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庆重修一统志张氏族谱统谱表

南靖土楼讲解词各位团友: 【漳州】市是一个十分休闲的城市,大家难得来漳州一趟,就借用车上的时间, 和大家分享一下漳州的概况。 漳州是福建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福州、泉州及汀州),始建于公元 686 年, 迄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了。地处福建省的南部,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一角。总面积 1.26 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 458 万。现全市辖二区一市八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 海市、
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其中 有四个县靠山,四个县靠海。即将前往的南靖县就是个山城。 {补充资料 1―― 漳州的主干道――【胜利路】,一直以来是漳州城市最重要的中轴线。尤其是市 政府所在的胜利西路,沿途分布的政府机关、写字楼以及各种生活、娱乐等配套,使 这个区域成为政治中心、商务中心。有人说:“您只要找到胜利路,也就找到了漳州 的方向。” 【胜利公园】,建于 2001 年。公园占地面积 42 亩,以绿化植物造景为主,铺以 乔灌花草,并点缀造型新颖的廊亭喷泉,风格清新明快,是群众晨练休闲及夏夜纳凉 的好去处。而与胜利公园紧挨着的是漳州宾馆,是一座四星级酒店 ,毗邻漳州市政府。 在政府大院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红色旅游( 红色资讯 红色景点 红色游记 红色线路 )经典景区【芝山红楼】它是为纪念革命时期毛主席率领红军攻 克漳州所建的纪念馆。} 漳州物产富饶,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年平均气温 21℃,从三月到九月都是雨季,雨量充沛,是个天然的“大温室”, 更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 因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漳州自然就出产了“三宝”。大宝,是丽质天成的【水 仙花】。漳州水仙花的花期在春节前后,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 “金盏银台”。单瓣 的共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四边舒展开,中间长有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副花冠,清香馥郁; 二者,俗称“百叶水仙”。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素白,下端淡黄,香气 清新典雅。水仙花除了有观赏价值,在漳州人心里还有辟邪的作用。源于一个传统故 事:相传金盏和百叶原是一对勤劳勇敢的恋人,后为保卫漳州与恶龙搏斗,最后化身 为水仙花。 二宝就是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片仔癀】。它原是明朝太医的秘方,为宫廷御 用之护肝珍宝。后太医出家,来到闽南漳州璞山寺当和尚。他根据宫廷秘方研制出的 一种特效退黄、消肿的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因 其外形 成条索状,使用时,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目前为最高 规格之保密药方药之一(另一种为云南白药)。 三宝就是【八宝印泥】了。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它是用珍珠、 玛瑙、珊瑚等八种珍贵材料精制而成。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凭藉古 方,刻苦钻研,终于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 津者无几。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印鉴,色泽鲜艳,效果非凡。于是在制 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应市,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 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惊为异宝,一时生意兴隆。抗战胜利后,漳州八宝印泥还曾 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说完漳州三宝,就给大家介绍漳州的一些特色水果了。应季飘香的瓜果中,六 种格外出名。 一者,就是【天宝香蕉】。它是芗城区的传统名果,也是中国绿色食品和福建省 名牌农产品。据说这里的香蕉是从物华天宝的天竺(印度)传来的,有 700 多年的历 史了。大小适中、皮薄、肉质软滑细腻,果肉无心、浓甜爽口、香气浓郁等特点。倍 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不仅远销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还出口日本、韩国 等。 二者,就是【平和蜜柚】了,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 它就被列为朝廷贡品。贡品中的极品,就是红心柚子了【广西沙田柚、平和蜜柚、莆 田文旦柚、福鼎四季柚均是精品】。蜜柚含有大量的维 C,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理想食物。那大家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吃的柚子么?挑柚子有三 大秘诀:首先要看柚子的皮,皮越光滑,柚子越好:第二要掂掂柚子的重量,越重的 证明水分越多就越好;第三要看柚子的屁股,柚子的屁股要呈圆形,并且凹进去的才 是最好的柚子。 三者,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荔枝】。荔枝,顾名思义 就是离枝。这荔枝要是离开枝头,只要过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 道就变了,而过了四五天,色香味就全没有了。所以品尝荔枝最好是在清晨,刚刚采 摘的荔枝味道。 四者,【龙眼】也。龙眼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一个靠海的村子里住 着一个叫桂圆的小伙子。有天出海遇到一条恶龙,桂圆与恶龙奋勇搏斗,最终挖出恶 龙的眼睛将恶龙铲除。想不到龙眼掉到地上后竟然萌芽成树,树上结出的果子形似龙 眼,人们就把这种果子叫做龙眼,而把龙眼干称为为桂圆。 此外还有长泰的【芦柑】,云霄的【枇杷】。 更有后起之秀,翘楚者,就是龙海孚宫的【杨梅】啦。至于菠萝、火龙果及芒果 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漳州历史悠久,同样的也传承着五大精神,不知道大家是否耳闻?它们也从侧 面反映出漳州人的精神风貌。这五种精神分别是:【红军革命精神、谷文昌艰苦创业 精神、龙江顾全大局精神、女排精神和漳州 110 精神】。 现在已经进入南靖县。 【南靖】古称兰水县,元朝 1322 年建置南胜县,1356 年改名南靖县,意为【南 方之静】,以造吉祥,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了。南靖地处福建省南部,全县总面积 1962 平方公里,人口 34.23 万人,有海外华侨 3 万多人,祖籍南靖的台胞 100 多万人, 是福建省重点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全县有 11 个镇,182 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芦 柑之乡”“中国麻竹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香蕉之乡”等。 南靖全县大大小小就有 15000 多座土楼,较大型的就有 1300 多座,所以南靖有土 楼王国之称。土楼较多集中于书洋镇。该镇约 175 平方公里,人口 2.5 万人,是世界 文化遗产所在地。 南靖的福建土楼像一部记录中原汉民南迁的特殊词典,古老,神秘,悠远,深邃。 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公元 669 年,为平息当地的“蛮 獠啸乱”,唐王朝派陈政、陈元光(开漳圣王)率中原府兵抵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 在南靖境内。公元 880 年,黄巢起义事变,中原动荡不安,大批中原汉民南迁到福建 西部地区。公元 1127 年,金人入侵,北宋王朝灭亡,中原汉民随宋室南迁。元末明初 (公元 14 世纪 60 年代) 义军抗元, 中原汉民南迁。 明末清初 (公元 17 世纪 40 年代) , 满人入主中原,中原汉民不愿受压迫,便南迁至此。南迁的汉民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 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 深,恨避之不远”之感。 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躲避战乱,免受山林野兽的袭击,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 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 功能为一体的福建土楼。 然而,据考古成果表明,以生土墙作为居民建筑的承重系统,并非南迁汉民或土 著居民的发明和专利。从新石器时代以后,生土版筑技术在中国农村被广泛应用。南 靖的福建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南靖的福建土楼产 生于 11-13 世纪的宋元时期,经过 14-16 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 17-20 世纪上半叶 (明末清初,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福建土楼是当地 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福建土楼的成名,据说源自于一个美丽的误会。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中国福建南部 600 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有一座座不明的建筑,呈巨型蘑菇状,极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 于是就派美国中央情报局谍报人员【贝克】和他有中国血统的夫人【苏曼珠】,以访 问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要求到漳州市南靖县摄影采风。当到达田螺坑时,只见下面五 座大型的土楼。贝克惊呆了,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告诉他这是土楼,贝克一下车就 拍个不停。回去后,贝克向里根总统做了专题报告,里根总统听完报告后苦笑着摇摇 头,然后把报告慢慢点燃。美国中央情报局虚惊一场,而福建土楼却从此名扬天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闻讯后派人员前来考察,认为这种结构独特,气势磅礴的福建土楼 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北京时间 2008 年 7 月 7 日 6:28,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审议项目,我国 申报的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入选。