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写诗说妃要逃跑皇上我不好吃不好,现在是演小品反应政府不好

1. 新增扫二维码功能,可直接扫 VeryCD 网站影片页面的二维码,便能在应用上打开;
2.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1.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2. 在影片封面上展示在线视频的清晰度;
您的位置:
网友评论:
谢谢分享,之前在电视里看过
贞观天子李世民
没有资源!!!!
不知道讲的怎样,感谢楼主的分享!
引用(hzshiwei @ -01, 10:58 AM) 没有资源!!!!急什么, 这么好的资料,还怕没有源,楼主刚发上来,需要耐心!
就是就是~~
这个要看 谢谢楼主的分享~!
好像现在只有秦皇汉武和唐宗的,能不能加入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帝王介绍,这些人的事儿很多都耳熟能详了
多谢topboyleo,文化中国好多节目都不错,希望今后也能放些别的上来。多谢~
乍一看还以为是我发布的呢....(PS: LZ头像跟我QQ滴头像一模一样滴...- -#)
下载强迫症发作···特此又来下载了···下载强迫症候群···欢迎你们的加入···当一个好皇帝并是他一人的功劳···有良臣相助方能治国安邦···
引用(h2co3 @ -01, 08:41 PM) 好像现在只有秦皇汉武和唐宗的,能不能加入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帝王介绍,这些人的事儿很多都耳熟能详了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有几个人会看?
中华鼎盛时的皇帝值得了解~~~~~
这个可以看看 谢谢楼主的分享~!
楼主的资源太好了
难得LZ分享文化中国啊,一直很喜欢这个节目,可惜自从播放时间调整后就看不到了。希望LZ今后能多共享一些文化中国的资源。
好东西呀!谢谢lz!
有时宫廷史。。。。。
听第一集就觉的这种节目纯粹是用来忽悠误导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民众,推荐大家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别被这种烂节目忽悠了。举片中几个例子,一开始讨论血统,说因为李的妈妈和奶奶是鲜卑人,所以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四分之三是胡人血统,妄图以DNA基础来说所谓李不是汉人,实际上,李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唐也是汉王朝,至于他的鲜卑血统,实际上,自迁都洛阳,实行全面汉化,鲜卑早已汉化多年,能婚通到到李的祖母,母亲这一辈,还知道什么是鲜卑文化,实际上接受的就是汉文化,连血统有多少鲜卑血统都不清楚了,共同的文化是鲜卑融入汉族的基础,一个在纯美国白人家庭长大的汉人孩子,汉人血统对他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汉文化的认同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血统,世界上找不出纯血统的民族,包括希特勒鼓出的那个日什么,雅什么的“纯种民族”,最重要的是对汉文化(说白了,所谓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认同,但是文化认同也不能误入歧途,像现在的中国,把满州文化当成汉文化,到处是辫子,马褂,格格装,以200多年的满洲文化来替换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化,完全本末倒置,进错祖庙,拜错祖宗,明明是汉人,却经常看见穿着满服,挂个辫子,还自称是汉族传统,这就如台湾人,讲着日语,还说这是台湾的传统语言一般,若不是蒋先生提倡复兴汉文化,台湾早就日化了,可惜,大陆没这种人来提倡汉文化的复兴,所以满洲文化大行其道,我们的同胞也都被教育成了清国奴才。例子二,说因为鲜卑融入了汉民族,所以唐朝不应该叫汉人,而应该叫唐人,然后旁白举例说,所以现在外国的华侨自称唐人,华侨聚居地区叫唐人街,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叫“唐装”。真是哭笑不得,唐应该是指尧舜的尧,尧的封地叫唐,也叫唐山,所以海外华侨叫唐人,唐山,就是指炎黄子孙的意思,唐朝时,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唐人街晚近千年才出现,咋就跟唐朝搭上连了,说起唐尧,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株”的开篇就有“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尧)虞(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至于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唐装”,这就更好笑了,2001年APEC会议上那种服饰叫满族马褂,是满族的一种传统服饰结合西式剪裁做出来的,并不是汉族传统服饰,更不是唐朝服饰,我相信很多朋友知道这种服饰叫所谓“唐装”,也是2001年的APEC会议吧,至于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会误认这种服饰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这种政府的宣传有关,第一,主席穿着。第二,文化误区。这种服饰是一个血腥屠杀政策的产物,当年满清入关后,强令汉人必须将汉服改穿为满服,改掉发髻,留满族辫子,不服从就杀死,也就是著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人激烈反抗后,满清展开的血腥大屠杀,多少汉人的人头落地,惨状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TVB评论员的话来讲就是“比如日军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死者可以用千万来计,在血腥镇压中,汉人的传统服饰被强迫消失,而被迫改穿满服,在随后的时代,汉族传统服饰,一直受满族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打压,被迫消失在中华大地上,当然,满清为了平息众怒,也做了些妥协,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和尚和道士可以保留汉人服饰形制,所以你可以看见现在僧人和道士的服饰很多都是交领右衽的汉服特征,那个《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就是如此(当然,康熙可没私访过,纯粹是为了给他贴金,编出来的),唐朝的唐装,是穿唐制汉服,不是穿电视里主持人那种满族马褂冒充的唐装,大家看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贞观长歌》里有哪个里是穿这种马褂的?既然是唐装服饰,怎么根它差不多的服饰在剧中都找不出来。什么是真正的唐装呢,论当今世界,还有和唐朝服饰相近的,也只有日本和服了,日本和服基本是模仿隋唐制汉服,所以形制比较接近,也是很多朋友误以为汉服是和服的原因,当然,先来后到要搞清楚,明显的特征,汉服腰带细,和服腰带宽(当然,汉服也不是没有宽腰带),且后面的绳结比较大(是绳结,不是枕头,很多把它当枕头了),明太祖驱除蒙古统治者,光复中国后,宣布全面复兴汉文化,复唐宋制,明朝也成为继宋朝之后,一个汉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人才备出,远远影响朝鲜和日本。所以很多朋友看电视剧,觉的奇怪,唐宋明服饰为什么都差不多,因为都是汉王朝,一脉相承,看《汉武大帝》和《大明王朝》相隔1500年以上,除曲裾(就是衣服盘绕圈数较多,后世圈数减少了),基本看不出特别大的差别。刚看完这个节目的第一集,就来随便说两句,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荒唐了,我不知道电视台做这种节目是要把民众往文化认同的误区上引,还是想搞什么其它噱头,那个教授纯粹是被那主持人在牵着走,真的,劝诸位不要浪费在这种误导人的节目上,还是有空自己查查资料。
接着补一句,说李世民的血统问题,一般,民族都是按父系算,父亲是汉族,自然孩子是汉族,古代传统历来如此,文中教授说李世民妈妈是纯种的鲜卑人,其实是段章取义,混淆视听,只说窦氏是鲜卑人,却不说她的父系母系是谁,窦氏的母亲的确系北周襄阳公主,既宇文泰的女儿(也是西魏八柱国家之一,此八人是宇文泰、李虎、李弼、独孤信、元欣、侯莫陈崇、赵贵、于谨,李弼就是瓦缸军头头李密的曾祖父。宇文泰的儿子后来篡位改为周,宇的角色有点像曹操,大权在握,却没有篡位),但是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没说,窦氏的父亲窦毅是汉人,只是母亲为鲜卑人,既然父亲是汉人,按族系来算,李渊射箭讨到的老婆---窦氏也是汉人(注意,当关系图出现时,李世民母亲的族系是被隐去,他的外公、外婆没有出现的,以此好符合节目想要的逻辑),再怎么以血统来算,李世民也不可能只有四分之一汉血统,说他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那还凑合,不过经过百年的汉化通婚融合,真正的鲜卑血统几乎找不到了,所以李世民能有八分之一鲜卑血统已经不错了。节目说的西凉国的建立者李暠也是胡人,可李暠却是汉人,李氏家族往上推,可以到道家始祖老子(李耳),且说节目中出示的李世民画像,这像我也有,大尺寸的,完全是后人凭想像画的,根本不是当时宫廷画师的画,拿这个来评说,有点荒唐,再者,画中的李世民也并非长的像胡人。另外此教授说,正史说李世民长的像胡人,不知道出处哪里?我收集几百册史书,中华书局绿封面200多册的二十四史也有一套,够正史了吧,新唐书,旧唐书,或许我看的不真切,或许是几百年后一个人说李世民“貌若胡人”,可问题是,此人怎么见过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呢?唉,这节目真是,漏洞百出,稍微多点历史知识,就能把它驳的体无完肤。
