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碑第二段写关东王麻子子手艺好,结合下文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手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
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阅读答案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苹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11、【试题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试题解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根据文中作者的介绍,王石匠是一个普通的靠洗碑为生的农村手艺人。文中罗永才认为他“手艺很好”,下文两次石匠的劳动场景描写确实显示了他的高超手艺。通过罗永才与王石匠的对话及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为人真诚质朴,没有多余的言行,没有做作的表情。通过王石匠指点罗永才上山调整心绪,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通过“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的神态及行为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心理淡定的人,待人对事有一颗平常心。从承揽洗碑之事,有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究诚信和敬业。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12、【试题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试题解析】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什么景物对象或其哪个一侧面,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文中划线句中,那山是春时的;那春阳是暖融融的;那枯草是冒出青春的芽子的;并且那芽子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张力的。所以这些景物共同的特征是有生机,有活力,生机盎然。
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作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等方面。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动力,生机勃勃的景物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人物的作用是一方面烘托了罗永才此时的颇不宁静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对罗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起关键作用。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的看待生活。“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阅读答案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13、【试题答案】
示例:(1)碑
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2)王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3)转变
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试题解析】
题目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如本题根据情节取题,本文的情节包括订碑-看碑-运碑-立碑,这几个过程可以使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词,该词是情节的线索,又能对读者强烈地提示文章的情节及核心情节内容。可以从人物角度取题,如从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该词从说人物的角度提示情节,并暗示小说主题。可以从主题角度取题,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义,暗示碑的纪念之意,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14、【试题答案】
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收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同一连串的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试题解析】
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分为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只把自己的观点定位在“平常人的寻常事”,虽也探究,可能得分不高,因为这种答案本身就说明了该生的阅读鉴赏和探究水平的低下。“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阅读答案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76套总数:5158004套专访:2885部会员:125135位
当前位置:
& 2013学年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课《李逵负荆》课件 新人教版
2013学年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课《李逵负荆》课件 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14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89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逵听刘太公说是宋江抢了他女儿时,不做思考分析,便认定宋江口是心非,不是好人,表现了他性格的直率鲁莽。 B.李逵回到梁山泊,不发一言,就砍倒旗杆扯碎旗,又要砍人,连质问对质的环节都没有,粗鲁至极,鲁莽至极,同时也表现了李逵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 C.当刘太公说宋江不是抢他女儿的强盗时,李逵说:“你两个先着眼瞅他,这老儿惧怕你,便不敢说。”这话表现出李逵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D.李逵赌输了后,虽然嘴上说割头给宋江,但并不动手,而是听燕青的话回山寨负荆请罪,由此可见,李逵也有贪生怕死的时候。 【答案】 D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8题。 且说李逵和燕青离了四柳村,依前上路。此时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两个因宽转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巴不到山,离荆门镇不远。当日天晚,两个奔到一个大庄院敲门。燕青道:“俺们寻客店中歇去。”李逵道:“这大户人家,却不强似客店多少!”说犹未了,庄客出来回话道:“我主太公正烦恼哩,你两个别处去歇。”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厅上。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请去厅外侧首,有间耳房,叫他两个安歇。 造些饭食,与他两个吃,着他里面去睡。多样时,搬出饭来,两个吃了,就便歇息。李逵当夜没些酒,在土炕子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李逵心焦,那双眼怎地得合。巴到天明,跳将起来,便向厅前问道:“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太公听了,只得出来答道:“我家有个女儿,年方一十八岁,吃人抢了去,以此烦恼。”李逵骂道:“打脊老牛!男大须婚,女大须嫁,烦恼做甚么!”太公道:“不是与他,强夺了去。”李逵道:“又来作怪!夺你女儿的是谁?”太公道:“我与你说他姓名,惊得你屁滚尿流。 他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有一百单八个好汉,不算小军。”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李逵便叫:“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李逵道:“你庄里有饭,讨些我们吃。”对太公说道:“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太公拜谢了。
