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两篇现仅存多少篇

最近研究山海经,有一些惊人发现,即《山海经》中描述的每一列山,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山上的奇草异兽,矿产资源,很多在现实中都可以一一找到对应验证。我不禁钦佩作者的神通,也逐渐有点相信,传说中的西王母和众仙开会的昆仑山,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写《山海经》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神仙或者修道者,他一定有神通,可以把每一座山都可以调查的这么详细。他写《山海经》的目的未必是为了治水 ,而是到各地寻求中草药和各种矿物,以供炼丹所用。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的真实历史,远远超出进化论和历史研究的想像,神和人的关系,必须重新演绎。
我把这些研究结果有一部分发在天涯的经济论坛和天涯杂谈板块了,但关注的人比较少。听说煮酒板块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就到这里来碰碰运气。
我喜欢哲学,说话直接简练,所以文采一般,请大家见谅 。        一、招摇之山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1、祝馀是什么?         《山海经》经文中对祝馀的描述是“其状如韭而青华,食之不饥”,意思是这种草长的象韭菜而开着黑色(古代的“青色”多指现在的黑色)的花(“华”通花),吃了不饿。我们在百度中搜索“黑花韭菜”,答案就出来了——山海经中的“祝馀”,就是中药中的黑花韭!        【中药名 】 黑花韭    【别名】黑花野韭、山韭菜、野韭菜、野薤白、苍山黑花野韭、长生草、不死草、野麦冬、书带草    【生境分布】云南、四川    【科属分类】 百合科    【性味】甘,平    【药用部位】以植物的全草入药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痒。跌打损伤;枪伤;荨麻疹;牛皮癣;漆疮    【各家论述】      ⑴《滇南本草》:“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连根捣汁,治跌打损伤,敷患处;根同赤石脂捣烂,晒干为末,擦刀斧伤,生肌长肉,神效。此刀伤之圣药也。”       ⑵《全国中草药汇编》“拔异物,止痒。主治异物入肉,漆疮,荨麻疹,疟疾,牛皮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9张
  2、迷榖是什么?         《山海经》中迷榖的特征是“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佩之不迷”,意思是外表象楮树但纹理是褐色(古代的黑色和青色有什么区别网上没有找到权威答案,我理解古代的黑色应该是偏棕褐色),它的花向四周发散(照的意思应该是象光那样照射),佩上它精神不迷乱(传统解释是不迷路,本人认为解释不通,因为从山海经通篇来看,所记载的动植物功效大都应与疾病有关)。         本来这种植物是很难找的,反正从网络搜寻的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人破解。刚开始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能让人不迷路的花,上哪里去找呢(被前人的翻译误导了,呵呵)。但转念一想,既然它是和黑花韭在一起的,那就从黑花韭入手,也许能找到答案。         上面已经查过了,黑花韭又叫“苍山黑花野韭”,于是搜寻目标转向云南苍山,看这座山上都有什么植物,又没有哪种植物和迷榖的特征比较相近。经过一番搜索、对比,谜底终于揭开了,《山海经》中的“迷榖”,就是现在的合欢!        合欢花资料        【效能】      《本草纲目》中记载合欢树皮及花均可入药。合欢花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眼疾,神经衰弱等。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也具有清热解暑,养颜、祛斑、解酒等功效。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主安五脏,和心态,令人欢乐无忧。轻身明目。煎膏,消痛肿,续筋骨,杀虫。活血,消肿止痛。 嵇康《养生论》中载,“合欢免忿,萱草忘忧。”若想帮助别人摆脱烦恼和怨忿,就把合欢送给他,种植在庭院中,可使身心愉悦。   合欢树花开时采的花,商品成合欢花。花未开含苞欲放时采的花蕾,商品称合欢米,除去枝叶,晒干药用。
  3、本章中的狌狌是什么?         《山海经南山经》中狌狌的特征是“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意思是长得象猕猴但耳朵是白的,既能爬行,又能象人一样走路,吃了它的肉能跑得很快。有人说这里的“狌狌”通现在的“猩猩” ,本人认为解释不通,因为猩猩类和猴类外形区别比较大,说二者相同实在太牵强。     那么,本章中的狌狌到底是什么呢?本人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这里的“狌狌”,就是现在的滇金丝猴!  
         【兽名】滇金丝猴    【别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大青猴、白猴、飞猴、黑白仰鼻猴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外形特征】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延伸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分布范围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延伸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4、丽【鹿/旨】之水在哪里?         《山海经》中关于“丽【鹿/旨】之水”的特征,主要描述有二 ,其一是西流注入海,其二是其中多育沛(琥珀),经过研究,本人发现,这里的“丽【鹿/旨】之水”,就是今天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它的源头,在中国云南境内被称为独龙江 !         下面是伊洛瓦底江的资料,有三点和“丽【鹿/旨】之水”特征相符:    其一中国境内独龙江的流向是东北西南流向;    其二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古代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其三伊洛瓦底江流域缅甸境内的密支那、孟拱,是世界闻名的琥珀产地。         伊洛瓦底江 Irrawaddy River,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其河源有东西两支,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县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国云南境内称之为独龙江),西源迈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独龙江东南流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境,然后折转西南,进入缅甸,过贾冈南流,称恩梅开江,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会和后始称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的夹束,呈南北长条状,河口段为扇形三角洲(3万平方公里)。          孟拱——城市   一译“莫冈”。缅甸北部克钦邦城镇。在密支那西南50公里,孟拱河(伊洛瓦底江支流)右岸,密支那—曼德勒铁路由此经过,还有公路西北通往印度。附近有红玉和琥珀等矿,为全国最大的玉市。  伊洛瓦底江的两大源头汇合处,当地人在淘金
  有道理
  有意思,期待精彩下文
  5、招摇之山在哪里?         上面“丽【鹿/旨】之水”的位置我们已经确定,按图索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海经》中的招摇之山,就是今天怒山及高黎贡山山脉!         怒山是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横断山脉主要山脉之一。北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他念他翁山,进入云南省境后总称怒山或碧罗雪山。各分段名称不一,近西藏的山段为梅里雪山;滇藏交界的山段地势最高,称太子雪山;向南约至北纬27°附近的山段称碧罗雪山;至保山市一带又称怒山。山脉作南北向分布,北窄南宽。由于高原断裂上升后,经怒江、澜沧江切割,形成河谷盆地和断陷盆地,如漕涧盆地、瓦窑盆地、保山盆地、六库盆地、上江盆地等。山体岩层主要为古生界的灰岩、砂页岩及少量红层和变质岩。太子雪山是怒山山脉主峰,位于北纬28°18′~28°33′,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其中逾6000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的卡格薄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1高峰。太子雪山顶部终年积雪,雪线海拔4000米以上,并发育有现代冰川。其中,省境的明永恰冰川长达8公里以上。   怒山(图2)    怒山山脉是云南西部中间的一列山地,为唐古拉山脉的南延部分,由西藏东南进入云南省德钦县后,该称怒山或碧罗雪山,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藏界山。山峰海拔一般为4500米——5000米,有1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雪峰上广泛发育着冰川地貌。梅里太子雪山山顶冰川连绵,冰川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其中以奶诺戈汝冰川发育最典型,规模最大,冰舌的海拔最抵。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最高点。在海拔500米以下,分水岭两侧分布着众多的冰蚀湖。西坡是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充沛。山地成垂直带谱发育,谷地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向上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怒山以山势雄伟、冰雪景观丰富、生物景观奇特二著称。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 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伯舒拉岭,山体作北偏西走向。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称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约3500米。其中,以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米。因怒江切割较深,故相对高度甚大,山势陡峻而险要,是地壳抬升后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断块山地,多为变质岩组成,下部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分布。腾冲境内高黎贡山的西坡有近代火山群分布,反映现今地壳活动仍较剧烈(见腾冲火山群)。在保山、腾冲交界处,位于怒江、龙川江谷地之间的高黎贡山上部,1983年建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楼主继续啊。
  6、西海在哪里         “西海”在《山海经》中起到地标的作用,关于其在今天的位置,自古来就争论不休,有说古西海就是今青海湖的,有说古西海在今新疆境内某盆地的,有说古西海在山东的,有说古西海在江苏的,等等。但经过研究,本人发现,《山海经》中的西海,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平原!         首先我们来看《山海经 南山经》中西海的位置,说“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那么西海,就位于招摇山之下。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招摇山就是怒山高黎贡山一带山脉,那么西海应该位于怒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          其次,我们来看怒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的海,现今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第三,我们来看怒山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的地势,是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恒河大平原,位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分属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三国,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总称,由印度河和恒河长期冲积而成,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世界著名的大平原,原先竟然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         第四,我们再来看“丽【鹿/旨】之水”即伊洛瓦底江的注入地点,是今安达曼海,可知,今安达曼海是古西海的一部分。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判断,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这就是《山海经》的西海!  