引用(whistler1982 @ -09, 07:42 PM) 听第一集就觉的这种节目纯粹是用来忽悠误导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民众,推荐大家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别被这种烂节目忽悠了。举片中几个例子,一开始讨论血统,说因为李的妈妈和奶奶是鲜卑人,所以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四分之三是胡人血统,妄图以DNA基础来说所谓李不是汉人,实际上,李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唐也是汉王朝,至于他的鲜卑血统,实际上,自迁都洛阳,实行全面汉化,鲜卑早已汉化多年,能婚通到到李的祖母,母亲这一辈,还知道什么是鲜卑文化,实际上接受的就是汉文化,连血统有多少鲜卑血统都不清楚了,共同的文化是鲜卑融入汉族的基础,一个在纯美国白人家庭长大的汉人孩子,汉人血统对他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汉文化的认同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血统,世界上找不出纯血统的民族,包括希特勒鼓出的那个日什么,雅什么的“纯种民族”,最重要的是对汉文化(说白了,所谓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认同,但是文化认同也不能误入歧途,像现在的中国,把满州文化当成汉文化,到处是辫子,马褂,格格装,以200多年的满洲文化来替换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化,完全本末倒置,进错祖庙,拜错祖宗,明明是汉人,却经常看见穿着满服,挂个辫子,还自称是汉族传统,这就如台湾人,讲着日语,还说这是台湾的传统语言一般,若不是蒋先生提倡复兴汉文化,台湾早就日化了,可惜,大陆没这种人来提倡汉文化的复兴,所以满洲文化大行其道,我们的同胞也都被教育成了清国奴才。例子二,说因为鲜卑融入了汉民族,所以唐朝不应该叫汉人,而应该叫唐人,然后旁白举例说,所以现在外国的华侨自称唐人,华侨聚居地区叫唐人街,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叫“唐装”。真是哭笑不得,唐应该是指尧舜的尧,尧的封地叫唐,也叫唐山,所以海外华侨叫唐人,唐山,就是指炎黄子孙的意思,唐朝时,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唐人街晚近千年才出现,咋就跟唐朝搭上连了,说起唐尧,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株”的开篇就有“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尧)虞(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至于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唐装”,这就更好笑了,2001年APEC会议上那种服饰叫满族马褂,是满族的一种传统服饰结合西式剪裁做出来的,并不是汉族传统服饰,更不是唐朝服饰,我相信很多朋友知道这种服饰叫所谓“唐装”,也是2001年的APEC会议吧,至于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会误认这种服饰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这种政府的宣传有关,第一,主席穿着。第二,文化误区。这种服饰是一个血腥屠杀政策的产物,当年满清入关后,强令汉人必须将汉服改穿为满服,改掉发髻,留满族辫子,不服从就杀死,也就是著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人激烈反抗后,满清展开的血腥大屠杀,多少汉人的人头落地,惨状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TVB评论员的话来讲就是“比如日军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死者可以用千万来计,在血腥镇压中,汉人的传统服饰被强迫消失,而被迫改穿满服,在随后的时代,汉族传统服饰,一直受满族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打压,被迫消失在中华大地上,当然,满清为了平息众怒,也做了些妥协,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和尚和道士可以保留汉人服饰形制,所以你可以看见现在僧人和道士的服饰很多都是交领右衽的汉服特征,那个《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就是如此(当然,康熙可没私访过,纯粹是为了给他贴金,编出来的),唐朝的唐装,是穿唐制汉服,不是穿电视里主持人那种满族马褂冒充的唐装,大家看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贞观长歌》里有哪个里是穿这种马褂的?既然是唐装服饰,怎么根它差不多的服饰在剧中都找不出来。什么是真正的唐装呢,论当今世界,还有和唐朝服饰相近的,也只有日本和服了,日本和服基本是模仿隋唐制汉服,所以形制比较接近,也是很多朋友误以为汉服是和服的原因,当然,先来后到要搞清楚,明显的特征,汉服腰带细,和服腰带宽(当然,汉服也不是没有宽腰带),且后面的绳结比较大(是绳结,不是枕头,很多把它当枕头了),明太祖驱除蒙古统治者,光复中国后,宣布全面复兴汉文化,复唐宋制,明朝也成为继宋朝之后,一个汉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人才备出,远远影响朝鲜和日本。所以很多朋友看电视剧,觉的奇怪,唐宋明服饰为什么都差不多,因为都是汉王朝,一脉相承,看《汉武大帝》和《大明王朝》相隔1500年以上,除曲裾(就是衣服盘绕圈数较多,后世圈数减少了),基本看不出特别大的差别。刚看完这个节目的第一集,就来随便说两句,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荒唐了,我不知道电视台做这种节目是要把民众往文化认同的误区上引,还是想搞什么其它噱头,那个教授纯粹是被那主持人在牵着走,真的,劝诸位不要浪费在这种误导人的节目上,还是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学到不少知识( ⊙ o ⊙ )啊!谢谢你。的确,中国文化重在“文化认同”而非“血统认同”。
其实我并不是怀疑教授的水平,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电视台要搞噱头,要搞些新奇的东西,要符合宣传部的宣传导向(和谐,团结,一切历史,就是不和谐,不团结的,也要改成团结,尤其是那段汉民族真正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为什么会消失的血色历史,是绝对不能提起的,因为会破坏所谓“民族团结”,自虐倾向很严重,明明被人屠杀奴役,优秀文化被毁灭,现在只能在日韩能找到自己文化的影子,而这些受害者的子孙却整天替刽子手掩盖真相,歌功颂德,世界上还真找不出几个有如此奴性的民族),因此教授只能陪着他们玩。他们要怎么说,就怎么说。要怎么改就怎么改,本来做节目的是一帮历史白痴,却想把教授也变成了历史白痴,还想把聪明的众观众也变成历史白痴,中国干这类事情的人太多,掩耳盗铃,所以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发生。跟赵本山的小品里面上精神病院给病人唱歌一样(词只记住大概),宋道:“那怎么地,病人不都好了嘛”,崔道“病人都给唱好啦,不错”,赵道“大夫疯了!”。
内容很好!只是这种格式没有下载过,尝试一下。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Whistler1982“李世明有鲜卑人血统”的说法本来学术界有争论是很正常的,节目中的专家拿不出新的证据,却自说其是、一口咬定,不免让人疑窦重生。可叹多少真相可以任人歪曲、任意修改,可叹我辈不能穷其经史、了解真实的历史,只能被人忽悠。更可叹当今的学术缺乏严谨、责任、公正......
不好意思,昨天字打的太快,很多逻辑和表述都比较乱,可能有些朋友会看不大清楚,今天粗略修改一下重新发上来,算是2.0版吧,增加了一些外挂和插件,文笔不太好,大家凑合着看吧,顺带夹了点私货,可能和一些长期受“和谐”史观教育的朋友观点相左。水平有限,如有谬误,还请谅解。听第一集就觉的这种节目纯粹是用来忽悠误导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民众,推荐大家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别被这种烂节目忽悠了。举片中几个例子,一开始讨论血统,说因为李世民的妈妈和奶奶是鲜卑人,所以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四分之三是胡人血统,妄图想以DNA层面来佐证所谓“李世民不是汉人”,实际上,李世民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唐也是汉王朝,至于他的鲜卑血统,自魏文帝迁都洛阳,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和汉人通婚),至李世民父亲一代,鲜卑早已汉化多年,婚通到李的祖母,母亲这一辈,身上几乎没有多少鲜卑血统了,哪还知道什么是鲜卑文化,实际上接受的就是汉文化,对汉文化的认同是鲜卑融入汉族的基础。至于血统的影响,举个例子,一个在纯美国白人家庭长大的汉人孩子,汉人血统对他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是对汉文化的认同(说白了,所谓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是自身对汉人身份的认同,而不是它的DNA属于哪种(论DNA,我们还能和红毛猩猩攀上亲戚呢,即使是不同人种之间的DNA又有多少差别?),世界上找不出纯血统的民族,包括希特勒鼓吹的那个日什么,雅什么的“纯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的消亡也就意味着民族的消亡,但是文化认同也不能误入歧途,像现在的中国,把满州文化当成汉文化,到处是辫子,马褂(伪“唐装”),格格装(什么满族旗袍),以200多年的满洲文化来替换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化,完全本末倒置,进错祖庙,拜错祖宗,明明是汉人,却经常看见穿着满服(旗袍马褂),挂个辫子,还自称是汉族传统,这就如日据时代的台湾人,讲着日语,还把这些当成台湾的传统语言一般,若不是蒋先生提倡复兴汉文化,台湾早就日化了,可惜,大陆没这种人来提倡汉文化的复兴,所以满洲文化大行其道,我们的同胞也都被教育成了清国奴才。例子二,说因为鲜卑融入了汉民族,所以唐朝不应该叫汉人,而应该叫唐人,然后旁白举例说,所以现在外国的华侨自称唐人,华侨聚居地区叫唐人街,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叫“唐装”。真是哭笑不得,唐应该是指尧舜的尧,尧的封地叫唐,也叫唐山,所以海外华侨叫唐人,唐山,就是指炎黄子孙的意思,唐朝时,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唐人街晚近千年才出现,咋就跟唐朝搭上边了,说起唐尧,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株”的开篇就有“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尧)虞(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大夏之西,已为强汉不能臣也”。至于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唐装”,这就更好笑了,2001年APEC会议上那种服饰叫满族马褂,是满族的一种传统服饰结合西式剪裁做出来的,并不是汉族传统服饰,更不是唐朝服饰,我相信很多朋友知道这种服饰叫所谓“唐装”,也是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吧,至于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会误认这种服饰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这和政府的宣传有关,第一,主席穿着(中国的政府环境也知道,如果要说主席穿错了,那就是不给领导面子,将错就错吧)。第二,文化误区。