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篇文学小说》周刊是否能邮购

《河北诗选》()邮购启事--《诗选刊》2014年08期
《河北诗选》()邮购启事
【摘要】:正近日,诗人郁葱主编的《河北诗选》()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北被称为诗歌大省,但近年来却未有一部系统展示河北诗人创作全貌的专著。本书的编辑出版,即填补了河北诗歌发展的这一空白,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北诗人与诗歌的一个时代的辉煌。《河北诗选》装帧精美,大气,印刷精致,16开,全书厚达363页。该书收入1978年以来活跃于中国诗坛的
【关键词】:
【分类号】:+【正文快照】:
近日,诗人郁葱主编的《河北诗选》()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北被称为诗歌大省,但近年来却未有一部系统展示河北诗人创作全貌的专著。本书的编辑出版,即填补了河北诗歌发展的这一空白,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北诗人与诗歌的一个时代的辉煌。《河北诗选》装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晓彦;[J];写作;2005年13期
唐燕飞;;[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2期
华万里;;[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7年02期
;[J];诗选刊;2012年08期
黄琼;;[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0期
管卫中;;[J];扬子江评论;2012年05期
黄斯雄;;[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臧克家;;[J];人民文学;1950年09期
巫瑞书;[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巫瑞书;[J];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佩刚;;[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李建周;;[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晓华;汤靓;;[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微蓝 丁长杰;[N];安徽经济报;2009年
张清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阿不都热西提·麦麦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李梦游散文集《情感丽江》、《程海情韵》出版&欢迎邮购
《情感丽江》作家陈洪金写序,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28元
《程海情韵》作家李理写序,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48元。
喜欢的朋友可以从银行汇款,也可以从邮政汇款,汇款后请短信告知,我会即时寄书。下附作者简介及地址:
作者简介:李梦游,男,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企业内刊编辑,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小说、诗歌、散文皆有涉猎。有300篇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新华日报》《云南日报》《边疆文学》等省级报刊。近年来专心从事散文创作,出版有散文集《情感丽江》、《程海情韵》2部。
通讯地址:云南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永保公司《丽江永保》编辑部&李梦游
邮编:674203
手机:&&&&邮箱:&&&QQ: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永胜支行&&&&户名:李梦游
帐号:622&848&397&117&155&981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微周刊 | 《收获?声音》23
查看: 1081
摘要: 微周刊 | 《收获?声音》231小说家的飞翔器——从陈崇正的短篇《碧河往事》说起林渊液【陈崇正短篇《碧河往事》刊载于2015年第1期《收获》】【《收获》微信公号日陈崇正专题】为什么是陈崇正来写《碧河往 ...