  不错,有心,继续
  楼主有才,太精彩继续哦。
  本章小结:         招摇之山: 即今云南怒山-高黎贡山一带山脉        西海: 即今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        祝馀: 即今中药中的“黑花韭”,吃了不饿        迷榖:即今合欢树 ,合欢花能安神        狌狌:即今滇金丝猴,吃了它的肉能跑很快        丽【鹿/旨】之水:即今伊洛瓦底江        育沛:即今琥珀,可以治疗疮疡
  二、堂庭之山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1、堂庭之山在哪里?         根据怒山高黎贡山的位置,我们按照《山海经》作者的指引 ,往东走300里左右,出现的山脉是无量山哀牢山山脉。         那么,无量山哀牢山山脉是不是《山海经》中的堂庭之山呢?我们在后面堂庭之山特产的介绍中可以进行验证。
  不是前几天有人发帖说 西海是 波斯湾、红海一直绵延到地中海的一片汪洋吗?
  者:xwx1111 回复日期: 11:34:51  回复
      不是前几天有人发帖说 西海是 波斯湾、红海一直绵延到地中海的一片汪洋吗?    _____________    哪个帖子里?是赵家大树的那个帖子吗?
  2、棪木是什么?无量山哀牢山地区有这种植物吗?         (1)百度“棪木”,得出以下结果:         棪木:记载于《山海经》为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棪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Diospyros lotus),后来由于“棪木”之的读音为“君”字和“迁”字的合音,致使后人以君迁为名,而“棪木”字为人所忘,既而不知《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中的“棪木”为何物。         原来,《山海经》中的棪木,就是现在的君迁子啊!         (2)我们再百度“君迁子”,得出以下结果:         【别名】黑枣、软枣、牛奶枣、野柿子、丁香枣、梬枣、小柿、(木耎)枣、牛奶柿、丁香柿、红蓝枣           【学名】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Linn.            【英文名】Dateplum Persimmon            【科属】柿树科 Ebenaceae ,柿属         (3)那么,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又没有君迁子呢?          通过以上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无量山哀牢山均在景东县内,百度“景东君迁子”,结果如下:            资料一         所属卷:Diospyros Linn.   所属科:Ebenaceae   中文名:景东君迁子   其它中文名:小柿花(景东)。   文献来源:Diospyros kintungensis C.Y.Wu ex Wu et Li(1965).   描述字段:乔木高4米;树皮灰黑色;芽卵珠形,明显,具白或锈色疏柔毛;幼枝圆柱形,黄褐色,具细条纹,老枝具皮孔,皮孔长圆形,明显。叶互生,近膜质,长圆状椭圆形,长13.5—17厘米,宽5.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较淡,沿中脉及侧脉密生余部疏生小柔毛,中脉上面凹陷,下面突起,侧脉5—7对,上面凹陷,下面突出,网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1—1.3厘米,具小柔毛。花未见。果球形,径约2.5厘米,成熟时黄色;果萼盘状,径约2厘米,内外面被锈色伏毛,4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5厘米,平展;果梗近于无。 果期10月。   分布及生境:产景东,生山坡干燥处,海拔1900米左右。模式采自景东无量山。        资料二         景东君迁子(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小柿花(云南景东)图版22:3-4         Diospyros kintungensis C. Y. Wu,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1: 22. 1965。          乔木,树皮灰黑色;幼枝黄褐色,无毛,有纵裂的狭椭圆形皮孔;冬芽卵珠形,长约4毫米,有白色或锈色疏柔毛。叶近膜质,长圆状椭圆形,长11-17厘米,宽5.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绿色,疏生伏柔毛,在叶脉上毛较多,中脉在上面稍凹下,初时有微柔毛,下面凸起,侧脉细弱,每边5-7条,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略凸起,斜向上弯生,将近叶缘网结,小脉很纤细,在两面上都不明显;叶柄瘦弱,长1-1.3厘米,有小柔毛。花未见。果腋生,单生,近无柄,近球形,直径约2.5厘米,黄色,无毛;种子约5枚,褐色,卵圆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7毫米,侧扁,有细皱纹;宿存鲁直径约2厘米,盘状,内外面被锈色伏毛,4裂,裂片三角形,长约5毫米,平展。          产云南(景东);生于山坡上,海拔1950米左右。          本种和君迁子D. lotus Linn.相近,但叶远较大,冬芽有白色或锈色柔毛,果宿存萼较小于果。亦极近粉叶柿D. glaucifolis Metc.,但叶长圆状椭圆形,叶柄长1-1.3厘米。           由此可见,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不但产君迁子,而且还是代表性品种!  
  2、白猿是哪种动物?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会有这种动物吗?         《山海经》中对白猿的描述基本上没有,可见这种动物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有两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其一,这种动物是一种猿类 ;其二,这种动物外表有白色的特征。经过研究,本人发现,《山海经》中的白猿,就是今天非常少见的白掌长臂猿!         【中文名称】:白掌长臂猿            【拉丁学名】:Hylobates lar           【俗名】:白手长臂猿,僚棒猴,南尼            【英文名】:White-headed Gibbon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热带森林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种内生物学特点,种群隔离,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云南(南部)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长臂猿科 Hylobatidae   属: 长臂猿属 Bunopithecus          【外形特征】:             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颜面周围常形成明显的白色面环,雌性面环近似封闭,雄性多不封闭(被白色眉纹断开)。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环颜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黄或奶油黄色,面环和手足更淡,白色。我国的白掌长臂猿在已知亚种中,毛被最长,背毛长110-150mm。两种色型的淡色毛基较短,约为毛长的10-25%。暗色型个体阴毛黑棕色,淡色型阴毛红棕色。   白掌长臂猿的体长为50—64厘米,体重8—9千克,全身体毛密而长,较为蓬松,均呈褐黄色,不同亚种之间色泽有所变化。颜面部为棕黑色,但是手、脚的毛色很淡,远望时近似白掌长臂猿    白色,所以也叫白手长臂猿,此外自眉的边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圆环,把脸部勾勒得十分醒目。        【亚种分化与分布】: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孟连、西盟和沧源;国外见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白掌长臂猿共分化为4个亚种,我国仅有云南亚种,是1964年才被我国学者发现的,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孟连、西盟(大黑山)、沧源、南定河、澜沧等几个县境内,是我国长臂猿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目前仅剩下30—40只左右。         那么,无量山哀老山一带有没有白掌长臂猿呢?答案是:目前没发现,历史可能有,将来可能会发现,因为:     第一,景东县就是著名的黑冠长臂猿之乡,这说明无量山哀牢山有适合长臂猿生存的环境,因此当地存在白掌长臂猿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孟连、西盟(大黑山)、沧源、南定河、澜沧这些已经确定有白掌长臂猿存在的地区,距离景东县都不太远,种群联系和种群迁徙的可能性非常大。      
  3、水玉是什么?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产水玉吗?        (1)百度“水玉”,结果:水玉即今水晶,又称水碧、水精、石英、晶玉等。        (2)百度“云南水晶矿”,结果:云南水晶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南段石鼓、滇中,以及丽江、奉科、马施底、红河、木龙河坝心、碧苗、元阳罗家寨等地,晶体大,质量好。        (3)百度“紫水晶”,结果:云南的紫水晶分布在哀牢山南段石鼓、滇中,以及丽江、奉科、马施底、红河、木龙河坝心、碧苗、元阳罗家寨等地,晶体大,质量好。             由此可见,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不但产水晶,而且产的是比较名贵的紫水晶!  
  3、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产黄金吗?         当带着这个问题搜寻资料时,得出来的结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不但产黄金,而且是中国重要黄金基地之一,哀牢山金矿带中的金矿床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内有十几个大、中型金矿!哀牢山金矿床黄金储量占云南省的80%以上!         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已探明的特大型黄金矿有:          (1)镇沅金矿,探明储量约60吨     (2)墨江金矿,探明储量约60吨     (3)元阳大坪金矿,探明储量约52吨           前两天在哪里看到的资料说哀牢山黄金矿带是中国三大黄金矿带之一,但是今天再也找不到出处了,以后如果找到再把相关资料发上来。不管怎样,哀牢山一带的黄金储量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山海经》中的“堂庭之山”就在现今的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同时充分证明了《山海经》的所言不虚!  
  本章小结 :         1、堂庭之山:即今云南无量山哀牢山一带        2、棪木:即今君迁子树,无量山哀牢山大量产景东君迁子        3、白猿:即今白掌长臂猿,无量山哀牢山暂未发现,但在其是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具备白掌长臂猿生存环境;目前已发现白掌长臂猿地区离无量山哀牢山不远。        4、水玉:即今水晶,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大量产紫水晶        5、黄金: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大量产黄金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堂庭之山”就是当今的无量山哀牢山!
