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在汪涵都看什么书书

您的当前位置:&>&
国人都在看什么书?2014掌阅国人阅读习惯报告
  (新浪读书)2015年2月,国内领先的手机阅读品牌掌阅iReader正式发布了《2014年掌阅国人阅读习惯报告》,该报告由掌阅iReader用户群在2014年的海量消费及阅读数据统计分析而成,以不同题材及地域为维度,趣味地展示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阅读特征和偏好。
  据了解,掌阅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数字图书分发平台,截止2014年底,掌阅科技为超过4.8亿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图书内容及智能化的用户体验,目前拥有畅销、生活、文学等类别的优质图书数字版权35万册,年发行图书10亿册。而掌阅iReader是掌阅科技的主打产品,在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什么人在看书
  有人说中国人不爱看书,但掌阅数据挖掘中心负责人张敏则不这么认为,“2013年每个掌阅活跃用户一年可读6本书,2014年这个数字涨到了8本”。在张敏看来,数字出版内容更丰富了,阅读应用体验更好了,人们更离不开手机了,这些因素都促成了阅读活跃度的增加。据了解,在2014年,掌阅iReader日活跃用户1500万人,月活跃用户达到6000万人。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2014年掌阅iReader
50%以上的用户为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这表明手机阅读的受众知识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畅销书排行榜上也可见一斑,《纸牌屋》、《货币战争》、《大数据时代》等书纷纷成为热点。
  从年龄层次看,90后用户达到53%,而80后用户达到22%,70后和00后为11%,而60后极少。这一数据表明具有更旺盛的求知欲和相对充裕时间的90后已成为数字阅读的绝对主力,80后已显精力不足,未来份额还将减少。
  在家庭方面,单身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成,其次是为人父母的用户,接近3成,而恋爱期和成双入对但未生子的用户看书比例不高,时间都被两人世界所占去。
  在收入方面,大部分用户还属于普通收入层次的用户,但年薪10万以上的用户也到达15%,其中不乏50万以上年薪的高收入人群,其阅读比例高于低收入人群,且阅读内容也有很大区别。
  报告还显示,3/4的人用户在平静的心情下阅读,高兴、伤感、痛苦、愤怒等情绪下坚持阅读的用户不多,应该是寻找更有效的排遣途径。
  谈到最核心的阅读目的,47%的用户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但也有37%的人是为了学习和提升。据掌阅分析师介绍,知识类书籍的购买量增长很快,未来以学习和提升为目的的用户群将成为手机阅读的第一用户群。
  人们在看什么书
  掌阅报告显示,2014年,广东省移动阅读用户数量全国居首,而排在第二到第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浙江、湖南、湖北、安徽,而经济最发达的北京排在第16位,上海排在第21位。这一排名与全国人口省份排行榜基本吻合。
  掌阅数据中心负责人张敏表示,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上网在国内的普及造就了手机阅读的普及,所以手机阅读分布与人口分布大体相当,同时这也显示出了手机阅读在二、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市场价值。
  在阅读内容上,各省市也存在着鲜明的倾向,可反映出各个地域的文化和经济特色:最喜欢看历史、政治书籍的地区是北京,而最喜欢看互联网书籍的还是北京,反映了其历史和科技并存的特色;最喜欢金融和自我激励内容的地区是上海,最喜欢理财书籍的是广东和福建,最喜欢数据类书籍的是浙江;最喜欢言情小说的是湖南,江苏和天津也关注都市言情和青春言情,最喜欢武侠小说的则是四川,山东、山西两个省份的读者则更关注文史、朝堂类书籍;最关注纪实作品的地区是内蒙古,最关注侦探推理书籍的地区是辽宁,最关注灵异故事的则是吉林;最关注婚姻书籍的是新疆,最关注探险的是青海,最关注常见病预防的是云南,而喜欢生活百态书籍的是重庆,最喜欢乡土文学的是陕西;最喜欢科普工具书籍的是河南,河北和江西则喜欢杂文期刊,最喜欢科幻题材的则是港澳台地区。
  在掌阅iReader阅读分析报告的年度最热门出版图书排行榜上,第一名为《何以笙箫默》,而二至十名分别为《红高粱》、《大漠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洗脑术》、《货币战争》、《青春》、《小时代3.0刺金时代》、《纸牌屋》、《后宫如懿传》。
  在性别比例方面,男性用户占47%,女性用户占53%,大体相当,但两者所关注的书籍风格迥异。女性关注的书籍以爱情为主,《微微一笑很倾城》、《华胥引》、《大漠谣》、《匆匆那年》等书籍都名列前茅;男性读者关注的则以惊悚、玄幻、传记、理财、政治为主,其中《最后一个道士》、《盗墓笔记》、《斗罗大陆》、《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纸牌屋》等都十分热销。
  在机型方面,安卓手机用户对网络文学钟爱有加,iOS用户则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例如在安卓排行靠后的《90天修炼气质女神》在iOS平台排行榜中就十分靠前。