南靖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有―― 两群两楼:福建土楼名片――田螺坑土楼群、号称最密集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最 精美的圆楼---怀远楼、最高的方楼---和贵楼。 南靖的福建土楼――是生土建筑与木结构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结构合理,功 能齐全。人们常说“金字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建一座土楼也需至少 3 ――4 年的时间;要经过“选址定位、开挖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 装修等”七道工序!建土楼通常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正当农闲之时,人们可以大 量参与工程,降低建筑费用,在公共劳动中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凝聚力。在土楼里 大家住在一起,极其热闹,如同构建和谐社会。 土楼一般只有一个大门。大门一般是用十多厘米厚的杉木制成,有的甚至也有用 可耐火性极强的胶东木制成。木墙厚度达一米多,是用三合土即黄土、细沙、石灰搅 拌,经过反复的揉舂,压夯筑成。有的还在土中掺入红糖、水、糯米浆,增加土墙的 坚硬度,夯筑一定得距离时会放入杉木条,竹片作为支架,类似于“钢筋”,起着重 力平均分配的作用。 土楼的地基采用了大型的鹅卵石,防涝去湿。同时土楼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土楼 就地取材,来自大地,如果土墙倒塌也将回到大地中去,极具环保。土楼有方形、圆 形、椭圆形、交椅形、扇形、弧形等。最早受限于工艺及认知度,比如“天圆地方” 等观念,最开始的土楼都是方形的。随着居住经验的累积,发现圆形土楼在抗震等各 方面都比较有优势,慢慢突出了后来土楼的造型基本上为圆形。 然而土楼的建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工程大概需要耗时 3 至 5 年。盖土楼前 就要提前两三年准备泥土,而期间两三个月就要翻动一次以便充分发酵。并且,每盖 一层楼,必须等到泥土干了之后再继而往上加层,以防楼体变形。 土楼的楼层功用分别明显。一楼是客厅厨房,一般不开窗;二楼是储藏室,也不 开窗;三楼以上是卧室,都开着内大外小,呈喇叭状的窗;楼顶层还设有t望台和射 击孔,以便于防御敌人的外侵;顶层也不设天花板,以便及时发现漏水处并及时进行 维修。一般布局上,土楼屋顶非常平缓,屋瓦都是钉青瓦,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 防风又点缀屋面。土楼的居民可以从t望台观察楼外动静也可观赏四周风景。若遇到 土匪入侵,便从射击口处攻击敌人,可谓攻守兼备。 墙厚一米多,坚固无比!墙顶还有了望台、射击孔;楼高三层以上,三层以上才 开窗,有利掩蔽和射击防御;大门更是用特殊木材制成,刀枪不入;遇到火攻,门上 还预设灌水槽,真是气走强盗,浪费兵啊!土楼一层为厨房,常年烧火可以防潮和虫 害;二层干燥做仓库;三层、四层才是卧式――冬暖夏凉;每个房间几乎一般大小; 减少儿孙多了分房不均的矛盾――――真是科学、合理、公平啊。 经过专家考证 1、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2、是创造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典范,具有“普 遍而杰出的价值”。 3、选址于自然,取材于自然、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和谐、完美!她们跨越 时空的长廊,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奉献给全人类的又一份奇特财富!{【补充资料】2―― 南靖作为海峡西岸旅游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 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素有“南靖二十名景”之称,概括起来有八句话:“一花一 木一南药、一茶一竹一香蕉、一亭一塔一家庙、一岩一洞一藤条、一公一母老来俏、 一上一下任逍遥、树海龙潭虎伯寮、两楼两群真奇妙。”(南靖二十景指:兰花博览 园、白背毛木耳基地、南方人参巴戟天药材基地、生态茶园、麻竹基地、香蕉基地、 道源亭、文昌楼、张氏家庙、石门岩、鹅仙洞、乐土的亚热带雨林亚洲第一藤、历史 名人亨阳公与亨阳湖、土楼之母东歪西斜裕昌楼、上田的福建土楼风情园、塔下的中 国景观村落、树海瀑布、吕氏祖厝龙潭楼南靖土楼民俗博物馆、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以及福建土楼遗产地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 靖城, 是南靖县原先的县城所在地。 牛崎头是分岔口, 往另外一个方向去往龙岩。 走在这条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两旁有许多兰花圃,当地人因地制宜在这里种植许多兰花 和茶树。行驶在山梅公路上,这条公路是耗资 4 亿多建成的,对发展当地旅游业和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沿途我们还能看到南坑咖啡观光园,内种植有咖啡 一万多株。设有咖啡观赏园、咖啡餐饮区、咖啡生态展示馆、咖啡步道等数十个休闲 观赏项目,是福建首个咖啡观赏园。 通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景区接待中心,即将前往的是田螺坑村。马上挑战 13 公里的盘山公路。据说将有 108 弯等着体验,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 这一片原始森林的所在地,就是五更寮。此处住着姓陈的村民。这里的树,十分茂密。 但是以前土楼的居民都是上山砍柴,用于生火煮饭。为何这片森林会保存的如此完好 呢?据说当时这里的村民每到这里砍树,回到家中之后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事情,于 是就请了风水先生勘探。风水先生说,这里的树不能砍,才会人丁兴旺。因为以前的 村民都比较注重风水,所以就遵循风水先生的交代,把这片树林很好的保存下来了。} 田螺坑观景台到了。 【田螺坑来历】 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地形地貌说。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 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另一种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故事: 据说 600 年前,有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见此地依山傍水, 景色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放养鸭子。母鸭吃了小田坑里的田螺,每天都会生下 双黄蛋。由此,他慢慢地积蓄了一点家业。有一天,黄百三郎正在田间放养母鸭,突 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这时,从一块山石旁 传来阵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叫声。黄百三郎循声而云,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 正向一位农家姑娘逼去。黄百三郎三步并两步,用赶鸭的竹竿,奋不顾身地与蟒蛇展 开搏斗。蟒蛇最后被勇敢的三郎赶跑了,姑娘得救了!姑娘激动又含羞说:“我家住 东面的船场镇石门岩螺丝洞,探亲途径路过此地,今日遇险,幸得大哥相救;承蒙不 弃,小妹愿意做你的干妹子,帮你操持家务一段时间,算作报答救命之恩吧! ”,后 来。村里的老人看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于是撮合他们结为百年好合!小两口从此生儿 育女,繁衍后代,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家业越来越兴旺,并为后代建造土楼打下了 基础。子孙们为纪念先祖,就把这里称为田螺坑。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福组建土楼的名片――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 787 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据说玉皇 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 的“四菜一汤”!由三座圆楼,一座方楼,一座椭圆成的群体。有人还说“四菜一汤” 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像不像呢?似乎它在邀请大家入席 就餐。 田螺坑土楼群,是依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布局,按照“金木水 火土”五行相生次序(从最外的椭圆行开始顺时针方向绕一圈到中间的方形为:金水 木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相生,生生不息之意) 建造的一方四圆土楼,是建筑形体组合的经典之作。据专家、学者考证,“四菜一汤” 五幢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 2:3;3:5;5:8 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 五幢土楼反映了《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天方地圆,方形的步云楼 为天,紧挨四周的圆土楼为地。这五幢土楼又附会于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反映了中 国传统的神秘文化。 5 座土楼恰似一朵梅花绽放在大地上,这种独特的造型和美妙的景观成为福建土 楼的标志性建筑。中间那座楼是―步云楼,建于清康熙年间( 年),取平 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上个世纪 30 年代遭到 毁坏,1953 年重修的,土楼每层 26 间,共 78 间。四部楼梯意为四通八达。右手边上 的是振昌楼(振作精神,昌盛新旺――希望子孙经得起挫折,不因一些不顺心的事所 困扰,而萎靡不振),建于 1930 年,其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与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应了“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位于左手边的是瑞云楼,建于 1936 年,它坐落 于五座土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离我们最远的那 座椭圆楼是文昌楼,建于 1966 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仅存的一座椭圆形 土楼。离我们最近的这座是和昌楼,始建于元末明初(约 1354 年),原为方楼,上个 世纪 30 年代毁于战乱,现在看到的是 1953 年原址上重建的。五座土楼居民为黄氏的 子孙,这边开饭店的老板将五座土楼称为“四菜一汤”。 五座土楼都是三层建筑,一楼为厨房,二楼为仓库,三楼为卧室!(一楼设为厨 房是非常科学的做法:土楼均为土和木的结合,木材经常会生白蚁,白蚁腐蚀木材后, 楼房就倒塌了。在一楼设厨房,生火时烟就会将白蚁杀死,以此??