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增武有多少叫这个女的叫什么名字名字的

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纪实文学■ 毛泽东在南宁【原创】
&毛泽东在南宁
柳钢、柳化、西津水电站,因你而诞生。
南宁,因你而成为广西省会。
南宁、邕江、《广西日报》、明园,因你而明亮!
你是阳光,你是力量。
你的关怀,一片辉煌!
南疆各族人民欢欣鼓舞。
省长韦国清
1955年2月,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位人民代表选举时任公安部队副司令员的韦国清为广西省省长。
1955年9月,韦国清来到了广西南宁。离开北京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分别和韦国清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给予鼓励和嘱咐。
韦国清到南宁后,省委办公厅安排他到明园饭店暂且住下。因为他的夫人许其倩和孩子没有随同南来,住在机关生活不方便,还是先住明园饭店好一些。韦国清说:“我不是客人,是回来工作的,不要占用饭店的房间了。”省委办公厅只得听从他的意见,安排他住在同省委机关相邻的小院里。
韦国清一到任,便向省委提出,将他的工资改为地方工资。按照工资标准,省长的工资要比上将的工资少得多,但他坚持说,既已到地方工作,应领地方工资。
韦国清是壮族的杰出人物,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战功和政绩上贡献之大,于壮族历史中实属罕见。他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是壮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韦国清&#年9月2日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东院区太平乡弄英村,他的父亲最初担任区农民协会会长,后参加农民自卫军惨遭反动当局杀害,家庭也被摧残。于是,年仅15岁的韦国清,参加了由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韦国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进人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连长。1932年,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学习,后任连长、军事教员。1934年初,韦国清入红军大学指挥科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韦国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初,当时担任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的韦国清与团长陈赓,带领特科营工兵连,星夜急行军30公里,赶到边界河渡口,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地把浮桥架到乌江对岸,为红军一方面军迅速跨越乌江、直下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5月,率部参加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奔袭通安州的战斗,为掩护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实施党中央、毛泽东北上抗日战略方针作出了贡献。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韦国清任红军大学特科团代理团长。
到达陕北后&#年任教导师特科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先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1940年到山东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政委。
1942年,韦国清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旅长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淮北区第一地委书记。率部转战于淮北津浦路东地区,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年12月,他指挥九旅二十六团全体指战员,在江苏泗洪县朱家岗地区,沉着应战,英勇阻击,先后打退日伪军10次冲锋,终于将敌击溃,取得了粉碎日伪军对淮北地区30余天“大扫荡”的胜利。
1943年春,当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突袭我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时,韦国清率九旅主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主攻据守山子头的韩部,歼灭其总部并生俘韩德勤,为坚持苏北抗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944年9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后,韦国清就任第四师副师长,受命继续指挥西进战役,横扫日伪军和乘隙夹击我军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恢复和巩固了东起津浦路、西至商亳公路、北自陇海路、南迄涡河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韦国清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津浦路阻击战。1946年,周恩来到徐州视察,时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中共方面首席代表的韦国清,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同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蓄意挑起事端的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同年,韦国清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连续指挥部队参加了朝阳集、宿北、鲁南等战役。
1947年2月,韦国清奉命率二纵队越过陇海铁路,发起白塔埠战役,他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歼灭国民党第四十二集团军和第二、第四师,活捉其司令郝鹏举。随后立即回师投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中,率二纵队与第七纵队在青驼寺担任阻击国民党第四十八、第八十三师的任务,他以与阵地共存亡的英勇气概,指挥部队苦战3昼夜,击退敌人多次猖狂进攻,保证了主攻部队胜利歼敌。
1948年,韦国清调任苏北兵团司令员,率部南下担负苏北战场的作战任务,先后发起益林、盐南等战役。后在陇海路东段发动攻势,牵制国民党军5个军的兵力,有力地策应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中,在率部胜利完成牵制任务,保障主攻部队先后歼灭了黄伯韬、黄维兵团后,立即率部适时切断了杜聿明集团的西逃退路,并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
1949年2月,韦国清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委,参加渡江、上海战役后,与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部进军福建。这期间,他先后担任苏州市、福州市军管会主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市长、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1950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到苏联访问时,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也去了,胡志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商谈了越南革命的有关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结束访苏回国,胡志明同行,他除了要求中国给予军事物资援助之外,还要求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赴越。1950年4月初,刘少奇副主席对韦国清说,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和他研究过,答应胡志明的要求,派出军事顾问团到越南,你韦国清当团长。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部分团级以上顾问团成员时说,共产党人哪里需要哪里去,艰苦的地方也能去,这一点,你们要向韦国清同志学习。