这种服饰是一个血腥屠杀政策的产物,当年满清入关后,强令汉人必须将汉服改穿为满服,改掉发髻,留满族辫子,不服从就杀死,也就是著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人激烈反抗后,满清展开的血腥大屠杀,多少汉人的人头落地,惨状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TVB评论员的话来讲就是“比起日军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死者可以用千万来计,在血腥镇压中,汉人的传统服饰被迫消失,而被强行改穿满服,在随后的满清统治时代,汉族传统服饰,一直受满清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打压,被迫消失在中华大地上,当然,满清为了平息众怒,也做了些妥协,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和尚和道士可以保留汉人服饰形制,所以你可以看见现在僧人和道士的服饰很多都是交领右衽的汉服特征,《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法印就是如此(康熙可没私访过,纯粹是为了给他贴金,编出来的,很多朋友受这部戏影响,还以为康熙多少“贤明”,微服私访啥的,嘿嘿,有点好笑),唐朝的服饰-唐装,是穿唐制的汉服,不是穿电视里主持人那种满族马褂冒充的唐装,这种服饰为什么会被误叫做“唐装”啊,满清末年,民不聊生,很多汉人流落到欧美,慢慢形成唐人街,当时的汉人因为满清百年的民族压缩政策,早已不太记得自己真正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的样式,只能穿着满服,而洋人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服饰,反正看你唐人街的中国人穿着,慢慢就叫成所谓“唐装”了,既“唐人街中国人穿着的服饰”,并不是什么“唐朝的服饰”,没记错的话,那条装英格兰移民的五月花号是在1620年来到美国的吧,西元907年-1620年,以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开始殖民现在的美国算起,也有整整700多年,英国统一就更晚,18世纪初苏格兰和英格兰才混成联合王国,他们哪见过什么唐朝服饰。其实大家看过唐代历史相关的电视剧,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神探狄仁杰》等等,里面有哪个是穿主持人这种马褂的?既然说是唐朝服饰,那怎么根它差不多的服饰怎么在剧中都找不出来,剧中反倒都是交领右祚的汉服和回领袍?导演再不尊重历史,也不会瞎到这种程度吧。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唐装”,也就是唐朝服饰呢,论当今世界,还有和唐朝服饰相近的,也只有日本和服了,日本和服基本是模仿隋唐制汉服的山寨货,形制和隋唐制汉服比较接近,现在日本都还有叫和服为“唐衣”,“吴服”(指吴越地区传入),形制上的接近,也是很多朋友误以为汉服是和服的原因,当然,先来后到要搞清楚,是和服模仿汉服,不是汉服模仿和服,就如日文的汉字是来源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文字,而并非是中国汉民族在模仿日文书写方式,其实二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服腰带较细,和服腰带宽,且和服后面的绳结比较大(女的背后是腰带的结,不是枕头,很多人误把它当枕头了),当年明太祖驱除蒙古统治者,“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光复中国后,宣布全面复兴汉文化,复唐宋制,明朝也成为继宋朝之后,一个汉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人才备出,仅清之前的中国的四大名著(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罗的原本,到满清时代,有对叫毛纶和毛宗岗的父子把罗的版本篡改掉,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看见的120回三国演义,内容很多不同了,我就叫集有罗的明嘉靖版)、《水浒传》、《西游记》、《金梅梅》都出自明朝,后来金被满清列成黄色书刊,就有了红楼梦列入四大名著。明朝的不少人物远远影响朝鲜和日本。所以很多朋友看电视剧,觉的奇怪,唐宋明服饰为什么都差不多,因为都是汉王朝,一脉相承,看《汉武大帝》和《大明王朝》相隔1500年以上,除曲裾(就是衣服盘绕圈数较多,后世圈数减少了),基本看不出特别大的差别。接着说李世民的血统问题,一般,民族都是按父系算,父亲是汉族,自然孩子是汉族,中国传统历来如此(若非是为了占少数民族加分生小孩的便宜,现在也是如此),节目中教授说李世民妈妈是纯种的鲜卑人,其实是段章取义,混淆视听,只说窦氏是鲜卑人,却不说她的父系母系是谁,窦氏的母亲的确系北周襄阳公主,既宇文泰(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此八人是宇文泰、李虎、李弼、独孤信、元欣、侯莫陈崇、赵贵、于谨,李弼就是瓦缸军头头李密的曾祖父。宇文泰的儿子后来篡位改国号为周,577年吞并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宇文泰的角色有点像曹操,大权在握,却没有直接篡位)的女儿,但是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没说,窦氏的父亲窦毅是汉人,只是母亲为汉化的鲜卑人,既然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汉化的鲜卑人,按族系来算,李渊的老婆---窦氏也是汉人(注意,当第一集节目中关系图出现时,李世民母亲的族系是被隐去,他的外公、外婆没有出现的,以此好符合节目想要的逻辑),再怎么以血统来算,李世民也不可能只有四分之一汉血统,说他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那还凑合,不过经过百年的汉化通婚融合,真正的鲜卑血统几乎找不到了,所以李世民能有八分之一鲜卑血统已经不错了,而且我看来看去,那个关系图也没显示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或许我数学不太好。节目中在李世祖先关系图中标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建立者武昭王李暠也是胡人,可李暠明明是汉人,李氏家族往上推,可到道家始祖老子(李耳),再说节目中出示的李世民画像,这像我也有,大尺寸的,完全是后人凭想像画的,根本不是当时宫廷画师的画,拿这个来评说,有点荒唐,再者,画中的李世民也并非长的像胡人。另外此教授说,正史说李世民长的像胡人,不知道出处哪里?我收集几百册史书,中华书局绿封面200多册的二十四史也有一套,够正史了吧,新唐书,旧唐书,或许我看的不真切,或许是五代十国、宋甚至再后面有个史家出书说李世民“貌若胡人”,可问题是,此人怎么见过百年前的李世民呢?当时又没相机可以拍照片,皇帝是随便可以看的吗?接着节目又以李时代的民族关系融洽以及李作用胡人官员来证明他是胡人血统,这就更奇怪了,这些其实都是跟时局和个人性格有关,并非是什么血统影响,汉武帝还对匈奴休屠王太子金(赐姓)日磾青睐有加,甚至直接作为托弧大臣辅佐昭帝,明太祖也有此作为,明太祖北伐中原,驱除蒙古占领者的时候(可能很多以今天的所谓“民族团结”来推论古代历史的“和谐”派又要指责我了,之所以说占领者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当时的确只是蒙古帝国的一个占领区摆了,实行的基本是殖民地似的压迫统治,所谓元,其实是现在的“蒙古国”,元的国号用蒙古文翻译可以称为“大蒙古国的大元或者大元的大蒙古国”,这点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劝诸位少做蒙古帝国孝子贤孙的美梦,汉人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在蒙古统治时代,只不过是三四等的下等人摆了,可以说在蒙古人面前猪狗不如,且蒙古军在全世界搞屠杀,被称为屠夫民族,现在欧洲不少国家还有抗击蒙古入侵N百年的纪念活动,拉贝日记里都将日军的暴行形容为像“成吉思汗的部落一样”。难道我们也要把这称号揽过来?控制区域大有什么用,都是用血腥屠杀和白骨堆积起来的。说起蒙古征日本,很多反日人士又激动了,以现在的中日关系推断数百年前的中日关系,大肆捧元,很荒谬,殊不知,当元寇出兵攻打日本的时候,中国还是宋度宋咸淳年间,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同时在抵抗蒙古帝国的入侵,只是日本靠地理环境摆脱沦为蒙古帝国占领区的命运,而中国在坚持抵抗数十年后终因玩不过野蛮的军事集团,和高丽一起被占领,沦为蒙古国的占领地,宋亡国时,在涯山,皇帝、大臣、抵抗军士兵、百姓不愿做亡国奴,纷纷投海自杀,海上浮尸达十万具,何其惨烈,多少汉人死于蒙古军屠刀下,宋皇陵也被洗劫一空。当年,围攻涯山的汉奸张弘范立了块碑,上书“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明朝时期,有人路过此碑,特意在前面加个宋字,变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示对卖国求荣的汉奸的讽刺,还是认同的问题,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这段历史,把蒙古屠夫都当祖宗来顶礼膜拜,不是我说难听,他是通古斯族,你是华夏族,他是阿尔泰语系,你是汉藏语系,完全不同的,很多蒙元皇帝都不会讲写三四等奴才汉人用的语言、文字,咋就和你同祖同宗呢?要回到元的时代,杀你个三四等奴才,还不给杀头驴一样。我是南方汉人,浙江人,我所处的地区当时是四等人,最下等的人,也是抵抗蒙古入侵最激烈的地区,有优良的传统,后来抵抗满清入侵时,也是中流砥柱,最终都被血腥屠戮),也在北伐檄文中说道&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刚看完这个节目的第一集,就来随便说两句,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荒唐了,我不知道电视台做这种节目是要把民众往文化认同的误区上引,还是想搞什么其它噱头,教授纯粹是被主持人在牵着走,主要是那个主持人在忽悠,然后忽悠完了,让教授出来,利用教授的头衔,来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地,好误导民众,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思维惯性,那么精神洗脑就成功了。这节目真是,漏洞百出,稍微多点历史知识,就能把它驳的体无完肤。劝诸位不要浪费在这种误导人的节目上,还是有空自己查查资料。
没办法,平时话语权没有,发搜狐被无知网管删除,发新浪也被删除,理由基本如出一辙,就是---“和谐”历史,“团结”历史。所以一切不“和谐”的,都要删除,一切有不同声音的(不管是不是真的),都要消灭,一切超过审核网管知道水平,都要删除,为了避免被人误当成白痴的,一个审核网管的任务就是,把看客都变成白痴,这是终极目标。好不容易发现VeryCD不胡乱删评论,逮着机会,还不大写特写一番。其实我也觉的我挺烦的,嘿嘿,还请诸位看客海涵。
谢谢楼主的分享·!
[quote name='whistler1982' date=', 07:42 PM' folder='3283']听第一集就觉的这种节目纯粹是用来忽悠误导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民众,推荐大家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别被这种烂节目忽悠了。[/quo顶这位朋友,写得很有意思,仔细看完了,感觉咱们真正好的文化越来越虚无,越来越无法激动人心,也许真的是需要正本清源吧!
辉煌的时代,谢谢分享!!