土楼得以保存多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称赞它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神话般的山 村建筑模式”,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吟诗到“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 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 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没有看到田螺 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2001 年 5 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 11 月 田螺坑村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2007 年, 田螺坑村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 【一、田螺坑土楼群保护公约: 】 田螺坑土楼群是村民的私有住宅,为加强对土楼的保护,让土楼保持原有的风貌,特制定本 公约。 一、任何人不准随意破坏或改造土楼建筑物,不准在楼内外乱搭乱盖,已搭盖的要自行 拆除; 二、楼内公共设施如梯道、回廊、屋顶瓦盖等损坏的,由各楼的住户出资或集资按原貌 修复; 三、搞好公共卫生,不准在楼内外乱倒垃圾,保持土楼周边环境的整洁,并搞好土楼周 边的绿化; 四、注意防火安全,不准在楼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以上四条各位村民需自觉遵守。 【二、四菜一汤】 ( 【步云楼】 )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 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 地 1393 平方米。高 3 层,11.93 米,面宽 29 米,内通廊式,每层 26 间,共 78 间,设对开 4 部楼梯,1 个大门,楼顶层有 4 个射击口,底墙厚 1.15 米。进入楼内,可发现此楼前低后 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 “步云”的意义。 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 供排水用。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为“和气昌盛”的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 东侧。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 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 1268 平方米,高 3 层,12. 3 米,内通廊式,每层 22 间,共 66 间,设两部楼梯,1 个大门,楼顶层有 4 个射击口, 底墙厚 1.2 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 1 口水井。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 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 世纪 30 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 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 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那把大火烧掉重建,我们 今天也看不到“四菜一汤”,成为“三菜二汤”,也感受不了“花一朵”了。 (【振昌楼】)“振”,作为动词,含“奋发”、“奋起”意。“昌”为“昌盛”。 “振昌”意为“奋发昌盛”。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 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地 976 平方米。高 3 层,11.53 米,直径 33 米,内通廊式,每层 2 6 间,共 78 间,设有两部楼梯,1 个大门。底墙厚 1.2 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我们 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大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 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这是一。第二,同步云楼一样的原因,在院内找 不到水井,水井放在楼外。 (【瑞云楼】)“云”为天象。“瑞”为“吉祥”意。““瑞雪兆丰年”。“瑞云” 即“祥云”环绕的人居环境。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 五年(1 936 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 1063 平方米,高 3 层,11.2 米,直径 35 米,内通廊 式,每层 26 间,共 78 间,设两部楼梯,1 个大门。底墙厚 1.2 米,内院以鹅卵石铺 地,有 1 口水井。 (【文昌楼】 )除了上面所说“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 “文昌帝君”,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建 于 1966 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 1288 平方米。楼长径 45.7 米,短径 34.5。高 3 层, 11.8 米,内通廊式,每层 32 间,共 96 间,设两部楼梯,1 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 4 个t望台,4 个射击口,底层楼厚 1.2 米。内院用乱毛石铺地,有 1 口水井。首先, 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有边门、侧门和后门。 土墙通常有 1 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 10 厘米,还 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 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 门。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土楼外墙内墙是 同心圆砌成的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 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 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厅相对的一间敞厅,是操办土楼 人家红白喜事之处。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顶屋一 般不装天花板。这样何处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土楼 屋顶平缓,用的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 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 26 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 世代代,香火不绝。现仍有 300 人居住。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 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 【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 东歪西斜楼――裕昌楼位于书洋镇下坂村,距离田螺坑 3 公里,车程 5 分钟。这个土 楼村落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沿溪两岸舒缓起伏。早在元朝中期, 小山坡上分别住着黄、李、刘、罗、张、唐、范七姓先民。先民们原先居住的都是茅 草寮,所以人们也把这里称为版寮。下坂村现存土楼 21 座,其中方楼 14 座,圆楼 7 座。分叉路口进去不久,就可以看到“情侣楼”也称为“姐妹楼”,分别是东进楼和 翰兴楼, 分别建于 1967 年和 1969 年,都是三层结构,高 11 米,两座土楼屋檐叠着 屋檐,形如永不分离的情侣,有如情同手足的姐妹。 裕昌楼的外形像“古”,大家看出来了吗? 裕昌楼直径 54 米,每层 54 间,五层共 269 间(土楼人家对数字 2、6、8、9 比较 偏爱,认为这样的数字比较吉利,因此一层的大门有两间房并成,使整个土楼的房间 数成 269 这样的吉祥数)。 裕昌楼建造之初是由五姓族人合资兴建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制的形 式,土楼先民们在 700 年前就已经应用了。由于裕昌楼是五家姓合股建成,楼内设计 成五大卦,金水木火土相生次序,每个姓氏分一卦,按名姓所需房间多少分大卦 13 开间,小卦 9 开间。每一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 5 个t望台,形成了五姓人家、五层 结构、五个单元、五部楼梯、五行造型的独特建筑形式,体现了先民希望五谷丰登、 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楼的第五层空荡荡的,几百年来都没有装修。这座土楼人口最多时也才 300 多人, 由于人口未见增添,故五楼也就没有装修,闲置了六七百年。特别是罗、张、唐、范 四姓族人发展更慢,他们就把房间转卖给刘姓族人,所以裕昌楼就由刘姓族人世代居 住,到现在已经繁衍了二十五代。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她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脸皱纹 的老人。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 年,至今已有 700 年的历史了,别看她的外 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她的墙体依然坚固。由刘、罗、张、唐、范五姓家族共同修建 的。土楼从三层开始,拧㈤骸⒅即幼笸仪阈保畲蟮那阈倍任 15°。大家人为 是地基下陷?地震?还是故意弄成这样的? 答案是故意的,如果是地基下陷、地震造成的话,那么一楼和二楼的柱子应该也 是歪的。而且,歪柱两边会有细缝。据说,建造土楼邀请的大师傅,在裕昌楼建造到 第二层时,远方有消息通报又有大的建楼工程急着需要请他;他想这边剩下的包工交 给大徒儿就绰绰有余了(有点像现在的包工头喔?);另外也想考验一下大徒儿是否 可“出师”了!师傅走以后――大徒弟苦思冥想了几天几夜,为了显示他高超的木工 技艺,利用圆楼内部相互挤压的力学原理(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三足鼎 立原则),从第三层开始,故意把胖獬尚苯堑模诺胖挥型幔纬扇切危 相互挤靠。使人们看到胖渫幔教迦匀患峁蹋銮渴泳跎系拿栏泻痛匆猓〕晌 土楼一绝。 楼建成后――楼主们纷纷抗议!大徒儿大声说――这是我的主意!如果楼会倒塌 或者其它危险;可以先押我一半的工钱。这么多年来,这座土楼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 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仍然如故,足见牢固程度了,也证明了大徒弟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神奇小子,犹如鲁班再世!几百年来,裕昌楼依然如故, 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有建筑专家认为是――运用力学原理,不太承重的柱牛梢圆辉谕恢毕呱希 增加美学视觉效果!木结构建筑――早有“勾心斗角”等营造法式;但没有“歪柱斜 梁”一说,不知是否是创新喔? 这里的农民有种说法叫:“七竹八木”。