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没有族谱怎么查祖籍记载:祖籍潮郡东山,谁知道现属位置是福建省,还是广东省?是村还是县?

福建省南安县赵堂乡陈氏家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福建省南安县赵堂乡陈氏家谱
福​建​省​南​安​县​赵​堂​乡​陈​氏​家​谱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广东梅县的粱氏的族谱?_百度知道
广东梅县的粱氏的族谱?
隶属哪一支?请贤仕解答!
  闽粤梁氏祖宗的迁徙轨迹   查阅有关资料。在现有的3000多个姓氏中,所占人口比例居前的100个汉族姓氏座次排列,梁姓是第21位。   据《姓纂》记载,梁姓的源流有二:一是源自黄帝赢姓伯益之後,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阳(今陕西韩城附近),赐为梁伯。後为秦灭,子孙以国为氏。二是周平王之子姬唐,封於南梁,其子孙後代以梁为姓。   据梅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梅县客家姓氏源流》书中记述,现在闽粤各地的梁氏是西汉梁桥之後。梁桥後裔有三支传继:一支留居陕西安定郡;一支远迁江西瑶田;一支远迁福建福州三山裏後迁惠安黄淡村。   至目前为止,闽粤各地《梁氏族谱》的记述是:堂号“安定堂”,堂联“东平事泽,安定家声”。现闽粤两省的梁氏均认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等地)为祖居地。查阅史料,东平:一指益耳六世孙梁聪,为曾子首徒,从曲阜迁山东东平州,为东平望族;二是梁桥之後入闽十三世梁选,唐中宗时为东平丞相,南安令。   因梁氏支系众多,本文所述的是现今居住在闽粤地区梁氏祖宗的迁徙路线。   梁伯22世孙梁睦,居河东。梁睦的儿子梁褚迁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平陵。梁褚生五子,三子梁桥为汉司马,以资千万徙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汉平帝末(公元5年),梁桥从茂陵携部分族人移居安定(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等地),子孙从梁桥者为安定梁氏,其不从梁桥者为扶风梁氏。此後凡从安定迁出的梁姓人家的祖祠堂号为“安定堂”。   安定粱桥後裔(梁桥12世孙梁氏35世)梁芳、梁芬西晋愍帝时(公元313——315年),梁芳为大将军,梁芬拜司马徒。梁芬有女兴壁,为晋怀帝的皇后。西晋末年(公元317年)起,由於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入击中原,历史上称“五胡乱华”,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至江淮地区,有一部分过长江向南迁徙。这次北方汉人的大迁徙,梁芳举族随愍帝渡江,居钱塘含浦间。梁氏37世、梁芬之孙梁遐,随晋安帝,为仆射大将军,後封固王。他随晋安帝逃福建,居福州三山裏,为入闽梁氏一世祖。   梁颀(入闽21世,梁氏57世)生於唐懿宗咸通13年(公元872年),考选官任五府君。母亡後迁居福建泉州惠安黄淡村。传至梁颀6世孙梁熙嘏(梁氏62世),他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封为奉增大师再封英国公,由福建惠安黄淡村迁广东顺德。梁熙嘏的孙儿梁克家(梁氏64世)於(1160年)中状元,官右丞相。据现有资料统计现在粱熙嘏的後裔已超出100万人。   梁克家的孙儿梁孟坚(梁氏66世),生於宋高宗绍兴22年(1150年),官兵部佐侍郎,从顺德迁移福建宁化石壁开基,为梁氏宁化石壁一世祖。   宋末,元兵两次入梅州,蔡蒙吉、文天祥先後率义兵抗元。失败後,元兵大肆屠杀军民,因此境内人口陡减。当时人口爆满的闽西和赣南一带客家人纷纷涌入粤东北。公元1330年前後元明宗年间,居住在宁化石壁梁克家的後裔南宋探花梁文生(梁氏68世)和夫人带领男女老幼一百多人举族南迁,经沿路风雨长途跋涉扺达广东梅县松源堡(松源镇),为最早入梅州的梁氏。梁文生为入梅始祖。梁氏後裔在松源镇青塘建祠堂(即今闽粤梁氏总祠),因松源地狭人稠,不利发展而分迁各地。梁氏71世振鸿(松源公),居松源;振朋迁广州;振国迁蕉岭:振钦迁惠州,振华迁潮州;梁氏72世梁福(松岗公)迁居梅县松口镇仙口村;梁氏72世、梁禄(松渊公),生三子:谷安、谷忠、谷全,居松源松岗坪,後裔迁梅县三角地。   梅州梁氏枝荣叶茂,子孙繁衍极快,分布很广,後裔发达,人才辈出。梁氏由宁化入梅开基至今约700年,现在人口繁衍已经超出10万人,梅州境内约3万人,约有8万人分布在国内各省及世界各地。   《台湾桃园县梁氏族谱》记载:台湾桃园县梁姓人家是清朝干隆年间(约1750年前後)从潮州、汕头、紫金、梅州各县迁去的。桃园县现在有梁姓1万馀人,有一部分是梅县松口仙口村松岗公的後裔。桃园各地都有梁氏祠堂和宗族组织,宗亲会每年举行大型的祭祖活动两次,组团回大陆祭祖活动一次。