  在公版书方面,掌阅建立公版书小组悉心整理精华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以及古典小说,对排版、校对、注释等方面都十分用心,打造了掌阅公版这一系列,并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读者。现每月有200万册掌阅公版的图书被读者所下载,《牡丹亭》、《孙子兵法》、《纳兰性德词集》等颇受欢迎。
  在人群分类方面,90后关注心灵、成长类书籍,80后喜欢经典文学,70后则在恶补职场和管理类知识;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学历读者喜欢看成功人物书籍,中学学历喜欢看灵异推理类书籍,大学学历喜欢看历史、青春类书籍,而博士学历关注文摘、思维类书籍;职业人群方面,程序员钟爱理财和计算机书籍,工程师喜欢看文学社科类书籍,公务员喜欢看智谋和历史小说,策划创意人群喜欢营销类书籍,个体老板喜欢研究生活、真理、文化;在收入层次方面,年薪50万的人群关注处世哲学、经营、经管、法律等内容,而年薪5万的人群关注小说、恐怖、推理、犯罪、爱情等内容;以提升“逼格”为目的的用户对于历史、投资、经济、互联网这四大类题材最为有兴趣。
  而在分类图书方面,在财经传记领域,马云成为年度最热门传记人物,前十名图书中占据三本;在文学传记书籍中,仓央嘉措、林徽因、张爱玲、三毛仍被人们关注;名人传记方面,康熙、曾国藩,以及拿破仑、普京都受到读者的关注;在文艺明星方面,孟非的《随遇而安》和大鹏的《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十分畅销,不分伯仲;小说方面,无论是时光的尽头、匆匆那年,还是趁一切还来得及,都跟时间密切相关;在经济类书籍中,货币战争和大数据题材十分的火热;在电子商务书籍方面,如何开网店、玩微信,如何进行互联网营销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此外,销售技巧和管理经验,以及演讲口才仍然是大家学习的热门材料;在机械书籍方面,汽车维修、电脑维修、手机维修仍然名列前三,而挖掘机维修也紧随电工维修之后,超越了摩托车维修,位居该类书籍第五名。
  责编:彭莹羿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正在读取中...
正在读取中...
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特约会员: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正在读取中...
正在读取中...一本国人都该看看的书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本书&&《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这本书的内容也正如其用足了十二个字写成的题目一般饱满。
&&&&说道本书的作者,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在世界经济学界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的人物,但提及他的名字&茅于轼&三个字后,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有点儿心思的人,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我为什么说该看看他的书了。
&&&&作者在他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时写下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句句发自肺腑,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这位老者对于祖国社会的爱与希冀,只是看过目录后,就让我着实感动了一番。&&&
可能有人觉得,你一个做出版的,说哪本书怎么怎么好,似乎广告嫌疑太重,说服力稍显不足。确实,做书的人说哪本书好,很难排除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但是我认为,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者,他的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使命就是把真正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群众,抛向社会。只是我们商业化了太长时间,几乎尽数被洗脑,以至于一旦有谁谁说了什么,就难免炒作之嫌。
为什么我就不是炒作呢?因为这本书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并非我所在的出版社。
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来自不同的某某某某的呼吁,呼吁人们应该怎样,政府应该怎样,社会应该怎样。但是在呼吁过后,似乎我们依旧是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有些人就觉得这个社会没有希望了,这么多人几乎天天都在谈民生问题,谈廉洁问题,谈道德问题,但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却没有改观,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也看不到希望。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你愿意全心全意地付出并且不求回报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不用怎么讨论,我们这些每天疲于奔命的人,怎么还有闲暇时间去白白付出呢?