日,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进入越南,受到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的欢迎,并很快和胡志明及先去的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和中共代表一代名将陈赓会面。在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他参与组织边界战役,粉碎了法军从高平至谅山一线的全部防御体系,扭转了北部战场的战局。此后,韦国清率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组织了中游、东北、宁平、西北、卜寮等一系列战役&#年,韦国清不顾病痛,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在参加对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奠边府战役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韦国清被任命为广西省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1958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建立)主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62年被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年兼任广西军区第一政委&#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3年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1976年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韦国清曾遭受林彪、江青一伙陷害,他在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保护后,于艰难的处境中,以各种方式抵制了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阴谋活动。
从1977年起,韦国清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从1982年秋起,他专心致力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工作。
韦国清是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上将韦国清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韦国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韦国清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关心下级,没有架子。1963年的某天,广西日报记者赵黄岗去西园为韦国清上将、张云逸大将拍照片,拍毕照片已是上午11时了,韦国清招呼赵黄岗上车,先将赵黄岗送到广西日报社,而且一定要送到院内赵黄岗的家门口,随后再回韦国清的住地,这使他至今难忘。
毛泽东在明园红楼
20世纪40年代,南宁东部有一低山,名杨梅岭,每年七月,南方第一季水稻成熟期间杨梅也熟了,满山翠绿中,一片红艳。
国民党军官颜增武在山上建有一幢”鹗髟啊=夥藕螅谘蠲妨肷辖髟胺沟辏日落成。这饭店是中南军政管理委员会交际处服务组所在地,有服务员14人,床位不到100张。
明园饭店所在地是一个很大的园林,有山有水,古树名木林立。分别冠以一号楼至八号楼的8幢小楼坐落于相思树丛及古树名木中,十分隐蔽,从飞机上鸟瞰,只看到一片树林。
明园饭店位于南宁市民主路、新民路的交叉处,站在植有凤凰树的民主路人行道上看去,明园饭店被高高的木槿树和密密的荆棘组成的天然围墙挡住。根本看不到里面的建筑物和任何动静,显得十分神秘。
那时,明园饭店主要任务是接待外国元首和中央首长,除此之外,一些做保密工作或军界的人士有公事到南宁时也可住在里边,他们是“飞来飞去”坐飞机的人物。明园饭店警卫森严,一般人不要说在里边住,就是连进去都难。
日深夜,广西省省长、广西省委副书记韦国清在百色接到毛泽东即将到广西的电话后,第二天立即赶回南宁,和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省委领导研究接待工作。
电话是由覃应机(广西省副省长、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亲自打给韦国清的。覃应机和韦国清是东兰同乡,两人早年都参加了东兰的农民运动和百色起义,都到了江西中央苏区和参加了长征,但直到1938年他俩才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见面相识。他俩过去接触毛泽东较多,覃应机在部队长期从事侦察和保卫工作,在遵义会议中参加过党中央的保卫工作,在陕北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直接布置任务。
当时,明园饭店工作人员已发展到了30多人,他们被告之,要担任一项十分光荣的接待首长的任务,员工们打扫卫生,清理环境,建围墙。当时的南宁没有暖气设备,夏天用冰块驱热,冬季燃炭火取暖,因此,从上海购回锅炉,安装供暖设备,又设置供应热水的装置。
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挑选出来承担此项接待任务的人员全部集中在一号楼住宿,吃饭也集中在小饭堂,不能回家。
广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布置,组成警卫工作指挥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负责人钟枫(省公安厅长)、仇凌云(省公安厅副厅长)、梁正(南宁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等同志进驻明园饭店,同警卫人员一起,日夜值班。
日,毛泽东主席从杭州乘坐标号为B4208的专机飞往南宁。
那时的南宁机场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机场,坐落在如今的大板一、二、三区一带,只有一条简陋的沙土跑道,飞机起落时扬起一阵烟雾。
有一年捷克斯洛伐克总理到南宁来访问,飞机降落在这个机场时,飞机轮子陷入沙土中,压坏了跑道。
日下午4时30分,气温20摄氏度,毛泽东的座机降落在南宁机场,当日天气预报是晴转多云,但毛泽东座机到达南宁时却阳光灿烂。毛泽东外出各地,不准省委领导人到机场接送。他这次到南宁,没有欢迎队伍,没有广西省党政要人,没有献花的姑娘,显得静悄悄的。毛泽东走下飞机后,省公安厅厅长钟枫、副厅长仇凌云、南宁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梁正上前迎接,他们是这次保卫工作的负责人。
4辆小轿车载着毛泽东及随行人员等沿七星路、新民路驶入明园饭店,在毛泽东下榻的5号楼前停下。毛泽东下车后,和等候在5号楼前的广西省委领导刘建勋、韦国清、伍晋南(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贺希明(广西省副省长、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覃应机等一一握手。
毛泽东到南宁来是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南宁会议)的&#日前后,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人以及柯庆施、李井泉、陶铸、王任重、周小舟、杨尚奎等9省2市书记到达南宁。分住明园饭店二、三、四号楼和明园饭店对面的国际旅行社。
明园饭店8幢小楼中,5号楼用红砖砌成,亦称红楼。因房间空间高,从外表看是二层楼,而且二层楼有窗户,但实际上是一座平房。
5号楼边有两棵百年老榕树,冠盖蓊郁如云,斑鸠、画眉、山椒等10多种鸟类在园中栖息,每到清晨,红日东升,鸟鸣婉转,构成十分动人的天籁。
5号楼边有两株十分珍贵的、有着几十年树龄的油梨树,后来,凡来明园的中外领导人都要站在油梨树下留影。除油梨外,还有玉兰树、桂树、地毯草。
毛泽东的住地是同5号楼连于一体的平房,房内铺有织着竹叶图案的红地毯,毛泽东的住房一半作卧室,一半作工作室,中间无隔墙。室内放有藤椅、办公桌、床头柜、宽大的木板床,陈设朴实简单,走廊一侧通工作人员住的附室及小餐厅。
会议室连着红楼,也是一座平房,因为装满了日光灯,明园饭店的工作人员爱称其为日光室。5号楼南侧是民主路,那时汽车虽不多,但那些大货车行驶时的噪声大,会影响毛泽东的工作和休息,对警卫工作也有不便处,因此对民主路、新民路上的车辆进行了分流。
在五号楼的会议室里,毛泽东谈笑风生。他逐一问了在座几位领导的情况后说,你们这里有个韦拔群,是位好同志,他对广西很熟悉,我对广西的了解有不少是从他那里知道的。他还对韦国清、覃应机说,你们都是先打出去后打回来,先解放别人后解放自己嘛!接着,他谈到了此次到广西的意图:准备11号在这里开个中央工作会议。韦国清问:“主席,您到了南宁,看怎么安排好?”毛泽东很风趣地说:“我到这里就是你们的公民,一切由你们安排!”
接待如此多的中央和地方领导,这在广西还是第一次,省委的领导同志都全部出动了。
但毛泽东有令,不准宴请到会人员。韦国清向毛泽东说:“主席,您和中央以及9省2市的领导同志难得集中到南宁开会,我们广西再穷,请大家吃餐饭也是应该的嘛!”
毛泽东最后让步了:“那就尊重主人的意见,但只一次,要简单些。”
广西产蛇,蛇羹是南方著名的佳肴,但有些人一听说蛇就反胃。韦国清有意试探了毛泽东:“主席,您敢吃蛇羹吗?”毛泽东说:“用蛇做的羹,好呀!每人上一盅,让大家尝尝嘛!”