微周刊 | 《收获?声音》231小说家的飞翔器——从陈崇正的短篇《碧河往事》说起林渊液【陈崇正短篇《碧河往事》刊载于2015年第1期《收获》】【《收获》公号日陈崇正专题】为什么是陈崇正来写《碧河往事》,这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对于一个八零后作家,“文革”的直接辐射力已经不大了。更令我吃惊的是,他并不是如某些聪明作家那样,从自己的父辈借力进入,偷懒地倚在暗处观察和下笔,而是掀开门帘,迎着西窗的阳光,自己大踏步走上前去。毫无疑问地,他比我想象的更加勇敢。作为一个从散文转入小说的写作者,基于对此两种文体的复杂体验,我经常会把他们抓掠在一起,做一些无谓的比较。最近在一篇创作谈《香樟木片一样的小说》(《文艺报》2015年1月7日)中写道:散文是一种行走的状态,而小说,是一种飞翔的状态。是的,写散文就如行走一般,一个人告别了爬行,摇晃着站立起来,立马就开始了行走。它的门槛很低很低,周岁的孩子就具备了这个可能性。而小说不行,时至今日,对人类来说飞翔依然是一种非常态的功能,因此,它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重要梦想之一。有趣的是,在中国文献记载当中,墨子是最早制作木鸢的一个。“三年而成,蜚(同‘飞’)一日而败。”英雄莫论成败,问题是为这玩意儿他竟然坚持了三年,这实在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能够轻易付出的代价,况且,还是那个喟叹时光如“驷之过隙”的人。在人类这种欲望难以达成的困境之下,擅长虚构的小说家有了用武之地。为了实现飞翔,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学得绝技,飞檐走壁罗袜生尘。虽然飞得不够高,终归是飞离了人间烟火,高蹈自现。这大概也是大多数写作者最为省力的办法。在一间茅屋、一所房子、一座祠堂、一处村庄、一个宫殿、一所教堂,有檐可攀,有壁可援,小说家虚构的框架有了依凭,只要展露一下身手,世界自然可以构筑起来。可是,如果那个地方太广袤了,没有檐可攀,没有壁可援呢?就如陈崇正,他一个八零后作家非要直面“文革”题材,在时间上,他的感官嗅不到当时的空气,看不到当年的面孔和表情,在空间上,他的脚踩不到“文革”的土地,他的手攀不到栏柱和瓦片,他如何是好?如果一个小说家,非要把自己置身于不着边际的地方来飞翔,那么,他只有两个法子可用,他必须把自己变成一只飞鸟,或者,搭乘在飞鸟的臂膀上……关于鸟与飞翔的关系,生物学家有过深入的研究。我对其中两点结论很感兴趣:其一是,其前肢化翼,能够扇动气流;其二是,鸟的骨头是中空的,为了飞翔它必须减轻重量。小说家的仿生学,是否也必须从这里入手?按我浅显的理解,写作的技法如翼,当它娴熟之后,自然可以振翅自如,有如神助。而为了使骨头中空,我们必须把小说不能承受的现实之重一件又一件地扔掉,才能让它更加轻灵地飞翔。当然,这也是老生常谈。况且,变成一只鸟的结局还有特可怕的一面,当一个人忘记了当初希祈变成一只鸟的初衷之后,他一定会对鸟产生了不屑:那不只是一只鸟吗?那么,还有一个法子,当回一个人,搭乘在飞鸟的臂膀上。为了飞翔,墨子们选择的是木鸢,一代又一代过去了,木鸢终于演变成为了飞机。与肉身相比,精神层面的飞翔似乎仍然找不到有效的飞机。陈崇正虽然还很年轻,但他在小说里跌打滚爬已有好些年头。正如大家达成共识的,他既往的小说兵分两路,一路走向写实(《夏雨斋》等),一路走向魔幻(《黑镜分身术》、《停顿客栈》等)。而他引起文坛关注的,无疑地是由想象力所创造的一种实验性。在这类实验性作品中,我们隐约可见的是墨子的木鸢、马尔克斯的飞天毛毯。这一路的飞翔器,是外物。人与器之间,是否匹配、是否协调、是否能够掌控,是否能够人器一体,都是问题。马尔克斯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其门下讨生活的作家大概不止一个团、一个旅。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被作家们偷师一勺,淋在自己的园圃之上,是否真有奇迹出现?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而不是作为一个研究者)阅读时,如果出现了不适感,那么它的适配度难道不是值得怀疑?相信小说家们,正纷纷行走在寻找自己的飞翔器的路上。拿陈崇正的《碧河往事》来说事。《碧河往事》选择的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闭塞落后的半步村,生活着一个外人眼里不太好相处的老太婆。在此后的故事发展当中,她慢慢地露出了心病,在“文革”期间,她曾经对一个叫做陈小沫的潮剧名角下过狠手,她心内有过煎熬,又一直为此自我开脱。当小说到了结尾,当老太婆郁郁离世之后,她墓碑上的刻字产生了纠葛,这时她的真实身份才抖了出来,原来,她才是陈小沫,她才是那个备受摧残和迫害的人。在精神疾病的谱系当中,有被迫害妄想者,却从未见过如陈小沫者,被迫害到了尘埃的深处,却只能以迫害者自居,才能让余生的疼痛稍稍缓解。