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劳务输出文化输出的历史也就是现代化的历史,这句话正确吗

尔雅网络选修课考试(中华民族精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尔雅网络选修课考试(中华民族精神)
都​是​自​己​做​的​~​网​络​选​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一历史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历史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历史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5一、(本大题共51小题)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A【点拨】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以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世界的影响为铺垫,意在说明人类的思想文明成果也在影响整个世界,BD两项没有能够抓住核心观点,而C项对《共产党宣言》视而不见,故答案选A。
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5题)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点拨】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工业革命。分析: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图6为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点拨】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这时期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③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②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所以②是英国,选B。
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本题选C项。
5.(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答案】B【点拨】本题是否定式。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B。
6.(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8题)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答案】A【点拨】本题有一定的难度。C项有较强的迷惑性,看似农村家庭在进行加工,似乎农业经济在转型,实则不然,因为题中并未涉及当时法国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反而,通过题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将企业生产化整为零,在为各个家庭提供生计的同时,逐渐推动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7.(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3题)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答案】C【点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8.(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0题)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答案】A【点拨】题眼为“1856年”、“煤炭消费量猛增”。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推广;相对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内燃机的出现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电机的发明是在1866年;B、C、D三项时间不符。故正确选项是A。
9.(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1题)下表为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年份&世界总里程&欧洲&美国&105 000&85 277&169 000&144 000&224 000&269 000&284 000&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答案】C【点拨】材料主要是铁路里程的发展。从铁路里程的变化上,A能直接表现出来;1870年欧洲领先于美国,能侧面体现B;铁路是陆路运输,能推动内部经济或贸易扩大,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联系扩大。
10.(2009年海南高考15题)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答案】C【点拨】19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但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
1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0题)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答案】D【点拨】本题围绕当今热点各国的近现代化问题展开设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时间可以判断,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年代提示,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直接选D。
1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答案】C【点拨】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项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海禁”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D项表述错误。
13.(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11题)1 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答案】B【点拨】考察识记。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
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9题)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数据时间挖掘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中数据可分析出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呈递减趋势,结合书本知识可理解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正确答案为A项工业化。此题侧重考查考生读材料、提炼信息和历史分析、阐释的能力。通过对图表材料信息的提炼:英国从1840年到1920年间,农村人口下降,在全国总人口中比重降低,分析为什么农村人口减少了?注意时间限制词“1840”“1920”,结合英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 ,推断出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引向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因此选A。
15.(2010高考安徽文综21题)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答案】A【点拨】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1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9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答案】A【点拨】材料强调的是1950年和1750年的英国社会的不同,1750年,英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古希腊人“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到了1950年,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古希腊人自然会“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人口爆炸性增长,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而各国间交往密切始自新航路开辟。注意“再晚两个世纪”这一信息,20世纪50年代,人们社会进入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其代表。这些技术的出现既是科学理论的突破、物质及技术基础的形成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工业社会。C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是在20世纪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审题看时间,1750年和两个世纪后,即1950年。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在方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B过于单一,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C 错在时间,全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D同样过于单一,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1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2题)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点拨】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再结合材料中的“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
18.(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答案】C【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点拨】此题考察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0.(2009年上海高考26题)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答案】D【点拨】A、B、C三项只反映了法国情况,材料除涉及法国势力变化外,还涉及了英国势力的消长,选项D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文字的主旨。
21.(2008年海南高考15题)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B【点拨】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
2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9题)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答案】C【点拨】英国在17世纪所确立起来,并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23.(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6题)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答案】D【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地位一落千丈,排除B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排除C项;18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项。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推动了海上强国的位置。
2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答案】B【点拨】A选项推论在新航路没有开辟时之前就一直存在。B选项抓住国联的实质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就很容易判断。D选项联系教材关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也很容易判断。A项推论错在“开始了”,用“密切了”、“扩大了”更符合实际;C项推论错在“有效保障”;D项推论错在“全球化进程中断”。
25.(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表一&&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产量(吨)&00000投资额(美元)&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答案】B【点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产量和投资额都是增长,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26.(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图7& 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答案】B【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通过观察,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从年三个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总量在世界工业总量的比重变化情况,没有反映英、美、德、法四国的资本输出情况。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27.(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 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答案】A【点拨】此题难度为易,考查用多点论据支撑一个论点的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也可根据各项直接确定答案。以蒸汽机改良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无产阶级形成,而且拉大了东西方的差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8.(2009年广东高考16题)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 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答案】A【点拨】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29.(2009年广东高考19题)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答案】A【点拨】上述证据体现了交通、商品、人员和资本,在欧、亚、美几大洲之间,或者说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表现。