  有道理,研究山海经就要从动物学和矿物学着手,从民俗学来研究就是一种呆板的书呆子做法,部族是会迁移的.
  楼主这是原创性的吗?
  楼主跟赵家大树说得有些差别,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顶!  楼主加油!
  我觉得赵家的更有道理、、大树有坐标、
  作者:vvokla 回复日期: 13:05:23  回复
      楼主这是原创性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原创,天涯首发
  作者:北腿大爷 回复日期: 13:49:57  回复
      楼主跟赵家大树说得有些差别,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顶!    楼主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我爱贺六浑 回复日期: 12:26:58  回复
      有道理,研究山海经就要从动物学和矿物学着手,从民俗学来研究就是一种呆板的书呆子做法,部族是会迁移的.    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尹好 回复日期: 14:18:50  回复
      我觉得赵家的更有道理、、大树有坐标、    _________________    期待大树有更多的实证,大家一起研究!
      考证仔细,受用了啊 学习中
  楼主有才!
  作者:baqiao007 回复日期: 15:26:48  回复
              考证仔细,受用了啊 学习中    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吴金贵123 回复日期: 16:21:16  回复
      楼主有才!  _____    谢谢支持!    果然煮酒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关注本文的人比另外两个论坛要多
  三、猨翼之山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不可以上。        1、猨翼之山在哪里?         我们顺着《山海经》作者的指引,从哀牢山(堂庭之山)向东走三百八十里,出现在面前的是“昆明之巅”、滇东最高山——拱王山。拱王山有三座主峰:轿子雪山高为4224米,马鬃岭高为4247米,雪岭则高为4344.1米,除轿子山开发较早稍微有些名气外,马鬃岭和雪岭知名度都不高,其中雪岭还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之一。网上能找到拱王山的相关资料非常少,《山海经》中提供的信息又很笼统,这给验证它到底是不是“猨翼之山”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下面,本人根据手上有限的资料,对该山特产和特征与“猨翼之山”进行比较验证,如有网友能提供更多的关于拱王山的资料,不胜感激。      蓝十字坐标是雪岭的所在的红土地镇
  1、拱王山一带历史上有没有怪兽?现实中有没有怪兽?        (1)百度搜索“云南古兽”,本人发现了令人振奋的内容:蜚声海内外的禄丰恐龙化石遗址,就在拱王山一带!         禄丰恐龙山, 面积约7平方千米,因盛产恐龙化石而得名,由下侏罗纪红色砂、泥岩组成。“禄丰蜥龙动物群”产于此山。目前已发现以许氏禄丰 龙、巨型禄丰龙、群氏芦沟龙等古龙类;云南卞氏兽、中国渐凸兽等兽孔类;扬氏禄丰蜥等鳞龙类爬行动物; 瑞氏中国尖齿兽、黑果蓬摩根尖齿兽 等哺乳动物;鱼类,两栖类共25属3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仅恐龙类已发掘100余条,山上现还裸露二条完整的恐龙化石骨骼。其大大小小的骨片,满 山遍野,随处可拾。此外,还产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及植物等化石。禄丰恐龙化石个体完好率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连小的尾椎、趾骨及发掘时最易碎的肋骨均保存完好,骨纹相当清晰。禄丰恐龙化石主要集中于大洼恐龙山和“世界恐龙谷”所在的川街恐龙山,在“中国禄丰恐龙遗址馆”近10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剖面岩层中所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在百具以上,如此高密度、多种类恐龙化石埋藏点是举世无双的,堪称世界奇观。在已经暴露出的四百多平方米范围内可鉴别的恐龙骨骼化石个体就有12具。其中巨型的蜥脚类恐龙骨架11具,保存近于完整。最大的一块肩胛骨长达两米,该龙的体长在27米,为亚洲之最。观赏性强,悬念感突出,具有突出的旅游观赏价值     禄丰恐龙的规模、品位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是世界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资源。1997年2月,在县城南30千米的川街老长箐发现自然露出的恐龙化石。在440平方米内共挖出8具恐龙、5只龟,是世界恐龙挖掘史的奇迹。定名为:川街老长箐恐龙动物群。前来参加挖掘的美国恐龙专家肯斯.瑞格比教授称:“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发掘如此多的化石,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禄丰川街是世界上已知恐龙化石最集中、最丰富、研究价值最高的地方。特别是在同一地点发现早侏罗、中侏罗两上时段的恐龙化石群,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形成了观赏性强、悬念感突出的旅游资源。垄断性、地方性强、具有文化旅游价值     1938年以来,在禄丰境内发掘出的古生物化石已达507种,恐龙就达25属34种之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恐龙种属发现。禄丰以恐龙闻名于世,在境内先后发现恐龙化石点28处,共100余条,相伴产出古脊椎动物化石有25属30余种,是国内最丰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产地。目前禄丰恐龙已成为该县的标志,到处可见恐龙雕塑、壁画及以恐龙为原型的纪念品。1989年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先后陈列多条装架恐龙,1993年在恐龙山上建成两座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恐龙成了禄丰人民的骄傲,县政府把每年10月26日定为“恐龙文化节”。1991年的首届“恐龙文化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和国内外新闻单位,并相继对禄丰恐龙节进行了报导和介绍,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之乡”。在历次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海外展览中,禄丰恐龙化石均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赏,仅以在日本展出时的情况为例,便可窥一斑。当时在日本展出时,每天均有数千人深夜排队等候次日开展时观赏,即便冒着倾盆大雨,仍然无人退出,可见禄丰恐龙的价值和海外游客的兴趣所在。待解奥秘无穷      新近发现的川街恐龙尚在研究中,专家估计,对川街恐龙的研究将是丰富、生动和具有挑战性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不断有新的恐龙种属发现。 恐龙留下了许多世界性奥秘,揭露秘底是全球性课题。 禄丰恐龙以其数量众多、 种类齐全、密集度高、保存完整、跨越地质年代长、 肉食性恐龙与植食性恐龙同处一隅以及至今未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的诸多未解之秘令人神往,其无不体现着禄丰恐龙家族的独特性和神奇性。         世界各地出土的恐龙化石特点迥异,但一般仅属于侏罗纪某一时期、某一种类,或个体残损不全,或零星发现,规模较小。而禄丰恐龙化石具有以下特点:科研价值高,科考科普旅游性强     恐龙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它涉及地球演变学、生物进化学、动物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禄丰发现的恐龙生存距今1.35亿年~1.8亿年,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代,其中侏罗纪时代化石最为完整,涵盖了早、中、晚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生存演化轨迹。草食性,肉食性,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同处一地,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闻名于世的禄丰晰龙动物群,是我国最古老的恐龙动物群,数量多,密度大,保存完整;已发掘出的禄丰恐龙化石头一律朝向东方,生活在不同年代、毫不相生的素食性恐龙与肉食性恐龙同埋一堆,这些都是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和解答的问题。     自1938年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院士和卞美年首次发现至今,已25属33种、完整和接近完整的恐龙近120条,由原始蜥脚类到蜥脚类,从早侏罗纪的下禄丰组到中侏罗纪的上禄丰组。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97年10月?11月实测的禄丰县川街乡老长箐村附近侏罗系剖面,位于禄丰之南,相距约30千米。 该剖面位于元谋绿汁江断裂以东,属于禄丰小盆地沉积类型。 剖面顶底齐全、构造简单、地层完整、化石丰富、交通方便。该剖面所获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是首次在云南中侏罗纪上禄丰组中发现恐龙动物群;二是在同一地点、同一地层系统的上下层位中发现两个不同层位(上下层位)的恐龙化石群,在全世界仅此一处;三是经等离子光谱分析,发现恐龙化石La、Y、Yb、Sr元素含量特高,说明恐龙的死亡与当时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量多,密度大,保存最完整,具有体验性旅游价值。          在云南禄丰县新发现的恐龙化石    201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考组在禄丰县发现了侏罗纪早期的新种属小型食肉恐龙化石。 这具化石为单体恐龙骨架化石,整体形态较为完整。据考古人员推断,这种恐龙体长约1.2米,身高在0.7至0.8米之间,生活在距今1.8亿年前,是新属新种恐龙。目前,这种恐龙的定种定名工作正在进行中。  小型食肉恐龙
  好,支持
  潜力贴。。。。。。
  不错!!!    继续。
  哇!太厉害了。  那是不是以后就靠《山海经》来找宝藏?
  = =!这里不适合我,还是会国关吧!
  作者:yuxr496 回复日期: 17:41:56  回复
      好,支持  ______________    谢谢
  作者:7638681 回复日期: 18:41:44  回复
      潜力贴。。。。。。    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__菩提树下__ 回复日期: 18:53:52  回复
      不错!!!        继续。  ________    谢谢支持!