可是,这疼痛被放映到了历史的幕布之上,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地放大着,触目惊心。分明看着小说家把木鸢或者纸鸢放上天的,只打了一个愣,我们就被骗了,原来上天的不止飞鸢,小说家自己扯着它的双翼,也在空中飞翔起来。这么不按牌理出牌,算哪门子的飞翔器?!罢了,正如海明威所认为的,写作这门手艺本来就不该被过度地探究所干扰。陈崇正他如果下回还不按牌理出牌,那么再不与他谈论飞翔器的问题了。不过,毋庸置疑地,他不止比我想象的更加勇敢,还比我想象的更加聪明。【作者简介】林渊液,笔名小隐娘,中国作协会员,散文集《有缘来看山》获广东省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奖。2壁橱里的人性——读王璞的小说《捉迷藏》曹雨河【王璞短篇《捉迷藏》首发《收获》<span style="color:#12年第<span style="color:#期)】【《收获》微信公号<span style="color:#13年<span style="color:#月<span style="color:#日王璞专题】《捉迷藏》是我首次读到王璞的作品,这么个短篇就让我一下记住了王璞的名字。小说讲的事件再简单不过了,几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内涵却极为丰富,是难得一见的短篇佳作,不细读实在可惜。“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独生女(养女),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生活好些,可生性“羞怯”放不开,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总是被当做“搭头”欢笑着为别人鼓掌,而内心一直想“扬眉吐气”渴望别人的喝彩。偶然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妈妈的单位图书馆捉迷藏,由于地利的优势“我”如鱼得水节节得胜,“终于令大家厌倦乃至气愤了”。“我”让出条件央求再玩最后一盘,就这最后一盘出事了:“我”藏进杂物室的壁柜里,壁柜的门上还伪装了一把锈迹斑斑大的锁。玩伴们找“我”不着失去耐心锁上图书室的门弃“我”而去,致使“我”在孤寂可怕的图书室里熬过黑暗的一夜,这一夜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这一天是“十年内乱”的开始。“我”屈至“搭头”依然真诚为别人喝彩,“我”偶然一次得利却招致伙伴们的“气愤”以致将“我”锁在孤寂的暗夜里。这虽是小孩子的事也昭示人性中丑陋的东西:抑人扬己,喜欢听别人的掌声而不喜欢为别人鼓掌,自己好大喜功而看不得别人的成绩,自己漫天放火但容不得别人点灯。其实致使“我”捱在孤寂的暗夜里还有一个原因:父母忽略了“我”,他们只顾悲伤自己的悲伤(姥姥被活活打死),忽略了养女的存在与否。那个黑夜不是一个人的黑夜,是很多人的黑夜(包括那些捉迷藏的小伙伴),那是历史的黑夜,改变了很多人的前途与命运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心灵世界,黑夜里人性中沉淀的渣滓泛滥成灾飞扬跋扈,导致不止一代人的灾难。小说暗示我们;人性是善恶的混合体,何为主流决定权在外界环境,环境浊则浊环境清则清。小说还暴露了人性中的另一暗疾:隔阂。我们常常以为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才有隔阂,其实隔阂存在人人(包括同龄人至亲至近的人)之间,造成隔阂的原因有多种,遮蔽伤疤保护弱点不愿敞开心扉包裹在痂壳里是其中原因之一,“我”与小伙伴那对视阴冷的目光就是痂壳变体。“我”与养父母、“我”与小伙伴自那“暗夜”以后再没能沟通,就是这种人性的暗疾在作怪。《捉迷藏》单纯而不简单,前后勾连中间穿插使得单纯的事件丰腴饱满。质朴冷静地叙事融入先锋艺术:小说引子中电视情节和杂物室的壁柜颇具暗示和象征意味,前者暗示主体事件的内蕴后者象征人性的幽微。作家将主体事件放在历史拐点,使小说的内涵不仅有人性的深度还有历史的广度,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容量。如果用“标准小说”的眼光看待这篇小说未免结构不够艺术,这恰恰得了自然之趣。3葵绿色:读2015年第1期《收获》上迟子建长篇《群山之巅》。我是一个初遇文字的文字爱好者,我生活在东北,读东北作家的作品都像在回顾童年回顾自己的家乡,我爱萧红的点点滴滴,碎瓦片下的瓢虫,那些都是我的童年,仿佛和她一同经历了我的童年,假期有幸遇到,《群山之巅》,里面人们对火葬议论,取消对死刑者的枪声,都在我十几岁时模糊的记忆里,那比童年的玩乐要模糊得多,只是在人们的议论中依稀听到的,最近在《群山之巅》中终于得以证实,它像一条水线一样,蜿蜒地流动,不小心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的生活,他穿插着她,她链接着他,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有惊奇有社会生活有幻想,对《群山之巅》中的那些熟悉的字眼,我或是在爷爷口中听过,或是在亲戚谈论村庄那些昔日的人中用到的词语,那种陌生的亲切,很想让我在这个长篇的群山中继续探索。