什么是“七竹八木”呢?那就是农历七 月份砍竹子、八月份伐木,是最好的季节,既风干,又没有虫蛀。俗话说――水浸千 年松,风吹万年杉!土楼一般选用上好的杉木做梁柱大料!他们有时还会用不太风干 的杉木做门窗,刚开始关不密,几年以后就关密了。当时建造第三层所用的柱子―― 有可能是在其他月份砍伐的木材――为了赶工,没有等风干就用上了,建成时发现不 了――过了一段年限后,就有可能向一边斜了!! 到底是何道理――各位贵宾请细细思量和推敲! 不过,无论如何,本地人一般都叫此楼“东歪西斜楼”,不叫“东倒西歪楼”, 图个吉利! 出了生门,旁边的井水非常脏,不能饮用。土楼的人靠什么活了这么久呢?其实, 靠山那边的每个厨房里,都挖有边宽约 0.5 米的水井。因为这一排的厨房下面刚好是 地下山泉所流过的地方,呈扇形状;泉水离地面不深――水井也无需挖太深,才一米 左右。每天上午,积累一晚的山泉会溢到井栏。井水水质清甜甘冽,四季泉涌不溢。 经过专家检测,水的 PH 值为 7.2 呈弱碱性,比矿泉水还好!土楼里共有 22 口水井, 是土楼里水井最多的一座!【塔下村】 塔下村,海拨 700 米左右,被誉为“高山水乡”。塔下村既是福建著名的侨乡, 也是著名的“长寿村”。2003 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 年又被评为――中 国首批景观村落! 诗曰:“太极山涧卧,村桥十三座;森林当围墙,土楼作别墅;长寿颐天年,笑 语依溪落;开基五世纪,世外桃园坞。”这是厦门大学旅游美学教授卢善庆先生来塔 下考察时的情景诗作;集中反应了塔下村的地形、建造、环境、历史、和人文气息! 塔下村中间有一条小溪,把村子分成两岸,像太极图――村两头是圆形土楼,酷视太极 “鱼眼”,寓意人间沧桑,宇宙万物、阴阳变化之妙!溪流上有 13 座材质不同、风格各异 的桥梁,方便村民和游人。太极水乡,看出来了吗? 成的太极图案。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从明宣德元年(1406 年)开始,塔下村民在沿溪两岸因 地制宜建起了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土楼和单院式土木、砖石结构的吊角楼, 约有 42 幢;形成了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古村落景观。 (【荣汀桥】) 塔下村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大约有 1 万 多人。最早到海外谋生在清道光三年(1832 年)。民国时期,就有 300 多人飘洋过海, 开拓事业。他们在侨居国历尽艰辛,勤劳致富,不断创新。许多人成了当地社会贤达、 两座圆楼,中间一条小溪呈 S 型,形 殷商巨富以后,有的还曾积极资助孙中山革命事业,经常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发展和教 育等公益事业。如泰国福建侨领――张建禄先生、张洋先生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 赴泰访问期间都会接见和关心这些优秀海外华侨!我们现在走的这座荣汀桥以及看到 的荣汀碑,是塔下村民合资兴建的,纪念华侨张荣汀先生一生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 感人事迹。――所以,这里又叫“侨村”。 溪水中“长城”样的石块是干嘛用的呢?这叫步蹬。当地老百姓说:“人可走, 黄牛过得去,水牛过不去。”这种建筑手法,在乡村常用,增加了观赏效果! 【裕德楼――围裙楼】 “裕”本意为丰富、充足。 “裕德”说明道德高尚的一种追求。该楼有 200 多年的 历史,原本有 4 层,每层 32 开间,共有 128 间房。后被土匪火烧破坏。直到 1972 年, 旅居新加坡华侨张重庆先生回到家乡,看到被烧土楼墙体还在,就捐资 杉木部分修建 了前半楼。因当时需要住所的本家族人不多,所以只建了一半,并在后半楼墙头盖上护 墙瓦檐,防止雨水渗入,吸收了江南园林造墙手法。从远处的半山腰观看,就像妇人 飘逸的围裙,故而有名“围裙楼” 。楼高四层,每层 10 个房间,2 部楼梯。新建之造 型,在土楼王国――实属首创 【雪英桥(1981)――慈母桥】 位于塔下村中心地带。早年这个村里有一位名叫雪英的姑娘嫁到永定上杭,并生 有一子叫江庆昌。雪英自从嫁出去后都没回来过,她病危时将儿子叫到床前,留下遗 嘱,希望儿子能代替自己为家乡做点贡献。母亲病逝后,江庆昌带着家人移居香港。 后来塔下村发洪水将两边村民交通工具――独木桥给冲毁了, 相隔 30 米的两岸村民无 法来往,村民想集资建桥。江庆昌得知后回来捐资修建了这座桥,完成了他母亲的遗 愿,并用他母亲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桥。 (【民居群落】) 在雪英桥边上,要数这栋――福兴楼最古老了!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 年)。、 大家看,这里每一幢土楼都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为中心组织院落,以 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体现了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在塔下村,每一栋土楼,几乎都有楼名门匾和门联,留给“饱读诗书”、 “赋联挥毫”人的一方天地,成为特有文化景观。如楼名和门联有:勤和楼( “勤与 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裕德楼(“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 维忠维考是良规”)、睿源楼(“睿水遥山灵秀发祥教子诗书昌后世,源长流远澄清 维美居身质朴迪前先”)等;这些言简意赅、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体现了耕读为 本、忠孝仁义为根的传统文化思想,构成了张氏家族世世代代族训的核心,对后人起 着灌输、训诫、警策作用,形成土楼建筑独特的文化氛围。 【石龙旗杆】 登上台阶,大家看,映入眼帘高近 10 米、腾云驾雾、势欲腾飞的石柱叫――“石 龙旗杆”,共有 23 支。是全国村级家庙中“石龙旗杆”最多、最完好的一座。家庙后 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的地毯。草地连着一片原始森林 ――当地人叫 风水林。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可以调节空气中湿度、活化环境、看到水中游鱼 和庙在水中的倒影,还可以防火,成为灭火的水源;塔下人认为这是招财风水池―― 水代表财! 年长的村民介绍,古时为勉励塔下族人发奋读书,便在族规中规定,凡中举、中 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竖石龙旗杆,上镌刻姓名、官衔及立石龙旗 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整体体现静 穆、严肃、荣耀的感觉。这些石龙旗杆,是张氏家族重视文明教化及传统文化思想的 历史见证物,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奇观。 旗杆分为台座、夹杆石、杆身三部分;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是塔下 张氏族人向往文明教化、尊重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塔下先后出了 14 位举人、进士, 于是树起 14 支“石龙旗杆”。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装饰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 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受。在 23 支石龙旗杆中,另外 4 支是百岁人瑞的,其他 的是海归华侨(对家乡有贡献)的。 杆上镌刻着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以及立杆的年代、人 氏等。这里“石龙旗杆”有一根立在下一层,单独一根,为什么呢?原来在封建社会, 有的官是科举考试得来的,而三品一下官阶可以“捐”、或者“举孝廉”。每年皇帝 老爷都还有开――“恩科”。这根“石龙旗杆”的官是一半是用钱捐来,另一半就是 ――孝!本来要给这家人的哥哥,结果给了弟弟。当弟弟的比较孝顺,就把这根“石 龙旗杆”放在下一层,变成单独一根。 孝――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武汉大学一位教授在人大会上提案――中国人还 要确立“以孝治国”的方略呢!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对造福家乡的海外赤子、百岁 寿星也树杆纪念,体现了塔下村人尊老敬贤的良好风气。有人统计,近 20 年来,全村 有 6 位百岁老人,称为“长寿村”。 塔下是南靖县第一长寿村。这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犹如一片清净乐土,民 风淳朴,孝敬、供养老人蔚然成风。村里设有老人协会,经常组织老人开展吹拉弹唱、 下棋垂钓等活动。海外乡亲回来探亲也向全村老人发红包,并设立敬老基金和福利基 金,定期向 70 岁老人赠送长寿金。现全村 1600 个人口中,60 岁以上的就有 220 多人, 其中 80―89 岁的 30 多人,90 岁以上的 3 人。近 20 年中全村有 6 位百岁人瑞。1999 年去世的李香英寿达 108 岁。退休老教师张尧耕介绍说:环境优美、素食为主、热爱 劳动、子孙孝敬是塔下村老人普遍长寿的秘诀。村里群众吃的是大米、甘薯、芋头和 蔬菜,喝的是高山流下的泉水和土楼里的井水;劳动人家长期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 一身强健体格,他们不贪图非分,心绪保持安定,故而长寿。张尧耕虽 80 好几高龄, 但他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经常写些介绍当地风土民情的文章在报刊发表,生活 过得其乐融融。 【德远堂】 张氏家庙德远堂已有 400 多年历史,1996 年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设计精致、 古朴典雅的“二进建筑” ,也留下许多民间艺人的杰作,让人从中体味出神奇的文化魅力。 德远堂主堂前为前院和照壁。 木制大门彩绘门神。 其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 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 流传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 等花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形神兼备。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 别具风格。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 “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 祭祀不可不诚。 ”说明张氏祖宗要子孙勤读诗书,要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 德远堂主堂为二进悬山顶建筑, 两侧带厢房, 西南角入口处建门楼。 俗话说: “千 金门楼四两屋。”我们现在在门楼前,看到用嵌瓷手法,拼贴成“张氏宗祠”四个大 字。门牌上也是嵌瓷,为二龙戏珠。因为闽南多暴雨日晒,彩绘图案不易保留。台湾 许多庙宇宗祠也用了同样手法。进了门楼后,我们停一停,向后看,门楼后有四个字 “衍派西来”。 大家会问:塔下张氏从中原来的,应是“北”,怎么变为“西”呢?这要打开塔 下张氏族谱,一下子就清楚。先民从中原来,先到宁化石壁,再到长汀。长汀到南靖 , 当然是“西”了。 “衍派西来”,表明张氏家族迁陡来龙去脉,宗派分明。从历史来看,塔下先民 迁徙南靖时,南靖已设县,而永定当时还隶属龙岩县;塔下的文明――反映出土楼早 期先民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的交融。现在――塔下人,这两个民系通婚很普遍,小孩 也都会讲――客家话和闽南话!