在宴会上,为了这个每人一盅的蛇羹,毛泽东专门讲了话:“岭南人有吃蛇羹的习惯,韦国清是岭南人,你们非尝不可,否则就是瞧不起岭南人!”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的地区,毛泽东说的岭南人,也就是两广人。
毛泽东工作室的墙壁上,挂有放大了的他所手书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中之第一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他习惯于在晚间工作至天明,因此他房间的灯彻夜不熄。
毛泽东的炊事员为他做饭炒菜,明园饭店小厨房一位姓黄的厨师(上海人)做些辅助工作。毛泽东的饮食很简单,一小罐瓦煲饭、烤红薯、辣椒、红烧肉、蔬菜等,他喜欢吃些用小鱼小虾做成的炒辣子的菜。小鱼小虾从市场上买,但明园自身的几口水塘里多的是小鱼小虾,野生鱼也有10多种。据现年83岁的一位老人回忆,当年他和同事们在明园饭店内通往水塘的水沟中洗手时,都能触碰到小鱼小虾。若用簸箕在塘里捞,也能捞到一堆。
毛泽东平易近人,有次晚会,明园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他们站在礼堂门口迎接。毛泽东走近时,大家鼓掌,毛泽东说:“不要欢迎,这是晚会,欢迎什么?”他同大家握手,进礼堂之后,见有些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就说:“同志们大家都进来,不要拘束。”一位当年的明园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的手很厚、很大,握着他的手感觉非常温暖!”
周恩来总理和蔼可亲,有时在院中散步,遇上了明园工作人员便微笑着打招呼。有的想回避,总理就在远远的地方打招呼,想躲也躲不掉。
“南宁会议”期间,刘建勋、韦国清、覃应机专门向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作了一次汇报。韦国清说,广西工业很落后,至今还是手无寸钢,希望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给广西安排一些项目。毛泽东当即插话:“富春(李富春,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同志,你听见了嘛!广西比较困难,要帮助他们搞点建设!”
毛泽东对广西工业的落后深有感触。他风趣地说南宁只有两条半烟囱,一条是电厂,一条是砖瓦厂,半条是明园饭店的锅炉。他和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这不能怪广西,因为前几年广西邻近的越南一直在打仗,国家在广西上的项目极少,现在越南抗法战争已经结束,理应在“二五”计划中帮助广西多搞点建设。有一天,韦国清到红楼向毛泽东请示工作,韦国清说:“我们广西工业基础太薄弱了,打算在这个五年计划内,搞三大建设项目:西津水电站、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毛泽东说:“电力、钢铁、化肥,这些都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要抓紧上马。”毛泽东不但口头同意广西省委提出的建设柳州钢铁厂、西津水电站、柳州化肥厂三个重点项目,而且交代李富春副总理具体帮助广西规划和安排有关建设项目。他对省委领导说:“广西工业发展慢,要加快!”后来,韦国清组织并亲率有关人员到北京、上海、鞍钢等地实地考察,引进技术和人才。西津水电站施工以后,需要大量的钢材和水泥,而当时国家有关部门按计划分配给广西全年的钢材和水泥指标也远没有达到建设西津水电站的需求量。为此,韦国清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发电报求援,周恩来总理即在电文上批示:“必须如数解决西津所需钢铁水泥。”从而使西津水电站继续施工。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其他中央领导的帮助下&#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给广西安排了一批包括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化工、机械、精密仪表、水泥、制糖、水利等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比“一五”时期增加了2.2倍。毛主席亲自审批的柳州钢铁厂便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西津水电站、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这三大项目建设成功了,为后来广西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在杭州时,曾观看过双轮双铧犁的使用情况,“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在听取了刘建勋、韦国清、覃应机等同志关于广西工作的汇报后。询问了广西推广双轮双铧犁的情况,覃应机回答:“广西山地多,农民反映这种犁重,牛拉不动,还没有普遍推广。”毛泽东指示说,广西原来经济基础差,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胜利完成,今后要继续办好农业,工业也要争取后来居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斗争和巩固祖国南疆边防的战略需要考虑&#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时,确定南宁为省会,这是毛泽东主席比较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的。1951年初,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赴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来宾至南宁的200多公里铁路不通(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发起广西战役&#日大军进入桂林&#日解放南宁&#日占领今友谊关的镇南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因此,修复铁路工作一时不能兼顾进行)。每次到北京或广州开会回南宁,都要在柳州转乘汽车,途中还要部队护送才行。柳州在广西的中心,还是把省会搬到柳州来吧。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站起来对张云逸说:“广西的土匪确实很厉害哟(注3)!但是铁路不通可以修嘛!”毛泽东又转身对参加听汇报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说:,“罗长子,你们立即划出三条航线:北京、广州、昆明至南宁的飞机航线尽快通航。这样,我们的云逸同志今后回南宁就用不着部队护送了。”第二年,来宾至南宁的铁路修通了;第三年,南宁至北京、广州、昆明的航线也开通了。
这次南宁会议,韦国清到红楼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顺便又提到了将广西省省会迁到柳州之事,他说:“南宁较偏僻,往南走不远,就到广东省的钦州小董(当时属广东省)了。柳州市是广西中心,交通方便,而且荒坡荒地多,有利于建机关、办学校,盖工厂。”
毛泽东听后,朗朗一笑,说:“这个是你韦国清的一大发明。照你的说法,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不是也太偏了?也应该从北京搬到兰州或青海去才成哟?那里的荒山荒地可能比柳州多得多哩!”韦国清觉得此话有理,就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
1960年春,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关于领导干部要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建议,召集部分领导干部到广东的从化开会,组成读书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在学习即将结束时,韦国清找到周恩来总理,请他抽时间到广西看一看,看一看西津水电站和广西水利建设。同时,也请周总理夫人邓颖超(时为中央委员,也在从化参加学习)一起去。
出生于广西南宁的邓颖超,听韦国清说邀请她随总理到广西去,她愉快地答应了。日邓颖超诞生于离邕江不远的南宁镇台府后院(今民族大道37号),3岁时父亲被充军到新疆,客死边陲,6岁随母亲到广州、上海、北平、天津谋生。在天津师范学校上学时参加“五四”运动与周恩来认识,后来两人结成了终生革命伴侣。
3月4日,天气晴朗,韦国清和邓大姐乘同一架飞机先行到达南宁,周恩来和水电部、国家计委的同志同乘另一架飞机后到。
周恩来住明圆饭店,听取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关于广西水电建设和内河航运规划等方面的汇报。他边听汇报,边看广西水电建设规划图,边作指示。中午大家吃饼干,会议一直到下午3时才结束。周恩来对广西丰富的水电资源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自治区要有个远景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开发,对疏通河道也要有个通盘的规划。
汇报结束后,区党委领导陪同周恩来乘船视察正在兴建中的邕江大桥和刚建成的西园饭店,还视察了邕江两岸,听取了区党委领导的工作汇报。
当晚进餐时,阔别南宁数十年第一次回到自己出生地的邓大姐格外高兴,她对总理说:“恩来,大家给你敬酒,你也该给大家敬酒才是。我是在南宁出生的,我们这次是回娘家,你就是南宁的女婿,你说是吗?”