【答案】 (1)盼 (2)被 (3)鲁莽、轻率 (4)独自 7.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结合例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段主要采用了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语言上如借宿时李逵遭到拒绝时的“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被搅得没睡好时的“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这些语言表现了李逵的鲁莽。等听到了刘太公的女儿被宋江掳去后,便道“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反映出李逵的轻信。“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表现李逵的侠义心肠。动作上如“直走入去”“跳将起来”反映了李逵的率直、暴躁。 8.燕青这一人物形象对表现李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燕青是来反衬李逵的,如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李逵的“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的“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两个人物一个暴躁,一个沉稳;一个轻信,一个不信,形成对比,使每个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5.丰富视野 (1)《水浒传》内容评介 北宋末年,天下瘟疫盛行,钦差大臣太尉洪信去江西龙虎山,奉旨邀请张天师赴东京汴梁祈攘瘟疫。完成使命后,他借观赏龙虎山景致,走到“伏魔之殿”门口,不顾道人们再三苦阻,定要进殿看个究竟,结果把镇锁在殿内洞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误放出来。这才有了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的故事。 东京城内一破落户子弟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因机缘凑巧,赢得端王喜爱。后端王即位,是为徽宗,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高俅公报私仇,报复时任80万禁军教头的王进,王进逃出东京,途中在华阴县史家村教九纹龙史进习武,半年后离开。 史进后来闯下大祸,于是逃往延安府寻找师父,在渭州遇到经略府提辖鲁达与启蒙师父打虎将李忠。三人义气相投,便上了座酒楼饮酒。饮酒时,鲁达听说了卖唱女金翠莲遭受镇关西郑屠侮辱迫害的悲惨遭遇,当下愤愤不平,资助金老父女回乡,又到郑屠肉店里故意找岔,不料只三拳就把郑屠打死了。于是他逃上五台山削发为僧,法号智深。但是由于他酒肉照吃,又经常在寺中闹事,长老只好举荐他去东京大相国寺谋职。在东京,鲁智深得遇豹子头林冲,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 林冲之妻貌美,被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中,高衙内处心积虑想除掉林冲,霸占其妻。高衙内手下富安与林冲好友陆谦设下毒计,诓骗林冲误入白虎堂,定罪发配到沧州,途中又让解差下手杀死林冲,幸得鲁智深出手,林冲方免遭毒手。林冲到沧州后,富安与陆谦也到沧州伺机刺杀林冲,他们火烧草料场,林冲因风雪吹塌草房而外出,幸免于难,在山神庙外,林冲听到真相,怒不可遏,杀死富安等三人。然后在柴进的推荐下投奔梁山泊。 梁中书欲送生辰纲给当朝太师蔡京,派杨志押送,不料在黄泥岗被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人用计劫走。杨志走投无路,潜逃至二龙山与鲁智深相遇,二人上二龙山占山为王。晁盖等人事发,得宋江及时报信,他们才得以逃脱,并投奔梁山泊入伙。王伦忌贤妒能,不肯收留,林冲一怒之下,火拼王伦,推晁盖为山寨之主。
宋江这时却麻烦上身,他新娶的妻子阎婆惜风流成性,暗地与人勾搭成奸。宋江发现后便与她断绝了关系。那阎婆惜无意间得知宋江勾结梁山好汉,便以此要挟,敲诈钱财。宋江醉中将她失手打死,惹上了官司,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沧州投奔柴进。在柴进处与武松相识,两人一见如故。 武松思乡心切,赶赴家乡。途中在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声名大噪,做了阳谷县都头。武松之嫂潘金莲貌美如花,却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心有不甘,欲勾引武松,遭武松训斥。不久,潘金莲趁武松出门在外,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二人合谋将武大郎毒死。武松回来后,查出实情,将二人杀死,自己也被发配孟州。武松到孟州,与施恩结识,并醉打蒋门神,替施恩报仇。蒋门神与孟州都监和团练设计陷害武松,武松被逼无奈,怒杀仇人,并辗转投二龙山入伙。
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梁山聚义。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朝廷见梁山势力越来越大,便命童贯率十万大军征剿梁山,却被梁山好汉杀得大败,只好逃回东京。于是高俅奉圣旨出征,再次率大军水陆齐发,围攻梁山,结果梁山好汉十面埋伏,不仅大败官军,而且生擒高俅。但是,宋江早有招安之心,不久便率军投降了朝廷。从此,接受招安的梁山兵马成为北宋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他们东征西讨,先是征服大辽,随后又被派去攻打另一支起义军方腊,虽然屡战屡胜,但是损兵折将,很多英雄魂断沙场。也有许多英雄不满朝廷黑暗纷纷离去。剩下的英雄也没有逃过奸臣的魔爪,卢俊义、宋江等人纷纷被陷害致死。就这样,曾经声势浩大,纵横中原的梁山义军全军覆没了。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小说思想方面最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写出了起义英雄们强烈的抗争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写出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如何从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同时也写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艺术表现手法上,《水浒传》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于选取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紧紧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本身极为生动曲折,腾挪跌宕;结构完整而富于变化,每个人物故事自成系统,但又环环相扣直至群雄聚会梁山泊;语言极富口语化和表现力等。 《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了《水浒传》,我国才有了第一部成功的长篇白话小说。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将《水浒传》《西游记》《庄子》《离骚》《史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合称为“六才子书”。《前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水浒传》作了如下的评价:“《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压迫的中世纪农民起义(),小说中具有形象的画廊。