是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的蓝本! 德远堂左侧,悬挂着“祖德流芳”、“源远流长”、“载福凝瑞”等牌匾;德远 堂右侧,张挂着许多照片,记载着历史上许多对家乡做出卓越贡献的华侨事迹,如张 荣汀先生,张庆重先生,大家可以去看看。 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氏家族历史、贡献和期望的一副 78 字长联。 【上联为: 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确馕寤⒉┪锪罚豕谄咭队淌乔 河族派。 下联是: 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 献宗支。 上下联嵌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十 四个数字,含十四个典故,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 德远堂的对联解: 】 清朝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 “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 辅汉三杰功高四相赦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族派: 扬名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 兴十策忍书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之”上下联 78 个字嵌入“一至十百 千万亿”数列,含 14 个典故。 得姓由轩辕――由轩辕黄帝赐姓 1.大儒一人――张仲,大官(宰相) 2.铭垂二篇――张载,写有铭文两篇( 《东西铭》 北宋 ) 3.辅汉三杰――张良,同韩信、萧何三杰辅助刘邦建立汉朝 4.功高四相――张说,与其他三位副相平定“太平公主叛乱”为功臣之首 5.赦封五虎――张飞,同关羽、赵云(子龙) 、马超、黄忠,五将辅助刘备(关张赵马黄) 6.博物六史――张华,著有《博物志》六篇 7.貂冠七叶――张世安,连续七代封侯 8.位列八仙――张果老,八仙之一 9.鼎甲九成――张九成,考进士殿试第一名 10.平兴十策――张方平,为妻子写《戎书十策》 11.忍书百字――张公艺,九代同堂典范,唐高宗羡慕张公艺九代同堂并去他家坐坐,张公 艺在书房里写了上百个“忍”字才去见他(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不要炫耀自己) 。 12.金鉴千秋――张九龄,在唐玄宗五十大寿以《金鉴千秋录》为贺礼 13.青钱万选――张族,去考试,考官说: “张氏族人读书很厉害,文章好的就像铜钱一样, 万选万中 14.道灵亿尊――张道陵, (张天师)创立道教,对道教的贡献之大【红卫兵】 德远堂第二个门前两边麒麟身上分别雕有“红卫兵”,据说是德远堂的保护神。 文革期间,有 360 多座家庙被毁,而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德远堂,为什么? 因为文革 时期,共产党里有张氏的子孙,他们得知要毁家庙,就连夜跑回来通知村里。村里的 长辈想了 3 天 3 夜,最后决定在横梁上临时刻上两尊红卫兵,并用晒稻谷的谷哒遮住 牌位,并挂上毛主席的画像,叫来一群孩子和年青人在这里读“毛主席语录”,当红 卫兵来到这里时已是晚上 7-8 点了,灯光昏暗,他们看不清,听到有人读语录,以为 是学堂,看了一眼就走了,所以这座家庙得以保存下来。 【两只老虎】 主堂两边分别有两只大老虎, 一只是上山虎, 另一只是下山虎! 哪只上山, 哪只下山? 上山虎比较温和(没有王者霸气),下山虎比较凶猛。 下山虎是比喻华侨出洋打拼,只身 一人,意气勃勃的去,而上山虎是回乡并带者小虎崽认祖归宗, 看出来了吗? 德远堂 1992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村由来】 塔下村 2003 年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7 年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塔下没 有塔。明宣德元年(公元 1426 年),塔下村的开基始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 下山来到这儿,繁衍生息。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多年后,张氏子孙 为了纪念先人,把此地叫做“塔下” 【裕华太婆开基德远堂】 传说明代宣德元年(1426 年)平和小溪,有一户农家,家主姓张名叫小一郎,娶妻华一娘, 单生一子,取名光昭。夫妻俩原是和和睦睦地过着耕织生活。但是俗话说:“贫寒夫妻百事 哀”,孩子六、七岁时只为了油盐柴米开门七件事,夫妻间发生口角,华一娘生性要强,有 男子汉气概,一赌气,带着小儿离家出走。她翻山越岭来到书洋乡的马山,在半山腰的马头 背上搭个草寮,独自开荒种地,母子俩相依为命。 有一天,有一位上杭县出名的地理先生,看风水路过马头背,天色已晚,赶不到山下投 宿。华一娘知道这位过路客人是地理先生,就殷情地招待,留饭留宿。家里穷得只有青菜、 鸡蛋, 没有什么好酒菜可以拿出款待客人的, 好客的华一娘就把家里唯一生蛋的母鸡宰了请 客。这位地理先生见女主人这么盛情招待,就感动地说:“这里山高水冷、龙脉不正,不是 久留之地,应该从这里踏下一步,到山下去开基才是。”刚想详细告诉她怎样在山下开基, 只见华一娘端上一碗鸡肉放在地理先生面前,碗里只有鸡头,鸡爪、鸡翅膀,鸡肉和鸡内脏 都不见了,心里好笑,原来穷农妇是这么小气,用这点骨头待客,肉都留着自己吃。于是, 下半截的话就吞下肚里不说了。 农家穷日子,平日不见一点油腥,不是年节更别想吃一块肉,就是母鸡下的蛋,也攒到 圩日到市集上换点盐、油、日用品,也舍不得给自已儿子吃。今夜晚,小儿子看着先生吃鸡 肉,口水都馋流了,华一娘只撕半个鸡翅给小儿子解解馋。 当晚,请地理先生睡床上,华一娘带着小儿子在厨房里窝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先生动 身下山去,华一娘递给他一个饭包,给他路上当点心用。地理先生走到牛屎冻岭口,累了, 坐在大树下歇息,打开饭包一看,哎呀,里面饭少肉多,整只母鸡的嫩肉,加上鸡肝,鸡心、 鸡肫都在里面。 原来华大娘是真心待客, 自己亲生的小儿子, 只舍得撕下半只翅膀让他解谗, 自己昨晚错怪了她。良心责备自已,不行,得回头去,把话说明白来,教她如何得到风水宝 穴。 地理先生急勿匆地去而复回,他抱歉地说: “走时匆匆,忘了把要紧的话告诉大娘了。” 地理先生就详尽地向华一娘解说: 山下冷水坑村本是唐姓聚族而居的村庄, 但是村后的山坡 上,有一块风水宝地, 是只下山虎穴, 得到它,子孙会兴旺发达起来的,唐姓人还没有得去。 你下山去,要跟这块荒地的主人挂上干亲,征得地主人同意,然后再搬去住。记住,要先盖 牛棚,后盖草屋就对了。切记,切记。地理先生交代完了,才放心而去。华一娘感激不已, 牢记在心。 等到墟日,华一娘下山去踏看地理,打听到这块荒地是属于一户姓唐的老夫妻的,他们 膝下无儿无女,只守着几丘薄田,一间茅屋度残年。华一娘仔细考虑一番,心中有主意了。 有一天,正刮着风,下着雨,华一娘带着小儿子下山来,就在这家老夫妇门前小河沟里 捞虾。 大雨淋得母子俩浑身都湿透了, 她们还出力她捞着小虾仔。 老夫妇俩在茅屋里看见了, 同情这母子俩,唤她们进崖去歇歇,换身干衣裳,喝碗红糖姜汤,烤烤火。问起她的身世, 华一娘就如实告诉老人家,说她母子俩在马头背上开荒种地,刮风下雨不能下地,就到河沟 里捞点小鱼、小虾做小菜。 穷苦人心是相通的,华一娘面善人缘又好,好嘴讨得老人欢心,当晚就住在老人家里, 把捞来的鱼虾煮了,让老人尝尝腥。晚上华一娘给老人收拾屋子,又缝缝补补,忙了一宿。 小孩子听妈的交代,亲热地叫阿公,阿婆,博得老人欢心。这晚小茅屋里热闹起来,有了欢 声笑语了,这是老人寂寞贫困生活中从没享受过的天伦之乐。此后,每逢墟日,华一娘都带 小儿子来看望老人,带点吃食来,当晚住下,帮忙做点家务活。这样一来二往,老两口舍不 得离开华一娘母子俩了,要求她们搬到一块来住,彼此生活上好照顾。华一娘趁机要求说: “住在一起嫌挤,不如在屋后空地上盖一间草寮,还可以开荒种蔬菜,养鸡鸭和小猪豚。” 老人家一听大欢喜说:“那样真好,荒地是咱家的,索性你做我们干女儿吧,就给你种,让 你住了。”于是,华一娘就烧香点腊烛,恭恭敬敬地磕头认干爹,干妈;小儿子也乖乖地磕 头叫阿公,阿妈了。两姓变一家,两家合一起,无几无女的老两口变成有儿孙照顾的阿公, 阿妈,能够安享晚年了。 华一娘郑重其事地择吉日迁居下山, 七月半是客家人的大节日, 她就选择七月十四这天 迁下山来。所以现在塔下张氏子孙过中元节,仍提早一日,在七月十四,就是为了纪念迁居 的。 华一娘遵照地理先生的教导,先盖一间牛棚,当晚就跑来一只母牛,连夜产下一小崽, 小牛犊与时俱长,到天亮时,长大象生下好几天似的。上午,村里丢失母牛的户主来找牛, 见了这带崽的母牛,都不敢认,说我们的母牛还没生崽。从此,华一娘家种田就有牛耕地, 有牛奶食了。以后养鸭生双黄蛋,养鸡不患鸡瘟,日子越过越兴旺。儿子光昭成家后,子孙 满堂,果然应了地理先生的话了。 张家后代发达起来,唐氏子孙就衰了,不适宜住在冷水坑,纷纷迁走,张姓子孙为了纪 念开基祖华一娘和光昭从马头背踏下山来,客话“踏下”与“塔下”谐音,就把冷水坑改名 塔下村,其实村里并无“塔”,只是从马头背踏下一步而已。后来,华太婆的子孙还分支到 南欧,石桥,曲江去住了。 华太婆开基的旧址,后果建成张氏大宗祠,堂号称之为“德远堂。”请来的风水先生建 议东家说;“你们是要富,还是要贵。”张氏家长商议后说:“山里人不敢想读书当大官, 只巴望做生意赚大钱,多发财。” “那好”,地理先生就教导说: “在祠堂门前挖个半月池, 要想富,池塘就挖深一点。”于是张氏子孙就出力挖池塘,挖得深深的,财源才会茂盛。那 知挖过头了, 在深土层间竟然挖出一块光滑滑椭圆形的青石蛋来, 据说是下山虎的一只眼珠 子,现在这只虎目还保存在张氏子孙家中。不想这独眼虎仍旧十分厉害,保佑“德远堂”的 子孙,不仅在南靖,平和,以及在广东、四川、台湾都兴旺发达,甚至在东南亚,以及侨居 美国,加拿大的,经商都发财赚大钱,华侨中巨富很多都是“德远堂”衍派的。所以“德远 堂”宗祠中至今还供奉着“宗师仙神禄位”,永远纪念这位佚名的上杭县地理先生。 无独有偶, 在台湾台南县也有一座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张氏祖祠德远堂, 闽台两岸德远堂 不仅同名同宗,而且其建筑格式、布局、规模乃至牌楼横匾,柱上的对联等都一模一样。这 是张氏 19 世“张石板”,迁到台湾,逐渐发家后带儿子回来认祖归宗,派人测量了家庙尺 寸,在台湾建的。 德远堂前方插旗子的山称为人字峰,1/3 是由村民担土堆成的,历经三年。因为当时子 孙只出武官,没出过文官,所以想改造风水,便堆起了人字峰后,才出现文官。 【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 ,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 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2005 年底,由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 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 《寻找》 改编 的电影《云水谣》曾在此拍摄。为了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 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 10 余 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 ,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 镇。 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 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 13 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 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 1933 平方米,树丫长达 30 多米,树干 底端要 10 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 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 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 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目前保存完好就有 53 座。这些土楼姿态万千,除了有建在 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 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 云水谣古镇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 四世(明宣德年间)至十六世陆续开始向外迁移,到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 国,及台湾、香港等地谋生。现祖籍长教的台湾人就有 23 万之众,近年来每年都有 150 多名以上的台湾人不远千里,回古镇寻根谒祖。 云水谣古镇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电视导演、制 作人到此取景拍片。1997 年至今,已有《寻找远方的家园》《沧海百年》等 8 部电影、 电视剧、MTV 在这里拍摄取景。2008 年 5 月,云水谣古镇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闽 南(漳州)生态文化保护区长教古村落”展示点。目前,云水谣古镇正在申报第四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9 年 10 月,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 2008 年 11 月海峡两岸文博会期间,在厦门广电集团举办的