  者:光叔复兴东林 回复日期: 19:01:26  回复
      哇!太厉害了。    那是不是以后就靠《山海经》来找宝藏?  _______________    当然可以,呵呵    先预告下,如果有浙江的朋友,可以到始丰溪源头去看看,《山海经》记载这条河里产黄金的
  (2)因资料有限,拱王山目前拥有的珍稀动物具体名称不详,只是笼统的讲“是珍稀动植物的生长乐园”。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野生植物154 科507 属1611 种,其中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8 种;野生动物293 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有30 余种。         日讯 云南省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4年,以急尖长苞冷杉林、高山柏林、高山松林、黄背栎林等为代表的植被类型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攀枝花苏铁、须弥红豆杉、丁茜、林麝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保存有滇中地区最为完整的植被和生境垂直带谱,是国家在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同时,轿子山作为滇中少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对国家研究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保护轿子山,建设好昆明的绿色生态屏障,2008年,昆明市政府组织申报轿子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和具体申报工作。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轿子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后,可提升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大保护区保护管理力度,更好地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距离昆明最近的自然保护区,相当于在我国的一个中心城市边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物种资源基因库,在科学研究、科普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         在等待更多资料出现之前,让我们来看一则和拱王山一带有关的“怪兽新闻”吧:          有怪兽?寻甸县42只羊离奇被咬死         发布时间
17:56:37 星期一 来源:云南网        警方正在查找真凶        寻甸县功山镇白龙村是个偏僻的山村,村里最近几年发展养羊业的农户很多,但最近村里接连出现羊被咬死的事,让养殖户们很不安。一个多月里,这里已有42只羊在山上被不明“怪兽”咬死,死的羊都是脖子被咬,尸体还在。因此,村民怀疑他们附近的山里有一种只吸血不吃肉的“怪兽”。一时间关于“怪兽”的流传版本很多,而且越传越远,也越传越真,但至今没有人见过这种“怪兽”。        同一地点        一个多月死了42只羊        蚂蟥箐村是功山镇白龙村村民委员会的一个村民小组,村庄位于偏僻的山坳中,这次羊被咬死的事,首先就发生在蚂蟥箐村一位姓吴的村民家。据吴先生说,一个多月前,他赶着羊群到村庄后面一处叫凉山的山坡上放牧,晚上赶着羊群准备回家时,却发现少了16只羊,虽然丢失的羊数量有点多,但吴先生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丢失羊是常有的事,过去丢失羊,第二天继续去头天放牧的地方,丢失的羊就会自己“归队”。但当第二天吴先生又去凉山放羊时,丢失的16只羊却没回来,吴先生在山上到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16只羊,但都已经死了。        吴先生和村民说起这件事,村民们都不相信,直到他把死去的羊拉回家,大家才相信了。但大家都疑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山坳从来没发生过这样奇怪的事,什么动物能把这些羊咬死?随后,吴先生找了几个村民做伴,一起到羊被咬死的山上去寻找答案,但他们最终一无所获,16只羊被咬死成了一个谜。        又过了几天,和蚂蟥箐村相邻的白龙箐又发生羊被咬死的怪事,不同的是,这次白龙箐村有3家人的羊被咬死,羊死亡的地点也是那个叫凉山的山坡上。白龙箐这次被咬死的羊有10只,是相继几天被咬死的。        接连发生羊被咬死的事,吴先生更坐立不安了。听说白龙箐也有羊被咬死,他立即赶到白龙箐,一了解才知道,两个村被咬死的羊都是同一种死法。两个村的人继续到山里寻找羊死亡的答案,但最后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10多天前,附近的白龙村又有羊被咬死了,孔先生家又一次被咬死了16只羊,死法和前两起一样。一个多月里,相邻的3个村庄都发生羊被咬死的怪事,村民们惶恐不安,立即找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同种死法        脖子被咬尸体仍在        白龙箐村有60多户人家,有40多家人都养着羊,平时大家都喜欢在凉山上放牧,因为凉山距离村庄只有3公里左右,而且树木茂密,杂草多,很适合放羊。        李先生家的羊也被咬死了,他说,过去山里有野兽的时候,也没发生过羊被咬死的事。被咬死的羊死法都一样,都是脖子被咬,伤口上有明显的牙齿痕迹,现场死去的羊隔几米就有一只,但并没有血迹。据推断,羊都是被吸血而死的。虽然凉山的植被很好,但还没发现有凶猛恶兽出现过。据了解,凉山一带有野鸡、野兔、野猪等动物,但因为生活习性的缘故,这些动物都不可能是咬死羊的凶手。        接连发生羊被咬死的事后,村民们都很担心,因为现在一只羊可以卖1000多元钱,羊被咬死,养羊的村民损失很大。这期间,有人趁机来低价收购死羊,一般4只死羊能卖100多元钱,但因为羊的死因不明,村民们担心引来麻烦,就把死羊都埋了。为了避免再发生羊被咬死的事情,村民只好换换放羊的地方,到村庄前面的山上去放牧,因为树木少,村民们也放心些。平时女人也经常去放羊,最近却只有男人才敢去了。        记者昨日现场看到,凉山这个山头只是树木茂密些,杂草多,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和一般的山头一样。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叫凉山也没有什么奇特的,但这次接连发生羊被咬死的事,村民们都对这里望而生畏了。    影响        村民不敢单独出门        白龙箐的老人李大爷说,这次被咬死的羊都是喉咙位置有一个洞,现场并没有血迹,所以村民推断,这些被害的羊都是被吸血而死的,可村民从没听说过山里有只吸血不吃肉的动物。有村民曾经发现凉山有野猪,但野猪是不吸血的,还有什么动物这么凶猛怪异?那只有“怪兽”了。根据李大爷在山里生活80多年的经验,只有豹子有点像这样的“怪兽”,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凉山一带出现过豹子。        羊被接连咬死的事接连发生后,村民们互相传扬着,几天后,出现了一种说法,蚂蟥箐村有人曾经看到过咬死羊的动物,模样像狗,还不仅一只。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记者昨日到了蚂蟥箐村,但问了许多村民,村民们都说有人看见,但不知道是谁,最终,看见咬羊的“怪兽”像狗成了一种谣传。传说得更为离奇普遍的是,有村民们推断“怪兽”是狼,因为村里的狗是不会独自上山去的,山里也没有野狗,像狗的动物只有狼。从此关于有狼出没的传说像真的一样,至今村民流传最多的还是凉山上有狼了,是狼咬死了羊。        还有一种传得逼真的说法就是豹子咬死了羊,白龙村附近的村民都说,山中的野兽只有豹子会咬死动物后吸血,但让村民们不解的是,据说豹子不但吸血,也吃动物的肉,而这次咬死羊的“怪兽”只吸血,不吃肉,在村民们的印象中,这种只吸血不吃肉的动物是从来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怪物?猛兽?村民们不知道到底是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继续传说着各种版本的“怪兽”,远离那个出现过“怪兽”的地方。但“怪兽”的传说却越传越远,越传越像真的,导致村民们不敢单独出门,不敢晚上出门,村民们不但害怕羊被咬死的事,更害怕羊被咬死后流传出来的各种“怪兽”传说。        小学生走读变寄宿        白龙村附近只有白龙完小一所小学,附近村庄的孩子们都要到这里上学,但自从出现羊被咬死的事情后,孩子们已由过去的早晚走读改为寄宿读书了。        白龙完小的毛校长昨日说,白龙完小有学前班到四年级,共90多名学生。发生羊被咬死的事后,开始学校并没在意,但随之而来的各种关于“怪兽”的传说,让一些学生都不敢来上课了。多数家长都表示在没有弄清楚是什么动物咬死羊之前,家长不放心让孩子来读书。经学校和家长协商后,决定让学生寄宿读书。学校条件差,无法提供90多名学生住宿,所以家离学校近的学生由家长早晚接送,家在凉山附近或必须经过凉山一带的两个村庄的10多名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住在学校,周末由家长负责接送。        毛校长说,作为学校,在羊被咬死后因为各种传说改变教学模式不太好,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只能这样做了。学校只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查清真相,让各种传说消除,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改为家长接送和寄宿上学后,目前已没有学生旷课。        警方调查        “不明野兽咬死了羊”        白龙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鲁兴友说,最近几年,因为白龙村地处山区,许多村民在勤劳致富方面都选择了养羊,养羊也给村民带来了许多经济收入。最近一个月时间接连发生42只羊被莫名咬死的事后,确实让村民们很害怕,尽管许多传说都没根据,但又无法阻止,弄得人心惶惶,许多村民已把家里养的羊全部卖了。村民委员会已将此事向警方汇报了,还安排工作人员到各村去组织村民开会,宣传各种谣传的不真实性,但收效不大。希望上级部门能来实地调查,消除谣言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功山派出所的民警昨日说,经调查,有羊被咬死是事实,但各种谣传却没根据。目前,民警还不知道咬死羊的究竟是什么“怪兽”。根据现场情况看,可以肯定不是人为,而是野兽咬死了羊,但究竟是什么动物咬死羊,调查难度很大。目前只能让该片区的村民加强自我保护,同时,警方也将继续调查此事,尽快找到“真凶”,消除各种谣传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记者 段国强(生活新报)
