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甲午科宋代进士名录录

一、江苏苏州:这个城市不用细说,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科技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仅明清两代苏州进士792名,昆山271名,太仓208名,吴江180名,常熟366名。苏州进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钱谦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状元)。
二、浙江杭州:文化仅次于苏州的地方,但进士数量不会少于苏州。明清进士1034名,宋代由于南宋定都临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杭州进士数量肯定最多。杭州进士名人:沈括、于谦、袁枚、龚自珍。
三、江苏常州:据说古代人才数量排名中国第四。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文科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以上数字不包括常州的属县。赵翼,阳湖人(今常州),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原先在殿试时本来排在第一名,陕西王杰第三,但乾隆认为江南的状元太多,而当时正对西北用兵,需要重视西北,陕西从未有过状元,所以两人试卷对换,王杰成为清代唯一的陕西籍状元。虽说状元与探花相去不远,但从此两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王杰青云直上,赵翼却诸事不顺,最后只当了个兵备道,他后来遂辞官主讲安定书院,精研诗文、史学,成为一代诗文家、诗论家、史学家,有《瓯北集》。
四、福建福州:历代文状元19名;唐代文进士34名,宋代进士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进士),明清进士933名,出现“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状元”的科举罕事。一榜三鼎甲: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该科状元郑性之(侯官人),榜眼孙德舆(福清人),探花黄桂(侯官人)全是福州人。三科三状元:自宋乾道二年至八年(公元年),福州属县永福(今永泰县)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人连续三届夺魁,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记录。民族英雄林则徐,侯官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
五、浙江绍兴:据历代府、县志书《选举》进士名录辑录,仅绍兴市区及绍兴县就有1216名,其中状元11名,榜眼7名,探花5名。绍兴进士名人:贺知章、陆游、蔡元培。
六、江西吉安:历代进士约3000名。其中庐陵县(今吉安市区)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4名、296名、11名、134名、33名;泰和县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名、140名、3名、204名、11名;吉水县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名、202名、20名、217名、22名,安福县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进士分别为110名、5名、169名、40名。吉安进士名人:欧阳修(省元,即会元)、文天祥(状元)、杨万里、解缙。  
七、浙江宁波:从唐至清,宁波共有进士2483名,其中明清鄞县进士693名,余姚436名。余姚人,大思想家王守仁号阳明,进士出身,其父王华为明成华十七年(1481)状元。创建“天一阁”藏书楼的范钦,鄞县人,也是明代进士。
八、福建莆田:莆田为“文献名邦”,历代共有2308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进士),明代兴化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清代只有50多名(退步较大)。  
九、福建泉州:自唐贞元八年(792)欧阳詹首登“龙虎榜”,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古代泉州府文进士总人数1773名,其中晋江县(包括泉州市区三区、今晋江、石狮)进士1299名。  
十、安徽徽州:2000名左右,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美誉。据光绪歙县进士许承尧《歙事闲谭》,仅清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年的248年间,歙县本籍、寄籍进士就有290多名;休宁本籍、寄籍文科状元16名。  
十一、江苏无锡:明清无锡(含锡山、惠山、崇安等市区)进士400名,宜兴240名,江阴历代文进士415名,以上数字说明无锡为何能进入排名。  
十二、浙江温州:据《温州市志》卷十四“人物表录”统计,有文进士1583名,其中原永嘉县(含今鹿城、龙湾、瓯海)文进士636人,乐清文进士177人,瑞安文进士298人,原平阳(含今苍南)文进士392人,泰顺文进士58人,文成文进士15人,玉环县(含今洞头)旧属温州,文进士7人。此外,还有宋代上舍释褐88人,宋代特奏名进士58人,元代特奏名进士1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王十朋,乐清人,抗金主战派,清正廉洁,有关于他的戏曲《荆钗记》。  
十三、其它进士较多城市:1、江西南昌:宋代进士数字不详,明清进士598名,估计总数不少于1000名;  
2、福建建瓯:据说有1107名,主要是宋、明两代出的。  
3、北京:由于明清两代是国家中枢所在,所以有775名文进士,考虑到唐、五代、辽、金、元几个朝代也有科举,故北京可能有接近1000名进士。    