4JENS:读微信中《韩少功:文学的变与不变-文学的认知娱乐和教化功能已弱化》一文,看到题目时就非常想看下具体的陈述,带着这种心情就点入文章。文学需要经验和学养这一观点很赞成(天赋也很需要)。有时会忍不住对那些把文学创作看得过于形式化的人产生不小的情绪,即便那些人写的文字能够以某种形式进入公众视线,也是会被嫌弃的(不负责任)。文学是安静的力量,这种安静在进程中经历着新的感知和沧桑。因为感知是新的,所以安静的人们不会让他消亡。5沫沫向阳:没想到在微信这里遇到古龙,又看到他那熟悉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他心目中,友情要高于爱情。这一点,但凡看过古龙小说的人都有体会。在他心目中,女人绝不是仙女似的人物,他的笔下,美女是性感的,却也是带毒的。这种女性观反映在他的爱情观里,似乎是一种十分想爱却又害怕受到伤害的矛盾心理。这也许与古龙的相貌身高有关,我猜想在两性关系中,他大概是容易自卑的那一方。由此注定他的孤独,以及对友情的重视。我们无法确定,在古龙心中,是否真的存在“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个风流寂寞、堪破人生百味的人,中意的不过是在医生下达禁酒令之后痛饮三天的畅快。他的豪气与胆识,如此置生死与度外,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武侠人物啊,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诗化的武侠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英雄侠士永远是落寞的,他们的愁丝丝缕缕、连绵不绝,颇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他是个诗人,不是侠客;其实他过于多情,所以只能处处凉薄,意到深处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如此浪荡不羁,却又至情至性,也许古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吧。●《收获》微信号:harvest1957●对《收获》作品或者本文点评,请直接回复,或发邮件,每周日推出微周刊《收获·声音》将选择刊出。●《收获》杂志邮购,发行部联系电话:021-,平邮免邮资。●《收获》淘宝店①《收获》文学杂志社②《收获》杂志官方店●订阅杂志请至邮局或淘宝店:代码4-7.●2015年《收获》征订已经开始。多种途径,均可抵达。欢迎与我们同行。 《收获·声音》征稿《收获》微信公号希望建立一个文学的,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对《收获》的作品有话要说,或者对近期《收获》微信推送的内容有话要说,欢迎写成微书评,请在平台上留言,或者发邮件,。请在邮件或者留言的开头,注明评述哪一部作品。欢迎你成为《收获·声音》的作者。《收获·声音》希望汇聚不同的声音,寻找理解和沟通的道路。每周日推送。参与的朋友将会得到《收获》赠阅的礼物。『众声喧哗,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上一篇:下一篇:《收获o声音》No.24 -- 《收获》 -- 传送门
微周刊 | 《收获o声音》No.24
微周刊 | 《收获o声音》No.24当纯文学期刊遇上青年作家——以《收获》为视点,试谈纯文学期刊与青年作家作品的再次碰撞 文/蓝莹当今时代,纯文学杂志面临十分尴尬的经营困境,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纯文学的品质高低与文学期刊的生存境况休戚相关,不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文学潮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的文学思潮并非历史发展时的正常形态。今日的纯文学早已不复当日的文学狂欢,承载纯文学传播媒介的文学期刊,随着社会文化和媒体文化迅速更新、膨胀所带来的文学日益边缘化和文化断层的生存危机,自然要在“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的历史落差感之间找到独立而不落品质的生存地带。当今的青年作家的纯文学创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细数当今文坛上活跃的作家名字,你很难找到一部作品或者任何一位创作家的行文风格来概括他们这个时代人的创作特色,其作品本身或者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影响力也很渺小,即典型性作品微乎其微。