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期峰国学易义文化新浪微博登陆

欢迎您做客国学之窗!普愿大家:信疑皆植道种,赞谤同归解脱!
字号:大 中 小
论《易经》的核心机密:八卦的卦符、初象、卦德、卦名与类象2(文:李守力)
字数:8360
三、阐述八卦类象与古文字的关系:八卦类象由初象和卦德所引申,还有因古文与卦符的关系而定。
本节同时也是对《周易?说卦传》的解读。
《周易?传》(章节划分按朱熹《周易本义》):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
【解读】:
《说卦传》第一章与第二章论述的是六画卦(别卦),与《系辞传》之说类似,而以下则是专论三画卦的八卦(经卦),以致人们普遍怀疑它是《系辞传》之文因错简而混入了《说卦传》。但是熹平石经《周易》(梁丘易)已是如此,梁丘易可追溯到田王孙和杨何师徒,又帛书《衷》篇也是一二三章相连,可见这两章的确属于《说卦传》。
人们之所以想把《说卦传》第一章、第二章排除于《说卦传》之外,这是由于没有领悟其密义的缘故。《周易》六十四个六画卦(别卦)的结构有两个系统:一是“”的重卦系统,二“”的互卦系统。
《说卦传》第一章是对《系辞传》大衍筮法一节的再延伸: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A以象闰,故再A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是指将八卦上下重叠为六画卦。《系辞传》也说: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说卦传》第一章强调六画卦是由八卦组成,经卦是小成,别卦是由经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因而重之”而大成。这就是重卦系统,它是《连山》《归藏》《周易》的基础体例。
《说卦传》第二章则把六画卦的六个爻视为一个整体,“兼三才而两之”,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强调“《易》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系辞传》也说: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这就是“兼三才而两之”的互卦系统,它主要使用于《周易》的爻辞的撰写,所谓“杂物撰德”也。互卦系统在《连山》《归藏》时期尚未成熟,当属于《周易》体例,是文王、周公演绎《周易》的新发明。《周易》的《大象传》与《彖传》是按“”的重卦系统演绎的,《周易》的爻辞以及《小象传》是按“”的互卦系统演绎的。因此《说卦传》关于八经卦的初象、卦德、类象就是整个《周易》卦爻辞经文的基石。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e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吆趸穑低蛭镎吣岛踉螅笸蛭镎吣蠛跛胀蛭锸纪蛭镎吣⒑豸蕖9仕鹣啻追绮幌嚆#皆笸ㄆ缓竽鼙浠瘸赏蛭镆病
《说卦传》第三章至第六章言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笔者在《周易密钥》“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源流图证”一文中首次提出:《三易》(《连山》《归藏》《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序以各自的先天八卦为宗旨,分别是神农先天八卦、黄帝先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观象系辞则遵循同一个后天八卦。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马国翰曰: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严可均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玉烛宝典》卷五引《归藏易》:“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x。”这是《归藏易》使用后天八卦的明证。《三易》的卦辞解释观象系辞,取象也是一以贯之,只是随着时代变迁略有损益。
《说卦传》历述自《连山》《归藏》以至于《周易》一以贯之的八经卦属性与八卦类象。金景芳研究《周易》70年,96岁时发现:《说卦传》为孔子为《周易》作传时,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的《连山》《归藏》二易遗说,这些遗说《周易》还在继续使用。