每年台湾桃园县梁氏宗亲会回大陆祭祖时,都给祖居地松口梁氏宗亲会捐款。   崇拜祖宗寻根问祖   祭祖祠、祖墓是梁氏传统的宗族活动之一,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梅州老一辈的梁氏人家都知道自己的祖宗是从宁化石壁迁来的,祖屋的堂号“安定堂”,历代祖墓在何处,上代有过什麽功名,做过什麽官职。   旧时梅州有祭祖祠(年三十日)、祭家墓(农历八月)的习俗。   日,来自梅州城区(江北)、梅县松口镇、梅江区三角镇、程江镇、西洋镇、松源镇、长沙镇、梅西镇、畲江镇、潮洲市、潮安县、陆丰市、揭西棉湖、和平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福建上杭县、武平县、永定县、漳平县、宁化县、长汀县、泰国梁氏宗亲总会、台湾省新竹县、桃园县、高雄市、台中县、中沥市等梁氏後裔约2000人,云集梅县松源镇郊的“闽粤梁氏宗祠”举行重光庆典活动。   重光庆典仪式按旧时传统的礼仪举行。祠堂大厅香火燎绕,供桌上排着全猪、全羊、供果等祭品。来自各地的梁氏宗亲按辈份、身份依次序排列在祖祠大厅,大家在明师(风水先生)和礼生(呼唱礼仪的人)的施礼下,面向祖宗神位行三鞠躬礼,然後举行“散粮米”等宗族祭祀仪式。此时的“闽粤粱氏宗祠”锣鼓喧天,雄狮呼啸,鞭炮齐响,八音齐鸣,灯笼高擎,大家一起庆祝这个盛大喜日,此次隆重的庆典活动,华侨杂志《梅州侨乡月报》、《侨声》作了报导。   据《梅州侨乡月报》报导:日,台湾桃园县梁氏宗亲会理事长梁修典先生等台湾同胞一行21人,回到祖居地梅县松口仙口村梁氏祖屋、祖墓前祭祖。梁修典先生说:“今年11月,世界梁氏宗亲联谊会在台湾桃园市召开,欢迎大陆的梁氏宗亲前来参加。”   重视修族谱   梁氏宗族文化源远流长,它有数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各地的梁氏宗族都有热心文人编修族谱,有的族谱的主编人是学历较高的人,如《梁家乘序》一文出自於宋状元梁克家之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的地方的族谱和家谱被列为“四旧”而被焚烧,但还有人暗中保存下来,有幸的是海外的梁氏宗亲还保存有完好的族谱。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大陆进入了太平盛世政通人和举国上下振兴文化,城乡各地兴起修史志、族谱热。各地的梁氏宗族都编写有当地的《梁氏族谱》现收藏在“松源闽粤梁氏祖祠”资料室的新旧梁氏族谱、家谱约有100多本,这些族谱有的是台湾、新加坡、印尼等地梁氏编写的族谱,有的是国内各地的梁氏族谱。现今,几乎梅州的梁氏村庄或家户都保存有族谱、家谱。各地梁氏编写的族谱大同小异,但格式不同。相同的是支系清楚脉络分明可追溯祖宗的迁徙轨迹。不同的是有的族谱只注重本宗族的支系记载,尤其是旧族谱只记男丁不记女的。新族谱女儿也可上谱,有的新族谱还有村史、人物传记、村中民俗等记载。   闽粤各地梁氏都有热心研究族谱的人,这些人都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他们发挥馀热,研究宗族文化。   1923年出版的《台湾桃园县梁氏族谱》是梅县松岗公系後裔编的,这本族谱世系表排列非常详细,可一直追溯到祖居地北方安定堂的列祖列宗的姓名生卒年月,功名、官位、政绩及祖祠、祖墓的风水记载等,是目前梁氏族谱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一本书。   丰顺县桥岗村梁姓的开居祖,是梅县松口松岗公12世孙梁汝隆。明朝末年,梁汝隆兄弟三人从梅县小都乡背着父亲(11世双泉公)的骸骨,到丰顺县桥岗村开居。不久,汝隆的兄弟隆福迁水仔坑,隆禄迁潭江溪西坝。现在桥岗村汝隆公的後裔已达千人,旅居新加波、马来西亚,台湾等地近300人。1994年村中编写了村志,《桥岗村志》的主编梁军是汝隆公的後裔。梁军是个国家干部又是个业馀作家,他为收集编谱材料,沿着祖宗的足迹到松口、松源等地的祖祠去查访梁氏家族渊源的资料。该书是集村史、族谱、宗族文化为一体的书,对研究客家文化有参考价值。   1997出版的《梁氏渊源》(主编梁孟昌)是梅县松岗公後裔。该族谱潮安县庵埠镇的梁氏宗族编写。1835年梁伯财祖上梁广能兄弟多人从松口镇郊区的马头岗迁徙到潮安县庵埠镇开基,一百多年来後裔繁衍已达千多人。改革开放梁伯财的儿子梁德昌经商致富捐资10万元给村中编写《梁氏渊源》族谱。据说《梁氏渊源》这部族谱印刷费3万元,调查费用7万元。梁伯财经常来回於庵埠镇和松口镇两地,动员儿子梁德昌捐资了数十万元给祖居地松口镇郊区的马头岗的公益事业。   1999年出版的《梁氏云山族谱》(主编梁迪凡)是梅州松渊公後裔梅江区三角地梁氏宗族编写的。梁迪凡是师范学校的退休语文高级讲师,他花了5年时间收集资料编写而成,由宗族出钱出版。好些专家学者评价《梁氏云山族谱》编写得好。   2001年出版的《仙口风情録》(主编梁德新)是松岗公後裔祖居地仙口村梁氏宗族编写的。此书约10万字,是集村中族谱、村史、人物传记、民俗记载的一本书。该书对客家研究有参考价值,客家学专家丘菊贤教授还为这本书作序。此书已被县、市图书馆、嘉应大学、上杭县客家族谱馆等单位收藏。   梁美荃是广东梅县松口镇人,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退休前是某工厂的工程师。