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对青年作家应该持有更宽泛的要求和不应有过多的苛责。可是,今年的八零后作家大都快步入而立之年,翻开中外文学史,且不论托尔斯泰早年创作的《哥萨克》令当时的创作家们望尘莫及,就对比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沈从文和郁达夫他们,细究下来难免更加尴尬。我以为,纯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人生状态的呈现,譬如作品中对善良、爱、坚守、良知等人性常态的诉求,而不是千篇一律都是文字游戏的狂欢和玩世不恭的处世之态。“不要靠广告,你们也可以活下去”,《收获》,这个表面朴实无华,内里却厚重深刻的纯文学期刊,一直秉承如此真切的“唯读者”经营理念,在创刊57年间,给不同时代中的人们呈现了不少如数家珍的且文学性极强的饕餮盛宴,譬如张贤亮、莫言、余华、格非、马原、韩少功等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缩写。作为中国纯文学期刊的首要,在纯文学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时代,也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文化转型的探索。以下,将从《收获》2014年编辑方针为始,结合今年刊载于其中的青年作家作品,简要分析二者结合的效果和它们遭受的考验,谈谈随其而来的影响和思考。一、再次碰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艾克拜尔o米吉提认为:“一些重要的纯文学期刊,既是文化名片,又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还有很多地方性纯文学期刊担负着丰富地方文化生活和培养地方优秀文化人才的重任。无论多么艰难,纯文学期刊也还是要坚持办刊初衷,一方面发表最好的作品,一方面培育新人。”这个说法我是持赞同意见的。在文学接受发生改变的今天,《收获》也在改变。除了保持对青年作家的开放和包容,带给年轻人以激励,在杂志品质也就是内里的要求之外,还在多种渠道,即形式上逐渐转型,诸如微博效应、淘宝等销售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发掘,甚至与豆瓣等文化社区合作等等,这个后文会讲到。《收获》在2014年的编辑方针主要是:大力推送年轻作家作品。于是读者们今年就看到了《收获》杂志以专辑的形式发表了生于1980年后的青年创作家作品,尤其是第五期和《长篇专号o秋冬卷》。短篇小说有张悦然《动物形状的烟火》、七堇年《夜阳》、蔡东《我们的塔希提》等等,其中《请你掀我裙摆》的作者顾拜妮生于1994年。长篇小说有笛安的《南方有令秧》、周嘉宁的《密林中》。这些作家大都小有名气,有广泛的读者粉丝群体,因而可称得上是有经验的青年作家。读完他们的作品你会发现,或许是由于个人成长经历、行为气质或艺术美学的追求的关系,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先锋小说(当然,“先锋小说”是后人冠名的。)所表现的文化张力完全不同,先锋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是多元化的,譬如莫言、余华和马原等人对形式的突破的同时重点表现了人性的抽象化意味,这一次的青年作家作品呈现多是对个体精神状态的表现,如《动物形状的烟火》和《夜阳》,即使有大格局故事架构,如笛安的历史小说《南方有令秧》,对次要人物的塑造也自顾不暇。当然,欣慰的地方也有。比如这一次呈现出了80后创作家的野心,即追求另一种叙述样式,他们的表现方式、主题已有自己时代的美学观色彩,从这一方面来看,80后作家基本上延续了上世纪先锋文学的创作精神。再如这一次作家的题材也彰显了这个时代中社会文化中的某些异面,譬如同性恋题材的写作,七堇年的《夜阳》中对语言能表示的色彩、光影的审美方面可谓苦心孤诣,《夜阳》中有许多蕴含意境的句子之流畅和富有韵律的语流,体现了作者的自信与潇洒。我们常常认为若有一位作家能够写出一部作品来概括他生活的时代的特征,描述他们的时代精神,便是好作家、作品的标准。文学辉煌的时代,如19世纪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他们呕心沥血所作的是民族的历史,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性,在庞杂的故事架构中能够对人性的叙述运筹帷幄。可能是80后作家想要表现的是个体的多样性和文学追求的多元化,他们有的认为好的小说没必要写富含时代特色的作品,他们以审美标准的差别为个性追求,比如笛安。二、是刺猬还是狐狸?前文提到,纯文学期刊的的生存危机,而我认为影响纯文学期刊的经营危机主要有三点:首先,纯文学期刊本身的局限性。既然是纯文学,它必然会对文学作品的品质有极其苛刻的标准,它不会为了市场文化的娱乐化嬗变而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这一方面有文学品质的良好保持度,但一方面也束缚了纯文学期刊的扩大化传播。