30.(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9题)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点拨】注意时间:1830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1.(2008年广东高考18题)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答案】B【点拨】18世纪,英国是最主要的贩卖黑奴的国家,为英国积累大量的财富,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B符合题意。
32.(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1题)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答案】A【点拨】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强国、贸易强国,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3.(2008年上海高考23题)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答案】A【点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壮大,很多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的统治。选A项。
34.(2008年海南高考11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点拨】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35.(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时代的特征和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说明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6.(2011年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答案】C【点拨】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
3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2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C【点拨】结合相关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它都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
38.(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2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答案】D【点拨】注意材料的内容的分析,不愿意让人看出自己是女工,是学徒的时候,别人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他们,可见陈述者扔未摆脱社会偏见。
39.(2011年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答案】D【点拨】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40.(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和学生分析能力,考生应把握16―17世纪这一时代背景。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与材料中现象无关。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期,故②不正确。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英国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物价和工资上涨。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根据材料时间可排除①②项,因为①②项均发生在18世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英国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因而出现了物价和工资上涨的现象。
4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1题)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 D.汽车【答案】A【点拨】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4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6题)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答案】C【点拨】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4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7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答案】D【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的之间。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驱使欧洲人开始了远洋探险。故D项符合题干。A项的正确的表述应为借传播基督教之名来寻找黄金;B项殖民扩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而不是输出黄金;C项表述错误。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阐述能力。题目提供了新材料、新情景“外交官讲话”和时间限制 “16世纪”,要求考生抓住关键词“东方探险”、“黄金是动机”等再认、再现和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而选择正确答案D。
44.(2008年江苏高考14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答案】C【点拨】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项,而且C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表述也不对。
45.(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4题)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答案】A【点拨】汽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故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46.(2011年海南高考11题)英国文学家菲尔丁()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答案】C【点拨】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中介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
47.(2009年江苏高考14题)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C【点拨】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48.(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 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答案】A【点拨】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所以会看到机户和机工之间的纠纷;最早以蒸汽作动力的汽船是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所以排除B项;京剧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形成,所以排除C;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英王不能解散议会,这位英国人根本不能收到英王解散议会的消息,故排除D
49.(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答案】A【点拨】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
50.(2008年上海高考26题)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 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答案】B【点拨】生产规模的扩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资本高度集中,集中 到一定程度,出现垄断。选B项。C项说法错误,没有消除自由竞争。D项是垄断的表现。
5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点拨】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回答。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5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39题)(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变化: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第一问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煤)。
5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41题)(12分)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点拨】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能自圆其说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论史学观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能够阅读材料,提炼出材料观点,进而进行评价和认识。可以是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材料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而第二段则认为,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第一段认为是在西方崛起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才开始;第二段则认为,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5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5题)&&& 从分散到整体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问题:(15分)(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3分)
【答案】(1)答案1:A一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B一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2分)其他答案:两者颠倒或其他区域的文明。(0分)(2)史实(10分)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美相继爆发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政治与经济革命巩固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性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给分)•早期殖民扩张、英国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德国统一、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的具体内容。其他答案。(0分)组织(3分)答案1:时间准确,按阶段叙述且成结构。(3分)答案2:以上三要素缺一。(2分)答案3:只具备以上某一要素。(1分)其他答案:(0分)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历史技能/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组织与交流/运用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内容:古代两河流域;美洲印第安文明;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美(独立战争)、法资产阶级革命;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分析:此题考查了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新的史观叙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经过欧美近代政治、经济革命和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此题难在相关重大史实的时空跨度大,学生难以从宏观把握,这是学生普遍存在薄弱环节。
55.(2011年江苏高考23题)(1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 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来源:学科网]&&&&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点拨】本题通过材料解读、所学知识回忆,考查了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这一重要观点。第1问回答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可以概括教材相关知识的掌握来进行回答。第2问需要正确理解“保守主义的政治”的含义,通过对材料“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等分析,“保守主义的政治”形成于18世纪70―80年代,联系相关知识应联系到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根据所学按要求回答建立的时间和特征。第3问通过材料四的分析,考查了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内容来进行回答。第4问综合材料,应了解到现代化各要素即指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两者主要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
56.(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至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10分)评分标准:&& 项目要求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一&进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点拨】第(1)问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作答,难度不大;第(2)问主要考查世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第(3)问考查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经济时代,我们应该主动融入世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主要以“交融”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世界交融的史实。