实际上我没看这个东西的第一集,我只是想针对楼上的说两句。其实楼上不用言辞那么激烈,语气那么愤慨,你越这样语焉越不详,佐证越复杂,论点不统一,大家看不明白。你看,你就是针对李世民的血统出身问题,洋洋洒洒的阐述了一大堆,最终却扣上了现在关于“和谐”问题的结尾。实际上给我感觉你就是要说明你是纯汉人(江南土著),实际上江南在大以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汉人吧(吴越荆蛮之地,哈哈),真正的汉文化应该是黄河流域。你的意思给我感觉就是:其它族人因为各种原因入侵,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汉人,就是非我族类,因为现在文化传承原因、宣传原因、域外很多华人历史文化修养层次积淀不够而造成的文化盲目都成了你批判的对象,实际上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国家要统一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历史上的很多民族侵略固然不可抹掉,可这些,是个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清楚的,但是大多数的民族最后都被汉人同化,历史走到今天就形成中国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包括以前很多曾经互相仇杀的民族,但是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国,他们都曾经有很多各自鲜明的文化背景,就算是蒙古的那一套文化,就算是后来的清文化的那一套,就因为这个搞什么所谓的“你的,我的”文化,就不能视这些文化为都为本国特色,实际上就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思想。国家统一、和谐有什么不好,如果都乱搞,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民族互相都有血泪史,这个帐怎么算?实际上我要说的就是:那些个少数民族的东西可以被吸收,可以被汲取,最终可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我个人认为,你单纯说李世民的血统怎么怎么样,大家都认同,你单纯说唐服怎么样怎么样,大家都认同,可是说着说着,你那些东西就偏离了主题,这个不能引起大家的认同。
你没看清楚我的观点,文化认同,你还是在DNA上转悠。
引用(whistler1982 @ -11, 12:11 AM) 不好意思,昨天字打的太快,很多逻辑和表述都比较乱,可能有些朋友会看不大清楚,今天粗略修改一下重新发上来,算是2.0版吧,增加了一些外挂和插件,文笔不太好,大家凑合着看吧,顺带夹了点私货,可能和一些长期受“和谐”史观教育的朋友观点相左。水平有限,如有谬误,还请谅解。听第一集就觉的这种节目纯粹是用来忽悠误导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民众,推荐大家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别被这种烂节目忽悠了。举片中几个例子,一开始讨论血统,说因为李世民的妈妈和奶奶是鲜卑人,所以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四分之三是胡人血统,妄图想以DNA层面来佐证所谓“李世民不是汉人”,实际上,李世民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唐也是汉王朝,至于他的鲜卑血统,自魏文帝迁都洛阳,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和汉人通婚),至李世民父亲一代,鲜卑早已汉化多年,婚通到李的祖母,母亲这一辈,身上几乎没有多少鲜卑血统了,哪还知道什么是鲜卑文化,实际上接受的就是汉文化,对汉文化的认同是鲜卑融入汉族的基础。至于血统的影响,举个例子,一个在纯美国白人家庭长大的汉人孩子,汉人血统对他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是对汉文化的认同(说白了,所谓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是自身对汉人身份的认同,而不是它的DNA属于哪种(论DNA,我们还能和红毛猩猩攀上亲戚呢,即使是不同人种之间的DNA又有多少差别?),世界上找不出纯血统的民族,包括希特勒鼓吹的那个日什么,雅什么的“纯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的消亡也就意味着民族的消亡,但是文化认同也不能误入歧途,像现在的中国,把满州文化当成汉文化,到处是辫子,马褂(伪“唐装”),格格装(什么满族旗袍),以200多年的满洲文化来替换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化,完全本末倒置,进错祖庙,拜错祖宗,明明是汉人,却经常看见穿着满服(旗袍马褂),挂个辫子,还自称是汉族传统,这就如日据时代的台湾人,讲着日语,还把这些当成台湾的传统语言一般,若不是蒋先生提倡复兴汉文化,台湾早就日化了,可惜,大陆没这种人来提倡汉文化的复兴,所以满洲文化大行其道,我们的同胞也都被教育成了清国奴才。例子二,说因为鲜卑融入了汉民族,所以唐朝不应该叫汉人,而应该叫唐人,然后旁白举例说,所以现在外国的华侨自称唐人,华侨聚居地区叫唐人街,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叫“唐装”。真是哭笑不得,唐应该是指尧舜的尧,尧的封地叫唐,也叫唐山,所以海外华侨叫唐人,唐山,就是指炎黄子孙的意思,唐朝时,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唐人街晚近千年才出现,咋就跟唐朝搭上边了,说起唐尧,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株”的开篇就有“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尧)虞(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服其辜,大夏之西,已为强汉不能臣也”。至于外国叫中国的传统服饰“唐装”,这就更好笑了,2001年APEC会议上那种服饰叫满族马褂,是满族的一种传统服饰结合西式剪裁做出来的,并不是汉族传统服饰,更不是唐朝服饰,我相信很多朋友知道这种服饰叫所谓“唐装”,也是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吧,至于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会误认这种服饰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这和政府的宣传有关,第一,主席穿着(中国的政府环境也知道,如果要说主席穿错了,那就是不给领导面子,将错就错吧)。第二,文化误区。这种服饰是一个血腥屠杀政策的产物,当年满清入关后,强令汉人必须将汉服改穿为满服,改掉发髻,留满族辫子,不服从就杀死,也就是著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遭到汉人激烈反抗后,满清展开的血腥大屠杀,多少汉人的人头落地,惨状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TVB评论员的话来讲就是“比起日军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死者可以用千万来计,在血腥镇压中,汉人的传统服饰被迫消失,而被强行改穿满服,在随后的满清统治时代,汉族传统服饰,一直受满清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打压,被迫消失在中华大地上,当然,满清为了平息众怒,也做了些妥协,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和尚和道士可以保留汉人服饰形制,所以你可以看见现在僧人和道士的服饰很多都是交领右衽的汉服特征,《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法印就是如此(康熙可没私访过,纯粹是为了给他贴金,编出来的,很多朋友受这部戏影响,还以为康熙多少“贤明”,微服私访啥的,嘿嘿,有点好笑),唐朝的服饰-唐装,是穿唐制的汉服,不是穿电视里主持人那种满族马褂冒充的唐装,这种服饰为什么会被误叫做“唐装”啊,满清末年,民不聊生,很多汉人流落到欧美,慢慢形成唐人街,当时的汉人因为满清百年的民族压缩政策,早已不太记得自己真正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的样式,只能穿着满服,而洋人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服饰,反正看你唐人街的中国人穿着,慢慢就叫成所谓“唐装”了,既“唐人街中国人穿着的服饰”,并不是什么“唐朝的服饰”,没记错的话,那条装英格兰移民的五月花号是在1620年来到美国的吧,西元907年-1620年,以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开始殖民现在的美国算起,也有整整700多年,英国统一就更晚,18世纪初苏格兰和英格兰才混成联合王国,他们哪见过什么唐朝服饰。其实大家看过唐代历史相关的电视剧,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神探狄仁杰》等等,里面有哪个是穿主持人这种马褂的?既然说是唐朝服饰,那怎么根它差不多的服饰怎么在剧中都找不出来,剧中反倒都是交领右祚的汉服和回领袍?导演再不尊重历史,也不会瞎到这种程度吧。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唐装”,也就是唐朝服饰呢,论当今世界,还有和唐朝服饰相近的,也只有日本和服了,日本和服基本是模仿隋唐制汉服的山寨货,形制和隋唐制汉服比较接近,现在日本都还有叫和服为“唐衣”,“吴服”(指吴越地区传入),形制上的接近,也是很多朋友误以为汉服是和服的原因,当然,先来后到要搞清楚,是和服模仿汉服,不是汉服模仿和服,就如日文的汉字是来源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文字,而并非是中国汉民族在模仿日文书写方式,其实二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服腰带较细,和服腰带宽,且和服后面的绳结比较大(女的背后是腰带的结,不是枕头,很多人误把它当枕头了),当年明太祖驱除蒙古统治者,“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光复中国后,宣布全面复兴汉文化,复唐宋制,明朝也成为继宋朝之后,一个汉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人才备出,仅清之前的中国的四大名著(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罗的原本,到满清时代,有对叫毛纶和毛宗岗的父子把罗的版本篡改掉,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看见的120回三国演义,内容很多不同了,我就叫集有罗的明嘉靖版)、《水浒传》、《西游记》、《金梅梅》都出自明朝,后来金被满清列成黄色书刊,就有了红楼梦列入四大名著。明朝的不少人物远远影响朝鲜和日本。所以很多朋友看电视剧,觉的奇怪,唐宋明服饰为什么都差不多,因为都是汉王朝,一脉相承,看《汉武大帝》和《大明王朝》相隔1500年以上,除曲裾(就是衣服盘绕圈数较多,后世圈数减少了),基本看不出特别大的差别。接着说李世民的血统问题,一般,民族都是按父系算,父亲是汉族,自然孩子是汉族,中国传统历来如此(若非是为了占少数民族加分生小孩的便宜,现在也是如此),节目中教授说李世民妈妈是纯种的鲜卑人,其实是段章取义,混淆视听,只说窦氏是鲜卑人,却不说她的父系母系是谁,窦氏的母亲的确系北周襄阳公主,既宇文泰(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此八人是宇文泰、李虎、李弼、独孤信、元欣、侯莫陈崇、赵贵、于谨,李弼就是瓦缸军头头李密的曾祖父。宇文泰的儿子后来篡位改国号为周,577年吞并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宇文泰的角色有点像曹操,大权在握,却没有直接篡位)的女儿,但是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没说,窦氏的父亲窦毅是汉人,只是母亲为汉化的鲜卑人,既然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汉化的鲜卑人,按族系来算,李渊的老婆---窦氏也是汉人(注意,当第一集节目中关系图出现时,李世民母亲的族系是被隐去,他的外公、外婆没有出现的,以此好符合节目想要的逻辑),再怎么以血统来算,李世民也不可能只有四分之一汉血统,说他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那还凑合,不过经过百年的汉化通婚融合,真正的鲜卑血统几乎找不到了,所以李世民能有八分之一鲜卑血统已经不错了,而且我看来看去,那个关系图也没显示李只有四分之一汉人血统,或许我数学不太好。节目中在李世祖先关系图中标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建立者武昭王李暠也是胡人,可李暠明明是汉人,李氏家族往上推,可到道家始祖老子(李耳),再说节目中出示的李世民画像,这像我也有,大尺寸的,完全是后人凭想像画的,根本不是当时宫廷画师的画,拿这个来评说,有点荒唐,再者,画中的李世民也并非长的像胡人。另外此教授说,正史说李世民长的像胡人,不知道出处哪里?我收集几百册史书,中华书局绿封面200多册的二十四史也有一套,够正史了吧,新唐书,旧唐书,或许我看的不真切,或许是五代十国、宋甚至再后面有个史家出书说李世民“貌若胡人”,可问题是,此人怎么见过百年前的李世民呢?当时又没相机可以拍照片,皇帝是随便可以看的吗?接着节目又以李时代的民族关系融洽以及李作用胡人官员来证明他是胡人血统,这就更奇怪了,这些其实都是跟时局和个人性格有关,并非是什么血统影响,汉武帝还对匈奴休屠王太子金(赐姓)日磾青睐有加,甚至直接作为托弧大臣辅佐昭帝,明太祖也有此作为,明太祖北伐中原,驱除蒙古占领者的时候(可能很多以今天的所谓“民族团结”来推论古代历史的“和谐”派又要指责我了,之所以说占领者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当时的确只是蒙古帝国的一个占领区摆了,实行的基本是殖民地似的压迫统治,所谓元,其实是现在的“蒙古国”,元的国号用蒙古文翻译可以称为“大蒙古国的大元或者大元的大蒙古国”,这点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劝诸位少做蒙古帝国孝子贤孙的美梦,汉人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在蒙古统治时代,只不过是三四等的下等人摆了,可以说在蒙古人面前猪狗不如,且蒙古军在全世界搞屠杀,被称为屠夫民族,现在欧洲不少国家还有抗击蒙古入侵N百年的纪念活动,拉贝日记里都将日军的暴行形容为像“成吉思汗的部落一样”。难道我们也要把这称号揽过来?控制区域大有什么用,都是用血腥屠杀和白骨堆积起来的。说起蒙古征日本,很多反日人士又激动了,以现在的中日关系推断数百年前的中日关系,大肆捧元,很荒谬,殊不知,当元寇出兵攻打日本的时候,中国还是宋度宋咸淳年间,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同时在抵抗蒙古帝国的入侵,只是日本靠地理环境摆脱沦为蒙古帝国占领区的命运,而中国在坚持抵抗数十年后终因玩不过野蛮的军事集团,和高丽一起被占领,沦为蒙古国的占领地,宋亡国时,在涯山,皇帝、大臣、抵抗军士兵、百姓不愿做亡国奴,纷纷投海自杀,海上浮尸达十万具,何其惨烈,多少汉人死于蒙古军屠刀下,宋皇陵也被洗劫一空。当年,围攻涯山的汉奸张弘范立了块碑,上书“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明朝时期,有人路过此碑,特意在前面加个宋字,变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示对卖国求荣的汉奸的讽刺,还是认同的问题,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这段历史,把蒙古屠夫都当祖宗来顶礼膜拜,不是我说难听,他是通古斯族,你是华夏族,他是阿尔泰语系,你是汉藏语系,完全不同的,很多蒙元皇帝都不会讲写三四等奴才汉人用的语言、文字,咋就和你同祖同宗呢?要回到元的时代,杀你个三四等奴才,还不给杀头驴一样。我是南方汉人,浙江人,我所处的地区当时是四等人,最下等的人,也是抵抗蒙古入侵最激烈的地区,有优良的传统,后来抵抗满清入侵时,也是中流砥柱,最终都被血腥屠戮),也在北伐檄文中说道&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刚看完这个节目的第一集,就来随便说两句,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荒唐了,我不知道电视台做这种节目是要把民众往文化认同的误区上引,还是想搞什么其它噱头,教授纯粹是被主持人在牵着走,主要是那个主持人在忽悠,然后忽悠完了,让教授出来,利用教授的头衔,来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地,好误导民众,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思维惯性,那么精神洗脑就成功了。这节目真是,漏洞百出,稍微多点历史知识,就能把它驳的体无完肤。劝诸位不要浪费在这种误导人的节目上,还是有空自己查查资料。学习了,满腹经纶,才人!