备注:1、宋朝有允许“附试”的“特奏名”制度。凡士人“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遇皇帝“亲策士则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即解试合格而省试或殿试落第的举人,积累到一定的举数或年龄,由礼部特予奏名,直接参加殿试,分别等第,并赐予出身或官衔。如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记载:辛未,帝御射殿,放合格特奏名进士胡鼎才第二百四十八人,武举正奏名陈鄂等五人,特奏名潘璋等二人。是岁,始依在京旧制,分两日唱名,自是以为例。  
2、上舍释褐指因成绩优等免去部分考试环节而授官的太学上舍生,也是宋代的特例。  
3、温州进士多数是宋代考中的,有1371名,宋代之后很少,而温州进士名录主要来自地方志书,甚至宗谱,是有水份的。当然其它城市也存在这种情况。  
4、本文中各城市进士的统计数字可能与其它相关统计不符,如又有资料显示泉州历代文进士2314名,鉴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和复杂性,这个排名不能完全说明进士数量多少与先后,请勿见怪。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据不完全统计,黄冈市明朝有进士324人,清朝有进士403人,
  看后感悟了点,收下了
  吉安的进士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吉安电视台在播送我市参加香港招商活动的消息时,说吉安历史上人才辈出,涌现了2678名进士(播送日期和进士确数记不清了)。我听了有些奇怪,因为去年《江西社科》这份很有影响的期刊上介绍,“吉安历代进士约3000名”。怎么不到一年就少了几百名。我查阅了一下近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吉安进士数五花八门,令人生疑。吉安市地方志办负责人编写的《吉安史话》中说,吉安有历代进士2855人,而由原吉安地委宣传部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吉安揽胜》中称,吉安有进士2300多人。日《井冈山报》第二版的署名文章也说有进士2300多人。一些对外介绍市情的资料里,还有说2500多名、2700多名的。从2300多到近3000名,相差六七百名,使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考中一个进士是很不容易的。唐宋元三朝进士的考试方法不太相同,到了明代已基本稳定。就是先要在县里考上了秀才,才能参加全省的乡试,考中了的叫举人;在第二年进京会试,此为全国统考;合格的再去参加殿试,按名额录取公布的考中者才叫进士。三年考一次,名额很有限,有时几十或上百个,有时两三百个。中了进士,真的是出人头地了。范进他老人家,只不过中了个举人,就高兴得发疯,被做屠夫的岳父打了一巴掌还没清醒。要是他中了个进士,那更不得了。进士太难考了,谁考中了,要荣耀几代和威风四里八乡。据说,进士超过千名的州府全国屈指可数。可是,如今吉安的我辈却悬殊数百地对外公布进士数,不管怎么说总有点对不起先贤和关注吉安的各界人士。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数字?一是古今地域范围的概念有异。现在说的吉安进士,应含市属的各县区,不能按旧吉安府的范围计算。因那时新干、峡江不属吉安府,而莲花县则属。如按原府志统计,明显不确。二是进士数缺乏权威的统计资料。主要的依据是地方史志,可府志县志在元代以前基本无存,明清时又往往相隔数十年甚至百多年修一次志,历经天灾人祸,要追溯本地数百年谁是进士的,的确很难。连皇宫档案中的进士资料都很不齐全,何况民间。三是进士资格的确认问题。到了明代才称殿试合格者为进士。可在唐代,往往是去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都叫进士,意为朝廷推举人才,录取了才叫“赐进士及第”。于是,往往进士和举人同称,宋代也有类似情况。地方史籍所称的进士,有的不过是去参加了进士考试罢了。另外,还有恩赐进士和清末时有人拿钱买进士之名的现象,正式录取名单上不载。鉴于此,进士数额误差在所难免。如今的作者参照的史料不同,于是有了悬殊。不过,在一个不大的区域相差数百名,是很不正常的。   
属现吉安市所辖区域到底有多少进士?先从大范围来看。全国正式录取的进士共98万多人,其中江西1万多人。从各种官方史籍的记载中可推算,吉安应占江西的三分之一左右。1985年至1997年出版的吉安各县新编县志所载的进士数为:吉安县635人,吉水552人,安福460人,泰和369人,永丰287人,永新198人,万安135人,峡江114人,遂川76人,新干67人,宁冈16人,一共2936人。当然,这个数字很不确切。首先,有重复。县与县之间因行政区划变更,现属和原属县都载入。尤其是名人,如欧阳修,吉安县、吉水县、永丰县都收录了。第二,身份不确。有的是举人,按唐代的习惯,在宋代也有称进士的。第三,严重缺漏。旧府、县志根本无法收全历史上本地的进士名单。因为有的是本地人,考中进士后终身在外生活,全家随迁,后代也不在本地生活,过了若干年,无法联系了;有的家族在明清时整体迁往外省,本地已无任何踪迹;有的是信息不灵,修府、县志时没有及时将本村的进士报上去,而府、县又没有这些史料。我的高祖,族谱中准确地记载是道光某某科的进士,旗杆石上清楚地刻了“朝廷进士某某”的字,至今仍树在村前;他儿子的墓碑上,也刻有某某年进士的文字,仍历历在目,可旧吉安县志上没有他俩的名字,可能是一直在外地做官的原因。    
吉州区钓源村,旧县志上记有6位进士之名,可从前不久出土的大墓碑上,发现了另3位进士之名。据邹晓明先生考证,这3人肯定是正式的进士,而旧县志上没收录。这种缺漏的现象比较普遍,可到底缺了多少,无法考证。因此我认为,根据新县志的统计数字,减去重复的和身份不确的,加上缺漏的,应该说吉安科举进士有近3000名。说具体的个数,是不科学不妥当的,说多名,不太符合吉安的实情。(李梦星)       
  楼主应该把吉安放在第一!    从唐宋至明清,吉安先后出了18位状元(仅次于苏州)、16位榜眼、14位探花、2823位进士(全国之冠),仅明朝一代就出进士993位,特别是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美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编解缙、著名文学家杨万里等是这块土地的骄傲。