邓大姐公开了她出生的秘密,在座的纷纷举起酒杯,表示祝贺。
周恩来说:“对呀!我是南宁的女婿,应该向南宁的亲戚敬酒。”接着,他站起来首先举杯对身旁的韦国清说:“你是父母官,我们向广西父老乡亲致敬!”他和大姐先干了。
韦国清也举起酒杯说:“我代表广西各族人民,热烈欢迎总理和邓大姐回娘家,谢谢总理和邓大姐对广西人民的关怀!”
周恩来本想亲自去看一看正在兴建中的西津水电站工程,但由于此次到广西只能安排两天时间,没有去成。他把随来的同志分为两个组,一组到西津,一组到百色,并嘱他们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回去向他汇报。
桂林灵川青狮潭水库,是个大型水利工程,国家计委原打算列入停缓建项目,后经周恩来指示才得以继续建设。
一向喜欢到大江大河游泳的毛泽东,会不会提出要到邕江游泳?韦国清要覃应机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搞保卫的同志从中央警卫局来的干部那里得知,由于冬季水温太低,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叮嘱不要让毛泽东到江河游泳,负责安全的卫士也没有随行。所以,省委对此毫无准备。
毛泽东到南宁以后,由于气候的原因,他患了感冒。1月7日下午2时左右,负责保卫工作的覃应机同志到明园饭店红楼看望毛泽东。
毛泽东对覃应机说:“小覃同志,你辛苦了!”
覃应机一时不知所措,慌里慌张地说:“主席您老人家辛苦,保卫你的安全是我的责任。”
“坐坐。”毛泽东指着另一张椅子说:“家中可好?”
“好好!日子过得幸福着呢。”
“小覃同志,你比在八十一师做特派员时胖多喽!”毛泽东风趣地说。
“谢谢主席的关心!”
这时,南宁天气晴朗,外面出着太阳,气温20摄氏度。
毛泽东说:“南宁的气候好啊!比起北京暖和多喽。”
接着他又说:“小覃同志,今天天气暖和,待会我要到邕江去游泳。”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覃应机说,“好多年没游泳喽。”
“主席,您正感冒着,还没有好呢。”覃应机劝道,“主席,您今天最好不要去游泳了。”
“不要紧。”毛泽东笑了笑,“以毒攻毒嘛!”
毛泽东要到邕江游泳的通知下到南宁市公安局。南宁市公安局突然接到这个通知,有点不知所措。
担任毛泽东警卫工作的南宁市副市长兼南宁市公安局局长梁正立即行动起来。
毛泽东要到邕江游泳,南宁市公安局不但没有作场地、码头、船只和警卫工作的准备,而且连陪游的人也没有,所有这一切必须马上落实。
“邕江的水温是多少?”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问。
“大概是十六七度的样子。”梁正说。
“不能大概,必须准确!否则就不能去游泳!”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说,“走,到邕江测量去!”
这时,梁正立即带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到邕江边的游泳场测量水温。
“水上公安分局吗?请你们立即把巡逻汽船开到游泳场待命!”梁正命令水上公安分局的同志。
梁正带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上车赶到邕江边的游泳冬训场。
“刘东理、梁树妹同志,中央首长要游泳,请你们陪游和准备临时的救护工作。请你们把运动员集中起来,准备3只“逋А_sina_#8221_word__梁正对他们说。
刘东理、梁树妹教练和运动员当时感到十分突然,但梁正是副市长和公安局长,他又经常到这里游泳,和他们都很熟悉了,他们没有再问什么,只是按照布置去做。
刘东理、梁树妹教练迅速把五六个正在游泳场冬训的运动员集中起来,并带领他们准备好了3只“逋А
梁正陪着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坐一只“逋Ю吹界呓小
保健医生把温度计放到邕江的水里。过了大约3分钟,保健医生拿起温度计。
“多少度?”梁正问,“可以吗?”
“还好Ħ5摄氏度,主席可以下水游泳!”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工作,一切都准备完毕。毛泽东穿着银灰色大衣,戴着银灰色帽子,走出明园饭店红楼,上了座车。
下午3时30分左右,毛泽东的座车开到了六角亭(即今冬泳亭处)旁边停下。
冬季邕江水位很低,从这里下到游泳场有一段斜坡。毛泽东精神饱满,一步一步缓慢而稳健地下到游泳场。
汽船上、小艇上的干警和运动员正严阵以待。
毛泽东微笑着向他们招手致意。
汽船上、小艇上的干警和运动员看到毛泽东向他们招手致意,响起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从游泳场登上小汽船更衣,再过到小艇上,望着邕江冬季特有的碧绿清澈的水面,披着睡袍晒了一阵子太阳。
船到邕江中间,因没有准备下水的小梯,梁正先跳到水中,然后用手接毛泽东下水,两个卫士和两个运动员也跟着下水,5个人前后左右陪着游。
不久,覃应机赶到,他同钟枫也下水陪着毛泽东。
3只小船在周围拉开一定距离跟着,汽船在后面缓缓跟进。
毛泽东在水中就像他在词中写的那样——“胜似闲庭信步”。
他确实耐力非凡,浮水技巧高超,一切顺其自然舒展。
毛泽东身体侧卧水中,稍向胸侧倾斜,头侧下部浸入水中,右臂前伸,左臂置于体侧,两腿并拢伸直,两臂交替划水,脚背和小腿对准侧后方伸膝踢水。
毛泽东时而直立踩水,时而伸平两手,收腹展胸,两腿上下轮流踢水,两臂轮流划水,时而翻身潜入水中。
那些陪游人员,有的不耐水冷,体力不支,只好半途上了艇;有的运动员因心里紧张,浑身打哆嗦,也爬上了艇。
这时,毛泽东越游劲头越大,谈笑风生,十分欢快,毫无倦意。
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在小艇上直盯着手表报时:“10分钟……15分钟……20分钟。
毛泽东风趣地说:“不要理他,你们说是不是?”
陪游人员只是笑,不好回答。
毛泽东朝着梁正说:“你这个公安局长,什么名字啊?”
“我叫梁正,‘梁’是‘梁山’的梁,‘正’是正正当当的‘正’。”
毛泽东又问:“你这个人正不正?”
“基本上正。”
“好,你基本上正。”毛泽东笑着说:“你是哪里人啊?”
“是广东人,离广州不远。”
“这条江是通广东的。”毛泽东风趣地说,“好啊!我们游到广东去!”