1.《说卦传》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宋代邵雍首先发现了《说卦传》第三章为伏羲先天八卦。邵雍
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曰: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伏羲先天八卦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民国尚秉和,当代刘大钧等考证汉代已有先天八卦,《西清古鉴》收录汉代先天八卦铜洗(详见《周易密钥》“先天八卦溯源”),邵雍则是易学史上明确破译先天八卦的第一人。
领悟先天八卦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太极图本由先天八卦图演化而来,因其简单自然,故太极图为“”(详见《周易密钥》“”)。
《说卦传》第三章,帛书易传《衷》篇对应为:
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_(薄),八卦相厝。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
于豪亮先生据帛书《易》的卦序卦序做出帛书八卦图,李学勤先生据此做了修改:
帛书、彝族、神农连山八卦图
这个图与彝族的八卦图完全一致,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按“幼子承嗣宗法系”排列,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与彝族的宗法制度相对应。《彝族源流》载:“在普天之下,父母靠幼子。”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崇尚艮卦,艮为山,《连山易》六十四卦以艮为首,它的序卦法则以连山先天八卦为准则,神农又名连山氏,故曰神农先天八卦。(详见《周易密钥》“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
?“?()()‘’”
“’‘’”
愚按:到了?“”,并不能确定是《连山》还是《归藏》,窃以为所谓“?”可能是《连山?》之误,正如说“”《连山》为神农所创,故《初经》应属《连山》。
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帛书《易》的卦序很可能是《连山》的卦序。
2.《说卦传》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说卦传》第四章文字妙在前四句用初象(基本卦象)连卦德,后四句用卦名连卦德。这说明雷风雨日四卦为一组,艮兑乾坤四卦为一组。初象雷风雨日与《周易》初象雷风水火不一致,卦德也有五个不一致(只有动、止、说与《周易》卦德同)。这说明第四章不属于《周易》体系,愚以为《说卦传》第四章叙述的是黄帝先天八卦图。黄帝先天八卦图即。1962年发现于。
源:年第期,:)
集安八卦图可以体现《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t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经卦卦序。震巽坎离一组按顺时针,艮兑乾坤按逆时针,符合“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故此图也是先天八卦图。
《易纬?乾坤凿度?大象八》:“天乾,地坤,日离,月坎,风巽,雷震,山艮,泽兑”,卫元嵩《元包经传》八卦序:“太阴第一,太阳第二,少阴第三,少阳第四,仲阴第五,仲阳第六,孟阴第七,孟阳第八”(即太阴坤,太阳乾,少阴兑,少阳艮,仲阴离,仲阳坎,孟阴巽,孟阳震),二者都与集安八卦图符合。
集安八卦崇尚坤卦,《周易说卦传》“坤以藏之”,坤、归也,故曰归藏,黄帝又名归藏氏,故曰黄帝先天八卦。它是《归藏易》六十四卦序卦的法则。(详见《周易密钥》“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源流图证”)
1.《说卦传》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e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说卦传》第五章言后天八卦,邵雍云“此一节明文王八卦也”,非也。愚以为《三易》共用一个后天八卦图,因为后天八卦表述八方时节,这个大自然的节律从远古至今都是一样的,故《说卦传》为《三易》所共有。
“。”“”?(?)《三易》共用同一个后天八卦,《周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明言艮卦既为起始又为终点,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以丑为腊月,至今犹然。