57.(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4分)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8分)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900年&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1925年&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1930―40年代&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1982年&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1992年&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1995年&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1999年&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2002年&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1)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2)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3)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影响: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4)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年&创业阶段年&扩展阶段年&改制阶段1999年至今&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56年至今①年②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企业①国营(有)企业②股份制企业
年&改制阶段1999年至今&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年&私营企业年&国营企业1999年至今&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①: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②: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③: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④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点拨】(1)第一问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史料的能力。(可以从原产地、饮茶风俗、商品交易等方面考虑);第二问考查的是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可以从(交通的改善、商品经济的发展考虑)(2)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茶叶商品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第一问可以从商品、市场、资本角度考虑;第二问可以从殖民扩张的角度出发,由于英国在印度种植茶叶,而引发茶叶产量激增,从而打破了中国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理解。(3)此题考查的是对北美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理解。第一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内因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自身的自由权利;外因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第二问可以从激化了矛盾,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角度考虑。(4)此题考查的是中国20世纪初――21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第一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企业发展角度、企业性质角度、企业经营角度任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二问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时代特征、政府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方面作答。
58.(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9题)工业年代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年)&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年)&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9.5&19.9&18.5美国&――&2.4&7.2&23.6中国&32.8&29.8&19.7&6.2印度&24.5&17.6&8.6&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问题:(27分)(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
【答案】(1)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2)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其他答案。(0分)(3)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其他答案。(0分)(4)(15分)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点拨】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趋势,考查学生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图片反映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阶段。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的中印和英国在“1830年”、“1900年”时间点的对比,以及英美在“1900年”的对比即可分析论证。第(3)题,可从材料中“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概括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的外销”等。第(4)题,回答“看法”可从“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等角度思考问题。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中,结合曲线图可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上升幅度不同。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曲线图的上升幅度是不同的,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第二问中,解读数据表信息,首先对国家进行分类,英美是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在此基础上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容易得出结论;第三问中,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归纳,从工厂规模、产品销售、机器数量等方面进行归纳;第四问中,谈谈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应有正确的史观和立场,以全球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基本形成和发展,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9.(2010高考广东文综39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G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答案】(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8分)(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9分)(3)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3分)②本小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4分)【点拨】
60.(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 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G。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和阶段性特征。(1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
【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12分)(3)答案略。【点拨】(1)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组织与交流/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内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明清之际)。分析:此问不难。能对材料进行逐句归纳,知道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抓住“明清之际的江南纳”这个时间和空间;剩下的就是组织和表述(“概括”)了。(2)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组织与交流/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内容: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分析:此题以分析“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为切入点,渗透新的史学理论――“原工业化”理论。既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新史学观念的敏感性及其接受和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意图。此题从材料可以归纳出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经历了两个阶段:“新型乡村制造业”阶段(包买商阶段)和手工工场阶段(注意材料中的“工厂”实指手工工场)。材料讲的是中世纪晚期到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而题目要求说明“19世纪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这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里必然产生矛盾,矛盾的最佳解决(?)是引入“原工业化”概念和理论,从而将“19世纪以前英国工业”的概念拓展到中世纪晚期开始的“新型乡村制造业”阶段(包买商阶段)和工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阶段。把这两个相连的阶段融入“原工业化”阶段。由此得到“19世纪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原工业化阶段和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再根据材料归纳原工业化阶段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工业化阶段的特点。(3)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组织与交流/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内容:工业革命。分析:此问进一步上升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认识工业化问题。此问也属结构不良历史问题,需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可以具体化为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哪些内容”?2)这些内容各自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3)“怎样看待这一历史前提?”(这一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具体化)。注意“阐述”要求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61.(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年度分别为11.9%、62.7%,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年& 份&棉纱&棉织品&109 882&111 168&80 885&72 705&93 449&95 807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答案】(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期应该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工业 革命对印度进行大量的商品输出;印度棉纺织业依然处在手工生产阶段所致。第(2)问从材料中“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年度分别为11.9%、62.7%,年度分别为23.3%、54%”可以看出,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一战前,印度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可以看出,印度仍然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3)问,通过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总体呈下降趋势。第(4)问),主要是指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亚洲带来的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第(1)问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印度手工棉纺织业衰落的原因,只要抓住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印度手工业”两个关键词去思考,就能切合题意。第(2)问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印度民族工业的特点,材料二从两个方面(发展和从属)表述,按此概括即可。第(3)问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三的数据可得出一战期间外国棉纺织品输入中国的趋势是下降,下降原因可换一个角度,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去思考。第(4)问考查对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的理解能力。马克思这段话是我们评价殖民主义的理论依据:直接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客观上改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使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侧重于肯定其客观进步性。
6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39题)(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l2分)
【答案】(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点拨】(1)角色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注意要从非洲、美洲、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现代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