作为第一部成功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以后的章回小说基本沿用的都是《水浒传》的套路,甚至有《水浒传》专门研究家说,《金瓶梅》一书就是从《水浒传》衍生出来的。可见,《金瓶梅》与《水浒传》有着极浓的血缘关系。伟大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也表现出它与《水浒传》的渊源。 (2)相关情节 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李师师是东京乐妓,暗与皇上有往来。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等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正当皇上与李师师私下相会,宋江等暗下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 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的故事。 (3)体裁常识 章回体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经过宋元两朝的两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这些小说都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讲史艺人补充内容,最后由作家加上改编而成。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的,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到了明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向发展成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了工整的对句。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演义》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 起初两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两句。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带鲁莽的性格。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2.阅读“李逵大闹忠义堂”一节,分析这部分叙述的精彩之处。 ①从李逵的角度讲。来到忠义堂,连向宋江问明缘由的环节都省去了,认定就是宋江所为,于是他砍倒旗杆,撕碎旗子,手提双斧直取宋江性命,待众人拦下之后,李逵仍是破口大骂,不听宋江辩解,甚至为此立下砍脑袋的毒誓,这种荒谬惊险的行为是只有李逵才能做得出的,在他身上有嫉恶如仇的因子,更多的则是他的粗蛮鲁莽。
②从燕青的角度讲,事情的来龙去脉由燕青道来,是一个侧面的解说,目的有二:其一,事情的原委,燕青能够娓娓道来,换作李逵是说不出也道不明的,否则就不是粗鲁、性急的李逵了;其二,燕青的细稳更巧妙地衬托了李逵的粗鲁。 3.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 本文所选一节是一个喜剧片段,刻画李逵粗莽正直、嫉恶如仇、崇尚正义的性格,即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就是对这样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一旦发现他做了不仁义的事,李逵也决不客气。如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圆睁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李逵的性格,既正直,又鲁莽。 李逵眼里揉不进沙子,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作判断,就采取了行动。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作赌注,后来发现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输,在燕青的劝说下,到宋江面前负荆请罪。但是,李逵的嘴巴还是硬的。“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割去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给我们诠释着英雄本色。
4.怎样去认识李逵这一性格化人物? 本文的难点除了一些早期白话词难懂外,还有对李逵多重性格的理解。对李逵这一人物,历来评价很高,但他身上除了具有勇猛、嫉恶、爽直等闪光点外,还有一些劣迹,如爱冲动,鲁莽,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应多方面理解这一人物。在理解这一人物时除了解故事情节,还应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再就是与其他人物对比着分析,与燕青相比,与宋江相比,更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同时还应把李逵与其他同类人物比,即和鲁达、程咬金、张飞、牛皋相比,会更进一步理解李逵,走近李逵。 5.在鉴赏小说时,应如何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明确决定着作品文学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的直观感受和体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①到题材中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③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⑤重视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特点。⑥注意小说主题的多元性。 6.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早期的白话语言,怎样扫清阅读障碍? 本文是半文半白的语言,造成了一些阅读障碍,查字典识记生字、生词。但有些词因为是口语,是早期白话,不能在字典上查寻,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揣摩,如“暗地教人出来接纳”,“接纳”二字只能通过语境去揣摩,是客人来了,出门迎接的意思,如按现在解释“接受、采纳”就讲不通了。 【答案】 C(A泊:pō,B正:zhēnɡ,D绿: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铩羽而归 坐阵指挥 画地为牢 鞭辟入里 B.严惩不怠 相辅相成 栉风沐雨 势在必行 C.改弦更张 岿然不动 休戚与共 长年累月 D.精兵简政 出类拔萃 一如既往 披沙捡金 【答案】 C(A阵—镇,B怠—贷,D捡—拣) 【答案】 D(路上打劫,抢人钱财) 4.下面对小说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众人替李逵求情时,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一个“跳”字,充分说明了李逵的内心活动,他并非真的不怕死。