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李氏家谱字辈有炳字辈吗

易姓家谱中:排行明字辈的下一辈是什么辈_百度知道
易姓家谱中:排行明字辈的下一辈是什么辈
明字辈〈,应是什么辈,我的未来的儿子我叫易明武
我的家谱搞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肯定不是明字辈
参考资料:
搞笑,自己家的家谱却跑来问别人
德 字辈,四川的是这样的,网上很多骗人的,是为了赚钱
我爷爷是 鑫子辈,我是明子辈,后面的就没有了
应该是善辈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家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湖南家谱简论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湖南家谱简论
湖南家谱简论
湖南家谱简论
〔摘 要〕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 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 法。
&& 湖南家谱和湖南方志一样,都是属于湖南地方文献的范畴,要研究、开发湖南地方文献, 必须研究、开发湖南家谱资源。湖南家谱是一部厚重的书,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且尘封日久 ,涉足者寥寥。笔者囿于学识水平,要“论”湖南家谱,即使是“简论”,也底气不足。但 愿借此提供些线索,传递些信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 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都叫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 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古人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它的起源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 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 谱”为名之先河。唐以前,家谱一般官修,用官选人“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名高下”,“ 有司选举,必稽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风尤盛。宋以降,官府修谱逐渐发展为私家修 谱。家谱的功能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 伦理道德功能。封建统治阶级大力鼓励私修家谱,“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以利于维护 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谱图之式,至北宋后始成定例。江西庐陵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1〕,《谱例》 曰 :“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五世为一图,五 世以后,格尽另起。图内“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 ,使谱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例而审求之。”在欧阳修稍后,四川眉山苏洵撰《苏氏族谱 》,其所异欧谱者,为因亲近而不著始迁祖,详己之所自出,故仅著高祖至父仕不仕,聚某 氏享年几,某日卒,此所谓苏氏小宗谱法。欧苏谱例是在前人修谱章法的基础上创立的 比较完整的修谱体例,内容包括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五项,其体例重 在图表创新。尔后,家谱体例多兼采欧苏之法,沿着欧苏谱例有所完善和发展。明清以来, 家谱记事范围受方志、史书的影响,内容不断增多,篇幅不断扩大,其核心仍是遵循欧苏“ 一图一传”的图传体,也就是说,主体部分仍然是世系图、世系表,如果没有家族血缘关系 的世系,那就不成为谱书了。
家谱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利用价值,有人认为“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 历史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近代学者梁启 超说:“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3〕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认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代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 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史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 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 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4 〕