  作者:女干晨 回复日期: 19:12:02  回复
      好图    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楼主,提个建议,《山海经》里的“一里”和现在的“一里”是不是一样的?这个是关键!  《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极似云南!在为您提供一个信息,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是纯种O3,这也为《山海经》为云南地理描述的佐证。
  作者:三皮00 回复日期: 19:47:58  回复
      楼主,提个建议,《山海经》里的“一里”和现在的“一里”是不是一样的?这个是关键!    《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极似云南!在为您提供一个信息,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是纯种O3,这也为《山海经》为云南地理描述的佐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解《山海经》中的一里,和现在的“一里”可能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古代的“一里”应该在400-500米之间,我确定山脉的位置也是按照比例用直尺直接量的。大致差不多就行,因为你无法确定两座山之间起始的确切位置,所以也无法搞得太准确。  
刚才看了一下,独龙族的血统是挺让人震惊的,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2、拱王山一带历史上怪鱼类多吗?现在鱼类多吗?        (1)搜索“云南鱼化石”,有两个化石群引起我的注意:曲靖鱼化石群和澄江生物化石群,而这两个化石群,都离拱王山不远!         首先来看曲靖鱼化石群。          曲靖是“鱼的故乡”,这是中外专家所公认的。1963年,古生物学家刘玉海在寥廓山发现并定名为计氏云南“胴甲鱼”的化石。1980年8月,联合国考察团在原县级曲靖市考察发现了无颌类、胴甲类、棘鱼类等30余种古鱼类化石。1981年,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张弥曼教授带领于小波博士在曲靖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肉鳍鱼新种“杨氏鱼”。80年代中期,在沾益首次发现了一种“亚洲中泥盆世小肢鱼”化石。1993年,张弥曼教授与朱敏博士在曲靖又发现了“肯氏鱼”化石。2008年,罗平发现了三叠纪众多古鱼类生物化石为“鱼的故乡”注入了新的活力。日,朱敏等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公布了在云南曲靖距今4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全球最古老的“梦幻鬼鱼”的研究结果。丰富的鱼类化石告诉人们,在距今三四亿年前,曲靖一带曾经是鱼类等高级海洋生物生活的乐园。         胴甲鱼         胴甲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一向是古鱼类学者感兴趣和有分歧的问题之一。         1963年前,一般认为胴甲鱼不是起源于东亚,并且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胴甲鱼,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精巧、复杂的肩关节。         1963年后,在曲靖发现了胴甲鱼化石,特别是在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又发现了世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的云南原始胴甲鱼类和始突鱼类,这些原始胴甲鱼的一般外形轮廓与过去发现的胴甲鱼基本一致,但肩关节的结构十分简单,云南曲靖原始胴甲鱼仅有一个漏斗状的腋窝,完全没有过去发现胴甲鱼所特有的肢突,说明曲靖发现的胴甲鱼处于胴甲类发展演化过程中最早期的种类;曲靖发现的始突鱼的肩关节,刚刚出现肢突,发育很不完善,显示其处于从无肢突到全肢突的中间阶段。          1963年后,胴甲鱼化石在中国大量发现之后,曲靖在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鱼化石,许多新发现的鱼都以曲靖的地名进行了命名,如:西山村滇东鱼、廖角山滇东瓣甲鱼、曲靖东方鱼、曲靖盔甲鱼、曲靖宽甲鱼、廖角山多鳃鱼、面店村多鳃鱼、秀丽曲靖鱼、翠峰山云南棘鱼,曲靖因此而有了“鱼的故乡”的美誉。         中国曲靖原始胴甲鱼的发现和研究,基本揭示出胴甲类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为了解胴甲鱼的起源和彼此间的系统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80年代以来,在曲靖的志留纪地层和其他化石一起又发现了胴甲鱼化石,这是世界已知最低的层位,因此,胴甲鱼类起源于东亚获得世界公认。         肉鳍鱼         2004年底,新华社、《云南日报》、《曲靖日报》相继报道了一个重大科学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陆生脊椎动物都可能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得到许多科学家的认可。         然而,一百多年来,鱼类如何获得适应陆地生活的身体构造、人类内鼻孔的起源等问题却一直困绕着科学家。1981年,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张弥曼教授带领于小波博士在曲靖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肉鳍鱼新种“杨氏鱼”。杨氏鱼的发现否定了长期以来有关肉鳍鱼内鼻孔的权威结论。1993年张弥曼教授与朱敏博士在曲靖发现了肯氏鱼,经过研究,1999年、2001年先后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相关论文,揭示了曲靖是肉鳍鱼类的起源中心。2004年,朱敏博士和瑞典科学家阿尔博格又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表明:肯氏鱼正处于从外鼻孔向内鼻孔过渡的阶段。在肉鳍鱼类进化经历了一个上颌骨和前上颌骨裂开后又重新相接的过程,肯氏鱼为这一解释提供了实证,并确立了内鼻孔和后鼻孔的同源关系。以此类似的人类在胚胎发育初期,上腭会出现一个裂口,发育正常的胎儿会闭合,否则就会形成兔唇。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人类鼻孔是由鱼类鼻孔进化而来的。         颌针鱼         2008年,罗平发现了以鱼类为主的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的新闻,成为曲靖最热门的话题。这再次证明了曲靖与鱼和海的渊源,这些化石标本保存精美的化石,为“鱼的故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资料介绍:罗平生物群化石库,以鱼类最为繁盛,包括了裂齿鱼类、真颚鱼类、弓鳍鱼类、半椎鱼类、全骨鱼类、龙鱼类、肋鳞鱼类等,大部分鱼类化石为新属种。         在众多的鱼类化石中,一种箭形的鱼栩栩如生,很吸引人的眼球。从化石看,这种鱼骨骼完整,形态自然,没有外力移动、扭曲迹象,椎体细小,未见肋骨;头骨及下颌残留部分表皮,从死亡到石化的过程时间不长;鱼体细长,眼眶较大,口裂深,吻部向前延升细长如针管,上下颌骨牙齿细尖,大小相当;头和躯干扁而窄长,鳃盖后方上下有两对胸鳍;背鳍、腹鳍和臀鳍各一且上下相对,起点均位于身体后部,尾鳍分叉深,鳍条自基部即分节。根据上述独特特征判断,这种鱼与今天广泛分布于温带至热带海域,以及南美洲、巴基斯坦、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等淡水域的颌针鱼很相似。         据介绍,颌针鱼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背蓝绿色,骨骼含胆绿素,呈绿色。通常栖息于海湾及河口附近,性凶猛,经常在表层追捕小鱼,速度极快。         梦幻鬼鱼         曲靖“梦幻鬼鱼”是目前发现全球最古老的鱼。梦幻鬼鱼的发现,将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鱼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800万年。”         据专家介绍,这条曲靖“梦幻鬼鱼”标本长约26厘米,身体呈梭状流线型结构。该梦幻鬼鱼的颅顶甲被颅间关节分为顶甲和后顶甲前后两个区域,具有外肩胛骨,有冠状骨。有大的尖牙以及小齿。肩带上具有明显独立的鳍棘,背鳍棘位于身体的后半部,腹鳍与臀鳍上没有棘刺,中脊鳞位于背鳍棘刺后方,脊鳞位于大脊鳞与腹鳍基部之间,臀鳍与腹鳍相距不远。         这些特征表明,梦幻鬼鱼的内颅与肉鳍鱼类尤其是斑鳞鱼很相似;膜质骨上的脊状纹饰则更接近于辐鳍鱼类;背鳍及肩带又具有与盾皮鱼类、棘鱼类以及软骨鱼类相似的棘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梦幻鬼鱼位于肉鳍鱼类的基干位置,它的出现指示了辐鳍鱼类与肉鳍鱼类最早的分化时间不晚于4.19亿年前。         专家介绍说,有颌类的早期分化、硬骨鱼纲的起源与早期分化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这一演化环节的化石记录依然十分稀少。          梦幻鬼鱼的发现进一步填充了硬骨鱼类和其他有颌类之间的形态学鸿沟,也解开了原始肉鳍鱼类头后骨骼镶嵌演化的谜团。   