这也表现了李逵性格中率真的一面。 B.“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开了庙门看时,只见一条汉子,提着把朴刀,转过庙后土岗上去。”这个“跳”字表现了李逵急于抓住凶手,不畏强暴的性格。 C.李逵和燕青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求宿于人,如此霸道,可见其蛮横无礼,以势压人。 D.李逵赌输了之后说:“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去献与哥哥便了。”表现了一个率直、天真的硬汉形象。 【答案】 C(粗鲁无礼) 菩萨蛮 画船捶鼓催君去 宋·舒亶 画船捶鼓①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江头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却是人南北。今日此樽②空,知君何日同? 【简介】 《菩萨蛮》,词牌名。同前。 舒亶(),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神宗元丰五年知制诰。六年,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不久,被罢。徽宗朝,拜龙图阁待制。其词多写恋情,具花间风尚。赵万里辑有《信道词》一卷。 【注解】 ①捶鼓:即敲鼓,是开船的信号。 ②樽:古代的酒杯。 【故事】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描写了送别的场面,抒发了惜别的深情。开船启航的鼓声已经敲响,催促着君早早启航;高楼上我端着酒杯劝酒,恳请君留下来不要离去。想去不忍去,想留不能留,若是为了情,不知怎么行?江头潮水已渐渐涨满,船家必须趁潮开航了! 江上潮水涨落,有一定时间,今天退去,明天还会涨来,容易得到,可是我们一旦分别,南北各居一方,相见就实在很难啦!今天请您把这杯酒喝光,拼它一醉吧!谁知道我和君什么时候再相逢呢! (2010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 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 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文章第④段的“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和“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可以看出王石匠的从容淡定;从第⑥段的“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可以看出王石匠的善良;王石匠话语不多,相貌打扮很是不起眼,可见其朴实;从第⑥段的“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可见王石匠手艺高超;才五六天时间,碑已洗出个大概,可见十天交工是不成问题的,足见其讲究信誉。
【答案】 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 【答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常识;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识记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变化错综的手法和鲜活的语言特点。 3.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学习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完美自己的人格。 4.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1.读准字音 搅(jiǎo)得睡不着      攧(diān)翻 绾(wǎn)头发
丫髻(jì) 跷(qiāo)蹊(qī)
尪(wāng)羸(léi) 定眼瞅(chǒu)
弩(nǔ)子 绰(chāo)根杆棒
箭疮(chuāng) 香沁(qìn)
蹙(cù)秋波 朴(pō)刀 4.走近作者 施耐庵,生平不详,据《兴化县续志·文苑》《施耐庵墓志铭》以及其宗族神牌和族谱记载,说他名子安,字耐庵,1296年生于祖籍江苏兴化,后迁淮安,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元代至顺年间中进士,与刘基、鲁渊、刘亮等交往甚密。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曾经是他的门人。 施耐庵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 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隐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后,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离开江南,到了兴化,定居白驹镇。在此期间的三年中,刘基曾登门拜访,请他入朝为官,均被他婉言谢绝。1370年,卒于淮安。 2.解释词语
暗地教人出来接纳:接待。
年方一十八岁,吃人抢了去:被。
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鲁莽、轻率。
这厮又来作怪:对人轻视的称呼。
巴到天明,跳将起来:盼。
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独自。
哥哥听禀一路上备细:听我禀告;详细情况。
我闲常把你做好汉:平常。
宋江的把与李逵收了:交给。
那老儿睁开尪羸眼:老眼昏花。
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踪迹,音信。
小人只是这里剪径:拦路抢劫。
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认错赔礼,请求原谅自己。
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
3.古今异义
暗地教人出来接纳(古义:接待。今义:接受,采纳。)
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古义:嫌疑。今义:奇怪,可疑。)
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古义:音信。今义:(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这厮又来作怪(古义:对人轻视的称呼。今义:互相。)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寨(zhài)  梁山泊(bó)  大摆筵席(yán)
B.正月(zhènɡ)
黑旋风(xuàn)
瓮中捉鳖(wènɡ)
C.畜牲(chù)
脊梁骨(jǐ)
云鬓花颜(bìn)
D.朴刀(pō)
狄太公(dí)
绿林好汉(lǜ)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在东京兀自(独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B.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鲁莽、轻率),定没这事。”
C.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直道),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6.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巴不到山____________
(2)吃人抢了去________________
(3)大哥莫要造次________________
(4)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________________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麻子膏药官方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