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景的诗诗放船两首比较相关习题

论杜甫作于万州的两首诗|【三峡文化】重庆三峡学院|中国大学生在线()
论杜甫作于万州的两首诗
摘要:杜甫的《放船》(收帆下急水)作于万州南浦县城。因为杜甫的好友严挺之曾任万州员外参军,他路过万州时必然要看一下老朋友曾经作过官的地方。杜甫的另一个好友李布当时正在万州别驾任上,他也必然要泊船拜访。再从《放船》诗的内容看,一、二句写从忠州至万州西山前的行船情景,三至六句写船过西山时看到的奇特景致,七、八句写泊船后的所见所感。杜甫因李布结识了万州鲜于刺史,《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很可能是作于万州。
从编年的杜甫诗集看,定为万州作的一首诗也没有。但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放船》诗作于万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作于万州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杜甫诗集中,题为《放船》的诗有两首.第一首作于间州。这里说的是第二首。其内容为:
收帆下息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这首诗《钱注杜诗》编在“附录”中,并说明是“朝奉大夫员安宇所收”。《杜诗详注》采用黄鹤的说法:“当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读杜心解》亦说:“鹤编自忠下云安。”《杜诗镜铨》虽然没有指明这首诗作于何地,但把它编在《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等诗之后、《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之前,显然也是采用“自忠下云安”时作的说法。
我们认为这首诗作于万州州治所在地,即当时的南浦县城。
从忠州至万州南浦县城,水路88公里,乘木船差不多就是一天的航程。如果是从南浦县城到云安县城,那就只相隔55公里。早晨六、七点钟出发,中午12点钟左右就到了,根本不会产生“夜色阑”的错觉。
同时,万州是杜甫的好友严挺之曾经作过官的地方。清同治增修《万县志·地理志》“名宦设位”有:“唐严挺之万州录事参军,华阴人。”《旧唐书》卷99《严挺之传》:“严挺之,华州华阴人。……及(姚)崇再入为中书令,引挺之为右拾遗。……时侍御史任知古恃宪威,于朝行诟誉言冠,挺之深让之,以为不敬,乃为台司所劾,左迁万州员外参军。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新唐书》卷129的记载基本上与此相同。杜甫从忠州出发,必然要在万州停留,以便看一下好朋友严挺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是杜甫的另一个好友李布当时正在担任万州别驾。杜甫诗集中有一首题为《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的诗:“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巫峡将之郡,荆门好附书。远行无自苦,内热比何如?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黄牛平驾浪,画蠲上凌虚。试待盘涡歇,方期解缆初。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诸柳元幽僻,村花不扫除。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余。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疏。直作移巾几,秋帆发敝庐。”诗有原注:“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虽尚伏枕,已闻理装。”这首诗的编年分岐很大。浦起龙说:“此诗朱本编大历四年。是夏,公在湖南,常舟宿,则不应有‘小径’、‘摘蔬’等句。仇本编广德二年。是夏,公在成都。而万州亦在峡内,则不应有‘巫峡’、‘黄牛,等句。……诗应是三年之夏在荆州作。李亦当在荆州近境也。”我们认为,“小径”、“摘嘉蔬’,不仅在湖南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就是在荆州也不可能有。杜甫在漂泊中种蔬菜自食是在成都、夔府两地客居时的事情。而夔府的夏天是很热的。虽然大历二年的夏天,总的说来雨水充足,其炎热程度仍然超过了江陵。杜甫在《园人送瓜》诗中说:“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杜甫在《柴门》诗中说:“泛舟凳瀼西,回首望两崖。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杜甫在《上后园山脚》诗中说:“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而在成都草堂,夏天却很凉爽。由于成都草堂三面环水,竹木繁茂,不管是农历的五月、六月,还是整个夏季,气候都是宜人的。杜甫在《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诗中说:“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杜甫在《江村》诗中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在《营屋》诗中说:“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以上反映的成都草堂夏天的情况,正好与《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中写的“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余。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疏”相吻合。