  按照省来排,是否浙江是第一位啊?杭州,绍兴,宁波,温州都上榜了呢,哈哈
  吉安宰辅录     南唐     宋齐丘 吉安县 右仆射同平章事   陈 乔 吉安县 门下侍郎枢密使     宋     刘沆(995-1060) 永新县 中书门下同平章事   周必大() 吉安县 左丞相   文天祥() 吉安县(今青原区) 右丞相   欧阳修() 永丰县 参知政事     明       杨士奇() 泰和县 内阁首辅   陈循() 泰和县 内阁首辅   陈文() 吉安县 内阁首辅   彭时() 安福县 内阁首辅   金幼孜() 新干县 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   解缙() 吉水县 内阁首辅   胡广() 吉水县 内阁首辅   萧金兹 () 泰和县 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   刘定之() 永新县 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   尹直() 泰和县 翰林院学士入内阁   彭华() 安福县 翰林院学士入内阁        吉安状元录       南唐     王克贞 吉安县 保大十年(公元951年)     宋     何昌言() 新干县 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公元1097年)   董德元 永丰县(今抚州市乐安县) 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   文天祥() 吉安县(今青原区) 宋理宗宝佑四年丙辰(公元1256年)       明     胡 广() 吉水县(今属青原区) 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   曾 棨 () 永丰县 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   萧时中 吉安县 明成祖永乐九年辛卯(公元1411年)   陈循() 泰和县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公元1415年)   曾鹤龄() 泰和县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辛丑(公元1421年}   刘 俨() 吉水县 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戌(公元1442年)   彭 时() 安福县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公元1448年)   彭 教() 吉水县 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公元1464年)   罗 伦() 永丰县 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戊(公元1466年)   曾 彦() 泰和县 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   罗洪先() 吉水县 明世宗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   刘同升() 吉水县 明毅宗崇祯十年丁丑(公元1637年)       清     刘绎() 永丰县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公元1835年)   刘福姚 吉安县(寄籍广西桂林) 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公元1892年)         
  什么啊  楼主敢说这是"中国古代"?
  明清时扩招的很厉害,南方后来居上,但是人才质量可比唐宋差远了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
  唐朝进士最多的河南不过184人,而到明朝最少的贵州等地区其实都有数百人进士
  汗,想不到福建那么强    
  进士的名额数是分配到地方的,与地方的人口、税赋有关
  要排名的话,排巍科(状元、榜眼、探花)人数更有意义
  回复风流于古往今来,  我手头的资料显示黄冈明清共出文进士252名,武汉共出340名。如按你的资料727名,则和苏州差不多了,这是否可能?抱歉,你是否将举人的数字误以为进士的数字了。
  回复一如既往22  董德元在参加该科考试时原定为第一名,但由于他在考试前已有官职,按宋朝惯例,已有官职者考进士不得取为第一名,所以实际上董德元是第二名。但董德元可以说是相当于状元。该科状元是绍兴人王佐。
  回复一如既往22  为何不将吉安放在第一位  笔者在写此文时,反复考虑,从数字上来看吉安有可能进士数量第一,但福州、杭州可能也不比吉安少。且宋朝时,进士考试还普及不到全国,主要是江南人在玩。有资料显示宋代山西只有30多名进士,都是北宋的,南宋时山西已属金朝。明清两代科举渐渐普及,到了清代甚至昆明、贵阳(单以县论)都进入了全国的前二十位。吉安进士主要是宋明两代(江西最辉煌时期)出的,清代进士吉安已跌出全国十位甚至可能是二十位以外,苏州、杭州等地具有进士辉煌的延续性。  所以,请理解。
  作者:motion724 回复日期: 17:28:04 
    回复一如既往22    为何不将吉安放在第一位    笔者在写此文时,反复考虑,从数字上来看吉安有可能进士数量第一,但福州、杭州可能也不比吉安少。且宋朝时,进士考试还普及不到全国,主要是江南人在玩。有资料显示宋代山西只有30多名进士,都是北宋的,南宋时山西已属金朝。明清两代科举渐渐普及,到了清代甚至昆明、贵阳(单以县论)都进入了全国的前二十位。吉安进士主要是宋明两代(江西最辉煌时期)出的,清代进士吉安已跌出全国十位甚至可能是二十位以外,苏州、杭州等地具有进士辉煌的延续性。    所以,请理解。    ===============================  那怎排到福州后面去了?    还有进士考来干吗的?难道不要考虑这些进士成器率?
  是个好帖,保存
  中华书局除了本清代笔记《旧典备征》上面有很数据是最原始的清代进士数据可以看看!
