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本体以及描述逻辑表示层 业务逻辑层的云本体

基于本体和描述逻辑的SWRL推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基于本体和描述逻辑的SWRL推理研究
【摘要】:Web是计算机时代来临的标志之一,Web是互联网络最重要的、与普通用户最接近的运用,现在已成为人类获取信息及得到众多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Web并非完美,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Web信息无法被自动处理和有效利用、Web的服务发现、匹配、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较低。搜索时我们使用Web作为一个全球数据库。今天的搜索引擎无法搜索地更加精确。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前的Web的结构和尺寸不允许使搜索更加精确和高效。可第二个原因不能被忽视:现在Web蕴含着巨大的文件数量,而且这个数量有每一年或两年翻一番的趋势。文件的机构和Web自身可能也会以一种机器更容易处理的方式改变,所以我们使用语义网。
1998年9月,Berners-Lee首次提出了语义网的设想,语义网在技术上提供了信息的语义表示机制,其最终要实现知识层次上的信息共享和语义的互操作,所以想要管理共享知识就要以本体为指导。在语义网中,本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语义网信息组织的语义支撑,提供了明确定义语义的方式,为语义标记提供了词表。在本体中,有不少重要知识反而是隐性的,这引发对本体自身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所以推理出本体中隐含的知识成为了当今本体研究方面的热点。
基于描述逻辑的知识表示系统能够完成特定种类的推理,知识表示系统的目的,超出了概念定义和判断的范围,知识库(包含TBox和ABox)中的语义,使得知识库和一阶谓词逻辑中的公式集合等价,这样,像其他的公式集合一样,知识库包含那些要通过表面的知识的推理才能得到的内涵的知识。描述逻辑系统所能使用的不同种类的推理被定义为逻辑推理,存在一个主要的推理问题,叫作ABox的一致性检查,其他的推理都可以由它还原(reduce)出来。
本体描述语言OWL DL(以描述逻辑为基础)能提供语言子集用于支持推理系统实现它的计算性能,却不能表达普通的规则。之前基于本体建立的推理系统只有以类别为基础附加关联性的推理能力,但对于If... Then这样的关系反而推理能力不够充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SWRL(语义网规则语言)被提出,通过本体结合规则的方式来提供更强大充分的知识表示能力和推理能力。
SWRL (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是一种基于OWL子语言(OWL DL和OWL Lite)与一元/二元数据记录RuleML的子语言结合而成的规则语言。SWRL允许用户自己根据OWL概念写可以被表达的规则,以此来提供比单独使用OWL更为强大的演绎推理能力,从语义上SWRL与OWL是基于相同的描述逻辑基础。
本文借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用SWRL规则,我们建立了一个家庭本体的推理机制,它将帮助我们推导出家庭本体中原本隐含的关系和知识,使得新本体在概念间的语义联系更加丰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P393.09;TP391.1【目录】:
摘要3-5ABSTRACT5-7目录7-9第1章 绪论9-1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1.2 研究现状9-10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0 1.4 论文的结构10-11第2章 语义网11-14 2.1 语义网的提出11 2.2 语义网的体系结构11-12 2.3 语义网的技术(DAML+OIL)12-14第3章 本体基础知识14-25 3.1 本体的定义14-15 3.2 本体与语义网的关系15-16 3.3 本体的描述逻辑表示16-18 3.4 本体语言OWL18-19 3.5 本体编辑工具Protege19-21 3.6 本体构建21-25
3.6.1 本体构建的准则21
3.6.2 本体构建的具体例子简介21-25第4章 描述逻辑25-29 4.1 基本形式的定义25-26 4.2 描述逻辑的语言26-29第5章 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29-41 5.1 SWRL简介29-30 5.2 抽象语法30-32
5.2.1 规则30-31
5.2.2 人类可读的语法31-32 5.3 模型论(Model-Theoretic)语义学32-34 5.4 XML具体语法34-38 5.5 RDF具体语法38-41第6章 实验41-50 6.1 实验环境与数据41-43 6.2 SWRL规则43-44 6.3 规则现有的推理工具44-45 6.4 SWRL推理过程45-46 6.5 RACER和Jess推理46-50第7章 总结与展望50-51 7.1 总结50 7.2 展望50-51参考文献51-53致谢53-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阿琴;高曙;;[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6期
苗壮;张亚非;陆建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李桂华;;[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年Z1期
高俊杰;邓贵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2期
耿瑞峰;钱雪忠;;[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6期
范轶;牟冬梅;;[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年08期
杨锐;汤怡洁;刘毅;李崴;;[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01期
蔡皎洁;张玉峰;;[J];现代情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娟;李伯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张德政;阿孜古丽;刘洁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唐培丽,王树明,胡明;[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5期
唐培丽;解飞;陈志雨;;[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张泽清;;[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张泽清;;[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李雪瑞;赵冬青;;[J];测绘科学;2006年03期
魏震方;王世华;沈华;;[J];测绘科学;2010年01期
张东;刘纪平;陈素绢;张福浩;梁勇;;[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林周佳;;[J];档案与建设;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毕鲁雁;焦宗夏;范圣韬;赵四军;;[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张德政;刘洁卉;;[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王宏生;赵文;张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冯宇;王川川;杨璇;;[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张玉连;陈琳娜;陈金森;;[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06)论文集[C];2006年
王丹;赵荣娟;;[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汪婷婷;吴军华;朱莹;刘一田;;[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蒋鹏;;[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林建祥;;[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胡金柱;舒江波;陈志伟;杜志强;窦桂琴;;[A];第四届中国软件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一稀;[D];浙江大学;2010年