毛泽东平易近人的态度和风趣的言谈,把人们的紧张心理和拘谨之态缓和了许多。
邕江浩荡,碧水东流。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在江水中畅游。
突然,他对游在身边的覃应机说:“小覃,你们经常来这里游泳吗?”
“不常来,过去来游的人不多。”覃应机赶忙答道,“这么冷的天气在江里游泳,我还是第一次。”
“游泳可以锻炼身体。”毛泽东说,“今后常来锻炼锻炼啊!”
“主席,现在你带了头,今后我们一定要多游泳。”覃应机说。
这时,毛泽东游兴正浓,水漫两颊,呼沉吸浮,侧滑如桨,提肩抽手,如利刃斩水;
掌带水,浪滚趾尖,宛若蛟龙。陪游和保卫人员看得目瞪口呆。
几个壮族老人,看到冬天邕江中有一个魁梧的身影,就惊呼:“我们看见了邕江之龙啦。
毛泽东的随行保健医生看到毛泽东的游兴如此的浓,几次想催促他上岸,但欲言又止。
保健医生还是从主席的健康考虑,对毛泽东喊:“主席,你游了半个多钟头了,可以上岸啦!”
“好啊!马上就上去!”
上船没有小梯子帮助很难,下水时稍为帮扶一下就行,爬上小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毛泽东年已六十五,身躯魁梧,更需要帮助。
小艇上的卫士用手拉他,梁正在水下用肩膀顶,毛泽东上了小艇。
小艇上的一个卫士把一件衣服披在刚出水的毛泽东身上。
梁正正准备爬上小艇时,毛泽东挥着手说:“你不要上来,游回广东去!”
梁正笑着说:“我没有这个本事。”
毛泽东上了小艇,在更衣时突然问起有没有酒?可能是感到有点寒气了。当时,大家都非常尴尬,因为船上连开水都没有来得及准备,更不用说酒了。他知道后连忙说:“不要紧!不要紧!”毛泽东披上睡袍,坐在小艇上晒太阳休息,同运动员聊天。
有人问:“毛主席,你冷不冷?”
毛泽东说:“下决心就不冷,不下决心,就是二十几度也是冷的”。
“是啊,是啊!”大家齐声说。
1月8日晚,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了一场舞会,在明园饭店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来参加。毛泽东跳完一轮后坐下,问旁边的一位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姑娘答:“叫曾强。”毛泽东又问:“怎么取个男孩子的名字?”曾强说她原名本来叫曾翠芳,同四个女伴一起参军时,大家商定以“意志坚强”为各自的名字,自己年纪最小,自然名字就是“强”了。毛泽东十分赞赏:“小小年纪,对革命就有那么大的决心,很好么!”
舞会结束,毛泽东走出门口,认出了其中一人正是刚才跳舞伴奏时,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的鼓手,便问他是哪里人。那位鼓手是广西军区业余乐队的负责人魏国栋,魏国栋马上“啪”地来个军人立正姿势:“报告主席,我也是湖南人。”毛泽东“哦”了一声说:“我又碰到一个湖南小老乡!”
日,天气预报是多云转少云,温度是19摄氏度至21摄氏度,下午阳光灿烂,凉爽宜人。约3时,接到通知,毛泽东要外出散步,了解群众生活。
市郊南(宁)—昆(昆仑关)公路边的六湾坡有一块草坡,平整、近树林,空气也好,离城才六七里,又离开了闹市,最适宜散步了,大家想让他到那儿去。可毛泽东却说:“到江边去走走!”负责警卫的同志最怕上头临时要去个什么新地方,出了事不好交代。当时一下子把梁正和仇凌云闹懵了。
可是,毛泽东的座车已经发动,大家只好带路向江边开去。仇凌云是在梁正之前的市公安局长,对南宁市地理环境很熟悉。大家简单地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致认为可以带毛泽东到省军区旁的凌铁村车渡码头上的江边高地去。那里比较静,因为如果人一多,必引起轰动,秩序无法维持。
毛泽东座车的司机对南宁市的道路不熟,从新民路转入植物路,路窄弯多,只得缓缓前行。
前后只有两部车,没有引起沿途行人注意。
汽车到达凌铁村外靠近车渡码头的高地上停了下来。毛泽东下车后在江岸上漫步,他戴着一个大口罩,遮“敫隽晨祝叩揭桓隼攵煽诓辉兜穆籼枪男∨锾埃40多岁的摊主聊天,询问他生意和生活情况。这个中年人回答问题时,有些拘束,也有点惊讶,大概已猜到这个不速之客是个大首长,但不知道究竟是谁。摊主向毛泽东介绍生意及生活情况时,毛泽东频频点头,称赞他的普通话讲得好。然后转过身来,走到一个带着孩子在这里歇脚的农妇那里,一面用手摸着一个五六岁小男孩的头,一面同农妇拉家常。知道她是从对河山里挑柴进城来卖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毛泽东连声说:“很好,很好!”农妇讲的是郊区平话,不大好懂。梁正懂一点,有时就帮着翻译成普通话,特别是平话“柴火”,很不好懂,经过几次询问,毛泽东才弄清楚是烧柴,他哈哈大笑,连说:“柴火,柴火!”
农妇也笑着问毛泽东:“您是做哪门工的?”毛泽东听懂了,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要下坡到渡口去,他不从公路往下走,而是从斜坡的梯级菜地往下走。梁正考虑,走菜地也比较安全,便走在前面领路。仇凌云看见毛泽东已下到渡口,便领着两部汽车开到渡口去等候。
渡口两侧比较开阔,平静碧绿的江水,郁郁葱葱的青山,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毛泽东在渡口不远处的沙滩上漫步,观看两岸景色,心情十分舒畅。
这时正好没有汽车过渡,过往行人也匆匆而过。梁正和仇凌云的心也定下来了。毛泽东戴的那个口罩起了掩护作用。不久,一船四五十名有男有女的解放军从对河驶过来,他们认出了毛泽东,几个女兵首先嚷嚷:“毛主席,毛主席!”接着大家便欢呼起来。在渡口等船的行人和学生也随即跟着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扯下大口罩,频频向群众招手。
梁正和仇凌云急忙走向前问清楚,原来这批解放军是303医院的干部和医护人员,他们是到河对岸参加劳动刚归来。前两天他们已风闻毛泽东曾在邕江游泳,一些敏锐的女兵看见在沙滩上漫步的人物的身影、模样,就断定是毛主席无疑,所以欢呼起来。
仇凌云立即找到他们的领队干部,要他组织骨干维护秩序,他照做了,梁正便在毛泽东身边护卫。群众虽然继续跳跃高呼,但很守秩序,只是有些中、小学生还拼命往前挤,要同毛泽东握手。梁正发现人越来越多,为了安全起见,便招呼毛泽东上车返回明园饭店。到了饭店,警卫们以为毛泽东会批评他们工作没做好,但毛泽东却脸带笑容十分高兴地说:“就是不应怕群众嘛,不要害怕群众!”