退休後的十多年裏,他按梅县松口梁氏祖宗的迁徙路线和松口梁氏的外迁路线,寻访各地的梁氏村庄。他远至北方的陕西、山东,近至海南岛、福建宁化石壁、广东潮州等地。他收集各地梁氏族谱、家谱,拍了很多梁氏祠堂的照片,待资料收集齐後编成书。掘梁美荃先生说,有些地方的梁氏宗族的编谱组织聘请他当顾问,已有热心人士资助他出书。   族谱和家谱是本宗族文化的记载,它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但是留给後辈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且还可以沟通各地宗亲联系增强宗亲族情谊。   崇文重教、信奉风水、人才辈出的梁氏宗族   旧时的客家人不但重视教育,而且还信奉风水。   《辞海》对“风水”的解释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墓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一家的祸福。也指住宅,相墓葬之法。风水文化起源於中原,殷周时期已开始有文字记载相地活动。秦汉是风水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有关风水的专著有《周公卜宅经》、《葬历》等,已形成瞭风水学。据司马迁的《史记·日者传》中所述的堪舆家(就是後世的风水先生)。唐、宋风水术更是非常兴盛,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很重视选择阳宅和阴宅。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迁入闽粤赣客家地区的。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人主要是杨筠松。杨筠松属唐末避战乱南迁的客家先民,他从长安来到赣州後,从事风水活动并授徒传术。风水术在闽粤赣客家地区传播传承下来,风水先生就成了客家地区世代相传的职业,旧时每逢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择良辰吉日。   而今风水文化风行於日本、美国、欧洲各国,1994年9月《纽约时报》几乎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导我国风水术在美国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占有的分量。作为客家传统文化之一的风水术,在客家地方广为流传。风水文化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旧时每逢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择良辰吉日。所以在阐述梁氏宗族文化时必然会渗透有关风水的故事和传说。   旧时闽粤两省的梁氏宗族,普遍用“公尝奖”的资金鼓励本族学子读书。各地的粱氏宗族把本宗族祖宗留下的公田、公山和其它宗族内的收入作为本宗族的集体资金,这种资金称“公尝”(即本宗族的公用资金,由宗族领导入管埋),这些收入的一部分用於兴办本族的公益事业,一部分用於支持鼓励本族子弟上学。旧时有些学校是本宗族办的,有的地方则把祠堂作学堂,用公尝的钱请私塾教师,一般支持本宗族的学子完成小学教育为止。对本宗族子弟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榜上名列前茅者,则免费奖励其本人免费读书,俗称“尝缴上学”,直至念完大学。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还可获得“公费留学”。每年学期考试或春节前夕,按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奖励。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後,有些地方的海外侨胞和已致富的企业家们,都愿为当地学校或本宗族的学子捐赠奖学金、奖教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出色者,赞助本宗族作家出书。   因梅州各地的梁氏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所以梁氏後裔人才辈出,文人多当官的多。下面列举事例。   梅县松口镇仙口村是个约2000人的纯梁姓客家山村。相传清干隆年间,精通风水术的嘉应州州官王者辅,曾慕名前来游览观赏,他还为其儿子的老师当时培风书院的教喻粱一轩(仙口村人)选屋址(此屋“财储堂”至今仍存)。他盛赞仙口村是个风景秀丽地灵人杰的地方。   宋末元初,开基祖松岗公跟随宗亲梁文生等人由宁化迁徙来到梅县松源定居後,经明师(风水先生)指点在依山傍水的松口盆地东北的仙口村定居,在松源河的西岸临河的地方建了一座约200馀间的长方形围龙屋,此屋的风水名为“鲤鱼上水”是松口有名的祖屋(此屋今仍存一半遗址)。松岗公原任汀州太守,因没有完成政府征税任务,被贬为嘉应州巡检。