聂雪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张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汪楚娇;[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李淑霞;[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张小旺;[D];北京大学;2011年
尹胜;[D];重庆大学;2011年
李强;[D];清华大学;2010年
聂雪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永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杨立志;[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肖好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芦荣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雷傲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毛敏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赵少华;[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胡青;[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龚华明;[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罗晓丽;[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阿琴;高曙;;[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6期
王洪伟,吴家春,蒋馥;[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黄卿贤,胡谷雨,王立峰;[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李善平,尹奇韡,胡玉杰,郭鸣,付相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7期
曹泽文;张维明;邓苏;钱杰;;[J];计算机科学;2007年04期
许文华,王英林,张申生;[J];计算机工程;2004年24期
丁剑飞;何玉林;李成武;;[J];计算机工程;2007年21期
王英林,王卫东,王宗江,佟平,许萌,张申生,张亚莉;[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12期
李景,苏晓鹭,钱平;[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年07期
刘芳,姚莉,王长缨,张维明;[J];计算机应用;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益华;[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言辉,徐宝文,陆建江,汪鹏,周晶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彭晖;陈立民;常亮;史忠植;;[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12期
丛晓青;曹存根;眭跃飞;;[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2期
王静;张健沛;杨静;程丽丽;;[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张燕;;[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唐素勤;蔡自兴;王驹;蒋运承;;[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0年04期
孙永新;赵希顺;符志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2期
冯佳捷;王瑞;;[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14期
蒋运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石莲;孙吉贵;;[J];计算机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斌;甘健侯;夏幼明;徐天任;;[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曹发生;;[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吴凌坤;汤庸;汤娜;;[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6年
文斌;甘健侯;夏幼明;徐天伟;;[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康达周;徐宝文;陆建江;李言辉;;[A];全国语域web与本体能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敏静;郭佳宏;;[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常亮?史忠植;[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邹婷婷;[D];吉林大学;2013年
张小旺;[D];北京大学;2011年
纪祥;[D];吉林大学;2013年
孙小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沈国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古华茂;[D];浙江大学;2009年
方流;[D];浙江大学;2008年
王海龙;[D];东北大学;2009年
唐素勤;[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斌;[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甘晓丽;[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领吉;[D];吉林大学;2010年
李国媛;[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张瑞霞;[D];重庆大学;2010年
袁佳乐;[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余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李英杰;[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郭昊;[D];吉林大学;2008年
魏榴花;[D];扬州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本体和云理论的不确定知识表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描述逻辑与本体描述语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描述逻辑与本体描述语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当前位置:
>>>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本体: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 相似点:_____________&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本体: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相似点:_____________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⑴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主要考查你对&&修辞方法,理解句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修辞方法理解句子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主要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2)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3)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4)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6)通感: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7)对比: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8)对偶: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9)反问: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10)设问: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11)顶真: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12)互文: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13)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4)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①句子成分的排比: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15)引用: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16)反语: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比喻: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 