年度电视 剧项目启动仪式上,南靖县与厦门广电集团共同签订了《闽台影视基地》合作协议书, 双方表示将保护与利用好福建土楼和南靖县书洋镇长教地区、塔下村独特的传统闽台 民居建筑及山村景象,共同投资建立“闽台影视基地”,为弘扬海峡两岸闽台文化, 加强闽台影视剧的摄制与交流作出积极努力。 【和贵楼导游词】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方形叫和贵楼,它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奇楼”,2001 年被国 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目前正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大家站在和贵楼前,仰望这庞然大物,是不是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是多 么的渺小,而和贵楼则是那样的高大与雄伟。 是啊,这是一座 5 层的方楼,因建在山坡下,所以当地人称为“山脚楼”。它建 于 1732 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十年,楼高 21.5 米,建筑面积 6450 平方米。初建时为四 层。最盛时楼内住 300 多人,现居住 13 户,47 人。大家知道,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到汉代民居用夯土墙的更多,并在夯土 墙中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称为“纤木”。这种做法自汉长安城始,下到南北朝、 唐、宋,最晚到元代还在使用,到了北宋夯土技术又有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诚编修 的《营造法式》一书中系统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其中规定“筑墙之制, 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对比和贵楼,我们就可知道南靖先民对夯土技术发展的贡 献。 和贵楼外墙总高 13 米,底层墙 1.3 米,若按宋《营造法式》的规定建楼,则层墙 要做到 4.1――4.3 米。南靖土楼比宋时做法足足减薄了近 3 米,这在经济上、用地上 以及建筑空间上都有极有意义的进步。和贵楼的底墙厚与偻高之比达到 1:18,如此“薄”的夯土墙却能达到坚固抗震 的要求,说明南靖先民建造土楼从地基处理、夯土墙用料、墙身构造及夯筑方法诸方 面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说明南靖先民的夯土技术在清朝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算是和贵楼的第一大“奇”。 和贵楼的第二“奇”是它建在沼泽地上。也许有人不相信了,说沼泽地上怎么建 如此高大的土楼?那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梅林长教简氏第 13 世的简次屏,看到虎背岭山下的地形像个肚腰兜,就去 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告诉他这是块风水宝地,以后子孙会人兴旺、读书中 举、福禄寿全。简次屏一听,连考举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经过紧锣密鼓的 筹备后,便破土兴建土楼。这是一块方圆三千多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要建土楼谈何 容易!楼刚建一层就因负荷过重下沉例塌。因此,许多人都为简产次屏疯了,但他既 已下决心就痴心不改了,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木、枕木用于打桩,继续建造。楼夯 筑到 3 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到楼基稳固,才再建第 4 层。建造这座土楼历时 5 年 耗资 15000 两银子,用 20 厘米口径的杉木柱 220 根、65 厘米口径的梁材 780 根,竖 柱架梁全用人工,可谓有凡与艰辛。和贵楼外墙用卵石砌就 1 米多高的墙脚,除外墙由夯土墙承重外,楼内全部用木 构架承重。它宽 33.6 米,深 28.6 米,坐西朝东,设一个大门出入,楼进门为门厅, 每层 24 间房周边对称布置,围成一个内院。楼的四角分布四部楼梯,四层、五层的四 个角落都有有嘹望台,大门上有 3 个洞通往延第二层,供灌水灭用。 “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是当地一句谚语,简次屏深知其中的蕴意。 他在楼的门外用单层的厝包围成 11 米深的前院,方楼内又包了一座单层的学堂, 学堂前建成一围廊,形成中心天井,天井用卵石铺就。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 构,所映了土楼子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望。俗话说“风吹万年杉,水浸万年松”,意思是杉木放在通风处可万年不腐,松木 浸在水中万年不烂。南靖先民选用粗大的百年老松,一横一竖连排垫底,在木排上砌 墙基,大大加宽了基底面积,减轻了基础自重,与纯石基相比有更好的整体性,因而 能承受巨大的荷重并保持土楼均匀地沉将。这一奇观,不仅令初到和贵楼的游客“难 以想像”,而且让专家也感到惊讶。一位建筑学家专程考查后曾说过:“真叫人大开 眼界。古人大胆、科学的建筑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学堂天井中,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若用一根 长长的铁线,从天井的卵石缝中向地下穿插,随便就能插入三四米深,由此可以感受 到“地面是弹簧,土楼像艘船”。和贵楼的天井两边有两口井,水质截然不同,右边的井水清澈甘甜可以饮用,左 边的井水浑浊不清供洗涮,被人称为“阴阳井”,而今,不管人们怎样把左边的井水 抽干,它重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这两口水井的水位均超过地面,但又不溢出井 沿,成为一个未解之谜。这也成了和贵楼的第三“奇”。和贵楼历经 270 多年的风雨洗礼,尽管现在土楼后墙凹进 1.3 米,前墙凸出,前 墙左右凹进,石基变得高低不一致,而且四面土墙都出现裂缝,楼外围排水沟冒出泥 土浆,但它依然巍峨屹立,坚固无比。它就像一位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超然 的智慧之光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读书人出身的 简次屏,把方楼取名为“和贵楼”,集中表现了他的向往与追求。 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人以和为贵,楼的对联作了很好的诠释: “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 “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了他们家族 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 围,也说明了简次屏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其裔孙简逢泰在他的影响下,自幼聪明好学,12 岁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 的肩上来到考堂,主考官(山东人)看他还是个小毛孩,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 红鬃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鞋,便脱口回曰:“山东出了个黑脚 驴”。 主考官暗想:“好厉害!”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 读了 12 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小毛孩,问: “你今年几岁?”小逢泰回答: “12 岁。” 主考官问:“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7 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 哪里读了 12 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 6 年,夜读 6 年,如此不刚好 12 年!”主考 官一听,其言在理,便进一步考问,他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 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 不退,小逢泰回答:“有道是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好口才!”当场 授以秀才。 几年后,简逢泰进京赴考得;,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第 23 名进士,道光戊戌年科会试得中第 73 名,官至 “两广分巡道”。兵部尚书还送给他一块“进士”匾,现匾悬挂在和贵楼里。 传说有一次简逢泰参加府试时迟到了。主考官不让进,简逢泰随口吟出一句:“风柜 扇谷有在先河水淘沙重在后。”主考官但拱礼让他进了考场。 走进和贵楼内院,人们可以看到左边悬挂着一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 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一块是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树林委员长赠送、由简 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 简羡强是长教简氏的第 19 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 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此 后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迹,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 主席。