《说卦传》第五章言后天八卦的八方时节与功用,《文言传》所谓“后天而奉天时”,震为出,为正春(仲春)为东方,巽为齐为东南,离为见为南方,坤为役(养)为西南,兑为说为正秋(仲秋)为西方,乾为战,坎为劳为北方,艮为成。后天八卦以类似“极坐标”的模式把时间、空间、功用统一在一个图上,坐标原点是作为天地主体的人,这与西方数学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不同,后天八卦模型
《正义》曰:“东北在寅丑之间,丑为前岁之末,寅为后岁之初,则是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可见后天八卦以夏历为准。
班固《白虎通德论?礼乐》中引《乐记》曰:
&&&&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卦也,万物之数也。
埙,坎音也。管,艮音也。鼓,震音也。弦,离音也。钟,兑音也。,乾音也。
《乐记》八音是按后天八卦排序:坎、艮、震、巽、离、坤、兑、乾。《乐记》一书为孔子中期的所著,可见后天八卦先秦已在应用,非自宋人始。
(图片来源:,徐传武:八卦与八音如何相配)
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
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乾凿度》这一节是对《说卦传》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精确地解说。第一段言八卦源于历法,一年分四时八节也,八节即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这是指先天八卦。第二段言后天八卦之时节与功用,这里使用了与《说卦传》第五章不同的名词,震生、巽散、离长、坤养、兑收、乾制、坎藏、艮终始。这里有《黄帝内经》五行思想的引入。第三段是总结,与第一段相呼应。
五行与八卦都是源于古代历法,故后天八卦与五行有关系。如巽为木、离为火、坤为土、乾为金、坎为水,八卦中有五个卦与五行的属性方位符合,就说明了八卦与五行有关联,但也有区别,如西方兑为泽水,不属金,震、艮也没有明确的五行属性,这些说明八卦与五行仍然属于不同的两个理论系统。
4.《说卦传》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吆趸穑低蛭镎吣岛踉螅笸蛭镎吣蠛跛胀蛭锸纪蛭镎吣⒑豸蕖
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说卦传》第六章自然分成三段。第一段“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系辞传》“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即乾坤,“神”即乾坤阴阳变化,由于“神无方而《易》无体”,人只能通过万物的变化来体会和描述乾坤的妙用。
第二段言这八个卦象之妙:八卦按照震雷、巽风、离火、兑泽、坎水、艮山的“后天而奉天时”的时节顺序影响万物,可谓妙也。第三段再言先天八卦:“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这是对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逆读,再加上第四章的“雷风雨日,艮兑乾坤”之序,一共说了三种先天八卦卦序,体现了“蓍之德圆而神”,“先天而天弗违”,“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神无方而《易》无体”的大道之境。
项安世言此章先指明“后天分治之序”,再揭示“先天相合之位”,李光地以为“此章合羲文卦位而总赞之”,第六章独不现乾坤二卦,盖乾坤为神妙之主,行无为之功也。第六章与前第三四五章环环相扣,紧密呼应,四个章节浑然一体。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此章言八卦卦德(基本卦义),即“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这是八卦的根本,也是卦名的由来。前边已做论述。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孔颖达曰:此一节略明远取诸物也,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震动象,龙动物故为龙;巽主号令,鸡能知时,故为鸡;坎主水渎,豕处污湿,故为豕;离为文明,雉有文章,故为雉;艮为静止,狗能善守,禁止外人,故为狗;兑说也。
○项安世曰:健者为马,顺者为牛,善动者为龙,善伏者为鸡,质躁而外污者为豕,质野而外明者为雉,前刚而止物者为狗,内很而外说者为羊。
○沈竹i《》:
○《说卦传》乾为马,震为龙,但《周易》经文中出现的“马”却都不是来自乾卦,而主要是震卦;“龙”不是来自震卦,而是乾卦。(详见:《周易》卦爻辞中的“马”与“龙”)