  前进中的黄冈教育  [ 作者:石胜军
转贴自:原创
点击数:1157
更新时间:
文章录入:hgdjg ]      黄冈地处鄂东,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上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1995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6%,大致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722.7万,占湖北省12.1%,仅次于武汉市。    一、黄冈有着发展教育的深厚人文资源  
黄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秦代设郡始,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湖北人物志》所载历史名人中,黄冈籍占1/3。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文学评论家胡风,经济学家、《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等,在中华民族科技、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日黄冈,崇文重教的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黄梅是黄梅戏的故乡和全国楹联、诗词之乡,红安有“将军县”之称,蕲春有“教授县”之誉,黄州是全国农民画之乡,黄冈中学享誉国内外。    黄冈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黄冈是中共早期活动的重要据点。出席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3位黄冈人。大革命时期,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纵横驰聘,组织了著名的中原突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赢得了高山铺战斗的重大胜利。为缔造共和国,黄冈先后有44万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造就了林彪、王树声、陈锡联、谢富治、韩先楚、秦基伟、陈再道等200多名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凝结了“紧跟党走、艰苦奋斗、不折不挠、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二、黄冈教育历史源远流长    黄冈教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开元年间,史载,唐开元之前黄冈即建有学宫,北宋元佑初即建书院,宋元以来,这里文化渐趋发达,明清两代儒学兴盛,书院活跃,私塾遍布乡村,至清末西学东渐,科举废止,出国留学与创办新学堂一时时间蔚然成风。  在历代科举考试中,黄冈人总是走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前列。据统计,黄冈早在唐代就有进士10人,举人2人;五代南唐时代有进士1人;宋代有进士69人,举人 20人;元代有进士29人,举人29人;明代有进士331人,清代有进士403人。自宋以后,科举场中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新科进士。清代湖北省共中了3名状元,其中黄冈2人;清代探花黄冈有5名。由此,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犹盛”的美誉。    清朝末年,在湖北各地,尤其是黄冈,涌现了“头脑新法,志气不凡”,远涉重洋,向海外求索“强国富民”之真理的青年学子。在湖北籍的留学生中黄冈最多。清末黄冈留学生在参与反对列强,推翻封建帝制革命活动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了大批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他们中一些人成了清末、民国时期军政领导人;一些人成为我国知名的科学家、外交家、教育家和学者、教授;也有的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和重要领导人。
  苏州具体是什么区域?  黄冈是指包括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的区域    =======    作者:motion724 回复日期: 17:06:01   
    回复风流于古往今来,    我手头的资料显示黄冈明清共出文进士252名,武汉共出340名。如按你的资料727名,则和苏州差不多了,这是否可能?抱歉,你是否将举人的数字误以为进士的数字了。
  黄冈:让世界铭记的人物  李 洁           穿越历史的隧道,仰望浩瀚的银河,繁星璀璨,耀眼闪烁。      黄冈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辈和先烈为了与大自然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史剧,谱写了一曲曲雄奇悲壮的华章,也涌现出一批批功勋卓著、影响久远的杰出人物。      清乾嘉陈诗所著《湖北通志·人物志序》中云:“吾闻光黄多异人,出则鸾翔,处则豹隐。夫皆孕灵光岳,文行表表,绝尘而驰,殆指不胜层云,高贤流商所至,仰始九鼎……。”又云:“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另据《湖北人物词典》载,宋元所录鄂东人物占12%,明代占30%,前清占36%,近现代占34%。另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自北宋以来鄂东有历史文化名人790余人,其中有专著留传于世者360余人。收入《鄂东人物志》472人。收入《鄂东当代名人录》建国后至1992年当代名人413人。      明代276年中,黄州府考中进士317名,举人1465名。《明史》有传者46人。清代黄州府刘子壮、陈沆中状元,帅承瀛、陈銮中探花,金德嘉中会元。仅嘉庆至咸丰65年中,黄冈府即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      时光追溯到1380 年前的公元624年(唐武德七年),一代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偶遇23岁的弘忍,系点化出家并于永徽二年传之衣法使之成为禅宗五祖。而五祖弘忍因“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认定了其衣钵袈裟的传人慧能。于是四祖、五祖、六祖为我国佛教禅学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华文化史涂抹了神秘的一笔。      一部《梦溪笔谈》让后世从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再现了活字印刷的发明者、英山出身的科学家毕升。“活字印刷术”位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评论中国古代发明时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黄冈四大名医悬壶济世,造福后人,名垂青史。北宋蕲水名医庞安时“穷究岐黄之术,融会贯通百家之言。”所著《伤寒总病论》收入《四库全书》,被人称之为 “德公”、“医王”。明代罗田名医万密斋被康熙追封“医圣”,著书《万氏全书》凡二十余种,其妇、幼两科为后世医家之宗。