以上所述,是为铺垫,旨在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去研究湖南家谱。湖南家谱在中国家谱 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统计数量之多,仅次于经济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这是湖湘 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亟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纂修源流、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1.1 源流。湖南古为蛮、越之地,至春秋、战国时代,才渐次进入楚秦版 图,北人南下,中原文化开始浸润荆楚大地,经济、文化有一定发展,但与中原地区比较, 仍然是原始、落后的。在这样的经济、文化环境下,湖南一地不可能有家谱的生产,最早的 可能出现在官修谱牒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5〕。“湖南纂修最早的家谱,有 史可查的是晋代常德的《廖氏家谱》,刊刻最早的家谱,现在知道的是宋政和、宣和年间(1 111~1125)刻的新化《陈氏族谱》,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刻的新化《伍氏族谱》。” 〔6〕伍新福说:“宋代湖南仅衡阳颜学廷《颜氏家谱》一种,明代见诸记载的有8种: 《刘氏家谱》(益阳刘宪撰)、《谭氏家谱》(茶陵谭时中撰)、又《谭氏家谱》(茶陵谭玉瑞 撰)、《茹氏家谱》(衡山茹NFEA1撰)、《蒋氏家谱》(零陵蒋向荣撰),《蒲氏家谱》( 永明蒲彪撰)、《周氏家谱》(永明周鹏撰)、《朱氏家谱》(桂阳朱克宽撰)。”〔7〕 笔者翻阅了唐代以前的书目,有关湖南谱牒文献的记载几近于无。两宋以降,自胡安国、胡 宏父子讲学南岳,朱熹,张NFEA2布道岳麓之后,湖湘学派逐渐形成,湖湘文化发展到 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阶段。同时,大批东方人,包括赣、苏、浙、皖、闽人或垦殖、或宦 游到了湖南,给湖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私修家谱又是以宋明理学为其思想理论基础的。因 此,可以推断,在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湖南家谱纂修是很兴旺的。年代久远,史实 湮灭,无文献足以征信。至今,没有发现一种宋元时期纂修的谱牒。明代湖南家谱,可稽征 考或现存的远不及皖、苏、浙等地,但也绝不是伍新福先生所说的只有8种,据《中国家谱 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湖南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的粗略统计,各 馆共藏明代湖南家谱有20种左右。现在的湖南家谱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清道光以后,而又主要 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这与湖南的人文社会环境是相吻合 1.2 数量。有史以来,湖南一地撰修过多少家谱,这是谁也回答不了的问 题。存世的湖南家谱究竟有多少,同样难以回答。据1997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家谱 综合目录》记载,全国440余家“图书馆、文化馆、文管会,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室) 、文物商店收藏的湖南家谱1511种,占收录总数14719种的103%;而当时未曾完全列入收 录范围的上海图书馆收藏湖南家谱2255种,占该馆收藏总数11700种的19.3%;湖南图书馆馆 藏湖南家谱1500多种,三者加起来5000多种,剔除重复的700种左右,再加上省内一些档案 馆、图书馆、博物馆、方志办收藏的湖南家谱,估计公藏单位收藏湖南家谱5000种左右,是 家谱存世的最多省份之一。因为家谱是私修,印数也很少,主要保存在民间,有的家谱还“ 秘不示人”,经过历代的战火烽烟,水火虫蛀,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 ,藏于民间的大量家谱散佚,但还有很大一批被幸运地保存下来的,究竟有多少?这是一个 无法统计的数据。陈宁宁提出“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应包括民间藏谱在内”〔8〕 ,想法是对的,思路也正确,却是一种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的空想。谁去“清查”?如何组织 “社会力量”去清查?调查家谱收藏,一般来说,很难形成政府行为,而调查家谱的范围涉 及乡村,甚至各家各户,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法用民间行为的这种方式牵头做好的。在一个 小范围内可以,在大范围内就不行了。江西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江西一省散藏在民间的家谱 就在四万种以上,不知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湖南家谱知多少?使笔者想起一副绝妙好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应对者很多,只有“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才 妙不可言。顺着这种思维模式,就可以用“存世多少是多少”去回答“湖南家谱知多少?” 虽为笑对,却是真实。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广泛地开展藏谱调查,因此不可能产生出一个 准确的统计数据。诚为斯言。