○&《说卦传》以坤为牛,然《周易》卦爻辞中的“牛”皆与离卦相关:&(1)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初二三四互大离)&(2)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三四五上互大离)&(3)离:利贞亨。畜牝牛,吉。(上离下离)&(4)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二三四互离)&(5)革初九:巩用黄牛之革。(下卦为离)&(6)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G。丧牛于易,凶。(上卦为离)&(7)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实受其福。(上卦坎反离,故曰“杀牛”,反象反义也。)&(8)《周易系辞传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初二三四互大离)以“离为牛”之象解周易卦爻辞里的“牛”,可做出一以贯之和畅妥贴的诠释(详见《周易密钥》:《周易》卦爻辞里的“牛”)。八卦唯坎离得乾坤之中爻,故坎有小乾象,离有小坤象。坎为冬季为寒为冰,而《说卦传》以乾为寒为冰,乾为大赤,坎为赤,乾为首,而坎为下首,乾为马,坎亦为马;坤为腹,离“其于人也为大腹”,坤为牛,离亦为牛。因此“离为牛”属于《周易》体例,“坤为牛”应是《连山》《归藏》类象。此朱熹所以认为《说卦传》之八卦之象“其间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不尽合也。”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孔颖达曰:此一节略明近取诸身也,乾尊而在上,故为“首”。坤能包藏含容,故为“腹”。足能动用,故“震为足”也。股随于足,则巽顾之谓,故“巽为股”也。坎北方之卦主听,故“为耳”也。离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也。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兑主言语,故“为口”也。
○余芑舒曰:首以君之,腹以藏之,足履于下为动,手持于上为止,股下歧而伏,口上窍而见,耳外虚,目内虚,各以反对也。
○张介宾《医易义》:
以形体言之,则乾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坎为耳,阳聪于内也;离为目,阴明在外也;兑为口,拆开于上也;巽为股,两垂而下也;艮为手,阳居于前也;震为足,刚动于下也。
○沈竹i《》:
○近取诸身取象唯有“巽为股”难解。纳甲源自《连山》,天干与人体的对应也当源自《连山》,按《连山易》《易本命》八卦纳甲:巽纳辛,《说文》“辛承庚,象人股”,故“巽为股”。其它卦象也与纳甲(或古文)有关:
乾纳甲,《说文》“甲象人头”,故乾为首。
坤纳乙,《说文》“乙象人颈”,故坤为柄,柄,颈也。
艮纳丙,艮为门阙,丙字甲骨文、金文皆象门。《说文》“丙:从一入冂。一者,也。徐|曰:功成,入於冂。冂,T也,天地之T也。
兑纳丁,兑为口,丁、口古文同形。
坎纳戊,戊,我也,吾也,故戊为躯干。戊,从戈。《说文》“戊承丁,象人{。”。
离纳己,《说文》“己承戊,象人腹”,《说卦传》离“其于人也,为大腹”。
震纳庚,震为雷。雷字金文含申字,申,庚也。
巽纳辛,《说文》“辛承庚,象人股”,故《说卦传》“巽为股”。
乾纳壬,《说文》“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裹妊之形。壬承辛,象人胫。”《说卦传》“战乎乾”。曰:“”
坤纳癸,象人足,足接地,坤为地。水土,皆地也。《说文》“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沈竹i《》:
《系辞传》曰: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八经卦六子,震、坎、艮阳卦只有一个阳爻,巽、离、兑阴卦只有一个阴爻。经卦、别卦的爻位次序皆是自下至上。震卦阳在初,故为长男,坎卦阳爻在中,故为中男,艮卦阳爻在末,故为少男。阴卦仿此。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欢迎您做客国学之窗!普愿大家:信疑皆植道种,赞谤同归解脱!
字号:大 中 小
李守力《周易诠释》:
解读35晋卦
2011年08月04日&08:45:04初稿:6849
2012年02月04日&17:36:09字数:7961
2012年10月30日&15:50:49字数:8080
2012年11月4日&16:01:55字数:8181
2012年11月6日&09:36:14字数:8163