这也就是我们的社会得不到改观或者收效甚微的原因,我们的精力大都落实在了嘴皮子上,而真的需要行动了,我们却管那些支援农村教育的青年叫做傻BI。我们一方面期待着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却不愿意作出牺牲,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收效了。
其实,这么想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并非毫无意义,否则我国的GDP增长率也不可能这么高。
但是,在这个十分好看的GDP报表的后面,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至于这个代价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尽量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甚至到怎样让我们的社会逐渐地健康起来,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看看茅于轼先生的这本《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去体味一下这位老学者倾其一生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尽管这些财富现在或许还不是我们的。
&&&&&&&&&&&&&&&&&&&&&&&&&&&&&&&&&&
附上一些作者简介(摘自《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
茅于轼 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
被选入美国Marquis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该书1999年获得美国安东尼费雪国际纪年提名奖)、《生活中的经济学》、《感悟世界我的新经济观》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欧洲人在地铁看书,中国人玩手机?因为没有华为他们就没信号
关键字:&地铁华为地铁信号欧洲地铁信号华为进军欧洲成龙
小编早上起来挤地铁,跟往常一样,看到的是这幅场景:
刷了一会儿微博,结果看到@中华火车迷部落 发的这张图片,还附带文字:“我们是不是?除!了!手!机!就!无!法!活!了!”
那一瞬间,小编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想当年小编也是热爱学习的好骚年,在地铁上疯狂背英语单词,补做一课一练,偶尔还会拿份i时报充电,下车之后就迅速扔进垃圾桶,或者交给回收旧报纸的大妈……
正当小编艰难地从包里扯出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想要精致地活下去的时候,发现整个舒展过程太艰难……算了,还是继续拿手机刷微博。结果又看到了科学松鼠会会员@奥卡姆剃刀 的微博……
神马?!!!原来欧洲人这么热爱学习,不玩手机只看书是因为地铁没信号?这!是!什!么!鬼!于是拿起手机继续刷,力图发现事情的真相。但是,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说好的热爱学习呢?那些安安静静在地铁里看书的美男子都去哪儿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小编已经累觉不爱。不过现在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让欧洲人扔掉书本,一股脑儿钻进移动互联网?
答案还得从手机里找出来——那就是华为。
欧洲地铁有信号的过程很曲折,观察者网邀请最近很火很DUANG的成龙大叔为我们还原事件的经过:
当英国2011年第一次知道华为电信公司要给伦敦地铁提供价值5000万英镑的地下铁网络信号的时候,其实英国是拒绝的!因为英国觉得……呀……你不能叫我装马上装,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英国反恐部门怕华为在里面加了很多特技,那信号动啊……很快!很稳!很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BOOM!那样国内群众出来一定骂我,根本没有这种移动信号!这证明上面那个是假的……
因为国家安全这个理由听上去太高大上了……但FT中文网2011年3月曾经报道过,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倒是对地铁里有移动网络信号非常感兴趣,他当时一直推动在伦敦地铁架设移动网络,以迎接伦敦奥运会……至于为何拒绝华为的地铁信号大礼包,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在英国生活多年的知乎网友@邓妍 却默默地觉得,这是一种“anti-made-in-China 的情愫……”
除了反恐,英国拒绝华为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怕他们再也不能安安静静做一个在地铁里读书听音乐的美男子了!2011年,GoodMobilePhones.co.uk针对是否要在地铁覆盖手机网络做过一次民意调查,调查访问了1094名伦敦群众,结果发现76%的受访者反对这样一个提案。其中,14%的民众说,不想在地铁里面听到别人吵吵嚷嚷的煲手机。腐国不愧是腐国,在一个连白金汉宫都会有裸男跑出来的国度,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纸的确是绅士们的自我要求……
他们甚至都发起过“地铁诗歌”运动……该项目是美国作家Judith Chernaik创造的作品,目的是让伦敦地铁的大量乘客都能成为诗歌的读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的地铁里面除了听到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之外,连人们的的交谈声都很少听到。大家都诗意栖息地在没有地铁信号的车厢,接受诗歌的熏陶……
不独英国,欧美地铁里经常会看到这群人的身影……
华为有多么努力你造么?