给34楼的朋友回复:不好意思,下午朋友请客,吃撑了,现在才看见这个回复,我没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什么的,我也没什么愤慨的(可能是言词上的误会吧,是个人对于野蛮的屠杀,都多多少少带点感情色采,我不是冷血动物,当我看见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的影像资料时,我还能面无表情否,镇定自若否?还能谈笑风生?那我真是连畜牲都不如了,对待满清和蒙元的大屠杀也是如此,现在是一个国家,当年可不是。若是没有民国政府当年遣返留在中国的日本移民,日本移民会成为所谓的第57个民族,到时候,以中国现在的历史观,日本侵华历史可能也会被“和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不行!这是破坏民族团结,会让国内和族不高兴的,要拆除,坚决拆除),语焉不详吗?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太好吧,我脑子不太灵光的,你看我第一次打的,有点语无伦次的,还得二次增加外挂插件,插件外挂加多了也不好,影响速度,有BUG还得死机啥的。其实我并不歧视任何民族,我从来没有说过噢,说非我族类只是仁兄自己的揣测,对于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中华(汉)文化,我同样欢迎,这不正是汉民族海纳百川的性格嘛,只要是文化认同,照单全收,我其中就举过北魏例子,所以我说的都是蒙古政权和满清政权,而不是指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人身份的蒙古族同胞和满族同胞,不能混为谈,难道说纳粹德国的大屠杀就是跟德国人民作对?关键还是态度问题,德国人民是有勇气的,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兄台既然要大和谐,为什么台湾要推行中国化呢,让其日本化不就得了,本来就已经日本化了,非要转回汉文化,引用仁兄的话就是“就算是日本的那一套文化,就因为这个搞什么所谓的“你的,我的”文化,就不能视这些文化为都为本国特色,实际上就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思想。”。仁兄,我二次篡改版都说了,我夹了点私货,请注意我那段前面特意加的一句,如有意见相左,请见谅。江南土著?难道又是DNA派横空出世?兄台如何知道我是江南土著呢?是认识我?查过我族谱?有我的DNA图谱?还是有我传记?自五胡乱华,大量汉人南迁,北魏文帝全面汉化改革,南北方什么血统不血统,都是狗屁了,那么兄台又何以证明我先祖不是黄河流域的?仅因为我是浙江人,所以我是土著,莫非我祖先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根一直连着地,走不了?再者,江南土著的DNA和汉人的DNA有何区别吗?只要接受了汉文化,认同汉文化,一样是汉人,现在什么五十六个民族,不就是后来造出来的,说白了,很多人去掉那个民族栏里的族属,他就是个纯粹的汉人,很多无非是为了加分,能多生几个小孩,多享受些优惠待遇,才改了祖籍。兄台说:“你的意思给我感觉就是:其它族人因为各种原因入侵,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汉人,就是非我族类”,那又是以今推古了,我个人是不太喜欢以今推古的,我前面已经引用过明太祖北伐蒙元檄文中的话“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只要接受中华文化,愿为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一切都可以谈,但是蒙元统治者是这样的吗?蒙元灭亡后,蒙古残部逃回现在的蒙古国境内,不停在中国边境烧杀虏掠,满清到灭亡前还在叫嚣“宁卖中国主权给外国列强,也决不留给汉人(包括其它受奴役压缩的少数民族)家奴”,这是一个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人身份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吗?我为什么不说魏,不说西魏,不说东魏,不说北周,北齐。哪怕是契丹(多次更改国号,有叫契丹也有叫辽的,不过辽的国号在汉人地区比较通用,讲通俗点也就是所谓的南院,可以参照天龙八部黄日华版,其它版本不推荐,建议11点以前看,11点以后肝脏排毒,对身体不好,我有点脂肪肝,所以特别注意)我也不会说,待遇不同啊,认同也不同啊。海外华人的历史文化修养,我无权批判,因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我相信随着汉文化的振兴,会慢慢解决,其实海外汉人文华,还不就是受中国本土文化影响,若是完全脱离,不是融入当地文化(比如当年宋和明亡国后,有不少人东渡日本和朝鲜半岛,现在其子孙基本都是完完全全的日本人了,郑成功 他妈 是日本人,还好他爹是中国人,运气好,没怎么因DNA扯上关系,要是被DNA缠上,说不定还能证明伊利莎白女皇跟秦始皇帝是亲戚),要不形成另一种文化。国家的统一,和谐没有错,也应该统一,正是统一的华夏文化,才使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屹立数千年,这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至于满蒙回藏的血泪史,我对民族使学的不太好,汉族我是知道点,其它民族,兄台能跟我详细讲讲这些血泪史?少数民族的东西当然可以吸收,本来文化就没有死硬坚持本位的,比如日本武士刀的前身,既唐朝时大量装备军队的唐大刀,那可能来源自突厥,汉政权官员的圆领官袍据说也来源自少数民族,坐凳子的习惯,也是来源自少数民族,汉人习惯席地而坐,现在日本和韩国也都还是如此,这点您可能没仔细看我说的内容,吸收是自然接纳的渐进过程,而不是屠杀架你脖子上,把你的亲人杀死,然后问你接受不接受,要不死,要不接受,拼命让你一夜间吸收,强行灌食,一不小心吸成个胃功能障碍,厌食症,精神抑郁,失忆症啥的,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我不怪他怪谁?今儿个你要强迫美国白人打扮成印地安人的形象,在民俗村玩玩还行,要是长此以往,白人非跟你拼命不可。若要强迫日本和族变成阿伊奴族(日本少数民族,原来叫虾夷,以前差点当成虾皮,请参照英文谐音shopping,其实两族打扮也差不多,阿伊奴长的怪一点,大胡子,有点像海明威、马克思或思格斯,我马列学的不好,个人信仰三民主义,对共产主义那一套比较感冒),日本人也跟你没玩。多民族文化中终归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不变的,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等等等都是如此,若是强行变成,必然引发强烈反应,所以在汉人和其它汉化少数民族的激烈抵抗下,满清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满洲化的企图,当然,满俄尼面楚条约还是用满文签署的,没汉文本,副本都没有,叫中俄,还不如叫满俄合适,因为这两个殖民者在中国土地上签订的瓜分中国的条约,中国人看不懂啊,200多年后,俄国又和另一个国家-日本在第三国领土上签订了一个瓜分条约,用的是俄文和日文,没有汉文本。完结!完结!不多说了,唉,一回来就发现这么个大误会,不得不发文解释一下,写好,胃也舒服点了,健胃消食,很好,不知道算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不好意思,又夹点私自货了,写的有点杂,逻辑也有点乱,不知道是不是胃胀造成脑缺血的原因,诸位凑合着看吧。
“我个人认为,你单纯说李世民的血统怎么怎么样,大家都认同,你单纯说唐服怎么样怎么样,大家都认同,可是说着说着,你那些东西就偏离了主题,这个不能引起大家的认同。 ”不想跟你争辩,因为你说的这些给我感觉已经完全背离了你立意的初衷,也背离了我对你的反驳的初衷。如果你硬要问我说每个民族的关系史及血泪史,各自的立场不同,不可能意见统一,即便我费了很大劲说了很多话,你可能一句话就反驳回来,这纯属无意义。
怎么说呢,争辩也不是件坏事,能使人更有智慧,更容易看清自己的不足,同时又能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伟大的希腊三贤的老大苏格拉底就好这口(亚里士多德的师祖,柏拉图的师父),当然,我只是个无名小卒,萤火之光(还是高抬了自己),怎敢与苏氏的皓月之明相比。我想善意的提醒您,您一开始就说我想证明自己是纯汉人(可我说的汉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是指56个人造民族产生前的中国人,因为当时可没什么56个民族,民国建立前期只有折腾出来的所谓“五族共和”),后面又加个江南土著,加了个吴越荆蛮之地,还哈哈了一下,颇有人身攻击之意味,然后又指汉以前黄河流域才是汉人(不知道汉以前的字算不算汉字)等等,貌似以DNA方式(既所谓的血统)将作为汉族人的我从所谓“真正汉人”中分离出来,成了土著人,将族群撕裂,形成对立。但是后面却又说国家统一,国家和谐,又说文化接纳,这就让我有点搞糊涂了。且先不说黄河流域发源,发源,跟现在居然的地区完全是没关系的,本来民族区域扩张,迁徙,这是很正常的,要知道,贞观以前韩国的斧山和光州分属新罗和百济,属于三韩人和扶余人建立的国家,日本则只在本州南部,四国一带转悠,照您第一段的理论来说,今天出身在光州或平平壤的朝鲜人不能算作是朝鲜族,而出身在日本北海道的非阿依努族人,也不能算作是和族,因为北海道在当时也被日本和族视为异族野蛮人的地区,欧洲的俄罗斯起源于莫斯科小公国,并不代表现在居然在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族不属于斯拉夫俄族一系。至于我说海外华人,我写的是“当时的汉人因为满清百年的民族压缩政策,早已不太记得自己真正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的样式,只能穿着满服”,从来没有批判过,我的意思是表示这些海外移民是因为当时的民族压迫政策而导致的传统失忆症,如日据时代的不少台湾人会讲日语写日文,却不会写汉字讲国语一样,是一种特定历史产物,是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什么文化修养的问题,所以没有一点批判的意思,更没有像您说他们:“历史文化修养层次积淀不够而造成的文化盲目”,我从来没有表达过这个意思,您如果要认为海外华人是这个样子的,我也无可奈何,只能一笑而过。