2014年5月24日&16:38:44字数:8222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晋卦:(圣王)安定诸侯国施行爱护牛马、繁荣民生、上朝时间对公卿行三接之礼(的政策)。
○晋卦下坤上离,火地晋卦。《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晋升,上进。《说文》“x,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杂卦传》“晋,昼也。”昼为白天,夜晚休息,则白天表示上进。
○康侯:康,安也。《释文》:“康,美之名也。马云:安也。郑云:尊也,广也。陆云:安也,乐也。”康侯,即达到国泰民安。按卦象,晋卦下坤为众,为邑国,上离反坎,坎为加忧,故离为安宁。
认为晋文侯,后来顾颉刚先生考定康侯是卫康叔封(《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于省吾先生也说“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B易经新证》),而平心先生考证康侯是晋的开国祖唐叔()。“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不过11个字,平心先生竟然要把“康”通假为“唐”,又通假为“汤”,“锡”通假为“易”和“狄”,“蕃”通假为“番”和“繁”,“接”通假为“捷”,辗转使用7次通假字,才勉强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这样论证的可信度有多大呢?侯铭文有“……”,同一地区出土的“”(于省吾先生藏有康侯两斧)(清国子监旧藏)铭文“”,姚华旧藏有康侯爵,《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有康侯刀,均系侯出土。?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如果“康侯”为特指,卫康叔姬封的可信度远大于唐叔。但“锡马蕃庶”于史无证,只能多闻阙疑。
先生“”这个观点被帛书《二三子问》证实(见《彖传》解读)。
○锡马:纯离为牛,坤为牝马。
锡,通赐。赏赐良马,引申为爱护牛马,合理使用牛马。
○蕃庶:《释文》:“蕃,多也。庶,众也。”指繁荣民生。坤为众。
○昼日三接:离为日,九四为公卿,处互体坎卦,坎为三。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彖传说:晋,上进。光明出现于大地之上,顺从而附丽于太阳,六五柔爻承进上行,所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两千年来先儒释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为:康侯(能安定国家的公侯)蒙受天子众多车马之赏赐,而且宠信有加,一昼之间获得天子多次接见,以此说明晋升时的风光。如果我们认真体会孔子的《彖传》,先儒的解释似乎与本义有所差距。
《彖传》从三个层次论证卦辞:
(一):明出地上。离为明,坤为地。这是晋卦上下卦体的最基本物象,故列首位。
(二):顺而丽乎大明。坤,顺也。离,丽也。这是晋卦上下卦体的属性,故列第二。
(三):柔进而上行。这是晋卦本身的核心意义,即晋卦主爻六五的特性。六五上位为上九,是阴爻居阳爻之下,即阴“承”阳,承则进,故曰“柔进而上行”,言君主之上进心,故列第三。《噬嗑》、《晋》、《睽》、《鼎》四卦的上卦皆为离卦,其《彖传》所谓的“柔得中而上行”、“柔进而上行”皆指六五。
以上三个层次是递进的,由物象(命)发展到属性(性),再由性相发展到义理(理),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层次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而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明显分成了三个层次: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锡马对应于物(命),蕃庶对应于民生(性,从生),昼日三接对应于公卿(理,治理天下)。孔子《彖传》言语简练,遂使后儒不知本义,幸有尘封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公元前168年)的出土,晋卦本义方才清晰地展现出来。
帛书《二三子问》:
《易》曰:“康@用锡马、番庶(蕃庶)、(昼)日三接。”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世者也。圣人之正(政),牛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扰)乘牝马,□□□□□□□□□□□,□粟时至,刍X不重,故曰“锡马”。圣人之立正(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钋(无困),民[人]不伤,甘露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也相(酉/易,通“x”)以寿,故曰“番庶”(蕃庶)。圣王各有三公三卿,“(昼)日三[接”者],□□□□□者也。