1.3 种类。家谱、族谱,这是湖南民间各家族广泛使用的谱牒名称,在湖 南家谱中,百分之九十的谱牒称族谱或家谱。家谱,族谱,还有宗谱,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概念上又有些什么区别呢?谱牒研究者的看法基本趋向认同,也存在一些岐义。有的认为 “家是最基本的血缘单位;若干个家崇奉一人为尊长,成为一个宗;各个具有原始共同祖先 的宗都属于一个族。”〔9〕也有的认为“在规模较大的宗族,血缘近亲的家庭,成 立家庭组织,其(宗族内部)结构则为:家庭-家族-宗族”〔10〕,谱牒是宗族制度的 产物,是具有男性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成员参予纂修的图籍。既然家、宗、族或者家、族、 宗在概念上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家谱、族谱、宗谱也就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 世系记录的范围上存在大、小或多、少的区别。人们在实际使用中,更是不加以区别而通用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的〔湘潭〕《中湘谢氏族谱》,始迁祖谢可安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西 高安迁湘潭;民国21年(1932)修的〔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始迁祖易仲剑,明永乐年 间由江西庐陵迁湘潭;清咸丰四年(1854)修的〔湘乡〕《刘氏续修宗谱》,始迁祖刘翊圣在 元泰定年间从江西泰和迁湘乡。三谱除了外世纪外,内世纪都是迁湘后始迁祖以下世系记录 。
支谱、房谱。支谱、房谱是两个可以互用的概念,都是指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子孙 谱牒,也有联称支房谱或房支谱的,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6)修的〔湘乡〕《上湘张氏房支 谱》。支下还可以分房,房下也可以再分支,因而很难区分支谱、房谱。但在较多的场合, 支的概念,似乎更侧重于指族中分化并独立出来的血亲组织,尤其是迁居外地另辟族属的血 亲组织。如〔湘潭〕罗氏九修族谱,罗山寿纂修,1948年明德堂木活字本。是谱谱序所题书 名:鼓磉洲罗氏九修支谱,始迁祖应龙公,字世兴,号政斋,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NF EA3下迁湖广长沙府湘潭县鼓磉洲南岸鹧鸪坪。显然,是谱把徙湘潭鼓磉洲的罗氏作为吉 水NFEA3下的一支来处理的。从谱述世系看,实为鼓磉洲罗氏九修族谱蕨山堂瑶祖房大 宪公支谱,“目录”上已交待清楚,此谱支下分房,房下再分支。这一支人丁兴旺,名人辈 出,见诸于湘潭县志、湖南通志和国史传的就有罗熙、罗玑、罗天阊、罗典、罗修元、罗汝 怀、罗逢元、罗萱、罗启勇、罗正钧等文职武将,还有著名的革命烈士罗学瓒,谱赞其“朴 外茂中,好学深思,博闻善记,操行严谨,意志犹坚定,绝不依人俯仰。锐意改革,与恶势 力奋斗不折不回。”
还有家乘,如《长沙瞿氏家乘》、〔巴陵〕《毛田李氏家乘》;通谱、统谱、世谱,如〔桂 阳〕《朱氏通谱》、〔浏阳〕《吴氏通谱合纂》,有一种丛书性质的通谱,总谱只有卷首, 子谱独立成帙,如〔邵阳〕《吴氏八修合辑通谱》;族志,如〔桃源〕《翦氏族志》;祠谱 ,如《浏阳县祠吴氏族谱》;祠志,如〔宁乡〕《李氏祠志》;图谱,如〔湘阴〕《大洲胡 氏图谱》;谱系,如〔浏阳〕《大溪泉塘胡氏谱系》;传书,如〔湖南〕《李氏传书》等等 。有的家谱以始祖名作为谱名,实为罕见,如〔新化〕《邹氏世守续谱》(清咸丰二年睦亲 堂木活字本),新化洋溪邹氏尊世守公为始祖。有一种双姓谱,如〔邵阳〕《龙张氏三修族 谱》(清宣统元年木活字本),谱称始祖表宣公,随舅龙于田,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迁邵阳东乡 官桥铺,舅爱之,因抚为嗣,故称龙张二姓。另外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谱牒,如〔湘阴〕《桃 林吴氏义谱》,专载桃林吴氏义子世表;〔浏阳〕钟甲堂《刘亲睦祠特牌谱》,载捐资修祠 堂名单,有捐名、配氏、世次、籍贯、附注各项。
1.4 分布情况。湖南各地,包括湘西、湘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都纂修 过家谱,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纂修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比较集中的是长沙地 区,包括宁乡、长沙、浏阳、醴陵等县市;湘潭地区,包括湘乡、湘潭等县市;岳阳地区, 包括湘阴、汨罗、平江、岳阳等县市;常德地区,包括常德、桃源、临澧等县、市。还有邵 阳、新化、益阳等县市。湘乡应包括从湘乡划出的双峰、涟源、娄底等县市。下面以《上海 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所收录的2255部湖南家谱为例:收录家谱的县市44个,占目前湖南行 政区划县市的五分之二左右。比较多的是宁乡(72部)、湘潭(68部)、常德(武陵)(48部)、长 沙(善化)(47部)、醴陵(45部)、湘阴(44部)、湘乡(39部)、浏阳(38部)、岳阳(34部)、益阳 (28部)、平江(26部)等,与湖南图书馆所藏家谱情况基本相符。姓氏分布,仍以上书为例, 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姓,前八位依次是刘(215部)、李(161部)、张(139部)、陈(128部)、周(1 09部)、黄(86部)、王(77部)、杨(70部)。也有稀有姓氏,如浏阳寻姓,长沙贵姓,慈利庹 姓,江永奉姓,衡阳宾姓等。
2 内容、体例及特征