您说“历史走到今天就形成中国一个独立的国家”,可事实上,这个同化融合的过程一直在继续,从炎帝,黄帝开始,一直如此,这也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兴起消亡的一种规律,甚至是中国被外国入侵占领统治的时代也是如此,且历史上的中国基本都是独立的,并非现在才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否则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不都是在胡说了,当然,西方只承认商,不承认夏,因为没挖出东西来过)。您说五族有血泪史,那么我请您举出来,您又不肯,那又如何知道是怎样的血泪史呢?立场不同,无法统一,可问题是,天下哪找的出完全立场统一的,或许我可以认同你这个看法,但是我也可以不赞同你另一个观点,这很正常,我和我的死党还经常观点不同呢,否则就变一言堂了。至于形成“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我也有点看不懂,所谓多民族文化,应该是指多民族文化的国家,是因为中国有多民族,才有多民族文化,一个单一民族不可能有多民族文化,比如苗族,那他就是苗族的文化,里面可能有多个分支,主体却是不变的,但是绝对不可能一个民族内部有多个民族的文化,这个逻辑上完全说不过去,或许说该民族有学习接纳过其它民族的一个文化为自己所用,这不能算作是“多民族文化”,其实很多汉化的少数民族都是如此,有些,已经完全改用汉语和汉字,当文化完全一致时,基本可以融合为一个民族,这就是我说的文化认同,也是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民族融合的基础,他们中间有三韩土著民族,扶余人,汉人,和人甚至洋人等等,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身份认同,融合成为了今天的单一民族(先把阿依奴人放放)。DNA,既所谓的血统,那套东西干什么用呢?测量人种和人种的差别(黑人,白人等等),物种和物种的差别(人类和大马哈鱼的对比),不是划分民族非常必要的条件,民族和种族是不太一样的,种族可能以肤色等条件来区分,如白人、黑人和其它有色人种,一目了然,民族一般都是以文化来区分,比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最后,您又加了句“你单纯说李世民的血统怎么怎么样,大家都认同,你单纯说唐服怎么样怎么样,大家都认同,可是说着说着,你那些东西就偏离了主题,这个不能引起大家的认同”,认同不认同也是由看客自己表达意见,您又怎么能认定他们不认同呢?而且我多次强调,我已经注明“夹了点私货”,并非完全偏离主题,主题归主题,夹私货归私货,我已经做了说明,我怎么看着这位朋友的意思,好像一定要让我按这个主题来,然后一定要认为大家会不认同,这个就有点不可思议了。个人愚见,愚见,看见这位朋友回复了,又来说明一下。
算了,以后也不回复了,本来看见也风水宝地,不删帖的,可现在想想,太占人家地方也不好,还是不回了,走人。
首先,你说的那一段直到“颇有人身攻击之意味”,这一段完全是你对我的理解意会错了,我说的“某地土著”的目的不带有贬低某人出身的意思,我承认我是北方某地的土著,这有什么呢?另外,我“哈哈”的意思是表示说话的态度,是温和的不带有怒目相向的意思,并不是讥刺的意思,相反我倒发现你的某些言辞带有含沙射影的倾向,但在上贴我并没拿出来加以指责,当然可能我的理解有些过激。当然你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引经据典,应该都是有“案”可查的,但在具体上很多方面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的你那个“案”我说我的那个“案”,仅举个小例,比如说民族问题,你可能用“明实录”或者一些明遗私家著述说满清的罪恶滔天,当然另有人可能就拿出“清史稿‘来跟你说当初努尔哈赤为何当初恨明朝汉人,这些东西无法说清,也不可能说清。即便现在,我国民族之间的大大小小的争端也是很难弄清的。另外你说的那个DNA问题实际上与我第一贴所表述的观点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你所要说的”文化认同“具体的实施方法,我认为只能用当今的这种”和谐统一“方针才能真正实现。另外,你又说日本遗下的人在中国,如果等到了今天,可能就会又多产生了一个民族,就会被我等和谐了等等。不知道我们是否可参照我国与韩国的关系及历史上的朝族在我国遗留的问题。我认为你始终在这个问题上强调的是民族问题,而我在这个问题上是以国与国之间(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上独立)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强调谁看问题的起点高下,而是指立足处不同而已,你举了台湾问题,我觉得那应该是国家之争、地域之争,与文化的取向是不可一概而论的。你可以参考印度与英国的关系,印度现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吧,那么它一定就被英国和谐了?当然你也可以参考美国与英国的关系,这就更没法说了。我这些是要强调台湾的怎样怎样是其政治归属问题,跟文化不搭边的。还有我说的”“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意味国家,可能是当初顾此失彼,没加考虑,草草发了上去,让你贻笑。最后,我要说的是其实我就是要反驳你的某些意见才要写的那么多东西的,因为我并没看楼上发表的那个什么的第一集才有感而发的(哈哈,又哈哈了,前面那句话又有些生硬了,这是要缓解一下你对我的情绪,没有带讽刺的意味呀),另外我说这么多也都是离题万里了,与我的初衷相背离。
“……意味国家,可能是当初顾此失彼,没加考虑,草草发了上去,让你贻笑”回头一看,“意指国家”写成“意味国家”,唉。说不争辩仍然争辩,说是评论已“背离初衷”却仍然又写了很多“背离初衷”的话,实在是好胜心切,该当自责。
食言啦,食言啦,本来回来看看有什么有意思的回复,说不回复,又回复了,接着解说吧,此是第四回,又得写一大堆,尽量说的平民化,通俗易懂点:且说明实录和所谓明遗私家著述,明朝呢,是个文化思想开放的时代,该说的说,该骂的骂,甚至骂到被打屁股打死,还是得骂(皇上如果不答应的话,就算是株我九族,我还是要说。啊,你敢威胁朕)明朝的著书思想非常开放,单看前期的永乐大典和满清的四库全书对比就知道,永乐大典是照单全收,而四库全书是将天下书烧一半,收一半,有的只存目录,不让人知道内容,就算写入的内容,也是按满清统治者的意思胡乱删改,连明史中最基本的和明朝的关系,都隐讳掉,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学者也在尽力抢救这些被满清毁掉的文化遗产,名为修书,实际上为毁书禁书,是个文化大浩劫。至于私家修史,私家记录一定就是胡说吗?其实我们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很多不也是民间收集,而且,正因为不少作者经历过大屠杀,并采访过亲历人士,所以才能描述出事件的经过,难道说李秀英老人是民间人士,她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就不能成立?你让150年后的人写南京大屠杀,因为没有经历过(我们现在只能想像当时尸横遍野的情形,但是若真让你置身当时的境地,除非你心理素质和救生意识非常强烈,否则,不吓的疯了才怪),鬼知道写出来是什么,说不定写成神话小说了。而且,都说是“遗”了,说明还是在那个时代,并且经历过事件的,否则100年后,连经历都没经历过,哪还能成“遗”呢,黄宗羲(小弟不才,收有他的全集以及王阳明的全集),朱舜水(亡国后东渡日本,据说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影响,看过他的著作集,觉得还行)等等不就是这样。其实这些东西,不光是明实录和私家书,明实录也只是记载哪天满清进攻哪里,然后劫掠多少人,杀死多少人,破坏多少财物,然后皇帝、大臣以及相干人等对此事说了什么,写了什么,做了什么,就像一个每天的工作记录一样,而且很多资料不光是明实录和私家修书呢,还有外国在华人士的记录以及满清时代的一些资料。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满清的屠杀,在中国地区内进行,且后来施行中国历史上最严酷的文字狱和愚民政策,该封的封,该杀的杀,幸存下来的资料不是特别多(就像故宫的文物一样,明朝留下来的,能有多少呢?)。而蒙古是在全世界进行屠杀,没几年时间,它就分崩离析,想毁灭资料都毁不掉,进行洗脑教育,人家还没来的及深入开展学习。也难怪欧洲现在有还纪念抗击蒙古入侵的活动,拉贝能说日军暴行像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叫铁木真,其实中国也一样啊,有多少人知道明治天皇的名字呢?只知道是明治天皇摆了)的部落一样。至于清史稿,这书就不用说了,烂透了,引用仁兄的词偷换一下概念就是清遗编写,而且是几百年后,几百年后的歌功颂德,看官们,如果说明遗的资料还是经历了那个时代所写,误差较小的话,那么这些所谓清遗给努尔哈齐(清史稿是这么写的,上书“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没有赤,只有齐,满洲语音译,其实齐和赤差不多,不过还是以清史稿为准,鄙人收藏有一套中华书局的版本,虽然书烂,但是收集还是得收集,作为资料查查还是有用的,我还收有希特勒的我的粪半一书呢)误差可就大了。再者,引用清史稿无非是想说著名的努尔哈齐的七大恨什么的,先说他爹和爷爷被杀吧,明军在平叛过程中的误杀,之后,明将李成梁释放被俘的努尔哈齐,还当他是养子一样,将祖、父尸体交还,并由努尔哈齐继续接任他祖父做官。如果明军真想干掉努尔尔哈齐,实行像满清一样的大屠杀,别说他一个满洲部,就是整个东北地区,也早就扫平了,后来他在东北杀的汉人是纷纷外逃,死的死,伤的伤,躲的躲,藏的藏。说明朝偏心,对待态度不一样,有点滑稽,争宠失败后,像小孩一样在地上打滚耍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力量的制衡,这是历来传统,满清康熙时代,葛尔丹不正是打破了这种平衡,才被干掉了(努氏没想到,他说的话,反而套用到后世子孙上了)。然后是挖人参的纠纷,努的手杀了几个挖参的,本来是小规模的民族冲突,死了几十号人,人命关天,官府要按法律责任追究,他觉的不爽,这条简直就是凑数的(请参照新疆7.5事件,并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杀了人就可以无罪),四条也是如此,还是说明朝偏心,凑数用。五条,一个女人,人家叶赫部嫁他,N年没结婚,人家快成老女人了,没办法,只能转嫁给别人,这下好了,成了努氏凑数的理由,说是人家抢他要娶的老婆,看官,没记错的话,二十年没结婚啊,15岁的姑娘也变成35了。