帛书《二三子问》位于帛书《周易》经文后边,在帛书《系辞》之前,所以是相当重要的孔子解读《周易》的文献,其地位不亚于《系辞传》,可能是对《易象》的继承和发扬。
孔子说,康侯是安世的意思,侯,诸侯,三代时期天子的天下由各诸侯国组成,这就是分封建国的封建制度,所以康侯即是安定天下之义。马融、荀爽、虞翻,以至于陆德明、苏轼、朱熹也都释康为安,这是传承了《周易》的本义,康侯是泛指而非专指,、顾颉刚、于省吾、平心的考证与孔子的解读相违。孔子当时拥有完整的西周史书,如果卦辞确属于顾先生考证的史实的话,孔子必然会在此引用之,要知道孔子掌握的三代史比今人多得多,因为那是在秦火之前,况且孔子手头还有周公注解《周易》的母本――《易象》,《周易》卦爻辞的源流皆在《易象》中(犹如《周易》的“解码器”)。
孔子把卦辞分成三个层次,即圣人立政(邓球柏语):
(一)锡马:
圣人之正(政),牛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扰)乘牝马,□□□□□□□□□□□,□粟时至,刍X不重,故曰“锡马”。
锡,通赐,(《说文》),(《公羊传》为),),引申为爱护。牛参弗服,不可驾驭三岁的小牛,这是为了让小牛生长发育;马恒弗驾,马代表战马,永远不使用战马,即不主动发动战争,偃旗息鼓,让马和人都过太平日子。不扰乘牝马,不使用母马拉车,这是为了让母马繁育后代。粟时至,刍X不重,牛不用以前剩下的,这是为了让牛马健康生长。
(二)蕃庶:
圣人之立正(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钋(无困),民[人]不伤,甘露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也相(酉/易,通“x”)以寿,故曰“番庶”(蕃庶)。
道、礼敬民应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而治理天下使得困顿遭受伤下飓风百姓互相这“”
“蕃庶”是指圣人按照自然科学规律(五行)的法则协理农时,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家乐业,丰衣足食,健康长寿。
(三)昼日三接:
圣王各有三公三卿,“(昼)日三[接”者],□□□□□者也。
这是圣王如何处理与三公三卿的关系。?曰“”?曰“”。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以除邦国之慝,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W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
上公之礼,执恒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澹Ь啪停〕稻懦耍榫湃耍窬爬巍F涑唬鲋髦渚攀剑⒌背甸颍髡呶迦耍碇薪胰恚趵裨俚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
晋卦圣王安邦定国大法图表:
政治经济学
顺而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
晋卦本义是上进,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之义,锡马是使牛马上进,保护动物生态,大地上的万物欣欣向荣;蕃庶是理顺五行,风调雨顺,使民众上进,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昼日三接是圣王与公卿共同上进,政治清明,协和万邦,这是康平盛世的景象。晋卦体现了文王治国安邦的远大宏图,这个宏图对于现在以至于将来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李光地曰:晋如日之方出;升如木之方生;渐则如木之既生,而以渐高大。俞琰曰:晋,日之进也;升、渐,木之进也。日出地上,其明进而盛。升、渐,则进而无明盛之象。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象传说:光明出现于大地之上,这是晋卦的卦象;君子由此领悟要彰显自己的明德。
○曰,“”“”○王阳明曰:心之德本无不明,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之自出,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初六:开始上进,遇到摧折阻隔,守正可获吉祥。还没有得到信任,宽裕待时,则无咎害。
象传说:开始上进,遇到摧折阻隔,说明独自前行于正道。宽裕待时,没有咎害,说明尚未得到任命。