简羡强发迹不忘国家、不忘家乡,20 世纪 30 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 学――崇文学校,还给国民政府捐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国家的文教事业,在而受到人 们的敬重。林森不仅赐给他一块牌匾,而且奖给他一枚国民政府勋章。这些牌匾虽然 有些陈旧,却给和贵楼增添许多“风光”。 历史上,和贵楼住的都有较有钱的人家,因此和贵楼常常成为劫抢、袭击的对象。 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 1864 年太平天国陷落后,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余部攻克漳州, 劫富济贫,和贵楼也未能幸免。楼内房子被烧了一大半,外墙有的墙体也严重烧裂, 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复原貌。另一次是 1939 年,南靖著名的民团头目张河山,带一帮人马要烧和贵楼。当他们 看到楼仙悬挂着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版匾,知道惹不得,便放弃烧楼的念头?? [笔架山]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笔架山”,大家看是不是有点像笔架?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 畚箕担土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历尽 3 年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可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 出。 【怀远楼导游词】 圆形的怀远楼是一座建筑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由简氏四兄弟修建 而成,为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 年),坐北朝南,占地 1384.7 平方 米,建于 1909 年,高 4 层 13.5 米。 怀远楼的名字有三重含义: 1. 怀念远方的亲人 2. 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远方 3. 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 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 3 米多高,墙体至今光滑无剥落。站在 楼外墙边把脸贴着墙向上看,能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象橄 榄状,据说此结构符合力学,可抗风,使楼更结实。怀远楼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除了它的神奇外,还有它内在 和外在的美。怀远楼被称为最精美的土楼,就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 体环境美。这座怀远楼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130平 方米,建 筑面积4520平方米,是闽西南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环圆土楼, 200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与南靖县的其他土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 产,据说建这座楼与建永定县振成楼是同一个师傅。振成楼建于1912年,落成于 1917年,建筑师傅是建完怀远楼后再被永定请去建振成楼的,因此,两座楼的建 筑风格大体一致。大家看,怀远楼的楼基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独特,夯筑 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那硕大的卵石或片石叠垒嵌砌,朴素自然,犹 如从山地岩石中自然生长而出一样。墙面不加粉饰,夯实的泥土直接暴露,一层层交 错版筑的痕迹依稀可辨。石头和黄土就地取材,没有比这更简单易得的建筑材料了。墙上大小不一、先后开凿的小窗洞像是怀远楼精灵的眼睛,远远望去构图自由, 闪烁跳跃,纯朴动人。高大的土墙上盖着巨大的黑瓦顶,瓦顶的出檐竟有二三米长, 既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又与高大的土楼有匀称的比例关系。外墙高处设有4个磐ǎ 磐ㄉ嫌卸喔錾浠骺冢ツ诰用窨稍诟磐ü劭绰ネ舛不蚬凵途爸拢粲觥叭 侵”,则可从射击口“攻敌”。黄土墙与黑瓦顶,磐ㄓ氪盎В雇庑渭蚪唷⑵邮滴藁幕吃堵ゴ排ㄓ舻哪 土芬芳和真正的乡土气息,感染着所的的探访者。作家何葆国在《土楼梦游》一书中 赞叹,粗犷的土楼“任凭风风雨雨,始终能宽容地容纳一切”,它以雄伟而朴实的形 象展现那“永恒的美好和永恒的纯洁”。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大家站在门前,可看到大门上“怀远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怀远”有三层 意思,一是胸怀远大理想,二是怀念远方的亲人,三是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 远方。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怀以德敦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 育人文。”既点出了怀远楼面山带水的地理环境,又道出怀远楼的简氏家族的道德观。 从这副对联中可以看出怀远楼人家重视以德育人,要求子孙要有远大理想,读好书, 讲文明。 接着看大门两侧装饰的四个字,左边是“全禄”,右边是“福寿”。读时要左右 穿插着读“福禄寿全”。这样的安排是简氏族人告谏子孙,“福禄寿全”是相对而言 的,只有努力才能获得,而不是顺理成章的。怀远楼高4层13.5米,直径42米,单层34开间,共 136 个房间。4部楼 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而各层均为敞回廊。走进大门,看到一口舂米用的石碓 子。过去土楼人家要把谷子变成米,都用这种石碓,如今,碾米已用机器,但怀远楼 主人仍保留着它,使它成为粮食加工史的见证,大家不妨上去试试。 走进大门,雕梁画栋便映入眼帘,通往“楼心”的过道两侧,窗户都是由做工极 其考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镶嵌而成。据说,这些琉璃砖是当年简氏族人从 南洋带回的呢。往前走,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通廊两侧门上,有“宝田”、“玉树”四个字。“宝 田”,意思是田地是最宝贵的,告诫人们要爱惜和保护田地;“玉树”,是说自然环 境的美好,要人们保护树木,保持生态平衡。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有珍惜土地、保护 生态环境的意识了。怀远楼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排水系统是众多土楼中设计最讲究的。 从楼中到大门共设计了3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 在水缸里,以便清理。这座楼近百年来没发生过污水淤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聪明的祖先在下水道中放养了几只乌龟,乌龟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清除水沟的淤泥 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畅通。二是它的防卫设施周到齐全。怀远楼的二层用竹筒做 3个灌水道直通大门。如果土楼人家遇到外来侵犯,用火烧门时,就可以从这里向下 灌水,把门板淋湿,将火淋灭,达到防火目的。三是门板上钉有铁皮,大门一关,枪 弹打不进。至今大门上还留有3个弹孔痕迹。大门上有一副门圈,门圈下凸出一铁块。 门圈既当拉手用,又可敲击铁块,发出响声,作为报警。怀远楼的精美是它的楼中楼“斯是室”。这是“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建 筑,占地 190 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下厅叫“诗礼庭”,以前是办私塾 讲学的地方,土楼人家的孩子就在这里读书。厅门上的对联写着“诗书教子诏谋远, 礼让传家衍庆长。”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教育子孙要有远大理想,信守传家之道。 诗礼庭进去也是土楼人家办红白事的地方,每逢喜庆日子,上厅就摆一个戏台,请本 地最好的木偶戏班在此演出,而观众则在下厅扇形的宽敞走廊里看戏,其乐融融。 走进“诗礼庭”,大家看到“助我义师”的牌匾,这是1926年,国民革命军 总指挥何应钦赠送的。当时南靖农民军长教民团3个营,在张文旦、庄范卿、简昌时 的带领下,为支援北伐军攻打漳州立汗马功劳,何应钦就发给每位士兵白银二元、毛 巾一条、镰刀一把,并赠送这个牌匾,以作纪念。据说,何应钦一生亲笔题写的牌匾 只有3个,现在只剩这么一个。来到“斯是室”上厅,只见屋檐下飞龙走兽雕刻,惟妙惟肖,各种彩绘栩栩如生。 “斯是室”两边是木窗,雕刻着九只形态各异的龙;那屋架斗拱上还别出心裁地装饰 着木刻书卷式饰物,镌篆书镏金对联,“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琴书千古意, 花木四时春。”据说两个师傅中,一个雕得比较粗疏,一个雕得比较精细。在上厅, 又有对联“书为天下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 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唐 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借用于此,恰到好处。 大家看“斯是室”的对联,右边是“斯堂讵为游观祈计敦书并耳聪目明;左边是 “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意思是大家不要嫌这个“斯是室”简陋、隘小, 只要用高尚的品德教育子孙后代。“斯是室”两边的厢房,以前是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这两边的门窗上分别写上 一副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意思是读书是天下英雄成就事业 的途径,为善是人间富贵的根源。“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与孝”,这副对联 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谋略莫过于读书与耕作, 世间上所有的善事都来自忠诚和孝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怀远楼内外形象给大家的感知是:一个大尺度一个小尺度, 一个泥土高墙一个杉木回廊,一个威严一个亲切,这强烈而鲜明的对比给人的震撼是 不言而喻的。“一跨过门楼,立即进入屋顶圈成的天空之下,我们的视线禁不住随屋 脊线而盘旋,刹那间,仿佛置身于古罗马剧场,在这巨大的圆形世界里,有一份不由 自主的眩晕之感。”台湾汉声杂志社《福建土楼》出版序中的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 对怀远楼内部圆形空间完整性、连续性、统一性的体验。从日本应邀来厦门大学讲学 的王松兴教授考察怀远楼后,感慨地说: “怀远楼内还保存这么一间古香古色的私塾, 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它反映了土楼先民非常崇尚文化礼教。”