我们说《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作于成都,那又怎样理解全诗的内容呢?我们认为,李布当时是“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启程赴万州前很可能在长安。从长安到万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江陵、巫峡,二是经成都、渝州。诗的前一部分,就是说经江陵、巫峡到万州虽然比较方便,但天气炎热,水涨难行,特别是疾病缠身之人更不宜在大热天走远路。诗的后一部分是说不如经剑阁来成都,先在成都草堂休息一段时间,疗养身体,待秋凉后再乘船赴万。浦起龙对本诗的分析,如果剔除其有关“应是三年之夏在荆州作”部分,还是讲得很好的。他说:“‘远行’、‘内热’,一诗之主。‘炎天’、‘野馆’,病热所忌。‘驾浪’、‘凌虚’,兼值水涨难行。‘试待’二句,顿上渡下。‘闷过’、‘自摘’,嘱其来寓养疴。‘闷’字跟‘内热’来,‘自’字见亲爱之极。‘渚柳,以下,连叙清凉之景,语语与病热对针。至于‘江清可莹’、‘竹冷堪疏’。而后宿疾除,冠服理。趁势一语放手,直作‘移几’、‘发帆’,听其就道。手法又何轻脱也。”
假若我们的上述推断正确,李布于广德二年夏就任万州别驾,杜甫在永泰元年秋经过万州时隔李布上任的时间才一年多一点,李布当仍在万州别驾任上。这样,杜甫必然要泊船拜访,所以写下了这首《放船》诗。
再从《放船》诗的内容看,也说明这首诗作于万州。“收帆下急水”,下水木船碰上吹下风时把帆张开,船的行进速度就相当快,但是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又必须把帆收起来,不然速度过快就会出事故。这正是在长江川东段行船的情景。李白《巴女词》云:“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卷幔逐回滩”,船接近险滩处就把幔卷起来,以免影响掌舵人的视线。从《水经注·江水》看,从忠州城至万州城确实有著名的险滩:“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并营户,沿注溪水。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左迳石城南。又东至平州。又东经壤途而历和滩。又东经界坛。”“和滩”即“湖滩”,“和”、“湖”一声之转。湖滩是忠州万州江段最险的滩。杜甫《宴忠州使君宅》诗:“自须游阮舍,不是怕湖滩。”杨伦在“不是怕湖滩”句下注云:“言非因险而住。《峡程记》:四百五十滩有清水、重峰、湖滩、汉滩。《一统志》:湖滩在夔州府万县西六十里,其水甚险,春夏水泛,江面如湖。”清同治增修《万县志·地理志·大江险滩》:“大湖滩,大水极险,小水次险。省志:湖滩在县西六十里,水势险急,春夏泛溢……其下为小湖滩。”杜诗中说的“湖滩”就是《万县志》说的“大湖滩”,在今万县市五桥区的新田镇附近,那里距离万州南浦县城已经不太远了。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这四句指船过万州西山脚下时看到的情景。唐代的万州南浦县城在苎溪河以东。苎溪河以西至西崖一带叫西山。那里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景色甚美。宋黄庭坚《西山碑》云:“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宋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出没烟靡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凉,宜于游观也。”“江市戎戎暗”,写船行到西山脚下,一方面看到了前面的万州南浦县城,另一方面由于西山山脚茂密树林的遮掩,加之江面较窄,显得有些昏暗。万州南浦县城几面都有山,西有西山,北有都历山,南有南屏山。“山云淰淰寒”,就是山上散乱不定的云彩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杜甫从忠州出发已是立秋之后,天气已由炎热转到秋凉。他在忠州写的《禹庙》诗中说:“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而山上有散乱不定的白云,正是雨后之景。立秋后下雨出现凉意,是必然现象。“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西山沿江一带的森林里,无人去过,也无路可以进入。树上的孤鸟很少见到人来。当人们坐在船上看它时,它感到很不自在。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这是写泊船后的情景。船过西山,转瞬间又过了苎溪河口,并在城楼下面停泊了。这里比较开阔,江面也比较宽,又无遮天蔽日的树木,此时才发现天色尚早。用“何曾夜色阑”说明在西山脚下曾感到天色已晚,衬托出西山林木的繁茂;因为在西山脚下感到夜幕降临又反衬出万州南浦县城地段比较开阔。
浦起龙对这首诗的串讲是比较准确的。他说:“一、二,放船之始,‘急水’‘回滩’确极。中四,写峡束林稠、昏黑蒙翳之景,几疑为暮色矣。结到出林系泊时,居然未晚也。注家概解作暮景,尚隔一层。”他的解释除一、二句应为反映从忠州城至万州西山前的行船情景外,其余都是讲得很好的。
杜甫写了一首题为《送鲜于万州迁巴州》的诗:“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祖帐维舟数,寒江触石喧。看君妙为政,他日有殊恩。”仇非鳌在诗题下注云:“此是夔州作,年次难考。今附在大历元年之后、二年之前。颜真卿《鲜于仲通碑》:仲通子六人,皆有令闻。叔曰万州刺史炅,雅有父风,颇精吏道,作牧万州,政绩尤异。有诏迁秘书监,寻又改牧巴州。《九域志》:万州至达州二百七十里,达州至巴州又二百二十里。”浦起龙《读杜心解》也把这首诗编在大历元年末。杨伦《杜诗镜铨》把这首诗编在大历二年末。