传说中的插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当局对广西十万大山地区不断进行骚扰。
1950年2月,美蒋飞机空投武器、光洋于上思县公安、九特地区接济匪首姚槐(原国民党广西”0哺彼玖)。
日,台湾空投特务5名于上思与防城交界处之十万大山中。
日夜,台湾当局将少校特务组长黄作仪空投于上思县思阳乡广元村。
1953年至1964年间,台湾当局曾数次空投食品和传单于十万大山中。
日,一架美制无人驾驶飞机毁于十万大山凤凰山腰岑候屯附近。
日左右,中央领导人云集南宁,本来此项消息是十分保密的,但民主路、新民路一带汽车分流,突然清静起来,等于处于半戒严状态,引人思索。
1月7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冬泳邕江,虽然报纸上不刊登消息,但如此特殊的行动,在社会上必然会有各种猜测,这方面的消息可能传到了台湾。
1月8日凌晨一点多钟,空军雷达部队发现有台湾当局的飞机向南宁方向飞来,南宁立即实行灯火管制,一片漆黑。这使正在看《楚辞》的毛泽东十分扫兴。
广西省委领导及保卫人员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一情况,劝他暂往防空洞一避。毛泽东镇静地说,这里一片绿树,他们找不到。顿了一下又说,他们来不了。他坚持不进防空洞,点燃蜡烛,继续泰然地看他的书。
果真,随行的空军副司令何庭一接到敌机向南宁方向飞来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驻柳州的空军部队分三批起飞拦截来犯敌机,敌机见状,仓皇逃走。
1月11日,毛泽东再次畅游邕江。
第一次游泳所选地点其实并不理想。因地处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区,岸上人来人往,南岸水边还有许多鱼钩,给警卫工作造成不少困难。这一次游泳经过谨慎考虑,选定在广西军区大院后门至对河白沙村一带约摸两公里长的江面。这一段,可从军区大院后门下去登船,从凌铁村车渡码头附近登岸。
由于水上公安局的巡逻船实在太窄小,又破旧,连休息、更衣的地方也没有,只好临时借用港务局的喷水2号汽船,并在船的两边安装两把扶梯,布置了休息室和更衣室,陪游和救护人员也准备好,还加强了水监测。
下午,毛泽东乘车来到广西军区大院靠河堤路的围墙边停下。从这里出了后门便是邕江边。
军区覃士冕政委在那里迎候。毛泽东同他握手并问他叫什么名字,覃政委回答:“覃士冕。”
毛泽东又问:“哪个士,哪个冕?”
覃政委答:“士兵的士,日字下加个任免的免。”
毛泽东风趣地说:“好,你这政委头上还戴着一顶帝王的帽子!”
从岸上到水边是一段很陡而窄小的泥沙路,毛泽东不用搀扶,步履稳健地走下去,登上汽船更衣后再过到小艇上。
这天下午阳光和煦,气温达到25摄氏度,水温是20摄氏度。毛泽东在小艇上晒了一阵子太阳,便从小艇临时挂着的小梯子上下水。这时大约是3时30分。梁正和三四个人前后左右跟着游,慢慢地顺水而下,保健医生在小艇上监护着。
不知不觉游了30分钟,保健医生高声呼喊着,提醒毛泽东该上岸了,但毛泽东似乎没听见,只是轻松地舒展着四肢,以各种姿势继续往下游。
游了1000多米,前面已看见险滩豹子头了。这里水位低,水道狭,水流湍急,大小不等的乱石,像豹子脑壳一般伸露在水面上。陪游的人都十分焦急。
梁正对这一河段的情况不明,只好对毛泽东说:“主席,前面是豹子头险滩,不能再往前游了。”毛泽东漫不经心地说:“什么豹子滩、虎头滩,探险家是怎么工作的?”
看来劝阻不住,梁正向几位陪游者打招呼,要他们赶到前面,把水下岩石情况摸清楚,以免出事故。此时毛泽东也把速度放慢,只在水上浮游,后来在大家协助下登上了小艇。
这一次毛泽东游了50分钟,约2000米。毛泽东还上岸走了一段约50米的沙滩路,才登上汽车,顺利地返回明园饭店。
伟大的关怀
日凌晨,明园饭店在寒风中一片静谧,警卫战士的目光炯炯。
红楼一个窗口依稀透出灯光。毛泽东放下案头的文件,看了看房间的挂钟,凌晨5时。毛泽东站起身来,伸了伸腰,感觉毫无睡意,习惯性地在书桌前拿了支烟,划火柴点上,烟雾缭绕,又附身坐下,翻阅各省市送来的报纸,还认真阅读了近日出版的《广西日报》。
毛泽东翻阅报纸的速度不急不缓,看不出对哪些新闻感兴趣。一顿饭的功夫,他凝神片刻,从中挑选了几份,叠放在一起,然后在第一份报纸上边,写了“送刘建勋同志阅”一行铅笔字,并在这行字下面画了一个圈,加了一条杠。
沉思片刻,毛泽东把手上的烟头掐灭,拿来旁边的一张普通稿纸,挥笔疾书。
刘建勋、韦国清二同志:
送上几份地方报纸,各有特点,是比较编得好的,较为引人看,内容也不错,供你们参考。”ㄎ侍馐且桓黾匾奈侍猓档萌险嫜芯浚阄魅毡ǖ谋嗉且坏溃ò婷妗⑿挛拧⑸缏邸⒗砺邸⑽囊盏认睢W杲ィ肓擞窒耄治鲇址治觯魇”ㄖ奖冉嫌直冉希父鲈碌氖奔渚涂梢哉页鲆惶醯缆返摹>男醋魃缏凼且幌罴匾挝瘢忝亲约骸⑿砍ぁ⒚厥槌ぁ⒈ㄉ缱鼙嗉餐芯俊5谝皇榧枪宜В中薷囊恍┳钪匾纳缏郏潜匾摹R徽攀”ǎ杂谌」ぷ鳌⑷迦嗣瘢屑蟮淖橹⒐奈琛⒓だ⑴小⑼贫淖饔谩G肽忝窍胍幌胝飧鑫侍猓绾?
