的水泥墙。&刘顺告诉记者。在兵营外的高地上,架着一些法国造的&响尾蛇&防空导弹,以防空袭;主要入口处都立着一堵混凝土护墙,这是阻止自杀性汽车冲入的;每堵护墙后面都部署了一辆巨大的苏式坦克,以阻止来自地面的攻击。围墙上,则配备有传感器、警报器和监视各通道的遥控红外线照相设备。围墙的内侧,装有厚厚的铁丝网,周围有t望塔,各个入口和城墙周围有手持微型冲锋枪的利比亚士兵把守。
  进入兵营内部就像走进了迷宫,&道路弯弯曲曲,其间还有许多障碍,至少要经过3道门,每道门都有戴着黑色贝雷帽的突击队员和便衣把守,反复检查、盘问&。到了最后一道门,所有来访者都要下车步行,移动电话一律不准带入,因为据说移动电话可能起到定位作用,摄影器材和人分开接受检查。兵营有多个出入口,到访者出入都被要求走不同的大门,所以,即使去过几次的人也很难弄清自己进出的是哪个门。
  日,反对派武装占领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这座号称原子弹都无法摧毁的堡垒在见证了卡扎菲42年的统治之后&轰然倒塌&。外界这才得以窥见阿齐齐亚兵营的真容:卡扎菲办公楼和铜塑的下方铺着一个复杂的地下通道网络,绵延30多公里,反对派发现了三个出口:一个在的黎波里机场,一个在市中心的绿色广场,还有一个在动物园,靠近里克索斯酒店。一旦的黎波里市内出现战事,可以让卡扎菲的军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交战区,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卡扎菲家人及重要物资。
  刘顺还记得,兵营内部到处是帐篷,大帐篷连着小帐篷,全部漆成绿色。卡扎菲喜欢在帐篷中接待贵宾。这大概是卡扎菲早期的沙漠游牧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迹。不过此时的帐篷与传统的不可同日而语,里面都配有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等。卡扎菲的帐篷外面经常要拴上两头骆驼,以便能让他听到他最喜欢的骆驼的声音。
  在卡扎菲的防卫措施当中,最特别的就是他的女保镖了。喜欢出风头的卡扎菲卡无论到哪儿都喜欢带上这些女保镖,她们也几乎成了卡扎菲的一个招牌。卡扎菲身边的这队女保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元首女卫队。她们全都是从的黎波里女子军事学院选拔出来的,这个学院是1979年由卡扎菲批准创办,她们要在此进行为期3年的严格军事培训,从队列操练、刺杀、格斗、实弹射击,直至操纵雷达以及发射杀伤力很大的导弹。她们执行任务时身穿迷彩服,肩挎冲锋枪。不戴首饰,只在胸前别一枚卡扎菲小像章。每当卡扎菲出行时,这些女兵便分乘军车护驾,一旦卡扎菲落座,就会有4名女兵站立在他的两边,警惕地巡视每一个在场的人。
  这些女保镖们继承了卡扎菲不羁的行事风格。1989年,卡扎菲率团到南斯拉夫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两名贴身女保镖紧跟着卡扎菲走进会场时,被东道国安保人员拦住。这时一名女保镖当即把安保人员的手咬了一口,没等后者反应过来,两名女保镖昂然进入会场,追上卡扎菲。最新的消息是,反对派攻入这所女子军营,这批誓死效忠卡扎菲的女兵们可能成了反对派的&战利品&。而已有女保镖开始出面控诉卡扎菲父子对她们性侵、虐待,女保镖们背后真实的故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日才能解开。
  利比亚对新闻控制得极严,刘顺介绍说,虽然利比亚政府也会组织记者团采访,但基本每到一地,都有专人陪同&&名为陪同,实为监视;如果记者想直接采访普通平众,马上会有便衣出来阻挠。但卡扎菲还是极力想给记者留下好印象。刘顺回忆,他1994年第一次到利比亚采访时,离开之即,陪同官员告诉他们,有礼品相送,需要到开罗机场去取。刘顺后来发现,卡扎菲送了记者每人一台利比亚组装的电视机。
  除了神秘,卡扎菲另一个最&著名&的特点是古怪、荒诞。他时常有心血来潮、出人意料之举。有一次,卡扎菲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去见纳赛尔,当时负责他安全的警卫队正在南部沙漠训练。于是,卡扎菲就在未通知埃及方面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直到直升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时,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对于卡扎菲不循常理的举动,纳赛尔也忍不住发怒地说道:&难道他&&哪怕一次也行&&不能在来到之前半小时通知我一下吗?&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的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这一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