这首诗的编年,如果单从本诗的内容看,的确是“年次难考”。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同《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联系起来看,不仅写作时间可以确定,就是写作地点也可能推论出来。
从写作时间上说,定为大历二年冬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这时杜甫主管东屯公田水稻生产之事早已结束;买的瀼西果园当年的果子已经收获,并准备将果园赠给吴某,作出峡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而向好友辞行,也是出峡的准备工作之一。
从写作地点来说,很可能是作于万州。因为白帝城距万州州治所在的南浦县城只有120多公里,上水两三天时间即可赶到。如果李布仍在万州任职,杜甫必然要到万州告别。也许就在这时遇到刺史调动,写下了这首诗。如果李布已不在万州任职,杜甫也可能因李布而结交了万州刺史,当万州刺史调职时前往送行。要知道,鲜于炅“作牧万州,政绩尤异”,显然任万州刺史的时间比较长,时间短了是谈不上“政绩尤异”的。因此,杜甫写的《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作于万州的可能性很大。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浏览(1594)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试论杜甫诗中的风雨意象.pdf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杜甫诗中的风雨意象
姓名:钱爱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傅绍良
论杜甫诗中的风雨意象
摘要:意象研究是微观诗学中颁受青睐的研究方法。包括意象理论和具体
某个意象的研究,成果亦是蔚为大观。同时也形成了对某种意象的主题性研究,
比如月、黄昏、舟、水等,还有对某个作者某种意象的具体性研究,比如李白的
月意象,杜甫的鹰、马意象等,学者们并结合运用了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相关
理论。而风雨意象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角度局限于
其审美性和艺术性上;研究对象局限于《诗经》或更早的传说、祭辞和祷辞中的
风雨,局限于中晚唐和宋词中的充斥着哀怨幽情的风雨,而对这期间的风雨意象
关注较少;通过对具体作家的风雨意象作深层分析来展示作家精神意识的相关研
究则更是寥寥。笔者在此即尝试对杜甫诗歌中的风雨意象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关
照,尝试从风雨意象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解释杜甫饱受缺失之苦的心理模式和随物
顺理的潜在理想空间,从而再现出杜甫喜忧相伴、忧患深沉的一生。
文章引言部分,从风雨意象的特征入手,解释了风雨意象的独特性、存在性
和可研究性。风雨之称为意象,不仅符合意象的诸多特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
个性和研究价值。比如风雨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刺激,与中国农业经济的亲
密关系,风雨意象中所包含的忧患感,美学特征表现为兴寄,等等。笔者认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首页&&三峡文化
论杜甫作于万州的两首诗
作者:谭文兴
 上传日期: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从编年的杜甫诗集看,定为万州作的一首诗也没有。但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放船》诗作于万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作于万州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杜甫诗集中,题为《放船》的诗有两首.第一首作于间州。这里说的是第二首。其内容为:
收帆下息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VV寒。
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这首诗《钱注杜诗》编在“附录”中,并说明是“朝奉大夫员安宇所收”。《杜诗详注》采用黄鹤的说法:“当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读杜心解》亦说:“鹤编自忠下云安。”《杜诗镜铨》虽然没有指明这首诗作于何地,但把它编在《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等诗之后、《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之前,显然也是采用“自忠下云安”时作的说法。
我们认为这首诗作于万州州治所在地,即当时的南浦县城。
从忠州至万州南浦县城,水路88公里,乘木船差不多就是一天的航程。如果是从南浦县城到云安县城,那就只相隔55公里。早晨六、七点钟出发,中午12点钟左右就到了,根本不会产生“夜色阑”的错觉。