第六条,明朝政府因为努氏和手下乱占耕地,要求按照国家土地法退耕还林,他不舒服,这居然也能算一大恨,知法犯法,亏他还是建州衙一带的负责人。第七条就更好笑了,那明使态度不好,本来就是个无赖出身,和努氏折腾上了,多半属于两个的私人恩怨。这七大理由基本都是说不过去的,无非是个人野心膨胀,给自己发动战争找借口,如果都照这样的理由来发动战争,天下早就大乱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理由很有意思,经常被某些学者来利用颠倒黑白,段单取义,此节目第一集的血统论不就是如此,主持人忽悠,接着教授陪衬,用以精神洗脑,一旦被识破就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一些不良目的少数民族人士因为精通汉语,也经常干这类事,写文章为自己祖先的暴行开脱,甚至歌功颂德,不了解他的目的,还以为汉人写的(TVB评论员在一期节目中就说过“90年代初,大陆出现了一大批清宫戏,起先是一些爱情故事之类的,娱乐大众无伤大雅,然而,后来却出现了一批以历史剧形式,为满清皇帝歌功德的电视剧,把他们个个描绘的是丰功伟业,满汉一家的仁君,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满清入关后如何残害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比起日军南京大屠杀,不逞多让,后来,这些满清皇帝又大兴文字狱,屠杀文人,殊灭九族,在当时的汉人眼里,他们不是什么仁君,而是又手沾满汉人鲜血的暴君。直到满清末年,外国列强瓜分中国,他们竟然还声称“宁卖中国主权给外国列强,也决不留给汉人家奴”,所以不少海外华侨说,这些电视剧肯定不是甘愿为家奴的汉人所拍,应该是改革开放后,一些满清后裔花钱拍片给祖先招魂来的),容易上当。就如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也能拿出书说南京大屠杀没有发生过,但是因为现在有视频和照片,很难抵赖掉,当然,几百年后,如果日本右翼的徒子徒孙要说我们收藏的影像资料都是假的,是计算机处理过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说起中国的朝鲜族问题,这点怎么说呢,无非是东北领土问题,韩国人说东北是高句(gou第一声)丽的国土,高句丽是韩国历史,所以中国东北一部分也应该是韩国,这当然不能退让喽,这是公然向你要领土了,这点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历史问题和民族问题了。现在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多数属于北朝鲜移民,我们和北朝鲜没有领土争端,也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至于韩国的斯米达,温家宝总理也说过,中国和韩国没有什么陆上领土纠纷。再者,都要拿千年以前的领土争端来做文章,世界大战早就爆发了。说起印度的官方语言,我印度史学的不好,我记印度的英语是属于官方语言的第二种,第一种应该是印地语,为什么印度有两种官方语言,也算是个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英语多数在印度南部地区通用,因为印度的少数民族多集中于南部,比如南部的泰米尔地区(跟斯里兰卡那片是一族的),他们不会讲北方的印地语,一般是泰米尔语或其它语言,多数民族印度斯坦族多聚居在北方恒河流域一带,比如中央、北方、拉贾斯坦、哈里亚那等邦,夹在恒河和尼泊尔、锡金、中国西藏中间的一块。因为印度斯坦族算不是绝对的主体民族,因为他只占印度人口的40%(我那时候看的资料好像还只有这么多),连二分之一都没有超过,所以形成不了绝对的文化主体,印度独立后的50年代初,曾经想以15年的时间废除英语,全国都用印地语,但是遭到南方少数民族的反对,很多人上街游行,甚至进行白日飞升和自焚等才艺表演,不得不迫使印度政府改变初衷,两种语言并行,这点和加拿大差不多,加拿大基本是英国裔和法国裔各占多数,所以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并行,当然,印度南部沿印度洋,经济较北方发达,也促使一些人找工作,得会说些英语,其实中国也是有点一样,香港经济发达,所以粤语歌是比较流行的(这里拿汉语粤语系说话,只是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并无其它含义,不要误会),而且印度是民主政府,对于这类要求,绝对不会像极权政府一样,强制推行。说起美国和英国的关系,这个我就觉的有点奇怪了,虽然是前殖民地,然后因为交税纠纷和山高皇帝远,不如自立为王的想法,在法国等英国世仇的帮助下,获得独立,但是美国的主体还是英国文化的延伸扩展,美国的人口组成还是英国裔多数,这个主体基本没变,而且英美澳加四个英国裔国家(新西兰没什么影响力,姑且不算),文化认同都是在的,所以国际事务中,他们的观点可以说基本一至,现在还有不少澳加英国裔认为英语是他们的祖国,这个和印度的英语问题,好有点搭不上边。至于国内国外的问题,我对日本移民的例子,举的可能不是特别明朗,那么再举个例子,丰臣秀吉,明神宗万历年间,丰臣秀吉自以为羽翼丰满,出兵朝鲜,他的想法是,以朝鲜为跳板,占领朝鲜、中国,进而占领印度,然后将首都迁到今天的北京,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帝国,这点,我想是学的蒙元,最后,日本只是当个陪衬,吸引了明朝注意,给他人做了嫁衣,使了满清找到了机会,我想,如果是日本提前所谓“统一”中国,另一个殖民者就没法登场,今天的历史,也会大不相同,还分什么国内国外。所以我觉的,诸位看官,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表像,要深入看清本质,只看表象,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给自己若上不少麻烦。其实我之前一直是在说历史问题,并不是针对某个民族,我前面已经说过,纳粹德国的暴行并不代表现在的德国全体人民,因为德国人民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我一直也是将现在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中华文化(当然,有些潜伏在中国的分裂份子就有待商榷了)的蒙古族同胞和满族同胞与满清政权和蒙元分离的,他们以前做事情并不代表现在的两族同胞,现在的两族同胞,我相信除了个别极端份子外,是愿意实现民族和解,和汉民族携手创造这个国家伟大复兴的,然而我看这位朋友的意思从头到脚却是一定要将满清政权和蒙元政权和两族同胞强行捆绑在一起,好似说这两个政权就是这两个民族的攻击,将明朝政府和明朝汉人相提并论,概念混淆,捆绑在一起。然后处处体现以今天的国家状态来推论古代历史,以今天的国家史观和谐古代历史,让我匪夷所思,不得不感叹今日历史的和谐性,都捆绑了,还能说什么。风水宝地,都给我占领了。
其实我就猜阁下能回贴。说句实在话,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时间、地点条件,心态,甚至还有学识方面的)我坦承并没有好好的看你的第一贴成稿,即你的那个2.0版就草草反驳了你的一些我不认可的观点。在你回贴之后我仍然出于上面的原因又草草回复了,又有不少观点、语句或文字的疏漏。于是当时就想你肯定会回贴的,明天我再好好考虑,主要是对你某些方面的观点不认同,我再重新加以回应,但我知道心态和学识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又管不住自已的嘴,所以也只能弄出些不成样的东西给大家于无聊的时候翻看。首先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并不是对阁下所有观点都不认同。实际上我是因为觉得阁下在某些方面学问有过人之处,但看问题的方式个人却感觉有失偏颇。我的意思是以阁下的学问写出的文章满可以如珍珠落玉盘一样,字字珠矶声声入耳,却不知为何弄得泥沙俱下,非得让我等有感于夹杂不清?(或许我说的又不入尊耳,可阁下又认为“哈哈”一声是对阁下的侮辱)在第一贴我也阐明了我是认同阁下的某些考证所得出来的结论:有些所谓专家是因为掌握了些话语权,没有加以考究的便不负责任的乱说,这种事不是今天才有,不是我国固有的,最明显的而又被世界所知道的就是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的某些可笑观点。这样的不负责任的“专家”的东西是糊弄人的,应该加以贬斥。但本着就事的原则,却随便跟我国现阶段的治国政策搞在一起,我认为这就是非不清了。另外,针对你的这次贴子某些东西回应一下,你说的[b]“……明朝呢,是个文化思想开放的时代,该说的说,该骂的骂,甚至骂到被打屁股打死,还是得骂(皇上如果不答应的话,就算是株我九族,我还是要说。啊,你敢威胁朕)明朝的著书思想非常开放……”[/b不知道你说的这是不是皇权政治?是不是文化暴行?仅举一小例,“西游记”在明朝是否是禁书?因为什么[b]?“……引用清史稿无非是想说著名的努尔哈齐的七大恨什么的,先说他爹和爷爷被杀吧,明军在平叛过程中的误杀,之后,明将李成梁释放被俘的努尔哈齐,还当他是养子一样,将祖、父尸体交还,并由努尔哈齐继续接任他祖父做官……”历史上某个有学问的大家(在学问上政治上有极大影响的“专家”)说过“二十四史其实就是皇族的家史”(当然原话不是这么说的,意思相对准确)。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的史书(我的意思不但只指二十四史)本身有很多是隐晦的,错误的,疏漏的,这些可能是当时的历史就是迷雾,例如宋史的“烛光斧影”;史书编撰者可能是因为政治方面的(这个不必说了),也跟个人观点甚至私心有关(比如陈寿先生修的“三国志”,比如明的遗老遗少,他们对李自成进京的描写,都可能大失偏颇,因为李对后来者没有“话语权”),还有个人的经历(有些写史的人可能并不是史官,他们可能是做过大官,但也有些是富甲一方的大豪因为一些原因聘请门客写的)。今天我们看这个东西是以史为鉴而已,你硬要说出明史(我估计你主要是指非张廷玉的那一套吧)就是好,而清史稿就一定很多谬误(主要指明清政治立场所修,故意混洧是非)那是不对的。哪朝历史都有杜撰的成份,甚至说得过激点很多都是神话成份(比如皇帝的出身)。看书纯属个人爱好,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我的意思是指史书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你非得拿出那些来指责“公说公有理……”,我认为观点大失偏颇。