势如破竹拟人: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夸张: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理解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所以理解句子含义,排列句子顺序以及划分句子成分等都应属于理解句子的范畴。句子含义:句子一般都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具体含义和概括意;还有独立含义以及语境下含义的区别。因此在理解句子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把握要点对句子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错误理解的八句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理解句子方法: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考查类型,可以在选择题中考查单独一句话的具体含义,也可以放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文中的某句话含义。但大多数情况,是考查句子的语境含义。对于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试题作答。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延伸: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首先要把句子的潜在含义理解出来,再分析它的具体表达作用。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句子处于具体语境下,在文中往往有其表层含义,还有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表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多指现象,深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多指本质。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任何一个句子都会有一个陈述主体,回答时就应该把它放在主语的位置。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或引导语是指命题者给考生的信息。可以针对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一句理解错误多年的俗语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一直以来,我一直把"清"字认为是清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清”应该是“清廉”的意思,而并非“清朝”。认为是“清廉”意思的人的观点有:1.“清”确实是指清廉的意思,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句话的反讽意思就相当强了。2.《儒林外史》一书中有以下段落:“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儒林外史》写的是明代的时期,因此此语明代就有。3. 清代大兴文字狱,不可能出现这种话4. 清朝的人不会说“清朝的知府”一类云云??那么,这个“清”作何解呢?为了搞清楚这个意思,首先需要知道这句话出现的年代。认为是“清廉”意义的人认定此语出现在清代之前,甚至宋代就有。上面的证据2就是例子。但是不然,《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故事,可别忘了他的作者是何许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可是不折不扣的清朝人,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作者以朴素幽默的语言、尖锐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透过多达百余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把那些道貌岸然的贪官污吏、衣冠楚楚的名士侠客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生动长卷。”这种评语可以看出什么,一个清朝的人,托明代的年号,写讽刺小说,只可能是“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春秋笔法是古代文人最熟络的手段。这部小说只能说明,在乾隆年间,吴敬梓已经知道了这句话了。谁要是认为所谓“明代小说”就是写的明代信史,里面说的话就是明代的话,就好比有人使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书来考证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一样可笑。拜托,那只是小说而已。??那么,这句话到底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我找到了一条比较可靠的证据,至少比网络上众说纷纭可靠得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第5册,20页的内容乾隆朝代的时期,其中赫然写"当时民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几句话。??这样,我们就确凿地证明了此语确实在清代才有,而不会被宋代人发明出来。这样宋慈也就露出了第一个破绽。??那么,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呢?在乾隆时期,由于所谓的“太平盛世”,朝廷和民间奢侈之风盛行,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大,后来乾隆干脆想出了一个他老子深恶痛绝的方法——卖官。卖官分实缺和虚缺两种,所谓实缺就是给钱有个正经的官做,而虚缺就是给一个后备官员的名号,但是不能马上上任,至于何时可以上任,要看运气。卖官的价码后来越来越高,反正有可能捞回来,以至于出现了“三年清朝的知府的官衔,就要化十万雪花银来买”的咄咄怪事。??那么,就算是所谓“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个意思也可以说的通啊,有人肯定如此认为。不错,听起来确实有一番道理;但是仔细推敲,此话却经不起琢磨。老百姓“眼睛了容不下一粒砂子”,又怎么可能会把贪污了十万两的知府都看作是清官呢?这未免也太搞笑了一点。如果真是“清廉”,也应该作“所谓清廉”的反语来讲。?? ??其实,这句话的来历根本算不上什么“公案”,它的出处也很清白。但是很多人都用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来看待它,以至于以讹传讹。听起来合理未必就是正确的,大部分人认为正确也未必是正确。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本是湖北湖南的俗语,鄂湘两地的人说的“haizi”,实际是上普通话“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用普通话讲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何谓“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那是因为在山区捕狼经常要爬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磨鞋子的一件时期,不要说现在的旅游鞋,古人穿的布鞋草鞋,消耗起来恐怕更快。只有舍得多磨几双鞋子,才可能套的住狼。这种解释合理的多,也可信得多。也不知道是哪些人,自作聪明将“haizi”就当“孩子”来看了,以至谬种流传,只增笑耳。
发现相似题
与“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79792061981138386364154111789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述逻辑手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