蕲州神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十六世纪以前的百科全书”,因而成为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清末广济杨际泰广搜验方,妙手解毒,以至民间留下“南有林则徐断绝毒源,北有杨际泰解除病根”之说。      在众多的黄冈杰出历史人物中,值得书写的还有南宋治蜀贤官余玠,明代开国功臣蕲州的康茂才,首任户部尚书蕲水的杨思义,“竞陵派”代表人物刘侗,诗文名重一时的黄冈王廷陈,上《两台疏》请建黄安县的耿定向以及清初一时霸才顾景星,“楚中诗圣”杜  ,古赋七大家之陈沆,及第状元刘子壮。      历代客居黄冈的人物中,也不乏才俊英豪。公元842 年(会昌二年),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出任黄州刺史,留下传诵一时的《赤壁》、《清明》二诗。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一代文豪苏轼谪居黄州四年,写下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等名篇而名扬千古。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政绩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拥戴,被朝廷嘉誉“清官第一”。还有鲍照、王禹 、王安石、苏辙、黄庭坚、李白、陆游、辛弃疾、李贽、吴承恩、冯梦龙等古代名家巨子、文人骚客。     
   近现代以来,黄冈教育发达,文风鼎鼎,名儒硕彦,在我国科技文化史上占有一定位置。出身于黄冈县(今团风县)的科学巨匠、中国第四纪冰川发现者、地质力学理论创始人李四光,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科学家的一面旗帜”。浠水走出的著名学者、爱国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唤起千万民族大众:“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李四光的同乡、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将儒、佛、心学融为一炉,独创学派,所著《新唯识论》为学术史上的巨著,《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界之杰出人物”。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著书百种,博通百科,尤精考据词、章,其《方志学发微》受到国内方志学家的推崇,《故辞通义》被学术界誉为“百年无此佳作”。去世后,董必武题写挽联“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国学大师黄侃,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我国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经学家和文学家。世人瞩目的文艺理论家胡风,在四十年代就被誉为“中国的别林斯基”。还有第一个中文通讯社的创立者李次山,《资本论》的第一个中译者王亚南,著名革命活动家、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和助手詹大悲、田桐,被称为“现代大儒”的徐复观,京剧奠基人之一的余三胜,最早发现中国水杉的林业专家干铎,作家冯文炳、叶君健、秦兆阳等均不愧为鄂东骄子、人中豪杰。      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王汉、张振武、詹大悲、宛思演、居正、田桐等不畏牺牲、追随革命。然而,更值得我们浓墨重彩、永远缅怀的是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篇章、立下赫赫战功的黄冈优秀儿女。      黄冈人民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1920 年7月,一代楚才精英在武汉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点燃了湖北地区革命的火种。武汉共产主义小组7人中有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包惠僧、赵子健、郑凯卿等6 人为黄冈籍。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冈人有22位,其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参加了党的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林育南、张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领导黄麻起义和创建鄂豫皖革命 根据地期间,潘忠汝、吴光浩、许继慎、周维炯、陈定侯、舒传贤、赵赐吾、戴克敏、徐朋人、王秀松、蔡升熙、旷继勋、李梯云、肖方、徐宝珊、曾中生、王平章、吴焕先、徐向前、高敬亭、陈昌浩、徐海东、罗厚福、王树声、郑位三、成仿吾、沈泽民等曾经战斗在黄冈这块英雄土地上的共产党员,有些是来自于他乡的革命者。他们有的就义于敌人屠刀之下,有的牺牲于枪林弹雨之中,有的蒙冤惨死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之下。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朱理治、陈少敏、程坦、任质斌、方毅、刘西尧、张体学、赵辛初、何耀榜、贺建华、刘少卿以及地方抗日组织领导人漆先庭、刘天元等,无一不是坚持大别山敌后抗日的中流砥柱,无一不闪耀着正义和智慧的光芒。      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黄冈大地上,又留下了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战斗足迹。      黄冈是红一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诞生、组建地。仅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在长达28 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黄冈有40多万人英勇牺牲。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5.5万人,县团职以上的480多人,不知名烈士无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诞生了2位共和国主席(代主席)。产生了2位党中央副主席,3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6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17位大军区司令(政委),300多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1613名共和国将帅中,黄冈市有100人(不含后划入新县、大悟、金寨地界的刘华清、许世友等20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8人,中将17人,少将73人。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的33位军事家中,黄冈籍有李先念、王树声、林彪3人。      我们永远崇敬那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们;      我们永远缅怀那些为党为国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革命先辈;      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无数英烈。    我们感谢历史!