签上名字,写下日期,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后面补上“上午7时”。
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当天就接到了指示信。阅罢,他翻开毛泽东让他们借鉴学习的兄弟省份的几份报纸,认真研读起来。
广西日报社的编委们接到省委秘书处的电话,很快来到了刘建勋的办公室。刘建勋把毛泽东认为办得较好的几份地方报纸摊开,边说边指点,请大家阅读学习。
广西日报社的编委们看到几份兄弟报纸,确实办得好,各有特点。尤其是毛泽东写有“送刘建勋同志阅”的那一份,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月10日出版的《安徽日报》,其第一版为“植树造林”专版。报头下面,套成绿色的两行通栏大标题是:“社社百亩千亩万亩林,户户十棵百棵千棵树”。这个版以消息为主,还有社论、照片和图表;稿件长短搭配适宜,文图并茂,整个版面编排设计得体。诚如毛泽东在指示信中所赞扬的:“是比较编得好的,较为引人看,内容也不错。”
1月13日晚上,广西日报社值夜班的副总编辑钟纪民让上夜班的同志把手头的工作停一停,向大家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信原件(阅毕后原件交省委),并请大家传阅。大家看了写在一张普通白纸上的指示信,心情很激动。
当晚(13日)发排的是14日的报纸。省委秘书长霍泛亲自来到报社印刷厂,在副总编钟纪民和印刷厂负责人的陪同下观看工人师傅在拼的第一版。机器轰鸣声中他指示,要改一改死气沉沉的面貌。
这一期第一版计划见报的重要消息,是南宁召开除“四害”群众大会。夜班组版编辑杨一纯等同志决心从版面上迅速改观,精心设计版面,配发了一张群众大会场面的通栏大照片,并把标题字压在大照片上,整个版面显得很有气势。不过大家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毛泽东对版面的变换会不会满意。
14日白天没有任何消息,不知道毛泽东是否看到了改版后的《广西日报》,或者看到了,但是不满意。晚上,霍泛秘书长再次来到广西日报社。看到他,所有的夜班编辑都站了起来,热切地盯着他。霍泛秘书长在每一个夜班编辑的脸上扫过后说:“毛泽东表扬了当天的《广西日报》。毛泽东说,《广西日报》版面立即就有改进嘛!很好!”一语落毕,全场一片欢腾。而喜讯也很快传开,广西日报社的同志们深受鼓舞。
为了贯彻指示信,广西日报社在这一年的春天和秋天,先后两次认真组织了学习。编委会按照指示信提出的“钻”、“想”、“分析”、“比较”的科学工作方法,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一条办好报纸的道路。
与此同时,编辑部内部开辟了“找道路”墙报栏,把全国各省的报纸拿来当老师,和《广西日报》一同贴在编辑部办公室的走廊里,相互对照,找出差距,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刘建勋肯定了广西日报社内部开展的这一“找道路”活动。刘建勋著文称赞:“这一民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是改进报纸工作的好经验,也是一种很好的制度。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使之经常化。”
毛泽东离开南宁后不久,韦国清秘书通知广西日报社领导,说毛主席关于报纸工作的指示信原件要交去北京,派赵黄岗去翻拍。赵黄岗得到通知后,第二天早上就去韦国清那里,韦国清正在吃早饭,招呼赵黄岗一起吃,赵黄岗说吃过了。他将指示信原件翻拍后,韦国清找司机用小车送赵黄岗回报社。
稍后一段时间,一些兄弟报纸陆续于内部刊物上刊登了这封指示信并请示中央有关部门是否公开发表,中央有关部门又专门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经过亲自审定,在两个地方略加改动。一是在“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找出一条道路的”一句中,加了一个“来”字,变成“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找出一条道路来的”;二是在指示信末尾“请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如何?”一句中,加了“以为”两个字,变成“请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以为如何?”之后,毛泽东批示“可在新闻界的刊物发表”。
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新闻战线》第13期首先公开发表。与此同时,《广西日报》也在第二天(11月25日)发表了指示信,还配发了广西日报社论《给读者》。《给读者》有三要点:第一,进一步贯彻执行全党办报、全民办报的方针;第二,在注意报道中心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报道各方面的工作;第三,大力改进文风。
指示信发出的一年时间里,《广西日报》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努力改进报纸工作,有了一定进步。先后在《新闻战线》上发表了有关报纸版面、新闻、言论、文艺副刊等7个方面的专题总结性文章。
《广西日报》同自治区各级党组织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级党组织也更加重视、支持党报工作。有14个地市委书记和秘书长、48个县委书记坚持给《广西日报》写稿。《广西日报》在宣传党的政策与方针方面,宣传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干劲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组织与推动作用,《广西日报》的发行量由原来的6万份上升到12万份。
同日《广西日报》头版发表了《广西日报》记者赵黄岗拍摄的“毛主席在今年1月22日由刘建勋同志陪同和南宁市人民见面”的照片。另外还发表了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为《新闻战线》写的《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报纸工作的指示》的文章。文章中说,将近一年以来,区党委对报纸的领导,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每一个运动(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将要开始、中间和结束时,总要和报纸工作同志进行专门研究:向他们解释党的政策、方针和领导的意图,介绍运动的状况,研究当前的报道方针和具体内容,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党委的指示,去主动安排自己的工作。二,我们特别强调了要依靠各级党委来把报纸办好这一重要原则。各级党委是运动的领导者与实践者,最能了解运动的全貌和运动的实际。因而他们也最能够全面地、正确地、生动地反映群众斗争的生动情况。离开了他们或者不主要依靠他们,报纸工作是决然办不好的。三,遵照毛主席指示,注意了改进报纸的版面工作。报馆同志们把兄弟省的报纸拿来做老师,和自己的做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对照人家,改进自己。