怀远楼与环境有机的结合,人工融合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予人 美景天成的感觉。当年,旅居缅甸的华侨简新喜为建怀远楼,共花 10000 两银子建外 楼,而建楼中楼“斯是室”花的银两比建外楼还要多,因为要雕刻这么多精美的饰物 着实不容易。连室内外的窗花,都要从缅甸千里迢迢运回来,而且“斯是室”屋顶上, 那一株株开着小红花的报时草,也是从缅甸引进的。每天中午 11 时左右,报时草就开 花,并吐出芳香;到了傍晚 5 时左右,报时草绽开的花朵又闭了起来。过去,楼里人 家没有时钟,村妇们看到报时草花开花闭,便知道淘米煮饭的时间到了。 怀远楼同远处的群山相呼应,四周葱翠的绿色,映出黄黄的土墙,道不尽田园诗 情与山村画意。它选址科学,布局巧妙,建造精美,近百年来曾遭遇几次天灾、人祸 的考验。最有名的是 1981 年 9 月 22 日南靖县特大洪水,县城全部被淹没,全县损失 惨重,长教也一片汪洋,大水几天不退,许多楼房倒塌,而怀远楼却丝毫未损。当时, 村民躲在怀远楼,爬上磐ǖ却樗巳吹那樾稳越腥思且溆绦隆因为怀远楼个外观粗犷,内部精巧,与整体环境和谐,所以海内外人们都对它赞 叹不已。中央、省、市电视台都到这里拍过片子,《土楼一家人》、《村官》等纪录 片就是在怀远楼拍摄的。2002 年 6 月 4 日,台湾著名作家简(女贞)专程来到简姓祖 居地怀远楼寻根。记者问她到怀远楼的感受,她说:“土楼体现了鲜明的祖先们的一 个智慧。看到祖先把房子这样的盖,去跟四周的山野合一,跟天地合一,其实整个说 明的就是一个凝聚与和谐,这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讲,就是那个凝聚的力量,不只是 家庭凝聚的力量,也跟大自然,跟天地凝合、凝聚在一起,和谐、和平共处??”大 家参观了怀远楼,感觉是什么呢? 【河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是土楼景区环线的中间一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河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 58 公里。住有 200 多户人家,1000 多人,均为张氏 族人,务农为主。河坑土楼群与其他土楼群比较,有三大特点: 一是土楼密度最大。也就是单位面积的地面上,建的土楼最多。一个自然村 有 13 幢方形、圆形的土楼。由于密度大,楼与楼之间距离近,朝向不甚一致,往 往“门当户对”,遇到雨天串门,急走几步就到了另一幢。所以有人称之为“不 用带雨具的村落”。 二是土楼老、中、青相结合,就像当下组织部门配置领导班子一样,但它是 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在河坑,最早的土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53 年), 最迟的土楼建于 1972 年,前后跨度 400 年。 三是方楼、圆楼杂处,大小不一,依山傍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真正要 叫一位规划设计师,依据地形地貌等高线图,画都画不出来。日本建筑出版社 、 建筑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住宅建设》画刊 1987 年第三期,就用河坑土楼群全 景作封面,内容更是图文并茂,赞美不绝!1987 年 7 月,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 授说,这里的土楼与青山绿山自然环境如此协调,不愧为“世外桃源”! (下车,攀登,上观景台)河坑有座狮子山,山上建有观景台!大家上去看看。 在山前,两条溪流在左边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风水结晶“丁”字水。沿着 “丁”字的溪流的两岸,分布着 6 幢方形大土楼、3 幢圆土楼。狮子山后,一片开 阔地与山前连成一块,座落着 4 幢大方土楼和 4 幢大圆形土楼。在不足半公里的 狭长地带,青竹绿树的掩映下,10 多幢土楼犹如庄严的城堡和温馨的家园,仿佛 听到慈母的召唤、妻儿的叮咛,使远方游子感受到乡音亲情,回归依恋,久不忘 怀。 (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踩对、站稳。现在是半山 腰,大家稍停一下,看村里的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春贵楼、裕昌楼等 7 幢 圆楼,好像北斗星从天下嵌入人间。这是偶然的巧合,也是土楼人家尚未解密的 建筑文化和居住哲学的密码! (进村)我们走进河坑村,13 幢土楼,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一边 走一边说。 【朝水楼】 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水主财。“朝水”既是地理位置,又是居 家良好愿望。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 ( 年)。坐北朝南,占地 840 平方米,高三层,11.3 米,面宽 30 米, 进深 28 米,内通廊式,每层 20 间,共 60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内院中央 有 1 口水井。该楼底墙厚 1.66 米,无石砌地基,底墙外用鹅卵石镶嵌 1 米多高。 初建时高 4 层,1923 年被火烧毁,重修时改为 3 层。那斑驳粗糙的墙面,像是久 经风霜的面孔,给人以一种历史沧桑感。 【阳照楼】 “阳照”不仅是土楼民居生活和活动的需求,而且带有“阳光普照”的吉祥 意。方形土楼,位于朝水楼西侧,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至天启三年( 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 1326 平方米。高 3 层,12 米,面宽 39 米,进深 34 米,内通廊式,每层 26 间,共 78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墙厚 1.8 米。大门 两旁嵌有藏头楹联: 阳春有脚踏遍神州德泽, 照日无私光耀宇宙辉煌。 【永贵楼】 “永贵”为吉祥语,为“永远富贵”的简约。方形土楼,位于朝水楼北侧, 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 年)。坐南朝北,占地 1599 平方米。高 3 层,10.29 米, 面宽 41 米,进深 39 米,内通廊式,每层 32 间,共 96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 门。墙厚 0.7 米,楼大门上方镶嵌一方楼名石刻,并有明确纪年。楼中建有“三间 一堂式”祖堂,砖木结构,装饰精美。内院右侧有 1 口水井。 【裕昌楼】 “裕”本意为丰富、充足。《诗经? 小雅? 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裕昌”为“充足昌盛”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朝水楼西北侧,建于民国三十二 年至三十六年( 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 1808.6 平方米。高 3 层, 11.1 米,直径 48 米,每层 36 间,共 108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墙厚 1.2 米。内院右侧有 1 口水井。 【永盛楼】 “永盛”为吉祥语,为“永远旺盛”简约。方形土楼,位于绳庆楼西侧,建 于明崇祯二年至清康熙十九年( 年)。坐南朝北,占地 960 平方米。 高 4 层,14.4 米,面宽 32 米,进深 30 米,内通廊式,每层 30 间,共 120 间, 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墙厚 1.4 米。内院有 1 口水井。一幢土楼建造、居住、使 用,乃至发挥其功能是与家庭兴衰有极大关系。永盛楼建楼是两个房派。一支凭 着财丁两旺,财大气粗,时常以势压人。另一支人少势孤,只好忍气吞声。后者 听信风水先生的话,只要底层东、西两间居住,比较谦卑。没有想到,没过一二 代人,这一支人少势孤族人旺了起来,而住在其他间族人不是闹事,就是生病, 逐渐搬走了,只留下他这一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幢土楼建在一座人形山 下,东西两间就像人手卡住其命脉,住进去,就占了地利,贻福子孙。其实这也 告诫人们不能仗势欺人,同在一个村里,应该和睦相处,才能兴盛繁昌。 【绳庆楼】 “绳”可作“誉”解。“绳庆”即“庆祝获得荣誉”。方形土楼,位于土楼 群的最南端,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 年)。坐东朝西,占 地 2016 平方米,高 3 层,12 米,面宽 26.1 米,进深 24.5 米,内通廊式,每层 24 间,共 72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墙厚 1 米。天井后面连接后厅建有上下 厅式砖木结构的祖堂,祖堂上悬挂着清制“德式乡闾”牌匾。“式”与“模范” 意同,可作“乡间邻闾的道德模范”解。上下厅两边用青砖各建一间小浴室,堂 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壁有梅、兰等花草图案彩绘。在楼的正前方坎下,建 有高低错落的二层护厝,25 间,设 3 部楼梯,3 个大门。 【永荣楼】 “永荣”为吉祥语,为“永远荣耀”的简约。方形土楼,位于绳庆楼西侧, 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 年)。坐南朝北,楼门开在正面墙 的右侧,占地 621 平方米。高 3 层,11.5 米,面宽 23 米,进深 27 米,内通廊式, 单层 18 间,共 54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墙厚 0.8 米。内院中有 1 口水井, 井内水位超过内院地面,水源丰沛。 【南薰楼】 “南”为方位,“薰”本意为香草,转意为“温和貌”。《庄子? 天下》:“薰 然慈仁,谓之君子”。“南薰”则为“南方之君子温和貌”。位于绳庆楼西侧, 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三十年( 年)。坐北朝南,占地 870 平方米。 高 3 层,12.6 米,面宽 29 米,进深 30 米,内通廊式,每层 21 间,共 63 间,设 4 部楼梯,1 个大门。建楼时楼门坐东向南,厅堂设在大门直对面的厅楼底层;因 风水原因,约在 100 年前,由张氏十八世祖把楼门改在朝南,成为南靖县境内惟 一厅堂在楼右侧的土楼。这幢土楼为什么会形成五角形呢?有一个说法。据说, 当时建楼的那块地,有一小块地是隔壁的,征地征不到,最后只能左侧削了一角, 成了一座五角形的土楼。 此外,在这些土楼的周边还有
年建造的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 永庆楼、裕兴楼等土楼,交相辉映。 (从 13 幢土楼参观走出,边走边说) 大家刚才看到这么多土楼会集中在河坑,为什么呢?这要从河坑村开基祖张 仕良选址说起。大约 400 多年前,张仕良时常在河坑放羊,发现这里青山滴翠, 绿水环抱,土地平坦而肥沃,就从石桥村搬迁居住,过着垦荒造田的生活,有了 一定物质积累和家族繁衍的需要。 其子孙张元益(河坑四世祖)于明嘉庆年间始建朝水楼,开了先河。其后, 河坑六世祖张崇政相继建了永盛楼、永荣楼;河坑十一世祖张仕优建了绳庆楼; 河坑十四世祖张仁吾、张仁尹分别建了永贵楼、阳照楼;河坑十七世祖张钟荫建 了南薰楼;永荣楼木构架被土匪烧坏,河坑二十世张其责、张其贤于 1954 年重修。 至此,形成了由 7 座土楼为主体的村落,是世世代代的张氏家族勤俭治家, 耕读为本,艰苦创业,香火不绝的结果。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 一,可谓发展到那里、生存在那里、札根在那里。而且生存、札根的民居、村落 与自然环境那么协调,能不能说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呢?这是河坑村土楼群 对我们最好的教育和最深远的启示。
南靖土楼讲解词―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庆皇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