  其次,我们来看澄江生物群化石         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这个位于我国云南的生物群,是目前保存极其完整的早寒武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         惊人的发现          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内容          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    1.1 藻类      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1.2 多孔动物门      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1.3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   现生线形虫动物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1.4 鳃曳动物门      鳃曳动物均为海生,分为吻、躯干和尾部。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属4种。    1.5 动吻动物门      现生动吻动物体小,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口在前端,骨板构造环绕口部。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称奇虾类动物,体大,体长可达1m,是当时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枝,但它们的口部及附肢构造完全不同于节肢动物。至少4属4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    1.6 叶足动物门      它包括现生的有爪类,也称栉蚕,有的也把它归入节肢动物门的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全为陆生,仅分布于南半球少数地区。至少6属6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     中,其类型的多样性令科学界大为吃惊。    1.7 腕足动物门      主要为保存肉茎的舌形贝类,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具肉茎腕足类化石。通过和现代舌形贝之比较,显示出该类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化的极端保守。在澄江化石中目前发现了4属4种。    1.8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是以现已绝灭的软舌螺动物为代表,澄江化石中有4属4种。    1.9 节肢动物超门,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为庞大的一类,40属40种已被描述,分属于3个超纲。单肢类没有被发现。    1.10 棘皮动物门      仅报道1属1种。    1.11 分类位置不定类群      目前有12属12种由于研究程度不够,还不能置于现生的各动物门中,包括水母状化石,云南虫,火把虫等。         澄江生物群化石意义          以前所知道的最老的保存软体的生物群是中寒武世的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它比早寒武世寒武纪大爆发要晚1000多万年。因此,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不可能指出地球上最老的动物都是些什么。我们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所产生的生物及生物群落结构所知甚微。在现代的海洋中,70%以上的动物种和个体实际上都是由软组织构成的,因而极少有形成化石的可能。那么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是不是也会产生如此众多的软躯体动物?澄江生物群的发现,使我们如实地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才使我们认识到,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地球海洋中就生活着纷繁众多,生态各异的动物;绝大多数地层中保存的硬骨骼化石误导了我们对早期生命的认识。例如叶足动物门的有爪动物,现在只生活在南半球的少数陆地地区。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有爪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不但存在,其形态还出乎意料地比现代有爪动物更加丰富多彩。         认识           澄江生物群化石发现点:澄江动物群化石保存在细腻的泥岩中,动物的软体附肢构造保存精美,且呈立体保存。构造细节能比较容易地在显微镜下用针尖揭露出来。通过澄江化石的研究,我们完全能够修正某些同类生物群原先的研究错误观点。如动吻动物门的大型奇虾类动物,具有100余年的研究历史,过去一直把此类动物认为是无腿的巨大怪物。澄江生物群不但存在着这类动物,而且保存好,类型多,我们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观点。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叶足动物门的怪诞虫的研究,科学界一直把它作为不可思议的奇形怪物。澄江同类化石的研究,证明原来的研究成果是背、腹倒置。如果没有澄江动物群,我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永远是一个谜。         动物界中最庞大的一类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庞大的一类,但是关于节肢动物的原始特征以及各类群之间的关系,科学界对其了解很少。以往所发现的化石,多是节肢动物的外骨骼,而解决节肢动物的分类,论述其演化关系,关键构造是腿肢。保存好的腿肢在化石中很少发现。因此关于寒武纪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处于一个混乱状态。通过澄江节肢动物的研究,对节肢动物分类关系和原始特征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澄江节肢动物具有一个非常原始的体躯分化,例如现代虾大约有18个不同类型的体节,而澄江节肢动物仅仅有3或4个。这充分展示了随着漫长时间的推移,节肢动物体节特化而行使不同功能的演化趋势。澄江生物群中,双瓣壳节肢动物多种多样,小者1mm左右,大者可达100mm以上,许多种类保存有完美的软体附肢。研究证实,相似壳瓣却包裹着十分不同的软体和附肢。因此它们的壳瓣不能作为分类和相互关系的依据,壳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同是双瓣壳节肢动物,它们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超纲。因此,澄江生物群为我们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演化提供了宝贵证据。         快速演化的证据          澄江生物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立即出现,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存在,而且都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等级,只是在后来的演化中,各个不同类群才演化为一个固定模式。如现在所有昆虫的头部体节数量都是一样的,而原始的节肢动物类群头部体节的数量变化则相当大(从1节到7节)。从形态学的观点来讲,早寒武世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门和纲一级的分类单元特征所产生的速度或许就如我们认为种所产生的速度一样地快。而达尔文认为,较高级的分类范畴是生物种级水平演化变化慢慢堆积的结果,依次达到属、科、目、纲和门级水平。这并不意味着达尔文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当时科学条件束缚,但是其理论是不全面的。自然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稳定选择,这种选择有可能阻碍着演化。另外,正如在现生的昆虫和植物中所遇到的情况,新种或许通过单个或少数几个突变就可以形成,实际上杂交种却难于产生。在寒武纪,新门(例如腕足动物门)通过不同器官在成长速度中,通过简单的转换就可以产生,以致于成年个体能够保存祖先幼虫的滤食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内就可以形成、产生新门。澄江动物群给我们提供的生物高级分类单元快速演化的证据(突变)是我们在教科书中所读不到的。         震惊啊震惊,原来,我们真的和猴子不是一个祖先,我们是龙的传人!  
  楼主考没考虑到中国古代气候条件的变迁?记得高中的时候看到个中国古代气候变迁图之类的东西,你也看看这些吧。矿产地形什么的好说,但植物真不一定。
  作者:wangfuminga 回复日期: 22:05:03  回复
      楼主考没考虑到中国古代气候条件的变迁?记得高中的时候看到个中国古代气候变迁图之类的东西,你也看看这些吧。矿产地形什么的好说,但植物真不一定。  ________________    你说的有道理,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的确会影响动物和植物的变迁。    所以在考证现存山脉和&山海经&中描述山脉是否对应时,山脉特征、矿产资源、河流走向是决定性因素,动物和植物只能是佐证。    比如招摇山的确定,因为“黑花韭”又叫“苍山黑花野韭”,所以刚开始时我一直把云南的苍山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但是在苍山找不到西流的河流,也找不到其流入的海,附近也找不到“育沛”存在。后来目光转向怒山高黎贡山一带,问题才迎刃而解。
  作者:gvgxdvbxsy 回复日期: 04:05:33  回复
      喜欢楼主喜欢楼主的帖子    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孟典tgnf 回复日期: 07:45:28  回复
      还有吗?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帖子里,整个〈南山经〉里所有的山我都会进行考证,并陆续发上来    请持续关注本贴,谢谢!