      黄州考棚    
黄州考棚位于黄州城内考棚街与胜利街交汇处之市实验学校人,又称试院,是旧时科举童生考试的场所。自隋唐以来,科举分童生试和正式科考两个阶段,正式科考在省城和京城举行。童生试在地方举行,它又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在各县举行,府试和院试在州府举行,县试合格者方可参加府试,府试合格者才能参加院试,院试合格即中了秀才。院试合格生(即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省里的乡试(考举人),乡试合格者再进行会试(考进士)、殿试(考状元等)。当时黄州参加府试和院试,以考取秀才资格。每当考期来临,黄州城顿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小的黄州城一下子会突然增加一二万来自各县的考生及其从属人员。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8岁的董必武就曾在这里考过秀才,并和来自黄冈、蕲水、广济、黄梅、麻城、红安、蕲春、罗田等八州县的二万余考生,大闹试院,展示了他最初的判逆性格。  
试院的前身为黄州府学、黄冈县儒学,始建于明,再建于清同治七年,平时为本府秀才读书处。清光者三十年(1904年)在试院的基础上改办为黄州府中学堂,即今日“黄冈中学”的前身。  
鄂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历来就很发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明朝有进士324人,清朝有进士403人,清朝湖北三名状元,其中就有二名是黄冈人。在近年出版的《湖北人物词典》里,明代收录我市51人,占全省的30%,清代收灵94人,占全省的36%。
  教育特色。黄冈地区历来崇文重教,教育事业发达。自宋代官府始设教授,办学训导生徒,明、清两代,府、州、县均建有学宫,并建有书院50多所。明代思想家李贽在黄安(今红安)、麻城讲学、著书达18年。明、清两代黄州府考中进士684 人,其中状元2名,探花4名,传胪1人,举人3134名。废科举后,黄冈新学兴起,黄州府设有中学堂1所,高等、两等、初等小学堂593所,师范传习所(初师简易科)2所,实业学堂8所。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艰难,教育事业仍有缓慢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则发展较快。
  感谢风流于古往今来,为笔者提供了如此详实的资料,我之前的统计只是黄冈市的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不是英山的还有待商榷
  楼主的苏州应该是包括元和和长州,现在的苏州包括太仓、吴江、常熟、昆山,黄冈和苏州没有可比性,仅清代苏州状元就有29位
  地域帖都该删除。因为像南宋,北方怎么计算?
  江西抚州进士超过了2000名
  江南才子。。。。。。
  想不到这里有这么多才子呀
  咋都没人啦
  回复影正狂  江西抚州是才子之乡,文化名人有晏殊、王安石、晏几道、曾巩、汤显祖等,但笔者缺少抚州具体的进士数量方面资料
  一般来说,哪一带进贡纳税多的地方,那里的进士数量乃至状元也多,这个有点象现在的高考招生,北京大学多,北京人上大学的也多。
  回复画船载酒  
我始终相信政治经济伴随文化,那里文化昌盛,要么经济发达,要么属于政治中心。这通过明清进士百强县与当代中国经济百强县对比可以看到。  
当然也偶有例外,只是偶有而已。
  成都清代进士23名,其中骆成骧因“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二句受光绪皇帝赏识,点为状元。
  浙江义乌历代文进士184名(包括特奏名进士),武进士14名.
  真没想到
      回复一如既往22    为何不将吉安放在第一位    笔者在写此文时,反复考虑,从数字上来看吉安有可能进士数量第一,但福州、杭州可能也不比吉安少。且宋朝时,进士考试还普及不到全国,主要是江南人在玩。有资料显示宋代山西只有30多名进士,都是北宋的,南宋时山西已属金朝。明清两代科举渐渐普及,到了清代甚至昆明、贵阳(单以县论)都进入了全国的前二十位。吉安进士主要是宋明两代(江西最辉煌时期)出的,清代进士吉安已跌出全国十位甚至可能是二十位以外,苏州、杭州等地具有进士辉煌的延续性。    所以,请理解。  ==================================  。。。。。。  清你也好意思算  清朝在江南这边很多文人根本就是抵制态度,清朝在南方大开杀戒  很多根本就没有想去给清狗坐官的,清朝的根本就是要排除的  而且清朝那个取进士的题目也能叫题目,记得以前煮酒就有人发过文P过清朝科举,根本就是愚人    还有那个宋朝的问题,就更搞笑了,你这也叫考证,重新考证过去,宋朝基本上北方读书的根本考不过南方书生,不是南方人玩是北方考不过,明初出过科场的那个鬼案子还不就是这个原因,取的进士没一个北方的    既然宋朝的不能算,按道理清朝的也不能算,我们就算科举最成熟的明朝看看谁多,明朝有江西半天下之说,基本上两讲地区垄断了明朝的官场。。。
     我始终相信政治经济伴随文化,那里文化昌盛,要么经济发达,要么属于政治中心。这通过明清进士百强县与当代中国经济百强县对比可以看到。     当然也偶有例外,只是偶有而已。  =======================================  这就是一地域帖子,是不是还要找其他的话来说,象百度帖吧里一样呀  煮酒以前就有帖子总结过这个话题,根本就没什么直接关系,最主要的关系就是人口因素,唐宋时期的四川,江南  明的两江,人口都比周边地区要多的多  你来考证这个根本就是另有目的!
  自古 南人强过北人的啊?这似乎有地域分别之嫌疑吧?    难道南方人的脑袋就比北方人的好用?    难道江西的进士多就说明江西人聪明?    有这样的道理?
  进士有什么用,又不是第一名,要说比就得比状元!北京和天津是历史上状元最多的城市。仅此一项,就把南方比下去了!
  相信楼主,列这些数据并没有要说哪里人聪明的意思。  楼上有几位有没必要这么激动  浙江是挺出人才的。比如翻开现代文学史,几乎有一半的作家诗人是浙江的。但是身为浙江人,反而觉得惭愧。这么这出人才的地方,独独少了我一个,岂不是该惭愧?