其次,文化市场的影响。纯文学期刊往往是自负盈亏的,一如《收获》,“把心交给读者“是没有行政拨款,完全依靠读者购买力生存的文学期刊。最后,我认为是网络带来的新媒体文学对纯文学期刊的冲击。近年来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网络创作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甚至有的形成流行小说的,而与此同时,纯文学仿佛跌进一种裂缝,必须面对这严峻形势的考验。大量采用青年创作家的作品,是纯文学期刊在内容上的变革。当然,作为老牌纯文学期刊,《收获》也在小心翼翼地改变,力求不变文学品质的同时,引进年轻的作品,更是在作品发表及其以后做足了功夫。这让《收获》扩大了阅读群体,且适宜培育新一代作家,真是双赢。其一,《收获》在11月10日召开了首届《收获》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学与时代。会议上,青年作家直面批评家,而不同以往是通过其他媒介来沟通。我认为,与一般文学讨论会相同的是,这一次交流,不管是青年作家还是批评家,都被一张莫名的网束缚住了。这一次,作家与批评家依然是分离的。我所说的分离,不是指批评家没有深入到作家的作品,而是有一种无关态度的气氛,这难道是中国作家的怪腔吗?——你批评你的,我听,但是我不为所动。在我看来,批评家像是医生,作家是病人,病人若不遵医嘱,后果可想而知。文学有时候比历史真实,文学要表现的东西是历史无法遮蔽的,我觉得作家要发展,应该适当听取批评家的意见,承担时代文化的精神总结或向导,而不是一味表达自己。其二,利用新媒体作为宣传平台。这批青年作家拥有广泛的粉丝读者群,而在往常,他们的作品也会在社会上形成一股购书浪潮。这一次,《收获》青年创作专辑的二次出发,按照这几个月发展趋势看来,效果甚微。当然,早年《收获》就开通了微博,近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甚至与文化论坛如豆瓣等合作,影响各异。比如微博,并未出现太多纯粹性的文学方面的深度互动,也没有出现利用作家的读者群加以宣传。追求文学的品质是好,可是却忽略了读者的作用,包容和培养新人新作品,却忽视了适时吸收纯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这对纯文学期刊来说,可谓错失良机啊!不过,《收获》的微信公众号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推出的青年作家作品,微信上随后也推出了名家名评,在推动作品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微信公众号适时推送部分作品,他们在微信上已经是最大化地呈现了作品的部分内容,我认为这个非常好,纯文学期刊企图在保持品质和态度的同时,关注了青年作家,放眼未来。即使有曲高和寡的嫌疑或已成现实,却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依然坚不可摧。三、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纯文学面对的现实危机具有多重性:首先是生活中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精神文化的迷失,因此,唤起人们的深度阅读的习惯成了纯文学期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次是阅读方式的多元化,kindle等阅读器的潮流自然会影响到纯文学期刊的传播,比如《收获》在一些购物网站上早已提供了电子版的购买,但是购买者却为数一般,当然其中还有社会文化和媒体文化的逐渐发展给纯文学期刊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桎梏。纯文学期刊一直扮演着提供优秀作品于读者飨食的角色,与商业文学期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它们的号召力就是他们的内容本身,它们的影响力也仅限于作品所呈现的文化精神,倚靠读者群体带来的发行量,一直顽强地、自主地生存着。在一片跪着宣扬所谓文化精神的世界中,还能看到一群人,站得极其高大,踽踽独行,这份情怀,会通过文字温暖一大群人。或许是我对80后纯文学作家作品过于严苛,可确实是我所坚持的态度。我认为文学所担当的角色是记录时代,不只是表现时代,而更多的是再现时代,就像我们今日阅读18、19世纪的文学作品,依然被感动。我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是描述那个时代精神的作家以高超的艺术笔法,让文字穿过历史,直抵而今的人心。承担我们这个时代书写重任的青年作家不应只关注本体需求,更应该关注时代灵魂的塑造。