我也喜欢看些史书,但说实话我是把这个作为我业余时间中的业余东西来看的(我只是阐明这一点,并不是要说明我有多高明,好象有多高瞻远瞩的意思,也不是有多卑微的意思),我个人认同的结论,是:其实人类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民族之间的混战、国家之间的混战,其跟本目的只有一个,即:利益。绝对不象渺小的你我,电脑面前为了维护你我各自小小的观点(当然有时可能大家观点相同,只不过阐述的方式不同却造成了心理上的误解,弄得互相拉锯)进行着反来复去的唇枪舌战。至于后面的“……现在一些不良目的少数民族人士因为精通汉语,也经常干这类事,写文章为自己祖先的暴行开脱,甚至歌功颂德,不了解他的目的,还以为汉人写的……”这一段话个人感觉不象一个爱读历史,对于某些即定事实(当然以书本为依据)加以考据的人写的,我不便多评了,只不过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我感觉这段话写的真很无聊。我承认历史的存在,但不承认后来某些人的主观臆测,没意思(也可能阁下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吧,当然阁下如此意思非止一处,或者我多心,当然这都没什么反驳的意思)。至于你说的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往下一大段,我在前文已阐述过,但我现在重新表明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立场,我个人认为你把民族同化问题与国际政治问题混为一谈了,我不想离题太远,不再赘述。阁下下面的这一段话我完全同意,跟我的个人史观相符,实际上我也是这样的观点“……其实我之前一直是在说历史问题,并不是针对某个民族,我前面已经说过,纳粹德国的暴行并不代表现在的德国全体人民,因为德国人民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我一直也是将现在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中华文化……。”但我觉得阁下这段与上段(指我上文引用的阁下的段落)所做的阐述有明显的矛盾之处,与前文的某些观点有明显的矛盾”……至于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会误认这种服饰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这和政府的宣传有关,第一,主席穿着(中国的政府环境也知道,如果要说主席穿错了,那就是不给领导面子,将错就错吧)。第二,文化误区。这种服饰是一个血腥屠杀政策的产物,当年满清入关后,强令汉人必须将汉服改穿为满服,改掉发髻,留满族辫子,不服从就杀死……”实际上现在的人大多是西装革履或休闲服饰,至于当今政府的以清装做传统服饰在公开场合出现(当然这可看作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宣传,就(阁下说的:中国的政府环境也知道“不知是指谁知道,你知道?我知道?还是大家知道?如果都知道为何还能纵容你我在网上瞎说这么久?,如果要说主席穿错了,那就是不给领导面子,将错就错吧),阁下就不喜了,阁下就愤慨了,就是领导弄错而别人不敢说什么了,就因为他们穿着清装不符合传统文化了(实际上只是被认可一种清朝时期曾经穿过的服装,可能这领导鞋袜还是皮鞋白袜,当然没有剃头)。如果政府领导穿着西装革履上街(当然这不知道是否看作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宣传),阁下又做何感想呢?是否就要把那个“第二”的内容换一换呢?如果领导穿着休闲服上街的问题我就别再猜测你对此可能引发的愤慨了。还是要说明一点:对待文化问题(满清文化可以被理解为现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要硬跟历史问题(对于你的观点主要是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过不去,因为历史是不能逆转的,对待民族问题不要跟国家政治问题纠缠在一起,这样容易弄得是非不清。看过许多史书故然是好事,但要放开胸怀才能拥抱世界(当然,我也做不到这一点,否则我就不费尽心机给你写这么多,来证明我的观点与你有多少出入了)。令外,写了很多也感到自己的无聊,我写的东西里有某些生硬之处,就不再重新润色了。
算了,不废话了,我是有什么说什么 ,直接写来发布,至于话嘛,有时候可能带点个人主观想法,我不是佛祖,没那么深的造化,争辩来争辩去,也没什么意思,整天要写一大堆东西,自己看着都累,只是想说明一下,明史我不光张那套,我有王鸿绪的版本,前两天刚收了万斯同的版本,三个版本,资料嘛,鄙人收集有数百册史书,180G的硬盘资料。
又补充一句多余的,针对你“明朝的著书思想非常开放,单看前期的永乐大典和满清的四库全书对比就知道,永乐大典是照单全收,而四库全书是将天下书烧一半,收一半,……”这句,我用了“西游记”一书小证,反驳你的观点太弱,你提起永乐皇帝让我想起再附加一条,有关建文帝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这其中的根源哪。这是我针对你对史书虚伪性厚此薄彼的观点的又一佐证而已。
不好意思,没有看见你的回复,就急急的添加了一条,反加在你下面。实际上争论过多自己也没意思,还浪费许多时间,自己每天固定时间应该做的事都放一边了。至于我上面所要提的张的那套明史,是要说明那是清政府主持下编写的,不带有别的意思,至于你说的还有的那么多东西,可以坦白的说鄙人是没有的,鄙人只能钦佩现在的年青人还能有心思读古书,从这一层面上可敬。当然我身边也有人(他的年龄比我大了些),竟然把“资治通鉴”一套完完全全的从头至尾读过五遍,面对这样的人从这方面上说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我对他的崇慕之情。
唉,刚回复完刷新一次又来句,真是不回复都不行,我再多说吧,通俗点,建文帝呢,有其特殊历史原因,唐太宗为啥给兄弟平反啊,不就是死了嘛,死了还争什么权力,他完全可以放心了,加个封号啥的,毕竟是亲哥哥,建文帝呢,死活搞不清楚,每天提心吊胆的,怕万一叛乱再起,当然要隐讳掉,也不是完全隐讳,后世子孙嘛,反正也不追杀了,人都死了,还追杀什么,再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棣篡的是当今已经登基天子的位,而唐太宗的兄弟虽然是太子,但是还没有当皇帝,他父亲又健在,他完全可以合理合法的拿到授权书,不用担心,顶多也就被人背后说两句,可朱元璋是活不过来啦,他死之前定的是朱标的儿子,有合法授权证书,没定燕王,朱棣是强行篡位,谁都能抓住这点反他,这还不改的话,真是白痴了,哪怕放现在也是一样,所以朱棣也有点神经质了,去去,都给我折腾到太祖实录去。其实雍正不也折腾了一阵了,虽然说也没法完全证明他是篡位的,但是总之后面发生的很多事情有点怪。至于西游记嘛,个人觉的最主要还是因为那句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那不是反了嘛,任何国家和朝代或多或少都有禁书(连现在的美国都有),但是如果以西游记来跟满清的不问青红皂白,只要看着不爽就毁书禁书的大规模文化毁灭作对比,实在太过牵强,感觉倒有点像为其开脱而专门找出来的。看来这位是毫上了,算了,我也不做陪了,没这么多闲功夫,晚上请朋友吃饭,准备海吃一顿,接着看书去,有这时间,还不如收集点资料,整天浪费在这里,没啥意思,要史书咱有,要资料咱也有,日文版(不才,日本历史学的不好,口语倒是还行,东京口音,日语一级上),英文版(能看懂半斤八两吧),韩文(不是看的懂韩文,而是因为都是汉字),要啥有啥。
资氏看了五遍,我倒没这本事,个人感觉看资氏有点像帐本, 中华书局20册的,我也只看到第11本,不过我还年轻,27,谁能保证我40岁的时候看不完这么多书呢,看呗,反正工作也闲,现在有电脑,有影印电子书。换工作,问领导讨来10个月的15%考核奖,入手上海古籍万斯同,不过书很烂,奉劝诸位等等新版再买,上海古籍怎么净出垃圾了。不多废话话,请人吃饭我得先到,走人,以后也不来回复了,争来争去,都是意气用事,面子折腾,想用自己的观点统一天下,没门儿!!!
因为我的一句“有关建文帝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这位又忍不住上来了,我要说明的这一点不是指建文帝的历史我们有多了解,而是指我们为什么知道建文帝的历史这么少?一句话统治阶级专制惹的祸,跟谁主政没关系,符合自已利益的就要大书特书,不符合的,需避讳的一概拿下,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至于说“西游记”问题就是我硬找出来的,这话说的够没办法回了,我只是拿此做一小证,历史上的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唉。他反倒不耐烦了,后面他又说了一大堆本事话,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可能都用的是“春秋”笔法,我等俗人看不懂。还说你坐不坐陪吃饭请客的问题,好象是我跟你毫上了,我只不过对你的几点发表在网上的意见(知道要给人看,就应该准备好让人评论)发表了一些看法,反倒象我无赖了,就知道前面写的那么多就是多余,但我说明白了,我这人管不住这张嘴。至于这位又说“个人感觉看资氏有点像帐本”,那跟别人的感觉不一样,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看到别人比我强我就佩服,但我就不一定做得到,咱也不逞这个强,咱这个东西连一半还没看到,即便看过的还是白话文的(柏杨版的),因为个人感觉看古文太累,只不过看了先前的五分之一吧(我是指古文只看了柏杨版的五分之一),可能学问不到吧。而后来这位又说自已年轻怎么怎么一大堆,不知又与前言怎么那么不搭调,至于其所说的“以后也不来回复了,争来争去,都是意气用事,面子折腾,想用自己的观点统一天下,没门儿!!! ”,这话应该是我说的吧,却被上面这位说了,弄反了。不说了,咱也吃饭去了。今天没有进行体能煅练,可能跟写这个牵扯精力有关吧。
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提问之前请再仔细看一遍楼主的说明,或许是您遗漏了。
勿催片。请相信驴友们对分享是富有激情的,如果确有更新版本,您一定能搜索到。
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评论不见了,请参考以上4条。
使用 BBCODE()
对白语言:&文字语言:&
正在读取……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上我不好吃txt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