  (2)拱王山一带现存的“怪鱼”         至1997年,云南鱼类已有432种的记录,分属9目27科143属,其种类占全国淡水鱼类总种数1023种的42.2%,种类之多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其中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的有:双孔鱼科、粒鲇科、刀鲇科、南鲈科等4个科;异鲴、袋唇鱼、盲鲃、盆唇鱼、云南鳅等45个属;大头鲤、短须裂腹鱼、中国结鱼、多鳞白鱼、个旧盲高原鳅、云南平鳅、中华粒鲇等290个种,分别占云南总科数的14.8%;总属数的31.5%;总种数的67.1%,区域性类群所占比例之高,在中国其他省(自治区)也属罕见。 鱼类大致分布是:金沙江水系88种,南盘江水系158种,元江水系84种,澜沧江水系134种,怒江水系44种,伊洛瓦底江水系58种。         除一般淡水鱼外,云南湖泊众多(其中大中型湖泊有9个),生活于这些高原湖泊中的土著鱼类达96种,其中在全世界仅云南高原湖泊特有的鱼类就达60种。拱王山主要在昆明辖区境内,附近的滇池、抚仙湖、阳宗海等高原湖泊内有众多鱼类,很多是当地独有鱼类。 可惜的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些特有鱼类品种正在日趋消亡。         经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多年的调查,滇池的25种土著特有鱼类在湖体中基本已消失,仅有5个物种的少量个体保存在流域内的宗教龙潭,由于这些龙潭位于寺庙内得到佛教人士的长期庇护,大量土著珍稀鱼类和水生植物得以幸存。如5种重要的土著鱼类: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昆明裂腹鱼、侧纹云南鳅和云南盘鮈。同时也是云南滇池特有物种昆明裂腹鱼目前发现的仅存分布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鲃的最大分布点。            下面是有代表性的滇东高原湖泊鱼类。         滇池金线鲃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俗名金线鱼,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云南四大名鱼之一,仅产于云南滇池。滇池金线鲃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特征:体侧扁,头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口次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眼中等大,在头侧的前上位。须2对,吻须和口角须等长或前者稍短。全身被鳞,呈覆瓦状。鳞圆形,侧线鳞较上下鳞大,游动时,在阳光下,褶褶闪光,金线鱼的名称由此而来。侧线完全,头背部及侧线上下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异。在明代《大明一统志》中,就有金线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记述。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营养元素丰富,味道鲜美。金线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1克,脂肪15克,肉质细腻,刺软鳞细,肉质鲜美,可用作煎、炸、红烧、清汤等多种食用方法,特别经清蒸后,有形有色,金线犹存,原汁原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有极高的经济、观赏、美食价值,在国内外素有盛名。         鱇浪白鱼 Anabarilius grahami:俗名白鱼、抗浪鱼,中国特有鱼类,云南四大名鱼之一,仅产于云南抚仙湖。鱇浪白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鮊亚科,白鱼属。特征: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身体呈狭长的纺锤型,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吻端尖,口次上位,口裂斜向上,下颌突出,略长于上颌,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无须。腹棱自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门。鳞小,侧线鳞在腹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鱇浪鱼为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较强,又名抗浪鱼。      滇池金线鲃鱇浪白鱼
  3、“白玉”是什么?拱王山一带有“白玉”吗?             记得小时候上语文课时,学到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是“汉白玉”雕刻的,当时我就想:玉是宝贝啊,那么大一块玉,该浪费多少钱啊。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里的“汉白玉”,原来只是一种白色的大理石。         对于“玉” ,〈说文解字〉是这么说的:“玉,石之美者”,意思是说,玉就是漂亮的石头。而名闻中外的“汉白玉”,其实是是特指北京房山出产的一种白色大理石,这种大理石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雕刻使用的名贵石料,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等经典建筑都有大量使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当代国家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         看来,古人理解的“玉”,要比我们现在理解的“玉”内容宽泛,那么“白玉”,就可以翻译成“白色的石头”,再结合“汉白玉”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白色大理石”。         白色大理石!云南,不就是大理石的故乡吗?那拱王山一带,是不是出产白色大理石的可能性非常大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一则新闻:             云南发现一大型优质白色大理石矿              发布时间:日 | 来源:环球石材网信息中心           经过有关地质部门和企业合作,近日在云南省禄劝县找到一大型优质白色大理石矿山,初步勘查大理石储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该大理石矿山矿石质量好,细粒,白色为主矿体,伴生品种有淡黄、米黄、黑色条带、条纹的大理石,矿体完整性好,成荒率高,成大荒料率高,适宜机械化开采,机械开采成荒料率可达30%以上。矿体埋藏浅,覆盖物和风化层薄,平均厚度不超过2米,矿山剥采比小于1:5,有公路直达矿区,运输相对方便,矿山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已有企业办理矿山开采手续,准备矿山投资2000万元,建设成为年产1万立方米以上荒料的大型大理石矿山,一年后建成投产。该品种的开发将满足国内石材加工业和国内石材市场部分需求,将有力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再看一则新闻:               云南禄劝将打造“砂岩之都” 建产业园         时间: 10:04 来源: 中国建材网         今年,禄劝县大约整顿了近20家小规模的石材厂,同时,还引进了云南隆辉石材有限公司、云南鑫潮矿业有限公司、邦洲矿业公司、天雄石材和禄劝鹏程石材厂等几家投资大、生产工艺先进的石材深加工企业。下一步,禄劝将取经世界石材重镇——福建水头的石材产业发展思路,计划把禄劝打造成以沙岩为主,其它石材为辅,进行加工、销售和交易为主体的加工基地和石材集散中心,最终把禄劝打造成“砂岩之都”。            砂岩运用广泛            砂岩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用石材,具有防潮、防滑、吸音、吸光、无味、无辐射、不褪色、冬暖夏凉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艺术品味的提高,砂岩加工成的装饰建材具有石的质地,木的纹理,色彩丰富,贴近自然,在众多的石材中独具一格。此外,砂岩还可加工为灯饰、名人雕塑、塑模假山、景观雕塑等,运用非常广泛。            云南隆辉石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赞峰介绍:“在我国,仅有四川、云南和山西三个省份有砂岩。而云南的砂岩主要分布于禄劝和武定两县,砂岩资源越来越少。禄劝砂岩蓄积量约200亿方,据不完全统计,禄劝有砂岩、绿豆石、花岗石、青石、汉白玉、七彩玉等石材资源,可开发利用的石材资源品种达110多种。按颜色来分,禄劝砂岩有黄色、红色、绿色、紫色、粉红色、白色共6种颜色,其中,黄色砂岩有木纹砂岩、山水纹砂岩等10多种纹理。禄劝砂岩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材质细腻、色彩厚重,具备很高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建砂岩产业园中园            2008年以前,禄劝的砂岩开采以私人老板和小企业为主,主要销售板材和毛石,没有深加工。如果部份工程需要用到异型材,则先把禄劝的毛石或者板材运到福建水头加工成异型材,再从水头运往工程需求地,这样一来,往返的运费、加工费、路上的损耗削减了企业的利润。            如何进一步让禄劝石材产业走得更健康,发展得更好,成了禄劝县政府和禄劝工业园区管委会这两年主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引导企业提高石材产品的附加值,使禄劝有自已的拳头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2010年,禄劝提出了通过逐步整合、治理、关停小规模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的路边石材厂,引进龙头企业进入园区,打造“沙岩之都”的发展思路。目前,禄劝县已规划近400亩、已建成近100亩的石材产业园中园,实行市场化动作,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            禄劝县政府的愿景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使国内石材产业都不同程度地落户在这一地方,最终人才、技术、资金技术汇集于此,逐步将木纹石培育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最大的生产区、展示区和交易区。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禄劝工业园区建成石材产业园中园,将禄劝打造成中国独有的砂岩石材基地。            加工水平升级            一位石材企业家认为,“以前那些不规范的生产、加工方式将一去不复返了,禄劝的石材产业将将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的发展思路似乎更加活跃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建设了现代化的石材生产线,如隆辉石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建设的异型材生产、加工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形成从矿山控制到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及售前售后服务的一条龙、全方位的管理、服务体系。            此外,缅甸、大理、文山等地的石材已开始进入到隆辉石材建成的华源矿业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隆辉石材正逐渐引进福建水头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进入禄劝。黄赞峰和记者算了一笔帐,每方毛石的价格为1600元,毛石加工为板材,除去20%的损耗,0.8方板材可卖2400元,但毛石加工成异型材大约可卖1万元。从产品的价格不难看出,由毛石变成制作难度较大的异型材,附加值大大提高了。             而禄劝县,正好在拱王山一带!由此可见,《山海经》中讲拱王山一带“多白玉”所言不虚!        网络资料:禄劝白色大理石矿山材质为硅化白云质大理石,产品玉化程度高,矿石内部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与普通方解石大理石矿种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性。色泽、纹理、硬度和密度,抗腐蚀,耐风化、耐高温,无辐射,属稀有大理石品种。    
  4、蝮虫是什么?拱王山一带有蝮虫吗?         关于《山海经》中的“蝮虫”形象,比较详细的有晋代学者郭璞的注解:“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经过研究,本人认为,如果郭璞没有搞错的话,《山海经》中“蝮虫”,就是今天的五步蛇!         五步蛇资料:          中文学名:尖吻蝮 Agkistrodon acutus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脊椎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蛇亚目 蝰科            中文属名:尖吻蝮属           中文俗名:白花蛇、百步蛇、五步蛇 犁头蛇 金钱白   花蛇 白花蛇 百节蛇 蕲蛇 烙铁头           拉丁文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英文名:Hundred-pace vip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ünther,1888            保护级别: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学名“尖吻蝮”,又称“五步倒”、“岩头斑”,剧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人畜被咬后五步之内昏倒而得名。头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黄色菱形斑块,常活动在潮湿的岩壁、灌木丛和农宅内。         看下面的照片,五步蛇无疑就是〈山海经〉中的蝮虫!  
  那么,拱王山一带有五步蛇吗?        遗憾的是,因能力有限,暂时没有搜到拱王山一带有五步蛇的资料,待考
  还有吗?  楼主高人啊!
  作者:域外孤仙 回复日期: 08:51:59  回复
      还有吗?    楼主高人啊!  __________    有,估计光&南山经&就够考证一年半载的,整个&山海经&考证个五年十年不一定能弄完    请持续关注本贴,谢谢支持!