算了算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华为又怎么可能在英伦三岛上吊死?就算英国美男子不接受华为,可作为一家勇于出海的中国公司,华为还放眼整个欧洲大陆啊!在欧洲这个LTE发源之地,华为开始了自己的“欧陆风云”:从全球首个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商用合同TeleSonera到全欧最大的LTE合同Telenor,再到瑞典运营商Net4 mobility、比利时运营商Belgacom集团,截止2010年,“华为就已占据欧洲LTE市场62%的份额。”2013年,华为又宣布在波兰独家部署欧洲第一条基于LTE的车地无线宽带线路,为车地通信、列控承载、铁路增值业务提供专业、安全、可靠的高带宽LTE覆盖网络。该项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列控无线承载技术向宽带演进迈出关键的一步,将对LTE在铁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从2004年华为在英国设立首家海外分公司算起,直到2007年末华为突破欧洲最后一个跨国运营商O2为止,仅仅花了三年时间,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沃达丰、意大利电信、荷兰皇家电信以及O2等欧洲所有主要跨国运营商的订单全部为华为斩获。据华为人士当时向媒体证实,2G与3G的基站共有约8000个。
不仅是地铁信号,连手机终端份额,华为也一块吃了下来。华为终端公司在2014年11月在官微上透露,今年在德国公开市场智能手机发货首次突破100万台。如果你在德国走进最大的电子卖场MSD(Media Market Saturn),一定会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MSD全德数百家卖场,华为以超过10%份额稳居TOP3。2014年,华为在德国公开市场智能手机发货首次突破100万台。品牌、质量、创新缺一不可,这是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消费者的要求,也正是他们青睐华为手机的原因。
哼哼,欧洲才多大?
啧啧啧,想当年华为刚准备进军欧洲市场,一水儿的评论全像魔兽世界里的伊利丹,满屏幕都在说“你这是自取灭亡”。据华为消费者BG营销副总裁邵洋回忆,当时还有一篇报道把华为进军欧洲比作“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华为早期在海外市场吃过的苦,只有经历过的华为人才深有体会。以世纪初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拓展为例。欧洲是GSM、3G技术发源地,当时有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4家电信设备巨头虎踞龙盘。华为进入欧洲市场时,欧洲人将华为当作是一家骗子公司,不给华为半点机会。
魔兽世界中的人气角色伊利丹,最爱说:“你们这是自取灭亡!”
后来,抱着赶超爱立信的决心,顶着可能亏损的巨大压力,华为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在2008年问世了,而且,一问世便是石破天惊。据悉,华为在欧洲应标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一个标的,只要技术标华为没有拿到第一,项目负责人就得下台。这次技术突破,一举奠定了华为无线的优势地位,以风卷残云般,横扫整个欧洲市场。2010年之前,华为无线花了多年时间,在西欧市场取得9%的份额,但两年后,华为的市场份额飙升至33%,高居欧洲第一。从此,欧洲这块宝地跟游戏里伊利丹的下场一样,成为了玩家们练级涨经验之所,被刷了N年,华为也得以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没有华为,德国地铁里还是在用电信公司O2的信号,那从地铁站赶回家才能上网的人一定会被这样的的吐槽烦死:“O2的信号还是很垃圾。一直都是无服务,太可怕了;每天3/4的时间里我都不能用网络,因为没有手机信号!”(推特网友@chelsea和@claire )
德国以前不仅地铁没信号,连野地、电梯、电影院、地下室、城郊大超市都没信号……知乎网友涛吴强忍满腹无奈,对O2公司大加吐槽:“移动通信是挺糟糕。我在国内时一直不明白手机屏幕上为什么要给信号强度分那么多格,难道不就只有信号全满和完全没信号两种状态吗?来了德国才知道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点能有两格信号就不错了。野地里没信号,电梯里没信号,地铁里没信号,电影院里没信号(这一点倒不失为好事),地下室没信号,城郊的大超市里没信号,有些人家里客厅有信号,厕所没有——可这已经算好的了,须知另一些人家的状况刚好反过来。有时候在室内有微弱的一格信号,走到阳台上反而没有。来不及买火车票先冲上火车想用手机 app 补买,结果火车站台上没信号,开车之后进了森林更没信号,差点就因为逃票被罚四十块钱;拜仁州弗兰肯地区有个镇子有座山,冲着镇子的那一面是峭壁,而基站偏偏在山的另一面,于是整个镇子 O2 都没信号,沃达丰有一格,但是打不通电话。对,德国有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Vodafone、E-Plus 和 O2,四家分开修基站,你以为这样鼓励竞争么,结果一个比一个磨洋工,一个比一个屎。GSM 尚且如此,UMTS 和 LTE 可想而知。以下是 T-Mobile 的 3G/4G 网络覆盖,又疏又漏,而且就算在覆盖区域内能连上 3G 也经常刷不出数据,可是因为别人家比它更差,两年合约每月交四十欧就是好意思只给你750兆流量。”
而现在,3G、4G都快OUT了,5G才是王道!5G通信技术将具有超快的上网速度、更广泛的网络覆盖和与汽车及医疗监控设备通信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其商用预计会在2020年。而华为公司在3月3日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就已经表示,他们在2013年至2018年会投入6亿美元研发5G专利技术。虽然目前5G还没有一个单一的技术标准,但华为首席执行官胡厚昆说,“华为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这让我们为在知识产权方面获得了更有利的地位。”