2.1 家谱内容。明以前家谱散佚无考。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 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 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 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 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 较简单的,例如,明正德十五年(1520)彭泽主修的《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此谱是湖南图 书馆馆藏中唯一的一部明代湖南家谱,纸质低劣,印刷粗糙。谱称始祖旭湖公江西吉州庐陵 人,唐末领兵征剿黄巢,以老疾辞官,落籍长沙青山,六子随侍。是谱仅一册,有谱序、跋 和世系图(表),谱采苏氏,小传内有迁徙源流简介。谱序中有正德七年(1512)茶陵李东阳、 新都杨廷和、铅山费宏的赠序。三人均当朝大员,官至极品,岂会同时为青山一族作序,实 为造假之拙劣也。
历史进入满清以后,湖南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 下方面:
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 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 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 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10多篇 甚至几十篇,如〔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的序跋近30篇,有数万字之多。〔湘乡〕《 龙氏族谱》(清嘉庆三年敦周堂木活字本)仅新序就有14篇。
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 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 ,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 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靠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 主要内容,多不注明页码,给检索带来一定困难。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 探幽。
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NFEA4、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 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NFEA4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 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如〔湘乡〕《叶氏续修族谱》(清光绪十年石林堂木活字本)前用 50页的篇幅载“诰轴”。有些家族没有的,也要造些出来炫耀家世,唬弄子孙。
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 附像赞。不少家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于是遗像从轩辕皇帝始,再才是列祖列宗遗像。大多 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 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宁乡〕《沩宁八仙石叶氏续修支谱 》(清咸丰四年石林堂木活字本)有传记,包括行述、寿序寿文65篇,一卷之多。
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 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 、封山禁林等。有的谱载族规、家训几十条。如〔湘乡〕《阙里衍派湘乡孔氏支谱》(清乾 隆六十年木活字本),仅家训就有二十二则;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洽姻邻、端闺化、 择婚姻、供赋役、尚节俭、训子弟、存心地、勤职业、存厚道、安本份、崇廉节、恤孤贫、 存忍让、慎言语、勿酗酒、戒浮荡、毋领忌、勿多事、戒健讼,长达50页,引经据典,“诲 汝谆谆”。
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 祭品的制作,繁文缛节,长篇累牍。〔长沙〕《湘西许氏四修族谱》仅“宗祠祭礼”占18页 ,有行省牲礼、行迎神礼、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三献礼、行侑食礼、行饮福礼、行谢福 礼、行先祭礼、行告祖礼、行辞神礼。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 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 。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如清光 绪二十五年西平堂木活字本《湘潭龙船港李氏六修族谱》,仅墓图就占了五卷;1921年颖 川堂木活本《湘陕陈氏通谱》墓图十卷、墓表六卷。
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 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 有的按“千字文”“天地玄黄……”;有的按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字下再编号; 有的按十二生肖“子丑寅卯申酉戌亥辰已午未”,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如“敬宗睦族, 继志述事,征文考献,敦本重伦”,还有的以联语编号,如〔湖南〕《危氏族谱》的46字联 :“立志恢先绪孝友传家文章报国贻祖父以令名 腾芳在后人公侯无种卿相有由毋NFEA5 厥功励子孙而显贵”;以叙修谱情况编号,如〔新化〕《游氏六修族谱》:“我游氏家乘 自有明嘉靖至清末宣统曾经五修今为第六届以民国丁亥暮秋发引己丑季冬告成世系图表周欧 苏混合式谱弁因革损益精神依旧谱面貌一新纲举目张极便检索篇幅简略记载务详凡属宗亲允 宜笃念前徽什袭珍藏NFEA6昭来裔”,等等。