○晋如,摧如,贞吉:
晋如,进也;摧如,阻也。初本应四,欲上进,遇二同性得敌,故进而阻。九四应初(初难应四),故守正可获吉祥。下卦坤为众,六二无应,六三正应上九,然近比九四,故疏于正应(妒合),只有初六专心应四,是原本失正而能“正”者,故《象》曰“正也”。
○罔孚,裕无咎:
近比而刚中为孚,初六无比,而欲应四,四处坎中为孚,遇二同性之阻,且离火上而坤阴下,初、四难应,故曰“罔孚”,未得信任,故《象》曰“未受命也”,上进之始,需宽裕以待时机。裕,坤为顺为众也。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上进,忧愁,守正可获吉祥。承受大的福泽,来自王母。
象传说:承受大的福泽,是因为六二既中且正。
○六二无比无应,故愁,守正可获吉祥。六二既中且正,六二虽无应于上,守其中正之德,积德之久,久而必彰,终能受上位者赐以福泽,所谓明德自昭也。介,大也。六五柔爻处君位,故曰王母。
《尔雅?释亲》曰:“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程颐曰:“王母”,祖母也,谓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
李光地曰:二五相应者也,以阴应阳,以阳应阴,则有君臣之象,以阴应阴,则有妣妇之象。不曰母而曰王母者,礼重昭穆,故孙y于祖,则孙妇y于祖姑。盖以昭穆相配,《易》爻以相配喻相应也。
郭沫若《》(:):“。”于省吾《双剑B易经新证》卷二:“‘王母’一词金文称母或曰王母,王乃尊大之称。”二说不合古训。(2012年10月30日&15:50:42)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六三:众人信允,悔恨消失。
象传说:众人信允者,心意在于上行。
○六三不中不正,处非其位,本当有悔。《集解》引虞翻曰:“坤为众。允,信也。”六三近承九四而有孚,远应上九而志上,故曰“众允,悔亡”。
九四:晋如鼠,贞厉。
象曰:鼠贞厉,位不当也。
九四:上进之时象鼠(身无专技),守正以防危险。
象传说:象鼠(身无专技),守正以防危险,说明位置不恰当。
○九四与六三皆不中不正,六三与上比应,合乎晋卦上进时义;九四与下比应,是落后之象,故以身无专技之[shí]鼠喻之,九四互艮,艮为山为石为鼠,故曰鼠。:“,”
“”“‘’‘’《?》‘’‘’《》‘’”“《》‘’《?》‘’”“《?》‘《》《》《》’”
()《》《》“”“”《》“”“‘’‘’‘’‘’”《?》“”《》《》“”《》《》
六五:悔亡,失(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六五:悔恨消失,箭头失而复得,无需忧虑,前往吉祥,无所不利。
象传说:箭头失而复得,前往会有喜庆。
○六五柔爻居于刚位,居位不当本有悔,惟其居中,与上九亲比,故曰“悔亡”。
○失得勿恤:
《释文》引孟喜、马融、郑玄、虞翻、王肃本“失”作“矢”,马融、王肃云“离为矢”,虞翻云“矢,古誓字”。又《集解》引荀爽云“五从坤动而来为离。离者,射也,故曰矢”,出土帛书《周易》也作“矢”,据此,则汉魏《易》皆作“矢”,王弼乃改“失”。
【论坎为矢】
“失得勿恤”应为“矢得勿恤”。《说卦传》“坎为弓轮,离为兵戈”,坎刚爻居中,当以坎为矢,如噬嗑卦九四“噬乾c,得金矢”,九四为互体坎卦之中爻;解卦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九二为坎卦中爻。
旅卦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这是取自离卦之象,离反坎,坎为矢,故曰矢亡,顺承上九,故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晋卦六五“矢得勿恤”亦然,原义或为“矢失而复得,勿恤”,离反坎,坎为矢,故“矢失”,与上九顺承,故“失而复得”。因“失而复得”,故“勿恤”。“复得”源自顺承上九,故爻辞曰“往吉,无不利”,《象》曰“失(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矢的古文与坎卦卦符形似,矢字甲骨文和金文上下端为“人”,这是数字卦的六和先秦阴爻的写法,中间圆形为阳(乾为圆),也像“十”(古文“七”),“人十人”即“六七六”坎卦。
坎卦卦符形似(六七六):
《周易》尚中,八卦之坎离二卦得乎乾坤中爻,故坎有小乾之象,离有小坤之象:坤为腹,离“其于人也为大腹”,坤为牛,离亦为牛,坤为文,离亦为文;坎为冬季为寒为冰,而《说卦传》以乾为寒为冰,乾为大赤,坎为赤,乾为首,而坎为下首,乾为马,坎亦为马,乾为金,故坎为金矢(金为铜)。
先儒以离为矢,是由离为戈兵引申,而离为戈兵是离为甲胄的引申,甲胄只可引申为戈兵,甲胄、戈兵,皆刚在外也,离卦之象,戈兵乃持戈之兵卒,戈兵非兵戈也,戈是修饰词,非专指戈,故不可再引申为矢。
《说卦传》以坎“为矫,为弓轮”,矫,从矢也,弓轮,与矢相配为弓矢之器也,故坎为矢。