同时,万州是杜甫的好友严挺之曾经作过官的地方。清同治增修《万县志?地理志》“名宦设位”有:“唐严挺之万州录事参军,华阴人。”《旧唐书》卷99《严挺之传》:“严挺之,华州华阴人。……及(姚)崇再入为中书令,引挺之为右拾遗。……时侍御史任知古恃宪威,于朝行诟誉言冠,挺之深让之,以为不敬,乃为台司所劾,左迁万州员外参军。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新唐书》卷129的记载基本上与此相同。杜甫从忠州出发,必然要在万州停留,以便看一下好朋友严挺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是杜甫的另一个好友李布当时正在担任万州别驾。杜甫诗集中有一首题为《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的诗:“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巫峡将之郡,荆门好附书。远行无自苦,内热比何如?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黄牛平驾浪,画蠲上凌虚。试待盘涡歇,方期解缆初。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诸柳元幽僻,村花不扫除。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余。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疏。直作移巾几,秋帆发敝庐。”诗有原注:“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虽尚伏枕,已闻理装。”这首诗的编年分岐很大。浦起龙说:“此诗朱本编大历四年。是夏,公在湖南,常舟宿,则不应有‘小径’、‘摘蔬’等句。仇本编广德二年。是夏,公在成都。而万州亦在峡内,则不应有‘巫峡’、‘黄牛,等句。……诗应是三年之夏在荆州作。李亦当在荆州近境也。”我们认为,“小径”、“摘嘉蔬’,不仅在湖南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就是在荆州也不可能有。杜甫在漂泊中种蔬菜自食是在成都、夔府两地客居时的事情。而夔府的夏天是很热的。虽然大历二年的夏天,总的说来雨水充足,其炎热程度仍然超过了江陵。杜甫在《园人送瓜》诗中说:“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杜甫在《柴门》诗中说:“泛舟凳鳎厥淄窖隆6歉珊堤欤淦绶俨瘛!倍鸥υ凇渡虾笤吧浇拧肥兴:“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而在成都草堂,夏天却很凉爽。由于成都草堂三面环水,竹木繁茂,不管是农历的五月、六月,还是整个夏季,气候都是宜人的。杜甫在《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诗中说:“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杜甫在《江村》诗中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在《营屋》诗中说:“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以上反映的成都草堂夏天的情况,正好与《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中写的“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余。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疏”相吻合。
我们说《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作于成都,那又怎样理解全诗的内容呢?我们认为,李布当时是“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启程赴万州前很可能在长安。从长安到万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江陵、巫峡,二是经成都、渝州。诗的前一部分,就是说经江陵、巫峡到万州虽然比较方便,但天气炎热,水涨难行,特别是疾病缠身之人更不宜在大热天走远路。诗的后一部分是说不如经剑阁来成都,先在成都草堂休息一段时间,疗养身体,待秋凉后再乘船赴万。浦起龙对本诗的分析,如果剔除其有关“应是三年之夏在荆州作”部分,还是讲得很好的。他说:“‘远行’、‘内热’,一诗之主。‘炎天’、‘野馆’,病热所忌。‘驾浪’、‘凌虚’,兼值水涨难行。‘试待’二句,顿上渡下。‘闷过’、‘自摘’,嘱其来寓养疴。‘闷’字跟‘内热’来,‘自’字见亲爱之极。‘渚柳,以下,连叙清凉之景,语语与病热对针。至于‘江清可莹’、‘竹冷堪疏’。而后宿疾除,冠服理。趁势一语放手,直作‘移几’、‘发帆’,听其就道。手法又何轻脱也。”
假若我们的上述推断正确,李布于广德二年夏就任万州别驾,杜甫在永泰元年秋经过万州时隔李布上任的时间才一年多一点,李布当仍在万州别驾任上。这样,杜甫必然要泊船拜访,所以写下了这首《放船》诗。
再从《放船》诗的内容看,也说明这首诗作于万州。“收帆下急水”,下水木船碰上吹下风时把帆张开,船的行进速度就相当快,但是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又必须把帆收起来,不然速度过快就会出事故。这正是在长江川东段行船的情景。李白《巴女词》云:“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卷幔逐回滩”,船接近险滩处就把幔卷起来,以免影响掌舵人的视线。从《水经注?江水》看,从忠州城至万州城确实有著名的险滩:“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并营户,沿注溪水。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左迳石城南。又东至平州。又东经壤途而历和滩。又东经界坛。”“和滩”即“湖滩”,“和”、“湖”一声之转。湖滩是忠州万州江段最险的滩。杜甫《宴忠州使君宅》诗:“自须游阮舍,不是怕湖滩。”杨伦在“不是怕湖滩”句下注云:“言非因险而住。《峡程记》:四百五十滩有清水、重峰、湖滩、汉滩。《一统志》:湖滩在夔州府万县西六十里,其水甚险,春夏水泛,江面如湖。”清同治增修《万县志?地理志?大江险滩》:“大湖滩,大水极险,小水次险。省志:湖滩在县西六十里,水势险急,春夏泛溢……其下为小湖滩。”杜诗中说的“湖滩”就是《万县志》说的“大湖滩”,在今万县市五桥区的新田镇附近,那里距离万州南浦县城已经不太远了。