“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除有一晚同参加会议的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和各省市的领导同志一起到省军区礼堂观看桂剧演出外,极少离开明园饭店大院外出活动。但毛泽东邕江冬泳、江边散步的消息已在南宁市各个角落传开,不少人强烈地希望能一睹最高领袖的风采,不少干部群众反映了这个要求。
省委认为这些希望和要求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于是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向毛泽东汇报:准备以军区大院作为接见地点。后来刘建勋和韦国清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表示可以在人民公园同群众见面。时间定于1月22日下午3时,包括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工人、农民、市民和学生等,统计约5000多人。据中央随行的有关同志说,毛泽东离京在外地,这样的规格、这样的规模接见群众尚属首次。
事前,韦国清、覃应机带领公安和军队负责人到人民公园做了实地踏勘,确定在公园内分三个接见点:第一个点是古炮台周围,省直、大专院校和市里群众队伍安排在这里;第二个点是公园山顶望仙坡沿路,南宁地、市队伍在这里列队;第三个点是在革命烈土纪念碑下的广场,解放军、青年团和少先队的队伍分三块排列。每个点安排1500人至1700人。中央和各省市领导人的车队从哪里开上古炮台广场,在哪里停下,从哪里转回,都有详细的安排。
当天上午是阴天,气温为17摄氏度。原定下午2时30分群众队伍进场,3时前队伍就位,接见从3时30分开始。可在群众队伍陆续进场时,忽然下起小雨来,而且雨点越来越密。
毛泽东住的明园饭店5号楼外面的马路就是进场队伍通过之道,过路的人声、脚步声都能听到。毛泽东知道后甚感不安,担心群众淋湿受冷,他通知要提前到公园。
指挥部通知下去,后面未进场的队伍只好跑步前进。2时40分,指挥部得到公园指挥点报告:群众全部进场,队伍也已按位置摆好。除因下雨接见时间提前之外,一切都是按计划安排顺利进行。广西军区司令员卢绍武站在烈士纪念碑下的部队队列中。卢绍武少将参加过百色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曾多次见到过毛主席。此刻,他怀着十分亲切、激动的心情等待毛泽东的到来。
当毛泽东坐汽车来到人民公园时,群众纷纷高呼:“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看我们了!”掌声雷动。毛泽东走下汽车,他和蔼可亲、风趣异常,他向群众挥手致意后,转过身对随后赶到的刘少奇、周恩来说:“我们来欢迎你们唷!”一下子将领导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他站在各族群众中间,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顿时,欢呼声响彻云霄:“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头戴银灰色帽子,身着银灰色大衣。脚踏深黑色皮鞋,古铜色的脸上堆满慈祥的笑容。
广西民族学院学生吴英花走上前去向毛泽东献花,毛泽东微笑着接过鲜花,又弯下腰来看吴英花胸前佩的布制校徽,和蔼地问她:“小同志,你是广西民族学院的学生吗?”吴英花激动地回答道:“是的,全靠你老人家的领导,我们少数民族才有今天呢!”毛泽东又问:“你是什么民族?”吴英花含着泪花回答:“是侗族!”毛泽东边问边往前走,还不时向欢呼的群众招手。吴英花满含热泪的双眼一刻也没离开毛泽东那高大的身影,一直目送了20多米远。
当时吴英花(注4)太高兴了,太专心看毛泽东了,以至同去的同学怎样给各位中央首长献花,她都没有注意到。
下午3时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由刘建勋、韦国清陪同,其他中央、各省市领导同志由省委其他负责人陪同,开始从公园古炮台、公园山顶望仙坡、烈士纪念碑广场逐个地点接见群众。覃应机、钟枫、仇凌云等同志前后照应,梁正则负责领路。
毛泽东一边走,一边和群众亲切握手、交谈,在望仙坡,当他和陈枫(南宁市委书记)握手并问陈枫姓名时,陪同的韦国清立即上前介绍:“他叫陈枫,是南宁市委书记。”毛泽东点点头又问:“是哪个陈,哪个枫啊?”韦国清抬起左手,用右手在左手心上比划着写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一边看一边点头。
毛泽东见一只气球跌落在地上,走上去一脚将气球踢向空中去,引得大家开心地大笑,毛泽东也大笑。
这时,寒风冷雨袭人,人们的衣衫头发被淋湿,毛泽东的衣服也被雨点打湿了。但他仍然一脸笑容,不停地与群众握手、交谈。
人们热爱领袖,人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在雨中,毛泽东一眼瞅见了其中一群戴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他走上前去与少先队员们亲切握手、交谈。
整个接见历时一个半小时&#分,毛泽东在烈士纪念碑下广场上向群众挥手告别,然后乘车沿着美丽宁静的白龙湖畔返回他下榻的明园饭店。
日下午5时,65岁的毛泽东离开南宁飞往广州,他在南宁停留了18天。
今日明园,已得到了很好的建设,亭台楼阁,明湖丛花,环境幽雅,别具园林特色。
自1958年以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明园接待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以及外国元首100多人次。
注:
1.此稿采编过程中,承蒙广西新闻界前辈赵黄岗的支持,也蒙明园饭店党史办主任廖鸿连的协助,特表感谢!
2.采编此稿过程中,参考了《韦国清上将——广西主政二十年》(何绍榜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毛泽东与广西》(中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中共广西区党委研究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等书籍中的部分章节。也参考了《广西日报》及中国新四军网站上的有关文章、报道和资料。
3.毛泽东主席曾对广西的匪患感到十分焦虑&#年11月14日,他亲自电示广西省委、广西军区的领导张云逸、莫文骅、陈漫远、李天佑,批评了广西在剿匪的领导工作中的缺点,要求广西在6个月内肃清主要匪点。16日,毛泽东又来电给广西省委、广西军区,要求对广西剿匪工作作一检讨,并将检讨告诉中央,再次提出“务使全省匪患在几个月内基本解决”。20日,张云逸、陈漫远、莫文骅、李天佑联名复电毛主席,检查过去剿匪中存在的错误倾向,汇报了1950年冬重点进剿的作战计划。22日,毛主席再电广西领导:“本此做去,取得成绩,以利主动地应付时局。”为加强广西剿匪工作,经会议讨论决定,以大小瑶山和桂南为全省重点剿匪区。1951年4月底,全省基本肃清股匪。5月16日,毛主席再次致电广西军区领导:“甚慰,尚望鼓励剿匪部队继续进剿,歼灭一切残匪。”
4.吴英花,这个生长在侗族山村贫苦农家的姑娘,在新社会里才能读书识字,参加工作。她先是在广西省民委工作,后来,党又送她到广西民族学院学习。1959年在广西民族学院学习结束后,组织上同意她的要求,让她回到了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长期在基层为群众服务。她干一行爱一行,得到干部群众信任,曾14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1983年还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多少人叫这个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