他娶9妻生11子,逝後安葬在被风水先生喻为“猛虎跳墻”的风水宝地,此墓也是松口五穴好墓之一。松岗公後裔财丁兴旺人才辈出。开基至今传至28世,後裔已达3万以上遍布国内外,是梅州梁氏最旺的一支。   仙口村人历来重视教育。据说,旧时村民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资建造了一座高达五层的“文魁塔”,以前村中学子考试前要到塔前焚香,考取了功名後还要到塔前谢恩。自此塔建成後,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据知,科举时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进士、举人,出任县令以上官职的有8人。民国年间,仙口村有2人当县长,出了3位将军。至今为止,约2000人的仙口村在近百年间,正式考上大专院校的有百馀人,其中有两人考上清华大学。这些人中有大学校长、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记者、医生、书画家等。   1998年春,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把仙口村定为“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村”,房学嘉、陈干华教授到村中考察,指定专人撰写了4万字的田野调查文章。引用仙口村梁姓宗族文化撰写的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究会论文集》和在龙岩市召开的《第6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   下面是流传梅州梁姓村庄的一个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梁耀框高中状元,他出生在粤西下西府(今雷州半岛一带),按当时清王朝的惯例须由皇上钦点国师核其三代风水、祖居、祖墓,看有无状元公的福份,否则,当以欺君论处。所谓国师,就是精通周易经典,上懂天文下识地理,精通风水术的人。国师来到梁耀框的出生地查察当地的山川河流祖居、祖墓时。没有宝物证明它有此灵气,那国师叹息摇头。梁耀框家乡的地保说:“梁氏家族是从嘉应州(今梅州市)辗转迁徙而来的。”   於是国师寻踪访迹追至梅县松源镇的梁氏祖祠(闽粤梁氏宗祠)。当查到一穴叫“螳螂虎形”的坟墓(入梅二世梁德清夫人蓝婆太埋葬在这裏)时,国师惊叹了,即席吟诗一首:“干山干象水长流,干上高峰出状无;水流西北多富贵,山转东南旺儿男。”这首四句诗已把祖祠、祖墓所在地气势磅礴的壮丽山川和地灵人杰、财丁兴旺、人文斐萃等特点都概括出来了。   下山後,族人在梁氏祖祠的大厅裏宴请国师。席间有人向国师报告,此地梁氏家族是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徙来的,是否还要再往上溯源寻下去?国师表态:“不必了,你们‘蓝婆太墓’是块风水宝地,足够证明状元公有此洪福了……”於是国师打道回朝向皇上复旨交差。   旧时松源镇“闽粤梁氏总祠”内有梁耀框和梁克家的“状元及第”牌匾高挂在福堂大厅中。   梁姓人才辈出,以梅县(包括现今的梅江区)为例。比较著名的人物有:三角镇圣人寨梁诗五,清代举人,曾参与编修《光绪嘉应州志》,先後任驻日本长畸正领事、驻德国参赞和比利时参赞;松口梁密庵,著名华侨实业家,巴城寄南社社长,同盟会员,曾捐巨资支援孙中山革命,民国建立後,孙中山曾授予“旌义状”嘉奖;西区禾好塘粱浣春(女),梅县著名女教育家,曾任嘉善女子学校校长、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长;松口仙口梁锡祜,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曾任东江红军第十一军参谋长、新四军教导总队负责人;松口大塘梁世骥,中将,曾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梅江梁华昌(薜尚实),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中共南方临时工委书记、上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梅城西区梁伯强,著名病理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松口梁集祥,曾任梅县地区专员、广东教育厅长;松口粱龙,曾任台湾大学校长;丰顺县梁若尘,曾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中国新闻通讯社社长、广州市人大副主任;丰顺县梁木(春晖)是原广东省党校校长。松口梁亮胜是著名华侨巨商现是武汉丝宝集团公司董事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族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族谱怎么查祖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