《系辞传》: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是孔子对解卦上六的释读。解卦下坎上震,坎为弓矢之器,震为动,所谓“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成器而动者也”,释卦先内卦后外卦是《周易》通例,孔子先说弓矢之器,内卦坎也,后说动,外卦震也。此孔子以坎为矢之证。
《说卦传》未列坎为矢,盖矢字金文本是直观的坎卦卦符(《周易》初文是金文),故中古时期无需辨矣,以后文字与卦符关系渐远,遂使坎为矢之象几于失传。《四库全书》经部易类著作中,唯有张浚《紫岩易传》、魏浚《易义古象通》、傅恒等撰《御纂周易述义》三家以坎为矢(另《焦氏易林》亦以坎为矢),其余三十二家均以离为矢,此坎为矢之象,不可不辨。
《系辞传》“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另有妙义,详见《周易密钥》:论“制器尚象”。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九:上进到头角,可以施行讨伐叛逆的邑国,虽有危厉,终获吉祥,而无咎害;守正以防憾惜。
象传说:可以施行讨伐叛逆的邑国,(上进)之道尚未光大。
○晋其角:
《易》以初爻为足为趾为尾,以上爻为首为顶为角。
○维用伐邑:
上九处晋卦之终,上进之道已经穷尽,象传所谓“道未光也”。上九刚爻下比六五,下应六三,故有安内之象,虽有危厉,终获吉祥,而无咎害。惟其有用武之憾,故应固守正道,以防憾惜。离为兵戈,伐,,坤为邑,故曰“维用伐邑”。此爻取象与离卦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类似。
【晋卦总结】
晋卦,是十方三世一切君主为治理天下而竞争求先进的理数时卦。晋卦卦辞言以道德治天下的皇帝之道,晋卦爻辞言以功力治天下的王伯之道。
帛书《二三子问》引孔子总论卦辞之义:“此言圣王之安世者也。”晋卦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三个层次是递进的,锡马对应于物(命),蕃庶对应于民生(性,从生),昼日三接对应于公卿(理,治理天下)。由物象(命)发展到属性(性),再由性相发展到义理(理),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层次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晋卦爻辞言君主以功力治天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曰:
三皇同圣而异化,五帝同贤而异教,三王同才而异劝,五伯同术而异率。同术而异率者必以力。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周之东迁,文武之功德尽矣。犹能维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
善化天下者,止於尽道而已。善教天下者,止於尽德而已。善劝天下者,止於尽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尽力而已。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引孔子曰“”“”,“”“是谓小康”。《周易》的作者十分清楚,后世不再有以道德治世的三皇五帝大同景象了,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尚功尚力将成为逐鹿天下的主旋律,为了引导王伯功力之道,周公于是把功力之法的真谛写入爻辞:
晋卦下坤为邑国,为诸侯,为弱小之国,与九四正应,九四体离,象征初六有光明志向,故“柔进而上行”,然遭二、三同类阻隔不得前行,故曰“”,六三亦正应与上九,其近比九四,故疏于正应(妒合),故下卦只有初六独自正应,所谓“”。因阻隔而未达于上庭,“”而许以“”。
既中且正,无应无比,无所作为而忧愁,故曰“”,唯需守持正固必能“”。
六三近比九四,上九应之,故“”而其“”。
刚爻,自恃功力之君也,所云“”者,不中不正而“位不当”,失坤德而“厉”。
中而不正,与上九相承“”而升进,故“矢”
刚爻,位高而强,故使用武力征伐,虽不合乎大道,然上下一心,艰危守正可得成功。
《周易》第35卦晋与46卦升卦义皆为上进,晋卦言积极进取的社会法则,故《彖》曰“柔进而上行”,升卦言顺乎时位的自然法则,故《彖》曰“柔以时升”。晋卦即《列子?力命》所说“力”,升卦即《列子?力命》所说“命”。虽然晋卦象征积极进取,但晋卦的经文却告诉我们靠拼搏厮杀往往不会晋升,晋卦的初、二、三、五柔爻多吉,四、上刚爻多凶,这说明处于晋升之时,应当守持坤柔之道才有光明佳境。晋升二卦的思想为后世的道家所继承和发扬。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报微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