而纯文学期刊作为青年作家作品的传播媒介,其本身也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近年来有许多文学杂志的停刊或复刊都应当给纯文学期刊带来不少启示,启示后面应该就是纯文学期刊的变化了吧,我挺期待的。在保持审美价值、文学原则时也显示出了文学期刊转型的张力,其效果不会一蹴而就,且纯文学的影响也非一日之功,担负重任的青年创作者的探索创作之路也漫漫长长。我们一起保持关注。弯腰的树文/王飞几年前,在给故去的父亲上坟的时候,无意发现父亲的坟头长了一棵细小的植物,在清明节的时候吐着一丝丝绿,当时也没有太留意,只以为是一株一岁一枯荣的草本植物罢了,况且在那个万物还没有复苏的季节,我也不曾忍心将这一抹绿拔掉。直到年前回家,再次前往父亲的坟头,那株小植物竟长到了了成年人手臂般粗壮的大小。此时的植物已经显出了原型,它不是一株草,这是一棵实实在在的树,而且是一棵弯腰的树,我叫不上她的名字。树木长在父亲的坟头的正中央,把坟头的石头挤得东倒西歪,树木的身子有丈把高,在树干中间的位置突然斜着向下生长,丝毫没有人工的痕迹,就像一株成熟的稻子,埋着头,憨厚的朝向大地。我们一行前往坟地的有五个人,经这棵弯腰的树这么一折腾,本来就狭小的坟前,顿时变得愈加狭窄,容纳不下五个人,我正考虑和试图徒手把这棵“碍事”的树清理掉,叔叔见状阻止了我的行动。叔叔说,自家坟地里的树木是不可以砍伐掉的,一个家族坟场树木的茂盛,也预示着这个家族人丁的旺盛,况且这种生长在坟头中央的树木,我们就任它自由生长吧。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农村人根深蒂固的某种迷信思想,但我也找不到一个好的说法,我停住了我的念想。上完坟,我独自留了下来,我一个人在父亲的坟头呆了一会儿,清理了坟头和周围的杂草,以及整理了被那棵弯腰的树挤得东倒西歪的石头,并往坟头添了几把潮湿的泥土。在回家的路上,万千思绪浮来,我想,这棵弯腰的树,不正是父亲生前的模样吗?勤劳的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弯着腰远走他乡,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在太原那一个个黑乎乎的矿井里弯着腰,用双手、汗水和生命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总是喜欢种树,每次父亲都会带上年幼的我,在自家那些荒芜的贫瘠的山坡上,种下一棵棵柏树和杉树,印象中那是一种极为不易耐活的树,树木的成活率很低,天稍加干旱,树苗就容易死亡,每至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从山下挑来一桶桶泉水,踉踉跄跄往山上走去,到达半山腰的时候,水桶的水也几乎只剩一半,但总是不忘记给山坡上那些亲自种下的树木送来一场“及时雨”。待到树木吐青换叶的时候,父亲则会从家里挑来一桶桶农家肥,堆在树苗的周围,并用泥土掩盖,对我说,多年以后这就会是一片茂盛的树林,木材可以用作给家里新修房屋使用。我总是在一边幻想着,不知道树苗长大会是多么的遥远和漫长。如今,昔日父亲栽下的树苗已长成了一片茂盛的树林,有些树木则可以用作修建房屋的材料。而父亲已经走了整整十一年。十一年,父亲的坟头开始荒芜,长满杂草。而父亲坟头无意飘来的种子也已经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和父亲一样憨厚老实弯腰的树。【作者简介】王飞,就读于陕西渭南师范学院11级历史系,《新生代文学》主编,“首届陕西十佳校园诗人。●《收获》微信号:harvest1957●对《收获》作品或者本文点评,请直接回复微信平台,或发邮件,每周日推出微周刊《收获·声音》将选择刊出。●《收获》杂志邮购,发行部联系电话:021-,平邮免邮资。●《收获》淘宝店①《收获》文学杂志社②《收获》杂志官方店●订阅杂志请至邮局或淘宝店:代码4-7.●2015年《收获》征订已经开始。多种途径,均可抵达。欢迎与我们同行。 《收获·声音》征稿《收获》微信公号希望建立一个文学的朋友圈,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对《收获》的作品有话要说,或者对近期《收获》微信推送的内容有话要说,欢迎写成微书评,请在平台上留言,或者发邮件,。请在邮件或者留言的开头,注明评述哪一部作品。欢迎你成为《收获·声音》的作者。《收获·声音》希望汇聚不同的声音,寻找理解和沟通的道路。每周日推送。参与的朋友将会得到《收获》赠阅的礼物。『众声喧哗,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关于 《收获》
《收获》作为重要的中文期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褒奖,引领文学发展潮流,刊载小说和散文,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最好的窗口。
《收获》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文学周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