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 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 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 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齿录”何解?《辞海》曰:“科举时代同登一榜首,各具姓名、 年龄、籍贯等,汇刻成帙,称齿录。”很显然,湖南家谱中的“齿录”绝不是这个意思,而 “好事之徒”却翻用了词意,可理解为: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 、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世系图、世系表是家谱的主体部分,大多数家谱外世纪有“ 图”无“表”,即有“表”无“传”。外世纪基本不可信,“遥遥华胄”,据史编造而已。
清及清以后湖南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 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同一种家谱,后修的内容要多 于前修的内容,大多如此。有的家谱还有恩荣表、仕宦录,登载历代族人及第入仕的名单及 简要业绩;派语,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如〔涟源 〕《NFEA7田刘氏族谱》,可用几个世纪;著述、艺文,收录涉及族人的寿文、挽诗以 及赋咏山水名胜的诗文;少数家谱列有余庆录,留下许多空页,作为草谱备用,装订于谱书 之末,以示子孙绵延不绝。在私修家谱时,各家竞相仿效,以致于谱书愈来愈厚,内容冗余 驳杂,不少家谱动辄几十册、上百册,真乃“煌煌巨著”。地方志乃一地之全史,却无以与 家谱争高下。在纂修质量上,家谱却不可与地方志相抗衡。地方志纂修人员是从本地名流学 者中遴选出来的,家谱只是在族人之中推选出来的。
2.2 体例。湖南家谱多兼采欧、苏谱式。欧阳修先图后传,这里的“图” 属“表”的范畴,是表与传的分别运用。苏洵谱图下注高祖至父之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 ,某日卒,是表与传的综合运用。清代以后,湖南家谱虽然遵照欧苏“一图一传”的谱式, 却有很多发展。综合地运用了正史、方志所采用的几种体裁,不仅有表、传,传不仅有小传 ,还有列传、墓志铭之类。增加了“图”,如墓图、祠图、人物图;“考”的内容也有所增 加,如“世系源 流考”、“姓氏辨”;“志”,如墓志,用“志”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纪”,记本族名 人的事迹;“记”,记历年发生在族内的大事;“录”,如:嘉言录、先祖遗训录等。〔新 化〕《吴氏九修族谱》(清光绪十九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凡例”始曰:“家乘与郡县志通志 历代史相表里,是编为录三,表七合世系而为八,略二,记三,纪一,志则统为一而复分为 三,务期确切明晰,不浮不衍,于近世各谱中自成一家之言。”(按:录三:序论录、存疑 录、摭谈录;表七:嫡传表、派语表、诰封表、贞节表、缙绅表、耆寿表、寿妇表,加世系 录;略二:述前略、四礼略;记三:宗祠记、先茔记、宅里记;纪一;诒谋纪;志:艺文志 ,把列传、行述、像赞也放在“艺文志”里。完全按照史书体裁是否合理,另当别论,倒也 “自成一家”。)家谱修至清代,体例渐次完善,代有发展。结构亦趋合理,前后呼应,左 右照顾,既能以纲统目,纲举目张,又能条目自现,纵横交错。究其原由,因为家谱纂修者 成千上万,营造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广大空间,有学习,才有提高和进步。
民国期间的家谱,为涵括新时期的内容,在体例上又比前代有所创新。有的谱后用近代统计 方法制作表格,标列类名也向志书体转化。如民国23年(1934)王振育等纂修的《湘潭泉冲王 氏五修族谱》,为卷四十首一卷末一卷、凡三十册,兹列“目录”:
本原志;旧章志,内含历届修谱序跋,沿革目录,样本,凡例,任事列名,收支数目,及领 谱字号等;世德志;茔域志,附茔域检查表;祠庙志,附祠庙墓庐公屋一览表;箴规志;礼 节志;志,内述族校概况;著述志;公田志;契约志;义举志;惠泽志;水利志;交涉 志;拾遗志;字名卷页年龄派系绝房检查及男丁统计表,同名表,年代生死族事记要表,妇 所出女所适姓氏一览表,嫁娶人数比较表,职业统计比较表,历修人口比较表,各派平均年 龄比较表,阴阳历对照表;派系录;垂系、齿录;于归代聘录;式谷录;殇葬录;待征录, 内分世系待征、祖墓待征、遗著待征、族属待征;裕后录;全归录;修撰始末记。
是谱列目之详备,连谱牒研究专家、对中国家谱有广泛涉猎之经历的杨殿NFEA8先生也 惊叹不已。〔11〕
2.3 特征。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凸现特征。笔者对其他省市家谱 无所考察,不可能比较出湖南家谱的特征。只是就经眼家谱谈个人认为有其“特征”的几个 方面。
2.3.1 名人家谱多。近现代以来,湖湘人才涌动,英雄迭出,从曾国藩到当代党和国家领 导人,成就一世之业,彪炳中华史册,这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作为家谱,本着扬善隐恶 之原则,对本族之名人极尽渲染。诸如:曾国藩:〔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谭嗣同 :〔浏阳〕《谭氏谱》;黄兴:〔长沙〕《经铿黄氏家谱》(清光绪十八年修);宋教仁:〔 桃源〕《宋氏族谱》(清光绪二十二年修);毛泽东:〔湘潭〕《韶山毛氏[1]&&
《湖南家谱简论》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氏家谱字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