  古代进士最多的城市是福建福州,最多的县是福建莆田。不要怀疑,这是二年来研究得来的。
  作者:xiangnianzhong 回复日期: 10:42:44 
    明清时扩招的很厉害,南方后来居上,但是人才质量可比唐宋差远了  ——————————————————————————————  明朝很照顾北方了,进士都是非南、北、西录取的  要不然,北方进士基本上是百个以内了。  说实话,南方人读书是厉害,就算后来的全国统一高考,状元也多出在南方。(北方也就一山东吧)
  黄冈原来是不是归江西管?
  楚人一炬成焦土 刘项原来不读书
          庐陵应是宋明的极盛时期。    鄙人先祖金幼孜便是建文二年的进士,第四名传胪。这次科举,好像前几名都是江西人,而且大多为吉安人。    江西在宋明和清前期都是文才兴盛的,毁灭性的打击来自太平天国时期,江西的人口锐减了一半,一直到建国都没有恢复到康熙年间(约3000万人)---现在也不过4000万人。    宋明和清的前期,江西的经济都是非常发达的,文才鼎盛往往是和经济有关系的。    可怜江西现在这个鸟样,呵呵。身为江西人,惭愧惭愧。    江西的官员保守平庸,视人情贪腐为常事,也是内地之盛。      
  作者:一如既往22 回复日期: 10:31:57 
    吉安宰辅录            明             杨士奇() 泰和县 内阁首辅     陈循() 泰和县 内阁首辅     陈文() 吉安县 内阁首辅     彭时() 安福县 内阁首辅     金幼孜() 新干县 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     ====    先祖金幼孜建文二年进士第四名,后辅佐永乐帝。    当时属新干县,后在嘉靖年间从新干县分出现在的峡江县。    峡江县最早的县治为巴邱(丘),此名三国前就已经有了,现在仍有此名,当年周瑜练兵即在巴邱,因为赣江在这里有个沙洲,江面宽阔(其上正为赣江最狭窄之处,江流喘急,所以后来县名得之曰峡江),电影《赤壁》练兵所在地是有误的。    先祖金幼孜曾随同永乐帝征北,永乐因病逝于征途时,由先祖主张收集周围的锡器做成锡棺,防止尸体腐化,随后主持来往朝政七日,并密不发发丧,派人先期入京拥立太子继位。    所以,但凡是金幼孜这脉的金家祠堂,祠堂前必有这样一幅对联:“三朝宰相人间有,七日权君天下无”。    追根溯源,我们这个金家的远祖还不是汉人,而是汉朝归化的匈奴人呢。听说在安徽也有金家这一脉,未去考证,待考。              
    现在峡江有的寺庙名胜,都有先祖金幼孜写的题跋记等,如巴邱入口之莲花寺,就有当年金幼孜题写的寺庙建记。    
  峡江114人,遂川76人,新干67人,    ====    这个可能是有误的。峡江是明朝中后期嘉靖年间才设立的,人口也比新干县要少,进士反比新干人多,不可信。    我金家家族在明朝,除了金幼孜外,倒是还出了另两位进士,不过名气不是太大。    有清一朝,无人中进士,家族衰弱。        
  阿Q说,我
    厉害里覅    
  因而吉安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美誉        哈哈
人家山西好像有个村 一家人 裴?  出几十个宰相
这个可怎么算啊哈
  哇卡卡
  哈哈 人家山西好像有个村 一家人 裴?    出几十个宰相 这个可怎么算啊哈   ------是指河东闻喜裴氏,把所有姓裴的,几百年间的,不管是生于何地,只要祖先是闻喜的,所算上了。     
  黄冈原来是不是归江西管?  ----从来没有过。
  眉山仅宋朝出进士912人。这里居然没有眉山,实在笑话。  而蒙元屠蜀造成四川经济文化崩溃,明清两朝四川人文凋敝
  咱就写写唐朝的历史,以上楼主所说还真不知道,长学问了,顶
        好贴子,长知识      
  那么多进士有吊用,有名的有几个?    
  真正的名家还是在黄河流域。    看看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画家......    黄河流域出了多少?你能数的过来吗?    
  居然有温州阿  激动  顶下
      还有思想家......
  那么多进士有吊用,有名的有几个?      真正的名家还是在黄河流域。      看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画家......      黄河流域出了多少?你能数的过来吗?  
          江南名不虚传啊      
  福州排到了第四,不敢相信啊。。。。。
      都是靠裙带关系的,  就像现在的院士。  江南人玩裙带是有历史的。  朱元璋就处理过。  这些所谓的人才,  也就是到翰林院去抄书而已,  在文化上没什么贡献。    
  福州,,不完全统计。进士4100名。状元26名。
  不错 历来做官的无数 名臣有几?  