“江市戎戎暗,山云VV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这四句指船过万州西山脚下时看到的情景。唐代的万州南浦县城在苎溪河以东。苎溪河以西至西崖一带叫西山。那里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景色甚美。宋黄庭坚《西山碑》云:“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宋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出没烟靡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凉,宜于游观也。”“江市戎戎暗”,写船行到西山脚下,一方面看到了前面的万州南浦县城,另一方面由于西山山脚茂密树林的遮掩,加之江面较窄,显得有些昏暗。万州南浦县城几面都有山,西有西山,北有都历山,南有南屏山。“山云VV寒”,就是山上散乱不定的云彩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杜甫从忠州出发已是立秋之后,天气已由炎热转到秋凉。他在忠州写的《禹庙》诗中说:“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而山上有散乱不定的白云,正是雨后之景。立秋后下雨出现凉意,是必然现象。“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西山沿江一带的森林里,无人去过,也无路可以进入。树上的孤鸟很少见到人来。当人们坐在船上看它时,它感到很不自在。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这是写泊船后的情景。船过西山,转瞬间又过了苎溪河口,并在城楼下面停泊了。这里比较开阔,江面也比较宽,又无遮天蔽日的树木,此时才发现天色尚早。用“何曾夜色阑”说明在西山脚下曾感到天色已晚,衬托出西山林木的繁茂;因为在西山脚下感到夜幕降临又反衬出万州南浦县城地段比较开阔。
浦起龙对这首诗的串讲是比较准确的。他说:“一、二,放船之始,‘急水’‘回滩’确极。中四,写峡束林稠、昏黑蒙翳之景,几疑为暮色矣。结到出林系泊时,居然未晚也。注家概解作暮景,尚隔一层。”他的解释除一、二句应为反映从忠州城至万州西山前的行船情景外,其余都是讲得很好的。
杜甫写了一首题为《送鲜于万州迁巴州》的诗:“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祖帐维舟数,寒江触石喧。看君妙为政,他日有殊恩。”仇非鳌在诗题下注云:“此是夔州作,年次难考。今附在大历元年之后、二年之前。颜真卿《鲜于仲通碑》:仲通子六人,皆有令闻。叔曰万州刺史炅,雅有父风,颇精吏道,作牧万州,政绩尤异。有诏迁秘书监,寻又改牧巴州。《九域志》:万州至达州二百七十里,达州至巴州又二百二十里。”浦起龙《读杜心解》也把这首诗编在大历元年末。杨伦《杜诗镜铨》把这首诗编在大历二年末。
这首诗的编年,如果单从本诗的内容看,的确是“年次难考”。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同《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联系起来看,不仅写作时间可以确定,就是写作地点也可能推论出来。
从写作时间上说,定为大历二年冬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这时杜甫主管东屯公田水稻生产之事早已结束;买的鞴暗蹦甑墓右丫栈瘢⒆急附霸饽常鞒鱿康淖急腹ぷ饕丫冀小6蚝糜汛切校彩浅鱿康淖急腹ぷ髦弧
从写作地点来说,很可能是作于万州。因为白帝城距万州州治所在的南浦县城只有120多公里,上水两三天时间即可赶到。如果李布仍在万州任职,杜甫必然要到万州告别。也许就在这时遇到刺史调动,写下了这首诗。如果李布已不在万州任职,杜甫也可能因李布而结交了万州刺史,当万州刺史调职时前往送行。要知道,鲜于炅“作牧万州,政绩尤异”,显然任万州刺史的时间比较长,时间短了是谈不上“政绩尤异”的。因此,杜甫写的《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作于万州的可能性很大。
浏览(1516)
CopyRight & 2008 By 重庆三峡学院科技处放船杜甫两首阅读答案_百度知道
放船杜甫两首阅读答案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独鸟怪人看《放船》唐代 杜甫收帆下急水,山云淰淰寒。已泊城楼底。村荒无径入,何曾夜色阑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该文档不支持在线预览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通用
所属地区:&&黑龙江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1 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上传人:&&PZqM****@
文档大小:1.00M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1033619
17:49:41下载7次153KB
资料ID:1033618
17:49:41下载2次130KB
资料ID:1033617
17:49:40下载2次87KB
资料ID:1033616
17:49:39下载3次133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