  中国驻利比亚前任大使王厚立也曾在文章里提及过与卡扎菲有关的两个小故事。有一次,卡扎菲突然来到开罗,说有急事要立即会见穆巴拉克总统。当时中国的国务院领导人正在埃及访问,穆巴拉克只好解释说:他实在拿这位兄弟没办法,只好立即见他,请原谅。几年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了班加西附近的一片新住宅楼,可是楼房刚盖好,就被附近许多居民抢占入住。当地主管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向上头反映。卡扎菲知道后接见了住户代表,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房子就是为你们盖的,住下吧!&于是众人高呼:&卡扎菲万岁!&
  2006年3月,喀土穆峰会前夕,外界猜测卡扎菲十有八九不会出席,而他却在峰会开幕前两天就抵达喀土穆,成为最早抵达的阿拉伯国家元首,弄得东道主苏丹措手不及。在卡扎菲座机降落前不到一小时,东道主才知道他要大驾光临,赶紧铺红地毯,还好赶在飞机降落前准备停当。正在参加阿拉伯外长会议的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得知消息后,赶紧离开会场直奔机场&&谁知会议只进行到一半,卡扎菲就提前打道回府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很多情报,都指向卡扎菲的怪诞。有份报告说,他在1985年的马略尔卡岛之行中,化了妆,带着玩具熊,为了安全拒绝睡在旅馆为他准备的床单上。1982年的一份报告说,&据判断,他患了严重的性格变态&&在沉重的压力下,当他判断失误时,他常会有荒诞怪异的行为&。还有的报告说,他在过去几年内服用了过多的安眠药,早晨再吃别的药让自己清醒过来;而据另一份报告说,他的抑郁症很严重,以致在阿齐齐亚兵营的走廊里游荡徘徊,&语无伦次地喃喃自语&,&含糊不清地自言自语&。
  以色列人则想从生理角度,解读卡扎菲那些异于常人理解的思维和行动。他们说,卡扎菲患了痔疮和癫痫病。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也曾十分关心卡扎菲的心理状态。在卡扎菲对开罗进行正式访问、抱怨眼睛疼时,萨达特劝卡扎菲进行一次大脑透视,但被卡扎菲拒绝。
  最后的舞台
  27岁夺取政权时的卡扎菲,衣着朴素,自言只喜欢住帐篷,对金银珠宝视如粪土。但是,随着统治时间日深,卡扎菲渐渐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之前有很多媒体称卡扎菲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不近女色,其饮食很简单,早餐是几片面包和一杯骆驼奶,午餐和晚餐常吃烤羊肉或烧羊排。不过细究起来,这种&简朴&背后的成本似乎也比较高昂&&因为喜欢喝骆驼奶,即便出国访问,卡扎菲的专机上也少不了骆驼,以保证他能喝上最新鲜的骆驼奶。日,德国《图片报》还报道卡扎菲斥巨资购买意大利跑车的消息。文章称,为了制造最完美的轿车,Tesco TS的员工将这位&革命领导者的眼光&严格地转化到汽车的设计制造上。卡扎菲将他的&未来轿车&命名为&火箭&,而&火箭&的原型车则耗资200万欧元。
  不久前,利比亚反对派士兵闯进卡扎菲家族设在首都的黎波里以西12公里处的一座海滨度假城,他们发现,卡扎菲多年来示人的&简朴&,不过是一张幌子:度假城内设潜水中心、网球场、游泳池、足球场、餐厅和医院。卡扎菲的卧室十分宽大,各种家具很考究。地毯来自法国皮尔&卡丹公司,沙发由英国巴宝莉公司制造,床是意大利的名品。卡扎菲子女每人都有一座独立别墅,有些别墅还有专设的健身馆和游泳池,海边拴着一排摩托艇。
  刘顺最后一次见到卡扎菲,是2006年1月,当时正值李肇星访问利比亚。这次会见被安排在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利比亚的礼宾官介绍,卡扎菲全年一半时间在阿齐齐亚兵营办公,另一半时间在苏尔特。&这一次看见卡扎菲,我发现他明显地比以前衰老了许多,满脸沧桑,而且也显得沉闷了许多,不像过去那样一讲话就手舞足蹈。&刘顺回忆。
  此时的卡扎菲,越来越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局中。&卡扎菲一直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但是阿拉伯的政治大国是埃及,经济大国是沙特,这个地位不可动摇。卡扎菲的想法破产后,他对阿拉伯世界渐渐失望,转而将注意力投到非洲上面。&刘顺说。卡扎菲提出了&非洲合众国&的想法,他希望像把非洲组织起来,结成像美国由各个州组成的联邦,要使整个非洲成为一个没有国界的大陆。
  &卡扎菲对待非洲非常慷慨,到利比亚来的非洲穷国,他都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刚果一家报纸就曾讥讽出席非盟峰会的卡扎菲:&利比亚圣诞老人又来撒钱了。&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在多哥首都洛美召开。为了给&非洲合众国&造势,也是想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卡扎菲率领由200多辆国内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首尾长达几公里,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然而,庞大的车队却愁坏了多哥的会议组织者。