  5、拱王山一带怪蛇多吗?         首先,我们来看云南的蛇类资源。云南省是我国蛇类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分布有毒蛇25种毒蛇70种;总共95种蛇。分布在云南的蛇类是:钩盲蛇,大盲蛇,闪鳞蛇,蟒蛇,黒脊蛇,绿瘦蛇,无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棕网腹链蛇,卡西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坡普腹链蛇,草腹链蛇,缅北腹链蛇,镇西蛇,绿林蛇,繁华林蛇,尖尾两头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纯绿翠青蛇,横纹翠青蛇,过树蛇,八末过树蛇,黄链蛇,赤练蛇,白链蛇,王锦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绿锦蛇,三索锦蛇,黒眉锦蛇,铅色水蛇,滑鳞蛇,白环蛇,双全白环蛇,颈棱蛇,喜山小头蛇,方花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管状小头蛇,台湾小头蛇,圆斑小头蛇,山斑小头蛇,沙坝后棱蛇,老挝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斑钝头蛇,喜山钝头蛇,颈斑蛇,缅甸颈斑蛇,云南颈斑蛇,紫沙蛇,中华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九龙颈槽蛇,北方红脖颈槽蛇,大陆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米易黑头剑蛇,云南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华游蛇,渔游蛇,黑网乌梢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云南银环蛇,银环蛇,丽纹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头蝰,雪山高原蝮,烙铁头,贡山烙铁头,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竹叶青,乡城竹叶青,云南竹叶青。         但因资料局限,拱王山一带具体的蛇类分布详细资料没有找到。         其次,我们来看下拱王山一带的古滇国对蛇的崇拜。1992年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和玉溪地域、江川县文物治理所的考古任务者,结合组队对江川李家山古墓群进行大规划考古开掘,总共清算59座古墓葬,出土青铜器等各类文物2173件,挑选140件精品,摄成彩照,精印成《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大型画集(云南人民出书社1993年3月出书刊行)。据计算,被收进这本书中的140件青铜文物精品中,有蛇动物艺术选型的就有34件,占24.28%。这生怕不是文物专家和编辑们的偏心所至,而是确有其前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在这34件蛇形象青铜器中,反映了古滇社会战争、生产、生涯和各个旁边面。属于武器类的有4件:“蛇头纹钺”“蛇头形剑”“蛇头剑柄”和有蛇形纹的“铜剑鞘”。属于生产工具类的有“蛇头銎铲”“蛇形镂孔器”“蛇头纹叉”等4件,属于生涯器具类的有“五牛线盒”“六鹿铜锥”3件。反映祭奠运动的有“虎牛鹿贮贝器”和“执伞男俑”。更多的是工艺精巧装饰品扣饰类,共21件。如“长方型蛇边扣饰”“二牛交合扣饰”“二虎一豹噬牛扣饰”……等等。丰厚多彩,神志各别,令人鼓掌叫绝。 这表明,在古代的拱王山一带,蛇类是大量存在并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或崇拜。         第三,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日,云南昆明和楚雄交接的山脉断层里面出土一具完整蛇化石,蛇身盘旋,完好无损,若展开估计长度约一米左右,据推测蛇身盘于树上被火山灰掩埋而至今日。可见,拱王山一带的蛇类资源之丰富又来已久。         另外,昆明北郊有座山叫“蛇山”,又名“长虫山”,公开资料上讲是因其外形象蛇而得名,但是否和当地曾经的蛇类资源有关,待考。         综合以上,拱王山一带在古时“多怪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大树家的山与山之间的距离与书中记录一样、而且地形、动植物、名称也对上、
  楼主用心了。  果断马克。
  楼主,山海经上讲的是远古时代的事情吗?
  顶一个
  前两天才看到有人考证说山海经里面的里只相当于现在十几米…… 真不知道该信谁
  作者:尹好 回复日期: 11:26:48  回复
      大树家的山与山之间的距离与书中记录一样、而且地形、动植物、名称也对上、    
手机党快上掌中天涯领话费啦  ___________________    赵家大树的帖子是很有想像力,麻烦你举个例子,最好是&南山经&中的,大家一起探讨下
  作者:__菩提树下__ 回复日期: 12:05:08  回复
      d    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塔塔纱 回复日期: 12:18:18  回复
      mark  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jswgh 回复日期: 12:24:32  回复
      楼主用心了。    果断马克。    ____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烟波岛 回复日期: 13:03:48  回复
      楼主,山海经上讲的是远古时代的事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    &山经&最初成书年代,不敢妄下结论    从后面&海经&叙述来看,按照目前的历史研究成果,应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样子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至今还是个迷
  作者:白色的色 回复日期: 13:11:47  回复
      顶一个  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bornews 回复日期: 13:13:50  回复
      前两天才看到有人考证说山海经里面的里只相当于现在十几米…… 真不知道该信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山海经&中的“一里”等于现在的十几米,本人认为只是一种猜测,但经不起推敲    
举个例子,〈中山经〉里的“少室山”即今登封少室山,“泰室山”即今登封太室山,名称都没有变,〈山海经〉中记载少室山距离太室山的距离是三十里,而现在公开资料上讲二者相距约10千米,也就是现在的二十里,折算下来〈山海经〉中的一里约等于现在的333米。考虑到起始点和测量方式的不同,参考古时其他朝代关于里的计算,山海经中一里的长度应等于现在的400-500米    
  突然发现,&山海经&版本还不一样的,比如这个“猨翼之山”,有的版本有“多怪木”字样,有的版本没有。我上面的就没有写,还是加上考证下吧。        6、拱王山一带怪木多吗?         云南一带的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珍稀植物非常多,拱王山也被誉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只是,现在看起来很珍稀的植物,在当时也许很普遍,什么样的木头才算怪木呢?         找了半天,找到了一种似乎有些怪的植物:攀枝花苏铁。这个“怪木”,待考。  
  7、拱王山是否具有“不可以上”的特征         经过研究,本人认为,拱王山山脉具备“不可以上”的特征,理由如下:         (1)拱王山山脉本身的特点使人难于攀登。拱王山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多达39座,其中三大主峰分别为轿子雪山4224米、马鬃岭4247米、雪岭4344.1米。其特点有三:一是山势陡峭,山形多变;二是地处深大断裂带,地表多松散物质,坡簏地带滑坡和泥石流常见;三是落差达、温差大、气候立体多变。拱王山原来知名度不高,披露资料少,最近才引起登山爱好者的注意和青睐,和其难以攀登的特点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         (2)拱王山一带水系特点也使人难于攀登。举滇池为例子,古称“滇南泽”    根据资料显示,古滇池水面是很大的,湖水很深,比今湖面约高50米,北起松华坝,南迄晋宁县的宝峰乡,水面高程为1940米以上。唐樊绰《蛮书》中说:“那时圆通山(山脚高程为1900米)遍地悉是螺蛤。也就是说,几乎昆明目前的所有的主城区,当时都是湖水一片。资料显示,古滇池属红河水系,滇池从晋宁西南部的宝峰乡流出,经玉溪市的刺洞关(高程为1840米)流入红河,后来当滇池水位降低在1940米以下后,滇池才成为无出口的湖泊。这还是有史料记载的电池最高水位海拔,以前不知道海拔是多高呢。由此可见,当时拱王山一带1940以下的地方,可能多是河流、湖泊、沼泽地,通行都很困难,就更别说攀登此山了。         (3)当时的怪兽众多、蝮虫众多、怪蛇众多、怪木众多也使此山充满了凶险,所以说“不可以上”。轿子山古滇池南北起始位置示意图
  上面第二张是雪岭照片,第三长是马鬃岭照片
  本章小结:         1、猨翼之山:即今云南昆明拱王山一带        2、多怪兽:拱王山一带曾出土大量恐龙化石,古时多怪兽可能性很大        3、水多怪鱼:拱王山附近曾出土多种鱼类化石,古时多怪鱼可能性很大        4、多白玉:白玉即今白色大理石,拱王山一带大量出产白色大理石        5、多蝮虫:蝮虫即今五步蛇,古时拱王山一带是否大量产五步蛇待考证,可能性非常大        6、多怪蛇:从古滇国对蛇的崇拜及曾出产蛇化石来看,古时拱王山一带多怪蛇的可能性很大        7、多怪木:拱王山古时是否有大量怪木?因《山海经》叙述模糊,现有资料有限,有待考证        8、不可以上:拱王山山脉特点和周围水系特点使其难以攀登,符合“不可以上”的特征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猨翼之山”是当今拱王山的可能性在80%以上  
  “不明野兽咬死了羊”  =======================================    我见过报道,后来确认是一只黄狗,是流浪狗作的案.
  支持(^o^)
  的确有道理,期待下文
  有意思
  楼主,如果南山经中的山在云南,为何没有苍山洱海的描述?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
  作者:金玉满堂09 回复日期: 15:50:44  回复
      “不明野兽咬死了羊”    =======================================        我见过报道,后来确认是一只黄狗,是流浪狗作的案.  ______________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只狗可真够疯狂的,似乎对社会严重不满而进行报复,哈哈
  作者:哄字怎么写 回复日期: 16:01:00  回复
      支持(^o^)  _________    谢谢!
  作者:ustc_jin 回复日期: 17:09:03  回复
      Mark一下 。楼主为我们揭示了神秘的《山海经》 哈哈    _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ayigooliy 回复日期: 17:25:15  回复
      顶哈  _________    谢谢支持!
  作者:泫沄 回复日期: 18:12:55  回复
      的确有道理,期待下文  ____________    今天会有下文    谢谢支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海经有多少异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