以前鲁迅先生说自己勤奋,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现在可以改改了,当欧洲人还窝在地铁里看书的时候,华为把他们看书的时间都拿来开发移动信号了……
好像节奏不对?
其实有网友早已看穿一切:谁说拿手机就一定是在玩的?人看电子报不行么?学无止境你造不?管他是纸质版还是电子书!你看看,歪果仁没手机的时候,他们也不全在看书啊!
手机也有电子书啊!!!
不玩手机,他们要么玩马,要么……
就这样了……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朱康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中国人阅读现状:有书也不看
作家余华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中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趣事:书店发购书票那天,余华黎明时分就到了书店,而购书者的队伍从书店大门蜿蜒而出。八点十分,书店老板告诉他们只有50张购书票,“好像有人在冬天当头浇了一桶冷水”。第五十一个队伍里的人郁闷地看着前面拿着崭新《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后来,51在当地成为了运气不好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出版物可谓眼花缭乱。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余华书中的故事在当代国人看来恍如隔世:随着书本供应在中国这几年逐渐丰富,民众对于书本的兴趣却没有同步上升。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份的调查。中国2012年人均阅读量只有4.39本,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数据显示,与每天平均花在电视上的100分钟以及45分钟在网上相比,我们只分15分钟给阅读。当父母向孩子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时,我们对于200页的书只愿出13.67元,这仅仅是一杯星巴克冰拿铁价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不久前,有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似乎国人不爱读书已成“共识”,到了必须要立法才能解决的地步。“不读书”是世界问题,中国人不爱读书尤甚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也就是说,在中国有四成多的人很少阅读。同样的调查,来自《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显示,即便是在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也有约四成的人不读或很少读书。从数量上看,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再看种类,美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的图书,40%是虚构类的小说。法国、德国、英国的情况也同样,35%到38%是都小说类。中国的畅销书大部分都是食谱、养生指南、教辅、育儿手册、惊悚及言情小说。可见,全球都面临“阅读和学习”问题,为了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还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了“世界阅读日”。面对繁荣的出版业,我们堪称“有书也不看”的典型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库存量也冠绝全球。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却很低。根据文化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有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德国,这个数字是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但相较于奇缺的图书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人却更少。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阅读功利化,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多,53.1%的人则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有书不看和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并存。“时间那么少,读书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不要读”。这种读书的功利化,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曾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的于友先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而‘有用’的定义在这里又变得非常狭窄。”有书不看却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什么导致了这种矛盾心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aqiyang]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大家都在看什么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