  2002年,模仿欧盟成立的非洲联盟取代了成立35年之久的非洲统一组织。
  卡扎菲的非洲政策,似乎是奏效的。连曼德拉也曾公开表示:&穆阿迈尔&卡扎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偶像之一。&而利比亚陷入危机之后,非洲54个国家,有40多个表态不承认反对派。&这证明他在非洲国家还是有影响力的。&刘顺说。
  2001年&9&11&之后,也许是意识到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打击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卡扎菲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成为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之一。以此为契机,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有所改善。2003年,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对&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协议。
  可是卡扎菲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想让利比亚国民和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服软&。2004年,卡扎菲在他的帐篷中会见了前来做破冰之旅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两人席地而坐,卡扎菲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光着的脚伸到布莱尔面前,然后放了一个响屁,令布莱尔非常尴尬。有人评价说,卡扎菲像一个陈年古董,外面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还在采用这些拙劣的表演继续自欺欺人。
  日,卡扎菲首次出席联大会议,在此之前,他还曾希望在纽约中央公园搭建帐篷,但是遭到居民强烈抗议而作罢。规定15分钟的讲话,卡扎菲用了96分钟,称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会场中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无论从相貌还是到&演技&,此时的卡扎菲怎么看都像一个十足蹩脚却又贪恋舞台的小丑,只是历史已经悄然开启了他离开这个舞台的倒计时。■
| 来源日期:日 | 责任编辑:黄南
关注共识网微信和微博
关注共识网微信,我们一起来看历史教科书的背面,一起来听主流媒体上沉没的声音,一起来思考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往何处去?”欢迎扫描二维码来加入我们。
微信号码:igongshi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凡本站转发文章,如刊发媒体不同意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原标题:拜占庭的黄昏 威廉奥多姆的《苏联军队的瓦解》是一部技术流作品,很少有人敢...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目睹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和行政改革方面的尝试,在世...
当代专制政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高层人事的信息封闭和个人面目的模糊,这种封闭和模糊...
黑色诱惑1983:开个科普贴,本人在印度(农村)生活过8个月,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在本...
〔摘要〕中国有些学者辩称,法律条文上的少数民族权利,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和优惠政策,...
技术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 代编者按 加拿大学者达拉斯斯迈思(Dallas Smythe)是当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哥的小孩称呼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