  什么都争,有意思吧  
  状元最多的城市是苏州  进士最多的城市是福州
  朝代          明清两代     人数名次    进士    名次    人才   名次  省份  浙江         6505    1     190     2  江西         5033    3     45     7  江苏         5929    2     317    1  福建         3745    6     47     6  山东         4033    5     35     9  河南         3450    7     20     11  河北         4295    4     56     4  四川         2122    11     17     13  山西         2614    8     14     15   安徽         2288    9     87     3  湖北         2256    10     27     10  陕西         1913    12     18     12   广东         1868    13     48     5  湖南         1195    14     40     8  广西          775    16     16    14   云南          816    15     7     并16  甘肃          408    18     7     并16  贵州          639    17     5     18  辽东          209    19     4     19  旗籍         1281    -     -      -  其他          190    -     -      -  合计         51561    -     1000     -   
  数据见论文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宋以前数据没有。南宋浙江第一不成问题,北宋河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陕西人物都多,那个第一不好说,唐代应该陕西,河南或山东第一,总的来看,我看好浙江第一
  朝代  人数  省份  唐  五代十国  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大西国  清  太平天国  总计  河北  18  2  1  3  7  4  2  3  40  河南  12  20  3  2  2  1  40  四川  4  2  6  1  1  1  1  16  山西  6  1  2  1,  14  1  25  陕西  9  1  2  2  1  15  甘肃  2  1  3  安徽  1  2  5  6  9  1  24  湖南  1  2  1  2  6  湖北  1  3  3  3  2  12  江西  2  2  8  18  3  33  广东  1  1  1  3  3  9  山东  4  2  10  3  1  3  6  29  江苏  7  1  9  15  45  1  78  广西  2  1  1  4  8  福建  2  19  11  3  35  浙江  25  20  20  65  辽宁  1  1  2  北京  2  1  1  1  1  6  吉林  1  1  上海  3  4  7  内蒙古  3  3  贵州  2  2  宁夏  1  1  合计  70  17  114  7  1  30  12  90  1  114  4  460
  上面格式有错,各省状元为  河北  40  河南  40  四川  16  山西  25  陕西  15  甘肃  3  安徽  24  湖南  6  湖北  12  江西  33  广东  9  山东  29  江苏  78  广西  8  福建  35  浙江  65  辽宁  2  北京  6  吉林  1  1  上海  7  内蒙古  3  3  贵州  2  宁夏  1    据《中国历代状元传略》,侯福兴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另一份统计,明清进士分布如下,  明、清各省及部分市县进士数   浙江6379 杭州1034 宁波693 绍兴610 湖州444   江苏5958 苏州927 嘉兴255 海宁200 平湖177 宜兴240
常熟927 常州515 无锡400 松江391 扬州216   
上海208 太仓208 镇江182   江西5057 南昌598 昆山271 吴江242 泰和204 临川197   河北4360 北京931   福建3897 福州875 莆田574 泉州511 漳州184 长乐177   河南3489 商丘214 开封193 光山179 洛阳170   山东3108
  山西2599 运城160   湖北2311 武汉343 黄冈193   安徽2240 歙县280 桐城211   四川2165
  陕西1934 西安259   广东1891 广州500  湖南1201 长沙220   广西783 桂林231   贵州654 贵阳190 甘肃415 辽宁225 宁夏78   内蒙50 台湾32 吉林12 青海10 黑龙江3   新疆2 西藏1
  好贴,记下
  古代,那种南方乡下出身的状元,见皇帝时,说一口方言,皇上听的懂吗
  什么上面嘉兴、海宁、平湖、上海的进士算江苏的吗?  简直是瞎搞
  北方人不要嫉妒  两弹元勋百分之八十应该是南方人  近代名人大部分也是南方人
  按历代顶级文人算,南方真还得排后面。孔、孟什么的不说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李白、苏东坡等等,都不是南方的。  
明清确实扩招太厉害,玩八股还不错,综合素质就差远了。
  山西汾阳的进士----刘仕望       顶
  本来就是同一个民族,为何要分南北,南方自南北朝以后文分兴起,其实是与民族大迁移有关,当时北方草原民族入侵中原,大批北方大家族都移民到南方.所以南方人不必自满,因为祖先就来是中原,就来自现在所说的北方.
  其实北方人不必说南方人只出进士之类的  其实其他人才  自从南宋以后  也是南方居多  这个是事实状况  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医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等  现代数学家代表人物  比如陈省身、丘成桐、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都是南方人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数学家吴文俊和谷超豪也是南方人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也是南方人居多  其实两晋永嘉南渡  包括唐朝安史之乱  包括南宋时期  文化重心南移是明显不过的事情  不用酸
  后面的,跟上
    好,江东自古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者:highfly008 回复日期: 15:20:04   
    按历代顶级文人算,南方真还得排后面。孔、孟什么的不说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李白、苏东坡等等,都不是南方的。     明清确实扩招太厉害,玩八股还不错,综合素质就差远了。    -------------------------------  -------------------------------    可自从北宋南迁后,中华文明的中心在南移是不争的事实。    
  两江和闽浙,衣冠南渡后的人文荟萃之地。绍兴文化为浙江集中地,现代人把余姚、萧山分别划入宁波和杭州,其实建国之前都属于绍兴。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士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